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完整
sl 326t-2020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

SL 326-2020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本规程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物探的基本要求、方法、工作流程和成果应用。
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物探工作,包括岩土工程、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领域的物探。
一、基本要求1. 物探工作应遵循科学、客观、准确、实用的原则,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2. 物探方法和技术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物探工作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作质量和成果真实有效。
二、方法及应用1. 地震勘探:用于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地层界面、岩性变化等信息。
一般采用反射波法和折射波法。
2. 电法勘探:通过测量电场分布和电位变化,推断地下地质体的大小、形状和分布规律。
包括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和电磁法等。
3. 声波探测:利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探测地下地质体或结构物的位置、形态和性质。
包括超声波法和地震波法等。
4. 放射性勘探:通过测量放射性元素的辐射强度和分布规律,推断地下地质体或矿体的位置和性质。
5. 地热勘探:利用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和特性,探测地下热水储量和热能开发前景。
6. 环境勘探:针对环境污染物的扩散、迁移和分布规律,探测土壤、地下水和大气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
三、工作流程1. 收集工程地质资料,明确物探目标和任务。
2. 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和仪器设备,制定工作计划。
3. 野外数据采集和整理,包括测线布置、电极安装、激发和接收等工作。
4. 数据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地质解释和推断。
5. 编写物探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审查验收。
6. 对审查不合格的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直至合格为止。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52-93条文说明)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 52-93条文说明目录前言1 总则2 平面控制测量3 高程控制测量4 放样的准备与方法5 开挖工程测量6 立模与填筑放样7 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测量8 地下洞室测量9 辅助工程测量10 施工场地地形测量11 疏浚及渠堤施工测量12 施工期间的外部变形监测13 竣工测量前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DJ 59-85(以下简称“原规范”)是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局标准,自1985年7月1日实施以来,对统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的操作和精度标准,推动测量技术进步,保证施工测量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原规范制定的技术依据已日显陈旧,难以反映当前测绘技术水平和现状,急需对原规范进行修订。
本规范的修订工作是在水利部建设开发司和原能源部水电开发司的主持下进行的。
水利部建设开发司(90)建技便字第15号文同意修订编委会由周寿彭、荣燮阳、陈宗佩、何薪基、廖在义、韩效华、朱顺全、金本斌等8人组成,周寿彭任主编,荣燮阳、陈宗佩任副主编。
本规范修订过程中,于1990年11月、1991年9月、1992年4月、1992年6月先后召开了四次编委会,讨论修订原则和大纲,按章节进行分工,提出规范修订征求意见稿,统稿和集体审校。
并发送全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施工单位和有关高等院校广泛征求意见,四易其稿形成规范(送审稿)。
1992年11月24日在湖北宜昌召开了规范(送审稿)审查会,在此基础上对规范(送审稿)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完成此稿。
本次修订中,对原规范作了如下主要修改和补充。
(1)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对精度指标作了必要的调整。
(2)关于平面控制测量的控制网最末级控制点的相邻点位中误差改为相对于同级起始点或相邻高级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10mm …,更改后点位中误差的基准为,对于一级布网是相对起始点的;而对于二级或多级布网是相对于高级点的。
增加了适用于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控制测量的有关规定。
SLT291-2020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T xxx-20xx条文说明目次3 基本规定 (4)4 准备工作 (5)4.1 组织策划 (5)4.2 钻进方法的选择 (5)4.3 设备机具的选择与使用 (5)4.4 作业准备 (6)5 钻探方法与工艺 (7)5.1 硬质合金钻进 (7)5.2 金刚石钻进 (7)5.3 绳索取心钻进 (8)5.4 金刚石复合片钻进 (9)5.5 冲击钻进 (9)5.6 液动冲击回转钻进 (10)5.7 空气潜孔锤钻进 (10)5.8 其他钻进方法 (10)6 定向钻探与定向取心 (12)6.1 定向钻探 (12)6.2 定向取心 (13)7 水域钻探 (16)7.1 一般规定 (16)7.2 漂浮钻场 (16)7.3 架空钻场 (17)7.4 冰上钻探 (17)8 冲洗液和护壁堵漏 (18)8.1 冲洗液 (18)8.2 护壁堵漏 (18)9 钻孔取样 (20)9.1 土样采取 (20)9.2 岩心采取 (21)9.3 岩心(样)保护 (22)9.4 水文地质观测与水样采取 (22)10 孔内事故预防和处理 (23)11 钻探质量与验收 (24)11.1 钻探质量 (24)11.2 钻探验收 (24)12 安全生产 (25)12.1 一般规定 (25)12.2 钻场安全规定 (25)12.3 钻进过程安全规定 (25)12.4 水域钻探安全规定 (25)3 基本规定3.0.1钻探口径系列是钻探工程最基础的规定,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地质岩心钻探钻具》(GB/T 1690-2014)的规定,为了统一钻孔公称口径,结合水利水电工程钻探实践现状,钻孔公称口径系列为30mm、38mm、48mm、60mm、76mm、96mm、122mm、150mm。
