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大病历

合集下载

中医外科病历范文(肛肠科-直肠癌).

中医外科病历范文(肛肠科-直肠癌).

入院记录姓名 :@@@@ 职业:无性别:男入院时间:2013 年 7 月 25日 8时 16分年龄:@@岁记录时间:2013 年 7月 25日 8时 16分民族:汉族发病节气:大暑婚姻状况: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出生地:@@@主诉 :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感半年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因饮食不节出现便脓血,便意频,伴里急后重感,自觉肛门下坠,大便 5— 7次 /日,偶伴腹胀、腹痛,未予正规治疗,今为求较好诊治,故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直肠占位(性质待查”收入院。

入院症见:患者神志清,精神、食纳差,贫血貌,大便带脓血,伴有里急后重感,便形较细,无明显体重减轻,小便调。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糖尿病史 1年,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1986年行因“十二指肠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有输血史(具体不详 ,否认中毒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久居本地,生活居住环境良好,工作环境良好。

否认毒物,传染病接触史。

吸烟, 1包 /天,少量饮酒。

否认冶游史,无地方性疾病史及职业病史。

婚育史 :28岁结婚,婚后育有 1子,配偶及子女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家族中类似病史。

望、闻、切诊:望神:神志清楚,精神良好,表情正常。

望色:正常面容,色泽红润。

望形:发育正常,营养一般,体型中等。

望态:体位正常,姿势自然,步态正常。

声音:语言清晰。

语言强弱适中,无咳嗽、呃逆、嗳气、哮鸣、呻吟等异常声音。

气味:无特殊气味。

舌象:舌红,苔黄腻。

脉象:脉弦滑。

体格检查T :36.4℃ P :76次 /分 R :18次 /分 BP :130/70 mmHg发育正常,营养欠佳,体型中等,精神差,贫血貌。

查体合作,对答切题。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大小正常。

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无异常分泌物。

颈部对称,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

Altemeir术治疗重度直肠脱垂1例病案分析

Altemeir术治疗重度直肠脱垂1例病案分析

Altemeir术治疗重度直肠脱垂1例病案分析Altemeir术(会阴部直肠乙状结肠切除、肛提肌折叠术)通过切除多余肠管,保留直肠周围组织治疗重度直肠脱垂对于不能耐受开腹手术的重度直肠脱垂的患者疗效确切,本文详细介绍该手术过程及相关经验总结,术后短期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大数据支持。

标签:重度直肠脱垂;Altemeir术;老年患者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粘膜或全层及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根据我国2002年制定的诊断标准,直肠粘膜的脱垂为不完全性直肠脱垂,直肠全层的脱垂成为完全性直肠脱垂[1],两者最直观地区别在于脱垂物形状,前者呈球形,后者一般呈圆锥形并以直肠腔为中心的同心圆,该型根据其脱垂的程度又分Ⅲ度,直肠内套叠(Ⅰ度)、直肠全层脱出(Ⅱ度)及直肠并乙状结肠脱出(Ⅲ度)[2]。

单纯的直肠粘膜的脱出临床一般采用直肠粘膜注射、结扎或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伴有直肠全层脱出临床手术方式又分为经会阴和经腹部手术[3],经腹手术创伤较大,临床应用较少,经会阴比较常用的手术方式有直肠粘膜袖状切除肠壁折叠术(Delorme术)、会阴部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Mikulicz术)、会阴部直肠乙状结肠切除、肛提肌折叠术(Altemeir术)[4]。

老年患者往往病程较长,体弱且合并有程度不同的慢性疾病,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较高,但Altomare等[5]则认为,虽然经会阴部手术有较高的复发率,但其风险较小,是高龄及手术高危患者的采用术式[6]。

本例病案介绍的是部分简化的Altemeir术治疗重度直肠脱垂(Ⅲ度),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因肛门肿物反复脱出10余年”于2017年8月10日门诊以“直肠脱垂”入院,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史1年余,平素口服阿司匹林、硝苯地平,自诉血压控制良好,就诊时已停用阿司匹林1月余,20年前因直肠粘膜脱垂曾行直肠粘膜的部分结扎术。

17例直肠脱垂特殊病例手术治疗临床经验总结

17例直肠脱垂特殊病例手术治疗临床经验总结

Vol.26No.6Dec.202017例直肠脱垂特殊病例手术治疗临床经验总结*钟鑫坚1,方一鸣1,刘韦成1,喻学桥1,许涛2,江从庆1△,钱群1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12武汉市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湖北武汉430071江从庆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副主任。

