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25届黑龙江高考语文模拟题及解析

2025届黑龙江高考语文模拟题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加强社会智能化建设。
首先,必须创新现代化理论。
19世纪和20世纪的现代化理论是与工业革命、工业社会相适应的。
进入21世纪以来,智能革命迅速发展,已逐步进入智能社会和智能时代,自动化开始向智能化过渡。
因此,应围绕智能革命、智能时代和智能社会,创新现代化理论。
其次,在智能化建设中,中华民族应充分发挥综合性思维方式的优势。
大量事实表明,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不同类型的科学技术有重大影响。
工业革命使欧美各国发展迅速,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与欧美各国善于和充分开发、利用“物能”密切相关。
相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在工业革命期间落后于世界,也与没有充分开发、利用“物能”密切相关。
其原因与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关。
智能革命与工业革命性质完全不同,是以开发和利用人类“智能”为主的革命。
我国的人工智能研究虽然起步比西方各国晚得多,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目前的人工智能研究位列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大国。
其原因与中华民族的综合性思维密切相关。
经验事实表明,中华民族的综合性思维有利于开发和利用人类“智能”。
工业革命时代,我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在智能革命时代,中华民族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综合性思维在智能革命中的优势,借鉴西方的分析性思维的长处,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而使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再创辉煌。
最后,加快机器智能化、网络智能化和社会智能化建设。
“智能化”包括机器智能化、网络智能化和社会智能化三大类。
一是机器智能化,包括各种机器、计算机、机器人、无人飞机和无人驾驶汽车等的智能化。
二是网络智能化,涉及网络结构、资源配置、功能管理、业务承载等方面的智能化。
它能够根据用户的使用目的智能地决定服务提供方式,并动态适应需求变化,实现网络的“自动驾驶”功能。
2024年黑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4年黑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冠肺炎疫情后,广大军地医护人员闻令而动,奔赴一线,成为人民生命安全的最美守护者。
为了方便辨认与沟通,他们在防护服上留下各种各样的签名签字。
这些签名和签字,是一种敢战敢胜的宣言。
当“加油”“雄起”等这些字眼频频出现在防护服上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强大的信心被激发,一股蓬勃的力量在迸发。
有祖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动员能力、执行效率作支撑,有这么多技术和大爱无私的医护人员当先锋,有举国上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的力量为基础,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有必胜的信心。
“隔离不分离,逆行不独行”,一位驰援武汉的医生情人节最浪漫的表达方式,显示了担当大爱、守望相助。
“云能量,无限大”,通过网络发动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是新时代另一种形式的“与子同袍”。
还有那俏皮的“湖北姑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打赢湖北保卫战倾心尽力。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管是发生自然灾害,还是应对外敌入侵,(),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爆发破釜沉舟豪迈精深B.爆发义无反顾豪放精湛C.暴发义无反顾豪迈精湛D.暴发破釜沉舟豪放精深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位驰援武汉的医生在情人节用最浪漫的表达方式,展现了担当大爱、守望相助。
B.一位驰援武汉的医生情人节最浪漫的表达方式,展现了担当大爱、守望相助的胸怀格局。
2024届黑龙江哈三中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黑龙江哈三中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评写作强调理性,文学写作强调感性,(甲)理性与感性之间,在很多人那里,是水星与火星的距离;但在金庸那里,则水乳交融,切换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社评是入世之作,强调干预现实,用思想引领舆论。
(乙)这就要求:作者具有很高的站位、敏锐的感知、开阔的视野、深刻的洞察、过人的胆识……要用评论影响广大知识分子,社评作者必须达到“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的境界。
武侠江潮,是一个迥异于庙堂和俗世的“出世”之境。
金庸凭借着卓越的想象力和杰出的故事演绎..才能,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
他摆脱了入世羁绊,放空世俗包袱,忘情地投身于想象的江湖。
金庸的社评与小说,不是彼此绝缘的,而是..气脉贯通的。
(丙)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神雕侠侣》,郭靖语)没有这等追求,金庸小说格局和影响力都不可能如此之大。
换句话说,以入世之心出世,造成..了金庸的“侠之大”和“江湖之远”。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叹为观止B.演绎C.而是D.造成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间任何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一朵花,一棵草,一只蝼蚁,一缕残阳,都在天地光阴里默默生长,在风霜雨雪中让自己越来越丰盈饱满。
人也是如此。
一个人,若能够( ),必能目及万里,思接千载,在直觉的把握中,与自然之道相融合,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这就是禅宗中所说的“见独”。
生活在尘世,就如置身于染缸之中,在摇荡奔突中,难免会沾上赤橙黄绿青蓝紫,这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内心认同了这些花花绿绿,久而久之,以为这些斑斓的色彩就是自己本来的颜色,或者正是自己需要的颜色,于是处心积虑,再往更热闹的去处去,追求更多更斑驳的色彩,直至追逐一生,回过头才发现自己已变成模糊的一片,再也看不清本来的面貌。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殇歌圆明园苏峰圆明园历史上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这里也称“夏宫”。
1860年,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址。
游园那日,虽是晴天,但寒风刺骨。
入门前,我已心潮起伏,残损的圆明园啊,仿佛一饼陈年的茶、一坛尘封的酒,在我心里发酵了数十年,今日终于要闻香了。
我知道圆明园以水系为主,但如今只剩一片荒芜,几处残垣,所以对其景致并不抱任何期待。
万不料从南门刚入,就被绮春园的一片湖水迷住了。
这湖面无遮无挡,四环开阔,仅西北有一座两层飞檐的红色鉴碧亭,它安详地坐在那里,俯瞰着灰蓝清澈的湖水。
湖面庇荫处依然结着薄薄的冰,因往日水波的起伏而凝结成各种花纹。
环湖的一丛丛芦苇,疏密有致;一株株老柳,树皮皴裂,深如沟壑。
午后的阳光为它们晕染出温柔的苍黄,光线斜射处的芦花,则银白剔透,如梦如幻。
柳丝和芦苇们于阵阵寒风里,袅袅摇摇。
斯情斯景,如一位不得见的琴师于太空之中将最低音的弦,悠悠拨动,既沉郁浑厚,又韵致风雅。
