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学院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考试内容(完整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10分,每空0.5分)1、传感元件、敏感元件、测量电路2、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3、自感式、互感式4、压电电荷5、変面积型、変极距型、变介电常数型6、A类评定B类评定7、MOS电容器8、压阻高9、细分10、数值孔径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 A2. B3. B4. C5. A6. A7. B8. A9. C 10. B三、简答题(50分)1.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有哪些?举出四个并解释其含义。
(10分)答: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是指被测信号为定值或变化十分缓慢时测试装置输出与输入的关系。
描述测试系统静态特性的指标主要有灵敏度、非线性度、回程误差和重复性。
灵敏度:在稳态情况下,系统的输出信号变化量与输入信号变化量之比为成为灵敏度,用S表示,S=△y/△x。
非线性度:标定曲线与拟合直线的偏离程度。
回程误差:也称滞后量、迟滞,反映了当测试系统输入量由小增大和由大减小的测试过程中,所得输出量的不一致程度。
重复性:当测试系统在输入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动时所得的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
2.热电阻与热敏电阻有何异同?(10分)答:电阻温度计是利用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来测量温度的元件。
工作用的热电阻体直接称为热电阻。
包含对金属导体类热电阻和热敏电阻。
而热敏电阻是专指一种电阻值随其温度成指数变化的半导体热敏元件。
3.采用差动变压器测量位移量,能否直接获得位移的方向?说明原因。
如若不能说出解决的方法。
(10分)答:不能。
原因: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输出的电压是交流量,如用交流电压表指示,则输出值只能反应铁芯位移的大小,而不能反应移动的极性;方法:在测量电路中采用相敏检波电路,经滤波输出直流电压信号,则由其正负可判断方向。
4.“莫尔条纹”如何形成的?对位移的放大作用是如何实现的?(10分)答:(1)当指示光栅和标尺光栅的线纹相交一个微小的夹角时,由于挡光效应或光的衍射作用,在与光栅线纹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两线纹夹角的等分线上)产生出亮、暗相间的条纹,这些条纹称为“莫尔条纹”。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试题库--内含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试题库--内含答案一、填空题(每题3分)1、传感器静态性是指传感器在被测量的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关系称为传Yma某感器的静态特性。
某100%L2、静态特性指标其中的线性度的定义是指S。
YFYK3、静态特性指标其中的灵敏度的定义是指某4、静态特性指标其中的精度等级的定义式是传感器的精度等级是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相对于其测量范围的百分数,即A=ΔA/YFS*100%。
CNMK5、最小检测量和分辨力的表达式是Hma某Hma某100%或100%HH2YS6、我们把YFFS叫传感器的迟滞。
23100%KS。
7、传感器是重复性的物理含意是YF零漂=Y0100%8、传感器是零点漂移是指Y。
SF ma某100%TS。
9、传感器是温度漂移是指YF10、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叫传感器动态性。
11、动态特性中对一阶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有时间常数12、动态特性中对二阶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有固有频率、阻尼比。
13、动态特性中对二阶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有固有频率、阻尼比。
14、传感器确定拟合直线有切线法、端基法和最小二乘法3种方法。
15、传感器确定拟合直线切线法是将过实验曲线上的初始点的切线作为按惯例直线的方法16、传感器确定拟合直线端基法是将把传感器校准数据的零点输出的平均值a0和滿量程输出的平均值b0连成直线a0b0作为传感器特性的拟合直线17、传感器确定拟合直线最小二乘法是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拟合直线的截距和斜率从而确定拟全直线方程的方法18、确定一阶传感器输入信号频率范围的方法是由一阶传感器频率传递函数ω(jω)=K/(1+jωτ),确定输出信号失真、测量结果在所要求精度的工作段,即由B/A=K/(1+(ωτ)2)1/2,从而确定ω,进而求出f=ω/(2π)。
19、确定一阶传感器输入信号频率范围的方法是由一阶传感器频率传递函数ω(jω)=K/(1+jωτ),确定输出信号失真、测量结果在所要求精度的工作段,即由B/A=K/(1+(ωτ)2)1/2,从而确定ω,进而求出f=ω/(2π)。
