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气,下面是我整理的《《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快快拿去用吧!《丰碑》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录象激_情感1、通过初读,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
2、观看录象,感受红*爬雪山时环境的恶劣。
3、自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当时环境的恶劣。
4、指名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中体会环境的恶劣。
并想像可能还有什么状况发生?5、老师带读。
二、自读、自悟,理解文章内容(一)提出问题:面对重重困难,红*战士们能否经受住考验的?1、自读课文并画出重点语句,边读边体会,2、小组争辩。
3、全班沟通。
(接受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1)将*A、将*让马(与士兵同心协力)B、听说士兵被冻死,很难过。
(一愣步履踉跄眼睛迷离)C、面对冻死的士兵,很生气。
(阴云密布肌肉抽动肌肉抖动)D、第13自然段:吃惊——自责、内疚——难过——崇敬。
(怔怔泪珠闪烁缓缓地庄重的*礼)读中通过理解词语感悟将*的情感变化。
(2)*需处长(读出不同的理解。
)A、抓住重点词语感悟*需处长的精神。
(一尊塑像倚着单薄)B、想象*需处长在牺牲前会想什么?C、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理解题目、解题。
1、理解题目、解题:此时,你对题目有了什么更深的理解?2、老师小结:*需处长像一座丰碑,矗立在*路上,指引道路。
四、理解最终一段的含义。
1、齐读最终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3、看录象,共享红*成功时的喜悦。
关于《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

关于《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关于《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丰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录象激情感1、通过初读,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
2、观看录象,感受红军爬雪山时环境的恶劣。
3、自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当时环境的恶劣。
4、指名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中体会环境的恶劣。
并想像可能还有什么情况发生?5、教师带读。
二、自读、自悟,理解文章内容(一)提出问题:面对重重困难,红军战士们能否经受住考验的?1、自读课文并画出重点语句,边读边体会,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1)将军A、将军让马(与士兵同心协力)B、听说士兵被冻死,很伤心。
(一愣步履踉跄眼睛迷离)C、面对冻死的士兵,很气愤。
(阴云密布肌肉抽动肌肉抖动)D、第13自然段:吃惊——自责、内疚——伤心——崇敬。
(怔怔泪珠闪烁缓缓地庄严的军礼)读中通过理解词语感悟将军的情感变化。
(2)军需处长(读出不同的理解。
)A、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军需处长的精神。
(一尊塑像倚着单薄)B、想象军需处长在牺牲前会想什么?C、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理解题目、解题。
1、理解题目、解题:此时,你对题目有了什么更深的理解?2、教师小结:军需处长像一座丰碑,矗立在长征路上,指引道路。
四、理解最后一段的含义。
1、齐读最后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3、看录象,分享红军胜利时的喜悦。
丰碑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0篇)

丰碑五年级语文教案丰碑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0篇)丰碑五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要求1.学习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积累常用词语。
会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并按要求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安排材料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题“丰碑”的深刻含义。
知道“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内涵。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从审题入手先说说“碑”有几种?为什么要建碑?“丰碑”的“丰”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么这座丰碑是谁呢?是用什么雕刻的呢?我们就来看课文。
二、读课文,学字、词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2.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自学要求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字义。
(2)读通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三、检查自学情况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
如“劣”(li8)不读(lü8)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碑”的笔顺,与“脾”“卑”“啤”区分;“倚”与“椅”区分;“豹”的偏旁不是“”;“润”不要多写一点;“覆”下半部的“復”注意是“一横”。
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
4.读课后“读读写写”中词语。
不理解的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思考题。
(课文记叙了红军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冻死了的感人故事。
)(分3段)四、练习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质疑,做好记号。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问: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军需处长是管理负责分发棉衣的处长,却因为没有棉衣被冻死了。
五年级语文下册《丰碑》教案、教学设计

5.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丰碑》的读后感,要求:
-结构清晰,内容充实,体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结合课文内容,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延伸至生活,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写作练习。
-组织课外参观、访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6.注重情感教育,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评价,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2.强调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丰碑》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象征意义,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短语、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深入体会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分层教学、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涵。
4.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2《丰碑》

5.课后作业: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英雄的伟大,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理解丰碑的含义,懂得珍惜和铭记那些为我们付出巨大牺牲的英雄。
3.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课堂实践,锻炼能力:设置课堂小练笔环节,让学生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5.课后拓展,提升素养: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设计意图:延伸课堂学习,促使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2《丰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碑、丰碑、英雄、巍然、矗立、铭记等,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丰碑的含义,认识到英雄的伟大。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并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句子仿写,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交流学习心得,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仿写句子: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对英雄进行描述。
-写一段话:表达你对英雄精神的感悟,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6.家长互动:请学生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共同探讨英雄精神的价值。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丰碑》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1、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别人,为了____,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参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1、文字投影片二框2、音乐一段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板书课题丰碑〔bei〕“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开,找找答案。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考虑: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教流问: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4、介绍时代背景《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____不少____战士倒下了。
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考虑、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困难地前进。
一〔1—2〕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二〔3—7〕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四〔14〕讲红军队伍一定会获得成功。
四〔12—14〕二、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
什么叫困难?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1〕“冰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吼叫、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选读课文第四课-《丰碑》教学设计

