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发展史
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高速铁路到5G通信,中国科技的发展速度和成就令世界瞩目。
本文将对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进行简要回顾和展望。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1. 初创阶段(1978-1990)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科技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然而,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重要突破。
1978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
1980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84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一时期,中国科技事业在核技术、航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 发展阶段(1991-2000)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技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99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中国卫星导航事业的起步。
1999年,中国成功进行了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载人航天零的突破。
此外,中国在这一时期还取得了高速铁路、互联网等领域的重要进展。
3. 突破阶段(2001-2010)21世纪初,中国科技事业进入了突破阶段。
2003年,中国成功进行了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载人航天零的突破。
此后,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飞船、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等。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展示了我国在科技、体育等领域的实力。
4. 跨越阶段(2011年至今)近年来,中国科技事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
在人工智能、5G通信、高速铁路等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2012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入了空间实验室时代。
201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实现了量子通信的突破。
2019年,中国成功举办了世界5G大会,展示了我国在5G领域的领先地位。
二、中国科技迅猛发展的原因1. 国家政策支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科技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科技发展史

中国科技发展史引言中国科技发展史是一个跨越几千年的悠久历程。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和知识发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经历了起承转合,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回顾中国科技发展的里程碑,探讨其对中国社会和世界的影响。
古代科技的繁荣与衰退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成就夏、商、周时期被认为是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发明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工具和农业技术,如四轮马车、农田水利系统和青铜器制作等。
这些发明对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政治权力的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战乱的频繁和政治动荡,古代中国科技的繁荣逐渐式微。
科学思想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尽管如此,一些重要的科技成就,如《九章算术》的出版和火药的发明,仍然在中国的科技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的科技进步秦汉时期,中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之一是中国的灌溉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扩展。
通过深井灌溉和山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农业生产大幅增加,为国家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
此外,中医药学的研究也在秦汉时期得到了发展,并对后来的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由于政治和社会动荡,科技的发展再次受到了停滞。
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创新空间变得有限,科学研究的重要性逐渐被弱化。
此时,中国的科技水平相对于西方的科技进步开始逐渐落后。
近代以来的科技革命1840年以后的科技引进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被迫接触到西方的科技和文化。
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的科技知识进入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学习西方科技,并引入了许多先进的科学理论和工业技术。
这一时期的科技引进对中国的近代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西方的帮助下,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现代教育体系,并成立了许多科研机构和大学。
这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的科技进步1949年以后,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并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和科技现代化进程。
中华的科技发展史

中华的科技发展史
一、古代中华科技的发展
1.1 原始社会的科技成就
1.2 商周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
1.3 秦汉时期的水利工程和医药学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冶金和造纸术
二、中世纪中华科技的发展
2.1 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
2.2 元明清时期的海洋航行和火器制造
2.3 明清时期的数学和物理学研究
三、近代中华科技的发展
3.1 清末民初时期的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建设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科技革命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科技创新与发展
四、现代中华科技的成就与未来发展方向
4.1 信息产业与互联网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4.2 航空航天、核能等高端领域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4.3 未来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
五、总结与思考:中华科技对全球影响的历史与未来
5.1 中华科技的历史与现状对全球科技发展产生的影响
5.2 中华科技未来发展方向及其对全球科技创新的启示
5.3 中华科技的崛起与挑战:如何保持创新领先地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外科技发展史

中外科技发展史专题破解:(一)主要知识体系1. 中国科技发展史(1)四大发明及其西传<1> 造纸术①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成更于书写的纸,这种纸原料易得,等价低廉。
③4世纪造纸术传到朝鲜,后来又传到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非洲。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纸逐渐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北方的洛阳、长安,南方的建业、扬州都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2> 印刷术①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金刚经》②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为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欧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升晚了四个多世纪。
明清时,双色套印,印刷。
<3> 火药①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
②唐朝末年,火药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火药的武器。
③北宋政府在东京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
④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⑤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金军曾用火药武器打退蒙古军的进攻。
⑥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4> 指南针两宋时期指南针大量运用于航海。
13世纪西传到欧洲(2)天文历法①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13年,记录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慧星的记录,比欧洲早600年。
战国时,出现了世界最早的天文著作《甘石星经》。
春秋时我国历法已形成固定的系统,基本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年。
②秦汉:汉武帝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③隋唐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较准确地反应了太阳运行的规律,表明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他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创始人。
④元朝: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仪器。
他主持编定的《授时历》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题也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3)数学汉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是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九章算术》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程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作文正文: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源远流长,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农业、工艺、军事、医学等。
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在科技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本文将依次介绍几个重要时期的科技发展,并探讨其对中国以及世界的深远影响。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开端,古代智慧的积累开始显现。
在农业方面,中国农民开始使用犁耕,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在军事方面,火药的发明为军事技术提供了重要基础;在工艺方面,制陶、织布、冶铸等技术的发展也日趋完善。
2. 秦汉时期秦朝时期,统一度量衡、凿眼井、兵器制造等科技成就取得了重大突破。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系统,标准化使交流和贸易更为便利;凿眼井技术使水利工程得以大规模推广,改善了灌溉条件;兵器制造的精细化和装备的大规模生产,为秦朝统一六国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汉朝时期,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农业方面,汉朝农民采用了新型农具、新种植方法和新农作物,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在医学方面,张仲景编写的《伤寒杂病论》对于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造纸术的发明和大规模使用也是汉朝科技成就的一个亮点。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
在数学方面,刘徽的《九章算术》对世界数学有着重要贡献,推动了代数学的发展。
在物理学方面,郭守敬的天文学著作《大明历书》对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这个时期还涌现出了许多其他领域的科技成就,如梁思成的建筑设计理论和應用,刘澄对水利建设的研究等。
4. 唐宋元明时期唐朝时期,中国科技取得了长足发展。
高粱作物的引入提高了粮食产量,火漆印的发明促进了字书的传播,打造了后世金属活字印刷的基础技术。
宋朝时期,农业技术进一步发展,如种植技术的改进和肥料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制瓷技术的发展和南宋牵引车的使用也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课件

