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林的禅境分析

合集下载

狮子林

狮子林

狮 子 林狮子林简介:在苏州四大园林中,狮子林是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狮子林始建于元至正二年( 1342 年),高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特建 “ 菩提正宗寺 ” ,后称 “ 狮林寺 ” 。

因寺园中湖石多似狮子形状,且中峰禅师原住在天目山狮子岩,还因为佛经中有 “ 狮子座 ” 的意义,而易名为 “ 狮子林 ” 。

全园面积约 1.1 公顷,近于正方形,以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假山众多著称,素有 “ 假山王国 ” 之称。

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 “ 桃源十八景 ” 之称。

狮子林是禅宗寺庙园林,惟则法师为禅宗高僧。

园因寺而闻名。

在佛学中佛为人中狮子,狮子座为佛之坐处,泛指高僧坐席,林即禅寺。

因此,狮子林本身即是一个宗教用语。

禅僧以参禅,斗机锋为得道法门,不念佛,不崇拜,甚至呵佛骂祖。

所以狮子林不设佛殿,唯树法堂。

而建筑题名全都寓以禅宗特色。

如立雪堂,为讲经说教之堂。

其名取自慧可和尚少林立雪之事:达摩祖师在少林修禅时,慧可为拜师在门外站了一个晚上,积雪没膝,后被达魔祖师收为弟子,修成正果成为禅宗二祖。

还有指柏轩、问梅阁等,都是以禅宗公案命名。

即便狮子林成为私家园林,这些建筑重建后,题名依然不改,可见狮子林是禅宗与中国园林相互影响的一个详细例证。

狮子林的假山:狮子林的假山从建造年代划分,可以区别为两个不同时期。

旱假山区、水假山区和南部假山区历史久远,迄今已有600多年;西部假山土山、真趣亭旁假山片、黄石假山片,系公元1918年最后一位园主贝仁元扩建时所为。

两个不同时期的假山,价值各有特色。

主假山历史悠久且蕴含禅意,是中国早期洞壑式假山群的唯一遗存。

西部假山仅是民国时期为扩大狮子林面积而建造,从造园艺术角度看整体布局与原有狮子林假山相互呼应。

西部假山石包土堆叠成山,俗称土山,在布局、设计、堆叠及建于假山上的建筑物在风格上继承了苏州园林传统的风格,特别是明清时期的苏州园林风格。

但是,民国时期的造园者也有创新。

狮子林

狮子林

狮子林平面东西略宽长方形,中部为池,在池的东和南两角掇石为山,主要建筑布置在山池东和北 面,环池临水和点缀于石林群峰之中的有指柏轩、燕誉堂、荷花厅、真趣亭、湖心亭、问梅阁、见 山楼、石舫、暗香疏影楼、五松园、卧云室等精致的厅堂楼阁庭园,四周贯于长廊,环境优雅、景 色宜人。
禅意园林
它主要是通过个体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 ,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一种超 脱与自由。人与自然不仅是彼此参与的关系,更是两者浑然如一的整体。为了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展现 出这种自然宇宙与人的整体境界,禅学认为,内心的体验便是达到这一境界的关键 ,这是因为宇宙万物 的 -切都是人心所生。为解决现实与信仰的矛盾 , 他们或游山玩水、或种花造园, 通过感受自然来 抵达 生活的真谛。园林为他们提供了寻求寂静瞑想的场所 ,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之中发现永恒。这 心性境界,是不依赖外界环境的,而靠恬静和淡泊的心去获得。士大夫们倾心于这种精神天地,立足于 自己的心性之中, 在有限的空间形态中求得一己性情的自得自适 , 是借有限的物质实体组成的空间, 构建出精神的无限天地 。
民国七年,即1918年,贝仁元购得狮子林,他在保留原有面目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湖心亭、石 舫、荷花厅、九狮峰等多处新的景点。可以说,由于贝仁元资财雄厚,他对狮子林扩充式的修建, 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规制上,都远远超过了黄氏家族对于狮子林的整建。至此,经过惟则禅师的 创建、黄氏家族的修建和贝氏家族的扩建,狮子林已经涵纳了元代、明代、清代以及民国时代等各 个时期的历史风貌,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容。
禅意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有四大要素指的便是:叠山、理水、建筑营造与花木栽值,而首当其冲的 叠山,指的便是对山石的布置,而狮子林恰恰一向有假山王国之称,著名的园林学者童寯先生早就 在《江南园林志》中说过,狮子林是现存的古代假山中最为复杂、占地面积最大的实例。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狮子林_OK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狮子林_OK

