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饲料颗粒大小及其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影响猪消化率的因素--周纯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生论文题目:影响猪消化率的因素学院:兽医学院姓名:周纯华班级:2010级动物丁颖班学号:201030710330影响猪消化率的因素兽医学院2010级动物丁颖班周纯华201030710330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消费需求逐渐增加,尤其是作为传统肉类的猪肉,在市场中占据着很大的消费比例。
在目前的养猪生产中,饲料消化率是影响养猪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本文主要从饲料(日粮能量、蛋白质源、饲料添加剂、抗营养因子)、猪本身(品种、年龄与个体差异、采食量、疾病、生理状态)和饲养管理技术等因素进行综述。
希望引起生产管理者的重视,以取得较高的养猪经济效益。
关键词:消化率饲料动物本身饲养管理消化率是指可消化营养物质占食入营养物质的百分率,是衡量饲料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指标。
在养猪生产中,饲料成本占整个生产总成本的60%-80%,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转化率(国内平均水平2.8:1,国际先进水平2.2:1)是最重要的,而影响饲料转化率最关键的因素是消化率。
[1]凡影响动物消化生理、消化道结构及机能和饲料性质的因素,都会影响消化率。
对消化率的讨论,目的在于提高消化率,以期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营养价,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饲料在养猪生产中,把多种饲料合理搭配饲喂,使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元素及各种氨基酸均达到饲养标准要求的平衡状态,就能提高消化率;相反则会降低消化率,造成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浪费。
1.1能量饲料猪的日粮以玉米-豆粕为主。
玉米能值高,适口性好,无氮浸出物(NFE)含量高,消化率达90%以上,可使猪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
淀粉、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大约为95%。
脂肪酸是猪所必需的一类重要营养物质。
可用于猪日粮中添加的油脂有鱼油、豆油、玉米油、黄油、猪油、牛油等,其消化率由高逐渐降低。
高铜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有促进作用,因为铜可显著提高猪小肠脂肪酶和磷脂酶的活性,从而提高饲料脂肪的消化率。
不同粒度的颗粒饲料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

832023年40卷第6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营养与饲料NUTRITION AND FEED不同粒度的颗粒饲料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张清楠 1,蔡锋隆 2,张 伟 1,洪 亮 1,杨 华 1,蒲 蕾 1,张建斌 1 * (1.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0;2.天津市广源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天津 301824)饲料粉碎在饲料工业中处于重要的一环,饲喂颗粒饲料可以在促进动物消化的同时提升其生产性能。
本文从饲料粉碎粒度对不同动物的生长性能方面进行阐述,最大程度发挥饲料的营养价值,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在实际生产中不断改进颗粒饲料制备工艺,寻找最适宜的粉碎粒度大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饲料质量对于畜产品的成功生产起着关键作用。
饲料营养直接影响动物生理机能和生理状态,最大程度地发挥饲料营养价值对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饲料加工和动物营养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人们在配制日粮配方时常选择增加一种新的饲料原料或者更换日粮配方,以改善畜禽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
