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2 术语沥青的密度沥青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以g/cm3计。
2.1.2 沥青的相对密度在同一温度下,沥青质量与同体积的水质量之比值,无量纲。
2.1.3 针人度在规定鍵和时间内,附加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垂直贯入沥的深度,以0.1mm计。
针人度指数沥青结合料的温度感应性指标,反映针入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由不同温度的针入度按规定方法计算得到,无量纲。
延度规定形态的沥青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受拉伸至断开时的长度,以cm计。
软化点(环球法)沥青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质量的钢球,放于水或甘油中,以规定的速度加热,至钢球下沉达规定距离时的温度,以℃计。
沥青的溶解度沥青试样在规定溶剂中可溶物的含量,以质量百分率表示。
2.1.8 蒸发损失沥青试样在163℃温度条件下加热并保持5h后质量的损失,以百分率表示。
闪点沥青试样在规定的盛样器内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受热时所蒸发的气体以规定的方法与试焰接触,初次发生一瞬即灭的火焰时的温度,以℃计。
盛样器对黏稠沥青是克利夫兰开口杯(简称COC),对液体沥青是泰格开口杯(简称TOC)。
2.1.10 弗拉斯脆点涂于金属片上的沥青薄膜在规定条件下,因冷却和弯曲而出现裂纹时的温度,以℃计。
2.1.11 沥青的组分分析按规定方法将沥青试样分离成若干个组成成分的化学分析方法。
沥青的黏度沥青试样在规定条件下流动时形成的抵抗力或内部阻力的度量,也称黏滞度。
2.1.13 沥青、混合料的密度压实沥青混合料常温条件下单位体积的干燥质量,以g/cm3计。
2.1.14 枥青混合料的相对密度同一温度条件下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无量纲。
2.1.15 浙青混合料的理大密度假设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全部为矿料(包括矿料自身内部的孔隙)及沥青所占有、空隙率为零的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密度,以g/cm3计。
2.1.16 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同一温度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无量纲。
(完整版)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真空法

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真空法1、目的与适用范围1.1本方法适用于真空法测定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路况调查或路面施工质量管理计算空隙率、压实度等使用。
1.2本方法不适用于吸水率大于3%的多孔性集料的沥青混合料。
2、仪具与材料2.1天平:称量10kg以上,感量不大于0.5kg;称量5kg以上,感量不大于0.1g;称量2kg以下,感量不大于0.05g。
2.2负压容器:根据试样数量选用表1中的A、B、C任何一种类型。
负压容器口带橡皮塞,上接橡胶管,管口下方有滤网,防止细料部分吸入胶管。
负压容器类型2.3真空负压装置:由真空泵及水银压力计(或真空表)组成,真空泵能使负压容器内造成4kPa(30mmHg)负压。
2.4恒温水槽:水温控制25℃±0.5℃。
2.5温度计:分度为0.5℃。
2.6其它:玻璃板等。
3、方法与步骤3.1准备工作3.1.1按本规程T0701沥青混合料取样方法或从沥青路面上采取(或钻取)沥青混合料试样。
试样数量不少于如下规定数量:沥青混合料中集料公称最大粒径(mm)最少试样数量(g)37.5 400026.5 250019.0 200013.2、16.0 15009.5 10004.75 5003.1.2将沥青混合料团块仔细分散,粗集料不破碎,细集料团块分散到小于6.4mm。
若混合料坚硬时可用烘箱适当加热后打散,一般加热温度不超过60℃,分散试样应用手掰开,不得用锤打碎,防止集料破碎。
当试样是从路上采取的非干燥混合料时,应用电风扇吹干至恒重后再操作。
3.1.3负压容器标定方法将B、C类负压容器装满25℃±0.5℃的水(上面用玻璃板盖住保持完全充满水),正确称取负压容器与水的总质量mb。
3.1.4采用A类容器时,将容器全部浸入25℃±0.5℃的恒温水槽中,称取容器的水中质量(mi)。
3.1.5将负压容器干燥,编号称取其质量。
3.2试验步骤3.2.1将沥青混合料试样装入干燥的负压容器中,称容器及沥青混合料总质量,得到试样的净质量mn,试样质量应不小于上述规定的最小数值。
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密度的测定(蜡封法)最大理论密度试验方法与步骤

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密度的测定(蜡封法)最大理论密度试验方法与步骤
(1)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在适宜的天平或电子秤上(最大称量应不小于试件质量的1.25 倍,且不大于试件质量的5倍)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根据选择的天平的感量读数,准确至0.1g、0.5g或5g。