(完整word版)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复习题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复习题1.静态特性指标其中的线性度的定义是指2.传感器的差动测量方法的优点是减小了非线性误差、提高了测量灵敏度。
3. 对于等臂半桥电路为了减小或消除非线性误差的方法可以采用提高桥臂比,采用差动电桥的方法。
4.高频反射式电涡流传感器实际是由线圈和被测体或导体两个部分组成的系统,两者之间通过电磁感应相互作用,因此,在能够构成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场合中必须存在金属材料。
5. 霍尔元件需要进行温度补偿的原因是因为其霍尔系数和材料电阻受温度影响大。
使用霍尔传感器测量位移时,需要构造一个磁场。
6.热电阻最常用的材料是铂和铜,工业上被广泛用来测量中低温区的温度,在测量温度要求不高且温度较低的场合,铜热电阻得到了广泛应用。
7.现有霍尔式、电涡流式和光电式三种传感器,设计传送带上塑料零件的计数系统时,应选其中的光电传感器。
需要测量某设备的外壳温度,已知其范围是300~400℃,要求实现高精度测量,应该在铂铑-铂热电偶、铂电阻和热敏电阻中选择铂电阻。
8. 一个二进制光学码盘式传感器,为了达到1″左右的分辨力,需要采用或位码盘。
一个刻划直径为400 mm的20位码盘,其外圈分别间隔为稍大于μm。
9.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中的光纤仅仅起传输光信息的作用,功能型光纤传感器是把光纤作为敏感元件。
光纤的NA值大表明集光能力强。
11.光照使半导体电阻率变化的现象称为内光电效应,基于此效应的器件除光敏电阻外还有处于反向偏置工作状态的光敏二极管。
光敏器件的灵敏度可用光照特性表征,它反映光电器件的输入光量与输出光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选择光电传感器的光源与光敏器件时主要依据器件的光谱特性。
1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 _、转换元件 ___、测量电路及辅助电源四个部分组成。
13.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标准条件下,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的比值。
对线性传感器来说,其灵敏度是一常数。
14. 已知某铜热电阻在0℃时的阻值为50Ω,则其分度号是 Cu50 ,对于镍铬镍硅热电偶其正极是镍铬。
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30分,每空1.5分)1、有一温度计,它的量程范围为0∽200℃,精度等级为0.5级。
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为,当测量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
2、在选购线性仪表时,必须考虑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欲测量的倍左右为宜。
3、传感器由、、三部分组成。
4、利用热敏电阻对电动机实施过热保护,应选择型热敏电阻。
5、已知某铜热电阻在0℃时的阻值为50Ω,则其分度号是,对于镍铬-镍硅热电偶其正极是。
6、霍尔元件采用恒流源激励是为了。
7、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如从测量的具体手段来看它属于测量。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在以下几种传感器当中属于自发电型传感器。
A、电容式B、电阻式C、压电式D、电感式2、的数值越大,热电偶的输出热电势就越大。
A、热端直径B、热端和冷端的温度C、热端和冷端的温差D、热电极的电导率3、将超声波(机械振动波)转换成电信号是利用压电材料的。
A、应变效应B、电涡流效应C、压电效应D、逆压电效应4、在电容传感器中,若采用调频法测量转换电路,则电路中。
A、电容和电感均为变量B、电容是变量,电感保持不变C、电感是变量,电容保持不变D、电容和电感均保持不变5、在两片间隙为1mm的两块平行极板的间隙中插入,可测得最大的容量。
A、塑料薄膜B、干的纸C、湿的纸D、玻璃薄片6、热电阻测量转换电路采用三线制是为了A、提高测量灵敏度B、减小非线性误差C、提高电磁兼容性D、减小引线电阻的影响7、当石英晶体受压时,电荷产生在。
A、Z面上B、X面上C、Y面上D、X、Y、Z面上8、汽车衡所用的测力弹性敏感元件是。
A、悬臂梁B、弹簧管C、实心轴D、圆环9、在热电偶测温回路中经常使用补偿导线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补偿热电偶冷端热电势的损失B、起冷端温度补偿作用C、将热电偶冷端延长到远离高温区的地方D、提高灵敏度10、减小霍尔元件的输出不等位电势的办法是。
A、减小激励电流B、减小磁感应强度C、使用电桥调零电位器11、测得某检测仪表的输入信号中,有用信号为20毫伏,干扰电压也为20毫伏, 则此时的信噪比为。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考试重点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第一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1)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是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
2)传感器又称变换器、探测器或检测器,是获取信息的工具广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
