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诗经两首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23张ppt)

第12课 《诗经》二首
学习目标
1.诵读这两首诗歌,把握好语气和节奏,读出韵律和节奏 2.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3.把握两首诗歌内在情韵
自主学习
晓常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最早 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 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 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 《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 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任务探究
任务一: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诗经》中经常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 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诵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语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并举例分析。
《关雎》第一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 为君子的佳偶,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主人公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以此情感总揽全诗。
自主学习
夯基础 逑( qiú )
睢鸠( jū jiū )
芼( mào )
窈窕( yǎo tiǎo )
xìng菜( 荇 )
wù寐( 寤 )
湄( méi ) 晞( xī ) 沚( zhǐ )
跻( jī )
涘( sì )
溯回( sùhuí )
蒹葭( jiān jiā )
自主学习
识文本
1.诵读诗歌,读出韵律和节奏。
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回顾: 1.诵读这两首诗歌,把握好语气和节奏,读出韵律和节奏 2.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3.把握两首诗歌内在情韵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习目标
1.诵读这两首诗歌,把握好语气和节奏,读出韵律和节奏 2.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3.把握两首诗歌内在情韵
自主学习
晓常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最早 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 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 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 《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 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任务探究
任务一: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诗经》中经常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 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诵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语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并举例分析。
《关雎》第一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 为君子的佳偶,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主人公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以此情感总揽全诗。
自主学习
夯基础 逑( qiú )
睢鸠( jū jiū )
芼( mào )
窈窕( yǎo tiǎo )
xìng菜( 荇 )
wù寐( 寤 )
湄( méi ) 晞( xī ) 沚( zhǐ )
跻( jī )
涘( sì )
溯回( sùhuí )
蒹葭( jiān jiā )
自主学习
识文本
1.诵读诗歌,读出韵律和节奏。
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回顾: 1.诵读这两首诗歌,把握好语气和节奏,读出韵律和节奏 2.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3.把握两首诗歌内在情韵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诗经》二首ppt课件

迷 、
迷
河畔道路
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离 的
氛
秋水
柔和、沉静、澄明、清冷。
围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01 思念、向往。通过诗人上下求索可 以看出。
执着、坚贞不渝。“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 02 且右”通过重章叠句反复地吟唱来突出道路的艰难,
可见诗人仍然一次又一次“溯游”“溯洄”地去寻找, 足见其执着、坚贞不渝。
zhǎn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sè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mào
lè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三、《关雎》 1 . 雎 鸠 鸟 关 关 和 唱 , 在 河 心 小 小 洲 上 。 文 静 美 丽的姑娘啊,正是君子的好对象。
2.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捞取。文静 美丽的姑娘啊,我醒着睡着都把你追求。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xī
méi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jī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sì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zh沚ǐ 。
逆流而上 跟随,追寻 艰险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六、艺术特色
2 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的作用。 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 心相恋的情调。鸟儿的呼唤——“关关”,从听觉上触动了 诗人的情怀;随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觉上引起 诗人的遐思——那“窈窕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侣呀!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诗经》两首采薇(共26张)PPT课件

06
采薇篇章内容与特点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描述了士兵在归途中的艰辛和思乡之 情。
诗篇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反复咏叹, 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诗篇以采薇起兴,通过描写士兵在归 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 之情和强烈的归家愿望。
诗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 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音乐美
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形成回环 往复的音乐美,使诗歌具有一唱三叹 的效果。
韵律美
诗歌运用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使篇 章具有和谐悦耳的韵律美,增强了诗歌 的感染力。
读者审美体验和感受分享
审美体验
读者在阅读《诗经·采薇》时,可以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和丰富意象,从而 获得审美愉悦和心灵震撼。
01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
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
311篇。
02
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
的社
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
孔子编订。
04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
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05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 《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 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 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深远,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 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采薇篇章与其他艺术形式关联
采薇篇章作为《诗经》中的一部 分,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为其 他艺术形式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PART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REPORTING
采薇篇章结构及写作手法
《诗经》(《关雎》、《蒹葭》)二首 课件(共57张PPT)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思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 能入睡。
译文: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思念在心头。长
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动作描写:“辗转反侧”,运 用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 。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深深的 思念之情。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译文: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采 摘。文静美好的少女,我弹奏着琴瑟和你亲近。
这两句设想姑娘已经答应自己的请求,便兴奋地 弹琴、鼓瑟以亲近她。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芼:挑选。 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快乐。乐,形容词的 使动用法,使……快乐。
1.重章叠句: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小鸟叫声,“窈
窕”(叠韵)表现淑女的文静美丽,“参差”(双声) 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 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2.托物起兴: 以“雎鸠”的叫声起兴,描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爱情场景,
写一个男子对心仪女子的向往之情,打开了故事开端。用采摘 荇菜起兴,写青年男子艰难执着的追求过程。这使得诗人的情 感与自然景物相契相合,浑然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 界。
水之方 伊人 水之湄
水之涘
道阻长
不 溯洄从之 主人公 断
道阻跻 道阻右
追
水中央
求 溯游从之 水中坻
水中沚
时间推移: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地点转移:在水一方--之湄--之涘 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伊人缥缈难寻
过程艰难:道阻且长--且跻--且右 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移
《〈诗经〉二首》课件(幻灯片33张)

