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央集权制2011、4
中国古代史专题讲座纲要

中国古代史专题讲座纲要模块一:中国古代政治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理论、原因、沿革及措施、作用及评价)2.古代主要地方行政和组织制度分封制、郡县制、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刺史(州牧)、番汉分治、猛安谋克制、行省制、土司制、改土归流、八旗制、盟旗制、将军辖区、办事大臣3.古代监察制度御史大夫、刺史制度、通判、御使台、厂卫、提刑按察使司4.古代人才培养和选官制度(沿革、涵义、作用及评价)王位世袭制、军功授爵、皇帝任命、察举制、皇帝征召、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自荐求官制、恩荫制、王安石改科举、八股取士5.古代主要的治乱兴衰(背景、措施、特点、原因)—历史反思“三代”、秦亡汉兴、隋亡唐兴、北宋中期危机及改革、明末6.古代法律与“法治”《法经》、商鞅变法、韩非子“法治”、《秦律》、隋炀帝、《大明律》、黄宗羲“法治”7.古代吏治——反腐倡廉吴起变法、汉武帝、孝文帝、唐太宗、唐玄宗、周世宗、庆历新政、明太祖8.古代主要政治改革周公旦、管仲、吴起、李愧、商鞅、孝文帝、隋文帝、范仲淹、王安石★命题重点:古代政治制度创新;治国方略—执政能力;人才战略;模块二:中国古代经济1.基本识记:古代经济发展的表现(商周、春秋战国、南朝、隋唐、明清)✧农业:工具与技术;水利;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土地开垦;人口✧手工业:行业及产品、技术、规模、分工、经营方式✧商业与城市:交通、货币、市场及管理、商品与商人、城市与市镇、外贸2.重点突破2.1主要土地制度和政策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均田制、土地兼并、更名田*2.2古代赋税制度沿革史(原因、涵义、作用、规律性特征及变化趋势)【背景材料】2003年3月,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坚定地表示:共产党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在农村税费改制、解决农民负担问题上,我们一定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编者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是我国古代研究赋税制度最深入、最系统的学者之一。
高三历史复习课: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行政制度

高三历史复习课: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行政制度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复习课: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行政制度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三考试网中国早期国家制度遭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显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随着秦汉大一统独裁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此后官僚体制和行政机构的设置与管理制度的调剂都体现出君主独裁制度的加强。
晚清时期高度集权的独裁主义王朝政治终于走向末日。
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行政制度1、三公九卿制:(1)、形成和演变:A、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在确立皇权至上的基础上,建立起三公九卿制,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B、汉承秦制,汉朝连续沿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只是在某些官职在名称上有所变化,职权范畴变化不大。
(2)、影响: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的确立和完善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首创了新的局面,对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三省六部制(1)、形成和演变: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在继承魏晋以来中央行政制度的基础上创建的,唐朝延用并完善。
三省主座都是宰相,他们相互牵制和制约,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宋元明清时期在沿用的基础上稍有变化,但变化了只是局限于情势。
(2)、影响: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中央行政制度的建立,表明我国古代封建国家的官僚制度完全趋于成熟。
该制度有效地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庞大,唐朝以后的中央行政机构的格局一直没有产生重大变化。
3、上述两种制度的主要区分:(1)、确立和盛行的时期不同:三公九卿制确立于秦朝,盛行于汉;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盛行于唐。
(2)、内部结构不同:三公九卿制是综合性的中央行政机构,其中行政、军事和监察等权利融为一体,皇帝的家政与国政混为一谈;三省六部制则是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机构。
(3)、丞相的组成和地位不同:三公九卿制中,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六部制中,由于三者主座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从而加强的皇权。
【历史专题复习】2、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原因根本原因: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
1、经济上: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小农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都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他们的生产和土地所有制。
)2、政治上: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3、思想上:法家关于中央集权和法制的思想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
4、实践上:商鞅变法在地方建立县制,强化国君对国家的控制,为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5秦的统一和强盛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客观条件。
两组矛盾君权和相权(过程:西汉中朝,隋唐三省六部,北宋分割相权,明初废丞相,清朝军机处)中央和地方发展过程秦朝建立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2、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3、以严格的选官制度和严苛的法律为保障。
4、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
背景: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措施:1、政治:(1)开创皇帝制度(特征: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自称始皇帝。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君主专制措施)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丞相制度起于秦,是君主专制的需要)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御史大夫(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
(3)郡县制(中央集权措施。
特点:官僚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废分封。
2、经济:(1)统一货币(中央集权)。
(2)统一度量衡(中央集权)3、文化:统一文字:小篆(中央集权)4、思想:“焚书”“坑儒”评价:总: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2000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于巩固、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
极易形成暴政,激化阶级矛盾,使秦短命而亡。