黑龙江高考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黑龙江高考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黑龙江高考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鉴赏、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试题及答案示例:# 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 时:时常- 朋:朋友- 愠:生气(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3)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孔子提倡的学习态度。
- 孔子提倡的学习态度是勤奋学习并时常复习,乐于与朋友交流,即使不被理解也不生气,保持宽容和谦逊。
# 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2.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下列问题。
> 现代文内容略...(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 文章通过描述主人公的成长经历,表达了坚持梦想和不懈努力的重要性。
(2)分析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 主人公性格坚韧不拔,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从文中找出两个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 例句一:“他像一棵坚韧的松树,在风雪中屹立不倒。
” 使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坚强的性格。
- 例句二:“时间像流水一样匆匆流逝。
” 使用了拟人,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和迅速。
# 三、古诗词鉴赏(共20分)3.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 古诗词内容略...(1)描述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 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有山、有水、有农舍,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2)分析诗人的情感。
- 诗人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都市喧嚣的厌倦。
(3)从诗中找出一个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说明其效果。
- 例句:“山青青兮水潺潺。
” 使用了叠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和画面的生动性。
#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4.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语言文字运用题。
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春发其华,秋收其实。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同各方合作伙伴一道,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共同为全球互联互通贡献力量,为国际经济合作搭建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我们开展了数千个务实合作项目,收获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共同绘就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
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各国政府、企业和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让我们向共建“一带一路”所有的参与者、建设者致敬!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
纵观人类发展史,唯有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才能收获累累果实,才能建立利在千秋、福泽万民的长久之功。
这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对当代人和后代人的责任。
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正值风华正茂,务当昂扬奋进,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摘自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2023年10月17日)材料二: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精辟概括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1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刻总结三个方面的重要经验,着眼于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郑重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擘画未来发展蓝图。
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为各方坚守合作初心,牢记发展使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凝聚了信心和力量,为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提出这一重大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黑龙江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黑龙江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学的形成可以说是宋代最为重要的历史特征之一,然而到了近现代,理学竟然成为最为人诟病的文化传统。
宋代理学家们提倡的“节孝”观念,其实并不是他们首创的。
至少从汉代以来,国家政府都曾经对社会上的节孝行为进行过表彰和奖励。
到了宋代,一方面,政府基本上延续了历代政府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另一方面,理学家们为强调士大夫应注重气节的道德标准,对“节孝”观也做出了更明确的表述。
然而直至宋元时期,国家政府对于旌表节孝的行为,更多的是停留在倡导个案“典型”的层面上。
有学者把明代以前到明代的旌表贞节行为的演变过程,形象地描述为“由典范到规范”。
典范是由倡导所致的,而成为规范则必须要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化设计来加以保障和推行。
明代在固定的审核标准下,对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旌表案件,予以定期、集体和分类处理,从而形成了明代旌表节孝的制度化、规律化和等级化,乃至演变至激烈化的特质。
与这种制度政策相伴而行的是以朱熹为核心的理学成为明代政府所认可、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范本,这就促使明朝的许多士大夫从理学的角度来诠释和欣赏政府的旌表节孝制度。
这样,明政府所推崇的节孝行为,就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政策,同时也成为一种社会道德的教化行为。
在制度与教化的双重作用下,明清时期的节孝行为,越来越出现违反人性的激烈化特质。
黑龙江省高三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

黑龙江省高三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插翅虎雷横误打死白秀英而锒铛入狱,他对前来探望的好友美髯公朱仝说:“若我有个山高水长,请你照顾好我的母亲。
”B . 做人做事就应当凭着良心,实事求是,不要一看人家都说好,就来个顺水推船。
C . 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一定要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地诵读加以品位。
