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两难十件事例举

合集下载

小学道德两难教育案例(2篇)

小学道德两难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道德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小学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两难问题往往能引发学生深刻的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决策能力。

以下是一则小学道德两难教育案例。

二、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性格内向,胆小。

一天,他在学校操场上捡到一枚金戒指,心想:“这枚戒指肯定是别人不小心掉的,我该不该交给老师呢?”小明心里纠结了很久,但他还是决定把戒指交给老师。

第二天,老师收到了戒指,并开始寻找失主。

经过一番调查,老师得知失主是小红。

小红是一名五年级学生,她的父母经营着一家珠宝店。

小红放学后回家,发现戒指不见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当小红得知失主是自己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感激不已。

就在这时,小明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是谁偷了你的戒指。

”老师疑惑地看着小明,问道:“是谁呢?”小明犹豫了一下,说:“是小刚。

”小刚是学校里出了名的调皮鬼,平时经常偷别人的东西。

老师将小明的话告诉了小红,小红不信。

她说:“小刚虽然调皮,但他不可能偷我的戒指。

我怀疑是小明偷的,因为他昨天捡到了我的戒指。

”老师觉得小红说得有道理,决定调查一下。

经过一番调查,老师发现小刚确实偷了小红的戒指,并将其卖给了小明。

小明为了得到戒指,便对小刚说了谎。

最终,小刚承认了偷窃戒指的事实,并归还了戒指。

三、案例分析1. 道德认知方面在这个案例中,小明和小刚都存在道德认知上的问题。

小明在捡到戒指后,虽然知道应该交给老师,但出于私心,最终还是选择了隐瞒。

小刚则因为一时的贪念,偷了小红的戒指。

这说明,道德认知在道德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道德情感方面小明在捡到戒指后,内心充满了纠结。

他既想归还戒指,又怕被同学嘲笑。

这种矛盾的心理体现了他在道德情感上的挣扎。

而小刚在偷窃戒指的过程中,内心充满了罪恶感,这说明道德情感在道德行为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道德两难故事法

道德两难故事法

道德两难故事法在人生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到道德两难的抉择,即在两个或多个道德价值观之间做出选择。

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会感到左右为难,无法轻易做出决定。

然而,道德两难并非绝对的非黑即白,而是需要我们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权衡和取舍。

在本文中,我将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来阐述道德两难的情境和应对方法。

故事一,医生的抉择。

某天,一位医生接到了一个急诊电话,得知有两位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手术,但是手术室只有一个床位和一个手术工具。

一位患者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她需要立即接受手术以保住生命。

另一位患者是一位老年人,他也需要紧急手术以挽救生命。

医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不知道该选择救哪一位患者。

故事二,商人的困惑。

一位商人在做生意时,遇到了一个道德两难的情境。

他的生意伙伴让他参与一个利润丰厚但非法的交易,而且对方还以威胁的方式逼迫他参与。

商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不知道是违法参与交易还是拒绝对方的要求而遭受损失。

故事三,家庭的选择。

一位母亲在生活中也面临了道德两难的抉择。

她的两个孩子同时生病,但是她只有足够的钱支付一个孩子的治疗费用。

母亲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她不知道是选择救治年长的孩子还是年幼的孩子。

面对这些道德两难的情境,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道德的基本原则,如尊重生命、公平正义、善良等。

其次,我们需要权衡利弊,分析各种选择的后果和影响。

最后,我们需要勇于做出决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医生的故事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手术的成功率来进行选择。

在商人的故事中,商人可以选择拒绝非法交易,并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

在母亲的故事中,母亲可以选择寻求其他人的帮助,或者尽最大努力筹集资金来治疗两个孩子。

综上所述,道德两难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境,我们需要在道德原则的指引下,勇于面对并做出选择。

在做出决定之后,我们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不断反思和完善自己的道德选择能力。

希望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道德两难的情境。

道德两难法的名词解释

道德两难法的名词解释

道德两难法的名词解释道德两难法,即在道德领域中面临两个等价或相近的选择,无论哪个选择都会违反某种道德原则或价值观的情况下,如何做出决策的一种思考方法。

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道德两难的抉择,而这种决策过程是相当复杂而且困难的。

概述道德两难法道德两难法是一种道德哲学的概念,旨在探讨当一个人或群体被要求在两个或多个道德价值之间做出选择时,应该如何权衡陷入困境的情况。

这种道德冲突可能源自不同的道德观念、文化差异或者个人信念。

道德两难的情景道德两难的情景有很多种,下面我将介绍其中几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道德两难法是如何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

1. 不辜负友情:小明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他的朋友小刚一直渴望能够在这家公司工作。