2021/8/17
3
狮子林 • 总体布局
园内东南多山,西北多水,
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长廊
的墙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
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及
南宋文天祥《梅花诗》的碑刻作
品。。以中部水池为中心,叠山
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使
得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足山
林”意境。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
园林亭、台、楼、阁、厅、堂、
狮子林 • 近代建筑与古典园林结合 的产物
狮子林自元代以来,几经荒废,几经兴 旺。历次的重修都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 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经济特征。颇 具争议的是最后一代园主贝润生对狮子林 的重建。清咸丰年间,狮子林年久失修, 叠石亭台坍塌;由贝润生购下重修。植花 木、浚水池,增建燕誉堂、小方厅、九狮 峰、牛吃蟹等景点。园周环以长廊,上置 “听雨楼藏帖”、“乾隆御碑”、“文天 祥诗碑”等碑刻71块。建湖心亭、九曲桥、 石舫、荷花厅、见山楼、人工瀑布等景点, 峰石依旧。又购园东住宅,建族校、家祠, 在修建过程中采用了部分现代的建筑材料, 如水泥、钢筋、彩色玻璃等,修建了部分 西洋风格的建筑,留下了造园上的败笔和 有争议之处。但也很好地保护了原存的建 筑和假山,搜集了大量文物,使一代名园 得现光辉。
二、坡仙琴馆——石听琴室
室分东西两部,东为“坡仙琴 馆”,悬吴云手书额并加跋,旧藏 宋代苏东坡“玉涧流泉琴”,并图
东坡小像,故名。西即“石听琴
室”,昔顾文彬得翁方纲手书“石
听20琴21/室8/17”旧额,加跋悬于宅内。庭
10
中角湖石如伛偻老人作俯首听琴状。
三、拜石轩——岁寒草庐 宋米芾爱石成癖,见怪石即
一片松林,绿溪种樱桃、紫薇、石 榴、梅杏之树,花开四时不绝,落 英缤纷,松荫满径,为园中最幽处, 曲园先生摘司空表圣句颜之曰: “碧涧之曲,古松之阴”。

狮子林

狮子林

古典园林分析之 狮子林
功能分区:
庭院
住宅 祠堂
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
部分,现园子的入口原是贝氏 宗祠,有硬山厅堂二进,檐高 厅深,光线暗淡,气氛肃穆。 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 园的主厅区。
古典园林分析之 Βιβλιοθήκη 子林交通组织:主要交通路线 次要交通路线
路线描述: 燕誉堂——小方厅——揖峰 指柏轩——古五松园——湖 山亭——花蓝厅——真趣 亭——石舫——暗香疏影 楼——飞瀑亭——问梅阁— —双香仙馆——扇子亭—— 文天祥碑亭——御碑亭—— 修竹阁——立雪堂——出口
古典园林分析之 狮子林
堆山理水:
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
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 四面坡差,如入深山峻岭。
洞穴诡谲,忽而开朗,忽而幽深,
蹬道参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 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
古典园林分析之 狮子林
堆山理水:
园内水体聚中有分。聚合型的主体水 池中心有亭伫立,曲桥连亭,似分似 合,水中红鳞跃波,翠柳拂水,云影 浮动,真是“半亩方塘一镜开,天光 云影共徘徊”。
古典园林分析之 狮子林
堆山理水:
水体
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
山迷宫甲园林。狮子林以假山 著称,山占地面积约0.15公顷。 可以说,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 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 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 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横 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 环起伏。
双香仙馆
古典园林分析之 狮子林
景点分析:
扇亭:外形象折扇的扇面。扇形 月洞,扇形吴王靠,扇形石台。 置身其中,可饱览园景。
相逢柳色还青眼;做听松声起碧涛。
扇 子 亭

苏州园林狮子林介绍

苏州园林狮子林介绍

苏州园林狮子林介绍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狮子林介绍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狮子林介绍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

