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知识

合集下载

艾滋病防范知识

艾滋病防范知识

艾滋病防范知识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为了预防艾滋病的传播,以下是一些艾滋病防范知识:
1. 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使用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降低性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避免与多个性伴侣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

3. 避免共用注射器:共用注射器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如果需要注射药物,请确保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并避免与他人共用。

4. 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如果有危险因素,例如与艾滋病感染者发生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应接受艾滋病病毒的检测。

早期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有助于及早接受治疗,减少传播风险。

5. 避免母婴传播:怀孕妇女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接受相关治疗和避免母婴传播的措施减少传播风险。

6. 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感染会增加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因此,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减少乙肝病毒感染,进而降低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7. 拒绝歧视和偏见:艾滋病是一种疾病,患者应该受到尊重和
支持。

避免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理解和共同关怀。

总之,艾滋病的防范需要从个人行为和社会层面同时进行,通过科学的健康教育和行为改变,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

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

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
⒈艾滋病简介
⑴艾滋病的定义和概述
⑵艾滋病的起源和传播途径
⑶艾滋病的病因和症状
⑷艾滋病的传播预防措施
⒉艾滋病的诊断和检测
⑴艾滋病的临床诊断方法
⑵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⑶艾滋病的抗体检测和量检测
⑷艾滋病的相关检测及检测机构推荐⒊艾滋病的治疗和管理
⑴艾滋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⑵艾滋病的抗逆转录治疗
⑶艾滋病的其他辅助治疗
⑷艾滋病的疾病监测和管理
⒋艾滋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
⑴艾滋病的心理健康问题
⑵艾滋病的社会支持和团体支持
⑶艾滋病患者的权益保障与社会融合
⑷艾滋病家庭的心理和社会关怀
⒌艾滋病的预防和宣教
⑴艾滋病的预防基本原则
⑵艾滋病的性传播预防措施
⑶艾滋病的母婴传播预防措施
⑷艾滋病的注射药物传播预防措施
⒍艾滋病相关的常见问题解答
⑴常见疑问:艾滋病是否可以治愈?
⑵常见疑问: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染了艾滋病?
⑶常见疑问:艾滋病途径传播风险有多大?
⑷常见疑问:艾滋病患者能否正常工作和生活?附件:
⒈艾滋病感染的病例报告表格
⒉艾滋病治疗方案手册
⒊艾滋病防控宣传海报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艾滋病防治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规定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

