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操作耳穴压豆精讲
中医护理操作耳穴压豆PPT幻灯片课件

16
1.准备物品: 治疗盘,探针,75%的酒精,干棉签,血
管钳,王不留行籽耳贴。
17
2.操作步骤:观耳---消毒---探压痛点---取穴---
骨,其深度以 耳针能站立而不刺透对测皮肤为宜。 留针0.5~1小时;
㈣ 电针法—将电针仪正负极接在两个毫针柄上, 选择所需波形和频率,通电10~20分 钟。每日或隔几日一次,7~10次为一 疗程,两疗程之间隔2~3天。
㈤ 注射法—利多卡因+对症药液,针斜面向下缓 慢注入耳穴0.1~0.3ml/穴,隔日1 次,7~10次为一疗程。
22
增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60
50
40
30
20
14.2
10
0
2010
27.6
2011
58
中医护理收入
2012 23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护患互动增强
护患关系融洽
改变了护士在患 者心目中的形象
护士得到了患者 的尊重和信任
24
科研成效
• 厅内课题一项 • 院内课题一项 • 三新项目一项 • 适宜技术一项 • CN期刊论文两篇
25
4
一人一技,一专长。 能吃苦耐劳,乐于奉 献的,服务态度好的
护士专门从事中医护
培养中医 理操作。
操作能手
刚开展时, 可承诺:先 操作,有效 果再收费。 向患者宣传 成功之例。
如何开展
耳穴压豆
良性诱导 宣传中医
医护和谐
共同努力 科主任的支持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耳穴压豆艾灸法精品PPT课件

可编辑
26
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
的凹陷。
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
隆起部。
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
陷。
屏轮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
的稍凹陷处。
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的孔窍。
2、将贴压物 如王不留行籽贴于胶布 上,左手固定耳廓,右 手持镊子将已粘好压贴 物的胶布对准穴位贴压。
(七)贴压手法
1、强刺激按压法: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至 患者出现沉、重、胀、痛感,每穴按压1分钟左右,如有 必要,每穴重复操作2-3遍,每天3-5次。本法适于实证、 年轻力壮者,对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及急性炎症有 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
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
隆起部,又叫对耳轮体
对耳轮上方有两个分交,向
上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 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三角窝:对耳轮上与下之
间的凹窝。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
的凹沟,又称舟状沟。
耳屏:指耳廓前面辨状凸
起部,又叫耳珠。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8
2、按脏腑辨证取穴 根据脏腑学说的 理论,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进行辨证取 穴。如脱发取“肾”穴,皮肤病取“肺”、“大肠” 穴等。
3、按经络辨证取穴 即根据十二经脉 循行和其病候选取穴位。如坐骨神经痛,取“膀胱” 或“胰胆”穴;牙痛取“大肠”穴。
4、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 耳穴中 一些穴名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命名的,如 “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 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上与现代医学理论一 致,故在选穴时应考虑其功能,如炎性疾 病取“肾上腺”穴。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

经过一个半月的治疗,患者血糖控制稳定,空腹血糖和餐 后血糖均有所下降,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有所改善。
05
耳穴压豆法与其他治疗手段对 比分析
Chapter
与针灸治疗对比分析
1 2 3
操作方式
针灸治疗需刺入皮肤,对穴位刺激较强;耳穴压 豆法通过贴压刺激耳穴,无创且刺激较温和。
作用机制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达到治疗效果;耳 穴压豆法通过刺激耳部穴位,利用耳与脏腑经络 的联系达到治疗目的。
糖尿病
取胰、胆、耳迷根、神门等穴位进行耳穴压豆,以调节胰腺功能、降低血糖,辅助治疗 糖尿病。
