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穴压豆法可治哪些疾病

中医耳穴压豆法可治哪些疾病
中医耳穴压豆法可治哪些疾病

中医耳穴压豆法可治哪些疾病

【操作方法】

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j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主治病症】

一、胆石症

胆石耳穴方(《中国民间疗法》) 王不留行籽。取耳穴胰、肝、胆、脾、胃、食道、贲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等。将王不留行籽放置在一块o.6×0.8cm见方的橡皮膏中央,上述耳穴(单侧)分别各贴置一块,间隔1~2天后撕去,贴另一耳穴,反复交替。每次饭后用手轻轻揉按各穴,共20分钟左右,以加强刺激。治疗期间每天中午食脂肪餐,可吃油煎鸡蛋两个或其它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功能疏肝利胆排石。主治胆石症。

二、失眠

压豆安眠方(中医杂志1990;(10):46) 王不留行籽。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心、肝、脾、肾、胆、胃(配穴)。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cm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5次,每次3分钟左右,贴敷1次持续3~5天。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主治顽固性失眠。

三、支气管哮喘

耳穴压豆定喘方(黑龙江中医药1978;(1):36) 生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取耳部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分泌等穴,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中央,贴双耳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功能宣肺平喘。主治各型哮喘。

四、腹痛

腹痛耳穴压豆方(经验方) 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取耳穴腹点、腹痛点、脾俞点,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上,贴于双侧上述部位,嘱患者半小时按压1次,每次按压5分钟。功能理气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腹痛。

五、胆囊炎

利胆耳穴方(《中医外科》) 王不留行籽。用耳穴探测仪检查,在耳穴压痛点上敷贴中药王不留行籽。每日或隔日1换,10次为1疗程。功能疏肝利胆止痛。主治胆囊炎、胆区疼痛。

六、冠心病

冠心止痛方(四川中医1987;(2):28) 王不留行籽。取耳穴心、冠状动脉后(位于三角窝内侧和耳轮脚末端)、小肠、前列腺后穴,取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贴一侧耳穴上述各穴,嘱病人每日按压4次,每次每穴按压40次,5天交换1次,10天为1疗程。功能理气活血止痛。主治冠心病、心包炎、胸膜炎等引起的心前区疼痛。

七、高血压病

降压耳穴方(黑龙江中医药1988;(4):29~31) 王不留行籽。取单侧耳降压沟、降压点、神门、内分泌、脑、耳后肾穴。将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压于耳穴上,每穴压1粒,每次按揉各穴3~5分钟,每日按压3次,每隔3日换压对侧穴位,1个月为1疗程。功能降血压。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

八、眩晕

止晕耳穴方(江西中医药杂志1988;(1):43) 王不留行籽。主穴:内耳、额、枕、脑点、神门、交感;配穴:肝阳上亢加心、肝、肾、三焦。气血亏虚加脾、胃、肾;肾精不足加肾、子宫或睾丸、内分泌;痰浊内蕴加肺、脾、肾、皮质下;瘀血阻络选加脑干、肾、内分泌、皮质下。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上,每穴1粒,隔日换药1次,3次为1疗程。功能滋阴潜阳、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主治各型眩晕。

九、水肿

利水消肿耳穴方(中国针灸1989;(6):15) 王不留行籽。

主穴:肾、肾俞、输尿管、膀胱;配穴:交感、肾上腺、神门、三焦、内分泌,根据病情再配以心、肝、脾、肺穴。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于所选穴位上,嘱患者每日按捏十几次,每次3~5分钟。每次选‘3~4个穴。2天1次,1周为l疗程。功能疏通三焦。化气行水。主治各型水肿。

十、自汗

止汗耳穴方(经验方) 王不留行籽。选择耳穴肺、交感、肾(主穴)、内分泌、肾上腺、三焦(配穴)。局部常规消毒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O.6cm见方的胶布对准穴位敷贴。用手指按压3分钟,每日5次。3~5天换穴1次。功能调阴阳和营卫。主治自汗、盗汗。