⒉艾滋病防控机构:指专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部门或行政机构。

艾滋病防治知识100题

艾滋病防治知识100题

艾滋病防治知识100题1. 什么是艾滋病?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3. 艾滋病的症状?4. 艾滋病的治疗方式?5. 如何预防艾滋病的传播?6. 性病和艾滋病的关系?7. 口腔性行为会不会是一种传播途径?8. 垂直传播机会有多大?9. 艾滋病传播的主要人群?10. 怎样可以快速检测艾滋病?11. 艾滋病可以传播到动物身上吗?12. 身体接触会不会传播病毒?13. 艾滋病会遗传吗?14. 怎样摧毁艾滋病活体?15. 性生活中检测艾滋病的风险?16. 怎样产生免疫力来预防患艾滋病?17. 艾滋病对身体系统的影响?18. 艾滋病患者的生活方式需要注意哪些事项?19. 怎样评估自己的艾滋病风险?20. 艾滋病的症状会在感染后立即出现吗?21. 怎样判断性伙伴是否感染了艾滋病?22. 怎样处理射精之后遗留的体液?23. 怎样使用安全套?24. 吃饭或者饮用水会不会感染艾滋病?25. 教育和普及对于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26. 怎样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艾滋病?27. 怎样保持安全的注射方式?28. 艾滋病和滥用药物的关系?29. 怎样安全地为有艾滋病病毒的人服务?30. 怎样安全决定与他人同居?31. 怎样在家庭和社区中维持联系?32. 艾滋病传播的影响程度?33.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需要多少时间才会出现症状?34. 怎样对于传播艾滋病进行有效地干预?35. 怎样保护自己,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36. 怎样与孕妇同住?37. 艾滋病病毒有没有办法被摆脱掉?38. 什么是母婴传播?39. 怎样保护新生儿?40. 艾滋病的死亡率有多高?41. 怎么预测艾滋病的流行趋势?42. 从什么角度来发展舒适、高效且安全的HIV预防工作?43. 艾滋病流行的区域有哪些?44. 异常性生活活动可以让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吗?45. 手指上有伤口,穿透安全套套膜会不会感染艾滋病?46. 怎样对于患者进行艾滋病监测?47. 艾滋病的症状有哪些?48. 怎样进行基因编辑技术治疗艾滋病?49. 怎样快速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抗艾滋病方向的国际合作?50. 怎样做好艾滋病患者的防控工作?51. 怎样监测感染者和传染者?52. 怎样对于艾滋病进行推广性宣传教育?53. 艾滋病会改变人的性功能吗?54. 怎样协同国际合作来防治艾滋病?55. 怎样进行有效的抗艾突破策略?56. 怎样加强医生对于Clinical Trials的了解研究?57. 怎样优化艾滋病防控配套政策?58. 怎样评价当前艾滋病防治形势?59. 怎样推广艾滋病教育宣传力度?60. 怎样做好医疗机构的艾滋病防治工作?61. 怎样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心理支持?62. 怎样引导青少年远离艾滋病?63. 怎样开展艾滋病疫苗研究?64. 艾滋病和乙肝病毒的区别?65. 怎样降低办公室感染的风险?66. 怎样进行社区艾滋病的信息管理?67. 怎样在艾滋病防治中保障基本人权?68. 怎样强化连结机构卫生资源?69. 艾滋病患者的权益保护措施?70. 艾滋病应该如何护理病人?71. 艾滋病人员的生育与避孕问题?72. 怎样开始可能以患者为中心的干预方式?73. 怎样保障传染病控制的安全管理?74. 怎样认真对待不去重的吸毒行为?75. 怎样保障高危人群艾滋病预防药物供应?76. 怎样保障医疗机构的艾滋病药物提供量?77. 怎样建立国家道德基金会?78. 怎样采用多种策略在普通人口中推广高效的防治措施?79. 怎样提高艾滋病新药的研究开发效率?80. 怎样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国家纲领?81. 怎样在医疗行业中提高艾滋病诊断和治疗技能?82. 艾滋病患者的法律问题?83. 怎样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防治活动?84. 怎样提高艾滋病的护理水平?85. 艾滋病疫苗研究的挑战性问题?86. 怎样推进艾滋病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87. 艾滋病防治中的短期困难与长期合作?88. 怎样降低艾滋病病死率?89. 怎样加强青少年的艾滋病预防教育?90. 怎样对于流动性人口进行压力板检测?91. 怎样协调多部门合作开展压力板监测?92. 怎样进行压力板检测测序分析?93. 艾滋病对于社会温度和公众认知的影响?94. 怎样进行压力板生物定位技术?95. 怎样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工会和公益组织合作?96. 怎样开展艾滋病防治的行动计划?97. 怎样加强艾滋病防治思想政策教育?98. 在哪些领域进行压力板检测应用?99. 艾滋病防治与国际合作的关系?100. 怎样建立艾滋病宣传教育项目?。

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

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

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一、艾滋病的定义与介绍1.1 艾滋病的定义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

1.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性传播:性行为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交、口交、肛交等。

- 血液传播:通过共用针头、注射器、静脉注射药物等途径将感染HIV的血液输入到健康人体内。

- 垂直传播:孕妇感染HIV后,可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过程将传给胎儿、新生儿。

1.3 艾滋病的临床症状艾滋病造成的免疫功能损害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以下症状:- 感染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患者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结核病等。

- 慢性疲劳和体重下降:艾滋病患者常常出现体重下降、疲劳等症状。

- 神经系统问题:艾滋病可导致神经系统问题,如记忆力减退、神经病变等。

二、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2.1 密切接触预防- 避免与血液和其他体液直接接触,如共用针头、注射器等。

