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例

合集下载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病例分析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病例分析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患者,男,48岁,工人。

上腹饱胀不适、纳差乏力1个月余入院。

患者2年前发现有乙肝病史,近1个月前感到上腹饱胀不适,食欲减退,有时恶心,服“胃药”多次未见好转,乏力明显,体重较前明显减轻,近1周来牙龈时有出血。

2年前发现乙肝“大三阳”(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 阳性),肝功能异常,白球比(A/G)下降。

入院体检:腹水征阳性,肝肋下7cm,质硬,表面结节状,边缘不规则,脾肋下3cm,质中,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8×1012/L,红细胞计数3.08×1012/L,血小板:35×109/L。

肝肾功能:总蛋白56.9g/L,白蛋白24.0g/L,球蛋白32.9g/L,A/G 0.7,总胆红素93.9μmol/L,直接胆红素46.70μmol/L。

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

甲胎蛋白AFP>1000μg/L(正常20μg/L)。

腹水病理:(腹水)离心沉淀涂片未找见癌细胞。

B超:肝右叶内见10cmX12cm强回声光团。

治疗过程中因高热、感染、呕血、黑便,少尿、昏迷而死亡。

分析题:1、根据症状体征、检查结果做出诊断,列出诊断依据。

2、分析该患者所患疾病临床和病理联系。

3、分析患者可能的死因。

4、原发性肝癌的肉眼及组织学类型。

本例患者按肉眼分型可能属何型?5、患者有病毒性肝炎病史,叙述病理性肝炎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征。

参考答案:1、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依据:乙肝病史;上腹饱胀不适、纳差乏力;实验室检查(AFP、蛋白、胆红素、乙肝标志物测定等);腹水征阳性,肝大,质硬,表面结节状,边缘不规则,脾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B超所见。

2、脾大脾功能亢进、胃肠道消化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出血等)、上消化道出血、水肿腹水等。

3、肝功能衰竭、肝癌恶病质。

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

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

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再次入院记录主诉:乏力、纳差3天上次(或历次)住院诊治情况:患者主因“乏力、纳差、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感、小便色泽加深9天”于2010 8-7到2010 8-26于我科住院治疗。

否认药物过敏史及患有急慢性及肝炎病史。

入院查体:T 36.5 ℃P 75次/分R 16 次/分BP 120/70 mmHg 神情合作、精神尚可、全身皮夫及巩膜重度黄染,前胸及颈部未见蜘蛛痣,未见肝掌及杵状指,头圆,头皮无血肿,完好,无破溃,五官端正,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左:右≈3:3㎜,对光反射(+),外耳道及鼻腔通畅,无渗血渗液,乳突无压痛,双侧腮腺无肿大,咽无充血,唇无发绀,伸舌居中,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双侧甲状腺未及肿大,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及凹陷,心音有力,律齐,HR:75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及肿大,移动性浊音阴性,直肠及肛门未检,脊柱及四肢关节无畸形,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浮肿。

双侧膝跟腱反射存在,双Babinski征(-)。

肝功能:TBIL:135.9µmol/L DBIL:120.3µmol/L ALT:1412U/L AST:1049U/L GGT:113U/L ALP:187U/L。

入院后给予硫普罗宁,谷胱甘肽静脉点滴保肝,完善肝炎系列示:HBsAg(+) HBeAg(+) HBcAg(+),余未见异常,腹部B超示:脾大,余未见异常。

经系统治疗19天,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肝功能示:TBIL:20.8µmol/L DBIL:14.9µmol/L ALT:91U/L AST:112U/L GGT:156U/L ALP:112U/L。

治疗有效,好转出院。

本次住院情况:患者近3天出现乏力、纳差,无恶心、呕吐、尿黄等症状,饮食可,睡眠好,于家中未予诊治,今日来我院,经查体及询问病史后拟“慢性乙型肝炎”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患者发病以来体重无减轻,大便颜色正常,皮肤无瘙痒及出血点,牙龈无出血,神志及性格无明显改变。

肝炎病例分析报告

肝炎病例分析报告

肝炎病例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分析了一例肝炎患者的病例,包括其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诊断。

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肝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和预后。

1. 介绍- 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病毒感染、药物反应等。

- 肝炎可以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两种类型,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有所不同。

