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神经科学10年与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人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引言:人脑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器官,其认知功能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神经科学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从当前的研究现状出发,探讨人脑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趋势。

一、研究现状1. 神经成像技术的突破:脑电图(EEG)、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神经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这些技术能够帮助研究者观察到脑区的活动,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来揭示认知过程。

2.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为人脑认知神经科学提供了基础理论框架。

通过对行为数据的分析,研究者可以推断出脑区的功能和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认知机制的神经基础。

3. 多学科交叉的发展:人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已经逐渐走向多学科交叉的道路,融合了计算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这种融合促进了研究的深入和全面性。

二、发展趋势1. 特定认知功能的研究: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特定认知功能的研究,如学习记忆、感知注意、语言理解等。

通过更细致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揭示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2. 脑网络的探索:人脑是一个高度连接的网络,不同脑区之间的协同工作是实现认知功能的基础。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揭示脑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并研究不同脑区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

3. 神经工程与人脑接口:神经工程和人脑接口技术的发展将为人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带来巨大的突破。

通过将神经系统与人工智能相连接,我们可以更精确地模拟和模仿人脑认知过程,进一步揭示认知机制的奥秘。

4.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也迎来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我们可以从海量的脑电图和fMRI数据中挖掘出隐藏的规律和模式,进一步了解人脑认知的本质。

结论:人脑认知神经科学是一个前沿而富有挑战性的领域,对于我们理解人类思维和认知机制的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

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

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在神经科学领域中,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疾病。

随着对认知神经科学的不断研究,我们逐渐了解到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这对于疾病的理解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介绍认知功能障碍的最新进展。

一、大脑结构与认知功能认知功能是由多个大脑区域协同作用而形成的。

其中,大脑皮层是认知功能的主要执行器,其在不同认知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比如,前额叶皮层与执行功能相关,颞叶皮层与记忆功能相关,顶叶皮层与空间定向功能相关等。

因此,大脑结构的变化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研究发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大脑结构存在明显改变。

例如,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海马体和颞叶皮层的萎缩是常见的特征。

而在帕金森病患者中,与运动障碍相关的脑神经元受损导致了认知功能的下降。

此外,脑白质的病理变化也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这些神经解剖学的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学习记忆是认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学习记忆的形成依赖于突触可塑性。

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的连接强度和效能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的作用而发生变化。

研究发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突触可塑性异常。

例如,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突触蛋白的异常积聚导致突触连接的丧失,进而影响了学习记忆的形成。

此外,突触可塑性异常还导致了信息传递的紊乱和神经元网络的异常活动,进一步加剧了认知功能障碍。

对于突触可塑性的研究不仅揭示了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还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调节突触可塑性可以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症状。

例如,利用光遗传学技术刺激脑区的特定神经元可促进突触可塑性,从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为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三、连接失调与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往往伴随着大脑连接的异常。

心理学中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心理学中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心理学中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展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成为心理学领域中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它通过结合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探讨人类认知过程中的神经基础,为我们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窗口。

本文将对心理学中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首先,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脑成像技术的进步。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等技术使我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到人类大脑在执行不同认知任务时的活动模式。

例如,fMRI可以通过测量血氧水平的变化来揭示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而EEG可以记录到毫秒级的时间尺度上的脑电信号,帮助我们研究事件相关电位和脑波等指标。

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

其次,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发现。

其中之一是关于注意力的研究。

注意力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选择性的注意和意识的调节。

通过使用脑成像技术,研究人员发现前额叶皮质和顶叶皮质在注意力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发现了一些与注意力障碍相关的神经基础,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注意力不足障碍(ADD)。

这些发现对于理解个体差异和开发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记忆也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人类记忆过程包括感知、编码、存储和检索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在神经水平上也有相应的基础。

脑成像研究揭示了海马体、额叶皮质和颞叶皮质等脑区对于记忆的重要性。

例如,海马体被认为在短期记忆和空间导航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记忆的神经基础与老年痴呆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这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除了注意力和记忆之外,语言和意识等领域也是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

