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1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4
患者准备
(8分)
核对医嘱、床号、姓名(1分)
2.告知患者穴位按摩的作用(1分)、简单的操作方法(1分)、局部感觉(1分),取得患者合作
3.评估患者有无禁忌症(1分)
4.询问是否有穴位按摩史(1分)
5.评估按摩部位皮肤情况(口述1分)
6.评估心理状况(1分)
8
环境准备
(3分)
1.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光线适中(口述,1分)
3.护患沟通有效(2分)
4.安全(2分,操作中如灼伤或烫伤皮肤从总分中扣20分,衣物如有烧毁从总分中扣10分)
5.操作时间不超过6分钟(2分)
10
总分
100
三、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目
内容
技术要求
分值
得分
操作前
准备
(18分)
护士准备
(4分)
衣帽整洁(1分);修剪指甲(1分);戴手表(1分);洗手(1分);
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罐吸附情况(1分)
观察皮肤颜色,询问患者感觉(1分)
清洁皮肤(1分)
3
留罐
(15分)
选择合适罐具(2分)
2
遵照医嘱取穴(6个穴位),口述穴位的位置,定位准确(6分)
6
一手持罐,另一手持血管钳夹取酒精棉球并点燃,将其在罐内中段燃烧1-2圈(未烧罐口,2分)
迅速准确扣在选定的拔罐部位(2分)
5
总分
100
四、传统养生功法评分标准
项目
标准
分值
得分
音乐
音乐以不带口令词的原配乐曲为演示四种健身气功相应的背景音乐.
5
服装及队员数
参赛队员应着统一服装,仪表符合养生功法要求。
3

中医护理常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常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第一章中医护理常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艾条灸法(一)评估1.患者意识状态,配合程度,主要症状、体质及心理状况。

2.施灸部位皮肤情况、对热痛的耐受程度、女病人是否处于妊娠期。

3. 评估环境,必要时屏风遮挡。

4.告知患者: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如是瘢痕灸会由于艾火烧灼皮肤产生剧痛。

(二)适应症1.经络闭阻所引起的风寒湿痹证、寒凝血滞的胃脘痛、痛经、闭经、菌痢等。

2.阳气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崩漏、带下、阴挺、久泻、各种虚寒证、虚脱证、寒厥证和中气不足等。

3.防病保健。

(三)禁忌症1.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部、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3.极度疲劳、空腹、过饱或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灸。

体弱者,刺激量不宜过强,以防晕灸。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快速手消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五)操作流程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2.核对医嘱,做好解释,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再次核对施灸部位和施灸方法。

施灸方法: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方法。

4.施灸,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距皮肤2-5厘米处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红晕,每处灸5-15分钟。

5.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告知注意事项,整理用物。

8.洗手,核对医嘱,做好记录并签名。

(六)操作注意事项1.多穴施灸,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完整word)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规范化培训--操作考核标准(1)

(完整word)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规范化培训--操作考核标准(1)

中医护理技术理论及操作流程评分标准一、毫针法针刺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将金属制成的针,运用各种手法刺入人体不同部位(穴位)的一种技术操作。

此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对痛证疗效尤为显著。

目标(5分)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告知(5分)1、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欲呕等属于晕针现象,及时通知医师。

2、针刺时可能出现疼痛、血肿、滞针、弯针等情况,患者不必紧张,医护人员会妥善处理。

如有酸麻、胀痛、沉、紧、涩等感觉,属正常针感.物品准备(5分)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屏风等。

操作程序(15分)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3、遵医嘱选择腧穴,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的感觉.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带钩;术者消毒手指.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

得气后调节针感,留针。

7、起针时一手按压针刺周围皮肤处,一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

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卧位。

整理床铺,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护理及注意事项(10分)1、操作前检查用物是否齐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选择合理体位,暴露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3、遵医嘱准确取穴,正确运用进针方法、进针角度和深度,勿将针身全部刺入,以防折针。