2. 病例描述- 患者性别:男- 年龄:45岁- 主要症状:乏力、食欲不振、黄疸、肝区不适等- 既往史:无特殊病史3. 体征- 皮肤和巩膜黄疸明显- 肝脏可触及下缘- 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 其他系统体征无异常4.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红细胞计数降低- 肝功能检查:- ALT:升高- AST:升高- 白蛋白:降低- 总胆红素:升高- 病毒学检查:肝炎病毒抗体(乙型、丙型)阳性5. 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乙型肝炎(急性期)。

6. 治疗- 给予抗病毒治疗,如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 注意休息和饮食调理,避免肝脏负担过重-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疾病进展情况7. 预后- 急性期的乙型肝炎大部分患者可在数周至数个月内痊愈- 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定期随访和治疗非常重要结论:通过对该肝炎病例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检查和治疗。

病例的详细描述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案对医疗工作者和患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于肝炎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严重后果的关键。

因此,加强对肝炎的认识和宣传对于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病理——病毒性肝炎综合病例分析

病理——病毒性肝炎综合病例分析

患者,男,35岁。

主诉:因乏力、纳差、尿黄、眼黄、腹痛3d入院。

查体:体温39℃、脉搏10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00/70mmHg。

急性热病容,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全身皮肤无瘀斑瘀点。

牙龈出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腹肌紧,腹部略有膨隆,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肝脾肿大,肝区叩痛,移动性浊音(±)。

既往无特殊病史。

实验室检查:抗HBV IgM(+)、总胆红素357、3μmol/L(正常参考值1、717、2μmol/L)、直接胆红素219、2μmol/L(06、8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311U/L(1150 U/L)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78 U/L(840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77U/L(835 U/L)、白球蛋白比32/21(4055/2030 g,/L)、白细胞4、1×109/L(410×109/L)、红细胞3、73×1012/L(45、5×1012/L)、血小板53×109/L(100300×109/L)、血红蛋白115g/L(1216g/L)、中性粒细胞45%(5070%)、淋巴细胞55%(2040%)、凝血酶原活动度23%、总胆固醇2、15mmol/L(2、865、96 mmol/L)、甘油三酯2、49mmol/L(0、221、21 mmol/L)。

B超:肝体积无明显改变,胆囊壁明显水肿,囊腔缩小。

胸片未见异常。

心电图未见异常。

诊治经过:入院初步诊断:(1)急性病毒性肝炎;(2)发热原因待查。

治疗:给予抗病毒、护肝及对症支持治疗。

入院1天后患者出现烦躁、扑翼样振颤、呼吸急促、少尿,继之无尿,口腔黏膜出血,全身散在瘀斑瘀点。

实验室检查:尿素氮186mmol/L(3、27、1)mmol/L,肌酐160、5mmol/L(53108 mmol/L),血氨15、5μg/L(11、5μg/L),血钾3、0mmol/L(3、55、5 mmol/L),血钠132mmol/L(135155 mmol/L)。

病毒性肝炎的病例分析

病毒性肝炎的病例分析

病毒性肝炎的病例分析病例一:患者,男性,45岁。

因“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就诊。

患者诉发热已持续一周,体温最高达38.5℃,伴乏力、食欲不振,无反酸、呕吐、腹泻等症状。

查体:体温38.2℃,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5/80mmHg。

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0%,淋巴细胞比例20%,血红蛋白130g/L,血小板300×109/L。

肝功能:ALT 220U/L,AST 150U/L,ALB 35g/L,TBIL 20μmol/L,DBIL5μmol/L,IBIL 15μmol/L。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5.1×106IU/ml。

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疗:给予抗病毒治疗,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

同时给予保肝、退热、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患者体温逐渐下降,乏力、食欲不振症状明显改善。

治疗2周后,肝功能:ALT 80U/L,AST 50U/L,TBIL 10μmol/L,DBIL 3μmol/L,IBIL 7μmol/L。

乙型肝炎病毒DNA 定量检测:1.2×105IU/ml。

患者症状缓解,肝功能好转,病毒载量下降。

病例二:患者,女性,32岁。

因“皮肤、巩膜黄染,乏力”就诊。

患者诉皮肤、巩膜黄染已持续1个月,伴乏力,无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查体:体温36.8℃,脉搏9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70mmHg。

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4.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50%,淋巴细胞比例50%,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400×109/L。