- 做好个人卫生,如勤洗手、规范处理垃圾等。

2.2 性传播预防-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牙套等避免性传播。

- 定期进行艾滋病感染检测,及时发现感染并进行治疗。

2.3 垂直传播预防- 孕前咨询:孕前进行艾滋病检测,确保身体健康。

- 母婴传播预防:孕妇应接受抗治疗,避免母婴传播。

三、艾滋病的治疗与护理3.1 艾滋病的治疗方法- 抗逆转录治疗(ART):通过药物抑制复制,控制病情发展。

- 辅助治疗:针对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抗感染治疗、营养补充等。

3.2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要点- 提供情感支持: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歧视和社会压力,需给予情感支持。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监测病情变化。

-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提供充足的营养。

附件:艾滋病预防知识手册.pdf法律名词及注释:1.流行病学调查:对艾滋病感染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的方法。

通过了解感染途径、感染人群等信息,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

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

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1. 艾滋病的概述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这种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特定细胞,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受损。

艾滋病通常通过与已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或乳汁直接接触而传播。

目前,艾滋病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一项公共卫生挑战。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性传播:包括直接性接触、性行为中的血液接触以及使用被感染者的性器具等。

- 母婴传播:母亲感染HIV时,既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也可以在分娩和哺乳的过程中传播给婴儿。

- 经血液传播: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尤其是在血液检查和输血过程中,如果使用了被感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 共用针具或注射器:使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针具或注射器时,会将HIV传播给其他人。

3. 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是提高个人和公众的健康意识,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正确使用安全套:性行为是艾滋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之一,因此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的基本措施之一。

确保安全套的质量,正确佩戴和使用。

- 避免共用针具:切勿共用针具或注射器,尤其是在注射等活动中。

使用一次性针具,并正确处置。

- 安全采血:在采血、输血以及其他医疗操作中,确保使用无菌针具和器械。

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规定和程序。

-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可以通过早期检测、抗治疗、合适的分娩方式和婴儿哺乳方式等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4. 艾滋病的常见误区在日常生活中,关于艾滋病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容易导致对疾病的误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误区的澄清:- 艾滋病可以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吗?不,艾滋病不会通过日常的接触方式传播,如握手、拥抱、分享食物或使用公共场所设施。

只有在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时,才会有传播的风险。

- 艾滋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吗?不,艾滋病不会通过空气传播。

仅当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或乳汁时才会传播。

艾滋病防治知识

艾滋病防治知识

艾滋病防治知识1. 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损害性疾病。

2. HIV是如何传播的?HIV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染。

3. 性行为如何引起HIV传播?性行为中,体液(如精液、阴道分泌物和血液)中的HIV可以通过粘膜(如阴道、直肠和咽喉)进入体内。

4. 性行为中如何预防HIV传播?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降低性行为中HIV的传播风险。

5. 血液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共用注射器、输血和输血制品感染、器官移植感染以及医务人员被感染后进行医源性感染等都属于血液途径的感染方式。

6. 如何预防血液途径的HIV感染?避免共用注射器,确保输血和输血制品安全,严格遵守医疗器械操作规范可以有效预防血液途径的HIV感染。

7. 母婴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孕妇感染HIV可以通过妊娠、分娩和母乳喂养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

8. 如何预防母婴传播的HIV感染?孕期进行HIV检测,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分娩时采取剖宫产手术,以及避免母乳喂养可以有效预防母婴传播的HIV感染。

9. HIV是否会通过空气、水、食物等途径传播?不会。

HIV不会通过空气、水、食物等途径进行传播。

10. HIV是否会通过接触汗液或唾液进行传播?不会。

接触汗液或唾液不会导致HIV的传播。

11. 性伴侣中一方感染了HIV,另一方是否一定会被感染?并非一定。

但是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时,性伴侣中未被感染者的患病风险较高。

12. 如何确保性伴侣之间的安全性行为?双方进行HIV检测,使用安全套,避免性行为中的血液和精液暴露等措施可以确保性伴侣之间的安全性行为。

13. 孕妇感染HIV会对胎儿产生什么影响?孕妇感染HIV会增加胎儿感染HIV的风险,并可能导致胎儿出生后出现免疫系统损害。

14. HIV感染者有哪些早期症状?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发热、乏力、头痛、淋巴结肿大等。

15. HIV感染者如何进行确诊?通过进行HIV抗体检测和确认试验可以确诊HIV感染。

艾滋病防治知识100题

艾滋病防治知识100题

艾滋病防治知识100题1. 艾滋病是由什么病毒引起的?答案: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2. HIV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答案:HIV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