刺激强度因人而异,急性病、体质强者宜强刺激;慢性病、体质弱者宜弱刺激.4、针刺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病情变化,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流程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流程评分标准
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罐吸附情况(1分)
观察皮肤颜色,询问患者感觉(1分)
清洁皮肤(1分)
3
留罐
(15分)
选择合适罐具(2分)
2
遵照医嘱取穴(6个穴位),口述穴位的位置,定位准确(6分)
6
一手持罐,另一手持血管钳夹取酒精棉球并点燃,将其在罐内中段燃烧1-2圈(未烧罐口,2分)
迅速准确扣在选定的拔罐部位(2分)
5.操作时间不超过6分钟(2分)。
10
总分
100
二、拔火罐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目
内容
技术要求
分值
得分
操作前
准备
(20分)
护士准备
(4分)
衣帽整洁(1分);戴手表(1分);修剪指甲(1分);洗手(1分);
4
患者准备
(8分)
1.核对医嘱、床号、姓名(1分)
2.告知患者拔罐的作用(1分)、简单操作方法(1分)、局部感觉及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处理措施(1分),取得患者合作
2
使用闪火法:一手持罐,另一手持持物钳夹取酒精棉球并点燃,将其在罐内中段燃烧1-2圈(未烧罐口,2分)
迅速准确地扣在选定的拔罐部位,待罐拔住后,立即取下(2分)
4
闪罐6次(6分,每次1分),根据操作的情况酌情扣分
中间换罐1次(1分)
燃烧的棉球置于灭火瓶内熄灭(1分)
8
拔罐过程中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口述,1分)
3.评估患者有无禁忌症(1分)
4.询问是否有拔罐史(1分)
5.评估拔罐部位皮肤情况(口述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无毛发、无骨骼及关节无凹凸不平的部位进行,以防掉罐,1分)
6.评估心理状况(口述无紧张能配合治疗1分)
8

中医护理技术—针刺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针刺法—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第四章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第一节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
题目 针刺法
护理部文件 HL―GL―ZD 2013 01
修改-3
页 数 9页
一、毫针法
毫针法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刺技术。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针刺取穴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择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 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 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留针。
7、起针时一手按压针刺周围皮肤处,一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 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 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证 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4、小儿囟门未闭合式的头顶腧穴部位。 ( 四) 告知 1、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欲呕等属于晕针现象,及 时通知医师。 2、针刺时可能出现疼痛、血肿、滞针、弯针等情况,患者不必紧张,医护人 员会妥善处理。如有酸麻、胀痛、沉、紧、涩等感觉,属正常针感。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 盘,必要时备毛毯、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遵医嘱选择腧穴,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的感觉。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
30
癖及询问:随时询问反应,及时调整或停作,向患者做好宣教(5)
5



告知:治疗结束后勿骚抓治疗部位皮肤(5)
5
«整期弹位⑴,婀衣着,舒适卧{立⑵,施W物(2)
5
记录:电刺激的时间、部位、患者的反应情况及疗效评价记录治疗部位(1)、时间(1)、反应情况(1)、疗效评价(1),签名⑴
5
10



评估:评估患者病情及局部皮肤有无破损、疤痕和湿疹(5);询问患者是否安装心脏起搏器,妇女是否早孕(5)
,患者有无局部感觉缺失和对电过敏(5)
15
告知:经皮穴位电刺激目的及配合方法(2)、出现的任何不适及时告知(3);经皮穴位电刺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电流强度过大,局部皮肤疼痛,可采取呼叫护士调低电流强度来配合⑸
根据医嘱要求记录治疗部位、
反应情况、疗效评价,并签名




内容
分值
备注
操作前
核对医嘱:患者基本信息(1)、诊断(1)、临床症状(1)、既往史及穴备:治疗盘(1)、皮肤消毒剂(1)、棉签(1)、污物杯(1)、手消剂(1)、治疗执行单(2)、穴位刺激仪器(检查性能)(3)
10
核对:核对姓名(1)、住院号(1)、药物(1)、部位(2)
5
患者准备:双重身份核对⑵,解释,取合适体位⑴,暴露电刺激部位(2)
5
电刺激操作:定位:遵医嘱选择正确的穴位电刺激部位(5),消毒皮肤:局部皮肤用皮肤消毒剂以穴位点为中心,直径大于5cm(5),检查仪器完整、接线等(5),再次核对患者身份,确认穴位部位(5),将电极贴片与仪器导线连接,电极贴片贴于对应穴位(3),调节合适的电流量和相Sfi修数⑵,30min后停止电源,取除电极贴片,取回仪器⑸

