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人物性格分析
论述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

论述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论述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堂吉诃德是其中的主角。
他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形象,下面将依据其性格、言行和行为进行分类阐述其形象特征。
一、性格堂吉诃德是一个有着骑士精神的人,他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对于荣誉、忠诚和勇气有着极高的追求。
然而却常常表现出天马行空的幻想和幼稚的行径,常常把自己的理想放在虚幻的世界中而无法落实到现实生活中。
他的性格渴望成为英雄,但又毫不顾忌现实的法律和道德。
这种独特的性格使得他的形象充满了矛盾和迷惑。
他的痴心妄想让他成为一个可怜的可笑的角色,但同时也让他成为了许多人抱有的内心追求。
二、言行堂吉诃德的言行和他的性格相互促进。
他的言辞行为总是夸大和浪漫的,他总是喜欢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普通人所不能企及的英雄。
同时,他总是不顾后果的发表自己意气风发的宣言,以期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同。
当然,这些言行并不能使他的奇想成为现实,但是他坚定的信念、乐观坚韧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毅力使得他在矛盾中不断前进。
三、行为作为一个热爱荣誉的骑士,堂吉诃德的行为显得十分卓越。
他敢于挑战可能难以实现的任务,他在探险中积极寻找机遇,希望能让命运之神扶持自己一把。
他的入世态度、对于社会和现实的理解和妄想构成了一种非常值得人们思考的特殊行为组合。
总结起来,堂吉诃德是一个非常有趣、富有魅力的文学人物。
他的形象特征可以被划分为性格、言行和行为三部分,三者相互促进,使得他的形象更加鲜明。
尽管他的幻想常常使人捧腹大笑,但这仍然不会削弱他的伟大。
他是一个草民心中的英雄,一个优雅坚定的人,他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
怎样理解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

怎样理解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
《堂吉诃德》是一部出色的长篇小说,不仅对那以后的欧洲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出版近400年来仍有着不衰的艺术魅力。
小说中的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捡曼查地区的一个年龄为五十岁左右的身材瘦高,面容清瘦的老式乡绅。
他经济地位低下,朋友不多,生活单调。
他整天沉浸在骑士小说里,梦想要做一个勇敢的骑士游侠闯荡天涯,扶困济危,打尽世间不平。
并且他亲身体验了骑士的生活,有了三次出行经历。
虽然每次都是躺着回来,但也算是完了他的骑士梦。
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是神志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另一方面他代表了最高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
品德也越鲜明.他对于被压迫者和弱小者寄予无限的同情。
荒唐可笑的伪骑士我第一次读这本小说的时候,觉得这部小说是一部讽刺性的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的一个很荒唐的伪骑士。
他准备了一副盔甲——头盔是硬纸板拼起来的;备了一匹皮包骨头的瘦马,叫驽马辛难得;他还给自己取了个不愧骑士角色的名字:堂吉诃德;之后确定了一个村姑作意中人,称“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
在第一部第七章里作者又让堂吉诃德补齐了骑士必不可少的侍从——“没有什么脑子”,体形矮胖的农夫,桑丘·潘沙。
于是他的骑士轮廓出来了,游侠过程中,他的抱打不平的机会来了。
只是他所做的事在我们看来都是傻事,如他把风车当成巨人,并与之战斗,结果他连人带马被摔得遍体鳞伤;他把修士当成妖魔便直冲上去,吓得修士们落荒而逃;更可笑的是他把羊群当成了敌国的军队,冲进去乱刺一阵,当桑丘说那是羊群时,他反而说那是魔法师变的。
这一切都说明堂吉诃德是一个荒唐的主观主义者,他只注重事物表象而无视其实质。
他把一切都想得很简单,他以为凭着单枪匹马就可以扫尽世间的丑恶与不平。
他总是沉浸在幻想中.......从这可以看出堂吉诃德形象中荒唐,滑稽,可笑的一面,他是一个沉溺于幻想世界的疯子。
堂吉诃德人物性格分析

堂吉诃德人物性格分析“读《堂吉诃德》第一遍是笑,第二遍是哭,第三遍是思考。
”看过了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不禁对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感情。
堂吉诃德的种种臆想,使他做出了很多可笑之事,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愚蠢和滑稽,而他对真理和正义的坚持和牺牲,又使我们自惭形秽。
