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林的假山
狮子林的假山样子描写片段作文

狮子林的假山样子描写片段作文
今天我们去狮子林玩,爸爸说,狮子林最有名的是假山!
一块块石头,上面长着青苔,像一个历史遥远的岁月的巨人。
爸爸说,这叫“假山”,比真的山还可爱呢!
我们走入假山,觉得像走入了迷宫,好多洞洞,弯弯曲曲,像小老鼠一样钻来钻去,真好玩!
爬到假山顶,往后面一看,哇,好高啊!脚下是又高又密的树木,像一顶深绿色的帽子。
爸爸指了指远处说,那儿有个“飞来石”,是从天上掉过去的,好神奇啊!
我和爸爸在假山里转呀转,一会儿爬高爬低,一会儿钻进洞洞,玩得真开心!
我们走进假山,感觉像从一个童话世界里走出来,好梦幻啊!
我爱上了狮子林的假山,它像一座迷宫,一座城堡,一座童话乐园,真希望以后还能再来玩!。
狮子林的假山

狮子林的假山目录1.狮子林的历史 (3)1.1狮子林名字的由来 (3)2.狮子林中的假山.............................................................................. 4-5 2.1假山与佛教思想 (4)2.2狮子林中的假山群…………………………………………………………………5-63.狮子林中的假山和其余苏州名园的假山对比.......................................... 6-7 3.1与沧浪亭的比较 (6)3.2与留园的比较 (6)3.3苏州园林堆山的共同点 (6)4.狮子林中山石的营造及其造景作用……………………………………………… 7-85.结束语 (8)6.参考文献 (8)1.狮子林的历史“水秀山清眉远长,归来闲倚小阁窗。
春风不解江南语,笑看雨巷寻客尝。
一直钟情于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想象着油纸伞下烟雨朦胧的小桥流水;一直陶醉在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耳边传来细声嗲气的吴侬软语里。
俗话说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山迷宫甲园林。
在苏州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就是狮子林了,说起狮子林我觉得它没有留园的精巧,没有拙政园的大气,甚至说狮子林里的山石是备受争议的,但是我仍喜欢它那份独有的宁静。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狮子林是现存的唯一一座禅意园林,它还被誉为假山王国。
2000年,狮子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1狮子林名字的由来“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者,名曰狮子林。
”要说狮子林的名称由来也有一定的历史了。
首先,这些大大小小的太湖石,虽然造型各异,但是,它们却大都与狮子的形态非常相像。
这些狮子,或立或卧,或俯或仰,千形百态,顾盼生姿,并以林立之势,营造出了十分奇异的氛围。
可以说,把狮子的形态与狮子的寓意合为一体,所以并称之为“狮子林”。
其二,元朝至正元年,也就是1341年,一位名叫惟则的高僧,应弟子之邀,来到苏州传禅。
狮子林假山迷宫作文

狮子林假山迷宫作文你要是想找个超级有趣又能把自己绕晕的地方,那狮子林的假山迷宫绝对是不二之选。
一走进狮子林,那一座座假山就像一群调皮的巨人蹲在那儿,向你发出无声的挑战。
这些假山啊,可不是随随便便堆起来的。
它们一块靠着一块,层层叠叠,有的像蹲伏的小狮子,仿佛在守护着这个迷宫的秘密;有的像展翅欲飞的老鹰,眼睛似乎还在滴溜溜地转,看着那些在迷宫里晕头转向的人偷笑呢。
我一看到这假山迷宫,心里就像有只小老鼠在挠痒痒,迫不及待地就钻了进去。
刚进去的时候,我还信心满满,觉得不就是些石头嘛,能难倒我?哼!可是没走几步,我就发现自己太天真了。
这哪是普通的路啊,一会儿是狭窄得只能侧身通过的小道,一会儿又突然冒出个小洞口,得猫着腰才能进去。
我在里面转啊转,感觉自己就像一只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我试着沿着一条看起来比较宽敞的路走,想着这肯定是通往出口的大道。
谁知道,走着走着,前面竟然是个死胡同,一块大石头挡住了我的去路,就像一个严肃的门卫,冷冷地对我说:“此路不通,你还是乖乖回去吧。
”我只好灰溜溜地往回走。
走着走着,我听到旁边有个小朋友在喊:“妈妈,我找不到出去的路啦!”他的声音在假山迷宫里回荡,听起来既焦急又有点好笑。
我心想,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这么狼狈啊。
这时候,我看到头顶上有个小亭子,我就琢磨着,只要朝着亭子的方向走,应该就能出去了吧。
于是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
我在假山之间左拐右拐,有时候还得手脚并用,像个小猴子一样攀爬一下。