公称口径只代表理论钻孔口径尺寸,以便于统一钻具的规格系列,实际的钻头、扩孔器外径尺寸可根据不同的钻进方法和地层情况在合理范围内确定。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 52-93电力工业部部利水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颁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的通知水建[1993]330号为推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的进步,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水利部和原能源部委托水利水电长江葛洲坝工程局为主编单位,对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局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DJS9-85进行了修订。
该规范的修订送审稿已通过两部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SL52-93,自1993年12月1日起执行,原局标准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水利电力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
1993年6月25日1 总则1.0.1 本规范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
其内容包括总则、控制测量、放样的准备与方法、开挖工程测量、立模与填筑放样、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测量、地下洞室测量、辅助工程测量、施工场地地形测量、疏浚及渠堤施工测量、施工期间的外部变形监测、竣工测量。
1.0.2 施工测量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根据工程施工总布置图和有关测绘资料,布设施工控制网。
(2)针对施工各阶段的不同要求,进行建筑物轮廓点的放样及其检查工作。
(3)提供局部施工布置所需的测绘资料。
(4)按照设计图纸、文件要求,埋设建筑物外部变形观测设施,并负责施工期间的观测工作。
(5)进行收方测量及工程量计算。
(6)单项工程完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对水工建筑物过流部位以及重要隐蔽工程的几何形体进行竣工测量。
1.0.3 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以两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
1.0.4 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表1.0.4 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1.0.5 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宜与规划设计阶段的坐标系统一致,也可根据需要建立与规划设计阶段的坐标系统有换算关系的施工坐标系统。
施工高程系统,必须与规划设计阶段的高程系统相一致,并应根据需要就近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其联测精度不宜低于本工程首级高程控制的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条 文 说 明

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DL/T 5050-1996条文说明目次1 总则2 任务布置与施工准备3 坑探工程质量4 安全技术基本规定5 探坑、浅井、探槽6 平洞7 斜井、竖井、沉井8 河底平洞9 坑探机械操作与维护1 总则1.0.1 坑探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主要技术方法之一。
为了统一坑探技术标准要求,根据国家及本行业有关技术标准规定,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规程对坑探的施工、安全、质量、技术方法等均作了明确规定,保证直观准确地揭示、了解和识别地质现象,同时利用坑探进行岩(土)体取样、物理力学性试验、监测以及基础灌浆试验效果的检查等,为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体物理力学特性的研究、评价提供条件和依据。
l.0.2 本规程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工作中的试坑、浅井、探槽、平洞、斜井、竖井、沉井、河底平洞等。
其主要工序包括:凿岩、爆破、通风、排水、支护、运输、提升、照明等。
在不违反本规程基本要求和具体规定的前提下,可按照地质及试验等专业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1.0.3 凡从事坑探工作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以及有关的地质、试验、钻探等专业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本规程,并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贯彻执行,以确保安全生产、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
2 任务布置与施工准备2. 0.1 施工部门根据现有条件应尽最大可能满足地质要求,地质部门根据需要与可能应考虑施工方面的安全与方便。
2. 0. 2~2. 0.3 无需说明。
2.0.4 开工前必须有健全的安全组织机构,严密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完善的生产设施。
2. 0. 5~2.0.10 无需说明。
2. 0.11 坑探施工用电由于人员素质、设备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供电质量通常难以保证。
低电压、低周波供电常使电器设备运行不正常,甚至损坏,应引起施工人员足够重视。
3 坑探工程质量3. 0. 1 工程质量要求3. 0.1.2 掘进方向:(1)中线是指设计断面的垂直平分线。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一)、土方工程1、测量放样工程测量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和有关施工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和监理人提供的测量基准点为基准进行,并向监理工程师报送有关测量成果。
