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移瘤影像诊断
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一、简介骨转移瘤是指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细胞转移至骨骼内生长形成的瘤。
其影像学表现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二、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骨转移瘤在X线上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质增生、骨膜反应等改变。
具体表现为骨质疏松、骨骺增宽、骨皮质膨胀、骨不连续性破坏、骨小梁破坏等。
2·CT检查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转移瘤的病灶及周围组织的改变。
CT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等。
在骨质破坏区域可见骨小梁破坏和骨皮质侵蚀。
另外,CT还能评估病变的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3·MRI检查MRI能提供更多关于骨转移瘤的信息,包括病变的范围、侵犯到的骨骼结构、骨髓病变等。
骨转移瘤在MR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增强后可呈高信号。
4·PET-CT检查PET-CT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来检测骨转移瘤,能全身性地评估骨骼及其他部位的转移情况。
正常骨转移瘤表现为高代谢区域。
5·骨扫描骨扫描是一种常用的筛查方法,可以检测全身骨骼的异常代谢活动。
骨转移瘤在骨扫描上表现为局部或广泛性的异常放射性同化。
三、骨转移瘤的分类根据骨转移瘤的原发肿瘤类型和骨转移的方式,可将骨转移瘤分为两类:溶骨型骨转移瘤和骨硬化型骨转移瘤。
溶骨型骨转移瘤表现为骨质破坏,而骨硬化型骨转移瘤表现为骨质增生。
四、骨转移瘤的分布骨转移瘤可发生于全身的任何骨骼部位,但常见的部位包括脊柱、股骨、骨盆、肋骨等。
具体的分布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确定。
五、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1·X线影像图像附件:包括骨转移瘤的X线影像图像2·CT影像图像附件:包括骨转移瘤的CT影像图像3·MRI影像图像附件:包括骨转移瘤的MRI影像图像4·PET-CT影像图像附件:包括骨转移瘤的PET-CT影像图像5·骨扫描影像图像附件:包括骨转移瘤的骨扫描影像图像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恶性肿瘤:指恶性生长,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的肿瘤。
骨转移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非骨化性纤维瘤:为一种起源于成熟的骨髓结 缔组织的良性肿瘤,无成骨倾向。病变较大累 及骨髓腔为非骨化性纤维瘤,若病变较小局限 性于皮质,称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多见于20岁以下青少年,好发于膝关节(股骨 远端、胫骨近端)及胫骨远端。
❖早期一般无症状,多在外伤或骨折后检查时偶 尔发现。
❖CT:好发于长骨距离骺板3-4cm处,呈圆形、 卵圆
❖CT:因避免了骨性重叠,CT能更精确显示骨病 变范围及特点。
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化性纤维瘤:是较为常见的颌骨良性肿瘤, 边界清楚。组织学上,肿瘤由富含细胞的纤维 组织和表现多样的矿化组织构成。
❖常见于青年人,多发单发性,可发生于上、下 颌骨,但以下颌骨较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影像学表现:类圆形或分叶状,不均匀高密度 ,含有不同程度的钙化,与周围组织有明显分 界,周边可有蛋壳样钙化;MRI信号混杂。
❖发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数年至数十年不等 。就诊年龄为3-60岁,其中11-30岁占70% 。男女性比例约为3:2。成年后进展更缓慢或 基本稳定。
影像学表现
❖X线:四肢躯干骨以股骨、胫骨、肋骨及肱骨 发病多见。颅面骨以下颌骨、颞骨及枕骨好发 。长骨病变多始于骨骺或骨干并逐渐向远端扩 展。在干骺愈合前常为骺板所限,较少累及骨 骺。四肢躯干骨的病变可侵及骨髓腔,也可以 发生于骨皮质内。X线表现可分为以下四种病 变,常数中并存,也可以单独存在。
骨吸收、骨质软化、骨质硬化。
谢谢
影像学表现
❖ 成骨型:成骨型转移者较少见,多由于生长较缓慢的 肿瘤引起。转移瘤的成骨不是肿瘤细胞成骨,而是肿 瘤细胞引起宿主细胞反应性成骨,或者是肿瘤间质通 过化生而成骨。成骨型转移常为多发,表现为松质骨 内斑点状、结节状、片状或面团状高密度影,密度均 匀,边界清楚或不清楚,而逐渐移行至正常骨结构中 ,骨皮质多完整,骨轮廓多无改变,一般多无软组织 肿块,少有骨膜反应。
骨转移瘤影像诊断学比较

浅析骨转移瘤的影像诊断学比较[摘要] 目的:评价x线、骨显像(ect)、ct、mri和在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全组130.例均行ect及x线检查.ct检查90例,mri检查66例。
原发肿瘤为肺癌(32.1%).乳腺癌(268%).前列腺癌(19%),鼻咽癌(4.2%)和甲状腺癌(36%)等。
结果:ect 阳性率80%,x线阳性率60%,ct阳性率70%.mri阳性率85%。
在同样大小扫描野的情况下,ect比x线多检出109个病灶,比ct多62个,比mri少19个病灶。
结果:mri和ect较ct、x线敏感性较高,但mri的特异性较ect则更高。
因此,当怀疑有骨转移时,应首选ect 并结合x线检查,也可直接做mr检查。
