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石或碎石堆积密度(紧密、松散)试验记录计算表
碎石5-31.5试验记算表

1560
容量筒质量 容量筒+试样 容量筒体积
单个值Biblioteka 平均值2100 2100
36267 36481
20.08 1701.54 20.08 1712.20
1700 1710
含泥量
试验前质量 试验后质量 单个值
平均值
5000 5000
4986
0.280
4980
0.400 0.340
泥块含量
试验前质量 试验后质量 单个值
平均值
5000 5000
4997
0.060
4999
0.020 0.040
针片状含量
干质量
5000
针片状总含量
271 压碎指标
针片状总含 量%
5.4
试样质量 压碎后质量
单个值
平均值
3000
2831
5.6
3000 3000
2864 2858
4.5 4.7 5.0
颗粒级配
筛孔尺寸 37.50
31.50
26.50 19.00
4.75 90—100
1013 16.1
2.36 90—100
211 3.3
6300
散失 2
6297
累计筛余 0.0
4.7
21.3
39.6
60.7
80.5 96.6 99.9
5
21
40
61
80
97
100
标准
0.00
0—10
/
15—45
筛余质量 0
293
1052
1148
分计筛余 0.0
4.7
16.7
18.2
6.建筑用碎石、卵石检验指导书

建筑用碎石、卵石检验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用卵石和碎石。
2.引用标准:(GB/T 14685-2001) 《建筑用卵石、碎石》3、试验项目和质量要求:3.1 试验项目: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坚固性、压碎指标值、表观密度,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3.2 质量要求:3.2.1 卵石和碎石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3.2.2 卵石、碎石的含泥量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含泥量表3.2.23.2.3 卵石、碎石的泥块含量应符合表3.2.3的规定。
泥块含量表3.2.33.2.4 卵石和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表3.2.4的规定。
针片状颗粒含量表3.2.43.2.5 坚固性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卵石和碎石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表3.2.5的规定。
坚固性指标表3.2.5压碎指标表3.2.64、取样与缩分4.1 取样4.1.1 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用大型工具运输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的,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验收批论。
4.1.2 每验收批取样方法应按下列规定执行: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面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15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
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用接料器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定时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8份,组成一组样品。
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16份,组成一组样品。
4.1.3 若检验不合格,应重新取样,对不合格进行加倍复验,若仍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应按不合格品处理。
4.1.4 单项试验的最少取样数量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做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4.2 样品的缩分4.2.1 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堆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堆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堆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必需量为止。
(碎)石试验原始记录

试样质量
(m2-m1)
(kg)
堆积密度
(kg/m3)
平均值
试 验
次 数
试样的烘干质量m0
(g)
水及容量瓶总质量m1
(g)
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m2
(g)
试验温度T时的水的密度
At
(m1/C m3)
表观密度
(kg/m3)
平均值
试 验
次 数
空隙率(%)
平均值
1
1
1
2
2
2
泥 块 含 量(%)
针 片 状 含 量 (%)
个别值
平均值
1
1
2
2
3
颗 粒 级 配
含泥量(%)
试设备
试样重量(g)
筛孔尺寸(mm)
分计筛余质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试 验
次 数
试样烘干质量
m0
(g)
水洗后试样的烘干质量
m1
(g)
含泥量(%)
平均值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准确度
90.0
1
电热鼓风干燥箱
101A-2
±1℃
75.0
电子平台秤
TCS
Ⅲ级
平均筛余质量
63.0
石子筛
/
/
53.0
针片状规准仪
37.5
液晶万能材料试验机
WE-300E
1-300KN
31.5
2
容量筒
/
/
26.5
容量瓶
/
/
19.0
压碎值测定仪
/
/
16.0
9.5
粗骨料的堆积密度

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试验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及空隙率。
1. 仪器设备:
(1)案秤——称量50kg,感量50g,及称量100kg,感量100g各一台;
(2)容量筒——金属制,其规格见表6.6.2;
(3)平头铁锹;
(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注:测定紧密密度时,对最大粒径为31.5、40.0mm的集料,可采用10L的容量筒,对最大粒径为63.0,、80.0mm的集料,可采用20L的容量筒。
2. 试样制备:
实验前,取重量约等于表5.1.3所规定的试样放入浅盘,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也可以摊在清洁的地面上风干,拌均匀后分成两份备用。
3. 试验步骤:
取试样一份,置于平整干净的地板(或铁板)上,用平头铁锹铲起试样,使石子自由落入容量筒内。
此时,从铁锹的齐口至容量筒上口的距离应保持为50mm左右。
装满容量筒并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共重(m2)。
4. 计算公式:
堆积密度的计算结果应精确至10kg/m3。
容量筒容积的校正应以20±5℃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擦干筒外壁水分后称重。
用以下公式计算筒的容积(V):
试验结果记录
组别容量筒
重量
(m1)容量筒和
试样共重
(m2)
容量筒
的体积
(V)
堆积密度
(ρ
c
)
堆积密度
平均值
1 2。
碎石(卵石)试验记录