但是研究发现,在相同饲粮配方下,不同饲料粉碎粒度也能对畜禽增重和肠道健康产生不同影响,在不改变日粮配比和添加剂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21ZYCGSN00510);天津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ITTPRS2021006);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20JCQNJC00650);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2018KJ188);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科技援青合作专项(2021-QY -204)作者简介:张清楠,女,硕士,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E-mail :178*****************通信作者:张建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 :**************;蒲蕾,讲师,硕士生导师。
造成颗粒料含粉率高的原因及对猪群料肉比的影响

造成颗粒饲料含粉率高的原因颗粒饲料含粉率是指颗粒饲料样品所含粉料(14目,即2.0mm筛下物)质量占其总质量的百分比,反映了饲料制粒后粉料的重量。
含粉率不仅对饲料的感官质量和加工能耗控制有着较大的影响,还对动物的摄食有着很大的影响。
1.含粉率高对畜禽生长性能的影响——含粉过高将导致饲料的浪费, 料重比增加,并会增加动物发生呼吸道疾病的概率。
图1 颗粒料同粉料以及颗粒料+不同比例粉料对猪群料肉比的影响2.造成颗粒饲料粉化率高的原因2.1 原料的物理特性原料的容重小于0.33t/m3为轻质原料,而大于0.4t/m3为重质原料。
轻质原料制粒时产能降低,电耗较高,含粉率偏高;重质原料制粒效果比较好,粒度较硬,含粉少。
饲料原料的粒度可分为粗粒、中粒、细粒。
中、细粒有较好的制粒能力,提高制粒产量和质量,降低能耗,延长压模寿命,因为表面积充分接触蒸汽,有利于互相黏结,从而降低含粉率。
粗粒夹杂在颗粒饲料中,容易使颗粒开裂,颗粒饲料不易成型,从而使含粉率升高。
图2饲料原料有关制粒性能的物理特性2.2饲料配方养分组成✓水分:13~14%,过高过低都会使含粉率增加。
✓粗脂肪:<5%,过高不利于颗粒成型,含粉率增加。
✓粗蛋白:容重大,受热后易变性,其可塑性与黏结性增大,破碎时产生的细粉较少,有利于制粒产量的提高, 但原料的蛋白质大于25%时制粒比较困难,难出粒。
当调质温度大于75℃时,颗粒会因蛋白质变性而产生褐点。
✓粗纤维:粗纤维不易制粒,但可以增加颗粒硬度,减少粉化率。
✓淀粉:较高的温度和蒸汽调质时,可促进淀粉的糊化,制粒时可起润滑作用,提高制粒产量,同时颗粒冷却后黏结性好,含粉率低,但需注意的是烘干玉米等原料中天然淀粉在制粒前就已被糊化,对控制含粉率无益。
粉质玉米淀粉含量高容易糊化,可以降低饲料硬度,但在育肥后期大量使用粉质玉米会使含粉率增加。
2.3 工艺设备因素✓调质工艺:影响调制效果的因素有调质温度,调质时间,调质水分等。
日粮不同消化能水平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摘要为确定最适宜的加×(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日粮消化能(DE )水平,根据育肥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能量需求差异,试验分20~60kg 和60~100kg 两个阶段,测定日增重和料重比。
试验结果表明,20~60kg 阶段,对照组育肥猪的个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都相对高于其他2组,但差异不显著。
60~100kg 阶段,试验2组育肥猪的个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相对高于其他3组,但差异不显著。
综合分析,20~60kg 生长阶段,加×(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的最适日粮消化能水平为13.4MJ/kg ;60~100kg 育肥阶段,最适日粮消化能水平为13.2MJ/kg 。
关键词育肥猪;消化能水平;日增重;料重比;加×(长×大)日粮不同消化能水平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郝科兴王帅凌芳王静胡广东*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中国是猪肉消费需要大国,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消息显示,2016年全年我国猪肉产量高达5299万t ,占肉类总产量比重为62.05%。
2015年我国猪肉消费量达5566.8万t ,占世界猪肉消费量(10984.5万t )的51%,占比从1975年的18%增加至51%,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猪肉消费量的1/2。