通过脑成像技术,研究人员发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与语言加工有关。

例如,布洛卡区被认为是语言加工和产生语言的重要区域。

关于意识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揭示了意识与大脑活动之间的关系。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发展取得了大量的进步。

人们对于自身身体和心理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入,对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和探索也越来越广泛。

认知神经科学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它以精神、心理学以及神经科学为主要研究领域。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现状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阔,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知功能和大脑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

这个领域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使用脑成像技术,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一个人在进行某项认知任务时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

目前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许多领域。

例如,在婴幼儿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研究人员会研究婴幼儿的学习和记忆过程,以及其大脑神经系统的发展情况。

在注意力、学习和记忆等领域,研究人员会通过脑成像技术研究认知活动的神经机制。

还有其他研究领域涉及情绪、决策制定、意识和语言等方面。

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趋势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未来,这个领域的研究将继续拓展,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未来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趋势。

1. 神经再生技术神经再生技术是最新的热门课题之一,它可以帮助治疗突发性的大脑损伤,如中风、脑震荡等,从而恢复神经功能。

通过神经再生技术,科学家们可以使用再生细胞、脑干细胞和神经细胞等,培养和发展出新的神经元,从而修复大脑。

2. 认知计算认知计算是一种结合了认知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理论的学科。

它尝试模拟人类大脑的认知过程,发现人脑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所采用的思考方式。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脑的认知过程,同时也可以构建出更好的人工智能。

3. 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有了更多的数据进行研究。

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也不例外,人们使用大数据的方法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更多的神经元、神经元联结的情况,并发现关键的活动模式。

近十年我国国内记忆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

近十年我国国内记忆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3, 13(10), 4743-4750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phttps:///10.12677/ap.2023.1310597近十年我国国内记忆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许奕蓉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福建福州收稿日期:2023年8月30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7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7日摘要为了从宏观上把握中国记忆领域的研究亮点和趋势,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11~2021年发表的2176篇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通过共现和聚类分析发现,工作记忆、前瞻记忆、错误记忆和内隐记忆是近十年来中国记忆领域研究中最热门的四个研究主题。

目前的研究仍以基础研究为主,应用研究不断增多。

未来还需要对记忆机制,特别是对记忆障碍人群的研究、记忆训练的可持续性研究和跨领域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记忆,研究热点,科学知识图谱An Analysis of Hot Research Spots inMemory Field in China in Recent Ten YearsYirong XuSchool of Psycholog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Received: Aug. 30th, 2023; accepted: Oct. 17th, 2023; published: Oct. 27th, 2023AbstractIn order to macroscopically grasp the research highlights and trends of the memory in China, this paper used the bibliometrics methods to analyze keywords from 2176 publications published between 2011 and 2021. Based on co-occurrence and cluster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overed that the working memory, prospective memory, false memory, and implicit memory are the four most popular study themes in China’s memory field research over the last ten years. The current study is still primarily based on basic research, with the number of applied studies on the rising. In the future, more research into the memory mechanisms, especially people of memory impaired, memory training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and cross domain cooperation will be required.许奕蓉KeywordsMemory, Research Hotpots,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1.1. 记忆领域研究背景记忆是指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与注意、思维等认知环节共同构成了人们的认知能力,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简介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简介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概况(讲座)韩太真(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陕西西安 710061)国际上曾把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称为“脑的十年”,现在又把21世纪开始的时代称为脑科学时代。

脑作为一个特别复杂的超巨系统,正在吸引整个自然科学界越来越大的关注。

伴随着脑科学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发展的趋势,新思想、新概念、新技术不断引入本学科的研究中,使神经科学成为生命科学中的一个发展高峰。

学习与记忆(learning and memory)功能与语言、思维一样,同属于脑的高级功能,主要由脑的不同部位分别或联合完成。

在神经科学领域中,学习与记忆的研究历来受到高度重视。

因为学习与记忆能力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与经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且也是保证人类生存质量的基本因素之一。

