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狮子林景观要素分析1

合集下载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布局有何独特之处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布局有何独特之处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布局有何独特之处苏州园林甲天下,而狮子林作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以其独特的园林布局而闻名遐迩。

狮子林的布局巧妙融合了自然与人工的元素,营造出了一种深邃、幽静而又富有变化的空间氛围,让人流连忘返。

狮子林的布局首先给人的印象是曲折迂回。

进入园林,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之中。

小径蜿蜒交错,让人难以捉摸前行的方向。

这种曲折的布局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它使得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新奇感和探索的欲望,每一次转弯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景致。

比如,你刚刚走过一条幽静的小道,转个弯,可能就会看到一片开阔的池塘,或者一座精美的亭台。

园林中的建筑分布也别具一格。

亭、台、楼、阁、轩、榭等建筑巧妙地镶嵌在自然景观之中,与山水、树木相互映衬,融为一体。

其中,亭台的设置尤为精妙。

有的亭台建于池塘之畔,供人欣赏水中的游鱼和倒映的美景;有的则位于假山之巅,让人登高远眺,俯瞰整个园林的壮丽景色。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如供人休憩、避雨,更是园林中的点睛之笔,增添了文化和艺术的韵味。

假山是狮子林布局的核心元素之一。

这里的假山群规模宏大,形态各异。

有的如狮子昂首,有的似群峰耸立,有的像洞穴幽深。

假山之间相互连通,形成了复杂的通道和洞穴。

游客可以穿梭其中,体验探险的乐趣。

而且,假山与周围的水池、建筑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站在假山上俯瞰,园林的美景尽收眼底;从假山下仰望,又能感受到其雄伟壮观。

水池在狮子林的布局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池通常位于园林的中心位置,周围环绕着假山、建筑和花草树木。

水池的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天空、建筑和周围的景物,增添了园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水中还常常种植着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游鱼嬉戏其间,为园林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也十分讲究。

园内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卉,四季皆有不同的景色。

春天,桃花、杏花竞相绽放,满园春色;夏天,绿树成荫,给人带来清凉;秋天,枫叶如火,桂花飘香;冬天,梅花傲雪绽放,别有一番韵味。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规划与生态学院园林设计初步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班级:12级园林一班姓名:徐朕学号:N3120830112日期:2013年10月15日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摘要: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苏州狮子林的山石、池水、长廊、植被、建筑等在造园技巧上的独到之处;初步探讨了其在建园营造上的艺术风格和规律,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灵魂所在:追求意境,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

关键词:园林,营造,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造园艺术中的奇葩,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而且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深受世界人民的青睐。

“狮子林”是一处精致有趣的园林建筑。

它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36年),原为寺庙园林,而非一般人认为的私家园林。

当时苏州高僧天如禅师为了纪念其师中峰和尚而兴建了菩提正宗寺,因中峰和尚原来住在天目山狮子岩,所以称菩提正宗寺为“狮林寺”。

而“狮子林”则是该寺院的后花园。

因其地原为宋代废园,有园林遗风,故建于此。

园中多怪石竹林犹如狮子状,所以又被世人称为“狮子林”。

(狮子林平面图)狮子林的营造特点是以山石、水、廊、植物、建筑在园林中的营造来体现的。

1、山石狮子林以山石造型天然神趣,洞壑盘旋巧夺天工而著称于世。

堆山叠石向来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手法。

园,不分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

狮子林中的山石不但神形兼备,而且具有传情的作用,可谓“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它将传统的掇山叠石手法运用的得心应手。

园中虽峰岩嶙峋,沟壑纵横,但却蹊径脉络分明,不仅深得山林野趣,且无有凌乱、局促之感。

如指柏轩前庭园,面积稍大,且较开敞,造园家即以山石为核心,层岩叠翠,洞壑盘洄。

与西侧荷花池相对比,山林气氛极为浓郁。

狮子林中以山石形成的洞壑也极具特色,不仅从平面上看极尽迂回曲折之能事,而且从高程上看还力求回环错落。

如指柏轩前院及中部假山的处理:这里规模大,占地广,自指柏轩前一直连绵至荷花池以南。

苏州狮子林园林奇观探秘攻略

苏州狮子林园林奇观探秘攻略

苏州狮子林园林奇观探秘攻略苏州狮子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杰作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

狮子林建于元代,如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园中之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这里有错落有致的假山、流水、花木以及奇特的园林建筑,每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秘。

一、历史文化追溯苏州狮子林园林建于明代,原为邵雍所建的私家园林,后经多次重建和整修,才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和风貌。

