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实践活动中常见运动性疾病的预防及处理

合集下载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3)加强运动中的保护和帮助。在某些项目的练习中,一定要树立 相互保护和帮助的意识。
3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4)合理安排每次活动的运动内容和运动量 (5)加强医务监督
3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四 常见的运动损伤与急救
(一)
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是运动损伤中常见的一种,根据损伤组织是否 有创口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前 者主要有擦伤、撕裂伤、刺伤等,后者有挫伤、肌肉及筋 膜拉伤、关节囊和韧带扭伤、肌腱腱鞘炎和滑囊损伤等。
谢谢观看
3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二)
脑震荡
脑震荡主要是脑部受到外力打击后由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所 引起的意识和功能的一时性障碍,不久即可恢复,无明显的解 剖病理改变。致伤时,会出现神志昏迷,脉搏徐缓,呼吸表浅, 肌肉松弛,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清醒后,患者会有头 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急救时,应让伤者平卧,保持安 静,不可坐或站立;头部冷敷,身上保暖;若出现昏迷可用手 指掐人中、内关等穴位;呼吸发生障碍时,可进行人工呼吸。 如果昏迷时间超过4分钟,或两侧瞳孔大小不对称,或耳、鼻、 口内出血及眼睛紫青,或清醒后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说明 损伤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3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三)
骨折
骨折是指骨或骨小梁发生断裂。体育运动中发生的骨折,多 为暴力作用引起的外力性骨折。骨折是较严重的损伤,常见的 骨折有肱骨、前臂骨、手骨、大腿骨、小腿骨、肋骨、脊柱和 头部骨折等。骨折发生后,患处立即出现肿胀、皮下淤血,活 动时剧烈疼痛,肢体失去正常功能,肌肉产生痉挛,有时骨折 部位发生变形,甚至有骨摩擦声。严重骨折时,还会伴有出血 和神经损伤、发烧、口渴、休克等全身性症状。在进行急救时, 需要防止伤者休克,将其进行就地固定,避免断肢移动;伤口 处如有出血,应先止血再包扎伤口。

高校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中的运动损伤防治措施

高校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中的运动损伤防治措施
因 的 影 响 . 以 野 外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的 运 动 损 伤 的 原 因 比较 复 杂 . 所
很 多 损 伤 是 多 种 原 因 所 致 有 人 认 为 野 外 的路 况 复 杂 多 变 是 一
个 主 要 原 因 . 以很 多 是 不 可 避 免 的意 外 损 伤 。 除 此 之 外 , 生 所 学 行 相 关 研 究 . 究 成 果 《 通 高 等 学 校 体 育 课 程 创 新 研 究— — 野 对 野 外 生 存 生 活训 练 的 运 动 安 全 问 题 重 视 不 足 和 没 有 相 应 的 野 研 普 外生存生活训练》 获全 国第 七 届 大运 会 科 报 会 三等 奖 该 研 究 成 外 生 活知 识 也 是 导 致 损 伤 的一 个 主 要 原 因 还 有 些 大 学 生 对 这 果 中的教学内容 、 教学 手 段 、 学 方 法 及 考 核 评 价 等 被 我 国 普 通 项 运 动 的 兴 趣 很 大 . 没 有 注 意 自身 身 体 状 况 . 带 伤 病 参 加 运 教 但 如 动 或 是 参 加 自己 身 体 所 不 能 承 受 的 高 强 度 高 危 险 的运 动 ,而 发 高 校 的体 育 专 家认 可 . 动 了 户 外 运 动 在 高 校 的 开 展 推 生 损 伤 在 该 运 动 中 出现 局 部 疲 劳 又 没 有 得 到 适 当 的 休 息 和 恢 1 野 外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中 的 常 见 的 运 动 损 伤 、 野 外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课 程 与 高 校 普 通 的 体 育 课 程 有 所 区别 .
野 外 生 存 生 活训 练 是 一 种 全 新 的体 育 课 程 内容 .它 集 竞 技 物 . 缺 乏 相 应 的 处 理 经验 . 以 经 常 受 到 损 伤 。 和 所