CHAPTER
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产业升级
科技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财富。
经济增长
科技实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影响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国际竞争力
国际影响力
科技领域的突破和创新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国际合作
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推动全球科技进步。
铁路建设
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始于19世纪中叶,如京张铁路、沪宁铁路等,这些铁路的建设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支持。
电力工业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开始接触并发展电力工业,如上海电力公司等,这些电力设施的建设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
总结词
载人航天工程
高铁建设
移动支付
现代科技重大成果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见证,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总结词
受制于人,落后挨打
详细描述
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如闭关锁国、战争破坏等,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尽管在某些领域如铁路建设、电信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但整体上中国结词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在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逐渐提升。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为全球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中国高铁建设始于21世纪初,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网之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这些移动支付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科技发展史

六、隋唐时期
赵州桥 大运河 金刚经
火药
七、宋元时期——古代科技发展最高潮
✓ 1、传统数学出现了四大数学家:秦九韶《数书九章》、李冶《测圆海镜》和《 益古演段》、杨辉《详解九章算法》和《日用算法》等、朱世杰《算学启蒙》和 《四元玉鉴》。
• 社会经济发展:到了宋代,土地所有权频繁发生转移,土地占有 制度的改革对以农业立国的中国来讲,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 科举考试制度,尤其是贡举科举制度的日益成熟。反映在科学技 术方面,则是出身低微的人的一些发明创造事迹,有更多机会出 现在各种著作之中。
• 文化思想方面:号称北宋三先生之一的胡瑗有针对性地提倡“明体 达用之学”的思想,深受欢迎,影响甚大。特别是“分斋教学”的教 学方法,更是他教育革新思想的核心。
(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全面奠基时期
❖ 1、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 ❖ 2、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兴建,著名的有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和郑
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等。 ❖ 3、数学上确立了十进位制。 ❖ 4、在天文学方面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并测定了比较精确
的回归年长度。 ❖ 5、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扁鹊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医的传统诊病
✓ 2、天文观测仪器比较齐备,多次进行了恒星观测和制作星图。宋代一共进行了18 次的历法改革,对各种测算方法和计算方法也进行了许多改进。在元代则出现了郭 守敬、王恂等所编《授时历》。
✓ 3、 在传统医学方面,则有金元四大家的出现:以刘完素为代表的“寒凉派”;以张 从正为代表的“攻下派”;以李杲为代表的“温补派”;以朱震亨为代表的“养阴派”。
中国各种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各种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中,中国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下是中国各种科技发展历程的一些重要里程碑:
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技进入了现代化
的起点。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致力于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并推动科学研究。
2. 1970年代:中国启动了自己的空间探索计划。
1970年,中
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发射能力的国家。
3. 1990年代:中国开始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和研发。
1994年,中国正式连接到互联网,随后互联网迅速普及,并在中国大地上催生了一批成功的科技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等。
4. 2000年代: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制造中心之一。
中国
在计算机硬件、电子产品、通信设备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逐渐崛起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制造大国。
5. 2010年代:中国开始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
中国政府
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战略,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
6. 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首个火星探测器,成为继美国和
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探测火星的国家。
7. 当代科研及创新: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涌现了众多世界级科学家和科技企业。
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基因编辑、新能源等领域取得突破。
这些仅仅是中国科技发展历程的几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在许多其他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并努力成为全球科技强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科技发展史的文章1."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这句话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但又多少人能做到呢?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人文出祖_黄帝,到尧舜禹的克己爱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次在外国人面前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由得感到自豪起来,滔滔不绝的说着祖先们的那些精神,说什么要向他们学习,可是谁又做到了呢?没有,都没有,我们是那些说话不算数的人,但也有些人在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建设我么的国家,我们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不必做的那么大,不用做的要人人都知道你在弘扬名族精神,可以在公交车上,我们可以给那些老弱病残孕让位,过马路时,可以扶那些老人过马路,还可以不乱丢,乱涂,乱扔……那不就没有什么人得病了吗?不就使得环境受到了保护吗?不就使得我国变得更美好吗?一个祖国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蛋顶一个诸葛亮”的彦语吗?连三个臭皮蛋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这不就说明团结力量大吗?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名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名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任命弘扬名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
在我们身边不就又很多这样的例子吗?如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战胜了对方后,使我国获得了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块乒乓球金牌,也使得乒乓球成为了我国的国球,这不就是在建设祖国吗?还有就是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在男子110米兰冠军刘翔在直径跑道上战胜了黑人,为我们全亚洲争了光还为我国争了光,这不也实在建设祖国吗?……弘扬民族精神,全国人民人人有责,谁都不能丢下这个责任!弘扬名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2.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
”这是黑格尔对世界历史上各文明古国进行了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方面。
自古以来,在地球上诞生了许多民族和国家,大多数都衰败没落了,而中华民族何以能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而依然熠熠生辉,彪炳世界史册?答案是:靠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内在的动力。