[关键词] 骨;转移瘤;影像检查;影像诊断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来临,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肿瘤的发病率增高,骨转移瘤的发生率也相应的提高。
当患者既往有肿瘤病史,特别是恶性肿瘤病史时,出现骨肌系统的不适和疼痛,x线检查提示骨质缺损和破坏,应首先考虑骨转移,争取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便缓解病人症状延续病人生命。
目前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有:x线、骨显像(ect)、ct、mri等,现将上述4种方法的诊断价值作一比较分析。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0例骨转移瘤中,男95例,平均年龄58.6(29~76)岁,女35例,平均年龄50.6(23~73)岁。
前列腺癌45例(34.6%),乳腺癌38例(29.2%),肺癌20例(15.4%),甲状腺癌18例(13.8%),食管癌、胃癌各5例(3.8%),结肠癌4例(3.1%)。
上述病例均已临床或病理证实。
1.2方法所有130例患者均行ect显像及x线检查,103例行mri 检查,97例行ct检查。
其检查间隔时间小于一个月,ect显像采用ge公司双探头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仪,常规静脉注射99tc—mdp (亚甲基二磷酸)740mbq,注射3h后进行全身前后位显像,也可进行局部病变显像。
骨肿瘤影像诊断 ppt课件

PPT课件
24
PPT课件
桡 骨 巨 细 胞 瘤 ( 生 长 活 跃 )
25
骨巨细胞瘤恶性表现
如肿瘤生长迅速,肿瘤边缘出现筛孔状
或虫蚀状骨质破坏,骨嵴残缺紊乱
侵犯软组织,出现软组织肿块且骨膜增
生明显时,提示为恶性肿瘤
PPT课件
26
骨巨细胞瘤CT表现
为位于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骨
多见于青年,11~20岁可达47.5%,男
性较多,男女比率为2.3:1
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干
骺端为好发部位
PPT课件
49
骨肉瘤临床与病理
主要临床表现是局部进行性疼痛、肿胀
和功能障碍。局部皮肤常较热并有浅静 脉怒张
病变进展迅速,可发生早期远处转移,
预后较差
实验室检查血碱性磷酸酶常增高
端,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 为常见
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压痛。
较大肿瘤可有局部皮肤发热和静脉曲张。 部分肿瘤压之可有似捏乒乓球样的感觉
PPT课件 12
骨 巨 细 胞 瘤 发 病 部 位
PPT课件 13
骨巨细胞瘤病理表现
起源于骨骼结缔组织的间充质。由于肿
瘤的主要组成细胞类似破骨细胞,因此, 又被称为破骨细胞瘤
PPT课件 45
肋 骨 骨 囊 肿
CT
PPT课件
46
,股 股骨 骨颈 头囊 反状 应破 性坏 骨, 质接 增近 生水 的 密 度
PPT课件
股 骨 颈 骨 囊 肿
47
CT
PPT课件
48
骨肉瘤临床与病理
为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约占其40%。 起源于骨间叶组织(肉瘤性成骨细胞),能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影像学表现】典型表现为起于干骺端,背离关节向外生长,以柄或骨皮松质与母骨相互移行。
X线:可显示肿瘤基底或骨柄,及软骨钙化带,宽基底与母骨相连。
CT:除X线显示的外,CT可观察到软骨帽及软组织情况。
MRI:在T1WI像上可显示中低信号的软骨帽,钙化带呈光滑或波浪分叶状低信号,在T2WI脂肪抑制像上,软骨帽呈高信号,对于软骨帽的观察可用于判断骨软骨瘤活跃程度,MRI还可显示相关合并症。
【鉴别诊断】多不需要鉴别。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X线为基本诊断手段。
(二)骨巨细胞瘤70%发生于20~40岁,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根据肿瘤分化不同有良性、生长活跃与恶性之分。
【影像学表现】X线:位于骨端的偏心性膨胀生长的囊状溶骨性破坏区,有光滑完整或中断的骨壳,其内可有或无纤细骨脊,无反应性骨硬化边及骨增生,骨壳局部膨出或肿瘤侵及骨壳外形成软组织肿块,在肿块表面再次形成骨壳者提示肿瘤活跃局部,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或表现为弥漫浸润性骨破坏者提示恶变。
CT:可显示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无钙化和骨化影,良性骨壳基本完整,外缘光滑,其内可见骨脊,生长活跃的骨巨细胞瘤和恶性骨巨细胞瘤骨壳不完整并常可见骨壳外的软组织肿块。
MRI:肿瘤在T1WI上呈均匀中等或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
DSA:可显示肿瘤血管,提示良恶性,血运丰富,循环加快,出现动静脉中断等现象提示生长活跃。
【鉴别诊断】良性骨巨细胞瘤应与骨囊肿鉴别,恶性骨巨细胞瘤应与溶骨性成骨肉瘤鉴别,骨巨细胞瘤以其发病年龄,骨端的发病部位和膨胀性破坏为特征。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首选X线。
(三)成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20岁以下占半数,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多发生于骨端、干骺端,病程短,生长迅速,可产生剧烈疼痛。
【影像学表现】X线:1.骨肉瘤对骨的破坏在X线上不具特异性,可出现溶骨性,虫蚀性等多种形态;可破坏软骨。
在儿童表现为先期钙化带中断、不连续;在成人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骨性关节面破坏。