最近,公司公布了一个高薪职位的空缺,而小刚正好符合这个职位的要求。

小明知道如果他推荐小刚,他的朋友将得到追求梦想的机会,但同时,小明也有几个其他合适的候选人,如果他选择推荐小刚,这将违背公平竞争的原则。

2. 生命价值:一个外科医生正在执行一次急救手术,他发现当他同一时间只能救一个病人时,有两个病人同时需要手术,而且两个病人的病情都很危急。

医生明白如果他只救一个病人,另一个病人将不幸丧命,但如果他试图同时救助两个人,他们可能都会死亡。

3. 公正与爱心:一个律师被请求为一位被控重罪的罪犯担任辩护律师。

虽然这位律师坚信该罪犯有罪,但他也意识到,如果他退出辩护,该罪犯可能没有得到合适的法律援助并面临不公正的判决。

道德两难的解决方法面对道德两难,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可以适用于所有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法,可以作为参考:1. 利益最大化:在某些情况下,决策者可以考虑哪种选择能够带来最大的利益。

例如,在上述的例子2中,医生可以选择救助那个有更高生存概率的病人。

2. 伦理原则:采用伦理原则的决策方法,将道德冲突与某种道德原则或价值观进行对比。

决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选择更符合自己信仰的选项。

道德两难故事

道德两难故事

道德两难故事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道德上的选择,有时候我们会陷入两难境地,不知道应该如何做出决定。

道德两难故事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展开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个道德两难的故事吧。

故事一,医生的抉择。

一位医生在手术室里面做手术,突然发现手术需要用到一种特殊的药物,而这种药物只有一瓶了。

可是,另一位患者也需要这种药物才能维持生命。

医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不知道该给哪位患者使用这种药物才是正确的选择。

如果他给正在手术的患者使用,那么另一位患者可能就会因为缺乏这种药物而丧命;但如果他选择留下这种药物给另一位患者使用,那么正在手术的患者也会因为缺乏药物而死亡。

医生该如何抉择呢?故事二,哲学家的困惑。

一位哲学家在一次旅行中遇到了一群逃犯,这些逃犯在逃亡途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他们请求哲学家帮助他们躲避追捕。

可是,哲学家也是一个有着强烈道德观念的人,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如果他帮助逃犯,那么他就违反了法律,成为了共犯;但如果他不帮助逃犯,那么这些人可能会因此被抓捕,甚至遭受更严重的后果。

哲学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该如何决定呢?故事三,商人的抉择。

一位商人在做生意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道德难题。

他的供应商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可图的合作机会,但这个合作需要通过行贿才能够达成。

商人知道行贿是不道德的行为,但如果他不这样做,可能就会失去这个合作机会,影响自己的生意。

商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该如何抉择呢?以上这些故事都展现了道德两难的情境,让人们在面对这样的选择时感到困惑和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这时候我们该如何做出决定呢?在道德两难的情境下,我们需要权衡利弊,思考后果。

我们可以尝试从更大的利益出发,选择对更多人有利的决定;我们也可以寻求第三种解决方案,尽量避免伤害任何一方;或者我们可以寻求专家或者他人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无论怎样,道德两难的情境都需要我们冷静思考,理性抉择。

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

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

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
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是由德国哲学家柯尔伯格(W.D. Ross)提出的一种道德困境。

该故事描述了一个人面临在两个道德选择之间做出决定,无论选择哪个都会导致不良后果的情境。

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常常涉及到道德的冲突,让人在选择中陷入困境,无法做出完全正确的决定。

以下是一个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的例子:
故事:一个人正在逃离一座燃烧的大楼,可是他发现他的朋友还被困在了楼内。

如果他决定救出朋友,那么他有可能导致自己也被困在火中;而如果他选择不救,他会感到内疚。

在这个故事中,无论这个人怎么选择,他都会面临道德冲突。

如果他选择救出朋友,他会冒着生命危险,但他的行为可以看作是道德高尚的;而如果他选择不救,他可以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但他可能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

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引发了人们对权利冲突、义务和责任等道德观念的思考。

这些故事对于个人道德决策的探讨和道德哲学的讨论提供了有趣的案例。

生活中的道德两难问题

生活中的道德两难问题

生活中的道德两难问题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左右为难的道德问题,这些问题让人陷入两难境地,无法轻易做出决定。

道德两难问题往往涉及到伦理、正义和责任等价值观念,需要我们在复杂的情境中进行权衡和选择。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街上看到一个老人摔倒了,他需要帮助才能站起来。

与此同时,你正赶着去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面试,如果迟到可能会失去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

你该怎么办呢?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道德两难问题。

一方面,你有责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但另一方面,你也有自己的重要事情需要处理。

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我们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对他人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时间的紧迫性等等。

