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总复习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7篇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7篇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7篇篇1一、概述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分支,主要研究其结构、性质、合成与应用。

本篇文章将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读者快速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

二、基本概念1. 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二氧化碳、碳酸及碳酸盐等)。

2. 共价键:有机化合物中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3.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三、重要官能团及性质1. 烃基(-CnxHy):烃类化合物的核心部分,常见性质包括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2. 羟基(-OH):涉及醇类、酚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常见反应包括酯化反应和脱水反应。

3. 羧基(-COOH):涉及羧酸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具有典型的酸性,可发生酯化反应。

4. 氨基(-NH2):涉及胺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可发生酸碱反应及偶联反应。

5. 醚键(-O-):连接两个有机基团,常见反应包括裂解反应。

6. 酮羰基(-CO-):连接两个碳原子,具有亲电和亲核反应的特性。

四、基本反应类型1. 取代反应:原子或原子团替换有机化合物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的过程。

2. 加成反应:不饱和键的加成,如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3. 消除反应:分子中相邻碳原子上连接相同基团时,脱去小分子形成不饱和键的过程。

4.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如醇的氧化、醛的还原等。

五、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是具有相同分子式但不同结构的化合物。

同分异构现象在有机化学中非常普遍,对化合物的性质有很大影响。

主要包括位置异构、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

六、光谱分析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光谱分析是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重要手段。

主要包括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等。

这些光谱技术有助于确定化合物的官能团、结构信息及立体构型。

七、有机合成与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应用,通过合成目标分子实现特定功能。

反应机理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的原理,了解反应机理有助于预测和调控有机合成过程。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结构、合成方法和应用的学科。

下面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总结:1.键合理论: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其分子内的键有着密切关系。

有机化学中常见的键有共价键、极性键和离子键。

2.碳骨架: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骨架。

根据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碳骨架可分为直链、分支链、环状和杂环等几种不同的类型。

3.功能团:有机化合物中的功能团是指具有一定化学性质的结构单元。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功能团有羟基、醇基、酮基、酯基、羧基等。

4.反应类型: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加成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5.反应机理:有机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通过反应机理来描述。

常见的反应机理包括亲核取代反应机理、亲电取代反应机理、酸碱催化反应机理等。

6.按键性质分类:根据碳原子上的官能团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饱和化合物和不饱和化合物。

饱和化合物中的碳碳键都是单键,而不饱和化合物中的碳碳键可以是双键或者三键。

7.合成方法:有机化学中的合成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常见的合成方法有酸催化、碱催化、取代反应、缩合反应等。

8.离子性和共价性:有机化合物既有离子性也有共价性。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键为共价键,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常常具有离子性质。

9.异构体:同一种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称为异构体。

异构体可以分为构造异构体、空间异构体和立体异构体等几种类型。

10.应用领域:有机化学在药物、农药、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机合成和有机反应研究的进展为新药的发现和农药的合成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以上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总结,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学习和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有机化学是一个广阔而深奥的学科,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掌握和应用。

2021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十一章《有机化学基础》第34讲烃的含氧衍生物

2021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十一章《有机化学基础》第34讲烃的含氧衍生物

2021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十一章《有机化学基础》第34讲烃的含氧衍生物考纲要求 1.掌握醇、酚、醛、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了解烃的衍生物合成方法。

3.了解有机分子中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4.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1.醇、酚的概念(1)醇是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饱和一元醇的分子通式为C n H2n+OH(n≥1)。

1(2)酚是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最简单的酚为苯酚()。

(3)醇的分类(4)几种常见的醇名称甲醇乙二醇丙三醇俗称木精、木醇甘油结构简式CH3OH状态液体液体液体溶解性易溶于水和乙醇2.醇类、苯酚的物理性质(1)醇类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物理性质递变规律密度一元脂肪醇的密度一般小于1 g·cm-3沸点①直链饱和一元醇的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升高②醇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高于烷烃水溶性低级脂肪醇易溶于水,饱和一元醇的溶解度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2)苯酚的物理性质3.醇和酚的官能团及化学性质官能团主要化学性质醇—OH ①跟活泼金属Na等反应产生H2;②消去反应,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③催化氧化;④与羧酸及无机含氧酸发生酯化反应酚—OH ①弱酸性;②遇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定性检验,定量测定);③遇FeCl3溶液呈紫色(定性检验)理解应用由断键方式理解醇的化学性质如果将醇分子中的化学键进行标号如图所示,那么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情况如下所示:以1-丙醇为例,完成下列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断键部位。

(1)与Na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催化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HBr的取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化学基础复习2