1982年被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

长廊的墙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诗》的碑刻作品。

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

以中部的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使得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足山林”意境。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

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起舞之状。

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峰为诸峰之首。

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

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亦因佛书上有“狮子吼”一语(“狮子吼”是指禅师传授经文),且众多假山酷似狮形而命名。

惟则曾作诗《狮子林即景十四首》,描述当时园景和生活情景。

园建成后,当时许多诗人画家来此参禅,所作诗画列入“狮子林纪胜集”。

基本信息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园林路23号门票价格旺季门票:40元/人次 (4月、5月、7月、8月、9月、10月)淡季票价:30元/人次 (1月、2月、3月、6月、11月、12月)优惠政策1、先役军人凭军人证等有效证件,离休干部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凭离退休干部证免票。

狮子林造园手法调研分析

狮子林造园手法调研分析
自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正式建院起,元、明、清、民国各个时 期都屡有增建,形成了嶙峋假山与一汪碧水相依。松竹梅居于亭台楼榭 相伴的人化自然空间。徜徉于狮子林中,游客既可以穿越六百多年的时 空观景赏古,又可在咫尺山林中感受山水之乐。
现状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 园林的代表。
分外的绚丽、明快。例如自狮子林的 五松园厅堂向外看便可以获得上述的 效果。
荷花厅 —渗透与层次
面水而筑,前有平台。厅南 14扇落地长窗,刻有唐诗各一 首,厅北6扇长窗均。厅中间设屏门4扇,南 刻松寿图,北雕王同愈撰汉代 仲长统《乐志论》。此为夏天 赏荷的好地方。
古五松园 —渗—透—与对层景次
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特别是 把室外空间的景物引入室内,也是古
典园林所对经景常实采用际的上一就种手是法通。过例如 园特林意中的设厅置堂的,不门仅洞多或处于窗园口内去主要 景而看区便某,有而充一且分景又的物多条处件,理自从得室而十内分透使开过景敞开物。敞因的 隔若扇似而摄一取幅园图中—画—嵌外与部空框间中—,—景 物因,为从而是使隔内着外空层间次相看互渗,透所。以由于 是暗会透的显过室隔内得扇向含和亮蓄廊处来看深看,远,不,而仅且有常又丰可是富使自的较层 次两变个化,景而物且互外部成空对间景的景。物还显得
过修竹阁看卧云室,掩映于石林的夹
缝和树木枝叶交织成的网络之中。
狮子林卧云室,深藏于石林丛中,四周 怪石林立,松柏遮天,仅楼之一角间或 从缝隙中隐约可见,幽深莫测。
卧云室,正面几乎全部为石林所遮掩,仅楼阁一 角显露于外,暗示指拨轩过桥,必有小径与之想 通。
立雪堂
位于燕誉堂西南,坐东朝西, 面阔7.76米,进深7.22米,卷棚 歇山顶,山尖饰灵芝仙鹤泥塑。 方砖铺地。原为传法之所,取 “慧可立雪”的佛家故事为名。 东墙开方形明窗一扇,窗外为 燕誉堂南庭院。堂中置落地圆 光罩,图案制作工艺称“一根 藤”。圆光罩左右各有一隔断, 上为海棠形图案。堂西有雨达 栏杆和12扇半窗相隔。

古老的苏州狮子林:打造园林艺术的瑰宝

古老的苏州狮子林:打造园林艺术的瑰宝

古老的苏州狮子林:打造园林艺术的瑰宝苏州,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以其精美的园林而闻名于世。

在众多的园林中,狮子林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区内,是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

狮子林的历史可追溯至元代,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它的名字来源于园林内一座古老的石狮子雕像。

这座石狮子是整个园林的象征,也成为苏州园林中独具特色的标志之一。

进入狮子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巧的石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形态优美的石桥。