何谓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作用是什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作了精辟的论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江泽民还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生机凝聚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
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特别需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用这些精神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使之成为大家的自觉追求,成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
”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抗“非典”报告中强调弘扬民族精神时说:“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铿锵有力的声音,激励全国人民夺取了抗“非典”斗争的伟大胜利。
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有过光辉灿烂的业绩,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中华民族也历经过坎坷曲折的道路,遭受过外国侵略者的欺凌。
在16、17世纪以前,勤劳聪敏的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方面曾长期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英国着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写道:“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水平,就是到15世纪,也还远远超过欧洲”。
据他统计,从打通丝绸之路到18世纪,中国传播到欧洲和世界各地的重大发明创造就有30多项。
我国的四大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特别是对欧洲的社会变革和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此,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说:“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但明末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故步自封,实行闭关锁国,当西方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时,封建帝王们却在大造皇宫、园陵,大修长城、御道,使中国失去了与世界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的机会,社会生产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落后就要挨打。
1840年的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长枪大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一个泱泱大国沦落为西方列强“蚕食鲸吞、瓜分豆割”的对象。
据统计,从1840年到1949年的109年中,各帝国主义国家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共签订了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先后被割去了3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赔款1000亿两白银。
满清王朝和国民党反动派丧失了民族精神,导致中华民族一度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丧权辱国的危亡之中。
但富有爱国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战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七十多年里,开展了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
无数革命先躯,为了救国救民,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爱国情怀,以“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英雄气概,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展现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靠的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数千年来,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民族历史的土壤之中,具有深厚的根基,具有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历史传承性。
从5千年前的中华祖先到21世纪的中国国民,在绵延亘古的文明创造中培育出的民族精神光彩夺目、普照人间。
诸如“以公灭私”、“天下为公”的尚公精神,“发奋忘食、乐以忘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和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记、匹夫有责”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崇尚仁义、厚德载物”的雍容大度、包容万物的宽容精神,“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博大胸襟,“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精神;刻苦自励、“头悬梁、锥刺股”的勤学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先人倡导的民族精神,化育了一代代仁人志士,凝聚着中华民族历经了数十世纪风风雨雨,终于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辉映环宇的中华文明。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但继承和弘扬了民族精神,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惊天动地,气贯长虹。
解放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我国人民用智慧和生命弘扬光大了一幅幅壮丽的中华民族新的精神。
包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即“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1998年的“抗洪精神”,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拚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努力攀登”的崇高精神,以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2003年抗击“非典”精神,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靠的正是包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敢于胜利”在内的伟大民族精神,靠的是亿万人民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的力量,我们面对一个又一个灾难,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愈挫愈坚,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使中国人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战胜了一个个灾害。
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与各种困难、灾害的斗争而奋力前进,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类的生存发展总是不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当今中国仍然如此,仍然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
从国际形势看,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高新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苏东解体后,西方敌对势力将主要矛盾指向中国,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他们借助经济全球化及高新技术的优势,把西方文化、西方价值观传播到中国,其中有许多腐朽的、黄色的、反动的东西。
我们必须高扬中华民族精神,武装广大青少年,抵制消极的、有害的文化,吸纳积极的、健康的文化。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时期。
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我国劳动力素质不高,因此劳动生产率很低,仅相当于日本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五十分之一。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才弱国,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本弱国。
要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之路。
关键是培养人才,提高劳动力素质,这一历史的责任落在一代代青少年身上。
我们要激励青少年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勇攀科学文化高峰。
青少年学生在求知成才、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有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精神,顽强拼搏、不怕困难的精神,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
这些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只有用伟大的民族精神武装青少年,激励青少年,才能促进他们迅速成才,才有源源不断的成才动力。
中国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延衍升华,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体现,现时代的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邓小平提出的5种革命精神,江泽民提出的“64字”创业精神。
邓小平在80年代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例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