擅长结直肠肿瘤的治疗(尤其是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以及慢性便秘、结直肠息肉病、炎性肠病、直肠脱垂等结直肠盆底疾病的诊治。

担任湖北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委员兼功能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床指南工作委员会委员、造口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分会TaTME 专委会委员。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通信编委,《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腹部外科》《当代医学》编委。

发表论文60余篇,两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参与了多项国家级专科诊治指南的制定,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各1项。

DOI:10.19668/ki.issn1674-0491.2020.06.025直肠脱垂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盆底外科良性疾病,发病率约为0.5%[1]。

直肠脱垂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已报道的手术方式超过100种[1],主要分为经肛门(会阴)入路和经腹入路。

经腹手术主要包括经腹直肠固定术伴或不伴乙状结肠切除。

经会阴手术主要适用于年老体弱、合并其他疾病不适宜行经腹部手术、麻醉风险高的直肠脱垂患者。

本文纳入17例特殊病例进行分析,包括合并精神分裂症,复发性、齿状线附近手术瘢痕严重不适合再次经肛门入路手术,既往有肛门部手术史且直肠脱出长度在4~5cm ,合并盆腔器官脱垂及合并肝癌、门静脉高压、大量腹水等的直肠脱垂患者。

现将相关病例的临床治疗经验作一总结,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2016年至2020年共收治17例直肠脱垂特殊病例。

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直肠脱垂临床报告

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直肠脱垂临床报告

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直肠脱垂临床报告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

方法对20例直肠脱垂患者行腹腔镜直肠悬吊术。

结果 2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2.5h,平均1.5h。

住院时间4-8天,平均6.3天。

其中15例患者经6-12月随访,均恢复正常生活,均未复发。

结论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是治疗成人直肠脱垂较佳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直肠脱垂腹腔镜直肠悬吊术直肠脱垂在肛肠疾病中发病率占0.4%-2.1%[1],临床上对其治疗方法有多种,成人直肠脱垂以手术治疗为主。

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肛肠外科采用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直肠脱垂2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9-68岁,平均44.6岁。

病史1-30年。

20例均为直肠脱垂,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排便时直肠全层从肛门脱出,不能自行回复,伴有排便不净感、肛门下坠等。

其中直肠脱垂长度10cm以下者16例,10cm以上者4例。

1.2 治疗方法1.2.1 术前准备常规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五项、传染病检查、心电图、胸片等。

必要时行肠镜、钡剂灌肠等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1.2.2 手术方法均采用经腹腔镜直肠悬吊术。

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取头低足高截石位。

于脐环上2cm穿刺建立气腹,压力10-12mmHg,置入trocar作为腹腔镜观察孔,分别于麦氏点、左侧反麦氏点置入5-10mm trocar,于脐下3cm右侧腹直肌处置入5mm trocar。

探查腹腔排除它病,并探查乙状结肠、直肠及盆底情况,判断直肠脱垂及盆底松弛程度。

助手从左侧操作孔进入肠钳于直肠上段钳夹直肠肠壁,将直肠从直肠膀胱陷凹完全上拉,折叠间断缝合直肠前壁与膀胱后壁之间腹膜,将直肠膀胱陷凹缩小上提,抬高盆底,并将直肠与侧韧带处给以加强缝合、固定在盆腔侧壁上,防止直肠再次滑脱。

对4例直肠脱垂严重者,同时行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以巩固疗效。

中医外科病历范文(肛肠科-直肠癌)

中医外科病历范文(肛肠科-直肠癌)

入院记录姓名:@@@@ 职业:无性别:男入院时间:2013 年7 月25日8时16分年龄:@@岁记录时间:2013 年7月25日8时16分民族:汉族发病节气:大暑婚姻状况: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出生地:@@@主诉: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感半年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因饮食不节出现便脓血,便意频,伴里急后重感,自觉肛门下坠,大便5—7次/日,偶伴腹胀、腹痛,未予正规治疗,今为求较好诊治,故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直肠占位(性质待查)”收入院。

入院症见:患者神志清,精神、食纳差,贫血貌,大便带脓血,伴有里急后重感,便形较细,无明显体重减轻,小便调。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糖尿病史1年,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1986年行因“十二指肠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有输血史(具体不详),否认中毒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久居本地,生活居住环境良好,工作环境良好。

否认毒物,传染病接触史。

吸烟,1包/天,少量饮酒。

否认冶游史,无地方性疾病史及职业病史。

婚育史:28岁结婚,婚后育有1子,配偶及子女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家族中类似病史。