当为钻芯法取得的非干燥试件时,应用电风扇吹干12h以上至恒重
作为空中质量,但不得用烘干法。
(2)将试件置于冰箱中,在4—5℃条件下冷却不少于30min。
将石蜡熔化至其熔点以上5.5℃±0.5℃。
从冰箱中取出试件立即浸入石蜡液中,至全部表面被石蜡封住后迅速取出试件,在常温下放置30min,称取蜡封试件的空中质量(mp)。
(3)挂上网篮,浸入溢流水箱中,调节水位,将天平调平或复零。
将蜡封试件放入网篮浸水
约lmin,读取水中质量(mc)。
(4)用蜡封法测定时,石蜡对水的相对密度按下列步骤实测确定:
1)取一块铅或铁块之类的重物,称取空中质量(mg);
2)分别测定重物的水中质量(m’g)和蜡封后在水中质量(m’d);
3)待重物干燥后,按上述试件蜡封的步骤将重物蜡封后测定其空中质量(md)。
按公式计算石蜡对水的相对密度。
(5)如果试件在测定密度后还需要做其他试验时,为便于除去石蜡,可事先在干燥试件表面涂上薄层滑石粉,称取涂滑石粉的试件质量(ms),然后再蜡封测定.。
沥青混料密度试验

第三节沥青混料密度试验一、沥青混合料密度和测定方法1.沥青混合料密度基本概念密度是在一定条件下测量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为t/m3或g/cm3,通常以ρ表示。
相对密度是所测定的各种密度与同温度下水的密度的比值,以γ表示,为无量纲。
对沥青这样的匀质材料,材料嫩不没有孔隙,测定的密度只有一种。
但对沥青混合料这样复合材料,由于材料状态及测定条件的不同,计算用体积所考虑的集料内部的空隙及集料与集料之间的间隙(空隙)情况不同,计算的密度也就不同,图7-2表示了几种典型情况。
图7-2 几种材料的典型组成情况a)矿粉; b)单颗粒碎石; c)集料混合料; d)沥青混合料各种不同密度的基本意义如下。
(1)真实密度:规定条件下,材料单位真实体积(不包括任何孔隙和空隙)的质量,也叫真密度。
(2)毛体积密度:规定条件,材料单位毛体积(包括材料实体、开口及闭口空隙)的质量。
当质量以干燥质量(烘干或空气干燥)为准时,称表毛体积密度,简称毛体积密度。
当质量以表干质量(饱和面干,包括开口孔隙中的水)为准时,称表干体积密度,也叫表干密度。
(3)表现密度:规定条件下,材料单位表现体积(包括材料实体、闭口孔隙,但不包括开口孔隙)的质量,也叫视密度。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如图7-2d)所示,它包括6部分:①各种矿料的矿质集料(按磨成粉的无空隙状态考虑);②沥青(都充填在集料之间的间隙中,只裹覆在矿料表面,假定不被集料吸收);③集料自身的闭孔隙;④集料本身的开孔隙(在混合料中基本上已经被沥青封闭成闭孔隙);⑤被沥青裹覆的矿料与矿料之间的空隙(包括开口的与闭口的);⑥试件表面由于与试模接触得不到正常击实产生的表面凹陷。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中质量相当于所有矿料的烘干质量(集料是加热后拌和的),加上沥青质量,这个数是一定的。
之所以有各种不同的密度实际上是测所定的体积的含义不同而已。
沥青混合料体积各部分空隙或孔隙的比例将因矿料级配、沥青用量、压实程度而不同。
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

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表干法)1 目的与适用范围1)表干法适用于测定吸水率不大于2%的各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包括I型或较密实的II型沥青混凝土、抗滑表层混合料、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或毛体积密度。
2)本方法测定的毛体积密度适用于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等各项体积指标。
2 仪具与材料1)浸水天平或电子秤:当最大称量在3kg以下时,感量不大于0.1g;最大称量3kg以上时,感量不大于0.5g;最大称量10kg以上时,感量5g,应有测量水中重的挂钩。
2)网篮。
3)溢流水箱:如图4.4.2.1所示,使用洁净水,有水位溢流装置,保持试件和网篮浸入水中后的水位一定。
4)试件悬吊装置:天平下方悬吊网篮及试件的装置,吊线应采用图4.4.2.1 溢流水箱及下挂法水中重称量方法示意图1-浸水天平或电子秤;2-试件;3-网篮;4-溢流水箱;5-水位搁板;6-注入口;7-放水阀门不吸水的细尼龙线绳,并有足够的长度。
对轮碾成型机成型的板块状试件可用铁丝悬挂。
5)秒表。
6)毛巾。
7)电风扇或烘箱。
3 方法与步骤1)选择适宜的浸水天平或电子秤,最大称量应不小于试件质量的1.25倍,且不大于试件质量的5倍。
2)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根据选择的天平的感量读数,准确至0.1g、0.5g或5g。
3)挂上网篮,浸入溢流水箱中,调节水位,将天平调平或复零,把试件置于网篮中(注意不要晃动水)浸水中约3min~5min,称取水中质量(mw)。
若天平读数持续变化,不能很快达到稳定,说明试件吸水较严重,不适用于此法测定,应改用本规程4.6的蜡封法测定。
4)从水中取出试件,用洁净柔软的拧干湿毛巾轻轻擦去试件的表面水(不得吸走空隙内的水),称取试件的表干质量(mf)。
5)对从路上钻取的非干燥试件可先称取水中质量(mw),然后用电风扇将试件吹干至恒重(一般不少于12h,当不需进行其它试验时,也可用60℃±5℃烘箱烘干至恒重),再称取空中质量(ma)。
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方法研究

3
2 试验部分
2.1 原材料