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塞万提斯的杰作《堂吉诃德》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典型人物堂吉诃德,其形象丰富而生动,复杂而矛盾。
他一会儿以荒诞不经的梦想家面目出现,一会儿又成了真理与正义的捍卫者;有时候觉得他既可笑又可怜,有时候却又觉得他既庄严又崇高。
所以说,堂吉诃德的性格是诙谐滑稽与庄严崇高的二重组合,蕴涵着喜剧和悲剧两种因素。
来看看这位骑士在自己臆想的世界中都干了些什么蠢事吧:这个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游侠,锄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
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了驴儿跟在后面。
堂吉诃德又把邻村的一个挤奶姑娘想象为他的女公主。
于是他以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找寻冒险事业,他把穷旅店当作城堡,把妓女当成贵妇,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
在他眼里,处处有妖魔为害,事事有魔法师捣乱,因此他到处不分青红皂白,对着臆想出来的敌人横冲直撞,乱劈乱刺。
结果,他所做的一切不仅算不上功绩,谈不上是帮助被压迫者脱离苦难的高尚行为,相反地,他给人们带来的是灾难,让自己受尽的是苦头。
堂吉诃德是一个爱用幻想代替客观现实,并用幻想指导自己行动的喜剧典型。
虽然心里很想锄强扶弱,维持正义,但是理想和现实脱节了,也就使得所作所为适得其反了,恰如一个拉着历史前进车轮却开着历史倒车的人物。
他总是执迷不悟,硬把每次失败都归咎于魔法师的作对,而没有好好地反思自己到底哪里出错,由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荒唐的行为。
所以,人们都认为碰上堂吉诃德就是遇着“最大灾难”,居民都祈祷上苍:“对不论什么时候出现在这世上的一切骑士都加以惩罚,不给他们恩典。
《堂吉诃德》的人物性格分析

《堂吉诃德》的人物性格分析摘要:作品《堂吉诃德》是作者在蒙冤入狱的窘迫下开始的写作,作品一经出版就销售一空,其主人公堂吉诃德也成为了著名的任务形象,本文将针对堂吉诃德多样的任务性格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堂吉诃德人物性格:塞万提斯人物形象作品《堂吉诃德》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拥有多样的性格,他时而鲁莽时而绅士,时而愚蠢时而机智,时而善良时而单纯,时而固执时而胆怯……首先,堂吉诃德是一个单纯而开朗的人,在第十一章中,堂吉诃德和牧羊人在一起时,他没有任何戒心,开始热情的和牧羊人聊天。
堂吉诃德长篇大论,不管对方是否听懂,他异想天开地谈论着骑士世界,黄金时代,说着像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开心的谈论着,毫无保留地说出他的梦想的世界。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陌生人,堂吉诃德是很容易相处的,他热情地聊天,自顾自地说出自己内心的世界,他时单纯且开朗的。
其次,他是一个小人物。
在第十五章中,堂吉诃德碰到了凶暴的杨维斯人。
他为了自己的坐骑驽驿难得,竟然想同二十多个人战斗,面对桑丘的劝告,他说:“一百个,我一人就能当!”之后他就不再多说,拔剑向那些杨维斯人冲了过去,当他的落花流水时他又说:“我以游侠的信义发誓,要倒出大力气药水”……面对自己的失败他他又说:“那群人不像我有骑士封号,我不该向他们拔剑,我违反了骑士道的规则,是战神叫我受这战争的惩罚……成千上百次了,该知道我这铁臂多么有力了!”从这中间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的自大、无知。
他不能正视敌人的力量而盲目自大,他想也不想就直接冲上去作战足以见得他的鲁莽。
当他失败后,他又把失败的原因推到骑士道的身上,又以此来安慰自己,说自己是强大的,只是敌人并非骑士而已。
可见,他是一个胆小并没有担当,具有阿Q精神的小人物。
他是一个愚蠢的疯子,在第十七章中,堂吉诃德把很多的药材放在一起熬了很久,制出了他自认为的神药。
想也不想就喝了下去,他喝了后没事,但桑丘喝了后浑身不适,他没有考虑自己的问题,不相信药出了问题,他将责任归究于桑丘并非骑士,不能使用骑士的神药。
《堂吉诃德》人物介绍

堂吉诃德人物介绍堂吉诃德堂吉诃德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1、他的显著特点是脱离实际,耽于幻想。
他满脑子都是骑士小说里描写的那套古怪的东西,到处都有魔法,巨人和妖怪。
同时他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他所向往的理想和他所奉行的原则并不全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其中也包含着人文主义的内容。
如他憎恨奴役压迫,特别看重自由,把锄奸救苦,除暴安良看作自己的天职。
他酷爱自由和公正,敢于为主持正义而忘我斗争。
2、他性格的另一个特点是他的行动的盲动性。