石桥呈弯曲状,象征着园林中的人为善变。

站在桥上,可以看到园林内独特的布局和景致。

沿着曲线行进,令人领略到不同角度下的美丽景观。

狮子林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细致的布局而闻名。

园林内有着精巧的石雕和各种奇妙的景致。

其中最有名的是树盘石。

树盘石是以一块巨大的石头为基座,上面有一颗树状石柱,形状独特。

它被视为园林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

园林中还有一座名为"濠化亭"的亭子,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亭子之一。

它的名字来源于亭子周围形成了一片水濠,令人有如置身于水上的感觉。

亭子内部精心布置,有着典雅的家具和艺术品,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的生活风貌。

园林内的每一处都体现了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

无论是建筑物的布局还是花卉的种植,都透露着园林艺术家的智慧和才华。

古人常说"园林是画中有情,画是园外有意",狮子林正是将这种意境发挥到了极致。

除了园林景观外,狮子林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林内建有一座古老的宁禅寺,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佛教寺庙。

寺庙内保存着众多的佛像和经典文物,吸引了大批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作为古代园林的瑰宝,狮子林曾多次受到国内外游客的赞誉和探访。

1997年,狮子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成为苏州园林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在当年被评为"最美的听濠园林"。

如今,狮子林已经成为苏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狮子林_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狮子林_

谢谢欣赏
狮子林 • 假山王国
狮子林的假山从建造年代划分,可 以区别为两个不同时期。主假山 (旱假山)区、岛上假山(水假山) 区、南部假山区(以上三区统称为 主假山)历史久远,迄今已有600 多年。西部假山(土山)、真趣亭 旁假山片、黄石假山片(小赤壁), 系公元1918年最后一位园主贝仁元 扩建时所为。两个不同时期的假山, 价值各有特色。
因园建造较晚,吸取历代名园之长, 复廊仿沧浪亭,假山效环秀山庄、狮子 林,融汇揉合,具集锦式特点。
怡园厅堂简介
一、玉延亭 此处原有一片竹林,取“万竿
戛玉、一笠延秋”诗意而名。“万 竿戛玉”即风吹竹林摇摆而发出玉 石响声。亭中角董其昌草书石刻: “静坐参众抄,法谭(谈)适我 怯”。
二、坡仙琴馆——石听琴室 室分东西两部,东为“坡仙琴
狮子林 • 植物配置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用竹类 、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 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 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许多树木的种植与 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喻情于草木。狮子林的植 物配置亦照此理,东部假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西部和南部山 地则以梅、竹、银杏为主。配植色香态俱佳的花木,疏密相间,错 落有致,不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气氛。更使山石、建筑、树木溶合 一体,而成为真正的“城市山林”。指柏轩前假山上有元代古柏数株 ,有白皮松五棵,姿态苍劲,皆成画意。暗香疏影楼和问梅阁推窗 可见三、五株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尤其问梅阁中桌椅、吊顶 都是梅花形,窗纹用冰梅纹,书画内容亦与梅有关,与地上“冰壶” 古井共同构成一幅思乡的画卷。更有文天样《梅花诗》:“静虚群 动息,身雅一身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借梅咏怀,体现 了文天样正气凛然的高尚情操。山石间有六百年年银杏一株,粗干 老木,盘根错节于石隙间,夏日浓荫庇日。秋叶灿若织锦,成为狮 子林中一美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禅宗对狮子林的影响

摘要 禅宗在中国的发展和兴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园林。本文着重以狮子林为例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禅宗的主要思想以及狮子林的概况,然后从狮子林的名称由来、假山叠石、匾额题名、建筑布局等方面对禅宗对狮子林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狮子林;禅宗;影响

0 引言 佛教传人中国早期的所谓“禅”,是印度佛教中一种修行方法,即由心意的安定、专注而获得智慧和超脱。它本身不是独立的佛教学派,而是作为佛教三学“戒、定、慧”的内容之一【1】。后来经过一段时期的演变和发展,禅就具有了新的内涵(即把“禅”视为众生具有的本性,是众生成佛的因性,本来面目【2】)而成为别有洞天的一“宗”了。中国禅宗以慧能南禅为主脉,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反印度佛学人性与佛性截然分开的教理,跳出“艰苦修行”的模式,推出了一套快捷成佛的顿悟工夫。 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个特殊范畴,以满足游赏和居住等多重需 要为目的,将人为的物质环境与自然风景相结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地创设的“第二自然”【3】。中国园林肇始于商周时代帝王苑囿,兴起于春秋战国,秦汉时已初具模仿自然的造园风格,并出现了私家园林,魏晋南北朝时寄情山水的私家园林大盛,唐宋时又将诗情画意引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特征,后经历代造园实践,至清时形成完整的艺术体系【1】。苏州名园狮子林,其历史可以上溯至北宋末年。自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正式建园起,元、明、清、民国各个时期都屡有增建,形成了嶙峋假山与一汪碧水相依、松竹梅菊与亭台楼榭相伴的人化自然空间【4】。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曾说过:“建筑形体的抽象结构、音乐的节律与和谐、舞蹈的线纹姿式,乃最能表现吾人深心的情调与律动。”’狮子林就是这样一种体现了中国人生命情调与心灵律动的形态,在这片天地中,交融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人生情趣、审美观念以及空间意识。从狮子林中,我们可以窥测到中国人独特的心灵,寻摸到中国文化血液中禅的因素,探索到禅宗对狮子林的影响。