运动性病症预防和处理

运动性病症预防和处理

肢体麻木、头痛
4. 运动猝死
运动性病症预防和处理
急救穴、抢救 给氧
四. 预防
1. 比赛前体检 2. 遵守科学训练和比赛的原则 3. 加强医务监督
五. 运动猝死的预防
1. 及早识别高危人群 2. 注意观察猝死的先兆症状 3. 避免过度运动和过度训练
运动性病症预防和处理
第三节 晕 厥
一. 概念: 是由于脑部一时性供血不足或血中化学 物质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丧失。
运动性病症预防和处理
四. 处理
(一)合理安排运动训练
应减小运动量,必要时可停止正常训练。 一般说来,当男运动员的血红蛋白100-120g/L,
女运动员在90-110g/L时,可边治疗边训练,但 训练时要减少强度,避免长跑等耐力性运动; 而男运动员低于100g/L,女运动员低于90g/L时, 应停止大、中运动量训练,以治疗为主。
运动性病症预防和处理
第五节 运动性贫血
一.概念
运动性贫血:指直接由运动训练所造成的贫血。
贫血 :指血液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 积低于正常值的病理状态。
正常成人 :
Hb: 男 120-160 g/L 女 110-150 g/L
RBC : 400-550万/mm3
350-500万/mm3
运动性病症预防和处理
四. 鉴别诊断 (是关键) (一)器质性疾病所致的血尿: 肾小球肾炎 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结石
运动性病症预防和处理
1.肾小球肾炎: 常有浮肿、尿少、血压高等征象,尿液检查 除有红细胞外,还有蛋白和管型。
2.泌尿系统感染: 如肾盂肾炎、膀胱炎、肾结核等。 这些病都有血尿、脓尿和膀胱刺激症状(尿
频、尿急、尿痛),尿液细菌培养阳性。 肾盂肾炎和肾结核常有腰痛和发热。

如何预防和处理常见的运动相关疾病

如何预防和处理常见的运动相关疾病

如何预防和处理常见的运动相关疾病运动是保持健康和身体活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但是,不正确的运动方法或者过度运动可能会导致一些常见的运动相关疾病,如肌肉拉伤、扭伤、疲劳等等。

为了能够安全地参与运动,预防并及时处理这些常见的运动相关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和处理常见的运动相关疾病的方法,帮助你在运动中保持健康。

一、预防肌肉拉伤和扭伤肌肉拉伤和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相关疾病之一。

为了预防这些伤害,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热身运动:在进行任何剧烈运动之前,先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热身运动可以帮助你的肌肉和关节准备好运动,减少拉伤和扭伤的风险。

2. 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不要过度追求运动的强度和时长,尤其是当你刚刚开始参与某种运动或者重新开始运动时。

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可以给你的身体充分适应的机会,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3. 使用正确的装备: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鞋和其他运动装备非常重要。

合适的装备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降低受伤的风险。

二、缓解和预防肌肉疲劳肌肉疲劳是长时间运动后常见的问题,它可能导致肌肉酸痛和肌肉无力。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缓解肌肉疲劳的方法:1. 适当休息:给身体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连续过长时间的运动。

休息可以帮助肌肉恢复,减少疲劳和受伤的风险。

2. 补充足够的水分:运动过程中,你的身体会大量流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丧失。

补充足够的水分可以帮助肌肉保持水分平衡,减少肌肉疲劳。

3. 饮食平衡:合理的饮食可以为肌肉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减少疲劳和受伤的可能性。

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以帮助肌肉修复和生长。

三、减少和处理运动面部损伤面部损伤在一些高风险运动,如激烈球类运动或者战斗运动中较为常见。

以下是一些建议用于预防和处理面部损伤的方法:1. 使用面部保护装备:在进行高风险运动时,佩戴面部保护装备,如头盔、护目镜等,可以有效减少面部受伤的风险。

2. 学习正确技巧: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正确的动作和技巧,你可以减少受伤的可能性,并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面部。

