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美学要素

合集下载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

3.点立体的作用
(1)通过集聚视线而产生心理张力
(2)引人注意、紧缩空间
(3)产生节奏感和运动感,同时产生空间深 远感,能加强空间变化,起到扩大空间的 效果
泰国Ango灯具创意设计
1. 秩序规则,集聚排列的点产生线和方 向的效果.
2. 面的交界处、顶角产生的点.点虽小,但它通过位置的变化,则可以 产生不同的感觉,变成对整体具有强烈影响的布局。
线的立体构成表现:
攀岩的藤蔓长椅
美国史密森学会Kogod 庭院的“浮云屋顶”。
垂直构成
交叉构成
回旋构成
框架构成
框架构成 是独立线框的刚性空间组合。分为平面线框、立体线框和由 平面线框插成的立体线框。组合方法有重复、渐变(求心、 扩展)、自由组合。
曲线构成
缠绕构成
单元线材的构形—线材的排列 节点构造,相邻两根线材间的上
• 立体构成中的点不仅有位置、方向和形状,而 且有长度、宽度和厚度。
在立体构成中,不可能存在真正几何学 意因点的大小、点的亮度和 点之间的距离不同而产生多样性的变化, 并因此产生不同的效果。
2.点立体的视觉特征
点活泼多变,是构成一切形态的基础, 具有很强的视觉引导和集聚的作用。在造 型活动中,点常用来表现强调和节奏。
• 第一节 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奇妙的自然形态吧, 这是大自然所完成的“立体构成”作业。
(一)来自宝岛台湾的礼物─野柳海岸的女王头像
(二)爱尔兰的“巨人之路”
(三)美国的“波纹岩”
(四)洪都拉斯的“大蓝洞”
二、人工形态
经过人工制造出来的形态,都属于人工形态 。
2、生长感的表现:旺盛的生命力 是由形态的自身生长来体现的。

立体构成设计知识点总结

立体构成设计知识点总结

立体构成设计知识点总结立体构成设计是一种以立体形式设计物品或空间的艺术和设计形式。

它涉及到三维空间的探索和利用,使得设计作品可以在各个角度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魅力。

立体构成设计不仅可以运用在建筑、家具、雕塑等实际物体的设计上,也可以应用在平面设计、装饰艺术、艺术表现等各个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立体构成设计需要考虑到形状、结构、材料、光影效果等因素,以达到设计的完美效果。

下面将详细总结立体构成设计的相关知识点。

一、形体构成1. 形状形状是立体构成设计中的基本元素之一,不同的形状组合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感觉和效果。

常见的形状有圆形、方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等。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形状来构成作品,以达到设计的目的。

2. 空间关系立体构成设计中,空间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设计师需要考虑物体的位置、方向、大小等因素,以使得作品在三维空间中呈现出合理、协调的关系。

空间关系的合理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空间感,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

3. 比例比例是立体构成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物体的比例关系,以使得作品在视觉上显得协调、和谐。

不同的比例关系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美学效果,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比例的选择和运用。

4. 体积体积是立体构成设计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物体所占据的三维空间。

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作品的体积大小,以使得作品在空间中呈现出适当的形态和比例。

体积的大小、形状和分布会直接影响作品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认真考虑。

5. 结构结构在立体构成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设计师需要考虑作品的材料、支撑结构、连接方式等因素,以确保作品在实际中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良好的结构设计可以保证作品的实用性和持久性,使得作品更具设计价值。

二、材料选择1. 材料种类在立体构成设计中,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质感、颜色、质地等方面。

常见的材料包括木材、金属、塑料、玻璃等。

立体构成的要素

立体构成的要素

对比与调和等。
(1)种类方法
加法:粘贴、焊接、捆扎、堆砌等
减法:切割、凿刻、钻孔、打磨等
模具成型
(2)组装:通过节点连接起来各个部分
滑接点:组成件可以自由滑动
铰接点:通过铰链可以旋转
刚接点:固定死的组合方式
(3)表面处理
有些立体构成形态在完成组装后,需进行抛
1、形态要素 3、材料要素 5、制作要素
2、造型要素 4、形式要素
形态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是无数形状的构
成的综合体。 好的形态指从各个角度观察,都具备美感。
(1)自然形态 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
可视、可触的物质形态, 如山石、水、树木、动 物等。
(2)人工形态