肺癌术后ect诊断骨转移的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肺癌术后ect诊断骨转移的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致死性的恶性肿瘤,常见并且危险。
虽然通过手术治疗可以切除部分或全部的肿瘤组织,但遗憾的是,骨转移作为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方式之一,仍然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术后准确诊断肺癌骨转移对于制定合理治疗方案、预测预后以及提供精准医学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系统全面地介绍肺癌术后ECT(电脑断层扫描)诊断骨转移的标准。
首先将给出对肺癌术后ECT扫描技术进行概述,并强调骨转移诊断标准在该过程中的重要性。
接着会详细讨论目前常用的肺癌骨转移诊断标准,以及这些标准的优缺点。
随后会从不同角度对ECT在肺癌骨转移中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与讨论,包括敏感性与特异性研究结果、早期骨转移检测的应用价值以及在治疗效果监测和预后预测方面的作用。
进一步,将探讨肺癌术后ECT诊断骨转移存在的局限与挑战,包括鉴别良恶性骨病变困难、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和干扰因素等等。
最后,总结与归纳肺癌术后ECT诊断骨转移的相关内容,并提出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和阐述肺癌术后ECT诊断骨转移的标准,为医学界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现有标准及其优缺点进行深入剖析,评估肺癌术后ECT 在骨转移诊断中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局限性与挑战。
最终目标是为进一步改进肺癌术后ECT技术提供指导意见,并为临床实践、治疗决策以及患者个体化管理带来积极影响。
2. 肺癌术后ect诊断骨转移的标准2.1 肺癌术后ECT扫描技术概述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常见的转移方式之一是骨转移。
骨转移对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均有重要影响。
为了及早发现和准确诊断肺癌患者是否存在骨转移,肺癌术后EC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成为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ECT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对人体进行多层次连续切片成像的技术,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图像,能够清晰显示组织和器官结构。
骨转移瘤的不典型影像学征象

第59卷 第4期2023年08月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J O U R N A LO FQ I N G D A O U N I V E R S I T Y (M E D I C A LS C I E N C E S)V o l .59,N o .4A u gu s t 2023[收稿日期]2020-11-05; [修订日期]2023-04-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71673,81671658)[第一作者]房亚军(1994-),女,硕士研究生㊂[通信作者]陈海松(1968-),男,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㊂E -m a i l :c h e n h s @q d u .e d u .c n㊂骨转移瘤的不典型影像学征象房亚军1,2,徐文坚1,孙士庆1,杨志涛1,陈海松1(1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山东青岛 266003; 2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摘要] 目的 探讨骨转移瘤的不典型影像学征象,以提高骨转移瘤的诊断正确率㊂方法 回顾性分析骨转移瘤病人374例的影像资料,分析并确定骨转移瘤的不典型影像学征象㊂比较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P A C S )系统及诊断医师对出现不典型影像学征象的骨转移瘤的诊断正确率㊂结果 374例骨转移瘤病人中,181例仅行C T 检查,其中有40例骨转移瘤影像学征象不典型,包括似良性骨肿瘤的骨质膨胀伴硬化边6例㊁似骨岛的结节状高密度影9例㊁似原发骨肿瘤的针状骨膜反应或骨膜三角8例㊁似外伤性或骨质疏松性的椎体压缩骨折17例;41例仅行M R I 检查,未发现骨转移瘤的非典型影像学征象;152例病人行C T 与M R I 两种检查,有20例骨转移瘤影像征象不典型,包括似骨感染的不均匀骨质硬化及边界不清弥漫性骨质破坏区5例㊁似红骨髓转换的骨髓信号弥漫性减低14例㊁似囊肿的T 2压脂序列高信号1例㊂熟悉骨转移瘤不典型影像学征象者对不典型骨转移瘤的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χ2=16.5,P <0.05)㊂结论 骨转移瘤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熟悉骨转移瘤的不典型影像学征象,可明显减少误诊㊂[关键词] 肿瘤转移;骨肿瘤;骨折,压缩性;骨囊肿;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 R 445;R 73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5532(2023)04-0560-04d