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线索梳理共18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核心线索归纳

中国古代史核心线索归纳

中国古代史核心线索归纳一、中国古代中枢决策机制的演变1. 秦朝首创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确立三公九卿制度: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诸卿负责具体事务。

2. 汉朝初期基本沿袭秦制;汉武帝时期,皇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确立中外朝制度,中朝主决策,外朝主执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

4. 隋唐时期,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职责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又彼此牵制,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5. 两宋时期,形成“二府三司”体制,中书门下掌行政,枢密院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

另设置台谏掌监察。

6. 元朝,形成一省二院制,中书省是最高行政长官,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掌管宗教事务。

7.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8. 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制度是国家为了方便行政管理的实施,而划分行政区域、设立地方分治机构的制度。

1. 周代,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

2. 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3. 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4. 唐朝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5. 宋朝,由文官任地方长官;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这些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史线索梳理

中国古代史线索梳理

线索十三: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发展
科技文艺
时间
科技
文学
两汉
造纸术
汉赋、乐府诗
魏晋 隋唐 宋元 明朝 清朝
建安文学、田园诗、南 朝骈文、南北朝民歌
印刷术、火药、 赵州桥
指南针、活字印刷术、 火药用于军事、《梦 溪笔谈》
宋应星《天工开物》 《永乐大典》
唐诗 宋词、元曲
小说
《四库全书》
史学
司马迁:《史记》 班固:《汉书》
水 利 灌
线 索 九 : 中 国 古 代 农
线 索 八 : 中 国 古 代 历
线线线 索索索 七六五 ::: 中中中 国国国 古古古 代代代 的历的
线 索 四 : 中 国 古 代 的
线 索 三 : 中 国 古 代 选
线 索 二 : 中 国 古 代 经
中 央 制 度
地 方 治
线 索 一 : 中 国 古 代 政
两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金朝:大定之治 清朝:康乾盛世
线索六: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战役和起义
商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秦朝: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 东汉:黄巾大起义 三国两晋南北朝: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唐宋:黄巢起义;靖康之变;岳飞抗金 明清:戚继光平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李自成起义;雅克萨之战;白莲教起义
中 国 古 代 《
中 外
史 历
史 纲
线 要
中 国
索 史
部 分
梳 》
( 第
课理
·
1-15
思 想 领 域
科 技 文
线 索 十 三 : 中 国 古 代
线 索 十 二 : 中 国 古 代
货 币 演 变
市 场 发

中国古代史脉络

中国古代史脉络

中国古代史脉络
第一张大图“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之前的图片
小时候,缺乏书籍的时代,四年级的时候,一本很薄的小册子《古诗五十首》让我翻了整整一个暑假,无形中爱上了古诗。

高一时候,琼瑶阿姨让我迷了了宋词。

七毛一本的《唐诗三百首》,一元一本的《唐宋名家词选》曾经是我除教科书外翻看得最多的两本书。

曾经趴在墙壁上,把墙报栏里的《春江花月夜》抄下来,至今还能脱口而出。

说实话,爱好归爱好,除了初中学的中国古代史,没有系统一历史知识,对很多诗词的理解一直是稀里糊涂。

直到最近几年,在为孩子们做课件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我的历史知识是无此贫乏,很多的诗词典故和历史朝代都不能给孩子们讲解清楚。

另一方面,孩子们了解历史的渴望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于是有了下面三张表格。

把历史的脉络梳理清楚。

这些图表,孩子们可以清晰地知道同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抗击的是金朝,文天祥抵抗的是元军。

南唐后主的词为什么这么凄婉。

三国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多少追思,才有了杜牧的《赤壁》和杜甫的《蜀相》。

美丽感性的李清照为什么也会呐喊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的豪言壮语。

沿着这条历史脉络,我带领孩子们游历一座座名山大川,去欣赏洞庭湖的浩渺,庐山的雄奇,蜀道的艰难.......打开一扇扇厚重的城门,去领略六朝古都的繁华和
落寞,邂逅长安小巷里醉酒的李白,马嵬坡前感慨万千的白居易,扬州城里洒脱不羁的杜牧......
面对历史的变迁,孩子们通过一首首诗词开阔了眼界,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体验作者的情怀。