05-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处理与预防

05-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处理与预防

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处理与预防近年来,随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贯彻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增强,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也越来越多。

同时,由于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的滞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竞赛过程中运动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多,这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准备活动不充分、参加体育运动强度与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运动性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运动性疾病是指机体对体育运动不适应或者由于训练安排不当,造成机能紊乱而出现的一类疾病。

表现为机体的正常功能受到损害或者受到限制的一种内在状态,引起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是机体的器官、系统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在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机体活动能力减弱,甚至丧失。

一、运动性疾病的产生的原因及预防(一)运动性疾病产生的原因1、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

2、机体处于病理状态。

3、饮食过多或饥饿状态下运动。

4、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情绪焦虑。

5、身体素质较差及运动不合理。

6、营养素补充方法不合理。

7、运动环境不适合。

(二)运动性疾病预防1、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检。

2、加强运动性疾病的知识教育和宣传。

3、运动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4、根据体育锻炼原则,科学合理的运动。

5、根据运动环境卫生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场地。

6、遵守体育锻炼的饮食卫生原则。

7、合理安排整个运动过程的饮水。

二、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处理与预防(一)运动性晕厥在运动中,由于脑部突然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时知觉丧失现象,叫做运动性晕厥。

1、征象及原因(1)征象:全身无力、头晕耳鸣、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失去知觉、突然晕倒、手足发凉、脉搏慢而弱、血压降低、呼吸缓慢等。

(2)原因:由于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使大量血液集聚在下肢,回心血量减少所致。

也和剧烈运动后的低血糖有关。

2、处理及预防(1)处理:应立即使患者平卧,足略高于头部,并进行由小腿向大腿心脏方向推摩或拍击;同时用手指点压人中、合谷等穴位,必要时给予氨水闻嗅。

如何准备和应对野外露营中的常见疾病?

如何准备和应对野外露营中的常见疾病?

如何准备和应对野外露营中的常见疾病?一、了解常见疾病在野外露营前,了解可能遇到的常见疾病及其症状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食物中毒、中暑、感冒、腹泻等都是常见的露营疾病。

了解这些疾病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可以帮助你在遇到问题时迅速作出反应。

二、准备急救药品在出发前,一定要准备好常用的急救药品和用品。

包括常用的抗菌消炎药物、抗腹泻药物、防暑降温药物、止痛药、创可贴、消毒液等。

同时,根据露营地点和季节的不同,可能还需要准备一些特殊的药品。

三、保持个人卫生在野外露营时,保持个人卫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要勤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前和上厕所后。

同时,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尽量食用熟食,避免生食。

四、预防昆虫叮咬昆虫叮咬不仅会引起皮肤不适,还可能传播疾病。

因此,在露营时,要做好防蚊防虫的措施。

可以使用驱蚊液、蚊香、长袖长裤等方式防止昆虫叮咬。

五、合理安排饮食在野外露营时,由于环境条件和设施有限,饮食要特别注意。

要避免食用变质或不卫生的食物,尽量选择新鲜、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六、注意保暖防暑在野外露营时,由于环境多变,要注意保暖防暑。

在寒冷的环境中,要穿着保暖的衣物,避免感冒和冻伤。

在炎热的环境中,要注意防晒和降温,避免中暑。

七、避免过度劳累在野外露营时,由于环境陌生和活动丰富,容易使人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因此,要合理安排行程和活动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八、学习急救知识在野外露营时,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可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迅速作出反应,挽救生命。

同时,了解一些常见的疾病处理方法,可以帮助你在遇到问题时正确应对。

综上所述,通过了解常见疾病、准备急救药品、保持个人卫生、预防昆虫叮咬、合理安排饮食、注意保暖防暑、避免过度劳累和学习急救知识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准备和应对野外露营中的常见疾病。