o i :10.11712/jm s .2096-5532.2023.59.11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网络出版] h t t ps ://l i n k .c n k i .n e t /u r l i d /37.1517.R.20230918.1620.002;2023-09-20 10:40:58A T Y P I C A LI M A G I N G F E A T U R E S O FB O N E M E T A S T A S E S F A N G Y a j u n ,X U W e n j i a n ,S U N S h i q i n g ,Y A N G Z h i t a o ,C H E N H a i s o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o fR a d i o l o g y ,T h eA f f i l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 o fQ i n g d a oU n i v e r s i t y ,Q i n g d a o 26600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O b je c t i v e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a c c u r a c y of b o n em e t a s t a s e s v i a 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a t y p i c a l i m a -g i n g f i n d i n g s o f b o n em e t a s t a s e s . M e th o d s Ar e t r o s p e c ti v ea n a l y s i sw a s p e r f o r m e do nt h e i m a g i n g d a t ao f 374p a t i e n t sw i t h b o n em e t a s t a s e s t o i d e n t i f y t h e a t y p i c a l i m a g i n g f i n d i n g s .Ac o m 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w a s p e r f o r m e d o n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a c c u r a c y o f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e sw i t ha t y p i c a l i m a g i n g f i n d i n g s b e t w e e n t h e p i c t u r ea r c h i v i n g a n dc o mm u n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a n d t h ed i a gn o s t i c i a n s . R e -s u l t s A m o n g t h e 374p a t i e n t sw i t hb o n em e t a s t a s e s ,181u n d e r w e n t c o m p u t e d t o m o g r a p h y (C T )e x a m i n a t i o n a l o n e ,o fw h o m40h a da t y p i c a l i m a g i n g f i n d i n g s ,i n c l u d i n g 6c a s e s o f b o n e e x p a n s i o nw i t h s c l e r o t i cm a r g i n s r e s e m b l i n g b e n i gn b o n e t u m o r s ,9c a s e s o f n o d u l a r h i g h -d e n s i t y s h a d o w s r e s e m b l i n g b o n e i s l a n d s ,8c a s e s o f s p i c u l a t e d p e r i o s t e a l r e a c t i o no r p e r i o s t e a l t r i a n g l e r e s e m b l i n gp r i -m a r y b o n e t u m o r s ,a n d 17c a s e s o f v e r t e b r a l c o m p r e s s i o n f r a c t u r e s r e s e m b l i n g t r a u m a t i c o r o s t e o p o r o t i c f r a c t u r e s .A m o n gt h e 374p a t i e n t sw i t hb o n em e t a s t a s e s ,41u n d e r w e n t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 (M R I )s c a na l o n e ,a n dn oo n eh a da t y p i c a l i m a g i n g fi n -d i n g s .A m o n g t h e 374p a t i e n t sw i t h b o n em e t a s t a s e s ,152u n d e r w e n t c o m b i n e dC Ta n dM R I e x a m i n a t i o n s ,o f w h o m20h a d a t y p i c a l i m a g i n g f i n d i n g s ,i n c l u d i