肝功能:ALT 350U/L,AST 200U/L,ALB 38g/L,TBIL 80μmol/L,DBIL20μm ol/L,IBIL 60μmol/L。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

慢性肝炎病例分析报告

慢性肝炎病例分析报告

慢性肝炎病例分析报告文章正文:慢性肝炎是一种病程较长的肝脏疾病,常由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

本报告对患有慢性肝炎的一位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病例分析,以期揭示其疾病特点和治疗问题。

病例概述:患者,男性,50岁。

首次就诊于我院消化科,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区隐痛,伴有乏力、腹胀等不适感。

无明显黄疸症状,肝功能异常,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阴性,乙肝e抗体(HBeAb)阳性,乙肝e抗原(HBeAg)阳性。

病史回顾:根据患者病史,他在20年前曾经进行过一次乙肝疫苗接种。

几年后,他感到乏力,腹痛,肝功能损害,经过检查确诊慢性肝炎,并接受了支持性治疗。

此后,他曾定期到医院复查,发现肝功能转氨酶水平时高时低,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复制指数较高。

体格检查:患者体温正常,皮肤无明显黄疸,腹部触诊肝脏肿大明显,肝区有压痛,无明显肝硬化表现。

血常规显示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正常。

辅助检查: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AST、ALT偏高,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轻度升高,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 B级。

乙肝肝炎系列指标检测显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阴性,乙肝e抗体(HBeAb)阳性,乙肝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复制指数较高。

肝脏B超显示肝脏门脉高压。

诊断及治疗方案:基于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和病史,我们初步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准确评估了肝功能的严重程度(Child-Pugh B级),并进一步评估了乙肝病毒的活动程度(HBeAg阳性)。

综合病情,我们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使用抗病毒治疗药物,如核苷酸或核苷酸类似物,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加强肝保护治疗,如补充谷胱甘肽,维生素等,促进肝细胞恢复。

随访及结局评价:患者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在一个月后复查。

复查结果显示肝功能指标有所改善,AST、ALT、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均下降,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复制水平明显下降,HBeAg转为阴性。

肝炎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及治疗路径

肝炎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及治疗路径

肝炎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及治疗路径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一类疾病,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

本文将对肝炎的临床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疗路径。

一、病例描述患者,男性,40岁,主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黄疸等症状,体检发现肝脏肿大,血液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

二、病史分析根据患者的主诉及体检结果,初步判断该患者可能患有慢性肝炎。

了解患者病史后发现,患者曾有肝炎病史,而近期曾有过饮酒史、接触过可能传播肝炎病毒的场所或人员,这加强了患者患慢性肝炎的可疑性。

三、诊断3.1 体格检查患者肝区可触及肿大的肝脏,腹壁静脉曲张,黄疸,贫血等症状。

3.2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结果显示:ALT和AST升高,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降低,病毒学检查发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

肝功能检查提示肝功能异常。

3.3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肝脏肿大,肝实质回声不均匀,胆囊壁增厚,提示慢性肝炎的可能性。

4、治疗路径针对该患者患有慢性肝炎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制定以下治疗路径:4.1 药物治疗根据病毒学检查结果,确认该患者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因此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通常采用核苷酸类似物(如替加韦)和干扰素(如干扰素α-2a)的联合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和减轻病情。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肝功能情况给予辅助治疗,如补充维生素、促进肝细胞再生等。

4.2 生活方式管理患者需戒酒,避免接触可能传播肝炎病毒的场所或人员。

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和提高免疫力。

4.3 定期随访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包括肝功能检查、病毒学检查等。

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判断治疗效果。

同时,及时发现并处理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5、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病毒是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的,为了预防感染和传播,建议该患者及其家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疫苗接种可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病例讨论——病毒性肝炎