(1)在施工测量前,首先对测量仪器设备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进行校正,使用已进行周期检验校核的测量仪器并检查其标识的有效性,使仪器各项指标合乎规范要求,处于受控状态。
(2)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其基本资料和数据,进行校核核准后设置施工测量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报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复核、审定。
(3)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结合施工测量的需要,埋设高程控制桩。
(4)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水准点,采用水准仪,测设高程控制桩的高程,作为施工中水准测量的依据。
控制桩应牢固,并加以保护,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检测检核,查明水准点,高程是否变动,发现变动及时校正,以备在施工中的应用。
(5)所有测量资料,应及时整理、分类、装订成册,工程竣工后,移交管理单位。
2、土方开挖本工程的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局部不能使用机械的地方采用人工开挖,并用自卸汽车运输。
1、开挖方法(1)开挖前,必须做好测量放样工作,开挖必须符合图纸规定。
(2)开挖过程中,经常校核测量开挖平面位置、水平标高、控制桩号、水准点和边坡调节等是否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
监理人有权随时抽验校核测量成果,或进行联合校测。
(3)土方削坡采用人工削坡、整形相结合的方法,自上而下的进行。
坡面整形完毕后,须经监理工程师会同业主和质检单位联合检查验收签证。
(4)坡面整形后的建基面补设积水坑和排水沟槽及足够的排水设施及时排除。
2、开挖区域的临时道路按监理工程师根据招标文件技术条款规定进行场内道路布置,并结合施工开挖区的开挖方法和开挖运输机械的运行路线,规划好开挖区域的施工道路。
3、旱地施工除另有规定外,所有主体工程建筑物的基础开挖均在旱地进行施工。
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

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Specifications for exploratory adits,shafts and trenches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projectsDL/T 5050-1996主编单位:电力工业部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施行日期:1996年7月1日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关于发布《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电力行业标准的通知电技[1996] 128号各电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局,各有关单位:《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电力行业标准,经审查通过,批准为推荐性标准,现予发布。
其编号为:DL/T5050-1996该标准自1996年7月1日起实施。
请将执行中的问题和意见告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并抄送部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九九六年三月四日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3目次1 总则2 任务布置与施工准备3 坑探工程质量4 安全技术基本规定5 探坑、浅井、探槽6 干洞7 斜井、竖井、沉井8 河底平洞9 坑探机械操作与维护附录A凿岩机机型表附录B每立方米实体岩石炸药消耗量推荐表附录C不同炸药使用量换算表附录D风管压力损失表附录E炸药规格性能表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4附录F不同距离不同线径输送功率表附录G光面爆破周边眼每米装药量表附加说明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51 总则l. 0.1 坑探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技术方法之一。
为了统一坑探技术要求,充分发挥坑探在水利水电勘测中的作用,加快勘测速度、提高勘测质量和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水利水电勘探工作中的探坑、浅井、探槽、平洞、斜井、竖井、沉井、河底平洞等勘探工作。
1.0.3 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坑探工作中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应遵循国家和本行业有关技术规定。
2 任务布置与施工准备2.0.1 地质部门应提供施工地段有关基本资料(岩性构造、涌水、有害气体、老窿等)以及施工区勘探总布置图,以作为施工设计的依据。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程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应遵循的标准和规定。
这些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工程地质勘察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靠性,以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程包括《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L/T5410-2009)等。
这些规程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勘察方法、勘察内容、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以确保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在实际工作中,地质勘察人员应该严格遵循规程要求,进行实地调查、勘探、试验和检测等工作,收集准确的地质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同时,还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地质勘察规程,以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