D .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新事物脱颖而出,语言作为日常交际的工具,也会相应地产生新词语来表达这些新事物。
2. (2分) (2019高二下·苍南月考) 下列对咏梅诗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 幽香粉艳谁人见?时有山禽入树来。
(反问)B .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裁。
(比喻)C . 梅兄冲雪来相见,雪片满须仍满面。
(拟人)D . 五更醒梦香封屋,千里怀人月在峰。
(对偶)3. (2分)为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B . 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C . 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D . 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4. (2分)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神采”是书家在书作中显示的精神风采。
②我们欣赏书法美,须超越书法的外在状貌和书写的“笔力”、“笔势”,深入到书法家的内心世界,所谓“玩迹探情”。
③因其生于用笔,只有“深识书者”才能感知。
④古人早就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则一字已见其心。
”⑤所以欣赏书法美的最高境界是“惟观神采,不见字形”,犹如庄子所谓“得鱼忘筌”。
A . ④⑤①②③B . ④⑤②①③C . ④②⑤①③D . ②④①③⑤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5. (2分) (2018高三下·扬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不贴切的一项是()A . 多行不义必自毙,人类最终将自食因无知造成的恶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黑龙江大庆一中高三开学验收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的毛病是“私”。
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语。
“私”是个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分的问题。
西方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团体,团体是有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
这种格局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
家庭在西方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
如果有朋友说他要“带了他的家庭”来看你,指的是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
在中国,这句话模糊得很,“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子侄等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近的人物。
为什么我们对家庭这个概念这样不清不楚呢?因为我们的社会结构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波纹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推的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
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
可是势力一变就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
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就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交膳宿费的西方社会,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进入团体得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
在他们不是人情冷暖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方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以“己”为中心,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而是像水的波纹,一圈圈推出去。
儒家最讲究人伦,“伦”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推”字。
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以礼克服,克己就是修身。
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
“本立而道生。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以“己”作为中心的,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
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团体不能抹杀个人。
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族,为了族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
这和《大学》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条理上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内向和外向的路线、正面和反面的说法。
这种差序的推浪形式,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对性,也可以说是模棱两可了。
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
在西方社会里,做人民的无法逃于该团体之外,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们不能把国家弄成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
于是他们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
在我们的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
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行。
(选自《差序格局》,有删改)1.下列关于“差序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差序格局常常要求一个人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表现为由内向外的推浪形式,把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界定得很淸楚。
B.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家庭可以小到只包括一家三口,也可以大到包括所有亲戚,这个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
C.差序格局以自我为中心,由自己向外推出去,一圈一圈,波及和自己有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它愈推愈薄,关系越来越疏远。
D.在传统的差序格局社会中,要求每个人“克己”“修身”,做到“木立而道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就会是一条通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在西方社会,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得给父母交膳宿费,这是团体格局意识的体现,他们对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分得很清楚。