肥胖
取口、食道、胃、脾等穴位进行耳穴压豆,以抑制食欲、促进代谢,达到减肥的目的。
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痛经
取子宫、卵巢、内分泌、神门等穴位进行耳穴压豆,以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缓解痛经症状。
月经不调
取内生殖器、卵巢、肾上腺、皮质下等穴位进行耳穴压豆,以调节内分泌、补肾益精,改善月经不调症状。
耳穴定义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穴位, 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 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
分布特点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 与身体各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廓的 分布象一个倒置的胎儿。
压豆法治疗原理及作用
治疗原理
耳穴压豆法是通过在耳穴表面贴敷压 丸,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 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 种操作方法。
互补性
心理治疗和耳穴压豆法在某些情况下可相互补充,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在焦虑、抑郁等 心理疾病的治疗中,可同时采用心理治疗和耳穴压豆法,以缓解患者的躯体症状和心理压 力。
06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实践总结 与展望
Chapter
耳穴埋豆中医操作护理课件

05
耳穴埋豆研究与发展趋势
研究进展与成果
耳穴埋豆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01
研究发现,耳穴埋豆可以有效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关节痛
等,其效果与药物相当,且无副作用。
耳穴埋豆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
02
大量研究表明,通过耳穴埋豆治疗失眠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
有效改善睡眠质量,缩短病程。
耳穴埋豆在焦虑、抑郁治疗中的应用
耳穴埋豆中医操作护理课件
目录
• 耳穴埋豆简介 • 耳穴埋豆操作方法 • 耳穴埋豆护理应用 • 耳穴埋豆临床案例分享 • 耳穴埋豆研究与发展趋势
01
耳穴埋豆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耳穴埋豆是一种中医护理技术,通过 在耳朵上相应的穴位埋入药物豆,刺 激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治疗疾病的目的。
历史
02
03
04
贴豆定位
将耳穴埋豆贴贴在选定的穴位 上,并用胶布固定。
埋豆按压
用探棒在耳穴埋豆贴上按压, 力度适中,以患者感到酸胀为
宜。
观察反应
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是否有不 适感。
定时更换
根据需要,定期更换耳穴埋豆 贴。
护理效果评估
观察症状改善情况
通过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评估护理效果。
记录护理前后变化
穴位定位不准确
如发现穴位定位不准确,应及时调整,确保 穴位准确无误。
护理期间注意事项
在护理期间,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沾水, 以免影响护理效果。
04
耳穴埋豆临床案例分享
案例一:失眠患者的耳穴埋豆治疗
总结词
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详细描述
患者长期受失眠困扰,通过耳穴埋豆治疗,有效缓解失眠症状,改善睡眠质量 ,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耳穴压豆艾灸法

联合治疗方式
1 2
针灸与耳穴压豆艾灸法结合
在针灸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艾灸法,增强治 疗效果。
中药与耳穴压豆艾灸法结合
在口服中药的同时,配合耳穴压豆艾灸法,提高 疗效。
3
其他疗法与耳穴压豆艾灸法结合
如推拿、拔罐等,通过多种疗法的协同作用,增 强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与评估
01
02
03
症状改善情况
避免烫伤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烫伤皮肤。如感觉温度过高,可适当调整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
注意保暖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患者受凉。
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