2.1.1 沥青 采用泸州中海油 AH-70#沥青,其技术指标如表 1: 表 1 沥青技术指标测定结果 试验项目 针入度(25℃,100g,5s)/0.1mm 延度(15/5℃,5cm/min)/cm 软化点 TR&B/℃ 密度/g/cm3 2.1.2 石料和矿粉 集料采用新都碎石,填料采用都江堰矿粉,其密度如下表: 规范指标 AH-70 60-80 ≥100 ≥46 —— 66.5 >150 47.8 1.006 试验结果
0. 48 2
0.6
C值
0.4 0.2 0.0 0 0.5 1
1. 33 8
1.5
1. 87 1
2
2.5
3
3.5
4
4.5
合成矿料吸水率(%)
由此可知,当 C 值采用 0.8 时,吸水率为 0.482;当 C 值采用 0.6 时,吸水率为 1.338; 当 C 值采用 0.5 时,吸水率为 1.871。在四川地区,对于石灰石,其吸水率在 0.5 左右,C 值取 0.8 有其合理性,而对某些地区,在沥青配合比设计时,直接取集料的表观密度和毛 体积密度的中值计算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即 C 值取 0.5,这并不适合四川地区,建议最好 通过吸水率计算所得的 C 值作为确定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的依据。 对非改性沥青混合料,宜以预估的最佳油石比拌和两组混合料,采用真空法实测最大 理论相对密度,取平均值。然后反算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公式如下: γse =
5
由表 3 可知, 真空实测法所得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平行试验的标准差小 (小于 0.001) , 变异性也小(小于 0.004) ,由此可见,真空实测法所测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的复现性好,其 结果理论上认为是准确的。这必须建立在严格按照规程试验,如混合料必须分散仔细。 由表 4 可知,有效相对密度法和真空法所得结果比较接近,而且在表观理论最大相对 密度和毛体积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之间,由此可见,采用有效相对密度法所得理论最大相对 密度也能准确地反映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地真实性,也就是说,不管是非改性沥青还 是改性沥青,采用有效相对密度法计算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可行的。采用溶剂法所得结果 误差很大,有的结果甚至大于理论最大表观相对密度,说明采用溶剂法很难准确反映混合 料的真实情况,认为因素影响较大,这是由于混合料的沥青膜很容易遭到溶剂的破坏,试 验时不容易掌握,造成结果偏大,进行配合比设计时,用油量将偏高,容易造成泛油。我 们再来看看它们对配合比最佳油石比大小的影响,有效密度法和真空法所得结果接近 4.6%,比表观理论相对密度和溶剂法所得最佳油石比小 0.2%, 比毛体积理论最大相对密 度所得最佳油石比大 0.4%,由此可见,不同方法所得结果差距是相当大的,也就是说考虑 集料对沥青的吸收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综上可知,在设计沥青配合比时,可以根据真空法和有效密度计算法所得结果的一致 性来检验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的真实性。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规程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规程
一、前言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规程是指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进行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和工程性能等方面的检测试验。
本规程旨在规范试验检测方法,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质量提供依据。
二、试验设备
1. 沥青软化点仪
2. 粘度计
3. 密度计
4. 萘醇重量法测定胶结料含量仪器
5. 筛分机
6. 烘箱
7. 摩擦轮式损耗试验机
8. 压实机
三、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1. 软化点测试:将样品放入软化点仪中,在温度升高时记录温度和针入深度,软化点为针入深度为5mm时的温度。
2. 黏度测试:将样品放入粘度计中,在一定温度下测定其粘度。
3. 密度测试:将样品放入密度计中,在一定温度下测定其密度。
四、化学成分试验方法
1. 萘醇重量法测定胶结料含量:将样品加入萘醇中,使之完全溶解,然后用水洗涤、过滤、干燥,最后称重,计算胶结料含量。
2. 硫含量测试:将样品加入硫酸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然后用水洗涤、过滤、干燥,最后称重计算硫含量。
五、工程性能试验方法
1. 筛分试验:将样品放入筛分机中进行筛分。
2. 摩擦轮式损耗试验:将样品放入摩擦轮式损耗试验机中进行试验。
3. 压实度测试:将样品放入压实机中进行压实度测试。
六、结论
根据以上试验方法所得数据和结果,可以得出对于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和工程性能等方面的评价和结论。
