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案优秀5篇

《半截蜡烛》教案优秀5篇小学语文《半截蜡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送情报()半截蜡烛夫人快乐()(机智、勇敢)儿子搬走()爱国主义为儿端走(成功)作业设计、安排:课内:表演课本剧朗读课文抄词课外:练习册中P58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揭题: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课文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音: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秘密厄运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定义:厄运:厄,困苦,灾难。
困苦的遭遇。
厉声:声音严厉从容:不慌不忙摇曳:摇荡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课堂练习1、抄写词语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4重难点·关键篇二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
课时划分:2课时半截蜡烛教案篇三知识技能目标:1、读读记记“解释、不惜代价、例行检查、若无其事、了如指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半截蜡烛》的教案(精选5篇)

《半截蜡烛》的教案(精选5篇)《半截蜡烛》的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半截蜡烛》的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半截蜡烛》的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读剧本,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什么事?4.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三、演一演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
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
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
)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6)布置任务。
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7)评价:演得怎样?(8)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
五年级以《半截蜡烛》为主题的设计教案5篇

五年级以《半截蜡烛》为主题的设计教案5篇五年级以《半截蜡烛》为主题的设计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情感: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2、这篇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2、出示词语,朗读词语伯诺德夫人强盗绝密绝妙蜡烛熄灭秘密点燃厄运摇曳杰奎琳盯住镇定楼梯3、学生交流词语意思厄运:困苦的遭遇摇曳:摇晃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三、理清课文脉络自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写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写大儿子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危急关头,借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作业1、描红2、抄写词语3、朗读课文五年级以《半截蜡烛》为主题的设计教案2设计思路:本课生动地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机智勇敢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的故事。
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所以在教学本篇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从容镇定的动作、神态、语言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描写,朗读体会母子三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针对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我将把本篇课文按以下思路展开:1、围绕课题设问,引起学生阅读求知的欲望;2、抓住“半截蜡烛”这个线索,把握故事情节;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4、通过演课本剧这个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5、拓展延伸。
(语文教案)《半截蜡烛》经典教案

半截蜡烛经典教案半截蜡烛发生在二次大战期间,故事的主人公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他们为了半截蜡烛与德国强盗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半截蜡烛经典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半截蜡烛经典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的提示,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3、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
4、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的提示,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3、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1、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3、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检查生词的掌握情况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确,特别强调“烛〞、“诺〞、“遭〞“盯〞“琳〞等字的读音。
半截蜡烛教案(3篇)

半截蜡烛教案(3篇)本组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存用得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展表达。
本组课文中的《半截蜡烛》让学生熟悉了一种文学形式——剧本,剧本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
在教学本课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的浓烈,或许是课文内容吸引了他们,或许是不同于其它课文的新奇感刺激着他们。
《半截蜡烛》生动地记叙了在其次次世界大战期间,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与突然闯入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奇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故事。
全文以半支蜡烛的命运为线索,蜡烛的点燃和熄灭在伯诺德夫人、儿子、女儿三人的借口和手中一次一次发生逆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文中人物心理、行为和语言活动的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为文章注入了活的灵魂。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围绕主题设计了许多问题例如:课题《半截蜡烛》用得好不好?环境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和行为对突出人物品质和推动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表现说明白什么?为什么最终杰奎琳的借口可以获得胜利?这么多的教学目标要解决,怎样统整在一起呢?上课一开头,我就介绍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什么参与传递情报的工作,以及选择用蜡烛藏情报的缘由。
同时解决问题:课题《半截蜡烛》用得好不好?让学生以四人为小组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说说“谁的奉献大”?他们分别是怎样与德国兵绽开斗争的?故事情节有了比拟清晰地熟悉,但是仅仅知道故事情节还不够,文中人物的形象还不够明晰,对文中中心的领悟还标交浅薄,这是还需要反复品读句子,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分析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品质。
在这个局部,我充分敬重学生的自主性,鼓舞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有标准的答案,要联系上下文对文中的三个仆人公进展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必需要通过文中的事例、有关语句加以说明。
例如,一个学生说:“我认为杰奎琳很会急中生智,在妈妈和哥哥的方法都失败后,想到了上楼睡觉的招数,由于她是女孩子,所以有意娇声说话,显得自己很胆小,怕黑,以此降低德国军官的戒心,而且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因此最终获得了胜利,爱护了情报。
小学五年级《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最新3篇)

小学五年级《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最新3篇)小学五年级《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最新3篇)《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一、感悟全文:1、读课题:《半截蜡烛》。
预习了课文,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导:简炼地概括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或含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2、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1)教师相机板书:一吹二端、外静内急(2)“外静内急”“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导:“秘密就会暴露”,这是一份绝密的情报,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法国的战局;“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这是一个情报的中转站,一旦破坏,来送情报的、来取情报的,会牺牲多少法国人啊!要知道,德国鬼子比当年的日本鬼子还要凶残百倍,他们杀人如麻。
总之“万一”之下,后果不堪设想。
同学们,情况——万分危急。
]3、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
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1、你最佩服谁?还有哪些同学佩服(伯诺德夫人、杰奎琳、杰克)?你们觉得这家人怎么样?2、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
《半截蜡烛》的优秀教学设计(最新8篇)