狭义: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国家标准(GB7665-87):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3)传感器的组成: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
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物理量转换成电路参数或电量。
基本转换电路:上述电路参数接入基本转换电路(简称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
4)传感器的静态性能指标(1)定义: 传感器输出量的变化值与相应的被测量(输入量)的变化值之比,传感器输出曲线的斜率就是其灵敏度。
①纯线性传感器灵敏度为常数,与输入量大小无关;②非线性传感器灵敏度与x有关。
(2)线性度定义:传感器的输入-输出校准曲线与理论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离与传感器满量程输出之比,称为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或“线性度”。
线性度又可分为:①绝对线性度:为传感器的实际平均输出特性曲线与理论直线的最大偏差。
②端基线性度:传感器实际平均输出特性曲线对端基直线的最大偏差。
端基直线定义:实际平均输出特性首、末两端点的连线。
③零基线性度:传感器实际平均输出特性曲线对零基直线的最大偏差。
④独立线性度:以最佳直线作为参考直线的线性度。
⑤最小二乘线性度:用最小二乘法求得校准数据的理论直线。
(3)迟滞定义:对某一输入量,传感器在正行程时的输出量不同于其在反行程时的输出量,这一现象称为迟滞。
即: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中输出输入曲线不重合称为迟滞。
(4)重复性定义:在相同工作条件下,在一段短的时间间隔内,同一输入量值多次测量所得的输出之间相互偏离的程度。
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完整版习题参考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完整版习题答案第1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P26)1—1:测量的定义?答:测量是以确定被测量的值或获取测量结果为目的的一系列操作。
所以, 测量也就是将被测量与同种性质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确定被测量对标准量的倍数。
1—2:什么是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1-3 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 的压力传感器测量140kPa 的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 ,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已知: 真值L =140kPa 测量值x =142kPa 测量上限=150kPa 测量下限=-50kPa∴ 绝对误差 Δ=x-L=142-140=2(kPa)实际相对误差 %==43.11402≈∆L δ标称相对误差%==41.11422≈∆x δ引用误差%--=测量上限-测量下限=1)50(1502≈∆γ1-10 对某节流元件(孔板)开孔直径d 20的尺寸进行了15次测量,测量数据如下(单位:mm ):120.42 120.43 120.40 120.42 120.43 120.39 120.30 120.40 120.43 120.41 120.43 120.42 120.39 120.39 120.40试用格拉布斯准则判断上述数据是否含有粗大误差,并写出其测量结果。
答:绝对误差是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 即: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真值之比,常用绝对误差与测量值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 即: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测量值 ×100% 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与量程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即: 引用误差=绝对误差/量程 ×100%解:当n =15时,若取置信概率P =0.95,查表可得格拉布斯系数G =2.41。
则 2072.410.03270.0788()0.104d G mm v σ=⨯=<=-,所以7d 为粗大误差数据,应当剔除。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试题

------- 精选文档-----------------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传感器是将待测信号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有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
2. 一般来说,传感器由敏感元件, 转换元件和辅助部件组成。
3. 线绕电位器式传感器的阶梯特性包括匝间电压和单匝短路电压两方面。
4. 在电阻应变片的电桥测量电路中,设R I=R2,R3=R4,单桥臂为应变片时,输出电压为U o,电桥的灵敏度为S V,贝半桥差动电路的输出电压为 2 U o,电桥的灵敏度为 2 S v。
全桥差动电路的输出电压为 4 _____ U o,电桥的灵敏度为 4 ____ S v。
5. 5.将机械位移转变为电容量变化时,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可分为变极距型,变面积型和变介质型三大类。
