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湿地公园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孝感市仙女湖公园规划设计

孝感市仙女湖公园规划设计摘要:湿地公园应该保持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且趋向于自然景观状态,它的建设也应该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催化剂”。
本规划方案是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环川路与仙女湖路交汇的一个大型湿地的规划设计。
通过分析城市与自然间的连接点,以“城市绿肺·心灵港湾”为主题,重视城市生态系统的构造和人的精神需求,构造一个生态的城市心灵港湾,以园林城市的建设为背景,为园林城市的建设添上靓丽的一笔。
关键词:湿地;城市公园;生态公园;综合性公园The Renewal design of Xiannvhu Park in Xiaogan City Abstract: Wetland Park should maintain the natural ecosystem of the area and tend to be in the natural landscape state. Its construction should also be a "catalyst"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piritual life.The planning program is located in Xiaogan City, Hubei Province Xiaonan District Huanchuan Road and Xiannv Lake Road intersection o f a large wetland planning and desig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ity and nature, the theme of "urban green lung and soul harbor" is the empha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ecosystem and the spiritual needs of the people, and construct an ecological city harbor,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arden city as the backgroun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arden to add a beautiful one.Keywords:wetland; city park; ecological park; comprehensive park目录文献综述 (1)1 前言 (3)2 基址分析 (3)2.1区位分析 (3)2.2周边环境用地分析 (4)2.3功能结构分析 (4)2.4交通分析 (5)2.5态势分析(swot) (5)3 概念设计 (6)3.1设计依据 (6)3.2设计原则 (6)3.3设计目的 (7)3.4设计概念及演变 (7)4 总体规划 (8)4.1功能分区 (9)4.2道路交通规划 (10)4.3动静规划 (11)4.4植物规划 (11)5景观节点设计 (13)5.1儿童乐园 (14)5.2体育场 (14)5.3休憩小站 (14)5.4环湖游道 (15)5.5综合性广场 (16)6 结语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文献综述城市湿地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一个城市是十分重要的资源。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湿地公园设计

序言现代城市环境已经面临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市民对于户外活动空间的追求,亲近绿色环境的渴求,追求宜人空间的梦想使得现代城市公共绿地的形式日益丰富。
城市湿地生态公园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类型,兴起于国际社会对全球生态危机高度关注的背景之下,是城市公园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梅瑶炯,2006)一、苏州文昌公园的开发背景(一)城市概况1、位置:地处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或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临长江,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
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378平方公里。
2、人口:全市总人口600万,其中市区人口200余万。
3、区划:辖8区5市:平江、沧浪、金阊、吴中、虎丘、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以及吴江、昆山、太仓、常熟和张家港五个县级市。
4、历史:公元前514年,吴大夫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为吴王建造阖闾大城。
四周城墙开有八座陆门,以象天之八风,八座水门,以法地之八卦。
古城遗址至今依稀可寻。
城内府衙、兵营、库房、作坊、市场、民居、和娱乐地布置井然。
古城面积约为14平方公里,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整体呈长方形双棋盘式。
街道两旁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苏州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上溯到七千年前。
苏州现有69座古典园林,其中网师园、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最著名。
苏州园林藏而不露,为退避尘嚣的场所。
它们揉合了道、释、孔三教的思想,以山石、水流、花木、和建筑等基本要素再造了大自然的缩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艺术充分代表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其造诣之高,世无伦比。
(二)气候条件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湿地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5篇材料]
![湿地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eb50ed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7.png)
湿地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5篇材料]第一篇:湿地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湿地与湿地景观水是生命之源,在物种起源到发展,都离不开水的痕迹。
亲水是人的天性,也是人与自然对话的语言。
在中国的传统园林之中,有“无园不水”的说法,“山水相依”“依山傍水”等,都是中国传统园林建造的基本规律。
湿地景观就是利用现代的生态学原理和园林设计手法,重建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再现湿地景观的自然风光,给民众提供亲水、娱乐的场所。
