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在内容结构上的作用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句子成分练习题(含答案)

句子成分练习题(含答案)

句子成分练习题(含答案)句子成分指句子中各部分的构成要素,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

通过练习句子成分,可以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一些句子成分的练习题,每题均配有答案,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1. 昨天我在图书馆看了一本有趣的小说。

答案:主语:我;谓语:在图书馆看了;宾语:一本有趣的小说;时间状语:昨天。

2. 小猫正在屋子里玩耍。

答案:主语:小猫;谓语:正在玩耍;地点状语:在屋子里。

3. 她给我带来了一份礼物。

答案:主语:她;谓语:带来了;间接宾语:我;直接宾语:一份礼物。

4. 明天我们要一起去郊游。

答案:主语:我们;谓语:要去;状语:明天;状语:一起。

5. 风吹落了树叶。

答案:主语:风;谓语:吹落了;宾语:树叶。

通过以上练习题,相信大家对句子成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愿大家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取得更好的成绩!。

(完整版)句子作用练习

(完整版)句子作用练习

句子作用答全面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1、考题形式:某一段(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答题方法:(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中的具体位置。

句子在开头在作用:A、开篇点题;B、设置悬念,引人入胜;C、总领全文;D、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背景等;E、交代文章的线索;F、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G、描写景物、渲染气氛。

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A、埋伏笔;B、承上启下;C、照应上文;D、为下文作铺垫;句子在结尾的作用:A、总结全文;B、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2)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结尾段在内容上的作用:A、深化中心,深化感情;B、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C、卒章显志。

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

一般分析句子作用,要把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

3、答题举例:《口技》的结尾句“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构上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通过写道具的简单,侧面衬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

转角遇到爱孙道荣黄昏,居民楼下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老人,一边摇着扇子纳凉,一边说说话唠唠嗑儿,十分热闹。

老人都是这里的住户。

这是个老小区,楼房都是6层的,没电梯,住在上面的老人,上下楼就很不方便。

以前,经常能看到住在楼上的老人,手里拎着个小椅子下楼。

椅子除了来到楼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还是上楼回家的时候用,爬一层,放下椅子,坐一会,喘口气,养足了劲,再爬一层。

有的住在楼上的老人嫌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

不知道从哪天开始,3楼的转角处,放了一把椅子,以为是谁忘记拿回家了,但很多天过去了,椅子一直在,显然,椅子是谁特地放那儿的。

上下楼的老人,爬楼梯累了,走到3楼转角处,正好在椅子上坐一坐,歇歇脚。

3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了楼上老人的中转站。

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 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简洁大气

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 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简洁大气

点明中心 突出主题
揭示主旨 深化中心
要看指定句子出现的位置
“开头”句段作用
总起全文

引出下文
分别从结构上、内容上作答
具体从三个方面思考:对上 本身 对下
对上:
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
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喜爱、惊喜、赞美等
本身:
渲染…气氛 突出表现了…什么主旨
对下:
引出下文… 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开头段的作用答题格式:
1.开篇点题。写了
(概括文段表述的内容)
内 容
2. 奠定文章
的感情基调或表达作者
的感情
(喜爱、惊喜、赞美等)
3. 为下文

作铺垫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
4.渲染烘托、暗示文章的主旨…
总领全文或下文、引出下文……内容 结 构
内容 写了……(概括文段内容) 揭示 / 突出文章的中心 为下文……作铺垫 或者 埋伏笔 结构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此作用最常见) (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照应题目 或 文章由……转为……
文章段落之结尾段落的作用:
结尾段的作用答题格式:
内容
(写了……的内容) 揭示 / 深化文章的中心、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表达作者……的情感 含蓄地揭示文章的主旨
照应题目、首尾照应。
文章段落 之 中间段落的作用

过渡,承上启下


具体在内容、结构上作答。具体从三个方面思考:
或⑴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


或⑵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蓄势)
或⑶文章由……转为……

部编中考 语文修改病句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中考 语文修改病句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修改病句专项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改病句1.下面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语言结构、用词得体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

青春,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她像彩霞一样灿烂,像花儿一样芬芳,像大海一样澎湃,它充满激情,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它是人生之书不可或缺的华彩篇章,是生活赐予极其高贵的我们的礼品。

站在青春的门槛上,我们懂得珍惜、懂得奋斗,懂得感恩,让我们奔放活力,展现魅力,朝着梦想指引的方向,现在就出发!【答案】把“懂得珍惜”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把“是生活赐予极其高贵的我们”改为“是生活赐予我们极其高贵的”;把“奔放活力”改为“释放活力”【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把“懂得珍惜”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把“是生活赐予极其高贵的我们”改为“是生活赐予我们极其高贵的”;把“奔放活力”改为“释放活力”【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注意句子的病因。

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2.下列语段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修改。

学业重要,分秒必争。

然而,我想说:何不留点时间来“浪费”?因为“浪费”,你会发现生活原来那么美好。

就拿我来讲吧,只要一有空,我就一定会去打篮球。

我有心模仿姚明的动作,让球在众人瞩目中划出漂亮的弧线。

尽管姿势很酷,进球却总与我无缘。

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打篮球,使我身心愉悦。

把时间留一点“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真好!留点时间来“浪费”。

有张有弛,生活才能更快乐。

【答案】病句:因为打篮球,使我身心愉悦。

应改为:“因为打篮球,所以我身心愉悦”或“打篮球,使我身心愉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

