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操作耳穴压豆教程文件
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图

耳穴压豆治疗操纵规程
湖州市中医院妇科
【目标】耳穴疗法是以现代生物全息学说和传统经络学说为理论根据的治疗办法,经由过程对耳部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相干脏腑.器官的功效的一种治疗办法.经由过程对耳部穴位子宫穴.神门穴刺激,协助治疗慢性盆腔炎,实用于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痛重复发生发火患者有焦炙状况等病症.
【用物预备】治疗车.治疗盘.屏风.0. 5 cm ×0. 5 cm的王不留行籽.胶布;
【操纵办法】详见操纵流程图
操纵留意事项:
操纵前向患者解释解释.
应取穴精确,患者感到酸痛.持镊子将胶布贴于穴位上,按压稳固.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每穴1min.
严厉遵照无菌操纵,防止沾染.
耳穴压豆操纵流程图。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

经过一个半月的治疗,患者血糖控制稳定,空腹血糖和餐 后血糖均有所下降,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有所改善。
05
耳穴压豆法与其他治疗手段对 比分析
Chapter
与针灸治疗对比分析
1 2 3
操作方式
针灸治疗需刺入皮肤,对穴位刺激较强;耳穴压 豆法通过贴压刺激耳穴,无创且刺激较温和。
作用机制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达到治疗效果;耳 穴压豆法通过刺激耳部穴位,利用耳与脏腑经络 的联系达到治疗目的。
糖尿病
取胰、胆、耳迷根、神门等穴位进行耳穴压豆,以调节胰腺功能、降低血糖,辅助治疗 糖尿病。
肥胖
取口、食道、胃、脾等穴位进行耳穴压豆,以抑制食欲、促进代谢,达到减肥的目的。
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痛经
取子宫、卵巢、内分泌、神门等穴位进行耳穴压豆,以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缓解痛经症状。
月经不调
取内生殖器、卵巢、肾上腺、皮质下等穴位进行耳穴压豆,以调节内分泌、补肾益精,改善月经不调症状。
耳穴定义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穴位, 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 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
分布特点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 与身体各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廓的 分布象一个倒置的胎儿。
压豆法治疗原理及作用
治疗原理
耳穴压豆法是通过在耳穴表面贴敷压 丸,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 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 种操作方法。
互补性
心理治疗和耳穴压豆法在某些情况下可相互补充,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在焦虑、抑郁等 心理疾病的治疗中,可同时采用心理治疗和耳穴压豆法,以缓解患者的躯体症状和心理压 力。
06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实践总结 与展望
Chapter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耳穴压豆艾灸法

联合治疗方式
1 2
针灸与耳穴压豆艾灸法结合
在针灸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艾灸法,增强治 疗效果。
中药与耳穴压豆艾灸法结合
在口服中药的同时,配合耳穴压豆艾灸法,提高 疗效。
3
其他疗法与耳穴压豆艾灸法结合
如推拿、拔罐等,通过多种疗法的协同作用,增 强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与评估
01
02
03
症状改善情况
避免烫伤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烫伤皮肤。如感觉温度过高,可适当调整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
注意保暖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患者受凉。
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
• 注意过敏:如果患者对中药或艾条过敏,应立即停止操作 并就医。
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
防火措施
在操作过程中,要远离易燃物品,确 保室内通风良好。