• 注意过敏:如果患者对中药或艾条过敏,应立即停止操作 并就医。
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
防火措施
在操作过程中,要远离易燃物品,确 保室内通风良好。
急救准备
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
未来发展
随着中医技术的不断发展,耳穴压豆艾灸法有望与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结合,形成更完善 的治疗体系。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耳穴压豆艾灸法有望在预防保健领域
发挥更大的作用。
研究方向
进一步研究耳穴压豆艾灸法的作用机制,探索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结合现代科 技手段,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舒适度;加强临床研究,积累更多案例和经验,为推广应
毛巾或纸巾:用于清洁和保护操作区域 。
镊子或钳子:用于夹取艾条。
艾条:选用优质艾绒制作,长度适中, 便于手持和操作。
酒精灯、火柴或电子点火器:用于点燃 艾条。
操作步骤
清洁耳部
用毛巾或纸巾轻轻擦拭耳廓表面 ,保持干燥。
选取穴位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相应的耳穴 进行压豆。
操作步骤
• 放置压豆:用镊子或钳子夹取准备好的中药小布 袋,贴在选定的耳穴上,并用手指按压片刻,使 其固定。
【中医护理特色】“小豆子”大作用——耳穴压豆

【中医护理特色】“小豆子”大作用——耳穴压豆中医是一种古老而又深奥的医学体系,其中包含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对很多病症都有着非同一般的疗效。
其中,耳穴压豆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医特色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和预防当中。
耳穴压豆是中医中的一种疗法,也称为耳穴穴位贴压疗法。
它是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来调整人体的功能和促进健康。
按照中医理论,耳朵是人体的微缩反射区,耳穴与人体的各个器官和部位有关联。
在耳穴压豆疗法中,会将小豆、小磁铁或者按压粒贴在特定的耳穴上,通过压迫或刺激耳穴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根据个人需要和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耳穴进行贴压。
而本文则将详细介绍一下关于耳穴压豆的原理、穴区、方法、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等等,以便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种治疗方法。
耳穴压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各个部位都与耳朵上的不同穴位相连,耳穴压豆主要是根据中医耳穴学说的一种特色疗法,它主要通过在人体耳垂或耳廓上贴上一颗大小适中的豆子,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按压豆子来刺激相应的反射区,以此来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调节身体机能和气血运行,让身体的自愈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达到身体康健的目的。
而具体来说,耳穴压豆的原理也很简单,它主要有反射区原理、神经调节原理和内分泌调节原理等三种。
其中,反射区原理主要是指耳朵上的穴位和身体上的各个部位相连,而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就能够产生相应的反射作用,以此达到调节身体的功能。
而神经调节原理则是指耳朵上的穴位和身体上的神经系统所相连,通过对这些穴位进行刺激,则就能够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功能,从而映射到身体中的各种生理过程。
最后,内分泌调节原理则是指耳朵上的穴位与身体上的内分泌系统相连,对这些穴位的刺激就能够调节内分泌系统,以此来侧面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耳穴的常见部位在耳穴当中有许许多多的部位和区域,不同的部位都有着不同的作用,映射并连接着人体中的各个部位,也具有着不同的作用。
中医护理耳穴压豆课件

中医护理耳穴压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中医护理学》第四章第二节,主要讲述耳穴压豆的操作方法和护理要点。
教材内容涵盖了耳穴压豆的定义、适用范围、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临床应用等详细内容。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耳穴压豆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耳穴压豆的护理要点,提高临床护理能力。
