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语文阅读训练课《品悟人物细节描写》
挖掘揣摩细节描写深度品悟人物形象——《景阳冈》备教手记

挖掘揣摩细节描写深度品悟人物形象——《景阳冈》备教手
记
傅登顺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
【年(卷),期】2018(000)007
【摘要】《景阳冈》一课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景阳冈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一、揣摩细节描写,丰满人物形象施耐庵用大量笔墨对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大肆渲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中武松竟占了十回。
"一百单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
【总页数】6页(P90-95)
【作者】傅登顺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教师进修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段与评析 [J], 何裕奋(执教);赵矜明(评析)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备课到底备什么:语文名师备教手记》管窥 [J], 方奇
3.挖掘揣摩细节描写深度品悟人物形象——《景阳冈》备教手记 [J], 傅登顺;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备课到底备什么:语文名师备教手记》管窥 [J], 方奇
5.挖掘文言小说的教学价值——《促织》备教手记 [J], 刘志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含英咀华 巧练人物细节描写

含英咀华巧练人物细节描写所谓人物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和情节,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而传神的人物细节描写。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这些细节,从中习得方法,并进行读写迁移训练,学生的习作语言就会从肤浅走向深刻,从枯燥走向生动,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就会更为具体、逼真。
一、肖像描写,以形传神肖像细节描写,又叫外貌细节描写,其基本要求就是要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因为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会通过一定外貌表现出来。
最典型的就是阿累在《一面》中对鲁迅的面容和精神特征进行描绘的部分: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此处的肖像细节描写,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在授课时,笔者抓住这个示范点,对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训练。
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然后讨论:从课文对鲁迅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到:从黄里带白的脸头发约莫一寸长瘦得教人担心可以看出鲁迅非常瘦,健康状况很差;从精神抖擞地直竖着和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可以看出他是个性格刚毅坚强的人。
从这些外貌中还可以看出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这时,教师再点拨,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抓住特征进行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的思想性格。
此时教师再让学生模仿课文中写作方法,以教师或同学为模特,把人物的外貌写出来。
要求抓住特点进行描写,让没有见到所写的教师或同学的人,也能通过你的描写猜出你写的是谁。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运用细节描写反映人物外貌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二、细化动作,展示过程恩格斯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他怎样做。
因此,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以此来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于细微处见精神。
人物描写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人物描写作用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人物描写应力求具体生动,能做到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二、人物描写方法1、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的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
2、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同样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
4、神态描写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神态描写——脸上的表情。
5、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心世界。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6.正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正面的描写。
7.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一种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的描写方法,也称为间接描写。
一般通过借助于其他人物的言论反应来衬托所要描写的人物。
8.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三、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
1、一个圆圆的脸上镶嵌着两只又大又圆的眼睛,时而忽闪忽闪,流露出一股可爱的表情。
()2、他慢慢地蹲下身,用手拍拍大树,把头凑近松树,“嗨”了一声.使劲抱起松树扛到自己肩上。
()3、我真想对那位大姐姐说:“请给老婆婆让个座吧!”()4、她的脸好像绽开的白兰花,笑意写在她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愉悦。
挖掘揣摩细节描写 深度品悟人物形象