1 禅宗思想 禅宗源于佛教文化东至,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吸取儒道两家文化而形成的一个中国佛教宗派。它一方面吸收了以往佛教诸派思想以及玄学思想之所长,融合了中国文化中有关人生问题的思想精髓,从而与华夏民族注重实生活的文化传统构成水乳交融的整体,另一方面它与儒家立足于日常人伦,“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的现实态度不同,也区别于道家执著于“乘云气,骑日月”的理想人格【5】。禅宗的中心思想是注重净性、强调自悟、提倡顿觉,它以重现本心为终极关怀,主张通过个体的自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在禅学看来,人既在宇宙之中,宇宙亦在人的心中,人与自然并不仅仅是彼此参与的关系,而是浑然如一的整体【6】。禅宗用“离相”、“无念”等手段,除去表层意识的牵绊,洞察人心灵深处的隐秘,以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和超脱。它倡导的不是借重或依靠外在的权威、偶像,而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清净,因循自己的本性去征服黑暗,找到开悟的路途。禅悟是不带任何主观设定意图的,正因为没有执著的追求,所以能出现顿然的妙悟;在没有思量人生意义的场合,反而被自然触动无意中接近到人生真谛【7】。

2 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佛学大师天如禅师的弟子,在姑苏城城东“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建成了狮子林【8】。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岁的大书画家倪瓒(号云林)途经苏州,曾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绘有《狮子林图》),使狮子林名声大振,成为佛家讲经说法和文人赋诗作画之胜地。清乾隆初,寺园变为私产,与寺殿隔绝,名涉园,又称五松园。1917年为颜料买办商人贝润生购得,经9年修建、扩建,仍名狮子林。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整个狮子林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以中部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使得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尺山林”意境。它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3 禅宗对狮子林的影响 禅宗对狮子林有着深远的影响:狮子林的名称由来,扁额对联,假山叠石、建筑布局无不流露着禅宗的精髓。 3.1名称由来,源自禅宗 狮子林在元代建造之初,又叫菩提正宗寺,其开山祖师惟则为禅宗高僧。据佛教故事传说,佛祖释边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大狮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在佛教中被视为神兽,佛经中称“佛为人中狮子”,佛陀讲经说法遂称为“狮子吼”,佛之坐处(后泛指高僧坐席)称为“狮子座”,《大智度论》中谓众僧共住“如大树丛聚,是名为林”,禅宗寺院又叫丛林,简称林。因此,“狮子林”三个字本身即是一个宗教用语。又说“狮”子的“狮”,人们又常作“师”字,天如之师明本和尚(法号中峰)在浙江天目山狮子岩边的师子苑受戒,而天如也曾居住在狮子崖,为纪念佛徒衣钵相传的师承关系,也为表达天如誓志宏扬佛法的决心,名此园为狮子林【8-10】。 3.2匾额题名,源自公案 匾额作为园林文化的重要载体,其题名意寓其中而音流弦外,言语有尽而意深无穷,对景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11】。狮子林里具有典型意义的匾额题名是“问梅阁”、“立雪堂”和“指柏轩”,它们均源自禅宗公案。“问梅阁”取意于禅宗故事马祖问梅,象征以获得佛学堂奥。《五灯会元》卷三载,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法常初参马祖道一时,听其言“即心即佛”当即大悟,便到大梅山去做主持。