起初,狮子林被赞美为“园林体验之胜地”,用石头修筑的假山和流水景观令人惊叹不已。

如今,狮子林已经成为苏州市的一个标志性景点,被列为世界遗产。

二、园林景观特点1. 假山景观苏州狮子林园林的最大特点就是其独特的假山景观,这些假山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悬崖峭壁、幽深洞穴、奇妙洞府构成了一幅仙境图景。

不同的季节和天气,假山的色彩和形态都会有所不同,给人带来了美妙的感官体验。

2. 水景苏州狮子林园林中水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园林内流水潺潺,随着山石起伏,流入池塘,再从池塘流出,形成了一条流动的水脉。

水面上的湖光山色与绿意盎然的植被相映成趣,令人心旷神怡。

3. 花木狮子林园林中各种花木点缀其间,四季花开,景色各异。

春天,樱花、桃花等盛开,花海一片,给人一种仿佛置身花海的梦幻感受。

夏季,狮子林内种植了许多绿意盎然的植物,给人清凉惬意;秋季,红叶满园,如诗如画;冬季,枯木逢春,白雪覆盖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纯洁的感觉。

三、参观攻略1. 游览路线苏州狮子林园林面积较小,游览时间一般为2-3小时就能够完成。

建议游客从西门进入,逆时针游览,这样可以更好地欣赏到园林的美景。

2. 重点景点推荐狮子林园林中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是“寒窑”。

寒窑是一个以洞穴为主题的景区,其中模拟了洞窟的环境,进入其中,感受到了一股舒适的凉意,非常适合夏季游览。

除了寒窑,还有众多精彩的景点等待着游客的探索。

3. 游玩小贴士苏州狮子林园林每年都有大量游客,特别是在节假日和周末,人流量非常大。

狮子林造景手法

狮子林造景手法

狮子林造景手法
狮子林是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之一,其造景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山石奇峰:狮子林以奇峰异石为景观主题,让游客有置身于山林峡
谷之中的感觉。

山石规模巨大,形状多样,布局精巧,有的仿佛群山起伏,有的如流水潺潺。

2.水景溪流:狮子林以流水为景观主题,通过人工挖造水池、小溪等
水景,变化多样的水流显示出水的生命力。

3.假山造景:以庄园诉说传统,狮子林的造景技巧以假山为主,运用
石材、砖、土等材料,将岩石运用精雕细琢、排列有序等造型手法组合成
一个华丽的岩峰群,让人们拥有山水之美的体验。

4.花园彩林:在狮子林中,花园随处可见,这些园林中有各式各样的
花卉,仿佛一幅五彩斑斓的山水画,让人们感到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

苏州狮子林景观要素分析1

苏州狮子林景观要素分析1
这些镂空花窗样式或线 条柔美如花状,或四平 八稳对称型。既体现江 南人温柔婉约的性格, 又能看到中国人传统端 正的脾性。
内容最具文化意义的,当推“四雅”漏窗, 即琴、棋、书、画四漏窗。所谓“四雅”, 指的是古代文人所喜爱的琴、棋、书、画四 桩雅事,也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独特的四大内 容。四个不同形状的漏窗中,依次塑有古琴、 围棋棋盘、函装线书、画卷,这些富于鲜明 文化特色的图案内容,为园林增添了不少的 雅气。再加上窗下栽植的南天竹、石竹、罗 汉松,四季常绿,与粉墙漏窗相配,既具有 形式美感,又饱含耐人寻味的幽雅情调。
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 隔,似隐还现,光影迷 离斑驳,可望而不可即, 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 景色也随之变化,平直 的墙面有了它,便增添 了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 幻感。
漏窗,俗称花墙头、漏花窗、花窗,是一种满 格的装饰性透空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 洞内装饰着各种漏空图案,透过漏窗可隐约看 到窗外景物。为了便于观看窗外景色,漏窗高 度多与人眼视线相平,也有专为采光、通风和 装饰用的漏窗,离地面较高。漏窗是中国园林 中独特的建筑形式,也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一种 建筑艺术处理工艺,通常作为园墙上的装饰小 品,江南宅园中应用很多,尤其在苏州园林漏 窗就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色彩。
最具代表的:琴、棋、书、画四雅 漏窗:
• 古琴 • 围棋棋盘 • 函装线书 • 文也不 化是仅 的苏 反州 映