十一、尿潴留

耳穴利尿方(北京中医1986;(5):58) 火柴1根。在耳穴的泌尿区(肾、膀胱点),找出明显的压痛点,以火柴棍的火药端,捻转压迫,强刺激,两耳交替进行,每个压痛点捻转压迫5分钟。功能化气行水利小便。主治肛门术后尿潴留。

十二、泌尿系结石

排石利尿方(吉林中医药1986;(4):15) 王不留行籽。耳穴肾、膀胱、输尿管、尿道、三焦、外生殖器。用带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固定于穴点处,每日压迫5次(每次按压处微痛为度),每次30分钟,3日换药一次。并嘱病人在按压前20分钟,饮水250~500ml,并适当增加活动量。功能利水通淋排石。主治泌尿系结石、小便淋漓。

十三、颈椎病

颈椎病耳穴压豆方(《耳穴诊疗法》) 王不留行籽。选择颈椎耳穴相应部位对称贴压,3天换贴1次,治疗间酌情进行耳穴局部按摩。双耳贴压10次为1疗程。主治各型颈椎病。

十四、腰痛

耳穴压豆止痛方(《耳穴诊疗法》) 王不留行籽。耳穴腰、肾、肝、神门等,按耳穴压豆法操作,3天换1次,1个月l疗程。功能补养肝肾。主治肾虚腰痛。

十五、月经不调

耳穴压豆调经方(河北中医1987;(3):17) 王不留行籽。主穴:肾、子宫附件、盆腔、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卵巢。配穴:膈、心、肝、脾、腰痛点。以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压穴处,主穴必贴,配穴随症选用,左右交替贴压,每日按压3~4次,每次15~20分钟。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连贴两个疗程,间隔半个月可继续贴。功能凉血活血、调经止血。主治月经过多的月经不调。

十六、闭经

通经耳穴压豆方(云南中医杂志1985;(5):37) 绿豆。以绿豆压耳穴内分泌、子宫、肾、卵巢、肝,每次取单侧,每3日交换1次,连用至愈。功能调气血通经脉。主治各种闭经。

十七、痛经

调经止痛方(湖北中医杂志1986;(6):44) 王不留行。以王不留行用胶布贴压子宫、肝、胆、肾、腹、内分泌、肾上腺、降压沟、耳迷根穴位。每日按压10次以上,越痛越按。功能调经止痛。主治各种痛经。

十八、小儿遗尿

耳穴压豆遗尿方(中医药学报1987;(4):32) 王不留行。耳穴取膀胱、肾、脾、胃、心、神门、脑点。常规消毒一侧耳廓,将王不留行籽粘在O.3×O.3cm见方的胶布上,对准以上所选穴位贴压。嘱其每日按压3次,每次5分钟左右,睡前必须按压1次。每6日两耳交替贴压1次。治疗期间定时换醒小儿小便。功能温补下元。主治小儿遗尿。

十九、失音

耳穴压豆发音方(经验方) 王不留行籽。选取耳穴肺、大肠、肾、膀胱等处,埋压王不留行籽,胶布固定。功能滋肾润肺。主治肺肾阴虚型失音。

【注意事项】

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4.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

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6.根据不同病症采用相应的体位,如胆石症取右侧卧位,冠心病取正坐位,泌尿系结石取病侧在上方的侧卧位等。

