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人文常识之历代水利工程
公务员考试常识之历代兴修的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1) 都江堰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 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郑国渠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传来喜讯,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
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3) 开通了秦渠、灵渠和江南运河。
秦渠秦渠,位于宁夏平原黄河以东,相传因始凿于秦而得名。
渠口在青铜峡北,引黄河水向东北流经吴忠市到灵武市。
秦渠又名北地东渠,据说这个名称也与它位于北地郡的黄河以东有关。
历史上北地郡的建制,虽然一直延续到唐,但其辖地达到宁夏平原的,只有秦、汉时期的北地郡。
秦渠凿于秦朝,还是可能的除河东秦渠外,据说秦还在河西穿凿渠道,后人称为北地西渠。
灵渠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常识积累】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有全知识点!

【常识积累】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有全知识点!邗沟邗沟,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在今天的江苏境内。
公元前506年,吴军大败楚师。
12年后,又败越国。
经此两战后,吴国称霸。
当时的吴王夫差决定用兵北方,故筑邗城、穿邗沟。
后隋炀帝“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江”,这是在旧有基础上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大,逐步形成了后代运河的规模。
元代开通京杭运河,邗沟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鸿沟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荥阳市,古代连接黄河与淮河的通道。
战国时魏国为了战争需要,两次兴工动土,开挖而成。
秦末楚汉相争时,刘邦、项羽两军对峙,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史记·项羽本纪》)。
现在用“鸿沟”一词比喻界线分明便出自此处。
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岷江之上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郑国渠郑国渠,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泾河北岸,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
郑国渠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6),其时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
此举适得其反,促进秦国更加强大。
2016年11月8日,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白渠白渠,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开凿于西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由于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故而得名白渠,也常与原有的郑国渠合称郑白渠。
这是继郑国渠之后又一条引泾水的重要工程。
灵渠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2018年8月13日,灵渠等4个项目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水利工程在中国古代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演变也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
第一篇:水利工程的意义和类型水利工程的意义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水利工程可以解决水源短缺、农田浸润、洪涝灾害等问题,提高耕作面积和农业产量。
在经济上,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可以解决交通和治理水质等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经济发展。
更重要的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还推动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进步,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深刻影响着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
水利工程的类型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类型繁多,以人工水利工程为主。
主要有灌溉和水利工程、水运工程、防洪工程和水文测验等四类。
灌溉和水利工程主要是指人工调节水文环境,使农田得到充分浸润滋养,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和有序进行。
中国古代星罗棋布的灌溉系统为古人所称“水利洲”,形成了一条又一条的人工水渠,将山上的清泉、沃土中的地下水汇聚,形成水源源不断的灌溉系统,助力中国农业经济发展。
水运工程是指为了解决水上运输问题而进行的工程建设。
中国古代水路繁多,通过人工建设的运河交通枢纽,将各个地区的物资送到宫廷和民间,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同样,运河沿岸形成的沿街商铺、码头等,也是古代交流和商贸的重要场所。
防洪工程是为了保护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而进行的工程建设。
中国是世界上洪涝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古代人们为了应对洪灾,大量修建堤防、水闸、洪峰控制等工程设施。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以李冰为代表的治水名官,利用水力学原理,开凿河道,录取河床,到宋代的黄河图上万三千多条弯曲河道,开创数千年长治久安的文明史。
水文测验则是为了了解和控制水文要素(如水位、流量、水质等)而进行的工程测量和监测。
中国古代就启动了水文测验工作,最为著名的要数测量黄河水位的“河图”,它记录了黄河在中国历史上500年的波动状况,因其记录详实,被誉为“测绘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2023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历代水利工程3篇

2023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历代水利工程3篇2023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历代水利工程12023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历代水利工程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
历史上,为了解决饮水、灌溉、防洪等问题,人类创造了众多的水利工程,上下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留下了浩瀚的水利工程文化瑰宝。
这篇文章将从历代水利工程的角度,介绍中华大地上的水文地理常识。
自古以来,中国的水利工程就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开始进行灌溉工程了。
在商代,《黄帝内经》就提到:“田内有水,穀之美也。
”这也是我国灌溉工程初具规模了。
周代时期,《周礼》中就有“司农令民,灌溉田畴”的规定,同时,周幽王还在京城洛阳建立了九龙湖,向城内提供生活用水。