以窗洞,门洞作为画框,观赏外面景色可 以称为“框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巧妙 手法。唐代诗人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诗人正在欣赏窗框 中现成的景色。框景中的景观是立体的, 当游人移步时景色随之转移,就是移步换 影,窗中景观还会随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 发生变化。
园林设计中用得最多的是漏窗、景窗、洞窗、什 锦窗、假窗。而狮子林的花窗主要以漏窗、洞窗 为主。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doc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doc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规划与生态学院园林设计初步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班级:12级园林一班姓名:徐朕学号:N31XXXX年10月15日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摘要: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苏州狮子林的山石、池水、长廊、植被、建筑等在造园技巧上的独到之处;初步探讨了其在建园营造上的艺术风格和规律,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灵魂所在:追求意境,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

关键词:园林,营造,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造园艺术中的奇葩,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而且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深受世界人民的青睐。

“狮子林”是一处精致有趣的园林建筑。

它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36年),原为寺庙园林,而非一般人认为的私家园林。

当时苏州高僧天如禅师为了纪念其师中峰和尚而兴建了菩提正宗寺,因中峰和尚原来住在天目山狮子岩,所以称菩提正宗寺为“狮林寺”。

而“狮子林”则是该寺院的后花园。

因其地原为宋代废园,有园林遗风,故建于此。

园中多怪石竹林犹如狮子状,所以又被世人称为“狮子林”。

(狮子林平面图)狮子林的营造特点是以山石、水、廊、植物、建筑在园林中的营造来体现的。

1、山石狮子林以山石造型天然神趣,洞壑盘旋巧夺天工而著称于世。

堆山叠石向来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手法。

园,不分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

狮子林中的山石不但神形兼备,而且具有传情的作用,可谓“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它将传统的掇山叠石手法运用的得心应手。

园中虽峰岩嶙峋,沟壑纵横,但却蹊径脉络分明,不仅深得山林野趣,且无有凌乱、局促之感。

如指柏轩前庭园,面积稍大,且较开敞,造园家即以山石为核心,层岩叠翠,洞壑盘洄。

与西侧荷花池相对比,山林气氛极为浓郁。

狮子林中以山石形成的洞壑也极具特色,不仅从平面上看极尽迂回曲折之能事,而且从高程上看还力求回环错落。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规划与生态学院园林设计初步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班级:12级园林一班姓名:徐朕学号:N3120830112日期:2013年10月15日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摘要: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苏州狮子林的山石、池水、长廊、植被、建筑等在造园技巧上的独到之处;初步探讨了其在建园营造上的艺术风格和规律,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灵魂所在:追求意境,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

关键词:园林,营造,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造园艺术中的奇葩,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而且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深受世界人民的青睐。

“狮子林”是一处精致有趣的园林建筑。

它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36年),原为寺庙园林,而非一般人认为的私家园林。

当时苏州高僧天如禅师为了纪念其师中峰和尚而兴建了菩提正宗寺,因中峰和尚原来住在天目山狮子岩,所以称菩提正宗寺为“狮林寺”。

而“狮子林”则是该寺院的后花园。

因其地原为宋代废园,有园林遗风,故建于此。

园中多怪石竹林犹如狮子状,所以又被世人称为“狮子林”。

(狮子林平面图)狮子林的营造特点是以山石、水、廊、植物、建筑在园林中的营造来体现的。

1、山石狮子林以山石造型天然神趣,洞壑盘旋巧夺天工而著称于世。

堆山叠石向来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手法。

园,不分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

狮子林中的山石不但神形兼备,而且具有传情的作用,可谓“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它将传统的掇山叠石手法运用的得心应手。

园中虽峰岩嶙峋,沟壑纵横,但却蹊径脉络分明,不仅深得山林野趣,且无有凌乱、局促之感。

如指柏轩前庭园,面积稍大,且较开敞,造园家即以山石为核心,层岩叠翠,洞壑盘洄。

与西侧荷花池相对比,山林气氛极为浓郁。

狮子林中以山石形成的洞壑也极具特色,不仅从平面上看极尽迂回曲折之能事,而且从高程上看还力求回环错落。

考察苏州狮子林设计报告

考察苏州狮子林设计报告

考察苏州狮子林设计报告1. 引言苏州狮子林是一座古老而著名的园林,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

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苏州狮子林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设计师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苏州狮子林的设计进行考察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其景观和游客体验。

2. 概述苏州狮子林的设计融汇了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技巧。

它以其独特的园林布局、美丽的景色和精心设计的园林元素而闻名。

然而,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狮子林的设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游客流量管理、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3. 设计考察3.1 布局设计狮子林的布局设计以“有弹性”的路径为主要特征,游客可以在这个迷宫般的路径中自由探索各个景点。