同时,在试验检测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方法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方法第一节沥青材料试验检测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93)中道路用石油沥青技术要求(M0671-93),对于中轻交通量道路石油沥青,需检验针人度。
延度、软化点、溶解度、闪点以及蒸发损失试验后的质量损失和针人度比;对于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需检验针人度、延度、软化点、闪点、溶解度、含腊量、密度以及薄膜加热试验后的质量损失、针人度比、延度。
现将各指标的检测方法分别叙述。
一、沥青针入度试验方法针人度试验是国际上经常用来测定粘稠(固体、半固体)沥青稠度的一种方法,通常稠度高的沥青,针人度值愈小,表示沥青愈硬;相反稠度低的沥青,针人度值愈大,表示沥青愈软。
我国现行标准是以针人度为等级未划分沥青的标号。
1.目的和适用范围(1)沥青的针人度是在规定温度和时间内,附加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垂直贯人试样的深度。
以0.1mm表示。
(2)非经注明,标准针、针连杆与附加法码的总质量为100g±0.05g,试验温度为25℃,针人度贯人时间为5s。
根据需要如采用其他试验条件时,应在试验结果中注明。
(3)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蒸馏或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的针入度。
2.仪具与材料:(1)针入度仪,凡能保证针和针连杆在无明显摩擦下垂直运动:并能指示针贯人深度准确至0.1mm的仪器均可使用。
针和针连杆组合件总质量为50g±0.05g,另附50g±0.05g砖码一只,以供试验时适合总质量1oog±0.05g 的需要。
仪器设有放置平底玻璃保温皿的平台,并有调节水平的装置,针连杆应与平台相垂直。
仪器设有针连杆制动按钮,使针连杆可自由下落。
针连杆易于装卸,以便检查其质量。
仪器还设有可自由转动与调节距离的悬臂,其端部有一面小镜或聚光灯泡,借以观察针尖与试样表面接触情况。
当为自动针入度仪时,基本要求与此项相同,但应附有对计时装置的校正检验方法,以经常校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表干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表干法适用于测定吸水率不大于2%的各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包括I型或较密实的II型沥青混凝土、抗滑表层混合料、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或毛体积密度。
2)本方法测定的毛体积密度适用于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等各项体积指标。
2 仪具与材料
1)浸水天平或电子秤:当最大称量在3kg以下时,感量不大于0.1g;最大称量3kg以上时,感量不大于0.5g;最大称量10kg以上时,感量5g,应有测量水中重的挂钩。
2)网篮。
3)溢流水箱:如图4.4.2.1所示,使用洁净水,有水位溢流装置,保持试件和网篮浸入水中后的水位一定。
4)试件悬吊装置:天平下方悬吊网篮及试件的装置,吊线应采用
图4.4.2.1 溢流水箱及下挂法水中重称量方法示意图
1-浸水天平或电子秤;2-试件;3-网篮;4-溢流水箱;
5-水位搁板;6-注入口;7-放水阀门
不吸水的细尼龙线绳,并有足够的长度。
对轮碾成型机成型的板块状试件可用铁丝悬挂。
5)秒表。
6)毛巾。
7)电风扇或烘箱。
3 方法与步骤
1)选择适宜的浸水天平或电子秤,最大称量应不小于试件质
量的1.25倍,且不大于试件质量的5倍。
2)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根
据选择的天平的感量读数,准确至0.1g、0.5g或5g。
3)挂上网篮,浸入溢流水箱中,调节水位,将天平调平或复
零,把试件置于网篮中(注意不要晃动水)浸水中约3min~5min,
称取水中质量(mw)。
若天平读数持续变化,不能很快达到稳定,说
明试件吸水较严重,不适用于此法测定,应改用本规程4.6的蜡封法
测定。
4)从水中取出试件,用洁净柔软的拧干湿毛巾轻轻擦去试件
的表面水(不得吸走空隙内的水),称取试件的表干质量(mf)。
5)对从路上钻取的非干燥试件可先称取水中质量(mw),然后
用电风扇将试件吹干至恒重(一般不少于12h,当不需进行其它试验
时,也可用60℃±5℃烘箱烘干至恒重),再称取空中质量(ma)。
4 计算
1)计算试件的吸水率,取1位小数。
试件的吸水率即试件吸水体积占沥青混合料毛体积的百分率,按式
(4.1)计算。
S a= ×100 (4.1)
式中:S a——试件的吸水率,%;
m a——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g;
m w——试件的水中质量,g;
m f——试件的表干质量,g。
2)计算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和毛体积密度,取3位小数。
当试件的吸水率符合Sa<2%要求时,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和毛体积
密度按式(4.2)及式(4.3)计算,当吸水率Sa>2%要求时,应改用
蜡封法测定。
γf=
(4.2)
ρf= ×ρw
(4.3)
式中:γf——用表干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ρf——用表干法测定的试件毛体积密度,g/cm3;
ρw——常温水的密度,≈1g/cm3。