或许你可以先帮助老人站起来,然后尽快联系面试的地方说明情况。

或者你可以寻求路人的帮助,让他们帮助老人,并且帮你联系面试地点。

无论怎样,这都是一个需要在道德和责任之间权衡取舍的情况。

另一个常见的道德两难问题是关于诚实和善意的选择。

比如,你的朋友问你她的新发型怎么样,但你觉得这个发型并不适合她,你应该怎么回答呢?如果你坦诚地告诉她实情,可能会伤害到她的感情,但如果你撒谎说她很漂亮,又违背了诚实的原则。

这时候,你又陷入了一个道德两难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在保持诚实的同时,尽量不伤害到对方的感情。

或许你可以委婉地提出建议,或者转移话题,让她自己做出判断。

无论如何,这都需要我们在道德和善意之间进行权衡。

生活中的道德两难问题无处不在,我们需要学会在复杂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和选择。

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尊重他人,同时也要尊重自己的价值观念。

或许我们无法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在权衡取舍中,我们可以尽量做出对所有人都尽量公平和善意的选择。

这样,我们才能在道德两难中找到一条可以接受的道路。

生活中道德两难的例子

生活中道德两难的例子

生活中道德两难的例子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着各种道德两难的抉择。

道德两难是指在决策过程中,无论选择哪个选项,都会违背某种道德准则或者原则,因此使得人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下面我将为大家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道德两难的例子。

例子一:道德与利益的冲突在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往往与道德价值发生冲突,使人们在作出决策时不知所措。

比如,某公司领导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掩盖产品质量问题,从而获得更多利润。

这样的行为违背了道德原则,欺骗了消费者,危害了公众利益。

而对于雇员来说,他们面临着“言者无凭,听者有责”的道德困境。

如果揭露事实真相,可能会失去工作;如果选择保持沉默,可能会背负道德的负罪感。

例子二:道德与个人关系的纠结道德两难还常常出现在人际关系中。

比如,你的好友向你借钱,但你知道他经常过度消费,借钱后可能无力偿还。

这时你面临着道德与友谊之间的冲突。

借钱给他,可能会破坏你们的友谊,并且造成你本人的经济困境;拒绝借钱给他,可能会伤害他的感情,进而影响你们的友谊。

例子三:道德与社会压力的矛盾社会舆论和道德准则之间的矛盾也常常使人们陷入道德两难的困境。

比如,在某个团体中,如果你持有和大多数人不同的观点,当众发表可能会受到批评和排斥。

这时你可能面临着道德正义与社会压力之间的抉择。

坚持自己的信仰,可能会受到孤立和排挤;顺从集体的要求,可能会背弃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准则。

这些例子只是生活中道德两难的冰山一角。

无论是在职场、家庭还是社交场合,我们都会面临道德冲突。

在面对道德两难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处理。

首先,我们要真实客观地审视情况,分析得失。

对于不同的情况,我们要权衡利弊,评估各种选择的后果,从而尽量减少损失。

其次,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选择。

理解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道德两难的情况,并在冲突中找到平衡点。

最后,我们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

即使在道德两难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背离自己内心的良知和道德底线。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创设了一种道德两难情境,要求儿童作出选择。

人的行动是应该遵从规则和权威,还是应该遵从与此相冲突的他人的需要与利益。

科尔伯格所用的道德研究方法为道德两难故事,那么何为道德两难故事呢,也就是如果做了这件事情就会违背法律,如果不做就会有违自己的良心,其中最经典的便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

1.弟弟的难题。

乔的爸爸许诺说,如果乔挣够了50美元便可以拿这笔钱去野营。

但后来他又改变了主意,让乔把所挣得的50美元都交给他。

乔撒谎说只挣了10美元,他把10美元交给了爸爸,拿另外的40美元去野营。

临走之前,乔把挣钱和向爸爸撒谎的事告诉了他的弟弟阿里克斯。

阿里克斯应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他的爸爸吗?2.海因茨偷药。

在欧洲,一位妇女因患有一种特殊的癌症而濒于死亡。

医生们认为只有一种药或许能挽救她的生命。

那是她所在镇上的药剂师最新研制的一种镭。

这种药的成本昂贵,而且这位药剂师向购买者索要10倍于成本的高价。

他花了200美元制造“镭”,但在售出时,一小丸镭他就卖2000美元。

这位病人的丈夫叫海因茨,他向他认识的所有人都借了钱,但在最后他也只能借到1000美元,仅仅够要价的一半。

他向药剂师恳求说他的妻子快死了,求求他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以后再支付另一半的钱。

但药剂师却说:“不行,我研制该药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

所以,海因茨绝望了,他后来闯进了药店,为他的妻子偷了治病的药。

海因茨应该这样做吗?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被试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海因茨该不该偷药?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海因茨犯了法,从道义上看,这种行为好不好?为什么?科尔伯格将被试的回答记录下来,用于分析被试所遵守的道德标准。