有机化学基础复习2

有机化学基础复习21.直接生产碳碳键的反应是实现高效、绿色有机合成的重要途径。

交叉脱氢偶联反应是今年备受关注的一类直接生产碳碳单键的新反应。

例如:反应①化合物Ⅰ可以由以下合成路线得:(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_______;其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明条件)(2)化合物Ⅱ与浓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明条件)(3)化合物Ⅲ没有酸性,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Ⅲ的一种同分异构体Ⅴ能与饱和碳酸氢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Ⅴ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4)反应①中一个脱氢剂Ⅳ(结构简式如下图)分子获得2个氢原子后,转变成一个芳香族化合物分子,该芳香族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5)1分子与1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其产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1mol 该产物最多与______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2. 咖啡酸苯乙酯是一种天然抗癌药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转化: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A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⑵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高分子M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B→C发生的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⑸A的同分异构体很多种,其中,请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④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5)下列有关咖啡酸苯乙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A.其化学式为C16H16 O4B.遇FeCl3溶液时可以发生显色反应C.与浓溴水可以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D.滴入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证明其结构中一定含有碳碳双键3. 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复习提纲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复习提纲

《有机化学基础》复习提纲一、有机物组成的表示方法例: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最简式?二、几个概念1、官能团:是决定有机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例:指出右边有机物所含官能团,预测其性质。

2、基:例: 写出氨基的电子式和丁基的结构简式?3、同系物的概念:例如:CH3CH2OH和丙三醇,甲苯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4、同分异构体的类别——官能团异构——官能团结合在不同的碳原子上——支链多少与大小的改变例如:写出C7H8O(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三、典型有机物的命名例如:四、有机物的物理性质1.沸点(1)同类物质:碳原子个数不同时,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逐渐升高;碳原子个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2)不同类物质:碳原子个数相同时,其沸点的变化规律一般为:羧酸>醇>醛>烷。

2.水溶性(1)溶于水(或互溶)的常见有机化合物有:低级的醇、醛、羧酸等。

(2)不溶水(或难溶水)的常见有机化合物有:烃、卤代烃(包括溴苯、四氯化碳等),酯(包括油脂)、高级脂肪酸、硝基苯。

(3)苯酚的溶水性大小受温度影响,650C以上能与水互溶,650C以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3.密度(1)密度比水小(在水溶液上层)的有机化合物有:烃(汽油、苯、苯的同系物)、一氯化烷、酯、油脂、高级脂肪酸等。

(2)密度比水大(在水溶液下层)的有机化合物有:溴苯、硝基苯、苯酚、四氯化碳、溴乙烷等。

五、有机物的化学性质(烃及其衍生物官能团转化图)糖、油脂和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六、有机化学的反应类型1.取代反应(1)卤代反应——烷烃、苯,苯的同系物,苯酚、醇、饱和卤代烃等.(2)硝化反应——苯、苯的同系物、苯酚注意:硝化反应一般情况指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的反应.(3)水解反应——卤代烃、酯、油脂、糖、蛋白质.水解条件应区分清楚.如:卤代烃——强碱的水溶液;糖——强酸溶液;酯——无机酸或碱(碱性条件水解反应趋于完全);油脂——无机酸或碱(碱性条件水解反应趋于完全)、高温水蒸气;蛋白质——酸、碱、酶(4)酯化反应——醇、酸(包括有机羧酸和无机含氧酸)2.加成反应:分子中含有等可能加成3.消去反应注意:卤代烃和醇发生消去反应的实验条件不同,但结构条件同。

《有机化学基础》有机物化学性质全总结

《有机化学基础》有机物化学性质全总结

《有机化学基础》有机物化学性质全总结概述一、烷烃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2、氧化反应;3、分解反应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2、氧化反应;3、聚合反应三、炔烃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2、氧化反应;3、聚合反应四、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2、加成反应;3、氧化反应五、卤代烃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2、消去反应六、醇和酚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钠反应;2、取代反应;3、消去反应;4、氧化反应;5、酚羟基反应;6、酚苯环上的反应七、醛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2、还原反应;3、羟醛缩合反应八、羧酸和酯的化学性质1、酸性;2、酯化反应;3、α-H的取代反应一、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反应,在特定条件(有机化学的学习要特别注意反应条件)下能发生以下反应:1、取代反应2、氧化反应3、裂化和裂解大分子烷烃通过高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小分子烷烃、烯烃以及氢气。

二、烯烃的化学性质碳碳双键C=C是烯烃的官能团,烯烃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加成、氧化还原,聚合:1、加成反应(1)1,2-加成A、丙烯和溴单质加成B、丙烯和溴化氢加成(马氏规则:H越多,越加H)(2)1,4-加成【注意】:发生1,2-加成或1,4-加成,取决于反应条件,一般低温倾向于发生1,2-加成,高温倾向于发生1,4-加成。