2湿地景观的作用2.1净水排污城市湿地景观对净化环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逐步加速,有些城市的环境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而湿地资源可以通过其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
我国目前常用的是水平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这两种湿地景观对改善水污染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
2.2调节气候调节区域的气候,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减低城市的热岛效应。
相关科学数据表明,湿地中含有的炭素占陆地生物圈的3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湿地公约》都强调,湿地对区域气候的调节具有显著作用。
湿地中,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作用和其水分蒸发,都使得大气和湿地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由此带动周边气候的转变。
2.3保护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是非常稳定并且复杂的,湿地是遗传基因的仓库和许多生物演替的场所。
自然湿地不但是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场所,还为许多珍贵的濒危物种提供了生活环境为许多水禽提供了栖息、迁徙、繁殖的场所。
所以说,湿地是当之无愧的“物种基因库”。
2.4丰富园林内容过去,大多是园林景观设计都是不太重视湿地景观的,即使有些许水景,也没有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因此,其园林设计主要是针对陆地而言。
而湿地景观的形成,使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设计范围扩大到了地球第二大生态系统,并扩宽了园林理论的研究范围。
目前,全世界的园林景观设计的潮流趋势就是复兴城市滨水区以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从大量成功的园林设计案例来看,要建设城市滨水区和湿地景观,不单单需要大量的绿地建设,还需要根据湿地生态系统固有的特性来进行绿化。
湿地公园设计方案

湿地公园设计方案一、设计理念我们的设计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不仅要打造一个生态友好、环境优美的湿地公园,更要让人们在这里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体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
二、项目背景该项目位于我国某城市郊区,占地面积约2000亩。
这里原是一片湿地,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湿地面积逐年减少,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为了保护这片湿地,恢复生态平衡,政府决定将其打造成一个湿地公园。
三、设计目标1.恢复湿地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2.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3.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4.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
四、设计内容1.生态修复(1)湿地植被恢复:采用本土植被,增加植被种类,提高生物多样性;(2)湿地水体治理:对现有水体进行清淤、净化,提高水质;(3)湿地景观打造:利用地形、植被、水体等元素,打造富有特色的湿地景观。
2.设施建设(1)游览步道:设置环绕湿地的游览步道,方便游客游览;(2)观景平台:在湿地高点设置观景平台,供游客观赏湿地风光;(3)服务中心:提供游客咨询、休息、购物等服务;(4)停车场:设置足够的停车位,方便游客停车。
3.功能分区(1)休闲区:设置休闲座椅、草坪、儿童游乐设施等,供游客休息、娱乐;(2)教育区:设置湿地科普展示馆、生态教育课堂等,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3)活动区:举办各类户外活动,如徒步、骑行、摄影等,丰富游客的体验。
五、设计亮点1.生态优先:在设计中,我们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确保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3.文化内涵:在设计中融入当地文化元素,提升公园的文化内涵;4.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节能的材料和技术,实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六、实施策略1.政策支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2.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园建设,共同打造美好家园;3.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公园,提高知名度;4.后期管理:建立健全公园管理制度,确保公园的正常运行。
湿地公园空间设计方案

湿地公园空间设计方案湿地公园的空间设计方案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给人们创造一个自然、美丽、舒适的休闲空间。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湿地公园空间设计方案。
湿地公园是一个生态系统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场所,因此在空间设计方案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人文需求的平衡。
为了满足公园的功能,我们将公园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区域,包括生态展示区、休闲区、儿童乐园和教育科普区。
首先是生态展示区,这一区域主要是用来展示湿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我们会保留和恢复湿地的自然植被,采用适宜的湿地植物和水生生物,以还原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在此区域还会设置一些亭子和观景台,供人们观赏湿地景色和鸟类活动。
此外,我们还会设置一些解说标识或展览馆,向人们介绍湿地生态系统和保护知识。
其次是休闲区,这一区域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休息、游玩和娱乐的场所。
我们会建设一些长凳和草坪,供人们休息和野餐。
在某些地方,我们还会设置一些园艺花坛和花草景观,增加公园的美观度。
此外,我们还会设置一些健身器材和步道,供人们锻炼和散步。
儿童乐园是一个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区域,拥有各种儿童游乐设施和游戏设备。
我们会设计一些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游乐设施,例如攀爬架、秋千、滑梯等。
在乐园的周围会种植一些花草,形成一个适合儿童玩耍的环境。