随着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和杂种优势概念的建立,为满足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收入提高趋势下城乡居民对肉类需求不断增加的现状,人们研究出许多不同品种猪的杂交配套系,其中普及面最广、最为广大养殖户所接受的是杜×长×大三元杂交配套系。
杜洛克作为三元杂交配套系的终端父本,对商品代的遗传贡献率高达50%,因此终端父本的品系不同,其商品代的生长性能、饲料营养成分需求都会有所不同。
中国种猪市场以美系和加系种猪为主流,其中美系占比多于加系,长期以来对于以美系杜洛克为终端父本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加×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的研究较少。
不同饲料配方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不同饲料配方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摘要】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饲料配方在猪生长性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饲料成分对猪生长的影响,探讨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用,同时研究了不同饲料比例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研究发现,不同饲料配方对猪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
本文结论指出合理的饲料配方是提高猪生长性能的关键,为猪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研究不同饲料配方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机制,优化配方比例,提高养殖效益。
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指导养猪行业的发展,提高猪的生长效率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关键词:生长猪、饲料配方、饲料成分、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生长性能、饲料比例、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结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猪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动物,其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得到合理的饲料供应来保证生长性能的发挥。
而饲料中的成分组成和比例是直接影响猪生长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同饲料配方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深入探讨饲料中的各种成分对猪生长的影响,揭示其机制,为提高猪的生长性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为畜牧生产提供更合理的饲料配方。
对不同饲料配方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系统的研究,可以帮助优化饲料配方,提高猪的生长效率,减少养殖成本,从而推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饲料配方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进一步探讨饲料中不同成分的作用机制,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猪的生长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不同饲料配方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探讨在不同营养条件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加率。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饲料成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因素对猪生长的影响机制,为猪的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关于粗饲料在养猪生产中的科学合理应用

粗饲料是一种含有高质量纤维素或者木素的饲料。
