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2025年中考历史5年真题汇编复习专题01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选择题汇编)(学生)

2025年中考历史5年真题汇编复习专题01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选择题汇编)考点01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据考古发现,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西陶寺公共墓地中,大型墓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并有整猪骨架;中型墓的随葬品有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有猪下颌骨;小型墓大多没有随葬品。
这表明当时()A.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B.农业生产技术较先进C.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D.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2.(2024·广东·中考真题)下表是广东、浙江两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相关图片。
据此推知,当时()遗址玉钺玉琮龙首玉环石峡遗址良渚遗址A.青铜冶炼技术成熟B.南北经济差异明显C.农业生产工具先进D.两地存在文化交流3.(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
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
这说明()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4.(2023·广东·中考真题)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
这说明,当时()A.原始农业形成B.社会分化出现C.禅让制度盛行D.中央集权确立5.(2022·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几块掺杂了碧糠碎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寻食物的智慧,也记录了一场作物生产的革命。
”这场“作物生产的革命”指的是()碳化稻粒A.家畜饲养的出现B.原始农业的产生C.定居生活的开始D.渔猎生产的发展6.(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磁县发掘出一处距今八九千年的遗址,发现了上百个储存粮的粮窖。
初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

初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郡县制B. 封建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答案:A2.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频繁,但其中以哪一国的崛起最为显著?A. 齐国B. 晋国C. 楚国D. 秦国答案:B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哪一科是选拔官员的主要科目?A. 明经B. 进士C. 明法D. 明算答案:B4.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A. 曹操B. 刘备D. 诸葛亮答案:D5.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德宗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E. 丝绸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朝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统一王朝?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E. 明朝答案:ABCDE3.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A. 都江堰B. 郑国渠D. 灵渠E. 长城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划分为_________个郡。
答案:362.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而杜甫则被称为“_________”。
答案:诗圣3.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___政策。
答案:推恩令4. 唐朝时期,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在位期间,将国号改为_________。
答案:周5.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___制度。
答案:科举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唐朝的“开元盛世”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主要特点。
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农业技术得到改进,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了高峰,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均有显著成就,同时,唐朝还加强了与外国的交流,吸收了外来文化,形成了多元文化交融的局面。
中国古代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是:A. 商朝B. 西周C. 秦朝D. 汉朝答案:C2. 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对外政策是:A. 和亲B. 闭关锁国C. 开疆拓土D. 重农抑商答案:C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开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其中进士科是:A. 以武艺取士B. 以文学取士C. 以法律取士D. 以算术取士答案:B4.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A. 韩愈B. 柳宗元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D5. 元朝时期,实行的民族政策是:A. 民族平等B. 民族歧视C. 民族融合D. 民族隔离答案:B6.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探索新航路答案:B7. 清朝康熙帝在位时期,推行的“更名田”政策是指:A. 将私田改为官田B. 将官田改为私田C. 将无主田地分配给农民D. 将农民的田地重新分配答案:B8.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明朝的开国功臣?A. 徐达B. 常遇春C. 刘伯温D. 岳飞答案:D9. 清朝雍正帝时期,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是指:A. 将人口税摊派到土地上B. 将土地税摊派到人口上C. 将人口和土地税合并征收D. 将人口和土地税分开征收答案:A10.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望远镜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郡县制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他于618年建立了唐朝。
答案:李渊3. 宋朝时期,经济中心逐渐南移,____成为了全国的经济中心。
答案:江南4. 元朝时期,____被尊为国教,对元朝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藏传佛教5.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海防,明成祖朱棣下令建造了____。