就在我觉得自己快要绝望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我看到了出口!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我兴奋得差点跳起来。
从假山迷宫出来后,我回头看着那一片假山,心里又好气又好笑。
这狮子林的假山迷宫啊,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魔法阵,把你困在里面的时候让你抓狂,可当你成功走出来的时候,又让你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下次要是还有机会,我还想再进去挑战一次,我就不信我不能轻松地征服它!。
苏州狮子林:领略园林艺术之精华

苏州狮子林:领略园林艺术之精华苏州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园林之一。
狮子林以其精湛的园林艺术和独特的景观风貌,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参观和探索。
苏州狮子林的建造始于元代,历经明、清两代的不断改造和完善,如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狮子林的设计注重景观与人工结合,以创造出一种与自然相融合、和谐统一的园林环境为目标。
园林中主要景点包括荷花池、假山、亭台楼阁、走廊长廊等,每处景点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韵味。
进入狮子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宏伟壮观的荷花池。
池中荷花树影婆娑,湖水清澈见底,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夏日里,荷叶翠绿,荷花盛开,形成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狮子林的假山是其最具特色的地方之一。
这些看似天然的山石实则都是由人工塑造而成,每座假山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和寓意。
它们既有峻峭险峻的山脉,也有平坦如碧的湖泊,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狮子林中,假山被用来分隔出各个景点,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小景区,游客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不同的美景。
除了荷花池和假山,狮子林中还有许多精美的亭台楼阁。
这些亭台楼阁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让人叹为观止。
在这些亭台楼阁中,可以一览整个园林的美景,并在其中品味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外,走廊长廊也是狮子林的一大特色。
走廊长廊位于园林的主要走道上,起到联通各个景点的作用。
这些走廊长廊以其特有的曲线设计和精美的雕刻装饰,给人一种宁静、优雅的感觉。
在其中漫步,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在游览狮子林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领略到园林艺术之精华,还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狮子林中不仅有精美的园林景观,还有许多古老的文物和艺术品,如石刻、书法、绘画等。
这些文物和艺术品不仅展示了古代艺术的风采,更是一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总结来说,苏州狮子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景观和精湛的建筑工艺吸引了无数游客的欣赏和赞叹。
狮子林假山作文

狮子林假山作文狮子林假山作文篇一国庆节假期我们一家人去了苏州狮子林游玩。
刚进门,我们就看见一座座奇形怪状的假山,多么像一只只形态各异的狮子啊。
它们有的趴在湖边饮水,有的仰卧在角落里休息,有的在园中漫步,有的在林中嬉戏……。
不同的人或从不同的角度看,都能找出不同形态的狮子,它们中有威武的狮王,有可爱的小狮子,有散懒老狮子,也有成群结队的狮群,看,这头狮子半蹲在岩石上,头高高地抬起,正在“河东狮吼”,多威风呀!再看这边这头狮子,它悠闲地趴在地上,睡眼惺松地望着每一个来往的游客,似乎在说:“我还没睡醒呢,你们就把我吵醒了,真是的,我好困啊!”还有这边,有只大狮子把身体立起来,好像要爬上身边那棵树。
一边的小狮子回头仰望它,脑子里似乎浮现一连串的问号:“爸爸在干吗呀,树上有好吃的东西吗?”再一看,小狮子似乎又在说:“爸爸,你今天还是教我爬树吗?”。
