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享有盛誉的四大发明包括了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对于中国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们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对全球科技和文化交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指南针指南针是古代航海的关键工具。
中国古代的航海活动需要准确的航向,而指南针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缺。
早在汉代,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磁铁石来制作简易的指南针。
指南针的引入极大地促进了海上贸易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发展。
二、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一项发明之一。
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制作纸张的技术。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文字的传播和保存变得更加容易。
在此之前,人们使用竹简、木牍等材料记录信息,造纸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大提升了信息的流通速度和便利程度。
三、火药火药的发明对于战争、烹饪和庆典等各个方面的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火药最早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得古代中国在战争中占有重要优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药蔓延到其他领域,并为中国古代的烹饪和庆典活动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四、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被认为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突破之一。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以活字印刷和木版印刷为主要形式,使得图书的制作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
这项发明对于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结语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仅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也给全球科技和文化交流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发明的问世和应用,为古代中国的繁荣和辉煌注入了动力与活力。
今天,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这些发明的重要性,它们是中国古代智慧和创造力的杰作。
列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列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一、造纸术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
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被称为“蔡侯纸”。
二、指南针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
前身是司南。
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
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
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三、火药
火药一种黑色或棕色的炸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机械混合而成,最初均制成粉末状,以后一般制成大小不同的颗粒状,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采用无烟火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军用发射药。
四、印刷术
印刷术据载是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
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创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造纸术西汉初年我国发明了造纸术。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汉景帝时的纸,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纸。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称“蔡侯纸”。
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隋唐时出现了雕版印刷。
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11世纪初,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发明早四个多世纪。
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欧洲,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保存,是一个重大贡献。
宋元时期,我国已有套色印刷技术。
山西应县木塔内,发现了辽代的红、黄、蓝三色佛像版画,这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雕版彩色套印印刷品。
3、火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唐中期书籍记载了制成火药的`方法。
唐末运用于军事。
南宋时发明“突火枪”,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火药的发明和传播,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是军事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4、指南针战国时人们制作出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用磁石指南原理制成指南针。
北宋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为欧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古代的四大发明家1、张衡:张衡南阳西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发明家。
在东汉时期担任郎中、侍中等职位。
公元前132年在朝中做太史令的时候发明地动仪。
这一伟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人木圣。
2、毕升:毕升北宋蕲水县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发明家,他根据平时生活中的经验来总结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在胶泥片上刻字然后用火烧成硬块就成了活字,这一发明当时广泛推广。
3、蔡伦:蔡伦东汉桂阳郡人,著名的造纸术发明者。
曾在汉明帝时期在宫中担任中常侍,他总结了造纸经验改进了造纸工艺,挑选比较好的树皮还有麻布以及旧的渔网,然后切断放在水里面泡着时间长了就会腐烂,然后再将原料捞起来不停的搅拌直到成浆,最后用竹篾将它挑起了就成了纸,这种纸被人们称为蔡侯纸。
简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简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四项发明在中国古代的科技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造纸术,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其发明者据说是蔡伦。
