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 课件 第四章 圆与方程 4.2.3
合集下载
高一数学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

同理可求得过点 A′(-3,-3)的圆 C 的切线方程 3x-4y -3=0 或 4x-3y+3=0,
即为所求光线 m 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题时需注意的问题是:直线的点斜式适用 于斜率存在的情况,由图知此题中,入射光线所在直线应有两 条,若 k 只有一解,应考虑 k 不存在的情况.
2-1.坐标平面上点(7,5)处有一光源,将圆 x2+(y-1)2=1 16
解:∵圆与 y 轴相切,且圆心在直线 x-3y=0 上, 故设圆的方程为(x-3b)2+(y-b)2=9b2.
又∵直线 y=x 截圆得弦长为 2 7, 则由垂径定理有|3b-2 b|2+( 7)2=9b2, 解得 b=±1. 故所求圆方程为
(x-3)2+(y-1)2=9 或(x+3)2+(y+1)2=9.
2.弦长问题: 圆的弦长的计算:常用弦心距 d,弦长的一半12a 及圆的半 径 r 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来解:r2=d2+(12a)2.
弦长问题 例 1:根据下列条件求圆的方程:与 y 轴相切,圆心在直线 x-3y=0 上,且直线 y=x 截圆所得弦长为 2 7 .
思维突破:研究圆的问题,既要理解代数方法,熟练运用解 方程思想,又要重视几何性质及定义的运用.
关于圆的弦长问题,可用几何法从半径、 弦心距、半弦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求解,也可用代数法弦长公 式求解.
1-1.一直线经过点 P-3,-23被圆 x2+y2=25 截得的弦 长为 8, 求此弦所在直线方程.
解:当斜率 k 存在时,设所求方程为 y+32=kx+3,即 kx -y+3k-32=0.
由已知,弦心距OM= 52-42=3,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2-0+b|= 2
3,即 b=-2±
6,
高一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二课件:第四章 圆与方程

2.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设点P(x0,y0)及圆的方程(x-a)2+(y-b)2=r2. (1)(x0-a)2+(y0-b)2>r2⇔点P_在__圆__外__. (2)(x0-a)2+(y0-b)2<r2⇔点P_在__圆__内__. (3)(x0-a)2+(y0-b)2=r2⇔点P_在__圆__上__.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3 已知圆x2+y2=4上一定点A(2,0),B(1,1)为圆内一点,P,Q 为圆上的动点. (1)求线段AP中点的轨迹方程; 解 设AP的中点为M(x,y),由中点坐标公式可知,P点坐标为(2x-2,2y). 因为P点在圆x2+y2=4上, 所以(2x-2)2+(2y)2=4, 故线段AP中点的轨迹方程为(x-1)2+y2=1.
第四章 圆与方程
章末复习课
学习目标
1.整合知识结构,梳理知识网络,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2.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灵活、熟练运用系数法求解 圆的方程,能解决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要点归纳
题型探究
达标检测
要点归纳
主干梳理 点点落实
1.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_(_x_-__a_)2_+__(_y-__b_)_2_=__r_2 _. (2)圆的一般方程:__x_2_+__y2_+__D__x+__E__y_+__F_=__0_(D__2_+__E_2-__4_F__>_0_)_.
解析答案
类型二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例2 已知点P(0,5)及圆C:x2+y2+4x-12y+24=0.若直线l过点P,且 被圆C截得的线段长为 4 3 ,求l的方程.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2 已知圆C与圆x2+y2-2x=0相外切,并且与直线x+ 3 y=0 相切于点Q(3,- 3 ),求圆C的方程. 解 设所求圆C的方程为(x-a)2+(y-b)2=r2, 圆心 C(a,b)与 Q(3,- 3)的连线垂直于直线 x+ 3y=0,且斜率为 3.
设点P(x0,y0)及圆的方程(x-a)2+(y-b)2=r2. (1)(x0-a)2+(y0-b)2>r2⇔点P_在__圆__外__. (2)(x0-a)2+(y0-b)2<r2⇔点P_在__圆__内__. (3)(x0-a)2+(y0-b)2=r2⇔点P_在__圆__上__.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3 已知圆x2+y2=4上一定点A(2,0),B(1,1)为圆内一点,P,Q 为圆上的动点. (1)求线段AP中点的轨迹方程; 解 设AP的中点为M(x,y),由中点坐标公式可知,P点坐标为(2x-2,2y). 因为P点在圆x2+y2=4上, 所以(2x-2)2+(2y)2=4, 故线段AP中点的轨迹方程为(x-1)2+y2=1.
