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生命》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一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同步练试题答案解析

初一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同步练试题答案解析

初一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同步练试题基础知识过关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回想此前和此后jiérán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gǎn kǎi感慨万分。

(2)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fǔnòng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zhàn kāi绽开的花朵。

(3)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píjuàn bùkān疲倦不堪了。

(4)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xiǎo xīn yìyì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wéi kǒng唯恐发生意外。

2.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所给意思写出词语(1)搓捻:将线、纸等搓成的条状物。

(2)企盼:盼望;希望。

(3)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4)迁徙:迁移。

(5)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6)美不胜收: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3.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4.谁是再塑我生命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记叙的主要事件,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答案】安妮·莎莉文。

文章的纲领句是:“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能力迁移提升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走廊.(láng)搓.捻(cuō) 抚.弄(fǔ) 疲倦不堪.(kān)B.缝.制(féng) 赠.送(zèng) 涨.红(zhǎng) 不求甚解.(jiě)C.脾.气(pí) 暖和.(hé) 拼凑.(còu) 混.为一谈(hún)D.奥.秘(ào) 浸.满(qìn) 譬.如(pǐ) 悔恨莫及(jí)【答案】A【解析】涨红阅读zhàng;暖应读huo;譬如应读pì。

人称作用专题阅读练习

人称作用专题阅读练习

人称专题阅读练习【阅读目标】通过阅读指导和训练,弄清文章记叙人称的概念,掌握人称的分类和表达作用,更好地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

【概念阐释】记叙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或描写一个景点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之分。

第一人称是指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常用代词“我”“我们”等;第二人称是指与你谈话时在场的别人的代词,常用代词“你”“你们”等;第三人称是指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常用代词“他”“她”“他们”等。

一般来讲,记叙文中叙述的人称必须一致。

无论是用第一人称“我”叙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叙述,都要通篇一致,一般不宜随意转换,但有时作者可根据写作的需要来转换人称。

【阅读技法】1.注意叙述的角度,弄清人称的变化。

具体来说,第一人称“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大多出现在小说中;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大多出现在纪实散文中。

有的文章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出现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二、明白人称的优劣,掌握人称的表达作用。

一般情况下,叙述人称的运用是各有利弊的。

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便于抒情、利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写作中很少用到,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但偶尔也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便于作者与文中人物或读者情感交流,显得亲切感人,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是常见的写作方法。

所以阅读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根据叙述人称来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即学即练】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一) 我有天下最好的继父周冬雨1、我还读小学时,亲生父亲就在一场车祸中遇难。

呼唤生命教育阅读附答案

呼唤生命教育阅读附答案

呼唤生命教育阅读附答案呼唤生命教育阅读附答案呼唤生命教育①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只有生命的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

具体地说,人的生命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

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指出:“生命是尊严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

”第二,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

第三,人的生命的基础性。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没有生命个体的存在,就不会有社会历史的产生、发展及所有的人类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生命价值就在于它是人类创造和实施一切价值的前提与先决条件。

②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

就教育而言,最基本的是要教育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尊重生命。

然而遗憾的'是,在以往相当长的时期,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忽视了具体实在的生命教育,难以使孩子们养成对具体生命,对大自然、家人、邻里、同学等的爱心与同情,也无法收获爱心所带来的真诚回报。

殊不知,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最基本的现实,是个体生命的健康存在。

1.第①段中的加点字表达了什么意思?2.第①段是从什么角度论述人的生命价值?3.“这个意义”指什么?4.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5.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答案:1.“才”字强调了生命的存在是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的唯一条件。

