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致同学们

模拟“特技拍摄”

现在,请大家与我一起

来做一个“特技摄影”的模拟

实验.

首先在一张窄长的硬纸

片上画出房屋、树木、和白

云,再在一张宽卡片的下方画

出两条横线代表公路,在公路

上画一辆汽车,并在宽卡片的上部两侧各开一条窄缝,使窄纸片恰好能插入,如图所示.

然后向左迅速拉动窄纸片,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由以上模拟实验可知,拍摄汽车在公路上奔驰时,先拍出汽车在公路上静止的镜头,再拍出作为迅速移动的背景:树木、田野、山林等.然后再将两组画面放入特技机里叠合,人以迅速移动的背景作参照物时,也会产生汽车在公路上“飞奔”的效果.

请回答:

(1)迅速拉动窄纸条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效果

(2)你能模仿这种摄影技巧,拍摄“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镜头吗?

作品设计:自己发挥想象,仿照上述内容完成一副作品

第一章声现象小实验

第1节声音的反射课外实验

【目的和要求】了解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仪器和器材】玻璃圆筒(直径约8厘米,高约40厘米),平面镜,三合板,金属板,海绵,表。

【实验方法】

1.在玻璃圆筒底部垫上一块海绵,海绵上放一块

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正上方数厘米处,能清晰地

听见表声。

2.当耳朵离开玻璃圆筒口竖直方向后,如图

1.57-1甲所示位置,则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安放一块平面镜,如图1.57-1乙所示,改变平面镜角度直到从镜面里能看到表像时,固定平面镜的角度。耳朵仍在图1.57-1甲所示的位置,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三合板、金属板、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比较听见的声音的强弱。说明不同材料反射声音和吸收声音的能力不同。

【注意事项】

1.表的声音不能太小,所选的表要在距表约50厘米处仍能清晰地听见表声。

2.为避免玻璃传声的干扰,垫表的海绵要选厚些的,以尽量吸收声音。表也不要直接与玻璃圆筒内壁接触。

实验前要反复校验,当表放入圆筒后,仅在圆筒竖直上方数厘米处能听见表声,其他方向听不见表声,这样演示效果才会好。

3.为了使全班学生能同时听见表的反射声音,可用话筒放在耳朵处,用扩音机放大。

第2节乐音和噪声课外实验

【目的和要求】了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仪器和器材】验音盘(发音盘),转

台,皮唧,橡皮管,短玻璃管(一端

尖)。

【实验方法】

1.把验音盘固定在转台上,用橡皮管

把短玻璃管(作吹气嘴)和皮唧连接起

来,如图1.55-2所示。转动转台,使发

音盘匀速转动。踏动皮唧,用吹气嘴对准

验音盘上外圈的四列小孔吹气(用口吹也可以),空气柱振动,发出不同声音,但都是乐音。

2.当吹气嘴对准最里面的一圈小孔时,由于小孔排列不均匀,空气柱作不规则振动,就会发出噪声。

3.在外圈的四列均匀排列的小孔中,用胶布不规则地封贴(或用小纸团塞住)一些小孔,则上述四种不同频率的乐音变成噪声。

【参考资料】

1.用录音机先播放一小段音乐磁带,演示乐音;改用快速档,播放同一磁带,演示噪音。

2.用一种乐器(如拨动弦乐器的一根琴弦),听到乐音。用钢锉锉钢锯条的锯齿;用锯条在玻璃上或粗糙木板上刮动,就会听到噪声。

第3节声音的共鸣课外实验

【目的和要求】认识声音的共振现象──共鸣的

产生条件。

【仪器和器材】共振音叉(440赫兹音叉一对,其

中一个音叉的叉股上另附金属卡子,用来改变频

率),共鸣箱,音叉槌,吊在线上的轻质小球。

【实验方法】

1.取下套在叉股上的金属卡子,把两音叉分

别插在共鸣箱上,使两共鸣箱的开口相对,彼此相距约50-75毫米,如图1.56-1所示。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几秒钟后,用手握住音叉的叉股,使它不再振动发声。这时可以听到另一个音叉在发声。拿一个用线悬吊的轻质小球跟这个音叉的叉股接触,轻质小球被弹开。表明这个音叉在振动。