挖掘揣摩细节描写深度品悟人物形象作者:傅登顺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8年第7期《景阳冈》一课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景阳冈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一、揣摩细节描写,丰满人物形象施耐庵用大量笔墨对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大肆渲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中武松竟占了十回。
“一百单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
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
”清代学者金圣叹如是评价。
武松,这一英雄形象可谓是尽人皆知,“武松打虎”更是家喻户晓。
《水浒传》中写到打虎的有两人,一是武松景阳冈打虎,二是李逵沂水县杀虎。
李逵连杀四虎,名落孙山,然则武松打死一虎,名扬天下,为何?写李逵杀虎,纯是胆大:先是寻血迹入虎洞,搠死两小虎;而后躲在洞中,利用老虎屁股先进洞的习性,戳死母老虎;再者追出洞,杀死公虎,可谓是深谙习性,轻易得手,体现了李逵粗中有细,社会经验丰富。
写武松打虎,纯是精细:知道老虎昼伏夜出,此时的老虎正是肚中饥渴,所以攻势急、来势凶,先避其锋芒,消耗其精力,待虎威泄后,就势反攻,打死老虎。
大多人读“武松”,读《景阳冈》,往往聚焦于语言、动作描写来体悟武松这一英雄形象。
的确,《水浒传》由话本演进而成书,作者主要依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
然则经典小说的魅力绝非于此,譬如细节描写之精妙令人拍案叫绝。
类似酒、哨棒、榜文这样反复出现的“物”,“骤看之,如有无物,及至细寻,其中便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俱动”(金圣叹语)。
《景阳冈》中最精彩、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武松打虎的惊险场面。
教学时不仅要关注轰轰烈烈的大场面,更要关注那些并不引人注意的细节描写。
武松打虎用的什么武器?对,就是哨棒。
哨棒是干什么的?古人行路防身用的棍棒。
过去,山东道上狼群极多,过往客商习惯带一根哨棒。
哨棒的一头是空心的,可以吹,吹起来有点龙吟虎啸的劲头,狼群听了,以为是什么猛兽来了,就会惊慌逃窜,附近的人听到哨声也会出来帮忙。
人物细节描写ppt课件

例文2:
看到他在阳光下苦苦守望着 我的归去,总是汗水流过衣衫, 纵然干裂的双唇吮吸不到一滴水, 她仍在那里苦苦守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中最宝贵 的感觉 器官, 可很多 孩子对 眼睛的 重要性 不重视 。在每 学期的 视力测 查中情 况都不 容乐观
学生例文赏析
例文3:
韩林很奇怪,于是又捡起一张, 一看,也是空白的。纸是清一色的 复印用纸,洁白而光滑,坚韧而厚 实,地上足有好几百张。多好的纸 啊
4、巧妙运用修辞
这段文字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 杀的情景,而那些无聊的人们 都伸长了颈项在欣赏着,就象 一群“鸭”,生动形象,一个 比喻就展现了国民的麻木、不
觉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中最宝贵 的感觉 器官, 可很多 孩子对 眼睛的 重要性 不重视 。在每 学期的 视力测 查中情 况都不 容乐观
学生例文赏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中最宝贵 的感觉 器官, 可很多 孩子对 眼睛的 重要性 不重视 。在每 学期的 视力测 查中情 况都不 容乐观
作者对花作了详尽的描写, 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 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让人如 临其境,写得细腻生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中最宝贵 的感觉 器官, 可很多 孩子对 眼睛的 重要性 不重视 。在每 学期的 视力测 查中情 况都不 容乐观
作文练习
推开夜的窗/对流星说愿望/给我一双翅膀/能
够接近太阳 我学着一个人成长/爱给我能量/梦
想是神奇的营养/催促我开放 想唱就唱要唱的
响亮/就算没人有为我鼓掌 至少我还能够勇敢 的自我欣赏/想唱就唱要唱的漂亮 就算这舞台多
空旷/总有一天能看到挥舞的荧光棒 (《想唱就
唱》)
《想唱就唱》伴着“超级女生”传遍大江南北, 迅速成为流行歌曲。之所以能流行自然有媒体炒作因
《走近鲁迅——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品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走近鲁迅——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品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第一篇:《走近鲁迅——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品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群文阅读教师导读——《走近鲁迅》从细节描写设计成员王晓燕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认识、了解鲁迅,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3、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并拓展视野,激发阅读兴趣。
4、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认识、了解鲁迅,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学习,引入新课。
二、学生静读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三、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从中感受人物的崇高精神。
四、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进行小练笔练习。
群文阅读资料:鲁迅爱书的故事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
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
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
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
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
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
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
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
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
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
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阅读理解细节描写教案