蔡伦在研究丝绸的染色工艺时,偶然发现了造纸的方法。
他利用植物纤维制成纸张,这一技术随后传入中东和欧洲,对书写、记录和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印刷术,中国古代的印刷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的雕版印刷。
随后宋朝时期出现了活字印刷术,这项技术由毕昇发明。
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印刷速度和效率,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保存。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另一项重要发明,据说火药最早是由道士李冶发现的。
火药的发明对军事、民用和科学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被用于火药武器和民用爆破等领域。
最后是指南针,中国古代的指南针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重要辅助工具,它使得航海者能够在
没有陆地参照物的情况下确定方向,对航海和地理探索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大发明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们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发明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进步,也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科技和文明产生了积极影响。
因此,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历史文化: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历史文化: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一、背景介绍中国古代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其中的四大发明更是为中国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它们不仅对中国自身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为世界科技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项发明。
早在东汉时期,蔡伦就发明了造纸术,用麻纤维和树皮制成原始的纸张。
这个革命性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字交流和知识传播,加速了学问和文化的发展。
后来经过进一步改良,宋代的造纸术达到了高度完善,并开始向世界传播。
三、指南针指南针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海上导航工具之一。
最早是由司南车演变而来,司南车利用了磁性物质(如磁铁石)指示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司南车逐渐改进为指南针,并成为航海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中国的早期指南针使用了磁石作为指针,后来改进为使用磁针,并在宋代传入欧洲。
四、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军事发明之一。
它最早是用于制造焰火和炒菜的调料,后来被军队采用并应用于战争中。
火药革命性地改变了战争格局,在古代给中国带来了决定性的优势。
同时,火药也逐渐被运用于民用领域,如医学和农业等。
五、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革新。
它由活字印刷法演变而来,在唐代达到较高水平。
活字印刷法使用雕版形式制作可重复使用的字体,并借助墨水将文字印在纸上。
这项发明极大地提高了书籍制作效率和传播速度,极大地推动了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承。
六、总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在科学、军事和文化领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这些发明不仅彰显了中国文明的伟大,也为其他国家和文化带来了新的思想启示和技术进步。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四大发明的辉煌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四大发明的辉煌在古代中国,科技发展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骄傲和瑰宝。
中国古代创造出了许多对全球文明史有着重大影响的伟大发明与创造,其中以四大发明最为闻名。
这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不仅推动了古代中国的发展,也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造纸的技术。
这项伟大的发明使得文字资料的传播更加便捷,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此之前,人们记录信息通常使用竹简、木简等方式,造纸术的出现将这一过程简化,加快了信息的流通。
二、印刷术印刷术是古代中国创造的又一伟大发明。
早在唐朝时期,中国已经掌握了木版印刷术。
然而,真正引起轰动的还是北宋时期出现的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复制速度大大提高,广泛传播着文化和知识,对于古代文化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将火药用于军事上也成为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创举。
火药的发明,不仅改变了战争形态,也加速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中国古代曾应用火药于攻城拔寨、发射导弹等军事领域,对于后来世界军事技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指南针指南针是古代中国发明的重要导航工具。
指南针的发明使得海上航行更加安全和准确。
中国古代在航海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宋代开始广泛使用指南针。
这一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海上贸易和文化的发展,也为后世探险家的航海事业奠定了基础。
总之,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四大发明的辉煌,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科技的繁荣,也对全球文明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发明和创造不仅改变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亦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发展轨迹。
古代中国的科技创造使得中国的文明荣耀闪耀在世界的舞台上,也为现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应该铭记并传承这一伟大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要继续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努力,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①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这种纸,原料易找、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后人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③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在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经注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指南针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孙思邈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知识点一:指南针指南针是一种利用地球磁场指示方向的工具,它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指南针”或“指南针”。