3. 性行为中如何预防艾滋病传播?答案: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与多个性伴侣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等。

4. 血液传播的途径有哪些?答案:共用注射器、输血、器官移植、血液制品等。

5. 孕妇如何预防艾滋病传给胎儿?答案:孕妇在怀孕期间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并避免母婴传播途径,如避免哺乳。

6. 艾滋病有哪些早期症状?答案: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发热、疲劳、淋巴结肿大、头痛、恶心等。

7. 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唾液传播吗?答案:一般情况下,艾滋病病毒在唾液中的浓度较低,传播风险较低。

8. 艾滋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吗?答案:艾滋病不会通过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握手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

9. 艾滋病治疗的主要方法是什么?答案:艾滋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

10. ART治疗的目的是什么?答案:ART治疗的目的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11. ART治疗是否能够治愈艾滋病?答案:目前尚无治愈艾滋病的方法,但ART治疗可以控制病情,使患者的免疫系统保持较好状态。

12. 怀疑自己是否感染了艾滋病应该怎么办?答案:应该尽快进行艾滋病检测,可以到医院或相关机构进行检测。

13. 艾滋病检测的方法有哪些?答案:艾滋病检测的方法包括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等。

14. 艾滋病检测结果需要多久才能知道?答案:一般情况下,艾滋病检测结果需要等待数天至数周不等。

15. 艾滋病患者应该如何保持健康?答案:艾滋病患者应该按时服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疲劳等。

16. 艾滋病患者可以与正常人一起生活吗?答案:艾滋病患者可以与正常人一起生活,但需要注意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避免传染给他人。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资料_艾滋病10条核心知识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资料_艾滋病10条核心知识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资料_艾滋病10条核心知识推荐文章防治艾滋病会议主持词开场热度:关于世界艾滋病日的国旗下讲话稿热度: 2022艾滋病日国旗下讲话热度:世界艾滋病日个人心得体会和学习感悟热度:小学生预防艾滋病国旗下演讲合集热度:艾滋病的知识资料有哪些?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体液和组织液,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和淋巴细胞等。

一起来看看关于关于艾滋病的知识资料_艾滋病10条核心知识.欢迎查阅!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AIDS)。

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杀伤人体中的CD4+T淋巴细胞,使人的抵抗力逐渐下降,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并发症,最后导致死亡。

对于学生艾滋病离我们远吗艾滋病其实是一种行为性疾病,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和你的身份,你的学历,你的地位关系不大,只取决于你的行为。

如果洁身自好,艾滋病就会远离我们。

通常会认为,艾滋病和身在象牙塔中的学生似乎有很远的距离,其实远非如此,“艾滋恶魔”已经悄然潜入到我们身边,危险时刻都在。

我们用数据来说话,近年来,全国青年学生(15-24岁)报告感染者人数呈增长趋势,从2008年的482例上升到2017年的3077例。

我们周口市目前共报告学生周口市报告学生病例共395人,占全部病例的3.80%,其中性传播57例,均为2010年以后发现。

57例性传播病例中,男性52人,女性5人;年龄最小14岁,最大27岁,平均20岁;初中学生2人,高中学生20人,中专或技校9人,大学26人,首次性行为年龄最小为14岁,平均为18岁;异性传播28人,同性传播29人。

现在校学生17人,其中初中2人、高中5人、中等职业学校2人、大学8人。

艾滋病10条核心知识1、艾滋病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2018年,我国报告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14.9万例,其中性传播比例超过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滋病防治
1、艾滋病是一个什么样的病?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新的传染病,是80年代初从非洲绿猴传染给人类的,该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失去免疫力,最后导致各种难以治愈的细菌、病毒、原虫感染和恶性肿瘤而失去生命。

目前没有有效疫苗预防,也没有根治它的药物,一旦感染,100%的发病死亡。

2、艾滋病是怎么传播的呢?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物中。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条,一是血液途径传播,通过血液传播的途径很多,如输血、共用注射器(共用注射器吸毒、医疗注射)、医疗器械、针灸、刮痧、纹身、拔牙、理发等均能引起艾滋病的传播;二是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可通过男女之间、男性同性恋之间的性接触传播;三是母婴传播,母婴传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胎盘直接传播、二是分娩传播、三是生后母乳喂养传播。