由此可见,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会生成不同的产物,因此要特别注意反应的条件,记准,记对!(3)环加成2、氧化反应(1)燃烧反应(2)高锰酸钾氧化书写步骤:A、碳碳双键断开变碳氧双键;B、双键碳上的氢原子变羟基。

(3)臭氧氧化只进行高锰酸钾氧化的第一步,C=C双键断裂变碳氧双键。

3、聚合反应4、烯烃的顺反异构两个双键碳原子上都连接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就会有顺反异构。

顺式结构:两个相同原子或原子团在双键同一侧。

反式结构:两个相同原子或原子团在双键两侧。

三、炔烃的化学性质炔烃的官能团是碳碳三键,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炔烃可以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卤素单质、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高二有机化学基础复习

高二有机化学基础复习
1. 乙醇的化学性质
2. 苯酚的化学性质
1. 酸性
与金属钠取代反应:
与NaOH中和反应
2. 与浓溴水取代反应:定量分析
3. 与FeCl3显色反应:检验
酸性大小:H2CO3>苯酚>HCO3-
3. 溴乙烷的性质
1. 碱性水溶液中水解
2. 碱醇条件下消去
厦门双十中学
烃的衍生物性质
4. 乙醛的化学性质
CH3COOH、C6H5COOH、OHC-COOH、HCOOH
2. 下列物质中,一定是同系物的是( ) A. C2H4和C4H8 B. CH3Cl和CH2Cl2 C. C4H10和C7H16 D. 硬脂酸和油酸
链烃
环烃
烷烃
烯烃
炔烃
脂环烃
芳香烃
卤代烃




羧酸

是否含碳、氢以外的元素
碳骨架形状
官能团类别
官能团类别
饱和烃:
不饱和烃:
脂肪烃
烷烃、环烷烃
烯烃、炔烃、芳香烃
环烷烃
有机化合物分类
厦门双十中学
1. 由下列五种基团:-OH、-CH3、-COOH、-C6H5(苯基)、-CHO,两种不同的集团两两组合,形成的有机化合物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有
C
3. 降冰片烯属于 。
环烃、不饱和烃
H2CO3非有机物;
C6H5OH酸性太弱,不能使得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基本概念例题
厦门双十中学
基本概念例题
A. 丙三醇、氯仿、乙醇钠 B. 苯、汽油、无水酒精 D. 福尔马林、白酒、醋 D. 甘油、冰醋酸、煤
厦门双十中学
厦门双十中学
有机实验

有机化学基础总复习(聂)

有机化学基础总复习(聂)
芳香化合物
(含苯环) 含苯环)
2、按官能团分类 类别 饱和烃 烃 不饱和烃 烷烃 环烷烃 烯烃 炔烃 芳香烃 CH2=CH2 CH≡CH 代表物 CH4 官能团 —— ——
C C
C C
——
代表物 类别 名称 结构简式 CH3Cl 卤代烃 一氯甲烷 醇 烃 的 衍 生 物 醛 酸 酯 醚 酮 酚 乙醇 乙醛 乙酸 C2H5OH CH3CHO CH3COOH
官能团 —X —OH —CHO 卤原子 羟基 醛基 酯基 醚基 羰基 酚羟基
—COOH 羧基
乙酸乙酯 CH3COOC2H5 —COOR C O C CH3OCH3 甲醚 O O 丙酮 CH3 C CH3 C OH —OH 苯酚
二、有机物的命名
1、选最长碳链作主链,支链作取代基,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 、选最长碳链作主链,支链作取代基, 称作“某烷” 称作“某烷”。 含有官能团时,选取含有或连有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含有官能团时,选取含有或连有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2、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编号,遵守“最低编号规则”。 、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编号,遵守“最低编号规则” 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给主链编号。 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给主链编号。 3、将支链名称写在主链名称前面,在支链的前面用阿拉伯数 、将支链名称写在主链名称前面, 字注明它在主链上所处的位置, 字注明它在主链上所处的位置,并在数字与名称之间用一 短线隔开。如有相同支链,则把支链合并, 短线隔开。如有相同支链,则把支链合并,用“二”、 等数字表示支链个数。(注意: 。(注意 “三”等数字表示支链个数。(注意:数字与文字之间要 加短线) 加短线)
1 mol A与 与 2 mol H2 反应 浓硫酸
D的碳链 的碳链 没有支链
1、根据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推断同分异构体的 根据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推断同分异构体的 结构; 结构; 2、根据相互转变关系和性质推断物质结构; 、根据相互转变关系和性质推断物质结构; 3、根据反应规律推断化学的反应方程式; 、根据反应规律推断化学的反应方程式; 4、根据物质性质和转化关系推断反应的条件和 、 类型; 类型; 5、根据高聚物结构推断单体结构; 、根据高聚物结构推断单体结构; 6、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物质; 、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物质; 7、根据有机物用途推断物质。 、根据有机物用途推断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基础》主要突出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主线。