在他们心中埋下了“爱国”“正直”的种子。

这正是我理解的国学带给孩子们的意义。

中国历史基本线索

中国历史基本线索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三国(220—280年) 曹魏(220—265年):洛阳、曹丕 蜀汉(221—263年):成都、刘备 东吴(222—280年):建邺、孙权 西晋(265—420年):洛阳、司马炎 东晋(317—420年):建业、司马睿(顾恺 之、王羲之) 南北朝(420—589年): 南朝:宋、齐、梁、陈(建康)南方经济 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东魏—北齐 (《齐民要术》 西魏—北周
北洋军阀统治 袁世凯独裁 军阀割据混战(黎元洪、段祺瑞、 府院之争) 二次革命(刺杀宋教任)、护国运 动、护法运动、袁世凯复辟、《二 十一条》、张勋复辟、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1、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运动 (1919—1927年) 2、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 五代(907-960年)(后梁、后唐、 后汉、后晋、后周)政权更替频繁 十国:割据、相对稳定
北宋(960—1127年):开封(汴京) 陈桥兵变、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禁 军、文臣当地方官、澶渊之盟、靖康 之变、王安石变法、 南宋(1127—1279年):临安(杭 州)、赵构、岳飞、韩世忠 程朱理学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沈括与“十 二气历”、三大发明、宋词、《清明 上河图》
(2)战略相持:诱降、奴化、三光、 掠夺 汪伪政权、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皖南事变 枣宜会战(张自忠) 豫湘桂战役 国统区的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 百团大战 根据地建设(三三制、减租减息、整 风)
(3)战略反攻: 中共七大(1949年春、延 安、毛泽东思想)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 日、9月2日)

中国历史纵向线索归纳

中国历史纵向线索归纳

中国历史纵向线索归纳一.中国古代制度1.原始社会:尧,舜,禹时代——禅让制,2.夏——王位世袭制,奴隶制形成。

3.西周——分封制,奴隶制强盛。

4.战国(秦)——县制,(东周时期,奴隶制瓦解)5.秦朝——郡县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6.隋朝——科举制,三省六部制7.元朝——行省制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强化1.秦朝——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西汉——“更化”,“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隋朝——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地方设立郡县两级制,开创科举制。

4.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5.北宋——中央权力一分为三,兵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6.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提高六部地位;在地方设三司;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8.清朝——设军机处(雍正帝)。

三、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1.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2.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3.清朝——康乾盛世四、经济(一)、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末年,“永嘉南渡”,江南逐渐开发,为南移打下基础。

2.唐末——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北宋——“国家根本,仰给江南”。

4.南宋——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口号——实业救国2. 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原因:(1)、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行一系列振兴工商业的措施;(2)、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3. 萎缩——20世纪20年代后(一战后)原因:(1)、帝国主义掠夺,特别是日本入侵,对民族工业造成毁灭性打击;(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4. 特征——(1)、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2)、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和沿海地区(3)、受中国社会性质制约,整体水平比较落后。

中国古代史线索

中国古代史线索

1.统一与分裂古代历史上,统一和分裂这一对矛盾长期存在。

但是,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第一,先秦时期中国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或称为“部族国家”阶段,它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用分封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世卿世禄制作为各级政权的基本管理方式。

西周的分封制是古代部族国家发展的最完善的形态,到了西周末年,分封制度危机,王室衰微,中国政治进入到一个大变革的时期。

向统一的中央集权过渡的历史进程也逐渐展开。

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

诸侯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霸权而频繁战争,大量的诸侯国在这个过程中被兼并。

到了战国时期,整合为七个大诸侯国,在一定的意义上,是一种局部的统一和集权。

其一,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逐渐强大,与东方六国的战争兼并和统一的含义日益突出,直至发展为前3世纪后期的统一战争。