他办事不讲实际,单枪匹马地乱砍乱杀,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都毫不怯懦,而且从来也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他的行动虽出于善良的动机,却往往得出有害的后果。
3、堂吉诃德的行动也说明他不是空想,不安于平凡闲暇的生活。
他不仅有理想,而且为了实现理想、改造现实可以不顾个人安危,不顾失败,表现出一种坚持理想、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和斗争精神。
4、总之、堂吉诃德的形象具有他的复杂性。
他耽于幻想、行动盲目,是一个喜剧型的人物。
同时他又是理想与现实脱节,动机高尚而行动错误的悲剧型人物。
他是可笑的,可悲的,又是可爱的,可敬的。
堂吉柯德形象的巨大概括力,使他成为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典型之一。
桑丘·潘沙其性格与主人相辅相成:主人耽于幻想,他处处求实;主人急公好义,他胆小怕事。
在作品中,他的形象是不断发展的,最初显得愚蠢,后来逐渐愚中带黠。
在下卷中,性格有进一步发展:在他被公爵夫人捉弄而做了“总督”时,断案公平合理且机智,为官清廉正直,尽管只有短短几天,却做出了政绩。
但他不断地被人捉弄,最后悲惨地弃官。
作者通过这一人物体现了对民主精神的追求。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解析

题目:请分析“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并结合你自己说说他对你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等);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巨作《堂吉诃德》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堂吉诃德。
他本是拉曼却地方的一个年逾五旬的穷乡绅,因受到骑士小说的影响,决定外出游侠。
一方面,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个可笑的疯子,把自己幻想成骑士,以个人游侠的方式欲在现实生活中恢复封建中世纪的骑士精神,这一时代错误使他成为滑稽可笑的喜剧人物。
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伟大的人文主义理想者,正义善良,热情忠厚,拥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他决心锄强扶弱,替天行道,扫尽人间不平,却屡屡碰壁徒劳无功,这一切又使他成为了悲剧人物。
总之,堂吉诃德宁愿牺牲自己,一心要求实现现实世界所不容实现的理想,所以他可笑又可悲,担忧令人尊敬。
他反对专横残暴,痛恨专制,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他主张“一切东西都平等”,认为“自由是天赐的无价之宝”。
他把磨坊的风车当作巨人,毫不犹豫地挺枪拍马冲过去;他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不顾一切的提矛上前;他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纵马大加杀戳;他跟比斯盖人进行恶战,甚至单枪匹马面对一头凶猛的狮子而毫无畏惧之心。
但是,堂吉诃德的荒唐行为中也潜藏着高贵理性的因素,他对自由、对平等、对爱情、对司法制度,甚至对文学艺术都有新的见解,让人觉得他是一个理性有道德的绅士。
在屠格涅夫的理解中,堂吉可德有着不可动摇的信仰,他坚定地相信,超越他自身的存在还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须一片赤诚地努力争取方能得到。
堂吉诃德为了他信仰的真理,不辞劳苦,甚至牺牲生命。
而他之所以珍重自己的生命,无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活着是为别人,为自己的弟兄,为了铲除邪恶,为了反抗魔术家和巨人等压迫人类的势力。
他坚信自己的理想和主义,愿意一片挚情地为这个主义和理想而尽忠。
问题回到了它的最原始的状态,那就是,理想是可以强求的吗?堂吉诃德告诉我,不能。
可是,那么理想就能够放弃吗?反观现实,有理想而不愿表露,或者曾经对自己的理想憧憬过也努力过,却碰壁之后,打消了再次尝试和追求的念头的大有人在。
〖2021年整理〗《堂吉诃德大战风车》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大战风车》人物形象分析
1.堂吉诃德:
他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1)他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
行为荒唐、鲁莽,不会吸取教训。
如把风车想象成巨人,被风车摔倒在地,却说中了魔法师的诡计。
(2)他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却有着高尚的一面,即为了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
他要做一个行侠仗义的骑士,要锄强扶弱、伸张正义,并为此而奋不顾身,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3)他在主观上是追求和维护真理,只是他所追求的是脱离实际、早已过时的“骑士道”,所以注定只能碰壁,害人害己。