3)试件的空隙率按式(4.4.4.4)计算,取1位小数。
VV= ×100
(4.4)
式中:VV——试件的空隙率,%;
γt——按(真空法)和(溶剂法)测定的沥青混合料理论最
大相对密度,当实测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有困难时,也可采用按式(4.4)
或(4.6)计算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γf——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用表干法测定,当试件吸水
率Sa>2%时,由蜡封法或体积法测定;当按规定容许采用水中重法测
定时,也可用表观相对密度γa代替。
4)计算试件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或理论最大密度,取3位小
数。
(1) 当已知试件的油石比时,试件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可按式
(4.5)计算。
r t=
(4.5)
式中:γt——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无量纲;
p a——油石比,%;
r a——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
p1…p n——各种矿料占矿料总质量的百分率,%;
r1…r n——各种矿料对水的相对密度。
对粗集料,宜采用与
沥青混合料同一种相对密度,即混合料采用表干法、蜡封法或体积法
测定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时,粗集料也采用毛体积相对密度。
当混合料
采用水中重法测定的表观相对密度代替时,粗集料也采用表观相对密
度;对细集料(砂、石屑)和矿粉均采用表观相对密度。
矿料的相对
密度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规定的方法测定。
(2) 当已知试件的沥青含量时,试件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按式
(4.6)计算。
γt= (4.6)
式中: P´1…p´n——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
p b——沥青含量,%。
(3) 试件的理论最大密度按式(4.4.4.7)计算。
ρt=γt×ρw(4.7)
式中:ρt——理论最大密度,g/cm3。
(4) 旧路面钻取芯样试样的混合料缺乏材料密度及配合比时,沥青
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应采用本章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试验中的(真空法)、(溶剂法)方法实测求得。
(5)试件中沥青的体积百分率可按式(4.8)或(4.9)计算,
取1位小数。
VA=
(4.8)
(4.9)
VA=
式中:VA——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沥青体积百分
率,%。
(6)试件中的矿料间隙率,可按式(4.10)或式(4.11)计算,
式(4.10)适用于空隙率按计算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计算的情况;式
(4.4.4.11)适用于空隙率按实测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计算的情况,
取1位小数。
VMA=VA+VV
(4.10)
VMA=(1-×Ps)×100 (4.11)
式中:VMA——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矿料间隙率,%;
Ps——沥青混合料中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
之和,即ΣP'i,%;
γsb——全部矿料对水的平均相对密度,按式(4.12)计算。
γsb=
(4.12)
(7)试件的沥青饱和度按式(4.13)计算,取1位小数。
VFA= ×100 (4.13)
式中:VFA——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沥青饱和度,%。
(8)试件中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可γ式(4.14)计算,取1
位小数。
VCAmix=(1-×Pca)×100 (4.14)
式中: VCAmix——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骨架之外的体积(通常指小
于4.75mm的粗细集料、矿粉、沥青及空隙)占总体积的比例,%;
Pca——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的比例(由Pca=Ps×PA4.75计
算,PA4.75为矿料级配中4.75mm筛余量,即100减去4.75mm通过
率之差),%;
γca——矿料中所有粗集料颗粒部分对水的合成毛体积相对
密度,按式(4.15)计算。
(4.15)
γca=
式中:P1c…P nc——各种粗集料在矿料配合比中的比例,%;
γ1c…γnc——相应的各种粗集料对水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4.5 报告
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及采用的测定密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