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5
总分
100
四、传统养生功法评分标准
项目
标准
分值
得分
音乐
音乐以不带口令词的原配乐曲为演示四种健身气功相应的背景音乐.
5
服装及队员数
参赛队员应着统一服装,仪表符合养生功法要求。
3
参赛队员每多一名或少一名扣1分(10-12人每队)
2
动作规格
动作:肢体动作符合功法规格标准;
平衡:不属规范动作内的肢体移动、晃动。
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口述,1分)
询问患者感觉(口述,1分)
3
走罐
(18分)
选择合适罐具(2分)
2
施术皮肤上涂少量凡士林(1分)
1
使用闪火拔罐法将罐吸拔住(3分),吸拔不牢者酌情扣1-3分
3
手握罐具,选择正确区域往返推拉罐具3次(6分)
所拔皮肤潮红充血(口述)(2分)
燃烧的棉球置于灭火瓶内熄灭(1分)
9
2.准备姜片:选择大小适宜(直径约2~3cm,厚约0.2~0.3cm)的姜片(2分);中间以三棱针刺数孔(2分)
14
安置体位
(3分)
根据施灸部位安置合理的体位 (1分);
1
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护隐私(1分);
注意保暖(1分)
2
穴位选取
(14分)
遵,医嘱取穴(口述穴位的位置,7分);
定位穴位的位置准确(7分)
3.必要时屏风遮挡(口述,1分)
3
用物准备
(5分)
1.用物准备(3分):治疗车、治疗盘、玻璃罐数个(大、中、小号依所拔部位准备)、止血钳、95%酒精棉球、打火机、灭火瓶、白凡士林、纱布、浴巾、弯盘、压舌板、快速手消毒剂,必要时备屏风。(每少一样扣0.2分)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一、前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是中医护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是中医护理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的标准和规范。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提高中医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促进中医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 安全操作规程1.1 确保工作场所的清洁整洁,保持空气流通。

1.2 使用中医护理器械前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1.3 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杜绝不规范操作和违章操作。

2. 技术操作规程2.1 按照中医护理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操作技术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2 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观察和处理。

3. 沟通协调规程3.1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协助患者合理安排护理。

3.2 与医疗团队进行良好的沟通协作,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

4. 知识技能规程4.1 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

4.2 遵守中医护理的伦理规范和职业规范,严守护患尊严。

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1. 技术操作评分标准1.1 操作准确性:技术操作是否符合中医护理操作标准和规范。

1.2 操作熟练度:对操作仪器和器材是否熟练掌握和运用。

1.3 操作效果:操作后是否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

2. 沟通协调评分标准2.1 与患者沟通:是否能有效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

2.2 与医疗团队协调:是否能与医疗团队有效沟通协作,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安全操作评分标准3.1 操作安全性:操作过程中是否注意安全细节,保障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3.2 事故处理:遇到突发情况时,是否能迅速、果断地处理,保证患者的安全。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对于中医护理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个人认为,严格遵守规程和评分标准,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要求。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严格遵循规定的操作流程,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一、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2)
二、药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3)
三、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4)
四、水针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5)
五、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6)
六、艾灸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6)
七、拔气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8)
八、中药熏蒸蒸汽自控治疗仪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9)
九、穴位貼敷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10)
十、刮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11)
十一、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二、中药湿敷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三、中药坐浴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四、中药雾化吸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五、敷药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六、中药封包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七、中药涂擦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八、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九、腕踝针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低频脉冲电治疗操作评分标准
二十一、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一、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
二、药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
三、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四、水针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五、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六、艾灸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七、拔气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八、中药熏蒸蒸汽自控治疗仪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九、穴位貼敷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
十、刮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
十一、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十二、中药湿敷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
十三、中药坐浴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十四、中药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操作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十五、中药敷药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十六、中药封包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
检查者签名:检查时间:201 年月日十七、中药涂擦治疗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
检查者签名:检查时间:201 年月日
十八、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检查者签名:检查时间:201 年月日十九、腕踝针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二十、低频脉冲电治疗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检查者签名:检查时间:201 年月日二十一、艾盐包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
检查者签名:检查时间:201 年月日
五、产后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