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保障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实践活动中常见运动性疾病的预防及处理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实践活动中常见运动性疾病的预防及处理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实践活动中常见运动性疾病的预防及处理作者:赵勇来源:《商情》2014年第48期【摘要】大学生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的过程中,出现运动性疾病是难免的。

根据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的特殊性,结合运动性疾病一般的处理原则和多年的户外实践经验。

对在野外生存生活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晕厥、运动中腹痛、肌肉痉挛和运动后肌肉酸痛等几种常见运动性疾病提出处理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教学实践,大学生,运动性疾病,预防,处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程内容,它集竞技性与挑战性于一体,充分展现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创造性。

它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上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

它包含登山、野营、野炊、负重行军、攀岩、速降、定向、漂流、涉水、穿越丛林、野外自救、野外觅食(水)等丰富内容,虽贴近生活,形式多样,但由于外界环境复杂,不可预知因素较多,因此将面临诸多的安全方面问题。

1.运动性晕厥1.1野外生存训练实践过程中出现运动性晕厥的征象。

在野外实践的过程中,晕厥现象有时候会发生。

主要表现为学生患者突然失去知觉、昏倒,学生自我感到全身软弱无力,背上的登山包犹如泰山压顶一样沉重、头昏目眩,眼前发黑,耳鸣,恶心,出虚汗和面色发白等。

此现象多发生在野外实践活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

1.2处理。

马上帮助学生患者解除身上负重的重物,让患者平卧,头部稍低位以增加脑部供血。

如果实在没有空地,可以让学生四肢高抬以增加回心血量。

带队教师也可以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百会、合谷、涌泉等穴位。

遇到呕吐者要将头偏向一侧;呼吸停止者,应做人工呼吸。

切记在知觉没有恢复前,或有呕吐者,千万不要给予任何饮料,以免窒息加重病情。

一般通过处理都是可以继续参加野外实践活动的。

1.3预防。

在课堂上要加强心血管运动水平的锻炼,课后也要进行锻炼,在开始野外生存生活实践前每位参加者要模拟一次负重实践练习,这样才能测算出在实践中的心肺功能。

大学生常见运动伤病的防治与健康

大学生常见运动伤病的防治与健康

大学生常见运动伤病的防治与健康随着大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运动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加入到各种体育运动中。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中运动伤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这不仅给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威胁,还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大学生必须认识到运动伤病的防治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一、大学生常见运动伤病大学生常见的运动伤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拉伤、扭伤:很多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因过度用力或踩空等原因拉伤或扭伤,尤其是一些高强度、高风险的运动项目。

拉伤、扭伤后应及时就医,并进行适当的休息和保养,以避免复发和加重伤势。

2.肌肉疲劳、肌肉劳损:由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进行过度负荷的运动容易造成肌肉疲劳、劳损等问题。

这些问题一旦出现,也需要适当的休息和保养,避免加重病情。

3.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种严重的运动伤病,特别是在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中,由于关节受到的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关节软骨的损伤,从而引起关节炎。

预防关节炎的方法包括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控制运动强度、适当调整运动时间和量等。

4.心肌损伤:大学生中一些高强度运动爱好者容易因为过度运动而引起心肌损伤。

这些情况在病情较轻时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和保养缓解,但病情较重时,则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二、大学生运动伤病的防治为了降低大学生运动伤病的患病率,在运动时一定要注意防护和防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策略:1.进行充分的热身准备在进行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使身体适应运动的强度和节奏。

热身的方法包括进行温和的运动活动、按摩等,可以有效地预防各种运动伤病的发生。

2.注意身体平衡,避免过度用力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身体平衡,避免过度用力和摔倒等情况的发生。

在做一些高危运动项目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同时尽量选择有经验、有资质的教练指导。

3.适当调整运动的强度和量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运动的强度和量,避免由于运动过度所产生的劳损、肌肉疲劳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实践活动中常见运动性疾病的预防及
处理
【摘要】大学生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的过程中,出现运动性疾病是难免的。