耳穴压豆疗法讲课讲稿

耳穴压豆疗法

为什么通过耳穴可以治疗许多疾病? 通过耳穴诊疗疾病早在2000年前《灵枢·厥病》篇就有记载;随后历代医家对耳穴治病的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认为耳为十二经脉气血汇聚之所。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精阳之气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从耳廓的解剖关系来认识,耳廓神经分布十分丰富,包括了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迷走、舌咽面混合神经;同时论证了《黄帝内经》灵枢篇提出的“足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足阳明上耳前,足少阳下耳后,分支到耳中,手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手阳明别络入耳中,阴经则通过其别支合于阳经而与耳部相聚也”。均说明了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汇聚于耳部。 根据全信息理论,认为耳为倒立的一个胎儿,内在脏腑与四肢躯干均在耳廓部有相应的对应点。通过这些对应点色与形的改变,以及局部脱屑、丘疹、结节,压痛敏感等反应,就可通过耳廓视诊来诊断内在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选择这些对应点压豆,并施以按、压、捏等外力刺激,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可调整内在脏腑与气血失调。 什么是耳穴压豆法?其主要治疗哪些疾病? 耳穴压豆法又称耳穴药压法,是使用较硬的王不留行籽、决明子等进行耳穴压贴的一种传统疗法。耳穴压豆法主要遵循耳针、中医辨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的穴位进行组合,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耳穴压豆法对于治疗以下疾病有较好疗效: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各种炎症性病症如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末梢神经炎等;一些功能紊乱性病症如眩晕症、神经衰弱、失眠、癔症、心律不齐、疲劳综合症、多汗症、胃肠功能紊乱、肥胖、月经不调、痛经、遗尿等;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各种慢性病症如对腰腿痛、肩周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另外,耳穴压豆法还有保健、减肥、美容、治疗近视等功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耳针法(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耳针示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 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调 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适应证】 1.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对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 带状疱疹、坐骨神络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 痛;五官、颅脑、胸腹、四肢各种外科手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麻醉 后的头痛、腰痛等手术后遗痛,均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2.各种炎症性病症如对急性结合膜炎、中耳炎、牙周炎、咽喉 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盆腔炎、风湿性关节炎、面 神经炎、末梢神经炎等,有一定的消炎止痛功效。 3.一些功能紊乱性病症如对眩晕症、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 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症等,具有良性调 整作用,促进病症的缓解和痊愈。 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如对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 炎、荨麻疹等,能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 5.内分泌代谢性病症如对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 经绝期综合征等,有改善症状、减少药量等辅助治疗作用。 6.一部分传染病症如对菌痢、疟疾、青年扁平疣等,有恢复和 提高机体的兔疫防御功能,加速疾病的治愈。 7.各种慢性病症如对腰腿痛、肩周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 有改善症状、减轻痛苦的作用。耳针除上述病症外,还可用于针刺麻 醉中(耳针麻醉)。也可用于妇产科方面,如催产、催乳等。也能用 于预防感冒、晕车、晕船,以及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反应。还可用 于戒烟、减肥,国外还用于戒毒等。 【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治疗盘、针盒或菜籽、碘酒、酒精、棉签、镊子、 探棒、胶布、弯盘等),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耳穴压豆疗法

为什么通过耳穴可以治疗许多疾病? 通过耳穴诊疗疾病早在2000年前《灵枢·厥病》篇就有记载;随后历代医家对耳穴治病的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认为耳为十二经脉气血汇聚之所。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精阳之气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从耳廓的解剖关系来认识,耳廓神经分布十分丰富,包括了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迷走、舌咽面混合神经;同时论证了《黄帝内经》灵枢篇提出的“足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足阳明上耳前,足少阳下耳后,分支到耳中,手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手阳明别络入耳中,阴经则通过其别支合于阳经而与耳部相聚也”。均说明了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汇聚于耳部。 根据全信息理论,认为耳为倒立的一个胎儿,内在脏腑与四肢躯干均在耳廓部有相应的对应点。通过这些对应点色与形的改变,以及局部脱屑、丘疹、结节,压痛敏感等反应,就可通过耳廓视诊来诊断内在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选择这些对应点压豆,并施以按、压、捏等外力刺激,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可调整内在脏腑与气血失调。 什么是耳穴压豆法?其主要治疗哪些疾病? 耳穴压豆法又称耳穴药压法,是使用较硬的王不留行籽、决明子等进行耳穴压贴的一种传统疗法。耳穴压豆法主要遵循耳针、中医辨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的穴位进行组合,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穴压豆法对于治疗以下疾病有较好疗效: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各种炎症性病症如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末梢神经炎等;一些功能紊乱性病症如眩晕症、神经衰弱、失眠、癔症、心律不齐、疲劳综合症、多汗症、胃肠功能紊乱、肥胖、月经不调、痛经、遗尿等;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各种慢性病症如对腰腿痛、肩周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另外,耳穴压豆法还有保健、减肥、美容、治疗近视等功效。