答案:万里长城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史必会五十题(含答案)

中国古代史必会五十题(含答案)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2.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3.半坡居民、河姆渡人分别住什么样式的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建筑4.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黄帝和炎帝5.迄今为止出土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商朝7.儒家学派创始人是谁?核心思想是什么?孔子、仁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什么?建立者是谁?秦朝、嬴政(秦始皇)9.秦朝统治者创立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中央集权制度10.东汉的谁改进造纸术?蔡伦11.秦始皇巩固统一,把什么文字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小篆12.秦长城的东起、西至分别是哪里?东起辽东、西至临洮13.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什么起义?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14.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中在政治上采纳谁的什么建议?主父偃、推恩令15.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在思想上接受谁的什么建议?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6.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17.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什么?赤壁之战18.东汉著名的医学家谁有“医圣”之称?张仲景19.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什么?作者是谁?《史记》、司马迁20.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隋炀帝设置进士科2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什么?作者是谁?《齐民要术》、贾思勰22.东晋的哪位书法家被称为书圣?王羲之2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迁都洛阳、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贵族联姻24.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什么?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实力25.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哪里?洛阳26.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国力增强,这一盛世史称什么?贞观之治27.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开元盛世。
中国古代史题库

1.1中国古代史绪论(上)1 [单选题] 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方法的代表是()。
A.理论研究B.辞章研究C.义理研究D.清朝乾嘉学派的考据学正确答案:D2 [单选题] 考据学派要求()本身要符合忠于历史原始的相貌。
A.官方记载B.历史小说C.文献D.历史著作正确答案:C3 [单选题] 西方社会科学强调()。
A.考据B.理论C.辞章D.义理正确答案:B4 [单选题] 经学是()思想流派的代表作品。
A.儒家B.法家C.道家D.程朱理学正确答案:A5 [单选题] 到了()的时候,朱熹的理学成为一种新的儒学的代表。
A.元朝B.唐朝C.清朝D.宋朝正确答案:D6 [单选题] 关于乾嘉考据学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考据学派是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方法的代表。
B.考据学也称之为“朴学”。
C.乾嘉考据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对文献本身进行整理。
D.考据学派不要求文献本身得重视符合原先最初的相貌。
正确答案:D7 [单选题] 人及动物之间的区别表现在:()A.人能说话。
B.人能直立行走。
C.人有自我的精神和理性的追求。
D.人能书写。
正确答案:C8 [单选题] 中国从哪个朝代开始,史书由官方进行编修:()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正确答案:A9 [单选题] 中国古人在研究历史是不重视下列哪一项:()A.义理B.理论C.辞章D.考据正确答案:B10 [单选题] 历史的主体是()。
A.自然B.时间C.人D.事件正确答案:C11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历史科学是需要验证的,要么证实,要么证伪。
B.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认识人类历史的最有效工具和手段。
C.现代社会科学建立的前提是现代社会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它是一种反思和批判。
D.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史学观,根据客观的现象来总结现象背后的发展规律和基本法则,同时它又是辩证的、发展的、变化的。
正确答案:C12 [判断题] 动物和人不同,是没有思想的。
中国历史复习题集及答案

中国历史复习题集及答案1. 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学习中国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的发展进程。
本文提供一套中国历史复习题集及答案,帮助读者回顾和巩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
2. 秦朝的建立题目 1: 哪位君主建立了秦朝?答案: 秦始皇题目 2: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哪些政策?答案: 实行郡县制、焚书坑儒、修建万里长城、统一度量衡等。
3. 汉朝的兴衰题目 1: 刘邦是哪个朝代的开国皇帝?答案: 汉朝题目 2: 请简要介绍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答案: 西汉时期实行郡县制,同时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职位。
4. 隋唐的辉煌题目 1: 唐太宗是哪个朝代的皇帝?答案: 唐朝题目 2: 唐朝的开放政策推动了哪些方面的发展?答案: 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5. 宋朝的变革题目 1: 宋朝分为哪两个时期?答案: 北宋和南宋题目 2: 北宋的政治改革有哪些特点?答案: 实行科举制度、推行新法等。
6. 元朝的统治题目 1: 哪位皇帝建立了元朝?答案: 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
题目 2: 元朝统治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答案: 推崇蒙古族文化、设立行省制度、修建大都等。
7. 明朝的兴盛题目 1: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谁?答案: 朱元璋题目 2: 明朝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经济成就?答案: 实行海禁政策、进行海外贸易、推动农业发展等。
8. 清朝的衰落题目 1: 最后一个清朝皇帝是谁?答案: 溥仪题目 2: 清朝的衰败原因是什么?答案: 内外因素综合作用,如封建统治制度的腐朽、外国列强的侵略等。
