2018最新历史中考试卷分类汇编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20.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闭关锁国的原因?2、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
A、禁海: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 B、只开放四个港口对外通商;对出口的商品 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严格限制。
C.英商.宁波.企图长期..清.减至广州一个港 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广州十三行”承销 代购&管理
3、影响: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200年。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 作用。
大商人出现 徽商和晋商
知识点:明清经济的发展
教材第121页
商品经济的活跃
“南都”指南京 “东西两洋”指东洋和西洋
“西北两口”指张家口和古北口
这些招牌,反映了当时 南京经营货物的种类繁多, 交易范围广泛,是当时商品 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知识点:明清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活跃
徽商的房舍
P118
小女孩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小男 孩说的更准确,因为纺纱织布不 仅要求一定的温度,更重要的是 要求一定的湿度。半地窖式的房 屋既有利于保持一定湿度,也有 利于维持常温,所以可以织出好 棉布。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
第 21 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知识点二 “闭关锁国”的政策 “闭关锁国”的含义 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 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 闭关政策的影响
知识点一 明清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活跃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复习旧知
自古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早在半坡和河姆渡时期,我们的先民们就已经 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
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 生产技术, 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119/对比: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引进外国 作物,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而清朝 “闭关锁国”,则使中国在世界上迅速落伍了。 想法:①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界隔绝,应广 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②在交往过程中应积极 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③我国目前的开放政策是社 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初一历史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试题

初一历史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试题1.清朝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中有这样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此言论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A.闭关锁国B.开放五口通商C.重商轻农D.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的对外政策,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清朝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2.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_______”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发展。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_______”政策,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答案】重本抑末闭关锁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发展。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闭关锁国”的政策3.在清朝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下列有关闭关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阻止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B.虽然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但最终扭转了中外力量的对比C.导致中国进一步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D.表明清朝统治者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和解决问题的勇气【答案】B【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依据已学孩子是可知闭关锁的政策是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中国更加远离世界,也表明了清朝统治者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和解决问题的勇气,据此分析可知ACD均符合史实,而B的“最终扭转了中外力量的对比”的表述不合史实,故选B。
初一历史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试题

初一历史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试题1.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朝中期以后社会性质的理解。
尽管明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商品经济有了重大发展,资本主义也有了萌芽,但不会改变整个中国的社会性质。
故由此可知当时中国还是封建社会,故选B。
A选项,中国自战国时期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故排除。
C选项,中国自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排除。
D选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建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排除。
【考点】明清经济的发展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中期以后社会性质的理解。
需要在学习了明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有了重大发展,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对于明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考查,还可以从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来考查。
2.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此港是( )A.漳州B.宁波C.云台D.广州【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二子目“闭关锁国”的政策的内容中,有这样一些内容:“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来,英国商船几次到宁波贸易,企图在那里建立长期的商业据点。
清政府深感疑虑,下令只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由此可以判断此港是广州,故选D。
【考点】“闭关锁国”的政策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
对于这一知识点的考查,还可以考查这一政策实行的原因和影响。
3.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商业发达B.天朝物产丰富C.外国人滋扰生事D.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测试题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1.对比一下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外国作物和清朝闭关锁国的不同后果,谈谈你的想法。
对比: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引进外国作物,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而清朝“闭关锁国”,则使中国在世界上迅速落伍了。
想法:①每一个国家与民族都不可能与世界隔绝,应广泛交往。
否则将被时代淘汰;②在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③我国目前的开放政策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2、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闭关锁国”的措施:(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4。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有哪些?(略)5.从清朝“闭关锁国”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中,你得到哪些启示?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补充材料人类历史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在英国,时间是18世纪70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它以电机的发明为起点,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不仅推动了生产技术由一般的机械化到电气化、自动化转变,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5十年代以来,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历史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明清经济发展概况 • 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 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的关系 • 明清经济发展的成就与局限 • 总结与反思
01
明清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的发展
作物种植
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发展以 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如水稻、 小麦、玉米等。同时,经济作 物如茶叶、丝绸、棉花等也逐
消极方面
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无法 了解世界的变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 落伍。
03
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的关系
经济繁荣与对外贸易
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特别是纺织业、制瓷业 和冶铁业等部门。这些行业的繁荣发展为对外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 品。
海上贸易的繁荣
明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使得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销往 东南亚、欧洲等地,同时也引进了外来文化和商品。
手工业在明清时期也得到了较大的发 展,如纺织、制瓷、制茶等。这些手 工业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 还大量出口到海外市场。
03
商业文化
明清时期的商业文化逐渐形成,商人 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同 时,商业法规和货币制度也得到了完 善。
城市化与人口增长
城市化
明清时期,一些城市逐渐发展壮大,如北京 、南京、苏州等。这些城市成为了政治、经 济和文化中心。
明清时期,中国积极开展海外 贸易活动,与世界各地的贸易 往来不断扩大。这为中国积累 了大量的财富,也促进了中外 文化的交流。
闭关锁国的教训与启示
封闭导致落后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导致技术落后、思想保守,使中国逐渐 落后于世界潮流。
新历史七下《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新历史七下《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明代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基础。
明代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民的种植技术不断改进,种植面积也有所扩大,农田水利的修建和农业纵横交错的种植方式使得农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农民可以拥有土地,并享受到相对较高的收入。
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产品出口迅速增长。
在明朝的后期,商业经济也开始发展。
明代的商业经济主要是由市场贸易和长途贸易组成的。
市场贸易在城市中进行,城市中的市场面积有所扩大,商品种类也日渐丰富。
长途贸易则是通过陆路和海路进行的。
陆路贸易主要是通过南北两大河流和运河进行的,而海路贸易则是通过明代的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航线的不断开拓,使得海上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长途贸易的发展,也带动了商业城市的繁荣,例如杭州、苏州等地成为那时候最繁荣的城市之一然而,尽管明代的经济发展较为繁荣,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使得明代的经济发展并不如预期。
明代的封闭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的经济和文化,防止外来的侵扰。
这种政策使得海上贸易受到很大的限制,对外贸易呈现出禁止或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只允许少数几个海港城市进行对外贸易。
这种政策的实行导致了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脱节,错失了与外界交流、学习和竞争的机会。
明代封闭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封闭政策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与此同时,欧洲的工业革命使得欧洲国家的经济繁荣起来。
这种差距让中国逐渐退居世界经济的边缘。
同时,封闭政策也使得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难以与国际接轨,错失了许多进步的机会。
“闭关锁国”的政策在明朝末年达到了顶峰,在清朝时期基本上延续下来。
清朝实行了更为严格的封闭政策,称为“海禁”,禁止中国商人与外国进行贸易。
长期以来的封闭政策导致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无法适应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总之,明清时期是中国经济繁荣的时期,但由于封闭的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0、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南都繁会图
二、资本主义萌芽
1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何地?
何行业? 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
2 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表现是什么?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机户: 早期的资本家
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
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机房: 早期的手工工场 机工: 早期的雇佣工人 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机户与机工间的关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资本主义的生产 关系。
三、“闭关锁国”政策
1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 物产丰富,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流。
3、西方统治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着担 心国家的领土受到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农业:新农作物的引进
手工业:纺织业
商业:商业城市
制瓷业
商人
苜蓿
茭白
占城稻
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青花海水云龙瓷扁瓶
宣德 青花山形洗
矾红彩藏草瓶 祭蓝釉锥把瓶
黄釉刻云龙纹碗 粉彩镂空六 角中后期北京城繁胜景况的再现。画面从卢沟桥经广 宁门(今广安门)进叫区又经正阳门棋盘街、大明门、承天门(天安 门)、皇宫等街市,向北延伸呈居庸关。画面看重描绘市区商业街道 面貌,街道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 可见,马戏,小唱处处聚集有人群看客,金店银铺人潮如涌。
弊: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 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 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 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初三历史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试题