粗饲料口感较硬,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其营养物质含量少,猪对其利用率低。
在粗饲料当中含有大量的木素,木素使得猪消化道当中的消化酶不易与这些纤维、半纤维等物质发生反应,从而使猪对这些粗饲料的消化吸收变得缓慢。
部分经营者在给猪喂食时,会加大粗饲料的投入量,以节省饲养费用,同时促进猪肠道内的蛋白、脂肪等物质可以有更多积累,从而提高猪肉质量。
在粗饲料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真菌,能够调整猪肠道微生物系统加速其生长发育,极大地提升猪对食物的利用率。
经营者要认识到粗饲料的功能,并在养猪生产中正确使用粗饲料。
在现实的养殖过程中,对粗饲料应进行合理的利用,这样既能保证猪的生长,又能节约一笔可观的饲养费用,从而为养殖场带来更高的效益。
一、生猪饲养过程粗饲料的作用猪在饲养的过程中要按照不同的成长时期选择不同的饲料,以适应猪机体的生长发育。
由于精饲料的体积较小,并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所以在猪采食后,精饲料较易于被消化吸收。
然而,含有一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精饲料如果存放很长的一段时间,会导致这些营养物质流失,从而会对猪健康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而粗饲料具有很高的纤维素或者木素,用粗饲料喂养可以让猪有一种饱腹感,使其得到充分的睡眠,同时也能减小互相撕咬的概率。
此外,粗饲料还能促进猪肠道的生长,促进饲料中其它养分的消化与吸收。
由于粗饲料中的纤维素含量较高,所以在被食用之后,猪很少会出现便秘的情况,特别是在妊娠母猪在生产之前,如果出现便秘将会导致难以生产和乳腺炎等情况,对仔猪的健康成长不利。
因此,在母猪生产之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加大粗饲料饲喂,让母猪更好地进行生产。
此外,有些粗饲料中,还包含了很多的维生素,它们的适口性好,易于被消化和吸收,特别适用于仔猪和泌乳母猪。
粗饲料还能够促进仔猪消化系统成长和发育,在母乳喂养期间,饲喂粗饲料,能提高母猪的产奶率,为小猪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二、生猪养殖过程粗饲料的科学应用1、粗饲料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由于高营养饲料喂食,怀孕的母猪常出现分娩困难和哺乳功能下降的现象。
仔猪日龄、采食量、体重、料肉比对照表

仔猪日龄、采食量、体重、料肉比对照表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是影响其生长速度的关键因素,因此做好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这也是养猪技术人员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也有不少养殖朋友会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给仔猪断乳,仔猪饲料的用量是多少?该如何喂?”这些问题其实都简单,对于刚出生的仔猪来说,由于其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在断奶之后如果没有很好地照顾好自己,仔猪会出现各种疾病。
由于母猪不能及时提供所需营养物质给仔猪吃就可能会造成一些不适应现象。
所以一定要做好母猪管理工作。
那么小一个圈里面到底需要多少饲料呢?我们都知道一个好断奶的猪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长高长肉的而且这段时间也是非常关键的。
所以现在很多猪场养殖朋友对于这个问题都非常重视,但是有的养殖户为了追求饲养数量而忽视了最重要的方面——猪仔该如何管理。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考虑:一要选对母猪;二看它是否有足够数量的母猪可以做产房;三是仔猪日龄;四或者是料肉比等等这些指标应该要如何来决定母猪是否在断奶时补料呢?我知道大家都了解仔猪如果采食量不够或者其他情况就会出现生长速度过慢,料肉比过高等一系列情况;对于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料肉比吧。
我们都知道养猪成本很高。
目前大部分猪场在养母猪的时候都会将育肥环节计算在内其实对于一些母猪来说也是一种成本控制方式。
一般母猪在进行仔猪断奶时候,通常是按照体重、日龄以及采食食物来计算出料量的。
那么下面我们就以一个典型母猪和仔猪来做个对比。
首先介绍一下日龄:采食量:这是反映养猪生产中实际的饲养水平以及出栏时间一个重要指标(主要还是根据猪场内猪群生长需求和供给来定)仔猪日龄不同时候所吃到饲料的多少;日龄日喂多少,料肉比(肉量一、从我们上面所讲仔猪采食及料肉比对比,不难发现,母猪一天的饲料喂量只有100 g,而仔猪一天的饲料需要150 g体重来看,仔猪(公猪)一天的投喂量为150 g (以出生7天为计算单位),2、从采食量来看,从出生7天到出栏时间为3个月;从这张表我们可以看出母猪每天需要给仔猪饲喂的饲料量为150 g (3个月以内),如果是3个月以上的仔猪每天可以控制在150 g (3个月以上)了,从上述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母猪每天可以给8-12 kg的小猪喂2-3次饲料。