根据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的特殊性,结合运动性疾病一般的处理原则和多年的户外实践经验。

对在野外生存生活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晕厥、运动中腹痛、肌肉痉挛和运动后肌肉酸痛等几种常见运动性疾病提出处理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教学实践;大学生;运动性疾病;预防;处理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程内容,它集竞技性与挑战性于一体,充分展现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创造性。

它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上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

它包含登山、野营、野炊、负重行军、攀岩、速降、定向、漂流、涉水、穿越丛林、野外自救、野外觅食(水)等丰富内容,虽贴近生活,形式多样,但由于外界环境复杂,不可预知因素较多,因此将面临诸多的安全方面问题。

比如山上路段陡峭,攀登时不慎滑倒受伤;遇上洪水暴发、山体滑坡,造成意外人身伤害;毒蛇或猛兽的意外袭击;缺水、断粮、迷路等等。

特别是突发的运动性疾病,这些意外事故,都会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这一全新课程内容带来负面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高校有近160所,基本上每所高校会把参加上课的学生带到野外进行实践活
动,野外生活生存训练的精髓是野外实践教学,所有的一切课内教学与研究都是直接或间接为野外实践教学服务,而野外实践中的师生安全保障是关系这一课程顺利开展与健康发展的关键,如果安全无法保障,一切将无从谈起。

笔者根据十余年带领学生在野外生产生活训练实践的经历,突发运动性疾病这方面的事情有的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主要从刚出发时出现的晕厥、运动中腹痛、肌肉痉挛和运动后的肌肉酸痛这四种野外实践过程中常出现的运动性疾病的
征象、处理与预防等方面进行论述。

以便各位同行和野外爱好者相互交流和学习,克服各种障碍,让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这门课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的更加丰富多彩。

一、运动性晕厥
在运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的、暂时性的知觉和行动能力丧失的状态就是运动性晕厥。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活动中出现的晕厥大多是因运动出现脑部供氧不足所引起的,也可以是过度紧张的一种表现。

(一)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过程中出现运动性晕厥的征象
在野外实践的过程中,晕厥现象有时候会发生。

主要表现为学生患者突然失去知觉、昏倒,学生自我感到全身软弱无力,背上的登山包犹如泰山压顶一样沉重、头昏目眩,眼前发黑,耳鸣,恶心,出虚汗和面色发白等。

此现象多发生在野外实践活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

(二)处理
马上帮助学生患者解除身上负重的重物,让患者平卧,头部稍低位以增加脑部供血。

如果实在没有空地,可以让学生四肢高抬以增加回心血量。

带队教师也可以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百会、合谷、涌泉等穴位。

遇到呕吐者要将头偏向一侧;呼吸停止者,应做人工呼吸。

切记在知觉没有恢复前,或有呕吐者,千万不要给予任何饮料,以免窒息加重病情。

一般通过处理都是可以继续参加野外实践活动的。

(三)预防
在课堂上要加强心血管运动水平的锻炼,课后也要进行锻炼,在开始野外生存生活实践前每位参加者要模拟一次负重实践练习,这样才能测算出在实践中的心肺功能。

出发前做好参训学生的动员工作,很多学生由于兴奋,晚上没有休息好,导致晕厥的出现。

有部分学生早饭没有吃就跟着队伍出发,因血糖过低导致晕厥。

每日三餐要吃好吃饱,野外实践时可以多带些糖果,增加能量。

出发的时候要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因为准备活动不足,必然导致心肺的工作能力满足不了运动所需要的能量,血糖降低,晕厥发生。

二、运动中腹痛
在野外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腹痛,这种病在安静的时候不痛,运动的时候就会疼痛。

(一)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过程中出现运动中腹痛的征象
一般发生在刚刚吃好东西马上开始运动时,参训学生出现运动中腹痛时,两手抚摸在上腹部。