第四章 圆与方程
章末复习课
学习目标
1.整合知识结构,梳理知识网络,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2.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灵活、熟练运用系数法求解 圆的方程,能解决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要点归纳
题型探究
达标检测
要点归纳
主干梳理 点点落实
1.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_(_x_-__a_)2_+__(_y-__b_)_2_=__r_2 _. (2)圆的一般方程:__x_2_+__y2_+__D__x+__E__y_+__F_=__0_(D__2_+__E_2-__4_F__>_0_)_.
解析答案
类型二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例2 已知点P(0,5)及圆C:x2+y2+4x-12y+24=0.若直线l过点P,且 被圆C截得的线段长为 4 3 ,求l的方程.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2 已知圆C与圆x2+y2-2x=0相外切,并且与直线x+ 3 y=0 相切于点Q(3,- 3 ),求圆C的方程. 解 设所求圆C的方程为(x-a)2+(y-b)2=r2, 圆心 C(a,b)与 Q(3,- 3)的连线垂直于直线 x+ 3y=0,且斜率为 3.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圆的方程全章公开课课件

解出a,b,r(或D,E,F), 写出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例1. 已知线段AB的端点B的坐标为(4,3),端点A在圆 (x+1)2+y2=4上运动,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相关点法:又叫代入法. 在直角坐标系中,一个点
的运动变化引起另外一些点的运动变化(这些点具有 相关性),把它们的坐标用一个表示另外一个,再代入 已知轨迹方程,就可求出未知的轨迹方程.
(2)没有xy这样的项。
探究:当D=0,E=0或F=0时,
圆 x2y2D xE yF0 的位置分别 有什么特点?
y
y
y
C
C
C
o
x
o
x
o
x
D=0
E=0
F=0
练习1:下列方程各表示什么图形?
(1)x2 y2 0__原__点_(_0_,0_) (2)x2 y2 2x4y60____ (3)x2 y2 2axb2 0________
(2) x2y22axya0 是圆的方程的充要条件是( D )
(A)a 1 2
(B)a 1 (C )a 1
2
2
(D)a 1 2
x (3)圆 x2y28x10yF0与 轴相切,则这个圆截 y
轴所得的弦长是 ( A )
( A)6 (B )5 (C )4
(D )3
例:求过三点A(5,1),B (7,-3),C(2,8)的圆的方程
圆心 (1, 1) ,半径3
⑵圆 (x-2)2+ (y+4)2=2
圆心 (2, -4) ,半径 2 . ⑶圆 (x+1)2+ (y+2)2=m2
圆心 (-1, -2) ,半径|m|
人教A版高中双数学必修二课件第四章圆与方程(共26张PPT)

4.一动点在圆x2+y2=1上移动时,它与定点B(3,0)连线的中点
轨迹是()
A.(x+3)2+y2=4B.(x-3)2+y2=1
C.(x+)32+y2=1D.(2x-3)2+4y2=1
2
【解析】选D.设圆上任意一点为A(x′,y′),AB的中点为
P(x,y),则即x由于3 A2(xx,′,y′x)在2x圆 x3,2+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考 查的思想,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可以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 为图形的性质问题去讨论,或者把图形的性质问题转化为数量 关系的问题去研究,简而言之,就是“数形结合取长补短”.
【典例4】圆x2+2x+y2+4y-3=0上到直线x+y+1=0的距 离为的2点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选C.圆x2+2x+y2+4y-3=0 的圆心C的坐标为(-1,-2),半径r= 2 2, 如图所示,圆心C到直线x+y+1=0的 距离为故2过, 圆心C与直线x+y+1=0 平行的直线l与圆的两个交点A,B到直 线x+y+1=0的距离为又2圆. 的半径r=故过2圆2心, C作
(3)直线与圆相切.常见的问题有:求切线方程或已知直线与圆 相切求一些参数的值,这些问题一般都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等于半径进行解题,可以直接解三角形,也可以利用d=r解方程, 确定待定系数. (4)直线与圆相交.常见的问题有:①求交点;②求弦长,圆的弦 长公式l=(2R表R示2 圆d2的半径,d表示弦心距),利用这 一弦长公式比用一般二次曲线的弦长公式 l=要方(1便k.2[) (x1 x2 )2 4x1x2]
【典例1】(1)过点A(1,2),且与两坐标轴同时相切的圆的方程 为( ) A.(x-1)2+(y-1)2=1或(x-5)2+(y-5)2=25 B.(x-1)2+(y-3)2=2 C.(x-5)2+(y-5)2=25 D.(x-1)2+(y-1)2=1 (2)求经过两点P(-2,4),Q(3,-1),且在x轴上截得的弦长为6的 圆的方程.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第四章4.圆的标准方程ppt课件

4.1圆的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目标: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 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直线的方程.知道在直角坐 标系中,直线可以用方程表示,通过方程,可以研 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交点等问题.