增加母猪日粮对其所产仔猪的生产性能的影响

将 19头 、 次 为 0 6 妊 娠 4 d的约克 夏 × 9 胎 —、 0 大 白母 猪 设 置 成 2个 处 理 组 .每个 设 置 2个 重 复 . 中一组 为对 照组 , 一组 为试验 组 。两个处 其 另 理组母 猪 的身体 健 康状况 ( C ) 5个 等级 来表 B S用 示 . 中 1 极 差 。= 优 。 1 其 = 5极 表 是两个 处理 组母猪 的胎 次情 况 . 2是 两个 重 复母 猪 和不 同 阶段仔 表 猪 的基 本 日粮组 成 和 营养水 平 . 妊娠 期母 猪 每 千 克 日粮 含 1 .M 的 ME、46 的 蛋 白 质 和 21 J 1 .% 0 2 的赖氨 酸 在对 照组母 猪 妊娠 期 .重 复 1 .% 6 中的 4 9头 母 猪 和重 复 2中的 4 6头 母 猪 每 天 饲 喂 25 30 g的 t . .k 3粮 ( 据母 猪 健康 状 况来 调 整 根 具体 数量 )在试 验 组母 猪妊 娠期 , 复 1中的 5 ; 重 4 头 母 猪和 重 复 2中的 5 O头 母 猪从 妊 娠 的第 4 ~ 5 8 d每 天 额 外 追 加 1 k ( 5 . g 0胎 次 ) 22 g 多 胎 5 或 . ( k 次 ) 日粮 . 外追 加 的 1 和 对 照组 日粮 组 成 的 额 3粮 完 全一样 。 母猪 妊娠期 , 在 每天 0 : 80 0和 1 : 43 0各 饲 喂 日粮一 次 . 自由饮水 . 证 所 有 的母 猪 饲 养 保 条件相 同 表 2也 给 出了母猪 泌乳期 的 1粮 组成 3 和营养 水平 在 母猪分 娩 时和第 1_ d的泌乳期 8l 分别 将仔 猪称 重 . 记 录母猪 的产仔 数量 。本试 并 验不 给仔 猪 提供 教槽 料 .在仔 猪 出生 第 7 d将雄 性猪 去势 。在第 3周 ( 出生第 1d 将所 有 的仔猪 8) 断 奶 . 后 饲 喂表 2的 日粮 ( 同 阶段 仔 猪 的 日 之 不 粮组 成和 营养水平 各不 相 同 ) 。统计 数据显 示 . 在 保 育期 对照 组有 4 6头仔 猪 . 验 组有 4 2头仔 7 试 8 猪: 生长育 肥 阶段对 照组 仔猪 3 8头 、 验组 3 8 1 试 1 头参 与 了后期仔 猪生产 性能 的评估 试验 ;0 O6 0 8mg的 铁 ;5 2 mg的 铜 ;.0 O4 mg的 钴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饲料颗粒大小及其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摘要:猪饲料的颗粒大小有二种表示方法:包括饲料颗粒直径和饲料粉碎粒度(原料的粉碎程度)。
饲料粉碎粒度是影响饲料品质的重要因素,进而会影响猪的生产性能。
关键词:猪颗粒饲料;猪饲料粉碎粒度;粉碎机;颗粒饲料加工;猪生产性能
1猪饲料的使用
猪的消化系统相对简单,其无法利用干草、青贮饲料或牧草中的养分。
所以经常使用农场谷物为其单一的饲料来源(包括麦麸、米糠和玉米粉等),或者将这些饲料原料与一些营养性添加剂(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混合后制成配合饲料再进行饲喂。
根据饲料形态的不同,配合饲料可分为粉料、颗粒饲料(图1)、颗粒碎粒饲料、膨化饲料、压缩饲料、液态饲料、流动性饲料及块状饲料等。
图1 猪采食颗粒饲料
猪饲料在养猪生产中发挥着多种作用。
仔猪采食主要为满足生长和维持需要;成年猪采食饲料主要为满足维持需要和繁殖的需求;经消化后未用于动物生长、维持或繁殖的饲料以体脂的形式沉积于体内。
⑴供生长需求:饲料可促进骨骼、肌肉和皮肤细胞的生长发育。
⑵用于维持需要:饲料可提供猪正常活动和受损组织修复所需的能量。
⑶用于繁殖需求:饲料可支持怀孕期间(从交配至生产期间)胎儿的生长发育,并且高品质的饲料有助于提高母猪乳期生产性能。
⑷用于育肥需求:饲料可促进机体在皮下、肌肉周围和体腔内生成和沉积脂肪。
2
养猪生产中颗粒饲料的使用
颗粒饲料加工技术已应用多年,并且颗粒饲料已在畜禽饲养(包括猪的饲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猪的颗粒饲料可由单一的饲料或配制的全价饲料通过压制技术制成,制成的颗粒饲料通常呈圆筒形,且有不同的大小。
2.1 颗粒饲料对猪生产性能的有利影响
与含较大颗粒的日粮相比,颗粒饲料中细粉碎的原料,可进一步提高猪的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和饲料转化率(Feed/Gain,F/G)。
产生这种影响源自饲料适口性的提高、饲料损耗的减少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的提高。
事实上,将猪饲料加工成颗粒饲料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可以充分发挥饲料原料细粉碎后特性。