2.在第一个音叉的叉股上套上金属卡子,改变这个音叉的振动频率,重做上述实验,另一个音叉就不会振动发声。

说明产生共振的条件是两个音叉的固有频率相同。

【注意事项】

1.音叉插在共鸣箱上插得越紧密,则共振现象

越显著。因此,实验时要防止音叉与共鸣箱结合处松

动。

2.实验前要反复校验两音叉的距离。距离过

远,则音响太弱。距离过近,则显示的共鸣现象给学

生留下的印象不深。

【参考资料】

1.把音叉从共鸣箱上取下来,敲击音叉,声音很

小。插入共鸣箱上,敲击音叉,声音就增大。这是由

于箱内空气的共鸣增大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强度。

2.用气柱共鸣器演示空气柱的共鸣现象。如图1.56-2所示,一根直径约3厘米,长100厘米的玻璃管竖直地夹持在支架上,下端用橡皮管与蓄水器连接,组成一个连通器,在玻璃管里盛水。提高蓄水器,使玻璃管里的水面接近

管口。降低蓄水器,可增加玻璃管里空气柱的长度。将振动着的音叉放在玻璃管口的正上方。慢慢降低蓄水器,当水面降到某一位置时(波长的1/4),就听到很响亮的声音(气柱的第一个共鸣点);继续降低蓄水器,当水面降到另一位置时(波长1/4的3倍),又会听到一次响亮的声音(比上次弱些)(气柱的第二个共鸣点)。

3.实验方法1中如果没有叉股上的金属卡

子,可在叉股上套一段橡皮管或贴上纸片、胶

布,同样能改变音叉的固有频率。

4.用赫姆霍兹共鸣器演示:赫姆霍兹共鸣器

是用黄铜铸成的,内部是一个空腔,两端有粗

细两个孔。粗孔是用来接收传来的声波,细孔

供监听用。手握共鸣器,将小孔贴近耳边,如图1.56-3所示。如果声音中有接近共鸣器固有频率的声音,共鸣器将共鸣。

第4节音调和响度课外实验

【目的和要求】了解音调高低与声源振动

频率的关系和响度大小与声源振幅的关

系。

【仪器和器材】发音齿轮(齿数为40、

50、60、80),转台,硬纸片,音叉(附

共鸣箱),音叉槌,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

球。

【实验方法】

1.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把发音齿轮固定在转台上,摇动转台,使齿轮匀速转动。再拿一块硬纸片接触其中一个齿轮的锯齿,如图1.55-1所示。纸片就振动起来,发出声音。改变转台的转速,可以听到纸片发出的声音音调也随着改变。转速越大,音调越高。

保持齿轮的转速不变,用硬纸片接触不同的齿轮,纸片就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齿轮的齿数越多,硬纸片和它接触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实验表明:声音的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将音叉插在共鸣箱上,将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贴近音叉的一叉股。用音叉槌轻敲一下音叉,小球被推开的幅度不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小;重敲一下音叉,小球被推开的幅度增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增大。表明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注意事项】

发音齿轮轴上的螺帽必须

拧紧,以防齿轮打滑,影响实验效果或被

甩出伤人、损坏齿轮。

【参考资料】

1.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还可用验音盘

(图1.55-2甲)来演示。把验音盘固

定在转台的轴上,用橡皮管把吹气管和皮唧连接起来,并把吹气嘴固定在支架上,对准某一列小孔(图1.55-2乙)。转动转台,使验音盘匀速转动,然后踏动皮唧,用吹气嘴对准验音盘上的小孔吹气(用口吹也可以),空气柱振动发声。把吹气嘴从验音盘边缘向中心移动(不用最里面一列不均匀小孔),保持转速不变,得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还可用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直接演示。办法是在每个音叉的叉股上固定—根细钢针,另备

一块被烟熏黑的玻璃板。用音叉槌

敲击音叉,使两音叉振动发声,并

同时匀速地在玻璃板上移动。移动

时必须注意要使两音叉的钢针尖恰好与玻璃板接触,在玻璃板上得到如图1.55-3所示的两条曲线。比较两条曲

线,得出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3.用上述的一个音叉和熏黑的玻璃板,

在音叉槌轻击和重击两种情况下,在玻璃

板上得到如图1.55-4所示的两条曲

线。比较两条曲线,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

系。

第5节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实验设计

方法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