本章在上一章的基础上,在直角坐标系中建立 圆的方程.通过圆的方程,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 位置关系.另外,我们还要学习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有 关知识,它是用解析方法研究空间几何对象的基础.
把点P2的横坐标x= -2 代入圆的方程,得
(-2)2+(y+10.5)2=14.52
因为y>0,所以y= 14.52-(-2)2 -10.5≈14.36-10.5=3.86(m)
答 : 支 柱 A 2 P 2 的 长 度 约 为 3 . 8 6 m 。
小结:
(1) 圆心为C(a,b),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A,B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心C在线段AB的
垂直平分线l上.又圆心C在直线ll上,因此圆心C是 直线l与直线l的交点,y半径长等于CA或CB.
A l
O
C
B
x
练习:
4、已知圆经过P(5、1),圆心为C(8、3), 求圆方程.
Y
C(8、3)
P(5、1)
0
X
(x-8)2+(y-3)2=13
练习:
5、已知两点A(4、9)、B(6、 3), 求以AB为直 径的圆的方程.
3. 已知:一个圆的直径端点是:圆的方程是 (x-x1)(x-x2)+(y-y1)(y-y2)=0.
课堂小结:
1. 圆的方程的推导步骤:
建系设点→写条件→列方程→化简→说明
2. 圆的方程的特点:点(a, b)、r分别 表示圆心坐标和圆的半径;
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目标: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 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直线的方程.知道在直角坐 标系中,直线可以用方程表示,通过方程,可以研 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交点等问题.
本章在上一章的基础上,在直角坐标系中建立 圆的方程.通过圆的方程,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 位置关系.另外,我们还要学习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有 关知识,它是用解析方法研究空间几何对象的基础.
把点P2的横坐标x= -2 代入圆的方程,得
(-2)2+(y+10.5)2=14.52
因为y>0,所以y= 14.52-(-2)2 -10.5≈14.36-10.5=3.86(m)
答 : 支 柱 A 2 P 2 的 长 度 约 为 3 . 8 6 m 。
小结:
(1) 圆心为C(a,b),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A,B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心C在线段AB的
垂直平分线l上.又圆心C在直线ll上,因此圆心C是 直线l与直线l的交点,y半径长等于CA或CB.
A l
O
C
B
x
练习:
4、已知圆经过P(5、1),圆心为C(8、3), 求圆方程.
Y
C(8、3)
P(5、1)
0
X
(x-8)2+(y-3)2=13
练习:
5、已知两点A(4、9)、B(6、 3), 求以AB为直 径的圆的方程.
3. 已知:一个圆的直径端点是:圆的方程是 (x-x1)(x-x2)+(y-y1)(y-y2)=0.
课堂小结:
1. 圆的方程的推导步骤:
建系设点→写条件→列方程→化简→说明
2. 圆的方程的特点:点(a, b)、r分别 表示圆心坐标和圆的半径;
高中数学必修二 第四章 圆的方程 全套PPT

港口
O
轮船
这样,受台风影响的圆区域 所对应的圆心为O 的圆的方程为
港口
x2 y 2 9
轮船航线所在直线 l 的方程为
O
轮船
4 x 7 y 28 0
问题归结为圆心为O 的圆与直线 l 有无公共点.
想一想,平面几何中,直线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平面几何中,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 (2)直线与圆相切,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与圆相离,没有公共点.
2 2
2
标准方程
特别地,若圆心为O(0,0),则圆的方程为:
x y r
2 2
2
圆的标准方程
已知圆的圆心为C(a,b),半径为r,求圆的方程. 解:设点M (x,y)为圆C上任一点, 圆上所有点的集合
y
M(x,y)
P = { M | |MC| = r }
( x a ) ( y b) r
3.求圆的一般方程的方法: ①待定系数法;②代入法.
小结:求圆的方程
几何方法
求圆心坐标 (两条直线的交点) (常用弦的中垂线)
待定系数法
设方程为 ( x a ) 2 ( y b) 2 r 2 (或x 2 y 2 Dx Ey F 0)
列关于a,b,r(或D,E,F) 的方程组
(5 a ) 2 (1 b) 2 r 2 a2 2 2 2 (7 a ) (3 b) r b 3 (2 a) 2 (8 b) 2 r 2 r 5
所求圆的方程为
( x 2) ( y 3) 25
2 2
待定系数法
例2 已知线段AB的端点B的坐标是(4,3), 端点A在圆(x+1)2+y2=4 上运动,求线段AB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O
轮船
这样,受台风影响的圆区域 所对应的圆心为O 的圆的方程为
港口
x2 y 2 9
轮船航线所在直线 l 的方程为
O
轮船
4 x 7 y 28 0
问题归结为圆心为O 的圆与直线 l 有无公共点.