3、日常生活接触会传播艾滋病吗?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在物体上能存活3天,在液体中能活15天。

对低温冷冻、紫外线不敏感外,对加热、曝晒、一般消毒剂如70%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35%异丙醇、0.5%来苏和0.3%过氧化氢等处理10分钟,可灭活病毒。

因此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一起工作、一起游泳、学习、吃饭、共用电话、厕所、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4、献血会传染艾滋病吗?
单纯献血不会引起艾滋病传播。

有人担心献血时采血器械不清洁,会引起艾滋病的传播,这是不必要的。

目前血液机构使用的采血器材,都是一次性无菌器材,不会引起任何传染病的传播。

5、无偿献血是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有效措施对吗?
1998年以前,我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主要来自职业献血员,过去的职业献血员不进行艾滋病的检测,献血员在进行献血浆时,相同血型的人血球混合,再还输给每个献血员,在献血员中一旦有一个艾滋病感染者,就会传播多个献血员,继而,多个感染者继续传播更多的献血员,造成了献血员中艾滋病的传播,献血员中艾滋病感染率非常高,河南省献血员艾滋病感染率高达10%,因此,职业献血员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传染源。

现在血液机构采集血浆是一人一套采血、离心、分离、器材,不会再有因献血浆造成艾滋病传播的现象。

6、患性病更容易造成艾滋病传播?
艾滋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其主要传播原理一是男性的精液、女性的阴道分泌物中,均有大量病毒;二是病毒可通过男女生殖器官破损的粘膜进入体内,造成相互传播。

一般患性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生殖器官粘膜破损,所以患性病更容易造成艾滋病传播。

7、为什么男男同性恋者是艾滋病的高发人群?
男性同性恋人群,占成年男性(15-49岁)总数的2-4%,现在随着交通、通讯的发达,该人群的交流范围也日广泛,对艾滋病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常男女过性生活,主要采用阴道交,女性阴道上皮细胞为鳞状细胞,相对不易破损,但一方为艾滋病感染者,另一方的传播机率也是很高的。

男男同性恋者多采用肛交,肛门上皮细胞为柱状细胞,很容易破损,精液中的病毒乘机从破损处进入机体造成感染,感染的机率远远高于男女性生活的传播。

在当前我国各地的男性同性恋人群,经化验检查,艾滋病病毒的平均感染率高达2-3%,大大高于一般人群感染率。

我国同性恋人群中的感染者已开始陆续发病。

8、何为艾滋病的“窗口期”?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能立即检查出来吗?
在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急性期,部分病人没有任何症状,70%左右的感染者在感染病毒后6天到6周内常有急性症状,如流行性感冒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发热、寒战、淋巴结肿大、咽喉肿疼、关节肌肉疼痛、皮疹、呕吐、腹泻等。

一般不经过治疗上述症状可自行消退。

此期体内含有大量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但体内还没有产生病毒抗体。

我们在常规检测中,是检测体内的病毒抗体,在急性期我们还查不到抗体,不能及时确定是否感染了艾滋病,这个阶段我们称为艾滋病的急性感染期,也叫“窗口期”。

因此,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不能立即检查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

艾滋病的窗口期一般为2-12周,最长6个月,平均3个月,当你怀疑自已感染了艾滋病,请你度过3个月后,再到疾控中心、医疗机构检测,必要时6个月再检测一次。

9、何为艾滋病的“潜伏期”?
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不会立即发病,要经过很长的病毒携带期,即潜伏期,此期的主要特点是没有临床症状,为无症状的HIV感染者,体内有艾滋病病毒(HIV),可查到病毒抗体。

潜伏期长短,因人、因感染方式及地区不同而异,潜伏期短至数月,长达20年,平均7-10年。

由于艾滋病潜伏期长,无任何临床表现,不易被发现,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国家为了及时发现感染者,防止二代病例发生,对所有自愿咨询检测艾滋病者实行免费政策,希望有可能被感染艾滋病的人员主动到防疫站进行检测,以排除是否感染了艾滋病,防止传播家人、他人。