他可笑又可悲,可亲又可敬,在他身上将喜剧性和悲剧性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古往今来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
在这里可以把堂吉诃德形象简单归纳如下:耽于幻想,脱离现实,但出于善良的动机,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锄强扶弱,伸张正义),行为荒唐鲁莽但表现出为了维护真理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是一个悲剧性与喜剧性结合的人物。
2.桑丘: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他的穷困反映了西班牙农民的现状。
具有农民的智慧和求实的优点,也有目光短浅、狭隘的弱点。
3.两人对比:
一个高瘦,一个矮胖;一个骑高马,一个骑矮驴;一个沉溺主观,耽于幻想,一个头脑清醒,讲求实际;一个行动鲁莽,奋不顾身,一个谨慎小心,胆小怕事。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一、《堂吉诃德》内容概况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个生活在乡下的穷乡绅、瘦弱的没落贵族因对古代骑士小说有着强烈的迷恋,开始模仿古代骑士那样用破甲驽马装扮起来,骑士就应该有一位贵妇人陪衬,他便找了一位丑陋的牧猪女做美赛天仙的崇拜贵妇,随后便又找了一个胖矮的农民桑丘做侍从,开始了3次周游全国,创建扶弱助强的骑士业绩。
在外闯荡的日子中,堂吉诃德还按他脑中的古怪念头行事,把风车看作巨人,把羊群当作敌军,把苦役犯当作受害的骑士,把酒囊当作巨人头,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闹出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动不但与人无益,自己也挨打受苦。
但都以闹出不少笑话,到处碰壁受辱,被打成重伤或当作疯子遣送回家为下场,直到最后才明白了“那些书上都是胡说八道,只恨悔悟已迟”,悲剧结尾。
作者以一个人物对骑士文学的热衷以及做出的荒谬、可笑的事情,揭露了16世纪到17世纪初正在走向没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展现了人民的痛苦和斗争,并触及了政治、文化、道德等多方面的问题。
巧妙的把堂吉诃德的荒诞离奇的幻想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西班牙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给我们不仅展现了书中的场景,也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的画面。
二、深受骑士文学影响的主人公堂吉诃德及人物分析小说中的堂吉诃德受到了骑士文学很深的影响才在自己所幻想的情况下做出了很多可笑的事情,而当时的骑士文学已经逐渐衰退。
在11世纪至12世纪左右,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欧洲的封建制度已经完全确立,封建主阶级的政治、经济的统治权也相对稳定,因此,骑士制度应运而生。
随着骑士阶层地位的不断提高,在欧洲文学史上产生了反映骑士精神和生活方式的骑士文学。
由于其崇尚战功冒险和典雅爱情的内容特点比较符合当时的审美需求,在文艺复兴蓬勃发展时期仍然在流行,骑士小说在西班牙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由于骑士阶层地位得到了提高,有了自己的精神生活,他们突破基督教的出世观念和禁欲主义,要求现世享乐,向往世俗的爱情,追求个人英雄主义的骑士荣誉和锄强扶弱的骑士精神以及温雅知礼的骑士风度等,在这种情况下,集中反映骑士阶层精神的骑士文学就应运而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堂吉诃德人物性格分析
“读《堂吉诃德》第一遍是笑,第二遍是哭,第三遍是思考。
”
看过了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不禁对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感情。
堂吉诃德的种种臆想,使他做出了很多可笑之事,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愚蠢和滑稽,而他对真理和正义的坚持和牺牲,又使我们自惭形秽。
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塞万提斯的杰作《堂吉诃德》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典型人物堂吉诃德,其形象丰富而生动,复杂而矛盾。
他一会儿以荒诞不经的梦想家面目出现,一会儿又成了真理与正义的捍卫者;有时候觉得他既可笑又可怜,有时候却又觉得他既庄严又崇高。
所以说,堂吉诃德的性格是诙谐滑稽与庄严崇高的二重组合,蕴涵着喜剧和悲剧两种因素。
来看看这位骑士在自己臆想的世界中都干了些什么蠢事吧:这个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游侠,锄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
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了驴儿跟在后面。