朦胧美
(1)主题的朦胧 写爱情 写理想 写隐士 ……
含蓄美
(1)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主人公 是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她)左右求索、不断寻 找的行动。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焦急心绪, 以及那种痴迷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等,都是通过这 寻求的行动、左寻右找的连续匆忙过程,形象而又 含蓄地表现出来。
《 诗 经 》 二 首
情景导入
《论语》曰:“
。”古人认为经
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 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
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
以《诗》相对。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诗经》的有
关知识 。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艺术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 作铺垫。
感聆 受听 公三 元千 前年 东华 方夏 文先 明民 辉吟 煌唱
《关雎》
《关雎》
《关雎》是《诗经》开卷的第一 首诗,历来为人重视。它描写了一个 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 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所以本诗可以 理解为一首爱情诗。“关雎”是以诗 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 章亦是如此。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高一语文诗经两首23页PPT

高一语文诗经两首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pt课件(6页)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
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 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 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 了人们的劳作生产状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 咏叹,一首诗中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
《诗经》的这一特别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中有着密切的 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激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 “言之不够故嗟叹之。嗟叹之不够故咏歌之〞。往往喜爱 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 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凋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 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 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 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 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纳了。
蒹葭
芦花一片白苍苍,
逆着曲水去找她,
清早露水变成霜。
越走越高道儿难。
心上人儿她在哪,
逆着直水去找她,
人儿正在水那方。
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逆着直水去找她,
绕来绕去道儿长。
一片芦花照眼明,
逆着直水去找她,
太阳不出露水新。
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心上人儿她在哪,
隔河对岸看得清。
芦花一片白翻翻,
逆着曲水去找她,
在水一方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 她在水的中央。
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 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 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 了人们的劳作生产状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 咏叹,一首诗中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
《诗经》的这一特别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中有着密切的 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激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 “言之不够故嗟叹之。嗟叹之不够故咏歌之〞。往往喜爱 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 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凋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 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 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 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 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纳了。
蒹葭
芦花一片白苍苍,
逆着曲水去找她,
清早露水变成霜。
越走越高道儿难。
心上人儿她在哪,
逆着直水去找她,
人儿正在水那方。
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逆着直水去找她,
绕来绕去道儿长。
一片芦花照眼明,
逆着直水去找她,
太阳不出露水新。
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心上人儿她在哪,
隔河对岸看得清。
芦花一片白翻翻,
逆着曲水去找她,
在水一方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 她在水的中央。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诗经》两首 课件PPT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④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 敢定居,一月三捷。
尔:花盛开的样子。 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 帮助表判断。
朗读《关雎》,体会《诗经》特点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氓 (说文解字)
氓[méng]古代称民(特指外来 的) :~隶(充当隶役的平民)。 群~。 牛虻[ niú méng ]
止靡费。
2.顺风倒下:风靡 | 披靡 ;
例句〗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3、mǐ无;没有:
❖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 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 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贪
图安逸享乐如同饮毒酒自杀一 样致命、有害,不可怀恋。 (《左传》)
