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亡羊补牢课文原文]亡羊补牢课文.doc
人教版部编本第四册寓言二则《拔苗助长》《亡羊补牢》课文原文阅读

[人教版部编本第四册课文]
12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①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养,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狠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本文根据《战国策·楚策四》改写。
拔苗助长①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本文根据《孟子·公孙丑上》改写。
亡羊补牢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
【原文】:
从前,有人养了许多羊。
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大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于是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
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
大臣庄辛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劝襄王不要成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这样长此以往,楚国就要亡国了。
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
”
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结果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
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
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看到楚襄王有悔过之心,便借机给他讲了这个亡羊补牢的故事。
庄辛又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去的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
楚襄王听了,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
人教版部编本第四册寓言二则《拔苗助长》《亡羊补牢》课文原文阅读

人教版部编本第四册寓言二则《拔苗助长》《亡羊补牢》课文
原文阅读
[人教版部编本第四册课文]
12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①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养,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狠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本文根据《战国策·楚策四》改写。
拔苗助长①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本文根据《孟子·公孙丑上》改写。
亡羊补牢原文及翻译

亡羊补牢原文及翻译亡羊补牢原文及翻译亡羊补牢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亡羊补牢原文及翻译吧!原文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
”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袄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袄祥也。
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
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
”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掩了城阳。
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
庄辛曰:“诺”。
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王独不见于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已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已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
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
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鱼卷鲤,仰啮陵艹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卢,治其缯缴,将加已乎百仞之上。
彼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
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鼎。
“夫黄鹄其小者也。
蔡圣侯之事因是以。
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
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已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
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候方受命乎秦王,填邑塞之内,而投已乎黾塞之外。
亡羊补牢原文及翻译

亡羊补牢原文及翻译亡羊补牢,这是一则寓言故事。
讲述了一个养羊的人失去了一只羊后,意识到自己疏忽了,于是亡羊补牢,防止其他的羊也跟着丢失。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及时处理好问题,不能等事情发生后才想着去解决。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养羊的人,他的羊圈里养了许多只羊。
有一天,他发现羊圈里面的一只羊不见了。
他不禁大吃一惊,赶紧四处寻找,但却没有发现它的踪迹。
他灰心丧气地回到了家中,只有一只羊一直在低头哀鸣,这羊似乎对失踪的羊有所知,但它无法用人类的语言表达出来。
于是,主人在第二天早上就到处寻找这只失踪的羊,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没有效果。
然而,他回到家中,他发起了念头:他的羊圈太简单了,没有照顾好它们。
他开始加固羊圈中的围栏,修建高墙,并增加了锁头。
此外,他增加了警犬以及雇佣了更多的人员来帮助他看守羊圈,以防止再次丢失羊只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他为了亡羊补牢而采取措施,采取了更周到的办法来保护他的羊。
他改变了自己的错误,做出了正确的反应,以确保将来不会再发生丢失羊只的事情。
毕竟,他已经失去了一只羊,他不想再失去更多。
他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我们的错误已经发生了,我们仍然应该采取预防措施来防止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如果我们的资源和时间允许,我们应该抓住机会来把事情做得更好。
即使这是我们第一次亡羊,我们也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防止发生更多的错误。
亡羊补牢不仅要是一种成长的标志,更要成为我们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态度。
总之,亡羊补牢的道理并不是在丢失羊只之后再去把羊笼修复得更加牢固,而是在这只羊还在的时候,就采取措施来防止羊只的丢失。
我们为人类社会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也需要把羊笼做得更加稳固。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家庭中,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不要在事情发生后才想着去解决。
在出现问题之前,我们要及时备好“牢笼”,防止问题的发生,保障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的稳定。
亡羊补牢学课文