耳穴埋豆操作流程

耳穴埋豆操作流程 评估患者(准备用物,核对床头卡。) 护士:2床,你好,今天我是你的主管护士小范,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患者:刘丽 护士:请让我核对一下你的腕带,好吗? 刘女士,今天你是术后第二天,请问你便秘的症状好些了吗?患者:没有 护士:不用担心,根据你的情况,我们遵医嘱会给你进行耳穴埋豆的治疗,它可以缓解你便秘的情况,请问你以前接触过这项治疗吗?患者:没有 护士:不用担心,我现在向你解释一下耳穴埋豆的原理,所谓耳穴埋豆,就是将王不留行籽粘贴于你的耳朵上,通过揉压的方式,从而刺激耳穴上的穴位,以达到缓解便秘的目的,你放心,他不会造成你的疼痛不适,请问你愿意接受这项治疗吗? 患者:愿意 护士:那么由我为你进行这项操作可以吗? 患者:可以 护士:那么我现在为你检查一下耳廓的情况,耳廓无破溃,无脓液,适合进行这项操作。 护士:请问你对胶布过敏吗? 患者:不 护士:请你稍等,我现在去准备用物。

护士:好的,刘女士,现在为你进行耳穴埋豆的治疗,请问你需要上洗手间吗? 患者:不 护士:请问你还有什么需要吗? 患者:不需要 护士:好的,刘女士,这项操作我会为你选择三个穴位:直肠:在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2区 尿道:直肠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3区 肛门: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5区 (用探棒用力均匀的寻找压痛点,然后贴压王不留行籽) 请问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吗? 患者:有 护士:好的,刘女士。王不留行籽已经贴压于你的耳穴上了,请将你的手指给我,感受一下好吗?(护士将患者拇指和食指按压王不留行籽,并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每个四个小时按压1—2分钟,以加强对血管的刺激,夏季保留1—3天,避免沾水。) 护士:好的,刘女士,今天的治疗已经操作完毕了,请问你还有什么需要吗? 患者:没有了 护士:好的,刘女士,谢谢你的配合 (整理床单位,洗手,记录,整理用物)

耳穴压豆的操作流程

耳针法(耳穴压豆法) 耳针示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二、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 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 胶布、弯盘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 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 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八、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耳穴埋籽 耳穴埋籽,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贴于耳穴,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 1.核对医嘱。了解患者既往史、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及耳部皮肤情况。 2.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怀有身孕。” 3.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信心。 二、目标 遵医嘱协助治疗,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三、禁忌症 耳部有炎症、冻伤的部位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盆。 五、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合理体位。 2.核对医嘱,探查耳穴,方法有以下三种: (1)观察法:按疾病的部位,在耳廓上相应部位寻找到充血、变色、丘疹、脱屑、凹陷

处,即是该穴。 (2)按压法:一手持住患者耳轮后上方,暴露疾病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另一手用探捧(或棉签柄、火柴梗等)轻巧缓慢、用力均匀地按压,寻找耳穴压痛点,压痛最明显处即为耳针治疗点。 (3)电测定法:应用耳穴探测仪测定到的反应点,就是针刺的治疗点(穴位)。 3.核对穴位后,要严格消毒,先用碘酒,再用酒精脱碘,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王不留行籽、菜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反复按压,进行压迫刺激,每次l-2分钟,每日按2-3次,以加强疗效。夏季可留置l-3天,冬季留置7-10天。 5.按压时,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宜。 6.操作完毕,安排患者舒适体位,整理床位,埋豆者指导按压方法。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记录并签名。 六、效果评价 1.选穴准确度及操作方法熟练度,局部是否严格消毒。 2.患者体位是否舒适;患者的感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豆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严防引起软骨膜炎。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目的】 用物品(如菜籽、王不留行子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适应证】 临床适用于高血压、眩晕、失眠、疼痛、便秘、腹胀、颈椎病、腰痛等临床常见病症 【禁忌症】 1、耳郭上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用耳穴治疗。 2、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用耳针治疗;妇女怀孕期间也应慎用,尤其不宜用子宫、卵巢、内分泌、肾等穴。 【用物准备】 治疗盘、耳穴模型、探针、棉签、%碘伏、镊子、王不留行籽、胶布、剪刀、弯盘等。 【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3、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常规消毒。 4、埋籽: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