(征调太急)郡县制: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经济文化统一:这些措施大大密切了各地区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文化专制政策: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西汉巩固背景:1、西汉初,汉高祖刘邦分封同姓王,郡国并行。
2、汉景帝时平定了七国之乱。
3、汉武帝即位。
XX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XX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XX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原因根本原因: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
.经济上: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小农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它们的生产和土地所有制。
.政治上: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思想上:法家关于中央集权和法治的思想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
实践上:商鞅变法在地方建立县制,强化国君对国家的控制,为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秦的统一和强盛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客观条件。
两组矛盾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发展过程背景措施评价秦朝建立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以严格的选官制度和严苛的法律为保障。
.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
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政治:开创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郡县制。
.经济: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
.思想:“焚书”“坑儒”。
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XX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于巩固、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
极易形成暴政,激化阶级矛盾,使秦短命而亡。
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这些措施大大密切了各地区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文化专制政策,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西汉巩固.西汉初,汉高祖刘邦分封同姓王,郡国并行。
.汉景帝时平定了七国之乱。
.汉武帝即位。
汉武帝措施.“推恩令。
2.建立中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巩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统一。
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加强了中央集权。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
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本质上讲属于文化专制政策。
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运转机制:中书—门下—尚书2.科举制度:隋朝建立,唐太宗发展,重视进士科。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复习内容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复习内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于战国时期,正式建立于秦,巩固于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宋新发展于元,空前强化于明清。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即秦朝以前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指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时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2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
⑴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①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郡县制:春秋后期开始出现,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推行到全国。
郡县制的实行有效的
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兼有封国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④行省制:元朝创立,该制度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使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
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⑵中央机构的发展变化
①三公九卿制;秦朝建立,汉承秦制。
这种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内外朝制度:汉武帝时创立,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隋朝时建立,唐朝时完善。
这种制度的确立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
步完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二府三司制:北宋设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军事与财权。
⑤一省制:元朝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
⑥内阁制: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确立为内阁制,是皇帝的顾问机构。
⑦军机处:清雍正帝时设立,是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012级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政治 级历史专题复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基本概念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
专制主义 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 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 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 (表现:皇权的终身制和帝位的世袭制) 表现:皇权的终身制和帝位的世袭制) 终身制和帝位的世袭制
明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发展演变及变化特征
“其纠劾则责之都察院,章奏则达之通 其纠劾则责之都察院, 其纠劾则责之都察院 政司平反则参之大理寺, 政司平反则参之大理寺 , 是亦汉九卿之遗 意也。 分大都府为五, 而征调隶于兵部。 意也 。 分大都府为五 , 而征调隶于兵部 。 外设都、 按三司, 分隶兵刑钱谷, 外设都 、 布 、 按三司 , 分隶兵刑钱谷 , 其 考核则听于府、 考核则听于府、部。”