B.西方社会里,任何个人无法逃于团体之外,他们个人不能把国家弄成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这是因为有宪法、法律、国会的约束监督。
.C.与中国的差序格局相比,西方团体格局的主要问题是权利问题,争的是权利,主张团体内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
D.朋友说要带全家来看望你,如果这个朋友是西方人,你就能明确知道客人的数目;如果这个朋友是中国人,你就可能不确定会来几个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看起来是社会公德问题,其实是“私” 的问题,说到底,与社会的差序格局密不可分。
B.我们的“家”讲人情冷暖,有钱有势时可以容纳所有亲戚,大家攀关系、讲交情,其乐融融;一旦“树倒猢狲散”,就让人感到世态炎凉。
C.儒家讲求“伦”“推”的前提是先承认”己”,对于“己”,得以礼克服,克己就是修身;君主不同,应该“先治其国,后齐其家,再修其身”。
D.中国传统社会也倡导牺牲精神,不过牺牲是为“公”还是“私”不好确定,站在任何一个圈里,向外看是为私,向内看也可以说是为公。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
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
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
逾年,遂通览群史。
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
擢进士第,调获嘉主簿。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
子玄上书,讥“每岁一赦,或一岁再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
又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
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
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
”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
”后嘉其直,不能用也。
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苏味道、李峤见而叹曰:“陆机《豪士》所不及也。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
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
介直自守,累岁不迁。
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
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
迁秘书少监。
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
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内外四十九篇,讥评今古。
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子玄内负有所未尽,乃委国史于吴兢,别撰《刘氏家史》及《谱考》。
上推汉为陆终苗裔,非尧后;彭城丛亭里诸刘,楚孝王嚣曾孙居巢侯般,不承元王。
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
尝议《孝经》郑氏学非康成注,举十二条左证其谬,当以古文为正;《易》无子夏传,《老子》书无河上公注,请存王弼学。
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
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
诏可。
会子贶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
卒,年六十一。
子玄领国史且三十年,官虽徙,职常如旧。
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对曰:“史有三长:才、学、识。
世罕兼之,故史者少。
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
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此为无可加者。
”时以为笃论。
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
殁后,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刘知几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时吏横酷/ 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B.时吏横酷/ 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C.时吏横酷/ 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D.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
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B.擢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进士”。
C.“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D.礼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刘知几少年时学业一般,曾因学《古文尚书》不佳而受到父亲的杖责,等听到父亲为哥哥们讲的《左传》后,他才有所醒悟,决心不再懈怠,一年后,就通读诸史。
B.刘知几敢于直言。
他曾上书直陈朝廷滥用官员的弊端,受到武后的赞赏和重用;他又写了针砭时弊的文章《思慎赋》,苏味道、李峤认为超过了西晋陆机的《豪士》。
C.刘知几治学严谨广博。
他修正《武后实录》,考证刘氏宗谱,质疑《考经》《老子》等书的版本,提出很多独到的观点;他的《史通》一书,被徐坚视为史著的样版。
D.刘知几虽然官职多变,但一直修治史学,做了将近三十年史官。
他认为做史官的人必须才、学、识俱兼,缺一不可,同时,修史之人还要有敢于秉笔直书的勇气。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
(5分)(2)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
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水调歌头定王台①南宋·袁去华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
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
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
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
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
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
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
②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
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
8.结合全词,分析“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两句的作用。
(5分)9.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阐述。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 ,”两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2)《逍遥游》中写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