以局部耳廓微红、发热为度。 5、一边按压一边询问病人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 6、教会病人或家属按压的方法。 7、撤籽: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及时给予处理。 8、操作完毕,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操作后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注意事项】 1、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2、动作轻巧,按压力度均匀适中,使病人有热、麻、胀、痛等感觉即可。 3、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一旦胶布潮湿,脱落应及时更换。 4、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5、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6、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 【流程图】 评估患者耳针取穴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 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 物品准备

耳穴压豆法

耳穴压豆法 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 1操作方法 目录 2主治病症 3注意事项 1操作方法: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2主治病症: 一、胆石症胆石耳穴方(《中国民间疗法》) 王不留行籽。取耳穴胰、肝、胆、脾、胃、食道、贲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等。将王不留行籽放置在一块0.6×0.8cm见方的橡皮膏中央,上述耳穴(单侧)分别各贴置一块,间隔1~2天后撕去,贴另一耳穴,反复交替。每次饭后用手轻轻揉按各穴,共20分钟左右,以加强刺激。治疗期间每天中午食脂肪餐,可吃油煎鸡蛋两个或其它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功能疏肝利胆排石。主治胆石症。 二、失眠压豆安眠方(中医杂志1990;(10):46) 王不留行籽。

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心、肝、脾、肾、胆、胃(配穴)。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cm 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5次,每次3分钟左右,贴敷1次持续3~5天。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主治顽固性失眠。 三、支气管哮喘耳穴压豆定喘方(黑龙江中医药1978;(1): 36) 生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取耳部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分泌等穴,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中央,贴双耳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功能宣肺平喘。主治各型哮喘。 四、腹痛腹痛耳穴压豆方(经验方) 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取耳穴腹点、腹痛点、脾俞点,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上,贴于双侧上述部位,嘱患者半小时按压1次,每次按压5分钟。功能理气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腹痛。 五、胆囊炎利胆耳穴方(《中医外科》) 王不留行籽。用耳穴探测仪检查,在耳穴压痛点上敷贴中药王不留行籽。每日或隔日1换,10次为1疗程。功能疏肝利胆止痛。主治胆囊炎、胆区疼痛。 六、冠心病冠心止方(四川中医1987;(2):28) 王不留行籽。取耳穴心、冠状动脉后(位于三角窝内侧和耳轮脚末端)、小肠、前列腺后穴,取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贴一侧耳穴上述各穴,嘱病人每日按压4次,每次每穴按压40次,5天交换1次,10天为1疗程。功能理气活血止痛。主治冠心病、心包炎、胸膜炎等引起的心前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有图精.doc

一、耳针法(耳穴压豆法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 :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目标 :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禁忌症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 告知 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操作程序 :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 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 ,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耳穴压豆法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耳穴压豆法操作规程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二、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耳穴压豆的操作流程复习课程

耳穴压豆的操作流程

耳针法(耳穴压豆法) 耳针示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二、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 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 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 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 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 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 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 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 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八、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一.呼吸系统 1.伤风感冒:感冒穴(双)(对耳轮上缘地微前方耳轮地边缘部) ●风寒型感冒:感冒穴、肺、气管、内鼻、胃 ●风热型感冒:感冒穴、肺、内鼻、三焦 方法:每日按压—次,每次分钟. 2.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轮耳尖(放血)又咽喉,配穴耳背放血. 3.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配穴枕、耳迷根、肾 .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尖、肾上腺,配穴肾、脾、大肠 .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 二.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角窝中、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配穴耳背沟. 注意事项:)耳穴疗法适宜初、中期地患者,不适宜已出现心脑或肾并发症地患者,疗效较差且不稳定.)有些疾病也可导致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地治疗不同,不宜使用耳穴治疗.b5E2R. 2.低血压:交感、新、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 3.头晕:神门、肝、肾、降压沟、心、交感 4.头痛:神门、皮质下、枕穴,配穴耳尖、肝、肾、脾、胃