评定值 (kg/m³)
90.0 75.0 63.0 53.0 37.5 31.5 26.5
含泥量ωc 堆积密度 ρL 1 2 紧密密度 1 ρc 2 干样品质量m0(g) 1 2 4.75mm筛余量m1g 泥块 含量 ωc,L 1 2 干样品质量m0(g) 针片状 ωρ 评定值% 针片状颗粒 质量m1(g) 针片状颗粒实测值ωρ(%) (m1/m0)×100% 评定值% 实验后干样品 质量m2g 泥块质量 (m1-m2)g 实测值ωc,L(%) [(m1-m2)/m1]×100% 评定值% 洗净烘干样品 质量m1(g) 含泥质量 (m0-m1)g 实测值ωc(kg/m³) [(m0-m1)/m0]×100% 评定值 (kg/m³) 容量桶质量m1(g) 桶、石子 重量m2(g) 容量桶体积 V(L) 实测值ρL,ρc(kg/m³) (m2-m1)×1000/V 评定值 (kg/m³)
碎石(卵石) 碎石(卵石)试验记录
委托单位 工程名称 样品状态 筛分析(干样品质量 筛孔尺寸mm 分计筛余g 分计筛余% g) 累计筛余% 表观密度 ρ 水温C° 修正 系数а
t部位源自委托单号 试验温度 代表数量
检验编号 委托日期
产地、规格
试验日期 实测值ρ(kg/m³) 干样品质量 样品、水、器 水、器具质量 [m0/(m0+m2-m1)-a t]×1000 m0(g) 具质量m1(g) m2(g)
19.0 16.0 9.50 4.75 2.36 筛底
干样品质 压碎筛余 实测值% 后质量g [(m0-m1)/m0]× 压 量g 100% 碎 指 标
空隙率Vo=
%
Vo=[1-(ρ1/ρ]×100
仪器设备 试验依据 结 论
石子方孔筛
石子试验作业指导书

石子试验作业指导书为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每项试验都需要有一定的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得少于下表所规定的取样数量,以便经缩分后作试验。
每项试验所需最少取样数量(kg)1.0筛分析试验:1.1承接试验委托及样品、登记、编号。
1.2试验目的:测定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为设计砼配合比提供参数和依据。
1.3仪器设备:1.3.1园孔筛:孔径为100、80、63、50、40、31.5、25、20、16、10、5、2.5mm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1.3.2天平或台秤。
1.3.3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1.4试样制备:筛分析试验所需试样数量不得少于下表的规定:1.5试验步骤: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按下图步骤进行:计算分计累计筛余百分率当筛余颗粒的粒径>20mm时,在筛分工程中允许用手拨动颗粒。
1.6结果计算:1.6.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计算得出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1.6.2累计筛余百分率:每号筛计算得出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筛号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相加之总和(精确至0.1%)。
1.6.3称取各筛筛余的重量,精确至试样总量的0.1%,在筛上的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1.6.4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2.0含泥量试验:2.1试验目的:测定碎石或卵石中粒径小于0.08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
2.2仪器设备:2.2.1台秤:称量10kg,感量5g;2.2.2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2.2.3筛:孔径为1.25及0.08mm筛各一个;2.2.4容器:容积约10L的瓷盘或其它金属盒;2.2.5浅盘。
2.3试样的制备:将来样缩分至下表所规定的重量,烘干后分成两份备用。
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试验所需试样的最少重量(kg)2.4碎石或卵石含泥量试验按下图步骤进行:2.5结果计算:2.5.1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ωc(Qn)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0 - m1ωc(Qn)= ×100%m0式中:m0 —试验前试样干重(g);m1 —试验后试样干重(g);2.5.2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超过0.2%,应重新取样作试验。
多种土密度,各种碎石堆积密度、表格模板观密度

精心整理堆积密度、表观密度(g/cm3)基层、最大干密度(g/cm3)、最佳含水量(%)土的最大干密度(g/cm3)、最佳含水量(%)风化砂的最大干密度(g/cm3)、最佳含水量(%)液限:w L=33.0塑限:w P=21.0塑性指数:I P=12.0黄粘土:液限:w L=35.9塑限:w P=22.5塑性指数:I P=13.4黄粉砂:液限:w L=23.2塑限:w P=16.3塑性指数:I P=6.9黑粘土:液限:w L=37.9塑限:w P=23.5塑性指数:I P=14.4黑粉砂:液限:w L=20.5塑限:w P=16.5塑性指数:I P=4.0三、基层无侧限成型:已知:混合料配合比(外掺)水泥6%;碎石60%;中砂40% (内掺)水泥6%;碎石56.4%;中砂37.6%最大干密度:2.40g/cm3料的本身含水量:1.5%试件体积:V=2651(兀R2*15)最大干密度P d=2.328(最大干密度混合料总量:6172(V*P d)水泥:3481(6172*56.4%)水:四、A*2*干燥:200(中湿:254÷1.37=186)五、计算工程量:1、沥青面层:马歇尔标准密度:2.39T/m3(kg/cm3)整个工程量:沥青砼(体积)=长9628m*宽11m*高0.05m总重量=体积*:2.39T/m3矿料总重=总重量-总重量*5.5%(沥青用量)各矿料米数(m3)20~40(40%)碎石方数=矿料总重*40%÷1.56(密度)10~20………..2、石灰土:4%石灰土、6%水泥综合稳定土长*宽*高*压实度体积:100m*9.5m*0.2m*0.95%=181m密度:1.77T/m3=1.77(总质量:石灰重:330*4%=12.8吨水泥重:331560kg/cm3611:1242:175水泥:18m3*372=6696kg中砂:18m3*611=10998kg10998÷1540=7.14m3碎石:18m3*1242=22356kg22356÷1560=14.33m3水:18m3*175=3150kg4、涵底标高:左侧上游、右侧下游、涵底标高118.60、左右侧涵长5.9、纵坡1.5%左侧涵底标高:118.60+5.9*1.5%=118.689右侧涵底标高:118.60-5.9*1.5%=118.512六、钢筋:直径:28mm长度:480mm(10d+200mm)标距:280mm截面积mm2:615.75mm2(兀R2=0.61575m2)屈服:233屈服点:380(233÷0.61575m2)尾数取0或5极限:336拉伸强度:545(336÷断后标距:353伸长率:26%{353-(弯心直径:84(3*d)弯曲角度:单面搭接焊:10d+200 mm单面搭接焊:5d+l h mm。
多种土密度各种碎石堆积密度表格观密度