6. 差动式电感传感器的灵敏度比单个线圈的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 1 倍。
7. 电涡流式传感器归为_______ 电感式 ________ 传感器。
8. 压电材料可分为压电晶体和压电陶瓷,前者为单晶体,后者为极化处理后的多晶体。
9. 压电传感器可等效为一个电压源与一只电容串联,也可等效为一个电流与一只电容并联。
10. 常用的热电偶的热电极材料分为贵重金属和普通金属两大类。
二、简答题(6题,每题5分,共30分)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什么?用哪些性能指标描述?在静态输入时传感器所呈现出来的输入—输出特性。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主要由下列几种性能来描述。
1、线性度,2.灵敏度,3.重复性,4.迟滞(回差滞环)现象,5、分辨率,6、稳定性,7、漂移2.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什么?其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在动态输入时,传感器所呈现出来的输入—输出特性。
其分析方法有两种阶跃响应与频率响应。
金属电阻应变片测量外力的原理是什么?其灵敏系数及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外力,应力,应变,应变片应变,应变片阻值,测量电路输出电压。
输出电压反映外力。
K S 称为金属丝材料的灵敏系数,其物理意义是单位应变所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试题.(DOC)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试题7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标准条件下,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的比值。
对线性传感器来说,其灵敏度是一常数 .2.用弹性元件和电阻应变片及一些附件可以组成应变片传感器,按用途划分用应变式力传感器、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等(任填两个)。
(记忆方式:F=ma)3.采用热电阻作为测量温度的元件是将温度的测量转换为电阻的测量。
4.单线圈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主要由线圈、铁磁性外壳和可沿线圈轴向移动的活动铁芯组成。
5.利用涡流式传感器测量位移时,为了得到较好的线性度和较好的灵敏度,应该让线圈与被测物的距离大大小于线圈半径6.空气介质变隙式电容传感器中,提高灵敏度和减少非线性误差是矛盾的,为此实际中大都采用差动式电容传感器7.振筒式传感器是以均匀薄壁圆筒作为敏感元件,将被测气体压力或密度的变化转换成频率。
8.由光电管的光谱特性看出,检测不同颜色的光需要选用光电阴极材料不同的光电管,以便利用光谱特性灵敏度较高的区段。
9.按热电偶本身结构划分,有普通热电偶、铠装热电偶、薄膜热电偶。
10.硒光电池的光谱响应区段与人类相近,因而得到应用。
11.热敏电阻正是利用半导体载流子数目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制成的温度敏感元件。
12.当半导体材料在某一方向承受应力时,它的电阻率发生显著变化的现象称为半导体压阻效应。
用这个原理制成的电阻称固态压敏电阻。
13.磁敏二极管工作时加正向电压。
由于它的磁灵敏很高,特别适用于测量弱磁场。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7、8两题答案不止一个)1.电阻应变片的初始电阻数值有多种,其中用的最多的是(B)。
A 60Ω B120Ω C 200Ω D 350Ω2.电涡流式传感器激磁线圈的电源是( C )。
A 直流B 工频交流 C高频交流 D低频交流3.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与极板间初始距离d0之间是(B)。
A 正比关系B 反比关系C 无关系4.单色光的波长越短,它的(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考试内容首先课后作业类型题要会做!(斜体字迹部分未给出答案)第一章:传感器概论传感器的定义;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传感器=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信号调节电路)敏感元件: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
转换元件: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输出量转换为适于传输和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能把传感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便于显示、记录、处理、和控制的有用电信号的电路。
常用的电路有电桥、放大器、变阻器、振荡器等。
辅助电路通常包括电源等。
传感器分类:有源、无源⑴有源传感器(能量转换型传感器)——能将非电量直接转换成电信号,所以有时被称为“换能器”。
如压电式,热电式,磁电式等。
有源⑵无源传感器(能量控制型传感器)——自身无能量转换装置,被测量仅能在传感器中起能量控制作用,必须有辅助电源供给电能。
无源式传感器常用电桥和谐振电路等电路来测量。
如电阻式,电容式,和电感式等。