急救准备
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
未来发展
随着中医技术的不断发展,耳穴压豆艾灸法有望与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结合,形成更完善 的治疗体系。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耳穴压豆艾灸法有望在预防保健领域
发挥更大的作用。
研究方向
进一步研究耳穴压豆艾灸法的作用机制,探索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结合现代科 技手段,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舒适度;加强临床研究,积累更多案例和经验,为推广应
毛巾或纸巾:用于清洁和保护操作区域 。
镊子或钳子:用于夹取艾条。
艾条:选用优质艾绒制作,长度适中, 便于手持和操作。
酒精灯、火柴或电子点火器:用于点燃 艾条。
操作步骤
清洁耳部
用毛巾或纸巾轻轻擦拭耳廓表面 ,保持干燥。
选取穴位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相应的耳穴 进行压豆。
操作步骤
• 放置压豆:用镊子或钳子夹取准备好的中药小布 袋,贴在选定的耳穴上,并用手指按压片刻,使 其固定。
中医护理耳穴压豆课件

中医护理耳穴压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中医护理学》第四章第二节,主要讲述耳穴压豆的操作方法和护理要点。
教材内容涵盖了耳穴压豆的定义、适用范围、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临床应用等详细内容。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耳穴压豆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耳穴压豆的护理要点,提高临床护理能力。
3.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耳穴压豆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护理服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耳穴压豆的操作方法和护理要点。
难点:耳穴定位的准确性以及耳穴压豆的临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耳穴模型、耳穴压豆器材。
学具:学生手册、耳穴模型、耳穴压豆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临床案例,让学生了解耳穴压豆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耳穴压豆的定义、适用范围、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临床应用等内容。
3. 示范演示:教师现场演示耳穴压豆的操作过程,讲解每一步的操作要领。
4.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耳穴压豆的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耳穴压豆1. 定义2. 适用范围3. 操作步骤4. 注意事项5. 临床应用七、作业设计1. 简述耳穴压豆的操作步骤。
答案:耳穴压豆的操作步骤包括:耳穴定位、消毒、粘贴豆子、按压等。
2. 列举三种适用耳穴压豆的症状。
答案:头痛、失眠、便秘等。
3. 描述耳穴压豆的注意事项。
答案:注意耳穴定位的准确性,避免感染,按压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压迫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案例引入、示范演示、学生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耳穴压豆的操作方法和护理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耳穴压豆在其他病症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耳穴压豆法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耳穴压豆法操作规程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二、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六、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
风溪
[部位]在耳轮结节 前方, 指区与腕区 之间, 即耳舟1区2 区交界处
[主治] 风证(皮肤 病、外感、眩晕等 。)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
交感
• [部位] 在对耳轮下脚末端 与耳轮内缘相交处