2.从两个角度进行的:一个角度是从对个人自身来说的;另一个角度是从对社会发展的促进而言的。

3.“这个意义”是指人的生命的基础性。

4.三个词的词义踢进,逐层深入,充分说明生命的可贵.5.强调我国忽视生命教育的时间之长.。

微阅读之记叙文人称及作用

微阅读之记叙文人称及作用

(6)母亲从洗手间出来,在镜前想梳洗一下。酒店的洗手间 分两间,外面梳妆,里面是女厕。她怕肥皂水弄脏了珍珠,就 摘下项链放在梳妆台的一个专门用来放小饰物的白色小瓷盘里。 等到母亲洗完脸再看,小瓷盘空着,珍珠项链不见了!台面上 下都没有。母亲想了想,洗手间里只有她和那个女孩,母亲梳 洗的时候她就站在母亲身边,现在那女孩正抓住洗手间玻璃门 的铜把手,而且神色慌张要出去,母亲叫住了她。 (7)母亲说,我知道我不能着急,哪怕是一点儿急躁的样 子,也会把这个女孩吓跑,就算我判断正确也没用。 (8)“姑娘。” (9)“干什么?”那女孩一惊。 (10)“请你帮我个忙好吗?” (11)“什么事?” (12)“我有一条珍珠项链,是我的小女儿送给我的礼物。 不是很昂贵,但那是她用自己的工资为我买的。刚才我洗脸怕 弄脏了,随手一放就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人老了,记性真
不好。今天是我第一次戴呢。要是找不到了,那我女儿可要伤 心死了。因为今天是我生日。我今天整六十岁了,一家人高高 兴兴地非要到这儿来给我过生日。其实,像我这样的年龄,我 倒希望她们不记得我的生日才好。免得老是提醒我一天比一天 老。”女孩长久地看着母亲,紧张的神情开始缓解,慢慢地脸 上现出一丝微笑:“您一点儿都不老,您看上去比我妈妈还要 年轻,她才四十多岁。”她停了一下又说,“我帮您找找看 吧。” (13)“那就麻烦你了,我到里边去找找看。”母亲推开了 里边那扇门。 (14)过了一会儿,母亲出来。女孩用餐巾纸托着那串珍珠 项链说:“您看,是这条吗?” (15)母亲接过来:“就是它。还是年轻人眼睛好,真谢谢 你了。” (16)女孩连忙说:“不用,真不用。”停了一下,她又说: “我也祝您生日快乐!”
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他携带的食物和水 已所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 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 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 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 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 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 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 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 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 件阻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 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 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唤醒生命读后感10篇

唤醒生命读后感10篇

唤醒生命读后感10篇
摘要:
一、导语:介绍唤醒生命读后感的背景和意义
二、提要:概括10篇读后感的主要内容
三、每篇读后感的具体内容
1.第一篇:对唤醒生命主题的理解
2.第二篇:评价作者的写作技巧和风格
3.第三篇:讨论唤醒生命中的核心观点
4.第四篇: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启示
5.第五篇:分析唤醒生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6.第六篇:评价唤醒生命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7.第七篇:对唤醒生命中的角色和情节的剖析
8.第八篇:比较唤醒生命与其他相关作品的异同
9.第九篇:从唤醒生命中汲取的人生智慧
10.第十篇:对唤醒生命读后感的总结和展望
正文:
由于篇幅有限,以下简要展示第一篇和第五篇读后感的内容:
【第一篇】
读完唤醒生命,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生命的觉醒。

作品中,主人公不断探寻自己的人生意义,最终实现了自我觉醒。

这个过程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命的唤醒者,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内心的困
惑,努力寻求答案,最终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五篇】
唤醒生命不仅在故事情节上引人入胜,更在人物塑造和观念传达上具有深远意义。

作品中的角色塑造,让我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各种类型的人。

同时,作品中关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讨,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

我相信,唤醒生命这部作品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指导人们追求自我价值和幸福。

其他篇目的读后感内容请参考提纲中的描述。

唤醒生命阅读答案

唤醒生命阅读答案

唤醒生命阅读答案唤醒生命①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

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

只身旅行,难免孤寂,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

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到任何节目。

③车子进入高原腹地。

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不时刮起的狂风。

④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车却出了故障。

他仔细检查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

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着坏了的车离开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

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看见。

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

他携带的食物和水已所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

他又冷又饿,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

爬出车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

那只小鸟也许是在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

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自生命的声音!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里。

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

他反反复复地仔细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件阻塞了油路。

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

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⑨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

他说:“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

”直到今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

曲靖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含答案)(1)

曲靖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含答案)(1)

曲靖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含答案)(1)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AI)不仅能“读图”识别影像,还能“识字”读懂病历,理解患者病情并推荐临床诊断,准确度甚至超过医生、媲美经验丰富的专家……如今,这一幕极具科幻感的场景,已经迈入现实。

据悉,目前,该AI系统的功能已经十分强大。

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获取患者或家长口述文本,包括主诉、症状、疾病史、用药史等信息,做出粗略诊断,给出可能的疾病范围;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医生当面问诊或互联网远程问诊,获取详细病情及鉴别诊断特征,模型据此重新运算,给出具体的精确诊断。

此外,如果有实验室检验或影像检查数据,AI模型还可以进一步确认其诊断结果。

以上只是一个例子。

利用AI,流媒体服务平台可以向用户推荐他要看的电影,发送他可能很快就会在线下单的商品,它还能帮着识别照片中的人物甚至花草……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应用面十分广泛。

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及增长率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节选自2019年2月13日《佯城晚报》,有删改》(数据来自德勤分享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议题相关报告)材料二:科幻感十足的AI形象,开始渐渐引发人们恐惧。