无源第二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分析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包括哪两种?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静态特性,什么是动态特性)?对应的特性指标有哪些?两种特性:静态特性、动态特性静态特性:指在静态信号的作用下,描述传感器的输入、输出之间的一种关系。
静态特性指标:迟滞(对于同一大小的输入信号x,在x连续增大的行程中,对应于某一输出量为yi,在x连续减小的过程中,对应于输出量为yd,yi和yd二者不相等,这种现象称为迟滞现象。
迟滞特性能表明传感器在正向输入量增大行程和反向输入量减小行程期间,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线性度(传感器实际的输出—输入关系曲线偏离拟合直线的程度,称为传感器的线性度或非线性误差)、灵敏度(Sn=输出变化量/输入变化量,注意单位)、重复性、分辨力、精度、稳定性、漂移、阈值静态特性的各指标【重点掌握迟滞,线性度(非线性误差),灵敏度】的概念;动态特性:输入量随时间变化时传感器的响应特性。
动态特性指标:通常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采用瞬态响应法和频率响应法来分析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一阶传感器的阶跃响应特性:包括单位阶跃响应输出; 一阶传感器的单位阶跃响应信号为二阶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时间常数、固有角频率和阻尼比的取值与阶跃响应及频率响应之间的关系,传感器一般的工作范围;一阶传感器的时域动态性能指标;①时间常数τ:一阶传感器输出上升到稳态值的63.2%所需的时间,称为时间常数。
②延迟时间t d :传感器输出达到稳态值的50%所需的时间。
③上升时间t r : 对有振荡的传感器,它是指从零上升到第一次达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
对无振荡的传感器,它是指从稳态值的10%到90%。
201200002a a a a a b sn ===ζω;;令静态灵敏度 固有角频率 阻尼比其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分别为222211|)(|)(⎪⎪⎭⎫ ⎝⎛+⎥⎥⎦⎤⎢⎢⎣⎡⎪⎪⎭⎫ ⎝⎛-==n n j H A ωωζωωωω212arctan)()(⎪⎪⎭⎫ ⎝⎛--=∠=Φn nj H ωωωωζωω)1()(0τte s t y --=第三章: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金属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是根据什么效应工作的?各自效应的定义?金属应变片:应变效应(在导体产生机械变形时,它的电阻值相应发生变化)半导体应变片:压阻效应(所谓压阻效应,是指半导体材料在某一轴向受外力作用时, 其电阻率ρ发生变化的现象)轴向应变,径向应变和泊松系数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当电阻丝受到拉力F 作用时, 将伸长dL, 横截面积相应减小dS, 电阻率将因晶格发生变形等因素而改变d ρ, 故引起电阻值相对变化量为式中dL/L 是长度相对变化量, 用轴向应变εx 表示 。
εx : dL/L 轴向应变dS/S 为圆形电阻丝的截面积相对变化量, 即 。
εy : dr/r 径向应变由材料力学可知, 在弹性范围内, 金属丝受拉力时, 沿轴向伸长, 沿径向缩短, 那么轴向应变εx 和径向应变εy 的关系可表示为式中: μ——电阻丝材料的泊松系数, 负号表示应变方向相反。
电阻——应变特性:εK RR=∆;什么是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它和电阻丝的灵敏系数有何不同,为什么?通常把金属丝产生单位变形所引起的电阻值相对变化量称为电阻丝的灵敏度系数Ks 。
其表达式为金属丝受力后主要引起两个方面的变化: 材料几何尺寸变化(1+2μ); 材料电阻率的变化(d ρ/ρ)/ε大量实验证明, 在金属丝拉伸极限内, 电阻的相对变化与应变成正比, 即Ks 为常数。
故有: ①Ks ≈1+2μ②金属丝应变效应表示式:当金属丝做成敏感栅后,实验表明应变片同样有 它和电阻丝的灵敏系数有何不同,为什么?什么是横向效应 ?怎样减小横向效应?采用箔式应变片的优点?将直的电阻丝绕成敏感栅后,虽然长度不变,但由于应变状态不同,应变片敏感栅的电阻变化较小,因而其灵敏系数K 较电阻丝的灵敏系数Ks 小,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片的横向效应。
减小横向效应误差的措施:一般采用箔式应变片。
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其相邻两臂电阻的比值应相等,或相对两臂电阻的乘积应相等。
应变片传感器的测量电桥(直流电桥)按应变片的工作方式和数量的不同,一般有哪几种类型?1/4桥,半桥和全桥ρρd S dS L dL R dR +-=LdLx =εy rdrS dS ε22==xy LdL r dr μεμε-=-==xx s d R dR K ερρμε/21/++==xs K RRε=∆x K RRε=∆会标出应变片的极性,对于1/4桥,半桥和全桥要知道输出电压表达式,知道各自电压灵敏度;哪几种电桥具有温度补偿作用和非线性补偿作用? 半桥和全桥 当桥臂比n 为多少时,直流电桥的电压灵敏度最高? N=1第四章: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电容的表达式是最基本的)。