n g 5ca s e so fu n e v e no s t e o s c l e r o s i sa n dd i f f u s eb o n ed e s t r uc t i o nw i t hu n c l e a rb o u nd a r ie s t h a t r e s e m b l e d b o n e i nf e c t i o n s ,14c a s e s o f d i f f u s e d e c r e a s e db o n em a r r o ws ig n a l th a t r e s e m b l e d r e dm a r r o wc o n v e r si o n ,a n d 1c a s e o f h y p e r s i g n a l w i t hT 2f a t s u p p r e s s i o n s e q u e n c e t h a t r e s e m b l e d c y s t s .D i a g n o s t i c i a n sw h ow e r e f a m i l i a rw i t h t h e a t y p i c a l i m a g i n g f i n d i n g s o f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e s h a d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d i a g n o s t i c a c c u r a c y (χ2=16.5,P <0.05).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r e a r ev a r i o u s i m a g i n g f i n d i n gs i nb o n em e t a s t a s e s .F a m i l i a r i t y w i t h t h e a t y p i c a l i m a g i n g f i n d i n g s c a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r e d u c em i s d i a gn o s i s .[K E Y W O R D S ] n e o p l a s m m e t a s t a s i s ;b o n e n e o p l a s m s ;f r a c t u r e s ,c o m p r e s s i o n ;b o n e c y s t s ;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骨转移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1-2],由骨外其他组织㊁器官来源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骨而形成,其发现有赖于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 线平片㊁计算机断层成像(C T )㊁核磁共振成像(M R I)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 P E C T )㊁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 E T -C T ),其中以前3种检查方式最为常用[3-5]㊂多发病灶及具有典型影像学征象的骨转移瘤诊断不难,但没有恶性肿瘤病史的单发病灶且影像学征象不典型者的正确诊断具有一定难度[6]㊂国内外罕有文献分析骨转移瘤的不典型影像学征象㊂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骨转移瘤的不典型影像学表现,提高骨转移瘤的正确诊断率㊂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期房亚军,等.骨转移瘤的不典型影像学征象561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07 2019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㊁经病理检查或随访证实的骨转移瘤病人374例,其中男194例,女180例;年龄为12~83岁,平均(59.50ʃ11.85)岁㊂有明确原发肿瘤病史者292例,原发灶不明者82例㊂所有病例均至少行C T或M R I一项影像学检查,其中181例病人行C T检查, 41例行M R I检查,152例行C T及M R I检查㊂1.2影像资料分析由3位年资相当的骨关节系统影像诊断医师独立阅片,分别给予骨转移瘤影像征象非典型(G r a d e Ⅰ)及影像征象典型(G r a d eⅡ)两个等级划分,然后共同从G r a d eⅠ组病例中寻找并确定骨转移瘤的不典型影像学征象,当结果有分歧时经协商讨论取得一致性意见㊂后由第4位熟悉骨转移瘤不典型影像学征象诊断医师,对G r a d eⅠ组病例重新阅片,且该医师对所有病例的临床病史及病理结果均不知情㊂分别统计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P A C S)系统及第4位医师对G r a d eⅠ组病例影像诊断的准确率㊂1.3统计学分析采用I B M S P S SS t a t i s t i c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㊂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两组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采用配对二分类资料卡方检验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骨转移瘤非典型征象本文181例仅行C