指南针的制作原理是通过磁化铁针,使其一端指向地球的磁北极,另一端指向磁南极。
这使得指南针可以用来确定航海和旅行的方向,对于探险和军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点二:火药火药是一种由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等成分混合而成的爆炸性物质。
在中国古代,火药最初被用于军事目的,如制造火箭、炮弹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药的应用逐渐扩展到民用领域,如烟花、爆炸材料等。
火药的发明对于军事技术和火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知识点三: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它使得书籍的大规模生产和传播成为可能。
最早的印刷术是木版印刷,通过将文字和图案雕刻在木板上,然后涂上墨水,压印在纸上。
后来,活字印刷术被发明,它使用可移动的金属字模进行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和质量。
印刷术的发明对于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四:纸张纸张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它为书写、记录和传播信息提供了方便。
最早的纸张是由树皮、麻布等材料制成的,后来逐渐发展出使用竹浆、木浆等制作的纸张。
纸张的发明对于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五:四大发明的意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纸张。
这四项发明对于中国古代和全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指南针促进了航海和探险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远航到达新的大陆。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对于军事技术和武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使得书籍和文献能够大规模生产和传播。
纸张的发明为书写和记录提供了方便,对于文化和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四大发明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
习题及方法:指南针是利用地球磁场指示方向的工具,那么指南针的一端指向地球的磁北极,另一端指向磁南极。
根据这个原理,请问指南针是如何帮助航海家确定航行方向的?答案:指南针的一端指向地球的磁北极,另一端指向磁南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创造。
它们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伟大技术成果,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弗兰西斯.•培根曾说:“我们若要观察新发明的力量、效能和结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了......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宗教或显赫人物能比这三大发明对人类的事物有更大的影响力。
”马克思更精辟地指出:“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示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四大发明在欧洲文明产生以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人们都知道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Candan Jerome,1501-1576)于1550年最早提出磁罗盘、印刷术和火药是中国的三大发明,并认为它们是“整个古代没有能与之相匹敌的发明”。
在此之后,简·博定(Jean Bodin)重申了同样的论断。
1620年,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在《新工具》一书中进一步指出:“我们应该注意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和后果。
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三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学术上,第二种在军事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1585年首次出版、1638年完成的约翰内斯·施特拉丹乌斯(Johannes Stradanus)《新著》一书于封内刊出的图,依次排列了9项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即:美洲大陆的发现、磁罗盘、火器、印刷机、机械钟、愈疮木、蒸馏技术、丝和马镫,中国的三大发明均位居前列。
马克思在《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中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土阶级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杠杆。
”纸是印刷的载体,两者的关系极为密切。
据此,把“三大发明”扩称为“四大发明”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我国至迟在上世纪20年代即有“中国四大发明”的提法;及至四五十年代,这一提法已被广为认可。
李约瑟在1946年10月于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演讲中说:“中国人最伟大的三项发明无疑是造纸及印刷术、磁罗盘和黑火药。
”李氏在这里虽沿用了前人三大发明之说,但加上了造纸术,实际说的是四大发明。
他也认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由上可知,中国三大发明的提法最初是源自西方,那是一些学者就这几项发明对人类文明特别是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所作的评价。
这种提法既有经典的意义,同时也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涵义。
如果不明其来由,误以为这四大发明就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排序也最靠前的发明,那是未必妥当的。
多年来,常有人提出这个那个的“中国第五大发明”即由此而来。
近百年来特别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经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基于这样的学术积累,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来检点其重大发明及其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影响应能生发新意,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中国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少项大发明,怎样的发明才称得上是大发明呢?这里涉及到对发明,特别是大发明的评价标准问题。
发明乃物质与非物质人工自然之始创。
发明有大小、轻重之别。
究竟怎样的发明才称得上是大发明呢?作者认为,至少得从以下3个方面来衡量:原创性,发明创造贵在原创,不具备这一条是称不上大发明的;重要性,有各种各样的小发明、中发明和大发明,其重要性须由其在文明史、科技史上所占地位亦即份量来衡量;功效,这一发明对社会发展、文明进程所起推动作用,在各个地区所产生的实际效用与影响等等。