3
猪饲料颗粒大小及品质
猪饲料颗粒大小有二种表示方法:饲料颗粒直径和饲料粉碎粒度(原料的粉碎程度)。
传统观点认为,仔猪偏爱直径较小的饲料颗粒,而大猪喜欢直径较大的饲料颗粒。
但是,大量试验表明,饲料颗粒的直径大小不会显著影响猪的生产性能,而粒度大小才是影响饲料品质进而会影响猪生产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图2)。
图2 不同的饲料粉碎粒度
3.1 粒度大小对颗粒品质的影响
⑴对营养物质均匀度的影响
就混合工艺而言,若饲料所用的原料种类较多,小颗粒意味着饲料原料的混合过程较慢,但其混合均匀度较高,这可确保营养物质的均匀。
⑵对饲料制粒的影响
就饲料制粒工艺而言,精细粉碎的饲料原料有较大的表面积,因此其可以进行充分的调质、固化,并且水和热量可完全渗透其中;因而制粒的饲料具有较好的粘合特性和较高的稳定性。
同时,粉碎较细的原料可减少模具的磨损,进而可提高制粒的效率。
4
含有不同粒度大小的饲料颗粒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粒度大小是颗粒几何学直径的平均值(以微米为单位)以及颗粒分布的几何学平均数标准差。
4.1 对猪胃肠道和消化功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粗粉碎的饲料会对猪的胃肠道产生不利影响,会导致胃肠道的角质化和损伤,进而影响物质的吸收。
然而,细粉碎的饲料会增加饲料的加工成本,且可能会导致饲料的桥连,引发粉尘问题,提高猪胃溃疡的发病率(由胃酸分泌增多和胃蛋白酶活性提高引起)。
4.2 对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当饲料原料粒度减小时,谷物的表面积会增加。
这会增强饲料与消化酶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饲料转化率。
4.3 粒度大小对猪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
4.3.1 断奶仔猪
在堪萨斯州立大学进行的一项试验研究了粒度大小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在该试验中,192头初始体重6.80 kg~8.16 kg的仔猪喂给玉米或高粱型基础日粮(表1)。
谷物使用锤式粉碎机或滚筒式粉碎机粉碎,锤式粉碎机采用3.175 mm(539 μm~624 μm)或6.35 mm(722 μm~877 μm)的筛片。
通过调节滚筒间隙或进料速率,每一种谷物粉碎成822 μm~855 μm的细粒或1 147 μm~1 217 μm 的粗粒。
由试验得知,细粉碎或轧制能够降低日粮中原料的平均粒度。
尽管粒度大小对猪的ADG无显著影响,但细粉碎或轧制均可提高猪的饲料转化率。
将谷物类型和加工方法的数据结合后,并仅以粒度大小进行分类,其饲料转化率的提高似乎是由营养物质消化率提高所致(表2)。
4.3.2 生长-育肥猪
对于生长猪来说,Healy等的一项研究发现,饲料粒度大小由900 μm或更大
的粒度减小到500 μm时,猪的日增重几乎不受影响,但可降低平均日采食量,导致饲料转化率提高。
对于育肥猪来说,多项研究表明,饲料粉碎粒度小于500 μm(检测到的最小粒度)时,猪的饲料转化率提高。
1990年代的研究表明,饲料粒度大小每减小100 μm,F/G会改善1.2 %(图3)。
近年的研究(图4)表明,饲料粒度大小每减小100 μm,F/G可改善1 %。
4.3.3 泌乳母猪
Wondra等(1995)于堪萨斯州立大学对100头泌乳母猪的研究发现,泌乳母猪饲喂利用滚筒式粉碎机(1 200 μm)或锤式粉碎机(配备9.525 mm、3.175 mm或1.191 mm筛片)粉碎、粒径为1 200 μm、900 μm、600 μm或400 μm的玉
米型基础日粮。
结果发现(表3),当饲料粒径由1 200 μm减小至400 μm时,断奶仔猪的体
重呈线性提高(P<0.05),采食量也随饲料粒度的降低呈线性提高(P<0.05);日粮干物质、能量和蛋白质的消化率均随饲料粒度大小的减小而提高。
实际上,随饲料粒度的减小,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提高是窝断奶仔猪体重增加的原因。
随着饲料粒度的减小,猪胃溃疡和胃肠道角质化的发病率会提高,因为胃溃疡和胃肠道角质化通常与细粉碎日粮有关,而胃的角质化是胃受到刺激并可能引起溃疡的一个标志物。
5猪饲料颗粒的最佳粒度大小
用最佳粒度大小的原料制成猪颗粒饲料,将会带来最大的饲料利用率、最佳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以及最高的经济效益。
猪饲料颗粒的最佳粒度大小由饲料原料的品种和猪的生长阶段决定,并应考虑猪的生理特点、粗纤维对猪生理的影响以及猪饲养和猪饲料生产的情况。
总之,饲料粒度大小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会与猪的年龄、谷物类型和饲料颗粒大小产生互作。
□□
原题名:How to regulate the hardness of pellet feed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