生理性增龄所带来的记忆能力的降低,伴随多种神经、精神疾病所出现的记忆障碍,都向神经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学习与记忆的神经机制。

因为只有在阐明各种类型的学习记忆神经机制的基础上,才可能寻找到延缓及阻止增龄性记忆衰退的途径,也才有可能治疗和改善不同神经、精神疾患所带来的学习不能和记忆障碍。

从分子水平到整体水平(行为)各层次阐明学习和记忆及其他认知脑功能的机制,必将使脑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一、关于学习与记忆机制的早期研究人类对脑功能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

据历史文献记载,那时已有关于脑损伤和脑部疾病症状的描述。

公元前600~400年,希腊的哲学家也已有关于灵魂、思想均依赖于脑的观点。

并在此后出现了关于心理、精神过程定位于脑室的“脑室定位学说”。

这一学说保持其统治地位长达一千多年。

19世纪是人类对脑和行为的认识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

解剖学与心理学的最初结合是始于19世纪初期颅相学的出现,以维也那内科医生、神经解剖学家Gall为杰出代表,他们将不同的脑功能,包括心理、意识、思想、情感等均定位在脑的不同部位,并在颅骨外标记出来,形成颅骨图。

他们还进一步提出,每一功能的发展均可使其功能区域扩大,犹如锻炼可以使肌肉强健一般,从而形成了脑功能局部定位学说。

学习记忆神经机制研究方法与进展

学习记忆神经机制研究方法与进展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5期 2 20 0 6年 5月
甘 肃 科 技
Ga u S i n e a d Te h l gy ns c e c n c no o
Vo . N o 5 1 22 . M ay. 2 6 00
学 习记忆 神 经 机 制研 究方 法 与进 展
素[ ) 大 鼠学 习 和记 忆 的影 响及 突触形 态 可 塑 性 8对 ]
的变化 。由于 图象分 析技术 的完善 和突触三 维结构
的重 构 , 近年 来关 于学 习 和记 忆 的 突触 机制 的研 究 以突 触的形 态 可 塑性 为 主 进 一 步 阐述 其 功 能 可 塑
性。
* 基金 项 目 : 家 自然 科 学 资 金 资 助项 目 (0 7 6 )甘 肃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S 3 一A 5 5 2 国 3313、 2 01 2— — )
l 形态解剖学方法 ,
突触 有其 典 型 的形 态 结 构 , 因此 形 态学 观察 是
学 习记忆 过程 中突触 可塑 性变化 的有 效研究 方法 之


观察形 态最 早 使 用 的方 法 是普 通 光 学 显微 镜 。
的记 忆行 为与其脑 内突 触结 构 参数 变 化密 切 相 关 ;
龚云 [ 研究 了加锌后 学 习记 忆和 突触 可塑性 记忆 的 6 ]
但 是在 中枢神经 系统 , 触 前终 末 的容 积一 般 只有 突
1 I。 。因此 , 们很 难 用 光 学 显微 技 术 分 析 在 整 O 1L 我
个 突触水 平发生 了什 么 , 无 法轻 易 的 分 辨 出神 经 也 突触终末 的 细微 空 间结 构[ 。 目前 , 子显 微 镜 技 1 ] 电 术 得到 了广泛应 用 , 它主 要 观察 突触 数 目和超 微 结 构 的变 化 。 目前 在 学 习记 忆过 程 中用来观 察 的主要 经典指标 有 另外 突触 的结构 参数也 反 映了突触 的形 态结构 , 经典 的测定 指标 有 : 突触密 度 , 泡密度 , 小 突 触前终 扣面 积 , 扣 周 长 , 触 连接 区长 度 , 触后 终 突 突 膜 增厚区 的长度 和厚度 等 等 , 年来突触 界 面曲率 , 近 突触后 致 密物 ( S 、 孔 突触 及 棘 器 盼 研究 比较 P D) 穿

认知神经科学的前沿和趋势

认知神经科学的前沿和趋势

认知神经科学的前沿和趋势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将神经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以揭示人类的认知机制为目的。