想一想,平面几何中,直线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平面几何中,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 (2)直线与圆相切,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与圆相离,没有公共点.
2 2
2
标准方程
特别地,若圆心为O(0,0),则圆的方程为:
x y r
2 2
2
圆的标准方程
已知圆的圆心为C(a,b),半径为r,求圆的方程. 解:设点M (x,y)为圆C上任一点, 圆上所有点的集合
y
M(x,y)
P = { M | |MC| = r }
( x a ) ( y b) r
3.求圆的一般方程的方法: ①待定系数法;②代入法.
小结:求圆的方程
几何方法
求圆心坐标 (两条直线的交点) (常用弦的中垂线)
待定系数法
设方程为 ( x a ) 2 ( y b) 2 r 2 (或x 2 y 2 Dx Ey F 0)
列关于a,b,r(或D,E,F) 的方程组
(5 a ) 2 (1 b) 2 r 2 a2 2 2 2 (7 a ) (3 b) r b 3 (2 a) 2 (8 b) 2 r 2 r 5
所求圆的方程为
( x 2) ( y 3) 25
2 2
待定系数法
例2 已知线段AB的端点B的坐标是(4,3), 端点A在圆(x+1)2+y2=4 上运动,求线段AB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高一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二课件:4.2.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思考2 已知两圆C1:x2+y2+D1x+E1y+F1=0和C2:x2+y2+D2x+ E2y+F2=0,如何通过代数的方法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答案 联立两圆的方程,消去y后得到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当判别式Δ>0时,两圆相交,当Δ=0时,两圆外切或内切, 当Δ<0时,两圆外离或内含.
答案
解析答案
1 23 4
2.圆C1:x2+y2=1与圆C2:x2+(y-3)2=1的内公切线有且仅有( B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解析 圆心距为3,半径之和为2,故两圆外离,内公切线条数为2.
解析答案
1 23 4
3.若圆C1:x2+y2=16与圆C2:(x-a)2+y2=1相切,则a的值为( D )
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AB与直线x-y+c=0垂直, ∴kAB×1=-1, 3--1
1-m =-1,得 m=5, AB的中点坐标为(3,1), AB的中点在直线x-y+c=0上. ∴3-1+c=0,∴c=-2, ∴m+c=5-2=3.
解析答案
(2)求圆C1:x2+y2=1与圆C2:x2+y2-2x-2y+1=0的公共弦所在直线
为啥总是听懂了, 但不会做,做不好?
高效学习模型-内外脑模型
2
内脑-思考内化
思 维 导 图 &超 级 记 忆 法 &费 曼 学 习 法
1
外脑-体系优化
知 识 体 系 &笔 记 体 系
内外脑高效学习模型
超级记忆法
超级记忆法-记忆规律
记忆前
选择记忆的黄金时段 前摄抑制:可以理解为先进入大脑的信息抑制了后进 入大脑的信息
返回
题型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
高一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二课件:第4章4-3空间直线坐标系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2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点P(-2,0,3)位于( A )
A.xOz平面内
B.yOz平面内
C.y轴上
D.z轴上
解析 因为点P的纵坐标y=0,且x,z均不为0,故点P位于xOz平面内.
解析答案
类型三 空间中点的对称问题 例3 求点A(1,2,-1)关于坐标平面xOy及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解 过A作AM⊥平面xOy于M,并延长到C,使|AM|=|CM|, 则A与C关于坐标平面xOy对称且C(1,2,1). 过A作AN⊥x轴交x轴于N,并延长到点B, 使|AN|=|NB|,则A与B关于x轴对称且B(1,-2,1), ∴A(1,2,-1)关于坐标平面xOy对称的点为C(1,2,1), 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B(1,-2,1).
2.求空间对称点的规律方法 (1)空间的对称问题可类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对称问题,要掌握对 称点的变化规律,才能准确求解. (2)对称点的问题常常采用“关于谁对称,谁保持不变,其余坐标相反” 这个结论.
返回
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学习目标
1.了解由特殊到一般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过程; 2.会应用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求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1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D1D、
BD的中点,G在棱CD上,且|CG|= 1 4
|CD|,H为C1G的中点,试建立适
当的坐标系,写出E、F、G、H的坐标.
解析答案
类型二 已知点的坐标确定点的位置 例2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作出点P(5,4,6). 解 方法一 第一步从原点出发沿x轴正方向移动5个单位, 第二步沿与y轴平行的方向向右移动4个单位, 第三步沿与z轴平行的方向向上移动6个单位(如图所示),即得点P. 方法二 以O为顶点构造长方体, 使这个长方体在点O处的三条棱分别在x轴、y轴、z轴的正半轴上, 且棱长分别为5,4,6,则长方体与顶点O相对的顶点即为所求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