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句子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中的作用

句子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中的作用

句子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中的作用一、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奠定感情基调、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二、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这就要看所给你的句子是出现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如果出现在开头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 2、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中间句子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4、点明中心,升华中心5、另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文章中一个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都能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作用:总领全文,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旨,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等.内容上作用: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使文章有血有肉充实,为下文蓄势等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句子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中的作用

句子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中的作用

句子的作用一、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奠定感情基调、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二、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这就要看所给你的句子是出现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出现在开头--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中间句子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结尾句子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4、点明中心,升华中心5、另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深化主题。

5、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文章中一个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都能有什么作用?结构上作用:总领全文/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等.内容上作用: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 使文章有血有肉充实, 为下文蓄势等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分析题专题讲练(2)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分析题专题讲练(2)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分析题专题讲练(2)【备考锦囊】角度一:句式特点倒装句长短句特殊句式角度二:修辞手法运用修辞来增加表达效果是写作的需要。

修辞是重要考点,不仅语用题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鉴赏也会涉及到。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对比、对偶、通感等。

先要找准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表达效果。

原句: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改句:此时北京下的雨会把槐花打落,满街雨水流淌,槐花芬芳。

参考答案:①原文把槐花比作雨,“下槐花雨”更有形象的美感。

②原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流淌得芬芬芳芳”兼有视觉的美感和气味的愉悦感。

③原文运用了叠音词“芬芬芳芳”,更有音韵美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④“日子都流淌”,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表述更为生动形象。

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缘分: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散落了,古殿檐头的琉璃剥蚀了,门壁上的朱红淡褪了,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你认为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参考答案】改句效果更好。

①改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浮夸”“炫耀”修饰“琉璃”和“朱红”,这体现出四百年前地坛华丽辉煌的风貌,更反衬出后面它的荒芜与衰败。

句子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

句子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

句子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嘿,朋友!你有没有想过,句子这玩意儿,在一篇文章里,那可有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啊!
就先说结构上吧。

句子就像是搭建房子的砖块,不同的摆放方式能
决定房子的稳固程度。

比如说,一个简单的短句“快跑!”,它在紧张
的情节中,就像一根立起的支柱,瞬间能把气氛拉紧。

这难道不比长
篇大论更有冲击力?而长句呢,像“当太阳缓缓升起,金色的光芒逐渐
洒满了大地,鸟儿欢快地歌唱,仿佛在迎接这美好的一天。

”这种长句,就像一道大梁,稳稳地撑起整个段落的框架,给人一种画面感和连贯感。

你说是不是?
再看内容上,句子就是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使者。

“我好开心啊!”这
样直接的表达,能让你一下子就感受到我的喜悦。

可要是说“我的心像
飘在云端,轻盈又自在,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风吹散了。

”这样的句子,不就把开心的程度和原因都描述得更细致了吗?这不就像给你打开了
一扇通往我内心世界的门?
所以啊,句子不管在结构还是内容上,都是文章的灵魂所在。

它们
能让文章或紧凑有力,或舒缓优美,能让读者感同身受,沉浸其中。

朋友,你难道不觉得句子的作用神奇又重要吗?
我的观点就是:重视句子的运用,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在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专项训练
别踩疼了雪
朱成玉
(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

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

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3)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

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4)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6)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时间停留。

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

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她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8)女儿的话触动了我。

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

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10)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

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

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11)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

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

女儿记住了我的话。

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

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12)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13)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14)雪花在天空舞蹈!
(15)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16)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17)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

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18)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选自《今日教育·读写舫》2008.2)
例题:第⑦段加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教师明确:
表达和结构是两个不同的方面,结构,通常在阅读中指过渡照应,开头结尾这些内容;而内容,却是思想情感、基本情节方面的内容。

因此,处理这方面的试题,首先要做到题干分析清楚,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要注意句子的相关内容,比如,句式、表达方式、语气类别等;然后,要着力分析语言环境,从上下文以及作者在全篇表达的思想出发,针对句子进行必要的分解,最后归纳表达。

铺垫:行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

铺垫一般用于文章开头,一般说前后有联系,并且前面的主题思想较浅,而后面较深。

埋下伏笔是说一件与后面内容无关紧要的事件。

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例如,冰心的作品《小桔灯》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墙上的电话,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将和这两件物件打上交道。

果然,第三自然段中,小姑娘“挪动竹凳” 、“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 ,原来,小姑娘的妈妈生病了,她想打电话叫医生来为妈妈看病。

这些物件的提前出现,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由上可知,为下文做铺垫与为下文埋下伏笔这两种写作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是有相通之处的,它们都有为下文服务的共同目的。

例题考查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而结构上的作用就相对容易作答,从文章来看,本句前写女儿用手接雪,句后则写到了关于“妈妈”的事,作者用这个句子引出下文对妈妈的记述和对妈妈去世的交代,因此,是属于引起下文的过渡句。

这样,就可以轻松写出答案来。

参考答案:引出下文(或“承上启下”,1分),由“看雪”的描绘转入对妈妈的回忆(如答成“爱雪原因的记述”也可)(2分)。

或:为后文写她妈妈离世(2分)作铺垫(1分)。

2.品味句子表达效果及含义(7分)
(1)
①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②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2)第(16)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3.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4、有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大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

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读了这两位母亲
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作答。

(80字左右)(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