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前沿研究的不断涌现,认知神经科学更加深入人心。

本文将介绍认知神经科学的前沿和趋势。

一、脑成像技术脑成像技术是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观察大脑在进行不同认知任务时的变化,从而了解认知行为的神经机制。

目前,主要的脑成像技术有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脑电图技术(EEG)、磁脑图技术(MEG)等。

其中,fMRI是最为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它通过探测血氧水平的变化来揭示大脑活动的时空分布。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计算能力的提高,人们对脑成像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

比如,研究人员正在尝试使用fMRI技术来对大脑进行实时反馈,帮助人类改变不良行为;同时,还有学者提出了将fMRI技术应用于心理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这些新应用使得脑成像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二、脑网络研究脑网络是指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联系,他们构成了大脑的信息传输通路。

脑网络研究是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旨在探究大脑功能的网络性质和结构。

通过对脑网络的研究,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大脑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

近年来,脑网络研究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优化。

例如,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析的方法,通过将fMRI数据转化为图像的形式,探索脑网络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数据科学方法研究脑网络的变化,可以帮助识别早期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因素。

这些新方法的出现,使脑网络研究变得更加准确、全面。

三、神经元人工网络神经元人工网络是一种将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新型技术,它通过在计算机上构建神经元网络,模拟大脑的运作机制。