●外感头痛者:配加耳尖穴 ●肝阳上亢者:配加肝穴 ●肾虚头痛者:配加肾穴 ●痰浊头痛者:配加脾、胃穴 每日按压耳穴—次,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地治疗.适宜病程年以下地单侧或双侧头痛.p1Ean. .中风后遗症:皮质下、缘中、肝、相应部位,配穴心、神门 .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配穴小肠、肾 .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 ..心悸: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失眠:神门、肾、心、枕、胃 .神经衰弱:肾、心、枕、胃、垂前、神门、皮质下,配穴肝、脾 .癔症:神门、枕、新、(脑干)、皮质下、肝 三.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管 .呃逆:耳中、内分泌、食管、神门 .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 .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 .腹胀:肺、大肠、小肠、胃、交感,配穴三焦 .急性胆囊炎:胰胆、交感、肝,配穴神门、内分泌、胃、三焦、脾●发热者:配加神门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耳穴压豆法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耳穴压豆法操作规程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 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 有无流产史, 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二、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 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 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 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 携至床旁, 做好解释, 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 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 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 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 附在耳穴部位, 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 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 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 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 安排舒适体位, 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 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 , 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

耳穴埋豆操作流程(口述版)

耳穴埋豆操作流程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戴手表,洗手。 2.患者准备:评估 核对医嘱、床号、姓名并转抄医嘱。 (以下为口述内容) XX床,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请问您叫什么名字?由于您最近失眠,今天根据医嘱要给您进行耳穴埋豆,您之前有接受过这项治疗吗?我简单给您介绍一下,耳穴埋豆是采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黏贴在耳朵相应的穴位上,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贴压后局部皮肤会出现微微发红、发热的感觉,部分患者会出现胶布过敏及疼痛难忍现象时,我们及时进行更换或停止贴压。(如果患者为已婚妇女,询问是否有习惯性流产史)您对胶布及酒精过敏吗?对一般的疼痛能耐受吗?需要上卫生间吗?患者耳部皮肤无瘢痕、丘疹,患者无紧张能够配合治疗。 3.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光线适中,环境安全、无易燃易爆物品,必要时屏风遮挡。 4.物品准备齐全 5.举手示意,携用物至床旁。 口述关闭门窗 再次核对医嘱,洗手,戴口罩 (以下为口述内容,以失眠为例)XX床,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您准备好了吗?我现在可以给您进行耳穴埋豆这项操作了吗?XX这项操作采取坐位比较好,我协助您坐着好吗? 选穴(探棒)神门、心、皮质下(口述穴位具体位置)。

6.消毒皮肤,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向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 7.贴压:询问患者感觉并观察患者皮肤及有无不适 8.协助整理 (口述)XX,我已经为您贴好耳穴埋豆,我现在给您讲解一下耳穴埋豆的注意事项,耳穴埋豆的局部出现热、麻、胀、痛属于正常现象,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耳穴贴压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患者侧卧位耳部感觉不适时,可适当调整。 9.询问有无需要,将呼叫器放在患者宜取处。感谢患者配合。 10.洗手,记录。

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

适应症: 禁忌症: 操作前准备: 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各种疼痛性病症、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失眠、腹胀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 禁 用。 着装整齐、仪表端庄;核对医嘱、治疗卡;携治疗 卡到病房,核对床头卡、腕带、病症、选穴。 1 、 2 、 3 、 4 、 5 、 6 、 7 、 9 、 10 、 推车至床旁。 核对床头卡、患者姓名、腕带,选的穴。 取坐位,选穴。 棉棒蘸酒精消毒皮肤。 小镊子夹取王不留行籽的胶布粘于穴位上。 观察病人是否有不适情况。 讲解传授自行按摩技巧及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再次核对治疗卡,腕带、病症、选穴。 整理床单位,关心体贴病人。 垃圾分类放置,六步洗手法,摘口罩,记录、推车出病室。 (1)操作所选用的王不留行籽及胶布等应常规消毒,以防感染。(2)防止胶布潮湿及污染,以免引