为对发明作科学的界定,以下4条限定也是有必要的:科学发现和纯学术研究成果与发明有别,不宜归入发明之列;工程建设须应用已有发明创造成果或因自身需要而有所发明创造,但工程本身并不属于发明的范畴;有些重大发明如钻木取火,属人类早期文明所共有,以不归入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大发明之列为宜;存在重大争议的发明宜进一步研究后再作决定。
“中国二十四大发明”之一说中国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少项大发明,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必定会存在种种说法和争议。
作者认为,中国人在历史上至少为人类进步提供了二十四项原创性重大发明。
粟作和稻作。
中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距今约近1万年的农业革命以谷物种植为主干,对中国上古文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北方地区于早期以粟、黍为主,南方地区则以水稻为主,两者都原产于我国,为先民们的主要粮食来源。
稻作农业俟后向中国的周边国家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袁隆平的超级水稻栽培技术堪称世界级的原创性重大发明,可视作中国稻作在现时代的延续。
蚕桑丝织。
传说蚕桑丝织是由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的,后人把她奉为蚕神,尊称之为“先蚕”。
考古发掘表明,这一技艺之始创是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约与黄帝时代相当。
作为蚕桑丝织的母国,中国的丝织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著名的丝绸之路对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苏锡常、杭嘉湖等环太湖地区藉养蚕、缫丝、丝织成为富庶之地,清代三大织造就设在江宁、苏州和杭州。
琢玉。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
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的精美玉器都借琢制而成。
那是一种以轮带动作精细加工的工艺,可琢深孔和细如发丝的纹饰,为上古时期的高精技术。
这一技艺历代相传、续有发展,造就了中国特有的灿烂的玉器文化。
汉字。
汉字是中国人无与伦比的一大发明。
从陶文、甲骨文、金文到汉隶、宋楷……,汉字的创建和衍变,它的形、音、义之构成,都自成一格,与世界上其他文字迥然不同。
汉字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太重要了,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太重要了。
如今,汉字的先进性及其优异功能正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认识。
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将随着中国的崛起进一步走向世界。
从原创性、重要性和功效来衡量,汉字可谓中国的第一大发明。
木结构营造技艺。
居者当有其室,安居方能乐业。
数千年来,中国人的居室、作坊、宫殿、庙宇均以木结构建筑为主体而与欧洲古代以石构建筑为主判然有别。
它是中华民族的又一独特创造,其建筑型式与技艺诸如梁柱结构、榫卯联接、前堂后室的格局,城市的中轴线对称布局、斗拱、藻井等均自成体系,对中国的周边国家具有重大影响,在现时代也仍有现实的价值和发展空间。
青铜冶铸术。
中国的青铜文明虽较为后起,但技术上却后来居上且自成体系。
诸如具原创性的井巷木结构支护、竖炉、“硫化矿——冰铜——铜”冶炼工艺、分铸法、失模法等技艺均由先秦矿师和铸师率先发明,为创建位居世界前列的灿烂的商周青铜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工艺传统和技术的层面为以生铁为本的钢铁技术之很早发轫作了充分的准备。
十进位值记数法。
逢十进位、以所在位置定该数之值,称作十进位值记数法。
中国至迟在春秋时期已用十进位值制记数和作四则运算。
这是中国人在数学领域内的一项原创性重大发明,之后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
以生铁为本的钢铁技术。
中国早在春秋时期便已发明了生铁冶铸术,比西方约早18个世纪。
以生铁冶铸为基础,中国人发展了一整套独特而且先进的钢铁冶炼和加工工艺,诸如铁范铸造、铸铁柔化术、炒铁、灌钢等,从而创造了辉煌的钢铁文明,为战国至近古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技术、物质基础。
中式烹调术。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以五谷果蔬为主的膳食结构是有利于健康和符合现代理念的。
中式烹调术在炊具、技法、菜式、餐具等方面都与西方大异其趣。
诸如用铁锅炒菜,用筷子进食,至为丰富和色香味俱全的各色面食点心、八大菜系、素席、药膳以及著名的北京烤鸭等等,无不脍炙人口,彰显着中国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的独创、卓越与精致。
遍及海外的中餐馆正是中式餐饮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证明。
中医。
被誉称为歧黄之道的博大精深的中医体系约自周代起逐步形成,后经长期发展趋于成熟并得到完善。
在五行生克、经络和脏腑学说的理论指导下,举凡养生、房中、望闻问切、方剂、炮制、针炙、正骨等医术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数千年来和藏医、蒙医等一道,为国人的健康、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
中医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中华民族的宝库。
中医的长处已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验证。
中医的奥秘仍待进一步的研究予以阐明。
作为世界两大医学体系之一的中医将与西方医学长期并存、协调发展,取消中医的主张是没有道理的。
髹饰。
髹饰是漆艺的古称。
中国是漆树的原生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便用漆装饰和保护器物。
战国漆器已有很高水平,汉代设漆官专司其事,技艺高超,分工精细,所制器物为世所珍重。
在长期发展中,髹饰衍生出夹紵、剔红、脱胎、镶嵌等品种,并传播到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地。
明代黄成所著《髹饰录》是漆艺的最早专著。
制瓷。
中国是瓷器制作的母国,其英文名称China即由此而来。
原始瓷早在商代便已出现,青瓷烧制技艺至东汉趋于定型。
之后,历唐宋至明清,各类瓷器精彩纷呈,成为民众居家必用之物,且大量外销产生了世界性的巨大影响。
至今,宋代官窑、元青花瓷等名窑仍为各大博物馆竞相珍藏之物。
造纸术。
中国古代又一重大的原创性技术成就。
它的发明与推广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字书写载体及传承方式,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印刷术的发明与推广应用创造了前提条件。
传统手工造纸现仍遍布中国各地,在文化事业和民众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漏刻。
漏刻藉水流量测度时间,漏指漏壶,刻为箭刻,即有时间刻度的标尺。
漏刻起源甚早,汉代将单壶沉箭法改成双壶浮箭法,提高了它的计时精度。
东汉以降,漏刻的日误差多在1分钟以内。
到宋代,燕肃以虹吸代替滴水并增设分水壶,对漏刻作了重大改进。
在公元18世纪以前,漏刻一直是世界上最精确的计时仪器。
印刷术。
印刷术由中国始创。
从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到北宋的活字印刷,这一发明有序推进和广为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事业的发达与繁荣。
中国印刷术传播到了韩、日,之后又被引入欧洲,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这是国际学术界所公认的。
茶的栽培和焙制。
中国是茶树的原生地。
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逐渐掌握了茶树栽培、茶叶焙制及饮用的成套技艺,养成了饮茶的习俗。
唐代陆羽据此撰述了名为《茶经》的专著,被后人奉为茶圣。
如今,茶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无论绿茶、红茶和花茶,各色茶品均以其色香味和有利于健康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