光或涂饰处理。
是既视觉化,又触觉化的实体。
(1)点 立体构成中的点,是构
成一切形态的基础。 作用:点缀、装饰、划 分空间、视觉导向
(2)线 线决定形的方向,具备
速度和延伸感。 直线 曲线
(3)面 立体构成的主要形态,
具有充实感、延伸感和 扩展感。 平面 曲面
(4)体
指经过人的加工、创造而成的物质形态。如
建筑、车辆、工具等。
(3)具象形态 指没有经过概括提炼的
客观存在的形态。
(4)抽象形态 指用造型要素点、线、
面、体、色等经过高度 概括而形成的非具象立 体形态。
(5)意象形态 介于具象形态与抽象形
态之间的形态
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即点、线、面、体,
浑厚感、分量感
几何形体
不规则体
材料是立体构成的物质基础,不同材料有不
同的特性。

立体构成的三要素

立体构成的三要素

立体构成的三要素一、立体构成的概念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的一门基础造型课,它是研究立体形态各元素的构成法则,是将点、线、面、体等基本造型元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富有美感的立体形态的过程。

1. 形态要素- 点- 在立体构成中,点是相对较小的元素,它具有吸引视觉注意力的作用。

点可以是实际存在的小物体,如一颗珠子、一个小立方体等,也可以是相对概念上的点,比如在一个大的立体造型中,某个局部的小凸起或小凹陷部分可以视为点。

点在立体空间中的位置不同,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当多个点存在时,它们之间的排列组合方式,如等距排列、疏密排列等,会产生不同的节奏感和空间感。

- 线- 线在立体构成中是具有长度、方向和位置的元素。

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

直线给人简洁、明快、稳定的感觉,如垂直的直线有挺拔向上的感觉,水平的直线有平静、稳定的感觉,倾斜的直线则带有动感和不稳定感。

曲线则富有变化和韵律,如螺旋线具有强烈的空间延伸感,自由曲线则充满了灵动和活力。

线在立体构成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方式构建出各种立体形态,如线的交织可以形成面,线的聚集可以形成体。

- 面- 面是由线的移动所形成的,具有长度、宽度和一定的厚度。

在立体构成中,面有平面和曲面之分。

平面给人平整、稳定的感觉,不同形状的平面具有不同的视觉特性,例如正方形的面给人端庄、稳重的感觉,三角形的面具有稳定性和指向性,圆形的面则给人柔和、圆润的感觉。

曲面则具有流畅、动感的视觉效果,如球体的表面是曲面,它具有全方位的动态感。

面在立体空间中的折叠、弯曲、组合等操作能够创造出丰富的立体造型。

- 体- 体是由面的移动或者旋转等方式形成的,是立体构成中最具实体感的要素。

体可以分为规则体和不规则体。

规则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它们具有明确的几何特征,给人简洁、整齐的美感。

正方体具有稳定、厚重的感觉,球体则是全方位对称的,充满了圆润和饱满感,圆柱体既有垂直的稳定感又有水平方向的延伸感。

1立体构成概述

1立体构成概述

1立体构成概述立体构成是美术造型语言中的重要概念,是指在二维平面上通过运用线条、色彩、形态和空间关系的创造性安排,使其呈现出三维空间感和形体感的能力和技巧。

立体构成不仅适用于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领域,也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等各个领域。

立体构成的要素包括线条、形状、颜色、负空间和透视。

在立体构成中,线条不再是简单的分界线,而是具有了空间感和形体感。

线条可以通过增加粗细、长度、曲线的变化来表现出物体的远近、空间层次以及形体的立体感。

形状是构成物体的基本要素,通过形状的变化可以表达出物体的体积和形态。

颜色在立体构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表达出物体的明暗关系,还可以产生深浅、远近等空间效果。

负空间是指物体之间或者物体内部的空白部分,通过调整负空间的大小和形态,可以使物体之间产生不同的关系和层次感。

透视是立体构成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通过透视的运用,可以准确地表现出物体的远近和空间感。

立体构成有很多技巧和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有平行投射、中心投射和尺度投射。

平行投射是指物体在相同的视点下以平行线条的形式投射到二维平面上,这种方法能够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形态。

中心投射是指物体在相同的视点下以放射线的形式投射到二维平面上,这种方法能够表现出物体的深度和远近。

尺度投射是指通过改变物体的大小和比例来表现出物体的远近和空间感。

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立体构成可以运用在各种不同的形式中,如画面的布局、对象的安排、色彩的组合等。

通过合理运用立体构成的原则和技巧,可以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和观赏性。

例如,在绘画中可以通过运用透视原理来表现出物体的三维效果;在雕塑中可以通过线条和形状的变化来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立体感;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空间和结构的布局来表现出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总而言之,立体构成是美术造型语言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运用线条、形状、颜色、负空间和透视等元素和技巧,使二维平面具有三维空间感和形体感。