科尔伯格提出的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他关注于儿童答案背后的理由。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提出的理由是儿童的推理思路,思路是根据其内部逻辑结构而来的。

所以,根据儿童提出的理由就可以确定儿童处于何种道德判断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两难十件事例举
事例一
2006年,江苏南京的彭宇搀扶跌倒在公交站台旁的老人,老人却一口咬定是彭宇将他撞倒。

事后法院按“推理分析”,最后判决彭宇赔偿受害人损失4万多元。

彭宇本来助人为乐,却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2008年发生的郑州版“南京彭宇案”,郑州一大学生扶起一位老太,老太当时称被撞伤腰,2009年12月28日,法院判学生赔偿老太7.9万元。

淮安卖豆饼的周老太捡1700元归还后反成被告(参见2009年11月26日《扬子晚报》);南京两小伙发现百元钞票不敢捡,冒雨等警察(参见2009年12月9日《扬子晚报》);两小伙发现一沓现金后冒雨等警察,11人自称失主(参见2009年12月24日《扬子晚报);南京一男子捡到空钱包怕被诬告找来4人作证(参见2010年l月4日《扬子晚报》)。

事例二
在一次全区性的广播操比赛中,我实习所在的班级成绩不错但是一位评委随口问了参赛的一名学生:“你们都是来自同一个班级吗?”“不是,有几个同学是从邻班借来的。

”这个同学无意中的回答却导致了班级的落选。

原来不符合比赛由同一个班学生组成的要求。

事后全班同学都责怪这位同学,这位同学也十分自责,认为自己给集体抹了黑。

事例三
2011年10月,小悦悦事件中的18位路人无一伸出援助之手。

我们被围观的“看客”们“见死不救”、“见危不助”、“见难不帮”的麻木和冷漠所激怒,鉴于“彭宇案”我们谴责这18位路人吗?他们该不该伸出援助之手?
事例四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某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典籍毁于一旦。

学校上下痛心疾首,一名学生的脸色尤其凝重。

突发的火灾把这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位置,逼迫他作出选择。

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将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归还。

一场大火使这本书一夜之间成为250本书中的唯一“幸存者”。

怎么办?是据为己有,还是主动归还?
事例五
早上,小明匆匆忙忙准备去上学,妈妈问他周末是否可以去看望奶奶,小明随口答应了。

可是,老师又请小明在周末帮忙做事,这令他左右为难。

请思考小明该怎么做?
事例六
课本中的事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就有一个两难情境:在距离捕捞开放时间仅仅两个小时的时候,主人翁钓上来一条从未见过的大大的漂亮的鲈鱼,该不该放掉这条鱼呢?
事例七
小洁是一个12岁女孩,妈妈曾许诺过,如果小洁能通过干家务和节省午餐费,攒到足
够的钱用于买门票,她就能在周末去看一场向往已久的演唱会。

当她设法攒到了450 元时(演唱会门票只需400 元),妈妈却改变了主意,告诉小洁与其用这笔钱去看演唱会,不如将它作为新学校的校服费。

小洁很失望,但不管怎样她还是决定去看演唱会。

她买了一张票,告诉妈妈她只攒下50 元。

周末她去看演出并告诉妈妈她要花一天时间和朋友一起玩。

一周过去了,妈妈还没有发现事实真相。

后来小洁将这件事告诉了她的姐姐小静。

是不是应该把小洁的行为告诉妈妈?小静犹豫着……
事例八
孙天帅的家在河南农村,正当他即将高中毕业时,家庭面临极大困难:父亲病重,母亲年事已高,弟弟正在求学,为了给父亲治病,圆弟弟求学之梦,他背上简单的行囊,南下珠海打工。

但是,在他打工的工厂,出现了韩国女老板无视中国法律,强迫中国工人下跪的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他该怎么办?如果他拒绝下跪,必失去工作,难尽为人子、为人兄的责任;如果他下跪,又有损个人尊严特别是民族尊严。

孙天帅必须在责任0和/尊严0中作出抉择。

事例九
在品社教学《保护我们的环境》时,有的学生认为,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而有的学生认为我们必须发展经济,只要人民有钱了,就会有幸福的生活。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和“经济要发展,环境可后退”成为“两难决择”。

事例十
小丹是我的好朋友。

有一天,我们班里一位同学的MP3丢了,非常着急。

我也帮着到处寻找,但没有找到。

放学后我去小丹家里玩,却发现了一个MP3,几经追问,小丹承认拿了同学的MP3,并央求我为她保密,说她自己会处理的。

但是三天过去了,小丹还没有把MP3还回去。

我该怎么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