其二,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际上准备了统一后的新的中央集权的行政模式。

当时各诸侯国普遍的出现了县制取代世卿世禄的情况。

在经济上,社会经济发展,商业发展,各地区的联系加强。

在思想意识上,韩非子提出了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通过战争和经济交流,中原的华夏族和其他民族的联系和融合的趋势加强,为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至前221年,秦赢得了统一战争的最终胜利,并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度,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此进入统一和中央集权为主的阶段。

第二,从汉的大一统到隋唐的大一统第三,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分裂和统一2.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第一,秦汉时期第二,唐宋时期第三,明清时期3.古代经济史第一,先秦时期其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二,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其三,土地关系的变化。

第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开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掌握。

其一,表现和格局。

其二,原因。

其三,意义。

第三,隋唐时期其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约公元前
1300年
约公元前

商 1600年

夏亳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一、商朝建立:
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二、国家体制:内外服制
1、“内服”和“外服”
“内服”: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 (今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外服”: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四方) 内外服关系: • 商与方国存在松散的联盟关系 — 方国联盟 ― 商王是共主 • 方国的向背影响商朝的兴衰
2、地位: • 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 • 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 • 与文献和考古资料结合,印证商朝为信史
c)典型: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存 i. 发掘出两座类似宫殿的遗址 ii. 发掘石制和骨制的生产工具 iii. 出土了很多青铜器和玉器的礼器和祭器 d)折射的历史 i.社会分化已经很明显 ii.居民的生活以农业为主 iii.已经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iv. 具有了显著的国家特征 e)作用:为夏史探究提供了资料
(1)工艺成熟,数量众多 典型:司母戊鼎
(2)以礼器为主,专用礼典、祭祀活动 (3)青铜器的功能:
身份地位的象征、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
2、商朝的农业
马永铜盉(盛酒器,商代后期) 从中可以透视到哪些历史信息?
三、青铜时代(夏、商、西周)
(二) 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 商朝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
的文字。
商卜狩猎的牛胛骨
这是一块完整的牛胛骨。 牛骨长32.2厘米,宽19.8厘 米,正面刻辞四条,背面2 条,共160余字,字内填朱。 刻辞所记内容为商王武丁 狩猎、祭祖和当时的天象。 这片刻辞巨大完整,是研 究商代社会历史和天文气 象的重要资料。
三、青铜时代(夏、商、西周)

中国古代史复习线索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史复习线索归纳总结

4、西汉时期的社会与经济:代田法、区田法
5、西汉学术文化:董仲舒、司马迁、经学(今文与古文经学)、文学艺术、科技
6、西汉末年的统治危机和王莽改制
四、东汉时期
1、东汉的建立
2、刘秀加强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
3、东汉的经济与科技:王景治理黄河、崔寔《四民月令》、水排、蔡伦的造纸术、张衡、医学(张仲景、华佗、《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0、唐后期的财政改革:两税法
11、元和中兴
12、宦官专权:永贞革新(二王八司马事件)、甘露之变
13、牛李党争
14、黄巢起义、朱温篡唐、五代的更迭、十国、后周的改革
15、隋唐的民族和对外关系:突厥、回纥、吐蕃(松赞干布)、南诏、鉴真、丝绸之路
16文化:《五经正义》、韩愈《原道》、唐诗、刘知几《史通》、杜佑《通典》、阎立本、吴道子、欧阳询、孙思邈、僧一行
就中国古代史来说,所谓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 宰相制度的变迁:构成宰相权利的要素:议政权和监督百官的权利。
周代:太师、太保、太傅;
秦及西汉前期: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汉成帝时: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
晚期: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等
三、古史的传说时代:
1、 黄帝和炎帝
2、 颛顼和帝喾
3、 尧舜禹时期
第二章、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
一、夏
1、启与夏王朝的建立
2、少康中兴
3、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
二、商朝
1、商朝的建立
2、盘庚迁殷、武丁中兴
2、 重要人物:秦始皇、刘邦、汉武帝、汉光武帝、曹操、刘裕、隋文帝与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宋太祖、王安石、忽必烈、明太祖、明成祖、张居正、康熙、雍正、乾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