初三历史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试题1.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他评论的是()A.关注民生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禁绝对外贸易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费正清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这一政策是“目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其意思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这说明他评论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2.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处口岸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
”该规定说明清朝()A.禁止对外贸易B.实行闭关锁国C.加强思想控制D.鼓励商业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着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于是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闭关锁国”的政策3.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A.中西方文化差异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C.中西方人种差异D.中国文人的偏见【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人对西方社会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才会得出错误的认识来,究其原因在于中国长期的闭关锁国,不利于了解西方社会。
所以选B【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闭关锁国4. 18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
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内容标准】
(1)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内容标准】
(1)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一、选择题
1.(2015·江苏南京·5)清朝前期的统治措施中,妨碍了正常和海外贸易与交往的是() A.七下西洋 B.设置台湾府
C.设置伊犁将军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D
2.(2015·江苏泰州·32)提示历史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A.刺史的设置——加强了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检举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C.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D.闭关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答案】A
3.(2015·山东烟台·5)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
A.完全禁止海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只是禁止对英贸易 D.对外自由开放
【答案】B
4.(2015·四川内江·3)下面史实能够说明大清封建帝国危机的是()
A.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传入中国B.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C.推行闭关锁国政 D.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答案】C
5.(2015·福建厦门·7)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他评论的是()
A.“重本抑末”政策 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答案】C
6.(2015·广东省·6)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答案】D
7.(2015·山东济南·5)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清朝历史”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
与学习卡片内容相对应的选项是()
学习卡片
表现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严格限制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载重量
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
影响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A.闭关锁国 B.社会风貌
C.民族关系 D.君权强化
【答案】A
8.(2015·贵州黔南州·28)“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是米兰市2015年世博会的主题,也是世博会史上首次以食物为主题。
此次世博会将展出来自不同国家的美食,并谋求2050年为全球多达90亿人口解决食物需要。
请问:曾极大缓解了中国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巨大粮食压力的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原产地是哪里?
A.西亚 B.非洲
C.美洲 D.欧洲
【答案】C
9.(2015·湖南永州·7)“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yu,意为买)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
A.开始出现工业经济 B.资本主义工业繁荣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纺织业普遍使用机器
【答案】C
10.(2015·辽宁营口·4)“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A.君主专制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对外贸易
【答案】B
11.(2015·湖南张家界·22)清政府推行了近二百年的“”政策,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答案】闭关锁国
12.(2015·福建泉州·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
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1)据材料一,指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
(3分)
材料二明朝政府从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出发,在政权体制逐渐巩固健全之后,立即放弃宋元时期实行的重商主义开放政策、回到封建主义的传统老路上。
——摘自《泉州史迹研究》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回到封建主义的传统老路上”的含义。
(3分)
材料三见图10、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