乐园的地面会使用柔软的材质,以确保儿童的安全。
最后是教育科普区,这一区域主要是为人们提供湿地生态系统的知识和科普教育。
我们会设置一些信息牌和展览馆,向人们介绍湿地的自然特点、生物种类和保护方法。
此外,我们还会举办一些讲座和培训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湿地科学知识。
为了提高公园的可持续性,我们还会在公园中设置一些可再生能源和节能设施,例如太阳能光伏板和节能灯具。
我们还会设置一些垃圾分类和回收设施,鼓励人们养成环保的习惯。
综上所述,这个湿地公园空间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和人文需求的平衡。
通过恢复和保护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这个湿地公园将成为一个集自然、文化和环保为一体的绿色休闲场所,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场所。
探求湿地风景区规划设计论文

探求湿地风景区规划设计论文探求湿地风景区规划设计论文一、提升项目规划建设的目标做好项目规划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明确规划建设的目标,苏托垸湿地的两套项目设计方案重点在城市的建设、开发上,明眼人可以看出,建设湿地的目的是为城市房地产开发服务,是为了打造适宜人们居住的优美的环境来促进商品房的销售。
因此建议除了将两套方案的长处结合起来外,提升规划设计的目标高度,增加“建设湿地人文名胜景区”的目标,打造像杭州的“西湖”风景名胜景区一样的“北湖”湿地风景名胜景区,将之建设成国家级的5A景区,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开福区旅游经济的核心增长极,造福当地百姓,造福人民。
二、扩大北湖湿地风景名胜区的规划面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约60平方千米,其中湖面6.5平方千米。
为实现建设像“西湖”风景名胜区那样国家5A级的“北湖”湿地风景名胜区的目标,建议扩大北湖湿地风景名胜区的规划面积,可以考虑将现在规划22.73平方千米面积的基础上扩大一倍达到45~50平方千米,将规划范围内的捞刀河区域的南岸、北二环北线的北面区域以及福元路以北的区域包括秀峰公园、太阳山森林公园、黑糜峰公园、长沙园林生态园、山鹰潭等划归到北湖湿地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范围以内,增加规划景区的自然森林面积、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
考虑加大规划中的湿地建设、湿地恢复、湿地保护的面积,最好能够达到总规划面积的50%,这部分的面积包括湖面、水塘、水渠、河流、小溪、滩涂等,打造适宜大量水生动植物、候鸟生长繁殖的湿地景观,可以引来候鸟在这里歇息、生活,打造观鸟景观,吸引爱鸟、欣赏鸟的人群来这里观鸟、赏鸟;而规划用于城市房地产开发的面积应限制在30%以下,在靠近主城区的区域规划建设商业地产,如在芙蓉北路的东侧、福元路的北侧,在北湖公园景区、湿地公园景区规划出一定的区域建设旅游度假的地产,其余的20%面积用于新农村的建设用地。
湿地,生态与美的统一——浅谈湿地公园的设计

湿地,生态与美的统一——浅谈湿地公园的设计- 规划设计简介: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它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休闲提供了多种资源,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
关键字:湿地生态与美湿地公园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它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休闲提供了多种资源,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
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及人类对湿地认识的片面性,导致对湿地的破坏和不合理开发利用,使得湿地面积急剧萎缩,自然特性不断丧失,生态价值不断下降,其自然湿地的存在受到严重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湿地的保护上来,提出了“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民为本、可持续发展”六大保护原则。
众所周知,仅仅靠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其他传统的自然保育措施是远远不足以阻止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退化,惟有在发挥湿地的环境功能过程中,对湿地的存在与自然演替施加积极主动的正面影响,才能遏制自然湿地的破坏与威胁。
同时,除了对污、废水进行处理外,尚根据其原自然湿地恢复或重建的原理营造湿地,这样能有效地阻断能源污染向现有自然湿地的扩散,是湿地保护的有力措施。
对原有湿地的开发与利用,具有相当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它一方面起到对污水、废水进行有效可靠的净化,另一方面可使原有湿地复活与可持续发展,净化空气,改良气候环境。
一定规模的自然湿地可成为鸟类和其他湿地生物的栖息地。
湿地的开发建造和运行要与景观设计、生态农业等相结合,能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
在国外,如英国伦敦的湿地中心,它由一系列大小不一的池塘和错落有致的植被组成生态组群,间设有若干步行小径贯穿全区,使湿地间既开放,又独立,以确保外来和本地物种的界限,成为未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模式。
如1988年重建的美国圣保罗市的安姆斯湖上湿地公园,将不远的PHALEN湖区与密西西比河联接起来,恢复野生动物的生物走廊,为当地居民提供一片无需远足就可领略大自然的胜地,是城市中营造人工湿地的一个成功例子。
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普洱思茅河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指导教师:***艺术学院摘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目标。
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自然遭到了破坏,湿地逐渐在减少,因此对环境保护的行动迫在眉睫.本方案是对被破坏的湿地公园恢复性设计,尽可能使其回到被破坏之前的状态。
在“原始生态”的基础上,以"生态、自然、保护”为设计理念,将物种及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
目前,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重点进行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关键词:湿地,恢复,自然PU'ER SIMAO RIVER WETLAND ECOLOGICALLANDSCAPE DESIGNSchool of Fine Arts,Design Art Specialty,Design Environment,MengWendiTutors:Shi Kuan,Assistant School of Fine ArtsAbstract: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a common goal for all of us。