亡羊补牢学课文亡羊补牢学课文《亡羊补牢》是一篇寓言,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它通过一个牧羊人两次丢失羊,修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这则寓言内容较短,清洁简明有趣,寓意深刻。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亡羊补牢学课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亡羊补牢学课文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juàn)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kū)窿(long)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
街坊劝(quàn)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相关阅读:《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认识九个生字,学写“窿、叼”两个生字。
2、正确认读“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劝告、后悔”等词语。
3、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寓言故事。
2、教师准备活动挂图,故事短片。
3、小黑板写好闯关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由读单元导语谈重点进入第九课的学习。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展示课前收集的寓言故事,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小故事大道理)。
4、板书亡羊补牢师导语:亡羊补牢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二)自读检查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就课文质疑。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1)小黑板出示词语闯关。
给羊圈、窟窿、街坊、叼走、后悔等词语选择正确的音节。
注意正音,区别多音字和轻声,提醒窿和叼两个字的字形。
(2)朗读含有词语的句子。
通过朗读联系句子,利用活动挂图理解羊圈、窟窿、街坊等词。
亡羊补牢的故事原文亡羊

亡羊补牢的故事原文亡羊
亡羊补牢是一则熟知的寓言故事,也是中国古代智慧与警示意义的代表之一。
亡羊补牢的故事大致是讲述在失去一只羊之后,主人才意识到自己疏忽大意,没有及时闭门放羊,羊跑出去就追也追不回来的后悔和反思。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东周时期,有一个叫做苏秦的人,他曾经提议给各个国家传授外交策略以统一天下,但是他的提议被羞辱、驱逐。
回到家中,苏秦很懊悔,也很烦恼,整夜没有睡。
她的妻子问他,苏秦说他的提议被鄙视了,人们都不理解他。
”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故事中,苏秦的苦恼和疑惑都是源于他的自身失误,没能让群众接受自己的意见,这也引导我们去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我们是否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做出合理的反应。
“亡羊补牢”正是这样一种反应,它警醒我们要及时救治和
防范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及时去想办法予以补救。
在故事中,失败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长远目光和积极反应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好的结果。
苏秦并没有沉溺于过去的错误,而是着眼于未来,并手推自己的事业开展。
我们也应该像苏秦一样,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地追寻自己的目标。
尽管成功的路途充满着艰难险阻,但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勇于面对,也许我们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总之,“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这句老话告诉我们要及时行动,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轻忽大意,给自己或者他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完善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亡羊补牢原文及翻译