A ——极板相对覆盖面积; d ——极板间距离;εr ——相对介电常数;ε0——真空介电常数; ε——电容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通常保持其中两个参数不变,而只变其中一个参数,把该参数的变化转换成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为电量输出,此即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
每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各适用于什么场合(根据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哪个是线性,哪个是非线性)?变极距( d )型: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只有在Δd/d0很小时, 才有近似的线性输出。
(1)要提高灵敏度,可用减少初始极距d0的办法。
(2)非线性随着相对位移Δd 的增加而增加,为保证线性度应限制相对位移 (3)起始极距与灵敏度、非线性误差相矛盾,适合测量小位移。
(4)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灵敏度,减小非线性,大都采用差动式电容结构。
变面积型( A )型:结论:输出特性呈线性。
因而其量程不受线性范围限制,适合测量较大的直线位移和角位移。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灵敏度S 为常数。
变介电常数(ε)型:电容的变化与电介质εr2的移动量L 呈线性关系。
上述原理可用于非导电流散材料的物位测量。
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非线性及灵敏度的表达式?εg=7—云母的相对介电常数ε1=1—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 d1—空气隙厚度 dg —云母片的厚度 故灵敏度S 可表示为 其非线性误差可表示为如何改善单极式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非线性,提高灵敏度? 提高灵敏度,减小非线性,大都采用差动式电容结构。
对于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加入云母片对于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有什么影响?云母片的插入对灵敏度的影响:云母片击穿电压不小于1000 kV/mm ,而空气仅为3 kV/mm 。
因此有了云母片,极板间起始距离d1可大大减小,可知传感器的灵敏度能大大提高。
云母片的插入对非线性误差的影响:设无云母片时极板间距为d0,其非线性误差为Δd/d0;0r AA C d d εεε⋅==110εεεd d A C g g +=1/C S d d g g +=ε%d εd Δd g g 1001⨯+=δ插入厚度为dg 的云母片时,有d0=d1+dg 。
此时非线性误差为Δd/(d1+dg/εg),由于εg=7>1故(d1+dg/εg)<(d1+dg)=d0,则对同样的Δd ,其非线性误差将增加,线性度将变坏。
测量电路:双T 形电路、电桥电路、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二极管双T 形交流电桥电路原理图。
e 是高频电源,它提供了幅值为E 的对称方波 VD1、VD2为特性完全相同的两只二极管 固定电阻R1=R2=RC1、C2为传感器的两个差动电容电桥测量电路运算放大器式电路(完全解决非线性误差)第五章:电感式传感器V D2V D1eC 1C 2ABR 1R LR R L£«R £«I 1I 2(a)(b)(c)C 1C 2R R L£«R £«C 1C 21I '2I '传感器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C x 为电容式传感器电容;U i 是交流电源电压;U o 是输出信号电压;Σ是虚地点。
cb I C i U ¡Æi I cx I C xoU A图4.3.1 运算放大器式电路原理图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的电感值的表达式;W ——线圈的匝数;μ0——空气的磁导率;S0——气隙的截面积; δ——气隙的厚度。
差动变压器式互感传感器和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变隙式差动变压器工作原理:在A 、B 两个铁芯上绕有W1a=W1b=W1的两个初级绕组和W2a=W2b=W2两个次级绕组。
两个初级绕组的同名端顺向串联, 而两个次级绕组的同名端则反向串联。
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由传感器线圈和被测导体组成线圈—导体系统。
根据法拉第定律,当传感器线圈通以正弦交变电流I1时,线圈周围空间必然产生正弦交变磁场H1,使置于此磁场中的金属导体中感应电涡流I2,I2又产生新的交变磁场H2。
根据楞次定律,H2的作用将反作用于原磁场H1,导致传感器线圈的等效阻抗发生变化。
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减小和消除它的影响? 零点残余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传感器的两个次级绕组的电气参数与几何尺寸不对称,导致它们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幅值不等、相位不同,构成了零点残余电压的基波;②由于磁性材料磁化曲线的非线性(磁饱和、磁滞),产生了零点残余电压的高次谐波(主要是三次谐波);③励磁电压本身含高次谐波。
消除零点残余电压一般可用以下方法:(1)从设计和工艺上尽量保证结构对称性。
尽可能保证传感器的几何尺寸、绕组线圈电气参数和磁路的对称;(2)选用合适的测量线路。
采用相敏检波电路不仅可以鉴别铁芯移动方向,而且可以消除零点残余电压中的高次谐波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