有的学生就会坐在背包上疼痛难忍,
有的学生需要别人搀扶着才能完成行走任务,部分学生有想大便的感觉。

(二)处理
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中,出现应即解除负重物品,减慢速度和降低运动强度,加深呼吸调整运动节奏用手或登山杖按压疼痛部位,一般疼痛即可缓解或消失。

疼痛没有缓解时可以挤压足三里穴位,《四总穴歌》云: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酸痛取阿是,胸肋内关谋。

人们都以为足三里只能治疗消化系统疾患,殊不知足三里是一个止痛要穴。

它在足阳明胃经这条经络上。

在野外实践中笔者常用该穴位治疗了许多运动中腹痛的学生。

(三)预防
在实践活动开始前不要让学生吃的过多或者空腹参加野外实践活动。

平时的课堂上要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体能的训练。

在野外实践活动时,学生吃好饭以后不要马上运动,应让他们至少休息1小时左右后再进行拉练。

三、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又称抽筋,是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收缩所显示的一种现象。

在野外实践中肌肉痉挛是时有发生,多发生在小腿的腓肠肌,其次是足底的屈趾肌。

疼痛的厉害时导致学生不能行走,影响整个行进速度。

(一)野外生活生存训练实践活动中出现肌肉痉挛的征象
在野外生活生存训练实践中,出现肌肉痉挛时,痉挛的肌肉僵硬,疼痛难忍,痉挛所涉及的关节伸屈功能有一定的障碍。

山坡上不去,也没有办法丛林穿越。

(二)处理
腓肠肌痉挛多在登上坡的山后发生。

屈趾肌痉挛多发生在睡觉时,不太严重时可以向相反的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一般可使其缓解。

也可点掐委中、承山、涌泉等穴位。

处理时一定要注意保温。

(三)预防
应加强平时的身体训练,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和耐久力。

有经常发生肌肉痉挛的学生要注意训练和预防,实践活动开始前,可以帮助学生做适当的按摩。

在实践的过程中注意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b1的摄入。

我们学校野外实践时,会带一些电解质到吃饭时放到汤里,可以有效预防因电解质流失而引起的肌肉痉挛。

四、运动后肌肉酸痛
在野外生活生存实践活动的运动量比较大,时间比较长,实践结束后肌肉酸痛就会发生,但是野外实践中运动后肌肉酸痛也会发生在第二天起床后。

(一)野外生活生存训练实践活动后出现肌肉酸痛的征象
野外实践后多在大腿的股四头肌、小腿腓肠肌和上肢的肱二头肌等肌肉发达部位出现酸痛等征象。

部分学生运动后肌肉酸痛的没有办法上下床,疼痛难忍,很不舒服。

(二)处理
在野外生存生活实践活动后出现肌肉酸痛,确认不是肌肉拉伤引起的,一般三五天以后会自我修复,无需进行处理。

如果酸痛反应比较严重,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可以采用揉按和热敷的办法使得血液循环加速,减缓疼痛症状,早日康复。

(三)预防
在野外生存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安排路线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集中使用一块肌肉,以减轻局部肌肉的负担。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避免时可以让参练学生中途稍作休息。

五、结论
野外生活生存训练课程是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产物,它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运动性疾病问题的重视与防范。

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运动性疾病是这一课程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只有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的过程中注意该问题,才可以提高课程参与人员的安全水平,是这一课程开展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课堂上要多训练学生的体能。

很多学生在训练的时候偷工减料,实践时就会出现运动性疾病。

要多举例子,让学生明白在野外实践中个人的体能和身体健康对整体队伍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邱海枝,李正贤.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的安全问题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76-78.
[2]苏端飞,熊曼丽,陶晓斌.野外生活生存训练课程安全问题的研究与防范[j].湖北体育科技,2011(1):19-21.
[3]李俊波.针刺足三里穴对治疗大学生运动中腹痛的实验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2012(3):19-21.
[4]冼汉昭.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5]于可红.体育与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李俊波(1975-),男,江苏徐州人,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医务监督,e-mail:li junb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