起皮肤炎症,对胶布过敏者可加贴肾上腺素或使用 抗过敏胶布。(3)夏季压豆因多汗,贴敷时间不 宜过长,一般留置1 —2天。(4)有习惯性流产史 的孕妇慎用,耳廓皮肤有炎症。冻伤的部位不宜使用。(5)按压刺激强度以患者具体情况而定。湿敷法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适应症 禁忌症: 操作前准备: 操作流程: 湿敷法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肢体肿胀、关节炎等外科肿疡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着装整齐,仪表端庄;核对医嘱、治疗卡;携 治疗卡到病房,核对床头卡、腕带、病症、治 疗项目、部位。 1 、 推车至床旁。 2 、 核对治疗卡,腕带内容。 3 、 关闭门窗,遮挡床幔。 4 、 取舒适体位,暴漏敷药部位。 5 、 垫治疗巾,将浸药纱布敷于治疗部位上。 6 、 每隔5—10分钟淋药一次,讲解注意事 7 、 9 、 项,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看表,时间到,去除纱布、治疗巾。 观察治疗效果,带药物自然晾干后整理 用 物。 再次核对治疗卡、腕带内容。爱护体贴病人,开窗通风,拉开床幔。 10 、 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六部洗手法洗手, 记 录。

耳穴压豆法的治病原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耳穴压豆法的治病原理 导语:很多人都讨论耳穴压豆法,想要知道耳穴压豆法是什么原理,为啥就这么有疗效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耳穴压豆法,它是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 很多人都讨论耳穴压豆法,想要知道耳穴压豆法是什么原理,为啥就这么有疗效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耳穴压豆法,它是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下面让我们来具体介绍他的治病原理。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与四肢百骸通过分布于周身的经络联为一体,外在的任何生理与病理反应均是内在脏腑对外折射出的生理与病理体现,并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诊断出正常与异常,从而根据辨证来处方用药。通过耳穴诊疗疾病早在2000年前《灵枢?厥病》篇就有记载;随后历代医家对耳穴治病的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认为耳为十二经脉气血汇聚之所。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精阳之气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根据全信息理论,认为耳为倒立的一个胎儿,内在脏腑与四肢躯干均在耳廓部有相应的对应点。通过这些对应点色与形的改变,以及局部脱屑、丘疹、结节,压痛敏感等反应,就可通过耳廓视诊来诊断内在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选择这些对应点压豆,并施以按、压、捏等外力刺激,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可调整内在脏腑与气血失调。从耳廓的解剖关系来认识,耳廓神经分布十分丰富,包括了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迷走、舌咽面混合神经;同时论证了《黄帝内经》灵枢篇提出的“足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足阳明上耳前,足少阳下耳后,分支到耳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医护理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拔火罐操作规程 (一)目的 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 (二)评估与告知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4.告知患者拔罐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三)计划与实施 1.服装、鞋帽整洁Array 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3.微笑服务,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1.护士:(1)查对医嘱,(2)洗手、戴口罩 2.物品:治疗车、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 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3.环境:安全、清洁、宽敞、光线充足 患者:了解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取舒适体位 1.备齐用物放治疗车上,推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 做好解释 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 4.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 5.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 6.点燃的火焰深入火罐内中下端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 至已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 7.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 8.拔罐时动作稳、准、快 9.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10.询问患者感受,疼痛、过紧,应及时起罐 11.起罐时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 顺利起罐 1.再次核对,观察询问感受,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 2.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3.洗手,做好记录并签名

(四)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之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6.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五)评价 1.告知有效,患者/家属知晓相关告知事项; 2.患者病情得到改善; 3.护士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正确指导,患者/家属获得拔罐方面的知识及技能; 5.护士仪表规范、语言亲切、态度和蔼; 6.护士操作轻柔、熟练、规范、节立; 7.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耳穴压豆法操作规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耳穴压豆法操作规 程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xx。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二、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告知:耳针局部有热、xx、胀、痛感。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