T检查病人中,有40例骨转移瘤影像学征象不典型,其中6例骨转移瘤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伴硬化边,其表现与良性骨肿瘤的局部影像学征象相似(图1A);9例骨转移瘤表现为单发孤立性结节状高密度影,似骨岛(图1B),原发灶主要为成骨性肿瘤,如乳癌㊁前列腺癌等;8例骨转移瘤可见针状骨膜反应,局部骨质破坏形成骨膜三角,似原发骨肿瘤的影像学征象(图1C);有17例发生在脊椎的骨转移瘤仅表现为椎体变扁并骨质破坏,似外伤性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改变(图1D)㊂行C T与M R I两种检查152例病人中,有20例骨转移瘤影像学征象不典型,其中5例骨转移瘤与骨感染有相似的影像学改变,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弥漫性骨质破坏及不均匀骨质硬化(图2A~D);14例表现为骨髓弥漫性信号减低,似红骨髓转换,主要发生在脊柱,亦可见椎体压缩性骨折(图1E㊁F);另有1例骨转移瘤C T表现为单发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晰,边缘无硬化并见病理性骨折,M R IT2压脂序列呈明显高信号,似骨囊肿但信号强度略低于囊肿信号(图1G㊁H)㊂41例仅行M R I检查者未发现骨转移瘤的非典型影像学征象㊂2.2诊断正确率P A C S系统中对出现不典型影像学征象的骨转移瘤定性诊断正确率为35%(21/60),第4位熟悉骨转移瘤不典型影像学征象医师的诊断正确率为75%(45/6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6.5,P<0.05)㊂3讨论骨转移瘤与原发肿瘤有相似的生物学行为,若原发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㊁恶性程度偏低,骨转移瘤则会生长缓慢,表现为肿瘤内部压力的缓慢增加,形成膨胀性改变,引起周围骨质反应性增生硬化[7-9],表现出类似良性骨肿瘤的骨质膨胀及硬化边㊂单发的成骨性转移瘤与骨岛有时难以鉴别㊂骨岛是松质骨内一小块成熟的皮质骨,由不规则板层骨构成,无明显间质成分[10-11]㊂而成骨性转移瘤为病理性成骨,肿瘤细胞破坏骨质的同时释放生长因子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引起骨样组织异常堆积,不具备正常骨皮质结构[12]㊂有研究显示,成骨性转移瘤的密度虽高但有时达不到骨岛的密度,通过C T值大小鉴别两者的可靠性不高[10]㊂另外,单发成骨性转移瘤在T2W I压脂图像上有周围骨髓水肿,增强扫描可有强化,以此可与骨岛鉴别㊂针状骨膜反应是指骨膜新生骨沿骨膜与骨皮质间的S h a r p e纤维和血管分布,在新生血管表面形成纤细的针状骨膜新生骨[13],常见于恶性骨肿瘤和急性骨髓炎,以前者更为常见[14]㊂因此,当骨转移瘤出现此类征象时,放射科医生可能会诊断为原发恶性骨肿瘤,这是思维定式原因导致的误诊㊂骨转移瘤引起的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易与外伤和骨质疏松引起的单纯压缩骨折混淆㊂转移瘤多发生于脊柱的中㊁后柱,易引起椎体后缘膨隆并累及脊椎附件[15],椎体周围多见软组织包块[16-17]㊂脊柱前㊁中柱为脊柱的应力作用点,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多呈前窄后宽的楔形改变;骨质疏松所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多呈椎体上下缘的双凹变形[17]㊂通过观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562青 岛 大 学 学 报 (医 学 版)59卷A :病人,女,62岁,肺癌骶骨转移,骶骨左侧膨胀性骨质破坏,内见残留骨嵴,周围骨质硬化(红箭头所示)㊂B :病人,男,36岁,肺癌胸椎转移,椎体内示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界清,密度较正常骨岛低(红箭头所示)㊂C :病人,女,70岁,直肠癌肱骨转移,右侧肱骨头见明显针状骨膜反应(红箭头所示)㊂D :病人,男,34岁,膀胱癌胸椎转移,C T 矢状位重建示T 6椎体压缩变扁,椎体后缘膨隆,骨质密度不均匀性增高(红箭头所示)㊂E ㊁F :病人,女,73岁,胃印戒细胞癌多发转移㊂E :病人T 1F S E 序列示椎体信号弥漫性减低㊂F :病人T 2FS E 序列示椎体信号增高,T 6㊁T 10㊁T 12椎体变扁,骨块向后突出,压迫硬膜囊(红箭头所示)㊂G ㊁H :病人,女,62岁,肾透明细胞癌左侧股骨头转移㊂G :病人C T 示单发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局部骨质不连续㊂H :病人T 2压脂序列示高信号,似骨囊肿但信号强度略低于囊肿信号㊂图1骨转移瘤不典型影像学征象病人,女,76岁,子宫内膜癌左侧胫骨㊁胫骨旁软组织转移㊂A~C :左侧胫骨平台㊁胫骨中下段髓腔密度增高,见骨质破坏㊁骨质硬化及大量骨膜增生,胫骨中下段周围见软组织密度影;D :矢状位S T I R 序列示左侧胫骨平台㊁中下段髓腔内多发斑片状压脂高信号,周围软组织肿胀㊂图2 似骨感染的骨转移瘤影像学征象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期房亚军,等.骨转移瘤的不典型影像学征象563察脊柱病变部位㊁周围软组织包块㊁椎体形态改变㊁附件有无受累有助于两者的鉴别㊂骨转移瘤与骨感染影像学均可表现出边界不清的弥漫性骨质破坏及不均匀的骨质硬化㊂骨感染时,细菌通过干骺端血管入骨引起骨髓或皮质坏死,同时炎性渗出物通过哈弗管网和福耳克曼网至皮质,引起皮质下骨膜反应性增生或骨质硬化㊂骨转移瘤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新生血管形态多不规则,无法正常为肿瘤组织供血,引起肿瘤区域组织细胞坏死,与骨髓炎有相似的病理改变,当出现此类征象时,要结合病人年龄㊁症状体征及病史,将骨转移瘤纳入鉴别诊断中㊂骨转移瘤引起骨髓信号弥漫性减低的原因可能为:恶性肿瘤细胞沿B a t s o n脊柱静脉系统弥漫性浸润骨髓,骨小梁破坏㊁骨髓中水含量增加,T1W I信号减低㊂M R I可在骨质破坏前检测到骨髓组织水含量的变化,较C T更为敏感[18]㊂有研究指出,贫血㊁长跑运动等也会促进黄骨髓向红骨髓转化[19],但骨转移瘤多有骨质破坏,容易与生理性骨髓置换鉴别;但有时不易与多发性骨髓瘤鉴别,后者需依靠临床实验室检查和骨髓穿刺活检确诊㊂另外,本文有1例单发溶骨性转移瘤,T2压脂序列呈明显高信号,似骨囊肿改变,但信号强度低于骨囊肿信号,分析可能与骨转移瘤内部小血管阻塞,肿瘤细胞缺血所致慢性液化坏死及黏液成分聚集有关㊂综上所述,骨转移瘤的不典型影像学征象包括似良性骨肿瘤的骨质膨胀伴硬化边㊁似骨岛的结节状高密度影㊁似原发骨肿瘤的针状骨膜反应或骨膜三角㊁似外伤性或骨质疏松性的椎体压缩骨折㊁似骨感染的不均匀骨质硬化及边界不清弥漫性骨质破坏区㊁似红骨髓转换的骨髓信号弥漫性减低㊁似囊肿的T2压脂序列高信号,骨转移瘤可同时具有以上多种不典型影像学征象㊂熟悉骨转移瘤的不典型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合并的细节征象,密切结合病人的年龄㊁症状体征及病史进行诊断可减少误诊㊂[参考文献][1]P A R K G E,J E E W H,L E E S Y,e ta l.