堂吉诃德又把邻村的一个挤奶姑娘想象为他的女公主。
于是他以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找寻冒险事业,他把穷旅店当作城堡,把妓女当成贵妇,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
在他眼里,处处有妖魔为害,事事有魔法师捣乱,因此他到处不分青红皂白,对着臆想出来的敌人横冲直撞,乱劈乱刺。
结果,他所做的一切不仅算不上功绩,谈不上是帮助被压迫者脱离苦难的高尚行为,相反地,他给人们带来的是灾难,让自己受尽的是苦头。
堂吉诃德是一个爱用幻想代替客观现实,并用幻想指导自己行动的喜剧典型。
虽然心里很想锄强扶弱,维持正义,但是理想和现实脱节了,也就使得所作所为适得其反了,恰如一个拉着历史前进车轮却开着历史倒车的人物。
他总是执迷不悟,硬把每次失败都归咎于魔法师的作对,而没有好好地反思自己到底哪里出错,由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荒唐的行为。
所以,人们都认为碰上堂吉诃德就是遇着“最大灾难”,居民都祈祷上苍:“对不论什么时候出现在这世上的一切骑士都加以惩罚,不给他们恩典。
”于是,这位可怜的骑士,就一路上挨人毒打,受尽世人的揶揄和讽刺。
由于他总是脱离现实,沉迷幻想,不自量力地一味蛮干,做出一连串可笑荒诞的行为,故他行侠仗义活动显得十分荒唐,滑稽可笑。
他虽然是神智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但他有着更加可贵的品质,有着无畏的精神、正直的心胸、对正义的笃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越疯疯癫癫,造成的灾难也越大,几乎谁碰上他都会遭到一场灾难,但他的优秀品德也越鲜明。
也许小说最大的亮点也是最令人无法释怀之处就在于此吧,有着旁人没有的高贵品德,却做着令人捧腹的可笑之事。
“《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
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伏坏人是他的惟一宗旨。
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
”拜伦是这样评价他的。
“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是啊,是他的正直善良、嫉恶如仇,是他的单纯无知,天真幼稚使他发了疯。
那些对骑士精神的膜拜,那些独自闯荡江湖,行侠仗义的念头,那些对美好爱情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些令人捧腹的举动,那些执拗得有点可怜的坚持,皆是出自于堂吉诃德的正直和单纯。
正直和单纯,无论是在怎样的时代,怎样的社会形态下,都是非常可贵的品质,但如果一个人同时具备了这两种品质,就注定他的一生不会平坦和顺利。
因为正直,所以眼里容不得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狡诈。
因为单纯,所以不能忍受那些受害者的沉默和旁观者的冷漠。
他恨不得铲除人间丑恶,为实现心中的梦想义无反顾,甚至粉身碎骨。
也许今天,似乎有很多人都能比堂吉诃德活的更加明白。
他们一个个都是从加工厂定量批发出来的,相同的容貌,相同的嘴脸。
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却不愿为这些公义付出自己的,哪怕一丁点的努力。
他们活着仅仅是为了生存,没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没有自己的性格,他们没有自己的信念,他们不知为谁而活,在他们眼中,公义只不过是一个为自己生活的更好的一个借口和工具,只要不伤及到自己的利益,就可以置公义于一旁,甚至利用别
人的公义之心来为自己谋私利,这就是他们的生存哲学,这就是他们的“现实主义”,他们傻呵呵的看着堂吉诃德嘲笑他稀落他,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笑柄,一个悲剧。
如果把堂吉诃德放在我国作家的笔下,我想那一定是另一番情景。
他依旧坚持正义,无所畏惧,然而不同的是他不再做一些令人发笑的蠢事,当然也不会有不切实际的奇情异想。
他会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英雄,行走江湖,行侠仗义,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敬仰,他的事迹被人传唱,他的美名被人传扬。
中国式的英雄往往就是这样诞生的,他们的性格中往往不会有致命的缺点,例如侠肝义胆却一身傻气的郭靖,痴情一片却叛逆狂放的杨过,足智多谋却风流多情的楚留香等等,这些小小的缺点,不仅不会使他们有辱英雄的名誉,反而会为他们英雄的形象增添一点色彩,使其更加有魅力。
如果这样的一切都照我所说,堂吉诃德也不过是武侠小说中的又一个英雄,最终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敬仰,但也终究注定会埋没在众多英雄之中,不会给人们留下如此多的遗憾和如此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恰恰是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那个即诙谐滑稽,又正直崇高的堂吉诃德,使《堂吉诃德》这部小说有了不息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