望、闻、切诊:望神:神志清楚,精神良好,表情正常。

望色:正常面容,色泽红润。

望形:发育正常,营养一般,体型中等。

望态:体位正常,姿势自然,步态正常。

声音:语言清晰。

语言强弱适中,无咳嗽、呃逆、嗳气、哮鸣、呻吟等异常声音。

气味:无特殊气味。

舌象:舌红,苔黄腻。

脉象:脉弦滑。

体格检查T:36.4℃P:76次/分R:18次/分BP:130/70 mmHg发育正常,营养欠佳,体型中等,精神差,贫血貌。

查体合作,对答切题。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大小正常。

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耳鼻无异常分泌物。

颈部对称,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

口唇无紫绀,咽部不红,无扁桃体肿大。

病历-嵌顿痔+混合痔+直肠脱垂

病历-嵌顿痔+混合痔+直肠脱垂

首次病程记录患者*,男,*岁,以“肛内肿物脱出不可还纳伴疼痛4天”为主诉于*年*月*日*时*分由门诊拟“中医:嵌顿痔(气滞血瘀证),混合痔病(湿热下注证),脱肛病(湿热下注证),西医:1、绞窄性内痔2、混合痔3、直肠脱垂(二型Ⅰ度)”收入院。

病例特点:1、患者男,38岁,病程长,发病缓。

2、缘于入院前4天出现便时肛内肿物脱出,不可还纳,伴疼痛,伴便时肛门出血,色鲜红,呈手纸染血,量约1毫升, 偶呈滴血状,偶伴肛门部分胀痛感,无伴肛周瘘口、溢脓等不适。

未进行规范诊治,上述症状反复发作,为进一步诊治今就诊我院,门诊拟“中医:嵌顿痔(气滞血瘀证),混合痔病(湿热下注证),脱肛病(湿热下注证),西医:1、绞窄性内痔2、混合痔3、直肠脱垂(二型Ⅰ度)”收治入院。

发病以来,精神状况良好,睡眠状况良好,饮食情况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

辰下:脱出肿物不可还纳伴疼痛,纳可,寐安,小便通畅,大便质软通畅,一日一行。

3、体查:T:36.6℃,P:82次/分,R:20次/分,Bp:130/93 mmHg,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好,无特殊面容,步行入院,自主体位,对答切题,检查合作。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涩。

颈软,双肺呼吸音听诊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率8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浮肿。

专科检查:视诊:截石位肛缘环状结缔组织隆起,可见脱出痔核嵌顿,黏膜充血水肿,大小约8.0cm×8.0cm,表面少许糜烂破溃;指诊:肛管皮肤肿物质韧,触痛明显,不可手法复位。

肛门括约肌收缩自如,肛内未触及硬性肿物及硬结,直肠下端粘膜绕指感明显,指套退出无染血迹及粘液;手法复位后肛门镜检查:镜下见齿线上方粘膜下移呈套叠状,齿线处黏膜1、5、7、11点分别充血隆起,大小约2.0cmX1.0cm,未见明显出血点,无乳头样肿物隆起,肛管皮肤未见裂口。

直肠脱垂大病历

直肠脱垂大病历

入院病历姓名: 性别: 女年龄: 2岁民族: 汉婚况: 未婚职业: 无出生地: 常住地址:发病节气:寒露单位:病史陈述者:患儿父母入院时间:2010 年10月8日09时00分可靠程度:可靠病史采集时间:2010年10月8日09时30分主诉: 反复便后肛内脱出肉状物6月余。

现病史: 患儿6月前因腹泻,每日6-8次,便后肛内脱出肉状物,当时可自行回纳,无粘液脓血便,未行系统检查及治疗,上症反复发作,未服用任何药物治疗,且脱出的肉状物不能自行回纳,需手托方可复位,为求彻底治疗,今日来本院就诊。

门诊以“直肠脱垂”收住入院。

入院时症见:便后肛内脱出肉状物,脱出的肉状物不能自行回纳,需手托方可复位,无粘液脓血便,小便调,食可眠安,精神良好。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其它情况:出生于原籍,现居住在村,近期未到过疫区。

无特殊不良生活嗜好。

父母均体健。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T:36.5℃ P:免测 R:免测 Bp:免测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正常,气管居中。

双侧甲状腺无肿大。

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正常,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肺触觉语颤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无胸膜摩擦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置正常,心界正常,节律整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