堆积密度、表观密度(g/c m3)基层、最大干密度(g/cm3)、最佳含水量(%)土的最大干密度(g/cm3)、最佳含水量(%)风化砂的最大干密度(g/cm 3)、最佳含水量(%)一、 击实试验测出料的本身含水量:8%试样重:(湿土重)3000*(1+8%)=3240kg 加水:10%12%14%16%3000*(10%-8%)=60ml 干土*含水量之差二、 液塑限试验特黄粘土:液限:w L =33.0塑限:w P =21.0塑性指数:I P =12.0 黄粘土:液限:w L =35.9塑限:w P =22.5塑性指数:I P =13.4 黄粉砂:液限:w L =23.2塑限:w P =16.3塑性指数:I P =6.9 黑粘土:液限:w L =37.9塑限:w P =23.5塑性指数:I P =14.4黑粉砂:液限:w L =20.5塑限:w P =16.5塑性指数:I P =4.0三、 基层无侧限成型:已知:混合料配合比(外掺)水泥6%;碎石60%;中砂40% (内掺)水泥6%;碎石56.4%;中砂37.6% 最大干密度:2.40g/cm 3最佳含水量:4.5% 料的本身含水量:1.5% 试件体积:V=2651(兀R 2*15)最大干密度P d =2.328(最大干密度2.40*要求压实度97%) 混合料总量:6172(V*P d )水泥:370(6172*6%) 中砂:2321(6172*37.6%)碎石:3481(6172*56.4%)水:185{6172*(4.5%-1.5%)四、 弯沉值A*2*(10/6.96)0.87=A*1.37已知弯沉值:黄河(10t )中湿:254干燥:200 东风(6.93)中湿:186干燥:146 (中湿:254÷1.37=186)五、 计算工程量:1、沥青面层:马歇尔标准密度:2.39T/m 3(kg/cm 3) 整个工程量:沥青砼(体积)=长9628m*宽11m*高0.05m 总重量=体积*:2.39T/m 3矿料总重=总重量-总重量*5.5%(沥青用量)各矿料米数(m3)20~40(40%)碎石方数=矿料总重*40%÷1.56(密度)10~20………..2、石灰土:4%石灰土、6%水泥综合稳定土长*宽*高*压实度体积:100m*9.5m*0.2m*0.95%=181m3密度:1.77T/m3=1.77(kg/cm3)总质量:181*1.77=330T石灰重:330*4%=12.8吨水泥重:330*6%=19吨19000kg÷50kg=380袋3、桥涵工程量:已知:盖板涵一侧墙身:12.5m*1.8m*0.8m=18m3砂密度:1540kg/cm3碎石密度:1560kg/cm3每立方米砼配合比(kg)水泥:砂:碎石:水=372:611:1242:175求:该墙身所用种料的方数:水泥:18m3*372=6696kg中砂:18m3*611=10998kg10998÷1540=7.14m3碎石:18m3*1242=22356kg22356÷1560=14.33m3水:18m3*175=3150kg4、涵底标高:左侧上游、右侧下游、涵底标高118.60、左右侧涵长5.9、纵坡1.5%左侧涵底标高:118.60+5.9*1.5%=118.689右侧涵底标高:118.60-5.9*1.5%=118.512六、钢筋:直径:28mm长度:480mm(10d+200mm)标距:280mm截面积mm2:615.75mm2(兀R2=0.61575m2)屈服:233屈服点:380(233÷0.61575m2)尾数取0或5极限:336拉伸强度:545(336÷0.61575m2)断后标距:353伸长率:26%{353-(280÷280)}弯心直径:84(3*d)弯曲角度:1800单面搭接焊:10d+200 mm双面搭接焊:5d+200mmmm单面搭接焊:5d+lhmm双面搭接焊:8d+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