隋唐时期,重新修建了汉代时期的引水渠——郑渠,其规模之大、防洪功能之强和维持时长之长,成为了自古以来独一无二的水利工程。
北宋时期,开创了以多级引水为主的水利新时代。
在灌溉上,资源丰富的江南地区大量采用抽水灌溉,而黄河流域则提出了节约水源的水利管理制度。
南宋时期,针对海上的水手们,宋太祖在闽南地区修建了精良的灯塔,有效防止了海难。
元代时期,大规模的渠道修建向西北逐渐拓展,形成了以黄河为中心,围绕着“引黄灌溉”为主的灌溉区域,以钻天井为代表的技术成果也相继出现。
明代时期,明太祖朱元璋下旨加强南方的防洪体系,出土的“万历开河表”更是反映了大规模水利的建设。
民间的一些灌溉设备,如蒸汽泵、面条机、卷帘等,也逐渐流行。
到了清朝时期,苏州常熟的“水浒园”,因为建有一座高达8丈的“挑山渠”,成为世界级的水利奇迹。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水利工程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水利工程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全国各地相继修建的大型水库、电站、运河、航道、抽水蓄能站等,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1972年,三峡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引水工程的先河,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大、建设周期最长的水利工程。
水利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水利方面的知识点总结一、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念1. 水利工程的定义与分类水利工程是指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工程活动,包括水库、水利灌溉工程、水电站、防洪工程、治理水土流失工程等。
按照用途和设施分类,水利工程可以分为灌溉工程、排水工程、防洪工程和供水工程等。
2. 水利工程的发展历史古代人类开始利用水资源进行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水利工程的发展经历了起伏和变革,直至今日,水利工程已成为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
3. 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合理开发利用对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管理包括水资源评价、规划、分配和保护等内容,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起着重要作用。
二、水利工程的设计与施工1. 水利工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水利工程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和地质水文条件,结合水利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进行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2. 水利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水利工程施工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工程标准进行,确保工程结构的稳固性和使用寿命。
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统筹协调,确保工期和质量。
三、水利设施的运行与维护1. 水库、水电站和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利设施的良好运行管理对于保障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包括水库蓄水调度、水电站发电运行和灌溉工程水量管理等。
2. 水利设施的维护与修复水利设施的维护与修复是保障其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对水力设备、水工结构和灌溉设施等的日常维护和异常情况的紧急修复。
四、水文水力学1. 水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水文学研究水文循环和水文变化规律,包括降雨、蒸发、径流和地下水等各种水文过程。
水文学的应用可以预测洪水、干旱和水资源量,为水利工程设计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2. 水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水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和流体力学的一门学科,其理论和方法在水利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管道流动、水力机械和水工结构等领域。
(完整版)《水利工程》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水利工程》知识点归纳水利工程知识点归纳本文将对水利工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读者对该领域有更清晰的了解。
1. 水利工程概述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进行水资源调控、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工程体系。
它涵盖了水库、堤坝、引水渠道、灌溉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2. 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生产、城市供水、洪涝防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同时也能够保护城市充足的供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此外,水利工程还能够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减轻其对人民生活和财产的危害。
3. 水利工程的分类水利工程可以按照用途、规模、功能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 水库工程:主要用于蓄水、发电和供水等目的。
- 灌溉工程:主要用于农田的灌溉和排水。
- 河道工程:主要用于河流的治理,包括清淤、堤防建设等。
- 泵站工程:主要用于水的提升和输送。
- 水利发电工程:利用水力发电的工程项目。
4. 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水文特征、环境影响等。
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施工时需要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5. 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是确保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
管理包括水资源调度、设施运营管理等;维护包括设备检修、清理水道等。
6. 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水利工程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水利工程将更加注重节约水资源、提高工程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以上是对水利工程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水利工程知识点

水利工程知识点水利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工程学科,涉及到水资源调配、水利设施建设、水利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水利工程的基本知识点,分别为水文学知识、水资源管理知识和水利设施知识。
一、水文学知识水文学是研究水的运动和变化过程的科学,对于水利工程而言非常重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 降雨量的测定和分析:降雨量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降雨的测定方法和分析过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水资源供应情况。