腹部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

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

肾区无叩击痛,外生殖器无异常。

脊柱四肢无畸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舌质淡,舌苔白,脉象细。

专科情况第 1 页..;便后肛门外可见直肠粘膜脱出,长约3㎝,不能自行回纳,肛内指检括约肌稍松弛,指套无染血。

辅助检查1、血液分析:RBC4.44×1012/L,HGB121g/L,WBC6.8×109/L,GRA50.0%,PLT147×109/L 。

综合疗法治疗直肠脱垂12例

综合疗法治疗直肠脱垂12例

综合疗法治疗直肠脱垂12例摘要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及1:1消痔灵液行直肠粘膜下、坐骨直肠窝和直肠后间隙注射,并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

结果12例直肠脱垂患者中,一次治愈10例,二次治愈2例,随访2年未见复发。

结果表明,该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以及安全可靠等优点,是治疗直肠脱垂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直肠脱垂;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消痔灵注射;疗效我院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及消痔灵直肠粘膜下、坐骨直肠窝和直肠后间隙注射,并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直肠脱垂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25~65岁;平均45岁,病程10~40年。

Ⅱ度直肠脱垂8例,Ⅲ度直肠脱垂4例。

其中合并混合痔4例。

直肠指诊均有肛门松弛,可容纳3~5指不等,肛门括约肌紧缩力差。

均无合并糖尿病、直肠黏膜急性炎症或慢性腹泻。

1.2治疗方法1.2.1术前准备积极治疗引起高腹压的原发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腹泻、便秘等。

手术前2d改流质饮食,手术前晚及手术日晨各清洁灌肠1次。

术前3d给予甲硝唑0.4g,每日3次口服。

1.2.2方法腰麻或骶麻后患者取截石位,碘伏消毒肛周及直肠肛管,铺无菌巾。

①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

首先在7点位,用18cm长的直止血钳纵形夹住齿线上方1.5cm 以上的直肠黏膜4-5cm长,并将其翻出肛门外。

在被钳夹的黏膜下层,注射1:1消痔灵液。

注意切勿钳夹住肌层。

缝扎基底部,在黏膜瓣的基底部,止血钳以下,全长的1/3和2/3处分别作贯穿缝合,两针之间作褥式缝合,暂不结扎。

待全部缝合后,边除去止血钳,边结扎缝线。

依上述方法分别于11点、3点作同样的柱状结扎术。

②直肠黏膜下注射法。

显露直肠黏膜脱垂的顶端,右手持5号细针头刺入粘膜下层,将1:1消痔灵液作点状或柱状注射,每点0.5-1.0ml,边退针边注药,直至齿状线上方,总量为20-40ml,见直肠黏膜下层均匀隆起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院病历
姓名: 性别: 女年龄: 2岁
民族: 汉婚况: 未婚职业: 无
出生地: 常住地址:
发病节气:寒露单位:
病史陈述者:患儿父母入院时间:2010 年10月8日09时00分
可靠程度:可靠病史采集时间:2010年10月8日09时30分主诉: 反复便后肛内脱出肉状物6月余。

现病史: 患儿6月前因腹泻,每日6-8次,便后肛内脱出肉状物,当时可自行回纳,无粘液脓血便,未行系统检查及治疗,上症反复发作,未服用任何药物治疗,且脱出的肉状物不能自行回纳,需手托方可复位,为求彻底治疗,今日来本院就诊。

门诊以“直肠脱垂”收住入院。

入院时症见:便后肛内脱出肉状物,脱出的肉状物不能自行回纳,需手托方可复位,无粘液脓血便,小便调,食可眠安,精神良好。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其它情况:出生于原籍,现居住在村,近期未到过疫区。

无特殊不良生活嗜好。

父母均体健。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36.5℃ P:免测 R:免测 Bp:免测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正常,气管居中。

双侧甲状腺无肿大。

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正常,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肺触觉语颤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无胸膜摩擦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置正常,心界正常,节律整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

腹部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

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

肾区无叩击痛,外生殖器无异常。

脊柱四肢无畸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舌质淡,舌苔白,脉象细。

专科情况
便后肛门外可见直肠粘膜脱出,长约3㎝,不能自行回纳,肛内指检括约肌稍松弛,指套无染血。

辅助检查
1、血液分析:RBC4.44×1012/L,HGB121g/L,WBC6.8×109/L,GRA50.0%,PLT147×109/L 。

血型:“B”型,Rh(+);
2、尿液分析:正常。

3、感染五项:正常
4、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

5、DR胸部正侧位片示:双肺纹理稍增多、紊乱,肺实质未见明显活动性病灶。

心、膈未见明显异常X线征象。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脱肛
脾虚气陷
西医诊断:直肠脱垂
实习医生:
住院医师:
主治医师:
完成时间:2010年10月8日21时0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