9. 近代史的发展题目 1: 辛亥革命的时间是?答案: 1911年题目 2: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哪个时期?答案: 中华民国时期。
10. 现代中国的崛起题目 1: 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是?答案: 1949年题目 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答案: 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经济建设、加强了国际地位等。
初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

初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封建制B. 郡县制C. 禅让制D. 世袭制答案:B2.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哪项重要的文化政策?A. 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重农抑商D. 科举制答案:B3. 唐朝时期,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A. 明经B. 进士C. 明法D. 明算答案:B4. 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北方战乱频繁B.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 政府政策引导5. 元朝时期,实行了哪项重要的法律制度?A. 律令制B. 法家制C. 蒙古法D. 大明律答案:C6.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宣扬国威B. 寻找宝物C. 贸易往来D. 寻找建文帝答案:A7. 清朝康熙帝时期,实行了哪项重要的土地政策?A. 均田制B. 屯田制C. 摊丁入亩D. 土地私有制答案:C8. 初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A9. 初中国古代,被誉为“医圣”的是哪位医学家?B. 张仲景C. 李时珍D. 孙思邈答案:B10. 初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谁主持修建的?A. 李冰B. 郑国C. 鲁班D. 墨子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初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________。
答案:秦朝2. 初中国古代著名的农民起义之一是________。
答案:陈胜吴广起义3. 初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是________。
答案:都江堰4. 初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著作是________。
答案:《黄帝内经》5. 初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是________。
答案:《史记》6. 初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之一是________。
答案:李白7. 初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是________。
答案:王羲之8. 初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之一是________。
中国古代史试题汇总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试题汇总及答案中国古代史试题汇总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史书载:“初,纥风俗朴厚,君臣之等不甚异,故众志专一,劲健无敌。
及有功于唐,唐赐遗(赠也)甚厚。
可汗始自尊大,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中国为之虚耗,而虏俗亦坏。
”材料正确反映了[ ]A.回纥强大的原因 B.唐文化对回纥的影响深刻C.回纥衰落的原因 D.唐文化对回纥的破坏严重【答案】B2.唐朝后期,吐蕃最西与之为邻的是[ ]A.波斯 B.大秦C.大食 D.天竺【答案】C4.骨力裴罗统一回纥各部后,所控制的地区包括[ ]A.东起兴安岭,西到里海B.东起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C.东起大海,西到咸海D.东起大海,西到阿尔泰山【答案】B5.下列少数民族中自己学会制造铁器的是[ ]A.突厥族 B.族 C.回纥族 D.吐蕃族【答案】D6.唐朝从内地传入吐蕃的手工业生产技术主要有[ ]①养蚕②铸铁③酿酒④制碾磨⑤制瓷⑥造纸墨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⑥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答案】C7.唐朝输往朝鲜的货物有[ ]①丝绸②茶叶③铁器④瓷器⑤人参⑥药材⑦书籍A.①②④⑥⑦ 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⑥⑦ D.②③④⑥【答案】A8.唐朝时,越州有个商人打算到外地去购进一些纸张和绫锦,下列何地距越州最近,可作为他的第一站?[ ]A.宣州 B.扬州C.洛阳 D.益州【答案】A9.在以下的古代工具中,用于水利灌溉的有[ ]①耧车②水排③翻车④筒车A.③④ B.①②④C.①② D.②③④【答案】A10.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比[ ]A.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答案】A11.下列各项中,哪项是清朝前期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 ]A.苏州、杭州 B.杭州、扬州C.苏州、广州 D.南京、广州【答案】A12.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采取的措施中哪一项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推广植棉 B.奖励垦荒C.实行“更名田” D.实行“摊丁入亩”【答案】D13.元朝和清朝都设立的省有[ ]①甘肃②陕西③河北④江西⑤山西⑥山东A.①③⑤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④⑤⑥【答案】B14.下列古代中国名画中,生动反映当时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友好关系的是[ ] A.《洛神赋图》 B.《女史箴图》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答案】D15.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可以说明下列哪一观点?[ ]A.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B.农民战争调整了生产关系,推动了经济发展C.统治者调整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D.社会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答案】A16.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者获取政权的最典型的途径是[ ]A.通过所控制的藩镇武装B.通过北方少数民族的武力支持C.利用农民起义所造成的局面D.通过控制朝政发动政变的方式【答案】A17.李白诗云:“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1.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个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新皇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①秦始皇;②郡县制;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在唐太宗一系列措施的作用下,促进了什么历史局面的形成?