亡羊补牢原文及翻译
原文如下:
《亡羊补牢》
先秦-战国策
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译文如下:
亡羊补牢
先秦-战国策
庄辛到了城阳以后,楚襄王对他说:“寡人当初不听先生的话,如今事情发展到这地步,对这事可怎么办呢?”
庄辛回答说:“臣知道一句俗语:‘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见到兔子以后再放出猎犬去追并不算晚。
羊丢掉以后再去修补也不算迟。
”
臣听说过去商汤王和周武王,依靠百里土地,而使天下昌盛,而夏桀王和殷纣王,虽然拥有天下,到头来终不免身死亡国。
现在楚国土地虽然狭小,然而如果截长补短,还能有数千里,岂止里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持词大全】
导语成功就像一座平衡的秤,一边是努力,一边是快乐;付出的多,收获的也多。
以下为大家介绍亡羊补牢课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亡羊补牢课文1
一、教学目的
1、认识九个生字,学写“窿、叼”两个生字。
2、正确认读“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劝告、后悔”等词语。
3、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寓言故事。
2、教师准备活动挂图,故事短片。
3、小黑板写好闯关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读单元导语谈重点进入第九课的学习。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展示课前收集的寓言故事,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小故事大道理)。
4、板书亡羊补牢
师导语亡羊补牢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二)自读检查
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就课文质疑。
)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闯关。
给羊圈、窟窿、街坊、叼走、后悔等词语选择正确的音节。
注意正音,区别多音字和轻声,提醒窿和叼两个字的字形。
(2)朗读含有词语的句子。
通过朗读联系句子,利用活动挂图理解羊圈、窟窿、街坊等词。
(3)学生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4)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
(三)解疑学文
1、亡羊补牢中“亡”和“牢”的意思?
想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可以利用工具书,查字典,联系课文找依据等方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寻找答案。
出示小黑板知识闯关题1
给亡羊补牢中的“亡”和“牢”选择正确的解释。
试着给其他义项组词,试着通过读文看图为自己的选择找到依据。
学生快速读文,找到文中“亡羊”和“补牢”的两部分。
两名学生分别读这两部分。
2、为什么养羊人会丢了一次羊又丢一次羊?(学习亡羊部分)哪一段讲了他第一次丢羊?(从图中拿掉一只羊,学生齐读。
)看到这情形,他的街坊对他说(师引读,生接读。
)街坊这样说是因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
可是养羊人并没有放在心上,他说(师引读,生接读。
)他又是怎样
想的呢?(生自由发言。
)
出示小黑板知识闯关题2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他想养已经丢了,所以————-——。
同桌先分角色朗读对话,指名读,师生评价,分男女对读。
正是因为养羊人不听劝不补羊圈,所以他才会(学生回答,再拿掉一只羊。
)
师引读学生,接读第二次丢羊的部分。
3、养羊人为什么后悔?(学习补牢部分)
羊丢了一只又一只,你是养羊人,你也会(学生回答。
)
这时候,他在想什么?(如果——————就————。
要是————也就不会————。
)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小黑板知识闯关题3
所以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不该不接受就是————。
从两个不看出他很——。
还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了?
学生读句子“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补得结结实实的。
”学生说自己朗读时对“赶快、结结实实”等词的感受和处理。
师引读,他真的后悔了,所以(学生接读“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补得结结实实的。
”)
4、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摆动活动挂图,师扮上次劝养羊人的街坊对正在补羊圈的养羊人说
“你呀,叫你早点补你偏不补,这下晚了吧!”
学生扮养羊人回答。
想像图中人物的对话。
晚了吗?(生齐答没有晚,你从哪儿看出没有晚呢?)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指名读,齐读。
从此,是从什么时候起呢?再不修,有什么可能呢?
所以像养羊人这样虽然犯了错误,但是只要————,就————。
多媒体播放故事,亡羊补牢始出于战国策,后面还有四个字,“未为迟也”,形容犯了错误或出现了问题,能够改正或补救,就还不算太晚。
学生试着看板书,用自己的话说故事和故事中的道理。
学生齐读课文。
(四)课堂拓展
1、冬天下了一场大雪路面结了冰,养羊人从家门出来,不小心滑倒了,他会——————。
(学生回答。
)
2、在你的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有需要亡羊补牢的地方呢?(师先举例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
板书
9、寓言两则
小故事大道理小黑板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第一次不听劝不补赶快
第二次;又丢了后悔结结实实
亡羊补牢课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于价值观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板书《寓言两则》,解释寓言的意思。
2、学生齐读课题。
3、引出课题《亡羊补牢》,用“亡”和“牢”分别组词,质疑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检查自学情况。
(2)强调字音和字形要点。
(3)理解“街坊”的意思。
4、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那几个自然段是讲丢羊的?羊是怎样丢的呢?丢了几次?
2、学生反馈。
3、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4、学生反馈,教师小结。
出示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1)不改变句意,试着换一种说法。
2)比较两个句子哪个更好?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5、第二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出示句子A、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1)不改变句意,试着换一种说法。
2)比较两个句子哪个更好?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B、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
1)去掉“赶快”可以吗?
2)讨论养羊人现在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6、回顾课题,正确理解亡、牢的意思。
7、讨论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联系生活,谈感情
1、同学们,如果你们面对修羊圈的养羊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把这则寓言故事将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板书
亡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未
羊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时
补结果再也没丢未
牢(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