迎面看到了一大片假山石。
听导游说,这里就是狮子林最有特色的假山迷宫,被誉为假山王国哦。
一听说是迷宫,我就更兴奋了,导游还开玩笑说,“大家小心,千万别碰了头哦,这里的假山石是珍贵的文物,而你的头不是文物,是你要赔它的哦。
”大家听了都笑了。
我在这片假山石里钻来钻去,还时不时的在石头山上爬上爬下,十分好玩。
苏州狮子林可真好玩!狮子林假山作文篇二端午假期来了,我们放假了,爸爸妈妈说带我去苏州玩。
听说苏州有很多著名景点,爸妈今天带我去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
我还没进狮子林时,还以为里面像动物园似的有很多狮子。
没想到进去一看,原来是一座宅院啊!我们走进的第一个厅是“燕誉堂”,那客厅的桌子、椅子和墙上的字画,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户富裕人家。
继续往前走是一片竹林,上面是好多假山怪石。
我们走进石洞,里面超凉快,还有如珍珠似的水滴滴下来,打在身上特凉爽。
我们在里面坐了一儿继续前行,又爬上一座假山。
山上有座凉亭,好多人在里面乘凉。
旁边还有一棵千年的大榆树,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好像它在用枝叶似的大伞保护着这片竹林。
狮子林假山作文

狮子林假山作文
在我国,有许多名胜风景,如:黄山、张家界、泰山等,而我最喜欢的是狮子林。
狮子林,原名“狮子山”,因园内有一座“大狮子”而得名。
它位于苏州城西4公里处,与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并称为苏州五大名园。
狮子林是江南古典园林建筑的杰作,也是中国园林史上杰出的作品。
它布局精巧,风格典雅,在众多园林中独具一格,被誉为“园林之母”。
刚进狮子林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假山,它高约5米。
远远望去,就像一头狮子在山上散步;走进假山内看,里面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岩石。
走进假山深处看,有一个“大石盆”里有许多小石头和一些小野花;向右望去就是一个“石洞”了;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块大岩石!大岩石上刻着许多花纹,像一个小姑娘在给自己梳头一样。
假山周围有许多石笋,它们有的粗如水桶、有的细如筷子;有的高似瀑布、有的低如尘埃;还有的直冲云霄、有的弯曲如链……假山的周围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岩石。
—— 1 —1 —。
狮子林景观赏析

狮子林景观赏析狮子林是中国苏州市的一处著名园林景点,被誉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狮子林以其独特的山水景观和精美的园林建筑而闻名于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本文将对狮子林的景观进行赏析,带领读者一同领略这处古典园林的魅力。
首先,狮子林的山水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整个园林占地约2.6公顷,其中有大小池塘、假山、石桥、亭台楼阁等各种景观。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狮子林的假山了。
狮子林的假山造型奇特,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龙卧水,有的像虎踞山,每一座假山都别具特色,给人以无限遐想。
在这些假山的衬托下,园林显得更加宏伟壮观,令人心旷神怡。
其次,狮子林的园林建筑也是其一大特色。
园内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每一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比如,园内的狮子亭是狮子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亭内有一尊石雕的狮子,据说这尊狮子是当年园林建造者的宠物,因此也成了园内的一大景点。
此外,狮子林的长廊更是其一大特色,长长的廊道上布满了精美的砖雕和木雕,每一处都彰显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除了山水景观和园林建筑,狮子林还有许多与文化相关的景点。
比如,园内有一处名为“迷宫”的景点,这是一处由假山和石壁构成的迷宫,游客可以在其中尽情探险,体验寻宝的乐趣。
此外,狮子林还有一处名为“寄畅园”的景点,这是一处仿照明代古建筑风格而建的园林,园内有许多古代文人的诗词石刻,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文化氛围。