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o fm u l t i p l e m y e l o m a a n d m e t a s t a s e s:u s e o f a x i a l d i f f u s i o n-w e i g h t e d M Ri m a g i n g i na d d i t i o nt os t a n d a r d M Ri m a g i n g a t 3T[J].P L o SO n e,2018,13(12):e0208860.[2]刘敏,陈玥,雷小鸣,等.E C T㊁C T及M R I的骨转移瘤影像特点分析[J].中国C T和M R I杂志,2020,18(6):136-139. [3]K A K I T S U B A T A Y,T H E O D O R O U DJ,T H E O D O R O U SJ,e ta l.M e t a s t a t i cd i s e a s e i n v o l v i n g t h ed i s c o v e r t e b r a l j u n c-t i o no f t h e s p i n e[J].J o i n tB o n eS p i n e,2009,76(1):50-56.[4]郑庆中,苏洁敏,李小玲,等.18F-F D GP E T/C T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与骨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0,28(4):1267-1271.[5]张曙光,于胜吉.不明原因骨转移瘤的诊疗进展[J].癌症进展,2019,17(23):2765-2770.[5]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四肢骨转移瘤外科治疗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19,39(24):1485-1495. [7]王雪珍.囊状膨胀型骨转移瘤X线诊断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24(1):104-105.[8]马新发,徐岩.骨转移瘤的X线和C T诊断:附127例报告[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7,1(6):32-34.[9]林永展,邱乾德.囊状膨胀型骨转移瘤X线诊断(附35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10):1064-1066. [10]安鹏.能谱C T成像鉴别成骨性转移瘤与骨岛的初步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9.[11]D O N G Y,Z H E N G S W,MA C H I D A H,e ta l.D i f f e r e n t i a ld i a g n o s i s o fo s te o b l a s t i c m e t a s t a s e sf r o m b o n e i s l a n d s i n p a-t i e n t sw i t h l u n g c a n c e rb y s i n g l e-s o u r c ed u a l-e n e r g y C T:a d-v a n t a g e s o f s p e c t r a lC Ti m a g i n g[J].E u r o p e a nJ o u r n a l o fR a-d i o l o g y,2015,84(5):901-907.[12]S A A DF,C L A R K E N,C O L OM B E L M.N a t u r a l h i s t o r y a n dt r e a t m e n t o f b o n e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i n p r o s t a t ec a n c e r[J].E u r o-p e a nU r o l o g y,2006,49(3):429-440.[13]陈海松,柳澄.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20,18(1):104-108.[14]N A R VÁE ZJA,N A R VÁE ZJ,C L A V A G U E R A M T,e t a l.B o n e a n ds k e l e t a lm u s c l e m e t a s t a s e s f r o m g a s t r i ca d e n o c a r c i-n o m a:u n u s u a l r a d i o g r a p h i c,C Ta n d s c i n t i g r a p h i c f e a t u r e s[J].E u r o p e a nR a d i o l o g y,1998,8(8):1366-1369.[15]刘峰瑞,高宏.骨质疏松和转移瘤致椎体压缩骨折的M R I早期鉴别诊断[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9): 1518-1521.