《半截蜡烛》的优秀教学设计(最新8篇)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课时安排】1课时课。
【前准备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1、师语: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
(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
(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故事内容: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3、指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
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
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 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1、预设一:认为伯诺德大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 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
(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
(“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
)再演一次。
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
评价。
2、预设二:杰克也有贡献。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精选3篇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精选3篇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体会伯德诺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描写,体会它们强烈的爱国精神。
2.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形式和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法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㈠1939年,德国法西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无数国家染上战火,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被卷入战争,伤亡人数达5120多万。
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二战期间发生在法国的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半截蜡烛》。
㈡(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题目半截蜡烛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二、初读剧本,整体感知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㈡师生交流反馈。
1.课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
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
2. 文章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
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教师小结: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
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
三、细读剧本,品味人物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伯诺德夫人一家参加了秘密情报传递工作。
他们为了保住半截蜡烛中的情报与闯进屋子的德国军官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惊心动魄的夜晚,看看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么与敌人进行周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课题,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关键词句,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关键词句,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危急时刻紧张可怕的氛围。
三、前置学习活动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围绕课题,整体把握
(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1.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蜡烛吗?都是用来做什么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关注一根有特殊意义的蜡烛。
2.简介背景。
(1)因为这根蜡烛和一场战争有关,让我们先看看几组图片。
(2)简介二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半截蜡烛》讲了一件什么样的故事?
2快速浏览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重要的半截蜡烛
出示:
(1)指生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显眼”的反义词是什么?(隐蔽)抓住把这么重要的情报放在“显眼”的“半截蜡烛”
内,体会伯诺德夫办法的绝妙,机智过人。
预设:危险的半截蜡烛
出示: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1)你从这段话感受到了什么?(危险)板书:危险
(2)情况如此危急,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指读,全班朗读这一段。
三、精读感悟
(一)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镇定。
过渡:既然这半截蜡烛这么重要这么危险,那么伯诺德夫人是怎样与德军周璇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感悟她的机智与勇敢。
1.我们先来看看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谁来谈谈相关内容?
出示:
2.伯诺德夫人只说了一句话,她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呢?结合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
(1)“平静”从哪里感觉她很平静?抓住“轻轻的吹熄”理解伯诺德夫人的镇定。
(2)她此时的内心也是如此平静吗?关注“急忙取灯”体会伯诺德夫人的内心紧张。
小结:
同学们很会学习,通过两个孩子的神态“脸色苍白”和伯诺德夫人“急忙取灯”、“轻轻吹熄”的动作体会到她的内心紧张、通过她的语言又发现她表现得十分镇定,从而体会到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是啊,这就是我们的伯纳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表现得却是如此得镇定,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3)“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危机真的过去了吗?“似乎”体会到什么?(没有,安全只是暂时的,因为“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二)体会杰克与杰奎琳的勇敢、机智。
过渡:蜡烛还在燃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情况越来越危急了,杰克与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试着用刚才的方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1.我们一起来看看杰克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说说你的感受。
(1)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
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杰克为什么说“天真冷”,面对凶残的德军未能端走蜡烛他又为什么会搬来了一捆柴?说说你的体会。
(2)“在斗争的最后时刻……默默地坐待着”(镇定)
(3)“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为什么说这半截蜡烛是最可怕的?这半截蜡烛简直就是——(炸弹……)
(4)“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
德国军官的眼睛真的盯在了半截蜡烛上了?为什么夫人有这种感觉?
(5)我的心都快要窒息了!让我们一起来读!
3.过渡:就在这时,传来了小女儿杰奎琳娇弱的声音。
出示:
(1)理解:什么叫娇声?杰奎琳又是怎样娇声说的呢?他为什么娇声的说?
(2)“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
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在这样危急的关头,在妈妈和哥哥的办法都没能成功的紧急时刻,她最小,却以自己的聪明、镇定战胜了德军!老师和你们一样,真的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小节,读出他的机智、勇敢。
四围绕课题,理清故事情节。
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端走这半截蜡烛,所以半截蜡烛就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中心点,是故事的线索。
1 你能围绕故事线索,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一听吗?
出示:当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结果怎样)当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怎么做)____(结果怎样)
当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怎么做)___(结果怎样)
按故事线索说出故事情节,就讲清了半截蜡烛这个故事。
2 能说说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吗?
因为这半借蜡烛担负着神圣的使命,那就是把德国强盗赶出祖国,我们的整个故事从开头到结束都是围绕着半截蜡烛展开的,所以我们的课题是半截蜡烛。
再读课题。
五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 母子三人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
2 多么了不起的一个家庭!在这场战斗中凭着他们的镇定与机智最终,战胜了敌人,真让人敬佩!同学们,他们的这份勇敢与机智来自哪里?
六结合板书,指导写话
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形象之所以能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今后我们要把这种方法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
续写半截蜡烛。
七课后作业
1 复习、指导课本剧
(1)假如让你把半截蜡烛的故事改编成课本剧,你认为最重要的道具是什么,为什么?
(2)你还记的剧本的形式吗?你打算分几场?
2课后作业:
小组同学合作,将《半截蜡烛》的故事编成课本剧,并将故事演一演。
八板书设计:
6.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动作镇定
杰克语言机智
杰奎琳神态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