总的来说,狮子林的景观无论是从山水景观、园林建筑还是文化内涵上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因此,狮子林不仅是一处供人们游览的景点,更是一处可以让人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最后,对于狮子林的景观赏析,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下游览时的注意事项。
首先,游客在游览时要尊重园内的规定,不要随意践踏花草,不要随意攀折树木,保护好园林的生态环境。
其次,游客在游览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攀爬危险的地方,不要在水边嬉戏,以免发生意外。
描写狮子林假山的句子唯美(精选合集2篇)

描写狮子林假山的句子唯美(篇一)狮子林假山的美丽和神奇令人心驰神往,宛如一幅仙境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它以其雄浑峻拔的山势、奇特的石体以及细腻的景观布局,向世人展示了园林艺术的卓越魅力。
下面是我所创作的描写狮子林假山的句子,每一句都力求表达出假山的唯美之处:1. 狮子林假山高耸入云,似乎是大地与天空的联系。
2. 奇石峰峦隐现其中,犹如波澜壮阔的诗意舞蹈。
3. 由一块块大自然的杰作组成,每片石头都有着独特的形状和光华。
4. 假山之上,花草树木繁盛,煞是一片生机盎然。
5. 清晨的时候,朝霞洒在假山上,仿佛给了它一层金色的神秘披风。
6. 寒冬之日,冰融为水,流淌于假山坡间,如同盘旋舞动的银带。
7. 峭壁上挂满了翠绿的藤蔓,宛如活泼的舞者在自然的舞台上纵情排演。
8. 一条小溪淙淙流过,仿佛是一首悠扬的歌曲在飘荡。
9. 天空中,清风拂面,轻拂着假山上的每一株花草。
10. 睡莲在假山的水池中张开了花苞,宛如害羞的少女迎接初夏的到来。
11. 假山上栽满了粉色的杜鹃花,如同瑰丽的彩带点缀着整个山头。
12. 峰峦上的松树高矮错落,仿佛是仙界里的守护者。
13. 狮子林假山的山道纵横交错,犹如一条迷宫,引人探索其中的神秘奥妙。
14. 山顶上,一座小亭雅致而精巧,仿佛是天地间的交汇点。
15. 透过石窗望出去,整个景色宛若一幅精美的山水画。
16. 晨光洒在假山上,将它染上一层金黄,犹如置身于仙境之中。
17. 蜿蜒的石径将整个假山串联起来,仿佛一条盘旋的龙脉。
18. 峰间,一朵朵白云探出头来,恍若天与地在假山之间交流的通道。
19. 春天来临时,假山上百花齐放,馨香四溢,如同置身于花海之中。
20. 夏天的午后,树荫下凉风习习,让人留连忘返。
21. 秋日里,枫叶落下,在假山的隧道中弥漫出一片火红。
22. 冬天的假山上,银装素裹,玉树临风,宛如一幅雪国图画。
23. 手触假山,石面滑腻如玉,像是大自然最细腻的抚摸。
24. 假山细微的雕刻将每一处都精心呈现,仿佛是艺术家的杰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狮子林的假山目录1.狮子林的历史 (3)1.1狮子林名字的由来 (3)2.狮子林中的假山.............................................................................. 4-5 2.1假山与佛教思想 (4)2.2狮子林中的假山群…………………………………………………………………5-63.狮子林中的假山和其余苏州名园的假山对比.......................................... 6-7 3.1与沧浪亭的比较 (6)3.2与留园的比较 (6)3.3苏州园林堆山的共同点 (6)4.狮子林中山石的营造及其造景作用……………………………………………… 7-85.结束语 (8)6.参考文献 (8)1.狮子林的历史“水秀山清眉远长,归来闲倚小阁窗。
春风不解江南语,笑看雨巷寻客尝。
一直钟情于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想象着油纸伞下烟雨朦胧的小桥流水;一直陶醉在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耳边传来细声嗲气的吴侬软语里。
俗话说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山迷宫甲园林。
在苏州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就是狮子林了,说起狮子林我觉得它没有留园的精巧,没有拙政园的大气,甚至说狮子林里的山石是备受争议的,但是我仍喜欢它那份独有的宁静。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狮子林是现存的唯一一座禅意园林,它还被誉为假山王国。
2000年,狮子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1狮子林名字的由来“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者,名曰狮子林。
”要说狮子林的名称由来也有一定的历史了。