然而,目前的设计在游客流量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在特定的旅游季节和节假日,游客人数超过了园林的容量,导致了拥堵和不良游览体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引入预定和门票限制制度,限制每天的游客数量,并通过引导游客流向和优化路径设计来改善游览体验。

3.2 植物布置狮子林以其精心设计的植物布局和园林元素而闻名。

然而,在当今环境保护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植物的选择和植物保护。

狮子林设计应该考虑引入更多的本地植物品种,以提高在地生物多样性,并降低外来物种引入的风险。

此外,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植物保护和更新系统,以保持园林的美观和可持续性。

3.3 游客设施为了提升游客体验,狮子林应该进一步改善游客设施。

例如,增加更多的休息区域和座椅,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此外,应该增加更多的指示标志和地图,方便游客自主游览。

同时,应该引入更多的解说服务和导游,为游客提供更深入的园林文化和历史知识。

3.4 智能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科技应用为园林的设计和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狮子林可以考虑引入智能导览系统,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提供导游服务、互动体验和多媒体解说。

此外,利用智能科技可以更好地管理游客流量,提高园林的安全性和效率。

4. 结论苏州狮子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在设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具代表的:琴、棋、书、画四雅 漏窗:
• • • • 古琴 围棋棋盘 函装线书 画卷
文 人 园 林 文 化 的 反 映

是 一 种 景 观 , 也 是 苏 州
苏 州 园 林 的 花 窗 不 仅
这些镂空花窗样式或线 条柔美如花状,或四平 八稳对称型。既体现江 南人温柔婉约的性格, 又能看到中国人传统端 正的脾性。
内容最具文化意义的,当推“四雅”漏窗, 即琴、棋、书、画四漏窗。所谓“四雅”, 指的是古代文人所喜爱的琴、棋、书、画四 桩雅事,也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独特的四大内 容。四个不同形状的漏窗中,依次塑有古琴、 围棋棋盘、函装线书、画卷,这些富于鲜明 文化特色的图案内容,为园林增添了不少的 雅气。再加上窗下栽植的南天竹、石竹、罗 汉松,四季常绿,与粉墙漏窗相配,既具有 形式美感,又饱含耐人寻味的幽雅情调。
漏窗,俗称花墙头、漏花窗、花窗,是一种满 格的装饰性透空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 洞内装饰着各种漏空图案,透过漏窗可隐约看 到窗外景物。为了便于观看窗外景色,漏窗高 度多与人眼视线相平,也有专为采光、通风和 装饰用的漏窗,离地面较高。漏窗是中国园林 中独特的建筑形式,也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一种 建筑艺术处理工艺,通常作为园墙上的装饰小 品,江南宅园中应用很多,尤其在苏州园林漏 窗就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色彩。
狮子林的窗花样式大体分成两种:
一种是室内的封闭玻璃木窗格;一种是 室外廊道与花园间的镂空花窗。
多采用彩色毛玻 璃,既保存了私 家的神秘感,又 能采光。玻璃颜 色均为红、黄、 蓝、绿四种,冷 暖色结合,丰富 了视觉效果,样 式方正对称,体 现中国人四平八 稳的思维。
镂空花窗:
狮子林作为私家园林的代表,讲究精致小巧,厅堂等建筑多 以曲廊相连,部分曲廊单面或双面均有廊墙。廊墙上开设漏 窗,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而 两得。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 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入目, 倘移步看景,则画面更是变化多端,目不暇接。
古典园林景观规划要素分析
——苏州狮子林
组员:2009724211 阮灵秀 பைடு நூலகம்009724212 何建欣
苏州园林的窗更多的是体现中 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的思想。 很多的窗子都是方与圆的结合, 虽然是简单的几何体,但通过 造园者的匠心独运也是别有情 趣的。 窗子本来是为屋子收集光线、 通风、换气的装置,但是苏州 园林的窗除了基本作用外,还 有借景的作用。中国的园林讲 究的是“步步换景”,透过窗 户,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 微型景观,虚实交错,把观赏 者带入一种梦幻境界。
以窗洞,门洞作为画框,观赏外面景色可 以称为“框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巧妙 手法。唐代诗人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诗人正在欣赏窗框 中现成的景色。框景中的景观是立体的, 当游人移步时景色随之转移,就是移步换 影,窗中景观还会随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 发生变化。
园林设计中用得最多的是漏窗、景窗、洞窗、什 锦窗、假窗。而狮子林的花窗主要以漏窗、洞窗 为主。 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 隔,似隐还现,光影迷 离斑驳,可望而不可即, 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 景色也随之变化,平直 的墙面有了它,便增添 了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 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