10、哪些人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应进行艾滋病的化验检查?
下例人群为艾滋病高危人群,应进行化验检查
①有夫妻以外的性生活者、同性恋者、多性伴者;②性病患者,患性病者会大大增加艾滋病的传播机会。

③结核病人,结核病和艾滋病是一对孪生兄弟,艾滋病病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严重下降,易合并结核病,70%的艾滋病患者合并结核感染,因此患结核病者应进行艾滋病的检查;④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者;⑤1998年以前曾献血、献血浆人员。

⑥感染者配偶、子女、性伙伴;⑦15-55岁青壮年,不明原因疾病及恶性肿瘤。

11、国家防治艾滋病主要措施有哪些?
目前,预防艾滋病没有疫苗,也没有根治药物,药物只能延长患者的生命,一旦感染必须发病死亡。

国家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大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使艾滋病病的危害、艾滋病基本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提高防范意识,远离艾滋病的危害;二是对高危人群采取干预政策,如对吸毒人群、性乱人群、同性恋人群等重点宣传干预,发展同伴教育,对吸毒人群设立美沙酮门诊,对性乱人群推广100%的安全套;三是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感染者和病人,防止二代病例发生。

国家为及时发现正常人群中的感染者,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如加强了医疗机构病人、性乱人群、同性恋人群、外来高发地区人口、在押人员、既往有偿献血人员等各类重点人群检测,对所有自愿检测的人员实行免费检测政策;四是对病人和感染者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

12、“四免一关怀”政策有哪些?
国家为遏制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对艾滋病防治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

一是艾滋病患者可得到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

二是对艾滋病患者的孤儿实行免费上学。

三是对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可得到免费咨询检测,并对检测者保密。

四是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和治疗。

一关怀: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给与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患者参加生
产劳动。

13、蚊虫叮咬会传染HIV吗?
蚊虫叮咬不会传染艾滋病。

一是HIV在蚊虫体内不能存活,它被蚊虫作为食物消化掉了。

二是叮咬了HIV感染者的蚊虫口器上的HIV数量远不足以感染它叮咬的下一个人。

三是蚊虫的食管与唾液管不是同一条管子。

14、在游泳池游泳有感染HIV的危险吗?
在游泳池游泳不可能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因为HIV进入到人体的血液系统或淋巴系统可能引起感染,而在游泳池游泳,HIV不能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内。

此外,游泳池的水中含有消毒剂含氯石灰,能很快杀死HIV。

15、输血、注射、治牙会感染HIV吗?
如果所输的血液经过严格的检测,注射用具真正做到一人一套,治牙用具也真正做到一人一套并且严格消毒钻头,感染HIV的机会是微乎其微。

16、什么时间检测HIV抗体呢?
如果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上艾滋病病毒时,最初进入人体到产生可检测出病毒抗体的时间,通常为两周到三个月,甚至可能到六个月。

因此一个人如果有了一次“危险行为”,害怕自己感染上艾滋病,立即去作了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这时下结论说这个人没有感染上艾滋病还为时过早,而应该在过了“窗口期”后再做一次检查。

如果第二次检查没有问题,才能确定此人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

17、什么是艾滋病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将艾滋病病毒通过胎盘的血液循环,传播到胎儿体内;或是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已被污染的阴道时被感染;或是在出生后,通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的乳汁喂养,从而将病毒传染给孩子的情况。

18、个人如何预防艾滋病?
一是增强社会责任感,防治艾滋病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系到每一公民和家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家庭、子女和后代,每一个人都有被感染的机会,为了我们的家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受艾滋病的危害,请你关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二是要注意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如何预防,同时要做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员,向朋友、同事、邻居、家人,特别是青年、青少年子女,宣传艾滋病的危害及防治知识,提高自我和他人防治知识水平。

三是提高防范意识,我国人口众多,流动性大,各种人群中都有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时刻有被感染的可能,要提高警惕,做到尽量不输血,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洁身自爱,不吸毒、不性乱,一旦有不规行为,一定要100%的使用安全套。

四是积极检测,以往有献血、血浆、输血、共用注射器吸毒、不洁性行为者、同性恋者、外来妇女等,应主动到防疫机构检测,确定是否感染,已防止二代病例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