However,in toda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due to various reasons, naturally been destroyed,wetlands gradually reduced, so the action is immin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program is being destroyed wetland restoration design,as it returns to the state before being destroy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言现代城市环境已经面临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市民对于户外活动空间的追求,亲近绿色环境的渴求,追求宜人空间的梦想使得现代城市公共绿地的形式日益丰富。
城市湿地生态公园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类型,兴起于国际社会对全球生态危机高度关注的背景之下,是城市公园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梅瑶炯,2006)一、苏州文昌公园的开发背景(一)城市概况1、位置:地处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或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临长江,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
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378平方公里。
2、人口:全市总人口600万,其中市区人口200余万。
3、区划:辖8区5市:平江、沧浪、金阊、吴中、虎丘、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以及吴江、昆山、太仓、常熟和张家港五个县级市。
4、历史:公元前514年,吴大夫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为吴王建造阖闾大城。
四周城墙开有八座陆门,以象天之八风,八座水门,以法地之八卦。
古城遗址至今依稀可寻。
城内府衙、兵营、库房、作坊、市场、民居、和娱乐地布置井然。
古城面积约为14平方公里,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整体呈长方形双棋盘式。
街道两旁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苏州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上溯到七千年前。
苏州现有69座古典园林,其中网师园、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最著名。
苏州园林藏而不露,为退避尘嚣的场所。
它们揉合了道、释、孔三教的思想,以山石、水流、花木、和建筑等基本要素再造了大自然的缩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艺术充分代表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其造诣之高,世无伦比。
(二)气候条件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市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二、规划设计依据及原则(一)设计依据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苏州市总体规划(2002—2020)(二)设计原则湿地公园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使之成为城市形象的构成元素及生态涵养地。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本项目规划将遵循如下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城市的湿地是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而不可再生的遗产,湿地公园的价值首先是其“存在价值”,只有在尊重城市自然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湿地的多种功能。
因此,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连贯性、环境的完整性和资源的稳定性,是本湿地公园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2、合理利用原则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合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和游憩资源,适当开展休闲旅游及科普研究活动,发挥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综合协调原则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涉及到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环境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包涵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协调关系,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复合系统”。
这就要求多学科的相互协作和合理配置,将各种发展需求统筹考虑,促使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更科学,更合理,更生态。
4、文脉传承原则湿地公园,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城市的文脉。
当一座城市、一个地区重视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整合,就能深刻地体现历史演绎中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并通过其独有的景观、气质和特色,铸就成社会文明一脉相承、渐进延续的精神根基。
5、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是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人类不能通过强制的手段企图改变生态演替,只能在设计和营建过程中加以引导,以保持整个系统的自然性和持续性。
(涂芳,2008)(三)苏州市文昌湿地生态公园用地分析1、区位苏州市文昌湿地生态公园位于苏州城西北部高新区浒关镇,占地约44公顷。
西毗邻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东近沪宁铁路,西近312国道,东、南、北三面环长和路,西南方向可眺望真山山景。
2、与周边地块的关系根据2002-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苏州市文昌湿地生态公园东面隔城市道路与农业用地相邻,西面隔运河、南面隔城市道路与居住用地相邻,北侧隔城市道路与工业用地相邻。
3、地形地貌原基地环境地势平坦,原为造纸厂用地。
现造纸厂建筑全部拆毁,内有多处房屋建筑,为临时建筑。
基地内有河流一条,有多处农田、村庄。
基地内原有路网多纵横交错。
三、规划设计构思与理念(一)设计构思流淌的精神,重现的清漪。