[16]刘晖.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磁共振特征性征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9.[17]陈运奎,王录兵,黄勇.磁共振成像对老年骨质疏松及骨转移瘤所致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133-135.[18]冷群,仲将,马伟丽,等.M R I对非职业马拉松运动员髋部骨髓转化的评价[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9,53(10):829-833.[19]B E L A V Y DL,Q U I T T N E R MJ,R I D G E R SND,e t a l.S p e-c i f i cm od u l a t i o no f ve r t e b r a lm a r r o wa d i p o s e t i s s u e b y p h y s i c a la c t i v i t y[J].J o u r n a l o f B o n e a n dM i n e r a l R e s e a r c h:t h eO f f i c i a lJ o u r n a l o ft h e A m e r i c a n S o c i e t y f o r B o n ea n d M i n e r a lR e-s e a r c h,2018,33(4):651-657.(本文编辑黄建乡)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判断骨转移最简单方法

判断骨转移最简单方法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和预后。
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治骨转移及时,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判断骨转移最简单方法是通过影像检查和临床症状判断。
下面我们将从影像学和临床两个角度来介绍骨转移的判断方法。
1. 影像学判断骨转移的影像学表现是在骨骼中出现多发或单发的骨质破坏或骨质增生,多数病变呈溶骨性病变。
(1) X线检查X线检查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骨骼的形态、大小、密度和轮廓,对于诊断骨转移有一定的价值。
骨转移的X线表现常常是骨改变的不均一性,包括红、白、混合色块状、星状、建筑样和团块状等不规则骨质破坏。
X线片显示出病灶时,需与良性骨肿瘤、骨髓瘤、骨感染等鉴别。
骨转移可以突出化疗前后病变程度的变化,可作为评价化疗效果的依据。
(2) CT检查CT扫描是目前检测骨转移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其诊断敏感度较高。
骨转移的CT表现为骨质破坏区域密度减低、形态不规则。
常常伴随有软组织肿块和卫星灶的出现。
CT对于骨盆、脊椎等难以在X线上显示的部位,其敏感性更高。
(3) 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是显像致密和致密外骨质的最好方法,其优点在于可以显示软组织和硬骨的病变。
由于肿瘤的血管丰富,造成周围水分含量的改变,因此可以看到相应的信号改变。
骨转移的MRI表现多为信号强度值低、信号不均、结构不规则等表现。
MRI对于脊柱的诊断更为准确。
2. 临床症状判断骨转移的临床症状多样化,大多伴有疼痛,常常表现为局部压痛,疼痛可伴随运动而加重。
当骨病变引起骨骼破坏、骨髓压迫和神经根受压时,临床表现疼痛可加重。
其他症状有:(1) 活动障碍当骨转移病变位于关节,可发生活动障碍,关节僵硬,活动受限。
(2) 骨折骨折可能是骨转移的首发表现,因为骨质破坏后骨强度降低。
(3) 骨质变薄、骨折愈合迟缓有些患者由于疼痛、缩骨及其他治疗方法的过度,降低了钙质和维生素D 及其他生理性因素,导致骨质疏松易骨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移性骨肿瘤临床与病理
转移瘤常多发,多见于胸椎、腰椎、肋骨和股 骨上段,其次为髂骨、颅骨和肱骨
膝关节和肘关节以下骨骼很少被累及 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疼痛、病理性骨折和截
瘫 转移瘤引起广泛性骨质破坏时,血清碱性磷酸
酶可增高,这有助于同多发性骨髓瘤鉴别
溶骨型转移瘤X线表现
混合型则兼有上述两型病灶
肺转移癌
增强:左侧颈椎旁软组织明显强化
见男 骨性 质, 破 坏岁 及, 软有 组肺 织癌 肿病 块史
, 可
56
谢谢观赏
CT显示骨转移瘤远较X线平片敏感,还 能清楚显示骨外局部软组织肿块的范围 、大小以及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溶骨型转移表现为松质骨或(和)皮质骨 的低密度缺损区,边缘较清楚,无硬化 ,常伴有不太大的软组织肿块
转移性骨肿瘤CT表现
成骨型转移为松质骨内斑点状、片状、 棉团状或结节状边缘模糊的高密度灶, 一般无软组织肿块,少有骨膜反应
溶骨型转移瘤发生在长骨,表现为骨松质中小破 坏区随病变发展融合成大片破坏区,骨皮质也被 破坏,一般无骨膜增生。常并发病理性骨折
发生在脊椎则见椎体的广泛性破坏,因承重而被 压变扁,但椎间隙保持完整。椎弓根多受侵蚀、 破坏
病变为骨松质内高密度影,呈斑片状或结节状, 密度均匀一致,骨皮质多完整,多发生在腰椎与 骨盆。常多发,境界不清。椎体不压缩、变扁
肺癌颈椎转 移癌
椎体 破坏, 椎前 软组 织肿
胀
肾癌 骨转 移
两 个 月 后
鼻咽 癌髂 骨转 移
成
骨
型
食管 癌骨 转移
混 合 型
宫颈 癌骨 转移
溶 骨 型
腰椎
成骨
型骨
转移
颈
瘤
椎
溶
骨
型
骨
转
移
瘤
颅骨 溶骨 型转 移瘤
肋骨 溶骨 型转 移瘤
乳腺 癌成 骨型 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瘤
转移性骨肿瘤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