第一章以烃为载体,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初步体现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第二章以烃的衍生物为载体,着重分析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进一步体现了结构如何决定性质;第三章是前两章知识的综合运用,介绍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知识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1、有机化合物分类
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是其它有机物命名的基础,主要包括选主链、编号、定取代基位置,为正确命名,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牢记“长、多、近、小”;
①主链要长:最长碳链作主链,主链碳数称某烷。

②支链数目要多:两链等长时,则选择连接支链数目多者为主链。

③起点碳离支链要近:支链近端为起点,依次编号定支链。

④支链位置序号之和要小:主链上有多个取代基时,按取代基所在位置序号之和较小给取代基定位。

(2)牢记五个“必须”;
①注明取代基的位置时,必须用阿拉伯数字2、3、4…表示。

②相同取代基合并后的总数,必须用汉字二、三、四…表示。

③名称中的阿拉伯数字2、3、4相邻时,必须用逗号“,”隔开。

④名称中凡阿拉伯数字与汉字相邻时,都必须用短线“—”隔开。

⑤如果有不同的取代基,不管取代基的位次大小如何,都必须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为便于记忆,可编成如下顺口溜:
定主链,称某烷,作母体;选起点,编号数,定支位;支名前、母名后;支名同,要合并;支名异,简在前;支链名,位次号,短线“—”隔。

(3)写法:取代基位置→取代基数目→取代基名称→烃名称。

以2,3—二甲基己烷为例,对一般有机物的命名可分析如下图:
其它烃或烃的衍生物命名时,需考虑官能团,选主链时应是含官能团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时应是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编号,命名时应标出官能团的位置。

3、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形式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形成的都是共价键,根据碳原子形成的共同电子对数可分为单键、双键和叁键。

根据形成键双方是否为同种元素的原子又分子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4、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碳原子成键方式的多样性导致了有机化合物中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5、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1)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2)不同基团的相互影响,也会引起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变化。

苯与苯的同系物性质不同,就是支链对苯环的影响。

醇、酚中都有-OH,但连接-OH的烃基不同,决定二者的化学性质有较大差别。

二、烃
1、烃的知识网络(烃的分类,通式,性质及典型代表物)
2、各种烃的化学性质的对比
三、烃的衍生物
烃的衍生物的知识网络
(一)醇与酚性质的对比
醇与酚所含的官能团都为-OH,但醇所连的烃基为链烃基,酚连的为苯环,决定二者化学性质有不同之处。

1、羟基中O-H键断裂
醇和酚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但由于苯环的存在,使苯酚中O-H键易断裂,呈现弱酸性,与NaOH能反
应生成,醇与NaOH不反应。

由于苯环的存在,C-O键不易断裂,酚对外不提供-OH,但醇中的-OH能参与反应,醇能发生消去反应,酚不发生消去反应。

醇中的-OH可被-X取代,酚不发生。

2、酚羟基对苯环C原子的影响
由于酚羟基的存在,使苯环邻位、对位碳上的氢变得活泼,易发生取代反应。

苯酚与甲醛可发生缩聚反应
(二)醛和酮性质的比较
2、醛的氧化反应
单糖中的葡萄糖也可发生上述两个反应,利用与新制Cu(OH)2的反应可检验是否患糖尿病,与银氨溶液反应制银镜。

(三)羧酸和酯的性质比较
1、羧酸和酯的相互转化
酯的水解生成羧酸:
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较为彻底,工业生产就是利用油脂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肥皂(高级脂肪酸的钠盐),该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酯还可以发生醇解(酯交换):
2、羧酸有别于酯的其它性质
(1)酸性:
(2)α-H的取代
3、氨基酸的两性
(1)酸性
(2)碱性
氨基酸的两性决定了蛋白质的两性
(3)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也可发生缩聚反应形成高聚物
氨基酸缩合形成多肽,进一步形成蛋白质
四、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
2、有机化合物合成的思路及合成路线
(1)构建碳骨架
原料分子通过碳骨架上增长和或减短碳链、成环或开环等合成所需的有机化合物。

(2)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
主要通过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或氧化还原反来实现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