拓展练习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 材料一: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 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6、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 材料二: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 材料二: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 所以无论巨细, 理,……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乾隆皇帝也 所以无论巨细 朕必躬自断制。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 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 从无旁落, 摘自《 从无旁落,……” ----摘自《东华录》(清) 摘自 东华录》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1.在同一历史时期,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不同 .在同一历史时期,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不同? 2.试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政治体制和中国封建 . 统治者为维护政治体制所采取的措施作一简要评价。 统治者为维护政治体制所采取的措施作一简要评价。
高三历史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要点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
1、中国古代
2、政治制度
禅让制王位世袭夏商
分封制——等级
周
宗法制——血缘
形成:争霸统一秦:确立
措施:
始皇帝制度:
中央集权制建立表明:
①举例高考题2012-2
②封建-2层-正式传入概念
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④前221-220
⑤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
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
2
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
3、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
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4、两大矛盾1.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2.皇权与相权。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专题总结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专题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史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集权专制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二、分裂与统一1、分裂的原因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占主导地位)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政治腐败)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激化矛盾)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
(被征服)3、评价: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
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治乱兴衰1、产生治世的原因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在长期战乱、分裂,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治世。
⑵统一的局面下,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开元盛世)⑶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改革调整而出现中兴局面。
(光武中兴)⑷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交往。
(贞观之治)⑸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出现乱世的原因⑴统治黑暗、腐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
各朝为加强中央和地方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秦朝 西汉 丞相 中 太尉 央 御使 大夫 地 郡县 推恩 令 方制 唐朝 元朝 明朝 废丞相 废中书省 六部分理 朝政 清朝 内阁 六部 军机处
中书省
①行中书省 废行中书 伊犁将军 合并 ②加强对琉 省 加强对琉 驻藏大臣 州县 球管辖③正 设三司 管辖③ 台湾府 式管辖西藏 式管辖西藏
君权和相权的发展趋势: 君权和相权的发展趋势: 君权逐渐加强 相权逐渐削弱 到最后废除 君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到最后废除 加强; 削弱,
练习题: 练习题: 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元 朝;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 郡县制的设立开始于 秦朝 ;县制的设立开始于 时期 战国 ;元朝时山东受 中书省 管辖 2、丞相设立于 秦 朝,废除于 明 朝
繁荣: 繁荣: 西周 奴 隶 社 会
繁荣开放: 繁荣开放: 隋唐 经济重心南移
统一国家建立: 统一国家建立: 民族关系发展 社 秦汉 宋元 会
瓦解: 瓦解: 春秋
确立: 确立: 战国
衰弱: 衰弱: 明清
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 时间 朝代 西周 春秋 东 周 前475年-前221年 475年 221年 前221年-220年 221年 220年 581年 907年 581年-907年 907年 1368年 907年-1368年 1368年 1840年 1368年—1840年 战国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统一国家的建立 繁荣开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朝代特征 奴隶社会的兴盛时期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3、清朝为加强统治在中央设立 军机处; 西藏在 元朝 时期开始归中央管辖。 时期开始归中央管辖。
练习题: 练习题:
1、唐太宗为了减少“民少吏多”的弊端,在地 唐太宗为了减少“民少吏多”的弊端, 方采取的措施是 合并州县 。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 郡县制 。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采取 推恩令 。 先后上书200多次, 200多次 2、先后上书200多次,指责唐太宗过失并被唐太 宗誉为“镜子” 宗誉为“镜子”的大臣是 魏征 ; 向汉武帝提出“推恩令” 向汉武帝提出“推恩令”的大臣 主父偃 ;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董仲舒 ; 向秦始皇提出“焚书坑儒” 向秦始皇提出“焚书坑儒”建议的是 李斯 。 3、西汉鼎盛时在位的皇帝是 汉武帝 ; 唐玄宗(统治前期) 唐朝全盛时在位的皇帝是 唐玄宗(统治前期) 。
思 想 统 治 措 施 朝代 秦 西汉 明朝 清朝
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 焚 罢黜百家, “罢黜百家,独尊儒 实行 考试范围 思想 书 术”把儒家学说作为 “四书五经” 文字狱 四书五经” 措施 坑 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儒 共同 目的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加强思想控制,
共同 积极影响:加强了思想控制,巩固了封建统治; 积极影响:加强了思想控制,巩固了封建统治; 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影响 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 明才智,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明才智,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政治制度 1、西周时期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制度是什么?这 西周时期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制度是什么? 种政治制度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种政治制度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哪个朝代结束这 种局面? 制度: 种局面? 制度:分封制 后果: 后果: 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 结束: 结束:秦朝 2、后来哪一朝代采用分封制?带来的后果是什 后来哪一朝代采用分封制? 又是怎样解决的? 么?又是怎样解决的? 西汉初年 后果:王国势力太强, 后果:王国势力太强,威胁了中央集权 解决: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解决: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削弱王国势力