总结来说,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程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应遵循的标准和规定,目的是确保工程地质勘察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循相关规程要求,提高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Code for engineering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2005-08-15 发布 2005-11-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前言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2001 年3 月下发的水总局科[2001]1 号“关于下达2001 年度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规程制定、修订项目计划及主编单位的通知”,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DL5010-92)近10 年的执行情况和物探技术发展的现状,按照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对其进行修订、完善和补充。
《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共5 章35 节和3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确定了术语、符号和代号;——物探方法和技术中明确了使用的方法种类,每种方法的应用条件和使用的仪器技术指标,确定了现场试验、观测工作、测网布置、参数测试、记录评价、数据处理和解释、报告和图件等的技术要求;——确定了物探方法在22 个领域中的综合应用,明确了每一应用领域所采取的方法和技术,并对资料解释和探测精度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次修订对《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DL5010-92)删除和增加的具体内容如下:——删除的内容有:第2 章物探任务、3.1 节中甚低频的内容、3.3 节的微重力勘探、第3 章中有关方法技术解释性的条文、4.11 节桩基检测、附录A 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附录B 有关操作方法的规定、附录F 图式图例、附录G 地震勘探爆炸工作安全条例、附录H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增加的内容有:引用标准,术语、符号和代号,在物探方法与技术一章中,有一般规定、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探地雷达法、瑞雷波法、层析成像、同位素示踪法等。
在物探方法的综合应用一章中,有堤坝隐患探测、隧道施工超前预报、建基岩体质量检测、灌浆效果检测、混凝土质量检测、洞室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锚杆锚固质量检测、防渗墙质量检测、堆石(土)体密度和地基承载力检测、钢衬与混凝土接触状况检测、堆石坝面板质量检测等。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探规程》(1982)——《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DL5010-92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本规程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本规程主编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本规程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本规程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肖柏勋蔡加兴王波沙椿冷元宝熊永红魏岩峻张智余才盛张建清袁景花郭玉松毋光荣刘康和王顺立才致轩宋正宗吴达元钱世龙张喜元本规程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李广诚本规程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目次1 总则....................................................... . (7)2 术语、符号和代号........................................................ . (8)2.1 术语 (8)2.2 符号和代号 (9)3 物探方法与技术....................................................... .. (12)3.1 一般规定 (12)3.2 电法勘探 (13)3.3 探地雷达 (23)3.4 地震勘探 (25)3.5 弹性波测试 (32)3.6 层析成像 (35)3.7 水声勘探 (36)3.8 放射性测量 (38)3.9 综合测井 (40)4 物探方法的综合应用 (43)4.1 覆盖层探测 (43)4.2 隐伏构造破碎带探测 (43)4.3 喀斯特探测 (44)4.4 岩体风化带厚度与卸荷带深度探测 (45)4.5 软弱夹层探测 (46)4.6 滑坡体探测 (47)4.7 堤坝隐患探测 (47)4.8 隧洞施工超前预报 (48)4.9 地下水探测 (49)4.10 环境放射性检测 (50)4.11 建基岩体质量检测 (50)4.12 灌浆效果检测 (51)4.13 混凝土质量检测 (52)4.14 洞室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 (53)4.15 洞室松弛圈检测 (53)4.16 锚杆锚固质量检测 (54)4.17 防渗墙质量检测 (55)4.18 堆石(土)体密度和地基承载力检测 (55)4.19 钢衬与混凝土接触状况检测 (56)4.20 堆石坝面板质量检测 (56)4.21 水文地质参数测试 (57)4.22 岩土物理和力学参数测试 (57)5 物探成果报告 (59)5.1 成果报告的编写 (59)5.2 成果的审查 (60)附录A 物探应用一览表....................................................... .. (61)附录B 物性参数表....................................................... . (63)附录C 基本公式及计算图表 (65)标准用词说明....................................................... (78)1 总则1.0.1 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物探技术要求,保证物探成果质量,充分发挥物探在水利水电工程勘察中的作用,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运行各时期的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检测和测试工作。