神经元人工网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脑的复杂结构和行为,同时也可以应用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中,以开发更加高效、智能的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P 型( 。 ;038*H3, 8125, ;/D,3)
以及在恐惧条件学习后的神经触突的可塑性改变 N’’ P 。 最近的 KJL, 杏仁核的激活增加。 而神 LWJ 和 4?6@ 研究表明情绪表情认知时, 经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额叶部位毁损导致情绪的普遍认知障碍, 而杏仁核和扣带回前部毁损导致选择性恐惧认知障碍, 基底节毁 损导致厌恶表情认知的障碍。 这里证据提示情绪学习的神经机制 相当复杂, 除了与杏仁核密切有关外, 与扣带回、 基底节额叶底面 在情绪记忆的分子机制方面, 最近实验研究发现去甲 等均有关 N# P 。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可以导致人类的情绪学习的障碍
中图分类号: 6$"C= ’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 E FC%# ? %&&% @ %! E !"#$ E &!
过去 ’& 年是 “ 脑的 ’& 年” 。在这 ’& 年里认识心理学与神经 科学充分融合,逐渐形成了一门崭新的学科 E 认知神经科学,它 广泛采用认知心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其他神经科学的各种方法, 对人类 “ 脑与行为” 这一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的、 以问题为中心的研 又可以称为认知神经 究,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因此“ 脑的 ’& 年” 科学的 ’& 年。 心理学长期以来致力于各种心理活动的研究和观察。 在 %&世 纪前半叶,随着实验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派的兴起,心理学逐渐 发展成熟, 从一门主要基于对人类行为和复杂心理学活动的内视 ( 研究的哲学传统, 转向定量化地对一些可以观察的 *+81/-G,58*/+) 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 如对知觉、 记忆、 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甚至 意识本身进行研究。 特别在后来的几 ’& 年里, 认知心理学以信息 加工的观点, 将复杂的行为和心理功能分解为不同的认知亚成分 ( , 这极大地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C$& 到’CJ& 模块, ;/H0321*8I) 年代, >,*-,1 等 A’ B 一批认知心理学开创者开始对以往不能量化的 内在的认知过程进行科学的定量的研究。 到了 ’CC& 年代, 人们已 可以对感觉、 运动的表象等几乎所有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行直接的 实验研究,加深了对各种认知和心理内在活动的理解,从行为学 的实验结果建立了各种心理行为的认知模型。一方面, 这些认知 模型需要来自神经科学方面证据的证实和修正, 另一方面人们也 急需了解各种心理活动及其认知模块的神经学基础。 这就加速了 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结合,共同研究攻关,揭示大脑工作机 制的奥秘 A% B 。在这个过程中认知心理学往往不断为研究提出问题 和模型, 而神经科学家则广泛利用从分子生物学、 生理学、 神经病 学到神经影像学等各种方法来展开研究—— —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层次;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 #外显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 #内隐记忆的神经基础; #记忆的分子机制学说。 ’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层次 大脑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 其功能也极其复杂。认知神经科 学的最大特点是广泛采用当今科学各个学科的先进方法, 对大脑 这一复杂系统,进行多层次的、以解决某一认知功能的神经学机 制的问题为中心的研究。 在基因分子水平,认知神经科学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寻 找各种认知活动的神经系统分子基础。 %& 世纪后叶分子生物学技
・继教园地・
摘要:文章简述了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层次和研究方法, 并探讨了记忆的神经机制和分子学基础研究。 关键词: 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神经心理学; 记忆