①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②贞观之治;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3)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行省制度
材料四: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
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
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著名学者周有光
(4)材料四中“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含义是什么?
利用武力可以夺取天下做君主,但是却不能只用武力来治理国家,含义是指要用文、用德、用科学的管理...
(5)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
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开创者是谁?
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②秦始皇(1分)
材料二: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
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久而久之,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
(2)隋朝开创了什么选官制度改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选官依据发生了怎样变化?除选官之外,还给思想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变革?
①科举制。
(1分)②由注重门第向注重才能转变;凭才学做官;③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答对其中的一点即可得1分)
材料三:1368年至1848年是明朝和清朝前期。
这一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3)请举出清朝前期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的措施。
(列举两项)
①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②设置伊犁将军;③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
(答对一点得1分,共2分)
材料四:明清时期,北京城最高大雄伟的建筑是太和殿、正阳门等。
这些建筑物之所以高大,大多是与皇权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4)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太和殿等“建筑物之所以高大”其目的是什么?
维护皇权的地位(或体现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3.【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材料一: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
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
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材料三: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宋元明时期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
但到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材料四:中国古语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阿拉伯谚语说,“金字塔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
欧洲也有句话:“伟业非一日之功”。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
(1)根据材料一,说说我国古代2000多年前,开辟古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的壮举?
①张骞通西域(或者张骞和西汉商人、使者从长安出发,经过今新疆地区到达西亚,到达欧洲,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1分)
②西汉商人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从事海上贸易,把货物运送到东南亚,最远送到非洲东海岸,开辟海上丝绸之路;(1分)
(2)作为郑和下西洋要完成“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的伟大壮举,需要哪些条件?
①指南针;②造大船技术;③强大的国力和经济基础;④郑和等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等等(任意两点得1)
(3)说出材料三中宋代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名称,并比较其与清“十三行”设立的背景有什么不同?
①市舶司;(1分)
②汉唐以来,对外贸易发达,实行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分)
(4)结合材料四列举中国有哪些“知识”交流到西方,西方又有哪些“知识”交流到中国?并说说古丝绸之路形成过程中体现了哪些伟大的民族精神?
①中国的儒家学说、指南针、火药传播到西方;西方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西方的苜蓿、葡萄等种植技术传送到中国、阿拉伯数字等等。
(1分)
4.【变革中的中华】
材料一:“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承秦制,亦有创设”,然秦二世而亡,汉却可延续400年。
材料二:“(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又诏革衣服之制……又诏改国姓为元氏。
”“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畏惧、忌惮的意思)为此举也。
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摘自《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明太祖)“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
材料四:“昨天扰专制,而今日已共和,如两船相接触,而绝无一楔子以介于其间,则其冲突之程度必极猛烈,显然易见。
”“吾党做劝告开明工夫,未必不为彼党间接发生助力。
彼党做预备革命军工夫,亦未必不为吾党间接生助力,此所谓相反而实相成。
”——《新民丛报》
(1)请列举材料一中“汉承秦制”的具体内容两项;分析汉对秦制的哪些“创设”使“汉延续了400年”?
①汉承袭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汉承袭了秦朝的官吏选任制度;等等;
②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除秦制中严刑峻法,实行休养生息;等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材料中的三诏分别是什么意思?“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是作者对“三诏”措施的评价,你是否同意这一评价?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①
②
(3)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明太祖之所以“严诏”——“不许立丞相”,根本目的是什么?
①加强君主集权
(4)“昨天扰专制,而今日已共和”,指的是什么?“吾党做劝告开明工夫”“彼党做预备革命军工夫”中“吾党”和“彼党”各指的是什么?二者都有共同的“开明”措施是什么?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②“吾党”指的是资产接维新派;“彼党”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③“开明”措施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兴办新式教育、兴办资产阶级工商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