病例讨论——病毒性肝炎
• 丙肝病毒RNA(HCV RNA)
– HCV RNA阳性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指标 – 了解病毒复制程度 – 抗病毒疗效评估
病例点评——丁肝病毒病原学指标临床意义
• 丁肝病毒抗原(HDAg)
– 急性HDV感染直接证据 – 病程早期出现,持续平均21天
• 丁肝病毒抗体
– 抗HD IgM
• 阳性是现症感染标志
均可诊断HEV感染 – 多于发病后6-12个月转阴 – 两者均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EV
• 戊肝病毒RNA(HEV RNA)
– 阳性可明确诊断
– 判断HBV存在的金标准 – HBV感染诊断的最早最可靠的指标
病例点评——丙肝病毒病原学指标临床意义
• 丙肝病毒抗体——HCV感染的标志
– 抗HCV-IgM
• 发病后即可检测到,持续1-3个月 • 阳性提示现症感染 • 持续阳性提示病毒持续复制,易转为慢性
– 抗HCV-IgG
• 阳性提示现症感染或既往感染 • 转阴与否不能作为抗病毒疗效指标
–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表示
• 协助早期诊断 • 作为携带者指标
– 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并不能排除感染乙型肝炎
病例点评——乙肝病毒病原学指标临床意义
• 乙肝表面抗体-HBSAb
– 为中和性抗体指标,患者是否康复或者是否具 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表示
• 乙型肝炎的恢复期 • 乙肝感染期 • 疫苗接种 • 被动获得
– 抗HD IgG
• 高滴度提示感染持续存在 • 低滴度提示感染静止或终止
• 丁肝病毒RNA(HDV RNA)
– 诊断HDV感染最直接依据
病例点评——戊肝病毒病原学指标临床意义
• 抗HEV-Ig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一
某男,29岁,辽宁人。1995年3月18日入院。 主诉:发热3天,乏力、纳差、恶心、呕吐 1 周。
现病史:患者自3月11日起出现畏寒、发热,无寒战,体温最高38.5 ℃,同时 感纳差、乏力、恶心、腹胀,自服“感冒通、板兰根”等药物,效不佳。17日 起出现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同时尿色深黄。查肝功能:TB 86 mol/L,DB 45 , A/ G 38/25,ALT 840 U/L;HBsAg、HBeAg、antiHBc、antiHBc-IgM及 HBVDNA均阳性。发病来无呕血、便血和黑粪。 过去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史。经常饮酒,量不大,偶吸 烟。94年12月单位体检查血清乙肝免疫标志物均阴性。 查体:T 36.9 ℃,P 86,R 18,Bp 16/11。神清,精神萎靡,皮肤、巩膜中度 黄染,未见肝掌、血管蛛及出血点。双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应正常。腹软, 无压痛,肝肋下1 cm,质软、轻压痛,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余未见明 显异常。
7. 门诊及住院治疗效果不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初步诊断
病毒性肝炎(乙型、戊型混合感染)急性重型
三、鉴别:
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肝内外肿瘤); 急性或慢性病毒性肝炎; 淤胆型肝炎; 肝硬化; 亚急性或慢性重型肝炎等
四、进一步检查
•皮肤巩膜黄染程度;有无瘀点瘀斑及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
•计算力、定向力、生理反射、病理反射;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
入院后即出现顽固性呕吐,高度乏力,黄疸迅速加深。3天后行为异常,哭闹。 查双手扑翼样震颤。TB 264,DB 132,A/G 32/26,胆碱酯酶1874 IU/L,PT 26s。 antiHAV-IgM (-);HBsAg (+)、HBeAg (+)、antiHBc-IgM (+);antiHCV (-); HDVAg (-)、antiHDV (-);antiHEV-IgM (+)
病例一
问题:① 病史特点是什么?
② 考虑什么诊断?
③ 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④ 还应做什么检查(包括体检)?
一、病史特点
1. 男性,29岁; 2. 起病急,病程10天;
3. 既往无肝炎病史,无饮酒嗜好,3个月前体检 HBV血清免疫 标志物均阴性;
4. 以畏寒、发热起病,无寒战,体温达38.5℃, 同时伴乏力、 纳 差、恶心、腹 胀,且进行性加重,约1周后出现顽固呕吐, 高度乏力,黄疸迅速加深,病程第10天出现行为异常; 5. 体检发现有扑翼样震颤,未见肝掌及血管蛛; 6. 化验:TB 264,DB 132,A/G 32/26;胆碱酯酶活力降低; PT 较正常对照延长14.8秒;HBsAg (+)、HBeAg (+)、antiHBcIgM (+) ; antiHEV-IgM (+) ; antiHCV (-) ; HDVAg (-) 、 antiHDV (-);antiHAV-IgM (-)。
•肝浊音界、移动性浊音、莫菲征等;
•血常规(WBC、PLT)、肾功能、电解质、AFP、γ-GT等;
•肝、胆囊、脾脏B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