立体构成不仅适用于艺术领域,也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

立体构成的知识点总结

立体构成的知识点总结

立体构成的知识点总结一、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1. 立体构成的概念立体构成是指在艺术创作中,通过对空间的运用和对物体之间关系的处理来营造出一种具有立体感的效果。

立体构成的关键在于对三维空间的处理,通过对物体的透视、大小、位置和比例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作品能够呈现出真实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立体构成既可以体现在平面作品中,也能够在立体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现,是艺术表现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法。

2. 立体构成的要素立体构成的要素包括透视、大小、位置和比例等方面的处理。

在透视方面,通过合理的透视规律来表现远近的空间关系,使得作品呈现出立体感。

在大小方面,对物体的大小和比例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作品更加真实和有立体感。

在位置方面,通过对物体的位置和布局进行处理,使得作品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关系。

在比例方面,通过对物体的比例进行合理的处理,使得作品能够有适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立体构成的基础,是艺术家在立体构成中所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

3. 立体构成的作用立体构成在艺术表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立体构成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使得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其次,立体构成可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

另外,通过立体构成可以使得作品更加真实和有说服力,使得观者更容易被作品所吸引和感染。

总之,立体构成在艺术表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法。

二、立体构成的艺术形式1. 立体绘画立体绘画是指在平面作品中通过对空间的处理和对物体之间关系的安排来营造出一种具有立体感的效果。

在立体绘画中,艺术家通过运用透视、大小、位置和比例等方面的手法来营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使得作品更加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

立体绘画在艺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手法。

2. 立体雕塑立体雕塑是指以立体空间为载体,通过对物体的雕刻和塑造来表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艺术形式。

立体构成第四章、美感要素

立体构成第四章、美感要素
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美和美感:美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即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把人的主观反射到客观对象当中去,对象反 映了人的主观认同就产生了美感。人对于客观对象主观认同的过程, 也是一个将人的主观情感和意识,反射到客观对象当中的过程,这 个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移情”的过程。
移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活动,每一个人几乎都有将 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某种事物,或者借助一些行为抒发情 感、宣泄自己情绪的经历,这种情感寄托和发泄行为都 属于移情活动。例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 就属于非常典型的移情活动。
因为大体量的实体形态所占据的空间比较大,有一种自发的、 不容忽视的扩张气势,所以人们常常在心理上将大体量的形态 与强壮、厚重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大体量的实体形态容易使人 联想于结实、富有、豪华、健康、有气魄,以及压抑、沉重、 沉闷、阴暗、奢侈、狂妄……
小体量的实体形态所占据的空间比较小,如果以气势与大体量 的形态相比则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小体量形态之优势在于它 “物以稀为贵”的地位。为此,小体量的形态常常能够不失时 机地以其精巧、活泼的姿态吸引人们的注意,提示其所特有的 价值和魅力。小体量的形态容易使人联想于精致、秀气、灵活、 灵巧、弱小、珍贵、幼稚、希望、渺小……
当人们在一件立体构成作品中,融入了某种情感、情绪,赋予了 某种思想观念,就等于在造物时移入了人的精神气息。这样,也 就使得立体构成作品与客观素材具有了本质上的不同,成为一种 被加入了感情元素和审美判断的“观念形态”。
由于在观念形态中,感情和审美指向等精神气息是一种客观存在, 所以,当作品的欣赏者与创作者通过立体构成作品形成了感情共 鸣之时,就将这种已经融合,并物化于作品之中的感情,以及审 美判断和观念接受了过去。那么,利用立体构成作品为载体,对 于这种感情、审美判断和观念进行传递也就属于唯物的了。

立体构成的美学要素

立体构成的美学要素

立体构成的美学要素
立体构成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艺术作品或设计中的空间感和形状的组合。

它涉及到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形状、大小、位置和比例等因素,对于艺术品的视觉效果和观者的感知至关重要。

在立体构成中,有几个关键的美学要素需要考虑:
1. 体积:指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大小。

体积可以通过物体的形状、尺寸和质感等来表达。

丰富的体积感可以增强作品的立体感。

2. 空间:指物体所占据的物理空间。

在艺术作品中,通过合理地安排物体的位置和间距,可以创造出层次感和深度感。

空间的运用可以给人以开阔、独特或压迫感等不同的情绪体验。

3. 形状:指物体外部轮廓的外观。

形状可以是几何形状,也可以是自然形状。

通过选择不同的形状,艺术家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4. 比例:指物体的大小和相对关系。

通过合理掌握比例,可以使不同物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或者创造出戏剧性的对比效果。