阅读理解细节描写教案阅读理解是学生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阅读理解中,细节描写是理解全文内容的关键因素。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细节描写能力,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来巩固所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阅读材料中的细节描写;2. 学生能够从阅读材料中准确获取细节信息;3.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细节描写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理解的文章或短文,内容涵盖各个领域;2. 录音机或其他播放设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与学生交流关于细节描写的定义与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节描写对于理解全文的作用。
2. 阅读材料教师播放或分发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并请学生快速阅读一遍。
3. 问题提问教师向学生提问与文章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提供详细的细节信息来回答问题。
例如:a. What is the main character's name?(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名字是什么?)b. Where does the story take place?(故事发生在哪里?)c. What does the main character like to do in his free time?(主要人物在空闲时间喜欢做什么?)4. 细节标记教师告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标记细节。
比如可以使用下划线、圈出关键词等方式标记细节信息。
5. 细节整理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标记的细节整理出来,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进行。
教师可以给出一个表格或者模板,要求学生将细节信息按照不同的类别归纳整理。
6. 练习活动教师设计一些练习活动来巩固学生的细节描写能力。
例如,教师提供一段短文,并列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根据细节信息回答。
学生可以以小组或者个人形式完成练习,然后进行讨论和解答。
7. 反馈与总结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更好地获取和理解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品细节·析人物·悟文旨

品细节·析人物·悟文旨细节是指文中一个细小的情节、自然景观、场面氛围或人物的细微动作、神态、心理等。
不朽的作品往往会对这些细枝末节进行精心设计、具体描绘,从而使一篇篇文章鲜活起来,使一个个人物形象生动丰满起来。
细节描写看似不经意的几笔,好似信手拈来,却是文中吸引读者的一个亮点,更是引领读者感悟文章主旨的一把钥匙。
因为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表现主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对父亲在车站买桔一连串的动作刻画,读着看着就能体悟出父亲内心的舐犊深情;鲁迅的《孔乙己》一文里对孔乙己付酒钱动作及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的动作描述,能悟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及悲惨命运;再如都德的《最后一课》里对韩麦尔先生和小佛郎士的细节描写,能体味到师生对祖国对故土的眷恋之心。
可以说是文中的细节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启着读者的智慧之门,引领读者深思感悟着文旨。
因而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引领学生细细品读文中细节,因此来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从而达到感受领悟文旨的目的。
因为这样做既省时又高效。
现以教学契诃夫的《变色龙》一课为例,作一浅析总结,不全是难免的。
大家知道,《变色龙》,对赫留金和奥楚蔑洛夫的刻画,全靠细节描写而传神,这些细节是分析人物性格领悟文旨的关键。
对赫留金这样写道:“那个敞开了坎肩的人举起右手,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
他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读到此处,读者会觉得受害者赫留金可笑可气。
笑他的吊儿郎当,俗语说狗咬郎当人嘛,气他的小市民心理,自己无聊不小心被狗咬,不觉羞耻无颜面,反倒想找狗的主人捞一笔赔偿费之类。
作者使用比喻修辞,将血淋淋的手指头比作一面胜利的旗帜,实则暗含讥讽之韵味。
受害者能得到应得的赔偿吗?难怪市民们会觉得这个世界上没个活头了!品析时教师只需稍作开导提示,学生对作者不用明写的社会是如何的黑暗腐朽就能悟出一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悟人物细节描写》作业设计
马山郑湾张成
慈母情深
1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书价一元多钱。
2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
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3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4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
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5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将那些母亲扫视一遍,却没有发现我的母亲。
6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7“你找谁?”
8“找我妈!”
9“你妈是谁?”
10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11“那儿!”
12一个老头儿朝最里边的角落一指。
13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4“妈——”
15“妈——”
16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7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18“我……”
19“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20“我……要钱……”
21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22“要钱干什么?”
23“买书……”
24“多少钱?”
25“一元五角……”
26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7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28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29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30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31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32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33“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34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
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35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1、第13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可以表现出母亲工作的艰辛,这个词是__________。
2.对“我”买书,母亲的态度是_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抓住了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由此可以看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位母亲,你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瘦弱
2、赞同、支持体谅理解孩子、疼爱孩子
3、动作、语言、外貌疼爱孩子,支持孩子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