4.《丰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选读课文第四课。
【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感动人心的地方,体会丰碑的含义。
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跳读,感受将军的情绪变化,体会小说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
3.巩固小说文体中的环境描写,感受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渲染作用。
【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同学们,上午好!虽然说是上午第四节课了,看你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就觉得我们五一班就是一个很不错的班级。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选学课文《丰碑》,板书:丰碑,丰碑这个故事发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说到战争,我们曾经学过哪些人物记忆犹新,你说,你说。
有为了让战友吃饱饭能走出草地,自己偷偷啃鱼骨头的老班长,在我们和平年代,有在洪水来临之际,沉着指挥全村人安全撤离,最后和他儿子一起消失在洪水中的村党支书。
看来不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尽管有些人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但是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去认识一个,连姓名都不为人知的老战士,他的身上又有着怎样感人的事迹呢?2.还记得我们是怎么样来认识这些人物的吗?让我们来回顾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读吧,快速梳理学习要求。
3.出示单元导读图片:学习本组课文,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收集一些感人的故事和同学进行交流。
4.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划一划,一边思考我们是用上面的哪些方法进行学习的?交流:(1)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和同学进行交流。
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位连姓名都不为人知的老战士。
赶紧把书翻到175页,大声自由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这篇小说谁做了什么让你感动?(什么事?)(3)一边读一边想,你有什么疑问?2.交流:有什么难读的地方吗?交流:你说,你说,是的,课文写的就是军需处长把衣服都给了战士,自己冻死在云中山。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2

五年级语文《丰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中“丰碑”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幸福,感恩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中“丰碑”的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课文课件或黑板。
3. 生字词卡片。
4.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简单谈论对课文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2)学生讨论课文中“丰碑”的象征意义,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碑》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预案: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我们先来看一段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的视频,这是一个严寒的冬天,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战士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聆听长征路上那个感人的故事。
2.板书课题:板书“碑”:说说什么叫“碑”(石碑)?补充板书“丰”:说说什么叫“丰碑”?(高大的石碑。
)
3,质疑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生:课文中的丰碑是指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感受“丰碑”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文中找出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
(1)学习字词
冰天雪地冰坨(tuó)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冻僵单薄(bó)晶莹丰碑
(生先个别读,再齐读)
(2)学生反馈:你能用上上面的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3)课文当中的丰碑指什么呢?
出示第13自然段:(个别读)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4)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说军需处长的身体成了一座丰碑呢?)
二、走进“丰碑”,感悟军需处长的伟大。
引导:课文有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军需处长的样子,在哪?(7)
1.自由读第7自然段,图文结合,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划出来。
(1)在谈中引导关注“冻僵”,为什么这位老战士会被冻僵呢?
预计一:气候恶劣
联系第一自然段:
学生可能会谈到“冰天雪地”“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引导学生关注一个词“吞掉”
②“吞掉”平常事用在什么地方?如“大象一口吞掉了小鹿”
引导学生感悟:“吞掉”是用在有生命的动物
“吞掉”一般是强大的将弱小的吃掉
③文中指的是什么“吞掉”这支队伍?
狂风大雪严寒恶劣的天气
④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你从这个“吞掉”感受到什么?
(红军前进的艰难,天气的恶劣,环境的恶劣……)
⑤你看,文章中的语言,这一个“吞掉”将红军的艰难,天气的恶劣,形象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请你用朗读将我们感受到的表达出来。
预计二:装备很差
①一个军队的装备有哪些东西?
武器、衣服等一些其他行军的东西。
②装备很差,让你想到了:他们的武器可能是——,他们的干粮——,他们御寒的棉衣——
(2)在死神面前,这位老战士的神态却是那样的镇定、安详,军需处长是干什么的?他的棉衣呢?(分给别的战士穿了)。
他自己会冷吗?会冷还把棉衣给别的战士,他心里在想写什么呢?(我年老了,让年轻的战士走出雪山吧,牺牲我一个人我不要紧,只要革命能够胜利……)这是一个怎样的军需处长?(3)引导出示: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贴在他的身上。
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老战士穿的衣服少?
①引导关注“贴”,我想把他换成“穿”或“裹”,好不好?(更能突出老战士衣服单薄,衣服单薄,大雪纷飞,雪落在衣服上,化成雪水,将他的衣服贴在身上)
②这一个“贴”字形象地告诉我们,他因为衣服单薄,天气寒冷而被冻僵了。
(4)指名读第7自然段,作者通过对军需处长的神态和外貌描写外貌感受到他多么的无私,同学们,带着我们对老战士崇高的敬意一起来读这段话吧!
三、领悟丰碑,走进将军的言行
老战士就这样被冻死了,当将军看到这一幕时,又有怎样的反应呢?
1.默读第8至12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来写将军?划一划。
你从中感受到将军的内心
是怎样的?写一写。
(1)学习8.9.10
A: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请你再用“吼”的语气读将军的话!老战士连棉衣都没有,他意识到这是谁的失职,谁的不负责?(军需处长),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B: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豹子,你怕吗?发怒的豹子,你看出将军的心情是怎样的?板书愤怒。
C:“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他很急切地想要见到谁?
(军需处长),再读!你读出了他的满腔怒火!
(2)学习12
当有人小声告诉他真相时,他又有什么反应呢?
A愣住——他在想什么呢?(是我错怪了军需处长,我很自责,我很内疚……)
B军礼——一个领导在给下属敬礼,这意味着什么?(敬佩)
此时将军的心里对军需处长所怀的情感和你们一样,既敬佩而又悲痛,配乐齐读。
2,小结写法:同学们,作者以丰碑为题,实际上是在写谁?——军需处长,可作者还花了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将军,像这样,通过他人的言语从侧面来烘托人物形象的描写就是侧面描写。
四.情感升华,感悟精神
引读: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在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这“晶莹的丰碑”仅仅是指军需处长此时外在的模样?还包含着什么?——舍己为人的精神。
五,总结
有了这样的军需处长,有了这样的红军战士,这支队伍能胜利吗?能,读——让我们用最骄傲,最自豪的声音告诉大家,告诉全世界,读——
五、作业:课后去找一找这些英雄故事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