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二僧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蜀之鄙有二僧》比较阅读附答案

《愚公移山》《蜀之鄙有二僧》比较阅读附答案[甲]愚公移山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难道,反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4分)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②汝之不惠惠:③帝感其诚感:④越明年越: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面句子。
(3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蜀之鄙有二僧》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蜀之鄙有二僧》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愚公移山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难道,反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4分)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②汝之不惠惠:③帝感其诚感:④越明年越: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面句子。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蜀鄙二僧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蜀鄙二僧(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六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蜀鄙二僧小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六年级文言文,本店铺整理了六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蜀鄙二僧,更多相关学习资料请关注本店铺!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题:蜀鄙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蜀鄙二僧测试题及答案

9.本文写蜀鄙二僧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截然不同。
10.富僧自述的“数年”“买舟”表明了什么?
11.作者引述蜀鄙二僧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12.本文所阐明的观点是()
A.无论干什么事都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B.做学问首先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6.与人之立志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欲之南海
B、蜀之鄙有二僧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西蜀之去南海
7.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1)去:西蜀之去南海( ) 快去快回( )
(2)明年:越明年( ) 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C.做学问干什么事都不要怕困难。
D.贫困是财富,可以促使人立大志。
13.“富者有惭色”的原因是。
第二部分:
(一)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四川的边境有两位和尚,其中一人很穷,另一人很有钱。
C.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从西蜀去南海,不知道要走几千里呀。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立志,应如同四川边境的和尚。
17.对“吾一瓶一钵足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僧的怯懦,畏惧困难的神态,充分表现在句中。
(1)蜀之鄙有二僧
古义:
今义:
(2)贫者语于富者曰
蜀鄙二僧 文言文阅读

【阅读训练2】
1、解释粗体词的含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____________ 。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 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 哉?
(——清·彭端淑《白鹤堂诗文集》
译文: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 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 凭借什么前往?”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 就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想要买舟顺江而下,(到现 在)还不能去(南海),你凭什么前往!”到了第二年,穷 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把自己的这件事讲给富和尚听,富和 尚露出惭愧的神色。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 矣。
6.本文写蜀鄙二僧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 截然不同。
7.富僧自述的“数年”“买舟”表明了什么?
8.作者引述蜀鄙二僧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9.本文所阐明的观点是( )
2.下列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告富者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以缚背刃
C.吾欲辱之,何以也
D.以故东徙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一瓶一钵足矣”表现了穷和尚实现自己志向的坚定决心。
蜀鄙之僧阅读答案

蜀鄙之僧阅读答案【篇一:《送东阳马生序》《蜀鄙之僧》比较阅读及答案】【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②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③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注】①鄙:边境。
②钵:佛教徒盛饭的器具。
③买舟:雇船。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贫者语于富者曰(语:对??说)b.岂他人之过哉(过:过错)c.子何恃而往(子:儿子)d.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到??去)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a.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舍生而取义者也d.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1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文段都强调了一个道理:学习的成功与否在于个人天资的高低与客观学习条件的优劣。
b.决定事物成败的是人的内在因素。
【甲】文段摒弃了天赋决定论的成见,劝人以学。
c.正所谓“人穷志不短”。
【乙】文段中蜀之鄙的穷僧能够只身去到南海,凭的就是“志”。
d.两个文段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13.请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愚公移山》《蜀鄙二僧》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题)

《愚公移山》《蜀鄙二僧》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题)8.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②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惩山北之塞惩:②越明年越:(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他们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乙文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说明富者也是坚决反对贫者去南海的。
B.两文都强调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但两文的表达方式不一样。
甲文叙事为主,理寓事中;乙文叙议结合,说理为主。
蜀鄙二僧测试题及答案 (2)

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0、南郭处士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21、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2、齐泯王听吹竽,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23、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9.本文写蜀鄙二僧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截然不同。
10.富僧自述的“数年”“买舟”表明了什么?
11.作者引述蜀鄙二僧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12.本文所阐明的观点是()
A.无论干什么事都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B.做学问首先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6.与人之立志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欲之南海
B、蜀之鄙有二僧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西蜀之去南海
7.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
(1)去:西蜀之去南海( ) 快去快回( )
(2)明年:越明年( ) 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四川的边境有两位和尚,其中一人很穷,另一人很有钱。
C.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从西蜀去南海,不知道要走几千里呀。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立志,应如同四川边境的和尚。
17.对“吾一瓶一钵足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僧的怯懦,畏惧困难的神态,充分表现在句中。
《蜀鄙二僧》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鄙二僧》练习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贫者语于富者曰语:
(2)蜀之鄙有二僧之:鄙:
(3)吾欲之南海之:
(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之:顾:
2.下面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蜀之(的)鄙买舟(将船买下来)而下
B.越(过了)明年犹(还、尚且)未能也
C.子何恃(凭借、倚仗)而往顾(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哉
D.欲买舟而下(顺流而下)西蜀之去(到、往)南海
3.与人之立志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之南海
B、蜀之鄙有二僧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西蜀之去南海
4.本文所阐明的观点是()
A.无论干什么事都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B.做学问首先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C.做学问干什么事都不要怕困难。
D.贫困是财富,可以促使人立大志。
5.下列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过了第二年(到第三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
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四川的边境有两位和尚,其中一人很穷,另一人很有钱。
C.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从西蜀去南海,不知道要走几千里呀。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立志,应如同四川边境的和尚。
6.翻译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