2. 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关系:地下水和地表水是水资源的两个主要来源,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3. 河流水文特性的分析:河流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水源,了解河流的水文特性,包括流量、流速等参数的测定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案。
二、水资源管理知识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管理工作,是水利工程中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几个知识点。
1. 水资源评价和规划:对水资源进行评价和规划,包括确定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水质情况和可利用量等,可以指导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 水资源配置和调度: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水资源的配置和调度,确保各地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
3. 水资源保护和治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包括减少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水利设施知识水利设施是指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文灾害防治的工程设施,具有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水利设施方面的几个知识点。
1. 水库和水闸工程:水库和水闸是用于调节水流和蓄存水量的重要设施,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文灾害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2. 排水工程:排水工程用于排泄内涝和降低地下水位,包括排水渠道、排水泵站等设施。
3. 水文测验和监测技术:水文测验和监测技术是水利设施运行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水资源的状态和水利设施的运行情况。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学习笔记摘要:水利是农业旳命脉。
在中国,农业生产旳发展与水利有着亲密旳关系,可以说,有些地区农业旳盛衰与水利旳兴废直接有关。
几千年来,勤快、勇敢、智慧旳中国人民同江河湖海进行了艰苦卓绝旳斗争,修建了无数大大小小旳水利工程,有力地增进了农业生产。
同步,水文知识也得到了对应旳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成就,水利事业,水利精神,都江堰,隋代大运河水利——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意指打鱼之利《史记.河渠书》上溯远古,下迄当时,记述防洪、浇灌、航运等事业:自是之后, 用事者争言水利1933年: 中国水利工程学会决策提出,水利范围包括防洪、排水、浇灌、水力、水道、给水、污渠、港口等八种工程在内。
中国农业,自古以来在水旳条件方面一直很不理想。
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受季风影响,降雨量年内分派很不均匀,往往不能满足农业旳需要,亟需靠人工浇灌来保证。
因此,中国自远古就开始重视水利旳兴修。
多种形式旳水利工程在全国几乎到处可见,发挥着明显旳效益。
几千年来,勤快、勇敢、智慧旳中国人民间江河湖海进行了艰苦卓绝旳斗争,因地制宜地发明了多种形式旳水利工程,有旳工程就其规模之大,设计旳巧妙和高超技术,都居于当时世界先进之列下面简介几种中国古代著名旳水利工程。
一、古代著名旳水利工程(一).芍陂(音quèbēi)(安丰塘)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敖创立(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2500数年一直发挥不一样程度旳浇灌效益。
芍陂工程在安丰城(今安徽省寿县境内,因此又叫安丰塘)附近,位于大别山旳北麓余脉,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向淮河倾斜。
每逢夏秋雨季,山洪爆发,形成涝灾;雨少时又常常出现旱灾。
孙叔敖根据当地旳地形特点,组织当地人民修建工程,将东面旳积石山、东南面龙池山和西面六安龙穴山流下来旳溪水汇集于低洼旳芍陂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人文常识之
历代水利工程
在行测常识判断考试中,人文常识是常考内容,且考查类型多样;尤其是关于相关农业知识也有所涉及。
在这,中公教育就关于历代水利工程,给大家作如下呈现。
㈠历代兴修的水利工程
1•秦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科学地将分洪、泄洪排沙、灌溉三项工程合为F ,立下了 "川西第一奇功")、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
2•秦:开通了秦渠、灵渠和江南运河。
3•两汉:农田水利地区特色明显。
(1)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有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
(2)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一坎丿L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芍陂、茹陂等许多
渠堰堤塘。
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5.隋唐: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
唐朝设专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6.五代十国:兴修水利工程,如安丰塘(南唐)、捍海塘俣越)。
(二)古代开挖的运河
1•古江南河一^挖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沟通苏州和扬州间的水道,它是中国开挖最早的运河。
2.祁沟——开挖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沟通长江与淮
河水系。
3.灵渠——开挖于秦朝,秦始皇伐南越时,由史禄负责兴修,沟通了湘水和漓水。
这条运河连接了向北流的湘江和向南流的漓江,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之间沟通,以后历代又曾多次修缮利用。
4.隋朝大运河——开挖于605年z分为永济渠、通济渠、祁沟和江南河四段,全长四五干里,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东北通到涿郡,东南到余杭,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5.元——开凿了从山东东平到I缶清的会通河。
后来又开凿了从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
这就使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
(三)古代对黄河的治理
1•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
2.西汉武帝、东汉明帝都进行过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
3.元朝政府多次征发农民和兵士,治理黄河。
(单选)下列古代水利工程不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是()o
A•都江堰B•白渠C.郑国渠D.灵渠
【答案】D。
中公解析:灵渠,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掌管军需供应,督率士兵、民夫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
主要用于军事目的;ABC主要用于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