首先,这些大大小小的太湖石,虽然造型各异,但是,它们却大都与狮子的形态非常相像。
这些狮子,或立或卧,或俯或仰,千形百态,顾盼生姿,并以林立之势,营造出了十分奇异的氛围。
可以说,把狮子的形态与狮子的寓意合为一体,所以并称之为“狮子林”。
其二,元朝至正元年,也就是1341年,一位名叫惟则的高僧,应弟子之邀,来到苏州传禅。
次年,弟子们为他买地筑屋,建造了一座禅林。
这便是现在的狮子林。
因为来到苏州之前,惟则高僧曾在浙江天目山的狮子岩修行二十余年,而惟则的老师中峰明本,以及中峰明本的老师高峰原妙,又都是在狮子岩得道的。
狮子林以“狮子”命名,既表明了这座禅林与传禅基地狮子岩的联系,又寄托了禅僧们不忘师祖的意思。
在古代,狮子的“狮”,有时又写作老师的“师”。
最后一点,在佛门之中,由于杰出的僧人也被称为狮子,因此,不但高僧说法被称为狮子吼,而且高僧的法座也被称为狮子座。
同时,寺院一词,也一向有着“丛林”的别称,所以,把这座禅林称为狮子林,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2.狮子林中的假山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有四大要素,指的便是:叠山、理水、建筑营造与花木栽植,著名的园林学者童寯先生早就在《江南园林志》中说过,而狮子林却是现存的古代假山中最为复杂、占地面积最大的实例。
狮子林中的山石,绝大多数都是太湖石,当年,宋徽宗建造名为艮岳的皇家园林,命重臣督办所谓“花石纲”,在江南一带广事搜求的,便是它。
自古以来,太湖石之所以一向被人看重,是因为它坚实而润泽,险怪而玲珑,具有“瘦、透、漏、皱”的审美特征。
2.1假山与佛教思想狮子林的假山,模拟与佛教故事有关的人体、狮形、兽像等,喻佛理于其中。
就像庭院南侧有一站一卧两只幼狮,侧首静观庭院,北侧一牛一蟹相向僵持之状。
因此说这景名为狮子静观牛吃蟹。
狮子林原是狮子禅寺后花园,其筑其景都带禅意,狮乃佛之座,在此观牛蟹之斗,静思空悟,其神可赞。
牛,素食之物,却欲吃蟹,其态可笑;蟹虽微而坚,其状可叹,细思,可知万物相生相克,各循其规,各得其所之理,应忌逆自然而施,违天道而行。
牛天性食草,却欲吃蟹;狮子却像狗一样竖起尾巴,方寸之园,荒谬不少,其实不然,这是一种难得糊涂的境界,难得糊涂不是真糊涂,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而是一种洒脱,随性。
图一:狮子静观牛吃蟹景点2.2狮子林中的假山群当然,狮子林最为著名的,还是它的洞壑式的假山群。
狮子林的假山群三面环水,拔地而出。
东部的假山位于高地,遇有滂沱大雨,也能一泄而干,故称旱假山。
园东部叠山以“趣”为胜,全部用湖石堆砌,并以佛经狮子座为拟态造型,进行抽象与夸张,构成石峰林立,出入奇巧的“假山王国”。
山体分上、中、下三层,有山洞二十一个,曲径九条。
崖壑曲折,峰回路转,游人行至其间,如入迷宫,妙趣横生。
在假山顶上,耸立着著名的五峰:居中为狮子峰,形如狮子;东侧为含晖峰,如巨人站立,左腋下有穴,腹部亦有四穴,在峰后可见空穴含晖光:吐月在西,势峭且锐,傍晚可见月升其上。
两侧为立玉、昂霄峰及数十小峰相映成趣。
各具神态,千奇百怪,令人联想翩翩。
图二:假山顶上的五峰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
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
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差,如入深山峻岭。
洞穴诡谲,忽而开朗,忽而幽深,蹬道参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
“对面石势阴,回头路忽通。
如穿九曲珠,旋绕势嵌空。
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
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
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
变幻开地脉,神妙夺天工”,“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就是狮子林的真实写照。
西部的假山临水而垒,因山水相依,故称水假山,整座假山高低错落,连绵起伏,充分体现了营造者堆叠的匠心与铺排的气魄。
另外,营造者独到的构思,还表现在对于假山群中的游览路径的设计上。
这些路径,或盘桓于高崖,或回环于低谷,给人造成了不同于一般园林的奇情险趣,并让人体会到了禅宗的意境。
尤其是在进入迷津一般的洞壑之后,洞外明亮的光源与洞内幽暗的光影所形成的对比,更是催发了人们的游兴。
3.狮子林中的假山和其余苏州名园的假山对比被称为假山王国的狮子林,园内基本上有一些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之类的陪衬,但是假山居多,而且占主要地位。
并且,假山形态各异,有像狮子的狮子峰,九峰狮,有十二生肖,有寓意佛理的狮子静观牛吃蟹景点,还有刘海戏蟾里的三脚金蟾等等。