练习题: 练习题:
1、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的两千多年间,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特征是 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的两千多年间, A.皇帝家天下 B.中央集权制度 C.官僚制度 D.多民族与大一统 A.皇帝家天下 B.中央集权制度 C.官僚制度 D.多民族与大一统 2、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 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 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A.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A.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 B.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B.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C.唐朝在广州 泉州等主要港口设市舶司, 唐朝在广州、 C.唐朝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市舶司,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 品交易 D.明朝时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一举一动 D.明朝时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一举一动 3.你如果是一位汉武帝时期的丞相, 3.你如果是一位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 你如果是一位汉武帝时期的丞相 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 ”④张骞出使西 生?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 ⑤“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 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儒家思想的发展 时期 发展趋势
春秋孔子创立,提出“ ”“爱人”“为政以德 春秋 孔子创立,提出“仁”“爱人”“为政以德” 爱人”“为政以德” 孔子创立 孟子:“仁政”轻徭薄赋,持续利用自然资 孟子: 仁政”轻徭薄赋, 战国 源 秦朝 焚书坑儒,排斥儒家学说 焚书坑儒,排斥儒家学说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 董仲舒的建议 西汉 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明朝 近 代 八股取士,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八股取士,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宣扬“尊孔复古”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宣扬“尊孔复古”思想 时期 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孔教 新文化运动,
2、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源自”,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统一蒙古, 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在近代, 3、在近代,哪些运动冲破了秦皇汉武建立和完善的思想体系并 一步步解放了人们思想?( ?(3 一步步解放了人们思想?(3分)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救亡图存,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 救亡图存, 走资本主义道路) (走资本主义道路)
(2008年 威海市)3.阅读下列材料: (2008年·威海市)3.阅读下列材料: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一:秦朝的货币图 秦统一文字图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董仲舒 勿使并进。” ――――董仲舒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 私仓廪俱丰实。 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杜甫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 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圆形方孔钱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小篆 规范文字。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是 规范文字。 郡县制 为加强思想控制, ;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的措施是 焚书坑儒 。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 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罢黜百家, 为加强中央集权, 的建议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 治上采取的措施是 推恩令 。 材料三描写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繁荣景象, (3)材料三描写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繁荣景象,历史上把这一 时期称为“ 时期称为“ 开元盛世 。 ” (4)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的相同点是(B) 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的相同点是(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封建制度的确立: 封建制度的确立: 时间: 时间: 战国时期 方式: 变法或改革 方式: 皇帝 (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最早提出者是 战国 时期的 韩非 。 (2)最早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制度的是 秦始皇 地方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前770年-前476年 770年 476年
政权建立
朝代 时间 人物 秦朝 隋朝 唐朝 元朝 明朝 221年 581年 618年 1271年 1368年 前221年 581年 618年 1271年 1368年 嬴政 杨坚 李渊 忽必烈 朱元璋 ( ( 秦始皇) 隋文帝) 唐高祖) 元世祖) 明太祖) (秦始皇) 隋文帝) (唐高祖) (元世祖) 明太祖) 都城 咸阳 长安 长安 大都 应天 (南京) 南京)
毛泽东在他最著名的诗词《沁园春· 毛泽东在他最著名的诗词《沁园春·雪》写道:“惜秦皇汉武, 写道: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略输文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 ……”。 问题。 问题。 秦始皇和汉武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1、秦始皇和汉武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做出了巨大贡献。请通过表格举出两人在政治、 做出了巨大贡献。请通过表格举出两人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 面的重要举措。 面的重要举措。 政 治 经 济 思想文化 ①统一 全国 ④统一货币 ⑦统一 文字 秦始皇 ②建立中央集权 制度 和 度量衡 ⑧ 焚书坑儒 汉武帝 ③稳固大一统局面 ⑨独尊 儒术兴办太学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 1、 铁农具 和 牛耕 的使用 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战 开始使用 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国时期广泛 广泛使用 国时期广泛使用 2、 战国 时期,秦国 李冰父子 修建了 时期, 防洪灌溉工程 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 ;使四川成都平原 成为“天府之国” 成为“天府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