• [主治]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引起的诸种病症(失眠、 多汗、内脏器官神经官能 症及性功能障碍等);内 脏绞痛症(心绞痛、肾绞 痛、胆绞痛等);无脉症、 脉管炎、肢端动脉痉挛 等。。
5.按临床经验选穴
如“神门”穴有较明显的止痛镇静作 用,“耳尖”穴对外感发热血压偏高 有较好的退热降压效果。
6.按脏腑辨证取穴:
如肝藏血,主筋耳穴压,豆法中开医护理窍于目,肝脉上
对疾病的耳穴治疗, 应根据不同病症的需要, 经全 面考虑后, 合理组合配穴, 先选定主穴, 然后再定配 穴。要提倡少而精, 一般以2~5个穴位为宜,主穴选 2~3个, 配穴1~2个。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
耳穴贴压疗法的操作规则:
二、准备 (1)护士自身准备: 衣、帽、鞋口罩穿戴整洁。
修剪指甲,洗手。 (2)用物准备: 治疗盘、敷料缸(内装药籽或菜
籽等),75﹪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 弯盘、小剪刀等。 (3)患者准备: 缓解紧张情绪。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
耳穴贴压疗法的操作规则: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
神门
[部位] 在三角窝后1/ 3的上部
[主治] 神志病、痛症、 炎症、神经痛、高血压 、过敏性疾病及戒断综 合征。
(镇静安神要穴)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
肾上腺
[部位]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主治: 不明原因引起的高热、
低热,风湿性关节炎,腮腺 炎,咳嗽,哮喘;过敏性皮 肤病;高血压、无脉症、昏 厥、脉管炎 。 “三抗一退”作用,即抗过敏 、 抗风湿、抗感染、退热
常用中医护理技能 耳穴压豆法【44页】

目录
壹
概念及与经络脏腑的 关系
叁 适应症和禁忌症
贰
耳廓的解剖结构及耳 穴分布
肆
耳穴选穴原则、操作 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概念
耳穴压豆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保健方法,是用王不留行等药籽或菜籽置于 胶布上准确地贴于耳穴处,用手指给予适度的 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 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又称耳穴埋豆法。
4. 《灵枢.口问》 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二、耳廓的表面解剖
一舟一垂一结节 二轮二屏三切迹 三脚三窝十六部 备注:一舟:耳舟;一垂:耳垂 二轮:耳轮,对耳轮; 二屏:耳屏,对耳屏; 三切迹:屏上、屏间、轮屏切迹 三脚:耳轮脚、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下脚; 三窝 :三角窝、耳甲艇、
耳甲腔
二、耳穴分布
三、适应症
• 2.各种炎症性疾病:如中耳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急 性结膜炎、腮腺炎、气管炎、胃炎、阑尾炎、子宫颈炎等。
• 3.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 荨麻疹、药物疹等。
• 4.内分泌代谢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 功能亢进、急性甲状腺炎、尿崩症、尿潴留等。
础上,熟练的、灵活地运用上述知识取穴。取穴要对症,才能得 到预期疗效。 二、穴位准 是提高耳穴疗效的另一个因素。穴位准不是机械地 按耳穴的解剖部位贴压准就算穴位准了,而是在耳穴的这个区域 内贴压准敏感点。因为耳穴虽然不大,但它有一定的区域。当人 患病时,敏感点常不是一个区域,而是这个区域中的点。穴位准 指的是贴压准这个敏感点。这就需要在操作前仔细地用压痛法寻 找压痛点,或用肉眼观察其阳性反应点。 三、手法对 适度的捏、揉、按、压使局部有酸麻胀或发热感。
耳穴压豆的操作流程

耳针法(耳穴压豆法)耳针示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二、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六、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八、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严重心脏病不宜使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如 电针、放血等。
• 2、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高度贫血、血友病,不 宜针刺,可用耳穴压贴法。
• 3、孕妇40天至3个月者不宜针刺,5个月后需治 疗者,可轻刺激,有习惯性流产者禁用耳穴治疗。
• 4、外耳患有病症,如溃疡、湿疹、冻疮破溃时, 暂不宜针刺。待耳廓皮肤病变治愈后,可用耳穴 治疗
护患关系融洽
改变了护士在患 者心目中的形象
护士得到了患者 的尊重和信任
科研成效