赋:平铺直叙,常与排比连用。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 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 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 霍向猪羊。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事部分
比兴
宜州山歌:
1、甘蔗甜头不甜尾,哥你甜嘴不甜心,嘴 巴甜甜讲想妹,眼睛斜斜望别人。(比 喻)
练习:解释下列加线字的含义。
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
靡家, 薇:今名野豌豆苗。作:起,生长出来。止:句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下文,完成 9~13 题。(15 分) 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 耽兮,不可说也。
②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 罔极,二三其德。
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 思之,躬自悼矣。
(1)置之.河之.干兮: 前“之”,代词,指“檀”,后 面省略了介词“于”。后“之”,助词,相当于“的”。 (2)不稼.不穑.: 稼,播种。穑,收获。 (3)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瞻,看见。县,通“悬”,
挂着。
(4)河水清且.涟猗: 连词,而且、并且。
15.《诗经》中最常见的手法是“赋”、“比”、
9.这是一篇著名的__叙__事__诗,故事比较完整,大体 按_事__件___的__发__展__顺序展开情节。(2 分)
10.选文对女主人公进行了__心__理____活动的刻画, 展现了人物___勤__劳__、__温__和__、__坚__强___的性格。(2 分)
11.文中使用起兴手法的两处是: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用原文回答)“桑之落矣,其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
是
( D)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D.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其:指桑叶 其:指“你”,那男子 尔:指“你”,那男子 之:指兄弟
解析 之:指这些事情。
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C )
A.氓之蚩蚩
B.秋以为期
C.其叶沃若
D.俟我于城隅
解析 A、B、D 三项为倒装句,C.为一般句式。
二、文本阅读(22 分)
(一)阅读《静女》第一章,回答 6~8 题。(7 分)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3 分) ①静女其姝.:_美__丽__。__ ②俟我于城.隅.:_城__上__的__角__楼__,__一__说__是__城__边__的__角___落__。 ③搔首踟.蹰.:_心__里__迟__疑__,__要__走__不__走__的__样__子__。______
注 ①选自《诗经·魏风》。②坎坎:砍树的声音。 ③干:岸。④猗(yī):助词,与“兮”作用相同, 相当于“啊”。⑤廛(chán):一亩半地。⑥貆 (huán):幼小的貉(hé),皮可制裘。⑦素餐:白 吃,指不劳而食。⑧漘(chún):水边。⑨飧(sūn): 熟食。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兴”, 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
一项是(3 分)
(C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河水清且涟猗
C.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解析 A、B、D 三项都用了“兴”的手法,C.用了
“赋”的手法。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C )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 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 B.这首诗每段的第三、四句,是奴隶们对不劳而 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 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们对不平等的 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 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 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解析 “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属于随意拔 高。
黄而陨”实际说的是 她与丈夫由恋爱而结婚,过了 多年穷苦而勤劳的日子,而她已是年老色衰的意思。(4 分)
12.文中哪句话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原文回答)(3 分) 答案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 也。
13.文章把女主人公恨与悔的感情融进了_叙__述__和__议__论___ 之中,反映了__旧__社__会__妇__女__在__婚__后__被__任__意__遗__弃____的社 会现象。(4 分)
静女其姝.(shū)
D.无食桑葚.(shèn)
咥.其笑矣(xì)
自牧归荑.(tí)
解析 “垣”读 yuán。
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氓之蚩.蚩.(忠厚的样子) 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
B.匪我愆.期(拖延) 体无咎.言(责怪)
C.将.子无怒(愿,请) 无与士耽.(沉溺)
D.洵.美且异(的确,确实) 匪.来贸丝(非,不是)
解析 咎:不吉利。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爱而不见. 见:通“现”,看见
B.说.怿女.美 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
C.自牧归.荑 归:通“馈”,赠送
D.匪.女之为美 匪:通“非”源自不是解析 见:通“现”,出现。
7.这一节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作者是怎么样来 表现男主人公的?(2 分) 答案 这一节描写了恋人约会的场景。作者是用 细节描写来表现男主人公的。“搔首踟蹰”四字, 把“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到恋人的焦灼、 忧虑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了出来,表达了 “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8.“静女”是一位怎样的姑娘?从哪些词语可以看 出来?(2 分) 答案 “静女”是一位文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从 “静”和“姝”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三、课堂延伸(16 分) (一)阅读《伐檀》,回答 14~16 题。(10 分)
伐 檀① 坎坎②伐檀兮,置之河之干③兮,河水清且涟猗④。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⑤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 有县貆⑥兮?彼君子兮,不素餐⑦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 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⑧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 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⑨兮!
第 2 课时
(时间:45 分钟 满分:90 分)
一、基础知识(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氓.之蚩.蚩(ménɡ chī)
匪我愆.期(qiān)
将.子无怒(qiānɡ)
B.乘彼垝.垣.(ɡuǐ huán)
靡.室劳矣(mǐ)
载.笑载言(zài)
C.渐车帏裳.(jiān chánɡ) 隰则有泮.(xí p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