3.1与沧浪亭的比较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沧浪亭面积略小,是四大名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宋代时建造,占地仅仅一公顷多,但是精致,有一座假山,假山上有一亭子,四周植被茂密,假山西边有一口井,但是没有水,是凿空假山而设,连通假山的山洞,有别有洞天之蕴。
3.2与留园的比较留园园内山石之奇则以冠云、岫云、瑞云三峰为最,尤以冠云峰为首。
瑞云峰和岫云峰配衬左右,构成江南园林峰石最为集中的一景。
峰前凿池,名日“浣云沼”。
峰印水中,更显秀丽。
冠云峰位于留园东部,林泉耆硕之馆以北,因其形又名观音峰,是苏州园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充分体现了太湖石“瘦、漏、透、皱”的特点。
冠云峰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
3.3苏州园林堆山共同点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共同特点是有“自然之趣”,讲究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
4.狮子林中山石的营造及其造景作用首先,假山可以作为自然山水园的主景和地形骨架。
其次,可以作为园林划分空间和组织空间的手段。
再次,运用山石小品作为点缀园林空间和陪衬建筑、植物的手段另外,在狮子林中有用山石作驳岸、挡土墙、护坡和花台等最后,山石可作为室内外自然式的家具或器设。
在叠山掇石中运用对比手法有在体量上大与小,轻与重的对比,布置上主与次,分与合,疏与密的对比,距离间远与近的对比,高与低,直与曲······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从平立面和空间多视角考虑,灵活运用,多种对比交织,构成假山丰富的变化。
在狮子林中,光说假山群就存在多种对比,明与暗,大与小,高与低等等,如此这样,才有了令人流连忘返的假山群闻名遐迩。
掇山与理水相结合,使山水结合,才能相映成趣。
苏州园林中不仅仅是狮子林利用山水结合的方法,留园,拙政园等等都是利用山水的动静结合来凸显园子的美景。
另外,苏州园林注重移步换景。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这样描述:“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小型园林中假山的“三远”架构与意境主要通过控制视距,通常是1:3以内来达到。
叠假山既要体现布局与结构的整体性,又要重视叠石的细部处理。
叠山除了整体要模仿自然真山的山势外,至少在总体上分出竖纹,横纹,斜纹几种变化,符合自然规律和造型类别的艺术要求。
山石细部的艺术处理至关重要,它的自然形态,纹理,色泽等等是影响近观质感和效果的因素,直接影响到近距离的观赏效果。
叠山掇石是石文化研究范畴中一项有特色的内容。
历史上众多文人雅士在宴客聚友,观园赏景时,以石即兴吟诗作词或题刻峰名颂石,创造出许多传世佳作,极大的丰富了古典园林的景观和文化内涵,所以才有了狮子林这一极具艺术特色的古典园林的存在。
唐代诗人常建曾写过这样两句流传很广的诗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因为它也是描写禅意园林的作品,所以,用它来形容狮子林的特点,当是最为恰切不过了。
从本质意义上来说,能将禅宗的隐遁和文人的隐逸融于一体,并可以让人去追溯崇尚自然、追溯天人合一的思想源头,这正是狮子林的文化价值的所在。
结束语通过考察,使我得到了好多以前从未有过的经历和经验,同样,我们考察的这些知识也能用到其他的设计当中。
学习如果能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话我相信我能进步的更快,更能体会亲身体会到设计的意义。
希望学校能多给学生这样的机会,使我们收获的更多。
参考文献[1]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2]金良年.中国神秘文化百科知识[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3]杨金鼎.中国文化史词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4]文征明:《王氏拙政园记》[5]俞樾:《安徽巡抚沈公墓志铭》[6]曹林娣。
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6、137-138、336[7] 金学智。
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5:12-14、88、392.[8] 刘锋杰,蔡同庆。
读《中国园林艺术论》[J].学术界,2002(4):274.[9] 陈从周.说园[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