3.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耳穴压豆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护理服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耳穴压豆的操作方法和护理要点。
难点:耳穴定位的准确性以及耳穴压豆的临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耳穴模型、耳穴压豆器材。
学具:学生手册、耳穴模型、耳穴压豆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临床案例,让学生了解耳穴压豆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耳穴压豆的定义、适用范围、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临床应用等内容。
3. 示范演示:教师现场演示耳穴压豆的操作过程,讲解每一步的操作要领。
4.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耳穴压豆的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耳穴压豆1. 定义2. 适用范围3. 操作步骤4. 注意事项5. 临床应用七、作业设计1. 简述耳穴压豆的操作步骤。
答案:耳穴压豆的操作步骤包括:耳穴定位、消毒、粘贴豆子、按压等。
2. 列举三种适用耳穴压豆的症状。
答案:头痛、失眠、便秘等。
3. 描述耳穴压豆的注意事项。
答案:注意耳穴定位的准确性,避免感染,按压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压迫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案例引入、示范演示、学生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耳穴压豆的操作方法和护理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耳穴压豆在其他病症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
常用中医护理技能 耳穴压豆法【44页】

目录
壹
概念及与经络脏腑的 关系
叁 适应症和禁忌症
贰
耳廓的解剖结构及耳 穴分布
肆
耳穴选穴原则、操作 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概念
耳穴压豆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保健方法,是用王不留行等药籽或菜籽置于 胶布上准确地贴于耳穴处,用手指给予适度的 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 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又称耳穴埋豆法。
4. 《灵枢.口问》 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二、耳廓的表面解剖
一舟一垂一结节 二轮二屏三切迹 三脚三窝十六部 备注:一舟:耳舟;一垂:耳垂 二轮:耳轮,对耳轮; 二屏:耳屏,对耳屏; 三切迹:屏上、屏间、轮屏切迹 三脚:耳轮脚、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下脚; 三窝 :三角窝、耳甲艇、
耳甲腔
二、耳穴分布
三、适应症
• 2.各种炎症性疾病:如中耳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急 性结膜炎、腮腺炎、气管炎、胃炎、阑尾炎、子宫颈炎等。
• 3.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 荨麻疹、药物疹等。
• 4.内分泌代谢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 功能亢进、急性甲状腺炎、尿崩症、尿潴留等。
础上,熟练的、灵活地运用上述知识取穴。取穴要对症,才能得 到预期疗效。 二、穴位准 是提高耳穴疗效的另一个因素。穴位准不是机械地 按耳穴的解剖部位贴压准就算穴位准了,而是在耳穴的这个区域 内贴压准敏感点。因为耳穴虽然不大,但它有一定的区域。当人 患病时,敏感点常不是一个区域,而是这个区域中的点。穴位准 指的是贴压准这个敏感点。这就需要在操作前仔细地用压痛法寻 找压痛点,或用肉眼观察其阳性反应点。 三、手法对 适度的捏、揉、按、压使局部有酸麻胀或发热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
• 1:两千多年前,《内经灵枢》记载“耳者,宗脉 之所聚也”就运用耳郭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 • 2:1958年法国医学博士诺基尔发现并首次提出耳 郭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图。 • 3:1995年美国国际耳穴培训中心提出耳穴近脑学 说、耳穴作用原理与中枢神经、自主神经、体液 系统、免疫系统、遗传系统、病理形态系统有关, 充实了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
中医护理耳穴压豆
主要内容
1 2
耳穴相关知识
耳穴压豆治疗我科常见病
3 耳穴压豆对科护理工作的影响 4