1.0.3 目前应用的物探方法主要有电法勘探、探地雷达、地震勘探、弹性波测试、层析成像、水声勘探、放射性测量和综合测井等方法。
各种方法的应用见附录A。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地球物理特征(常见介质的物性参数见附录B)、各种方法的特点和现场工作条件,合理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宜的方法。
1.0.4 水利水电工程物探工作宜按接受任务、搜集资料、现场踏勘、编制工作技术大纲、试验工作、现场工作、资料检查和评价、资料分析处理、成果报告校审、提交成果等程序进行。
1.0.5 物探工作技术大纲宜根据物探任务书要求,在搜集和分析与工作相关的地形地质、地球物理、气象、水文、交通等资料基础上,结合实际踏勘情况编制。
主要内容宜包括:任务目的、工作量及范围、测区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方法与技术、人员与设备配置、工期与进度安排、预期成果等。
1.0.6 物探工作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和主要传感器件应在规定的检验期内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且应达到本标准要求的技术指标。
1.0.7 在工作过程中,物探人员应及时收集有关资料,为物探工作布置和资料解释提供条件。
1.0.8 本标准的引用标准主要有下列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环境地面γ辐射剂量率测试规范》(GB/T 14583)《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GB/T 14582)《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T 16356)《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T 5028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T 50027)《核子水分密度仪现场测试规程》(SL 27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勘测部分)》(SL 73.3)《超声波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声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1.0.9 水利水电工程物探工作,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和代号2.1 术语2.1.1 电测深法 electrical sounding在同一测点上逐次扩大电极距使探测深度逐渐加深,观测测点处在垂直方向由浅到深的电阻率变化,并依据目的体与周边介质电阻率的差异,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特征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
2.1.2 电剖面法 electrical profiling将某一装置极距保持不变,沿测线观测地下一定深度内大地电阻率沿水平方向变化,依据目的体与周边介质的电阻率差异,探测地下介质特征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
2.1.3 高密度电法 resistivity imaging电测深与电剖面方法的组合,其观测点密度高,可同时探测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电性变化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
2.1.4 激发极化法 induced polarization依据目的体与周边介质的激发极化效应差异,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特征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
2.1.5 自然电场法 self-potential method通过观测地下介质的电化学作用、地下水中微粒子的过滤作用、岩体水中盐的扩散和吸附作用等产生的自然电场规律和特点,了解水文工程地质问题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
2.1.6 充电法 mise-a-la-masse method通过向被探测目的体供电,提高被探测目的体与周边介质的电位差并形成充电效应,探测目的体分布特征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
2.1.7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 controlled source audio 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s(CSAMT)根据不同频率电磁波具有不同穿透深度的特点,利用人工可控源产生音频电磁信号,探测地面电磁场的频率响应从而获得不同深度介质电阻率分布信息和目的体分布特征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
2.1.8 瞬变电磁法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TEM)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电极向地下发送脉冲电磁波,测量由该脉冲电磁场感应的地下涡流而产生的二次电磁场,探测地下介质特征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
2.1.9 探地雷达法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利用雷达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由接收天线接收目的体的反射电磁波,探测目的体分布的一种勘探方法。
2.1.10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 shallow seismic refraction利用地震波的折射原理,对浅层具有波速差异的地层或构造进行探测的一种地震勘探方法,简称浅层折射波法。
2.1.11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利用地震波的反射原理,对浅层具有波阻抗差异的地层或构造进行探测的一种地震勘探方法,简称浅层反射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