其中部分恐惧,可能源于机器竟拥有与人差别不大的认知。

另外,对AI研究的报道方式,也可能引起恐慌,譬如2017年6月,“脸书”(Facebook)的AI研究人员称有两个聊天机器人开始在对话中使用代码字。

而部分新闻报道甚至描绘成,研究人员为免事态失控,匆忙终止实验。

但1997年,IBM的“深蓝”打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展示了强大的计算力,其纯粹的暴力破解法就被用于机器学习,在看似具有无数种招式的游戏中轻松获胜。

现在,AI不断击败人类的消息,可能会给人这样一种印象:计算机在认知能力方面已堪比人类。

但实际上,两者之间仍存在一条鸿沟。

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专家格雷格·霍兰德告诉人们,人脑可以解决AI前所未见的问题,而机器学习,只是针对特定问题而设计的。

考点04:揣摩人称作用-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课件(全国通用)

考点04:揣摩人称作用-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课件(全国通用)

技巧解密
例:【2019年湖南娄底中考】《好人》: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①“我”充当线索贯穿全文,以“我”的所见所闻 结构全文。 ②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③以第一人称“我”,使小说变得真实可信。 ④同主要人物一起揭示主题“好人”。
技巧解密
例:【2019年四川内江中考】《溜索》: 小说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但处处通过“我” 的观察和感受来写,分析“我”这个隐形形象在文中所 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我”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②“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起到了线索作用,用 “我”的见闻感受串联故事,使情节更加集中、简练。 ③“我”是过溜索的参与者,以“我”的表现烘托 环境,反衬马帮首领及众汉子的勇敢无畏。
①使用第一人称,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亲切 自然,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②使用第二人称,起到呼告作用,抒发了作者真挚(深 沉、强烈)的感情,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引起感情上 的共鸣。(用于物,有拟人化的效果)
③使用第三人称,可以更客观灵活地叙事,不受时间、 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灵活自如,能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 读者眼前,便于作者对××人物或××事件进行评判。
3.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⑪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⑪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解析】本题考查揣摩作者感情,这句话属于直接抒情。先要对句子进行切分, 这句话含着两种情感:他也曾短暂离开农村,但最终又回来了,他是落寞的;同时 他又是坚持的,对村庄的坚持,我对大伯的这种精神深怀敬意。 【答案】对农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感到无奈。对农人坚守村庄的执着精神深怀 敬意。
根据“我”在作品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 种类型:①“我”是故事的主人公。②“我”是故事中 的重要人物。③“我”既是故事的见证人或是穿针引线 式的人物,又是事件的参与者之一,通过“我”的见闻 感受表现或烘托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唤醒生命》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唤醒生命
①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

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

只身旅行,难免孤寂,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

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到任何节目。

③车子进入高原腹地。

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不时刮起的狂风。

④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车却出了故障。

他仔细检查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

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着坏了的车离开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

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看见。

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

他携带的食物和水已所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
能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

他又冷又饿,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

爬出车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

那只小鸟也许是在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

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里。

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

他反反复复地仔细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件阻塞了油路。

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

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⑨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

他说:“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

”直到今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

⑩但我想说,那只殒命高原的小鸟,它并不曾想起过要救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

小鸟的叫声唤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使他得以绝处逢生。

是啊,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才能够走出眼前看似无际的困境和厄运。

(选自《知道窗》2006年第3期,有改动,作者祁文斌)
1、文章写“他”旅游,为什么对“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一笔带过?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5分)
2、“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请概述他的“这段经历”。

(30字左右)(4分)
3、如何理解“他”把“那只风干得比拳手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橱里”这一做法?(3分)
4、作者说“救他的还是他自己”,这和第⑨段“他”所说的“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它同前文有什么关系?(4分)
参考答案
1、(4分)因为本文主题是唤醒生命,如果浓墨重彩地写奇特的高原风光,就偏离了主题。

(2分)能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

(2分)。

(意思对即可)
2、(4分)他驾车去西藏旅游,陷入困境。

(2分)一只小鸟唤醒他求生的欲望,他自救成功。

(2分)(意思对即可)
3、(3分)这是对小鸟的敬重,实际上也是对生命的礼赞(意思对即可)
4、(4分)不矛盾(1分)。

因为小鸟只是唤醒他求生的
欲望,而挽救生命是因为他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摆脱了困境。

(3分)(意思对即可)
5、(4分)点明题旨,画龙点睛。

(2分)前文的记叙是这段议论的基础,这段议论是对前文的深化。

(2分)。

(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