如何开展好耳穴压豆
1
1.耳穴的概 念及发展
2.耳廓的解剖 结构
耳穴相 关知识
3.耳穴疗法的适 应症和禁忌症
4常用耳穴治疗 方法
概念
耳穴:是机体各部通过
经络在耳廓上的反应 点或区(典型的全息 现象)。能反应机体 的生理、病理现象, 可诊、治,防。
常用耳穴治疗方法
首先用耳穴压痛棒或耳穴电测仪 在病变投射区认真寻找压痛点,再选下法进行治疗: ㈠ 点按法—用钝性细棒点压1~3分钟,疼痛性、 功能性病症多能立即见效; ㈡ 贴压法—用胶布固定贴压物﹙油菜籽、莱菔 子、王不留籽、磁珠﹚于压痛点,嘱病 人自行按摩2~3次/日,贴压物放置3~ 7天取下更换穴位,贴5次为一疗程。休 息1~2天再作下一疗程;此法刺激一个 区,比针刺一个点疗效好。
头晕
主穴:耳尖放血、晕区、肝、枕、外交感。 配穴:内耳、脾、脑、皮质下。 取穴依据:耳尖放血:有清眩头目的作用。 枕、晕区:止晕要穴。 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阳上亢,可引 起头晕目眩。 外交感:是治疗头晕、前头痛、头昏、头胀、的 经验要穴。
高血压
主穴:耳尖放血、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 肝、 交感、。 配穴:肾 、枕、晕区 。 取穴依据:耳尖放血:清脑明目、镇静降压。 降压点:降压镇静。 交感,心血管皮质下: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缓 解血管痉挛状态。 额:清脑镇静。 肝、心:心主血脉,肝藏血,心血充盛,血行通 畅,则肝得所养,肝阴充足,才能制约肝阳。 肾:全身各个脏腑都要靠肾阴的滋养,肾阴不足 可,取肾可以滋阴潜阳。
耳穴疗法的禁忌症
• 1、严重心脏病不宜使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如 电针、放血等。 • 2、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高度贫血、血友病,不 宜针刺,可用耳穴压贴法。 • 3、孕妇40天至3个月者不宜针刺,5个月后需治疗 者,可轻刺激,有习惯性流产者禁用耳穴治疗。 • 4、外耳患有病症,如溃疡、湿疹、冻疮破溃时, 暂不宜针刺。待耳廓皮肤病变治愈后,可用耳穴 治疗
耳 穴 形 象 示 意 图
耳廓结构
耳穴疗法的适应症
• • • • • • • • 1、疼痛性疾病: 牙痛、肩颈痛、痛经。 2、急性炎症:咽喉炎、肠胃炎。 3、变态反应性疾病:荨麻疹。 4、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 5、精神、神经性疾病:神经官能症。 6、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 7、其他:便秘、美容、减肥。 总之,急慢性等病症200余种。有效率83~99%。
护患关系融洽
改变了护士在患 者心目中的形象 护士得到了患者 的尊重和信任
科研成效
• • • • • 厅内课题一项 院内课题一项 三新项目一项 适宜技术一项 CN期刊论文两篇
4
刚开展时, 可承诺:先 操作,有效 果再收费。 向患者宣传 成功之例。
一人一技,一专长。 能吃苦耐劳,乐于奉 献的,服务态度好的 护士专门从事中医护 培养中医 理操作。
3
耳穴压豆对护理工作的影响
经济 效益 社会 效益 科研 成效
护理 工作
稳中求进,不断创新,更好,更 多的发挥中医特色,为广大患者 服务。
增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60 50 40 30 20 10 0
2010 2011 2012
58
中医护理收入
27.6 14.2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护患互动增强
1.准备物品: 治疗盘,探针,75%的酒精,干棉签,血
管钳,王不留行籽耳贴。
2.操作步骤:观耳---消毒---探压痛点---取穴--压贴---交待注意事项。 耳朵
位置
大小
形状
颜色
耳厚且硬则肾功能强 耳薄且软则肾功能弱
耳大者肾大 耳小者肾小
耳轮白薄或黑 薄肾功能异常 耳异型则肾异型
耳轮色红者生 耳轮色黑,蓝者死操来自能手如何开展 耳穴压豆
良性诱导 宣传中医 医护和谐 共同努力
科主任的支持 让我们工作开 展的如火如荼 。
护理学习之路 你我携手共进
感谢您的聆听
㈢ 针刺法—用毫针刺入皮肤直达软骨,其深度以 耳针能站立而不刺透对测皮肤为宜。 留针0.5~1小时; ㈣ 电针法—将电针仪正负极接在两个毫针柄上, 选择所需波形和频率,通电10~20分 钟。每日或隔几日一次,7~10次为一 疗程,两疗程之间隔2~3天。 ㈤ 注射法—利多卡因+对症药液,针斜面向下缓 慢注入耳穴0.1~0.3ml/穴,隔日1 次,7~10次为一疗程。 ㈥ 放血法—镇静止痛、降压、消炎、退烧、抗过 敏、清脑明目。放血5~ 10滴,重症 20~30滴,3~7天/次。
2
耳穴压豆治疗我科常见病
失眠 便秘 头晕 高血压
失眠
主穴:神门,心,枕,交感,神经衰弱点。 配穴:心脾不足型:脾; 肝郁气滞型:肝; 心虚胆怯型:胆; 心肾不交型:肾; 胃失和降型:胃; 多梦:用耳背多梦区。
便秘
主穴;大肠,直肠,三焦,脾,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小肠,肺。 取穴依据;大肠,直肠,小肠;为相应部位取穴 可增加肠蠕动,疏通脏腑,顺气导滞。 脾,三焦;脾主运化,三焦有化气输精的作用。 消化系统皮质下;调节胃肠功能。 肺;肺与大肠相表里,主肃降,增加大肠疏导糟 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