三个色彩——墨、白、绿(二)设计理念1、城市湿地公园的文化归属湿地公园的自然景观往往可以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使人在生态的自然中归复人性的自然,自然美和人性美通过湿地景观的艺术美而交融契合……其精神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是互补共生、相与融和在一起。
因此,这种“自然”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最佳意义上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归复。
2、基于生态文化景观的美学视野创造一处从美学上讲富于变化的环境,使人们渴望接触自然的感觉最大化。
同时,对生态美的认同,不仅改变了都市人的生活方式,而且提高了都市人的生活质量(王浩,2003)。
以湿地公园的生态文化为研究对象,不仅可以为城市精神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一种审美原理,也可以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一种实现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生存的新型景观模式。
当人们开始反思城市发展的单一化、标准化、机械化,拒绝钢筋混凝土的“森林”的同时,对景观的认识程度以及当代景观设计的功能体现更多的集中在“人性化”的景观设计观即人文主义的回归和对人性空间的重视。
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设计理念,已经融入今天所倡导的城市生态文化设计之中。
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要使公共景观更好的为人服务,更好的体现出人性化的关怀,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满足景观的大小和美观,应当更多的去追求景观的适度设计,我们应充分研究人的本性,了解人体活动的各种功能尺度、了解人的行为心理、了解设计受众的审美情趣。
(Jolande W,1998)3、“公众参与”性随着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趋势和方向不断发展变化,以设计师决策为主导的设计过程己经在削弱,趋向于注重使用者的需求。
本湿地公园的设计项目丰富,利用各种形式和功能的引导性使群众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和乐趣,比如注重追求创造宜人的、富有情趣的绿色城市空间,保护与再现湿地景观特色,设置游乐场、露天广场、植物园、戏水池、展览馆等等有利于市民交往的情感场所。
特别在交通组织方面,湿地公园的游览路线一方面本着保护湿地景观与物种的原则,固定线路,控制游人的活动区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自然生态的影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湿地资源,组织公园的游览路线或引导性参与,使游人在湿地栈桥中行走、游览,从而贴近自然到体会水生植物根据季节的不同而变换着色彩和群体的组合。
4、人文关怀在本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身体及心理需求,通过景观设计元素与人进行情感的对话和交流。
特别是考虑到儿童、老年人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需求。
这种人文关怀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取向,是以更高层次的理想目标推动着城市设计的发展与进步,使设计更趋于合理、亲切和人性化。
5、场所精神城市景观不仅是一个视觉可见的物质性场所,而且还应成为人们精神心态和行为活动的载体,这种场所精神使得人们体验到一个地方那些超出物质的和感官上的特征的东西,并且能够感到对这个地区精神上的依恋。
它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在游览观赏景物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公园经常被认为是钢筋混凝土沙漠中的绿洲。
6、视线设计当代景观要求视线设计在空间上具有延展性、在时间上具有流动性,城市湿地公园不同于自然湿地,包含着公园的赏景游览功能,因而在景观营造时,通过适当视线设计有目的地对游人加以引导显得十分必要。
不管是城市广场还是居住区绿地,不管是大尺度的规划还是小尺度的细部设计,最终的服务对象都是游走于里面的人,景观对象应首先尊重并满足人的视觉原则,否则,设计的人性化、以人为本将无从谈起。
本设计中将运用中国古典园林对景、框景、借景等艺术手法,或利用地势的远近高低形成层次对比、在景观特色区开辟透景视线等方式来考虑景观的主、配景形式、功能、艺术上的视线需要,此外通过植物的配置体现步移景异、四季变换的观赏特点,能够使视线随时间的变迁而产生变化。
7、景观小品设计湿地公园内应设置尺度亲切、造型自然、富有野趣的景观小品,不仅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加强和完善空间细节,提升空间品质,体现出人性化的特性,而且能够展现城市湿地景观和地域文化风貌,增添城市景观的多样性,营造优美的城市环境。
比如在规划设计时,考虑湿地地势多为平缓低洼,少有起伏,难免单调。
因此,随地形及景色之变化,采取分段聚集,利用木栈道、码头、亲水平台等构筑物将水面划分为若干不同形状、有聚有散的水域。
在总体结构上讲求起承转合,疏密有致,轻重急徐的韵律,呈现清水涟漪、林茂花繁、绿野松啸的自然环境。
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景观小品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亲和性,对于游人而言即可接受性和可接近性。
设计中,我们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参与性项目,如观鸟棚、眺望台、浅水戏憩,休闲凉亭、以栈道和自然石小路贯穿林中等等,让人与自然环境进行亲近接触,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文化体现。
此外,各种公共设施的设置,包括对其布局、材料质地、形式、尺度等因素的考虑,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关爱思想,无一不显示出一种温馨和睦的情绪和浓郁融洽的情感。
四、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文化景观设计城市景观的特色来源于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背景和地域特点,然而中国现代城市景观空间由于缺少深层次人文背景的挖掘,城市地方和传统特征开始弱化甚至消亡,景观也失去了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与特征。
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创建生态城市的潮流中,生态文化建设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
苏州与水的关系源远流长。
苏州因水而生,活在水中,对水有不可磨灭的情感。
苏州的历史也是水的历史。
这座城一直是与水相处共生中进步发展的。
水的精神影响着每一代苏州人,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
苏州的山塘不过百里,岁月却已千年。
苏州历史在水中或到了现在。
苏州的水网密布,形成水巷,便也成为了交通方式之一,街道的一种形式,体现着这座城的风貌。
而苏州的古典园林那一处处的含蓄与兼容,更是体现了苏州精雅文化与水的内在联系。
地域的空间模式决定着人们的生活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