术突飞猛进,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技术对神经科学的渗透,推进 了神经科学在分子水平的研究,分子神经科学逐渐形成。它一改 以往神经科学主要使用神经解剖学及生理学术语在细胞以上水 平研究的状况,更多地使用生物学乃至分子生物学的语言,在细 胞以下基因分子水平对脑的实质进行探讨。初步的研究表明,记 忆与一些蛋白以及蛋白的基因调控有关,而基因的突变或缺失也 可以导致动物的学习记忆的障碍。注意的警觉网络与去甲肾上腺 素有关, 而乙酰胆碱与注意的定位网络有关 A! B 。 单神经元放电和脑皮层场电位的记录让人们能在细胞水平了 解认知功能的神经电生理的基础。 例如在海马及其周围皮层的神经 元发现了与生物体所处方向和方位的特异性细胞 ( 分别称为 H*1,5K , 海马神经元的长程电位 ( 与学习和记 8*/+ 5,33 和 G/-*8*/+ 5,33) LMN) 忆功能有关, 杏仁核神经元的放电与条件发射和情绪记忆有关 A!B。 在大体和组织水平上, 从一开始神经心理学就为行为和脑科 学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早在 ’J#’ 年 D1/52 描述了 ’ 例左侧 额叶损害患者的语言障碍,为语言的左侧半球优势理论奠定了基 础。 上世纪中叶, OG,11I 等通过对裂脑人的研究提出了大脑两半球 功能的不对称性的理论。在最近的 %& 年内神经心理学密切结合 认知心理学的各种模型,以特殊的脑损害案例的认知功能之间的 分离,来佐证不同的认知加工通道的模型,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子 学科 E 认知神经心理学,或者称为基于患者的神经科学。这方面 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神经科学的知识,一些研究对重大的认 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线索。 如 N,+-4*,3H 和 P*3+,1 等 A" B 对 ’ 例双侧 海马切除患者 ( 的研究阐明了记忆的多系统之间的分离, 记 QP) 忆的多系统理论是当今记忆研究的基础。而 RH/3G)- 和 :2;2-*/ 等 AF B 在《 自然》 上报道 ’ 例双侧杏仁核损害的患者表现出选择性的 恐惧情绪认知加工障碍, S2+T 等 A# B 报道一例双侧扣带回前部损害 的案例表现有类似的恐惧情绪表情知觉障碍, 而另一组 S*3-/+ 氏 病患者出现相对严重的厌恶表情加工障碍,这种情绪加工的双分 离提示不同的情绪可能有不同的神经机制,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正 引起神经科学界的广泛兴趣。 %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 最近的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为科学家在正常人脑中了解 认知功能的实时脑活动打开了一扇窗口。研究通过头皮脑电和脑 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记录从事认知实验时被试的脑激活。基于头 皮脑电的事件相关电位 ( 可以在极其 ,U,+8 1,328,H G/8,+8*239 V6N) 精确的时间分辨率 ( 下研究脑皮层的活动, 而多导联 ( 例如 ’%J ;-) 导, 甚至 %F# 导) 大大提高了电生理检查的空间分辨率 VVW 记录, ( 可以精确到脑回) , 在注意和物体识别等方面的 V6N 研究均取得 成果。 另外一类是利用脑血流代谢的改变来实现脑功能成像, 早期 应用的 NVM 是利用发射标记的物质了解脑局域的血流改变来反 映脑功能的激活, 这种技术的空间分辨率可达到几个厘米, 也可反 映脑皮层下结构的血流的变化, 时间分辨率却很低 ? 几分钟 @ , 通常 用于记忆和情绪方面的研究。 功能 P6X 是利用氧合血红蛋白和非 氧合血红蛋白具有不同顺磁性的特点来记录脑区激活,其空间分 辨率较 NVM 高, 即使是常规的块状实验设计 ( 的时间 D3/5Y H,-*T+)
分辨率也大大提高( 可达到 ’&& ;-) , 而新近的事件相关 ?6@ 技术 使其时间分辨率得以进一步提高,可以实现在单一事件的实验设 计 A B*+C3, 812*3 D,-*C+ E 以更精确了解不同认知任务的脑激活。 最近 还有人尝试用光学成像的原理来了解脑血流的改变。 ! 记忆的神经机制 除了传统的记忆模型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 ( 或工 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以外,在脑损害病人上进行的认知神经心理 学研究提出了记忆的多系统理论。 记忆的多系统理论认为长时记 忆不再是一个单一认知形式或单元,至少可以分成陈述性记忆 ( 和程序性记忆 ( 两种独立 D,532128*F, ;,;/1G) H1/5,D01, ;,;/1G) 的形式。前者是对事件或事实知识的记忆, 这类记忆可以在意识 包括情景记 , 水平上进行描述, 又称为外显记忆 ( ,IH3*5*8 ;,;/1G) 忆( 和语义记忆 ( ; 后者是对感 ,H*-/D*5 ;,;/1G) -,;2+8*5 ;,;/1G) 知觉和运动程序知识的记忆,多不能在意识水平上进行描述,表 。 现为一种技巧或熟悉性, 又称为内隐记忆( *;H3*5*8 ;,;/1G) != ’ 外显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 新皮层被认为是记忆的永久的 贮藏点, 而外显记忆神经机制的显著特点是, 在有限的时间窗内, 系统。L,+4*,3D 和 ?*3+,1 等对双侧海马损 依赖与内侧颞叶 ( ?JK) 害的病人 M? 的记忆损害研究时发现, 病人表现出严重的顺行性 遗忘, 对病前很久以前的事物的记忆却保留, 提示 ?JK 主要参与 外显记忆的编码,而记忆的永久储藏点远离 ?JK,在不同的新皮 层。但进一步的神经心理学和动物研究表明, ?JK 损害可以导致 一定程度的逆行性遗忘, 这种逆行性遗忘的时间范围可以从几天 到几周不等,而且病前越近的事越容易遗忘,呈明显的时间梯度 。 最近《 自然》 杂志 逆行性遗忘( 8,;H/123 C12D,D 1,81/C12D, 2;+,-*2) 上报道了一例双海马损害患者对地理知识的记忆障碍, 研究结果 表明 ?JK 损伤的空间记忆障碍也是时间梯度的逆行性遗忘。这 些结果表明,?JK 不只是参与记忆的编码,也参与了事件记忆的 过程中, 固化的过程 NO P 。在记忆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1,),21-23) ?JK 可能通过对负责整个事件不同方面特征记忆的新皮层的不断集 合( 或再组织 ( 参与记忆的固化过程。记忆 7*+D*+C) 1,/1C2+*Q28*/+) 被永久地 需经过足够时间的固化后, 才独立与 ?JK 或海马结构, 贮存在新皮层中。这种理论被称为 ?JK 参与记忆的多次痕迹模
中国临床康复 %&&% 年 ’% 月 第 # 卷 第 %! 期 ()*+,-, ./01+23 /4 (3*+*523 6,)27*3*828*/+9 :,5,;7,1 %&&%9 </3= #9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