比例的运用也可以使观者对作品产生不同的观感和情绪。

以上这些要素在艺术作品中相互交织和影响,共同塑造出作品的立体感和美感。

艺术家通过对立体构成的运用,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引发观者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稳定与心理稳定的关系
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的一对矛盾。稳 定的物理重心是人们最一般的心理需要,它带 给人们的是自然、安定、平稳、规范之感。稳 定的视觉心理中心,是人们追求变化心理的需 要,它带给人们的是运动、活泼、轻巧、惊奇 之感。它产生出来的是形体上的轻盈感和视觉 上的运动感。
立体形态,要求由同类基本形组成,可 在线材、面材和块材中自由选取。
要求: 1、创造出节奏韵律 2、创造出变化空间
立体构成的美学要素
本章学习目的
1、增强我们在造型设计中的审美感 觉。
2、把握立体构成的美学原则
立体构成要把握的美学原则:
形态感觉上对比与调和的原则 节奏与韵律的原则 材料构成上稳定与轻巧的原则 量感与空间感的原则
第一节 对比与调和
主要学习内容: 了解立体构成的对比与调和的美学要素 立体构成的对比与调和的美学要素形成的因素
对比与调和的区别
对比是指立体造型中构成要素之间的各种关系 极不相同的配置时,产生个性鲜明的对抗性因 素。可使形态生动活泼、个性鲜明,产生强烈 的刺激力和表现力。
调和与对比相反,是指在造型中强调其构成要 素之间共同性的因素,使对比的双方减弱差异 并趋于协调。使双方彼此接近,产生强烈的单 纯感和统一感。
的因素。
一、量感的概念与表现
概念 物理量感和心理量感 量感的表现
1、创造对外力的反抗 2、创造生长感
二、空间感的概念与表现
空间本身是虚无的,实体依存于空间之中, 而空间若没有实体作为标识,也就不可能觉察 到它的存在。 (一)空间与场力
空间分为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二)空间感的表现 1、透视渐变
3、材料质地
不同材料质地能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材料的 轻巧与稳定由2个因素决定。
一、材料表面机理 二、不同材质造成的材料密度的感受。
4、色彩
5、分割 实体状态,感觉沉闷,利用点线面进行间
隔的分割,让原来比较笨重的形体通透起来, 会取得整体的轻巧。
第四节 量感与空间感
了解立体构成中量感与空间感的美学要素。 认识立体构成中量感与空间感的美学要素形成
韵律的表现形式:
1、重复与渐变
2、交错与起伏
3、重复
第三节 稳定与轻巧
了解立体构成的稳定与轻巧的美学要素。 认识立体构成的稳定与轻巧的美学要素形成的
因素。
一、物理稳定与心理稳定
物理稳定指立体形态的实际重量的重心。落在 合适的位置上,符合了稳定的条件,物体才不 会倾倒。
视觉心理稳定,是指立体形态的外观的量感重 心。满足人们视觉上的稳定感觉。
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只有对比,没有调和,形态就显得杂乱,只有 调和没有对比,形态就会显得呆滞、平淡无味。
创造形态要根据不同情况,或突出对比或强调 调和。
立体构成要注意以下2个方面对 比与调和的关系
一 材料质地 材料是立体构成的物质基础,各种
材料都具有各不相同的外观特征和手 感,体现不同的材料质地美。
立体构成造型的节奏
是指造型要素以同一形态的反复、渐变和反 复交替来形成有秩序,有规律的运动感。
韵律
当节奏进行重复或反复时,再赋予长短、 高低、起伏、大小、方向、转折、重叠等变化 因素时,就能产生一种韵律感。
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情调的感觉, 它能使节奏具有强弱起伏、悠扬缓急的情调。 节奏是韵律的条件,韵律是节奏的深化。
二 实体与空间
实体:指封闭的立体形态。 空间:是指空虚都能容纳之处。
实体与空间的关系:
相互依存。实体依存于空间空间之中,而 空间若没有实体作为标识,也就不可能觉察到 它的存在。
虚体构成
实体构成
第二节 节奏与韵律
了解立体构成的节奏与韵律的美学要素 立体构成的节奏与韵律的美学要素形成的因素
1、接触面积与重心 底部接触面积较大的形体具有较大的稳定感, 底部接触面积较小的形体则具有较小的稳定感, 并具有一定的轻巧感。
2、结构形式
对称式 具有较好的稳定感,能产生庄重、严肃、大方 和完美的感觉。但在在心理上会产生安静的、 单调的、呆板的感觉。
平衡式
具有一定的轻巧感,给人以生动活泼、灵 巧轻快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