(3)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一般程序
3、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对比
加聚反应只生成高聚物,是通过加成聚合的方式得到;缩聚反应是脱去小分子而生成高聚物,生成高聚物的同时有小分子物质生成。

(2)高分子材料
常见的高分子材料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涂料、黏合剂及密封材料。

还有很多功能高分子材料,注意掌握依据高聚物判断单体的方法。

【例题分析】
例1、已知乙醇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有关的有机试剂的沸点如下:CH3COOC2H5为77.1℃;C2H5OH为78.3℃;C2H5OC2H5(乙醚)为34.5℃;CH3COOH为118℃。

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粗产品的步骤如下:在蒸馏烧瓶内将过量的乙醇与少量浓硫酸混合,然后经分液漏斗边滴加醋酸,边加热蒸馏。

由上面的实验可得到含有乙醇、乙醚、醋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1)反应中加入的乙醇是过量的,其目的是。

(2)边滴加醋酸,边加热蒸馏的目的是。

粗产品再经下列步骤精制:
(3)为除去其中的醋酸,可向产品中加入(填字母)。

A、无水乙醇
B、碳酸钠粉末
C、无水醋酸钠
(4)再向其中加入饱和氯化钙溶液,振荡分离,其目的是。

(5)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振荡,其目的是。

最后,将经过上述处理的液体加入另一干燥的蒸馏瓶内,再蒸馏,弃去低沸点馏分,收集沸点在76℃~78℃之间的馏分即得纯净的乙酸乙酯。

解析:醇跟酸发生酯化反应是可逆的,生成的酯发生水解生成醇和酸。

为了使反应不断地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采取了使用过量乙醇和不断蒸出乙酸乙酯的措施。

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沸点比较接近,在蒸馏时可带出其他化合物,得到的乙酸乙酯含有各种其他物质,因此需要精制。

精制过程中选用的各种物质及操作应考虑要除去的CH3COOH、CH3CH2OH和H2O。

答案:(1)增大反应物乙醇的浓度,有利于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

(2)增加醋酸浓度,减小生成物乙酸乙酯的浓度有利于酯化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

(3)B。

(4)除去粗产品中的乙醇。

(5)除去粗产品中的水。

例2、某学生设计了如下3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

甲方案: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乙方案: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丙方案:
结论:淀粉水解完全
上述三方案操作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解析:甲方案操作正确,但结论错误。

这是因为当用稀碱中和水解液中H2SO4后,加碘水溶液变蓝色有两种情况:①淀粉完全没有水解;②淀粉部分水解。

故不能得出淀粉尚未水解的结论。

乙方案操作错误,结论亦错误。

淀粉水解完全后应用稀碱中和淀粉溶液中的H2SO4,然后再作银镜反应实验。

本方案中无银镜现象出现可能尚未水解,也可能水解完全或部分水解。

丙方案结论正确,操作亦正确。

例3、近年来,乳酸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

乳酸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也可以由淀粉通过生物发酵法制备。

利用乳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兼容性,而且在哺乳动物体内或自然环境中,都可以最终降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

乳酸还有许多其它用途。

(1)在剧烈运动时,人体如果由ATP正常提供的能量不足,一般动用在(填“有氧”或“无氧”)情况下提供能量,产生,使人有肌肉酸软无力的感觉,但稍加休息便会消失。

(2)乳酸可以与精制铁粉制备一种药物, 反应式为:2CH3CH(OH)COOH+Fe→2[CH3CH(OH)COO]2Fe+H2↑反应式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产物乳酸亚铁可以治疗的疾病是。

(3)用乳酸聚合的纤维非常合适于做手术缝合线,尤其是做人体内部器官的手术时。

试分析其中的原
因。

(4)利用乳酸合成高分子材料,对于环境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试从生物学物质循环的角度解释:。

解析:本题是化学与生物的综合,要充分利用题给信息,结合学过的知识讲行思考,问题会迎刃而解。

答案:(1)肝糖元、无氧、乳酸。

(2)乳酸[或CH3CH(OH)COOH]、铁(或Fe)、缺铁性贫血。

(3)聚乳酸本身对人体无毒,在体内可以水解成乳酸,最后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通过人体的呼吸和排泄系统而被自动排出体外。

故不需要二次开刀拆线,使其作为人体内部器官的手术缝合线具有独一无二的优越性。

(4)淀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由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再经生物发酵生成乳酸,因乳酸的生成来自天然,用乳酸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又可以最终降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回归自然。

可见,聚乳酸作为高分子材料的利用,是人类在巧妙地利用自然界实现自然界碳和水的循环。

因此,对于环境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