马祖为了解其领悟程度派另一弟子去对他说:“马祖大师近来佛法有变,又说非心非佛。”法常说:“他说他的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马祖禅师知道后赞许地对众弟子说:“大众,梅子熟了。”即大梅法常对“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的不二之理已经了悟。“立雪堂”取意《景德传灯录》,上面记载:禅宗二祖慧可去见菩提达摩人,夜遇风雪,但他求师心切,不为所动,在雪中站到天亮,积雪盖过了他的双膝。菩提达摩见他心诚,就收为弟子,授与《楞迦经》四卷。立雪堂原为僧人传法之所,所以用此题名【13】。指柏轩出自禅宗公案“赵州指柏”:临济宗的从谂禅师主持赵州观音院,弟子们一再问达摩祖师西来意,从谂反复答以“庭前柏树子”,隐喻万事应任其自然,不必执着一念。这些公案机锋,配合着眼前的风亭月榭,曲槛长廊,宋柏元梅,文(天祥)诗倪(云林)画,尤其是那许多充满生命活力的湖石狮峰,此中所蕴涵的生命律动之美、禅悦之趣,跃然显露【14】。 3.3假山叠石,尽显禅意 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在禅宗看来,规定性越小,想象余地就越大,因而以少胜多,只有简到极点,才能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去供人们揣摩与思考。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狮子林假山以“取势在曲不在直,命意在空不在实”的手法造型。它三面环水,假山以小飞虹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假山环围卧云室而筑,西假山临水而筑,山水相依,如天然画卷。狮子林假山的意境取自四大佛教名山,特别是九华山的境界。这设计的上、中、下三层假山【15】分别代表了人间、天堂、地域三重境界,让人们可以通过微小精致的景观见到广阔渺远的庙宇,感受“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阔”的美妙,体味“天地一东篱,万古一重九”的永恒【12】。狮子林假山的立意以佛经狮子座为拟态造型,采用比喻、夸张、借代等手段,汇集了佛教故事中珍禽异兽的精华。园内姿态各异的狮石狮峰,似有似无,形神飘忽,达500座。假山上的蹬道,以湖石或青石堆叠,主要有九条,峰回路转,构成趣味各不相同的进山路线,象征佛教中的“九九归一”,殊途同归之意【4】。我认为假山是狮子林最富禅味的地方,禅房卧云室处于假山中央顶端。假山高止不过十几米,远不如真山气象,更无云可卧,但禅味隽永,即在于引人想象,在想象中悟道,在这个特定环境中,“卧云”两字恰好其到了这种效果。它令人不自觉的想象到:云生高山,绕之峰腰,卧云者必居高山群峰间,由心的作用,移景,转换空间,狮子林假山变成真山,人飞升到几千米,真若高处云端。狮子林的一堆湖石,道中人看来就是浙江天目山狮子岩,似象非象的石狮子就是佛像【12】。 3.4建筑布局,融于自然 受禅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狮子林的建筑力求与自然协调。其主体建筑物大体都沿周边布置,各建筑物之间以廊进行连接。在寺院泥塑造像极其盛行的时期,狮子林既无佛殿,更无造像,唯以拟态假山表现神秘世界,而且园中没有金碧辉煌的梵宫琳宇,也没有奇花异草,有的只是普通的房舍散布在古树竹林与假山之间,反映了禅宗寺院的原色,它与自然契合如一【1】。“修竹阁”掩映在万竿竹林之中,表现的是“万竿绿玉绕禅房”和“竹林精舍”的空、寂、幽远的禅意。“卧云室”卧于峰峦之上,四周环以酷似群狮起舞的峰峦叠石,是寺僧静坐敛心,止息杂虑的禅室,营造了“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生在万山中”的神秘世界。

4 总结

总之,禅宗是东方文化的奇葩,它综合了中国的儒家、道家和印度的佛家之精华。禅家天真活泼,既熬得住寂寞又承得起热闹,他们创下了承先启后的语录,留下了雅俗共赏的公案【5】。狮子林广不过16.7亩,空间一粒芥子而已,却容纳了不止一座天目山,而是整座须弥山和佛教的全部精神。它虽处市廛,但由于禅的引导,僧人在此却可达到止息杂虑,远离凡尘,归于寂静的境界。它这种直觉体验的美学品格(把自然看空,自然在禅宗中成为假象或心相)使得狮子林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