• 厅内课题一项 • 院内课题一项 • 三新项目一项 • 适宜技术一项 • CN期刊论文两篇
4
一人一技,一专长。 能吃苦耐劳,乐于奉 献的,服务态度好的
护士专门从事中医护
培养中医 理操作。
操作能手
刚开展时, 可承诺:先 操作,有效 果再收费。 向患者宣传 成功之例。
㈢ 针刺法—用毫针刺入皮肤直达软骨,其深度以 耳针能站立而不刺透对测皮肤为宜。 留针0.5~1小时;
㈣ 电针法—将电针仪正负极接在两个毫针柄上, 选择所需波形和频率,通电10~20分 钟。每日或隔几日一次,7~10次为一 疗程,两疗程之间隔2~3天。
㈤ 注射法—利多卡因+对症药液,针斜面向下缓 慢注入耳穴0.1~0.3ml/穴,隔日1 次,7~10次为一疗程。
如何开展
耳穴压豆
良性诱导 宣传中医
医护和谐
共同努力 科主任的支持 让我们工作开 展的如火如荼 。
护理学习之路 你我携手共进
感谢您的聆听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枕、晕区:止晕要穴。 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阳上亢,可引起 头晕目眩。 外交感:是治疗头晕、前头痛、头昏、头胀、的经 验要穴。
高血压
主穴:耳尖放血、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 肝、 交感、。
配穴:肾 、枕、晕区 。 取穴依据:耳尖放血:清脑明目、镇静降压。 降压点:降压镇静。 交感,心血管皮质下: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缓解
• 2:1958年法国医学博士诺基尔发现并首次提出 耳郭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图。
• 3:1995年美国国际耳穴培训中心提出耳穴近脑 学说、耳穴作用原理与中枢神经、自主神经、体 液系统、免疫系统、遗传系统、病理形态系统有 关,充实了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
耳 穴 形 象 示 意 图
耳廓结构
耳穴疗法的适应症
常用耳穴治疗方法
首先用耳穴压痛棒或耳穴电测仪 在病变投射区认真寻找压痛点,再选下法进行治疗:
㈠ 点按法—用钝性细棒点压1~3分钟,疼痛性、 功能性病症多能立即见效;
㈡ 贴压法—用胶布固定贴压物﹙油菜籽、莱菔 子、王不留籽、磁珠﹚于压痛点,嘱病 人自行按摩2~3次/日,贴压物放置3~ 7天取下更换穴位,贴5次为一疗程。休 息1~2天再作下一疗程;此法刺激一个 区,比针刺一个点疗效好。
压贴---交待注意事项。
3 耳穴压豆对护理工作的影响
经济 效益
社会 效益
科研 成效
护理 工作
稳中求进,不断创新,更好,更 多的发挥中医特色,为广大患者 服务。
增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60
50
40
30
20
14.2
10
0
2010
27.6
2011
58
中医护理收入
2012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护患互动增强
• 1、疼痛性疾病: 牙痛、肩颈痛、痛经。 • 2、急性炎症:咽喉炎、肠胃炎。 • 3、变态反应性疾病:荨麻疹。 • 4、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 • 5、精神、神经性疾病:神经官能症。 • 6、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 • 7、其他:便秘、美容、减肥。 • 总之,急慢性等病症200余种。有效率
便秘
主穴;大肠,直肠,三焦,脾,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小肠,肺。 取穴依据;大肠,直肠,小肠;为相应部位取穴
可增加肠蠕动,疏通脏腑,顺气导滞。 脾,三焦;脾主运化,三焦有化气输精的作用。 消化系统皮质下;调节胃肠功能。 肺;肺与大肠相表里,主肃降,增加大肠疏导糟粕 功能。
头晕
主穴:耳尖放血、晕区、肝、枕、外交感。 配穴:内耳、脾、脑、皮质下。 取穴依据:耳尖放血:有清眩头目的作用。
中医护理操作耳穴压豆
1
1.耳穴的概念 及发展
3.耳穴疗法的适 应症和禁忌症
耳穴相 关知识
2.耳廓的解剖 结构
4常用耳穴治疗 方法
概念
耳穴:是机体各部通过
经络在耳廓上的反应 点或区(典型的全息 现象)。能反应机体 的生理、病理现象, 可诊、治,防。
发展
• 1:两千多年前,《内经灵枢》记载“耳者,宗脉 之所聚也”就运用耳郭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
血管痉挛状态。 额:清脑镇静。 肝、心:心主血脉,肝藏血,心血充盛,血行通畅, 则肝得所养,肝阴充足,才能制约肝阳。 肾:全身各个脏腑都要靠肾阴的滋养,肾阴不足可, 取肾可以滋阴潜阳。
1.准备物品: 治疗盘,探针,75%的酒精,干棉签,血
管钳,王不留行籽耳贴。
2.操作步骤:观耳---消毒---探压痛点---取穴---
㈥ 放血法—镇静止痛、降压、消炎、退烧、抗过 敏、清脑明目。放血5~ 10滴,重症 20~30滴,3~7天/次。
2
耳穴压豆治疗我科常见病
失眠
便秘
头晕
高血压
失眠
主穴:神门,心,枕,交感,神经衰弱点。 配穴:心脾不足型:脾;
肝郁气滞型:肝; 心虚胆怯型:胆; 心肾不交型:肾; 胃失和降型:胃; 多梦:用耳背多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