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rfid原理

rfid原理RFID原理。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频率识别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
它主要由标签、读写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标签是RFID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包括芯片和天线,用于存储和传输信息;读写器用于与标签进行通信,并将读取的信息传输到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RFID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零售、交通、医疗等领域,其原理和工作方式对于我们了解现代物联网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RFID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1. 无线通信原理。
RFID技术利用无线电频率进行通信,其工作原理类似于无线电波的传输。
当读写器向标签发送激活信号时,标签接收到信号后会被激活,并开始与读写器进行通信。
在通信过程中,读写器会向标签发送指令,并读取标签存储的信息。
这种无线通信的原理使得RFID技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的数据传输,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便利性。
2. 芯片和天线原理。
RFID标签的芯片和天线是实现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关键部件。
芯片内部包含存储器和处理器,用于存储和处理标签的信息。
天线则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电信号,实现与读写器的通信。
当读写器向标签发送激活信号时,天线会接收到信号并激活芯片,然后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
芯片和天线的设计和制造对于RFID技术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数据处理原理。
RFID技术的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读取、存储和传输。
当读写器与标签进行通信时,读写器会向标签发送读取指令,标签接收到指令后会将存储的信息通过天线发送给读写器。
读写器接收到信息后会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和存储。
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实现对物品的追踪和管理。
4. 工作频率和识别距离原理。
RFID技术可以工作在不同的频率下,包括低频、高频和超高频。
不同频率的RFID系统具有不同的识别距离和通信速率。
低频RFID系统通常具有较短的识别距离,适用于近距离识别和数据传输;高频和超高频RFID系统具有较远的识别距离,适用于远距离识别和大规模数据采集。
第四章RFID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配套资源
第四章 RFID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1 RFID系统构架
4、读写器天线
天线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把前端射频信号功率接收或辐射出去的 设备,是电路与空间的界面器件,用来实现导行波与自由空间波能量 的转化。在RFID系统中,天线分为电子标签天线和读写器天线两大类, 分别承担接收能量和发射能量的作用。
1 RFID系统构架 在实际RFID解决方案中,不论是简单的RFID系统还是复杂的RFID系 统都包含一些基本组件。组件分为硬件组件和软件组件。 若从功能实现的角度观察,可将RFID系统分成边沿系统和软件系统 两大部分,如图4-3示。这种观点同现代信息技术观点相吻合。边沿系 统主要是完成信息感知,属于硬件组件部分;软件系统完成信息的处理 和应用;通信设施负责整个RFID系统的信息传递。
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配套资源
第四章 RFID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1 RFID系统构架 RFID是一种系统,一种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RFID系统主要由 阅读器、电子标签、RFID中间件和应用系统软件4部分构成,一般我 们把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统称为应用系统。
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配套资源
第四章 RFID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配套资源
第四章 RFID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2 RFID编码、调制与数据校验
2、RFID调制
脉冲调制是指将数据的 NRZ码变换为更高频率的脉冲串,该脉冲串的 脉冲波形参数受NRZ码的值0和1调制。主要的调制方式为频移键控FSK和相 移键控PSK。 (1)FSK调制 FSK是指对已调脉冲波形的频率进行控制,FSK调制方式用于频率低于 135kHz(射频载波频率为125kHz)的情况,图4-12所示为FSK方式一例,数 据传输速率为fc/40,fc为射频载波频率。FSK调制时对应数据1的脉冲频率 f1=fc/5,对应数据0的脉冲频率f0=fc/8。
rfid系统工作原理

rfid系统工作原理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系统是一种通过使用无线电信号来自动识别并跟踪物体的技术。
该技术基于一种特殊的电子标签,也称为RFID标签或电子标签,它嵌入在被识别物体上,并能够通过无线电波与读写器进行通信。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1. RFID标签:RFID标签由一块集成电路芯片和一个射频天线组成。
芯片中存储了有关物体的信息,比如产品序列号或其他相关数据。
射频天线负责接收和发送无线电信号。
2. 读写器:读写器是RFID系统的核心设备,它通常由天线、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
读写器通过射频天线向周围发送无线电波信号,并接收RFID标签返回的信号。
3. 通信过程:当RFID标签进入读写器的范围内时,读写器发送一个请求信号,RFID标签接收到信号后,利用射频天线接收并解码该信号。
一旦RFID标签解码成功,它会返回存储在芯片中的数据,并通过射频天线发送回读写器。
4. 数据处理:读写器接收到RFID标签返回的数据后,会对其进行解码和处理,将标签所存储的信息提取出来。
读写器可以将这些信息传输给其他系统,如计算机或数据库,以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RFID系统中的读写器和标签之间需要在相同
的射频频段上进行通信。
常用的频段有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和超高频(SHF),每个频段的工作原理略有不同。
总的来说,RFID系统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了对物体的自动识别和跟踪。
它在各种领域,如物流、库存管理、行李追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rfid系统工作原理

rfid系统工作原理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系统是一种无线远程识别技术,它通过无线射频来传输数据,可以在各种距离范围内对物品进行自动识别。
它在仓库、物流、零售、金融、医药保健等各种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简要介绍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RFID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发射端、接收端和服务器端。
发射端安装在物品上,用来发射信号。
标签通常是由双重集成电路组成,它们将电路相连,并带有电子信标。
接收端安装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一般可以通过采用较高功率的发射机来获取发射端发出的信号。
服务器端一般由专门的软件组成,负责数据传输与处理。
当发射端发出特定的射频信号时,接收端会收到并提取并解码信号,将其转换成数字信息,然后将这些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端,服务器端进行整理和处理后提取出有效信息。
系统完成了自动识别的任务。
RFID系统具有许多优点。
它比传统的条形码和激光扫描技术更具优势,可以提供更高的识别速度和更多的安全性,并可以在远距离内对物品进行自动识别,避免了人工操作带来的不确定因素。
另外,RFID系统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结构紧凑、抗污染等优点,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各种物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RFID系统技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虽然它具有许多优势,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技术成本较高,装设和维护需要成本费用,同时,信号的干扰也可能影响RFID系统的工作效率。
因此,RFID系统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技术改进,以提高RFID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通过不断完善技术,完善应用程序,为各种行业提供更有效的物资管理技术,促进商业经济发展的未来。
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

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
RFID(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自动识别
的技术,主要由RFID读写器(或称为扫描器)和RFID标签
组成。
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1. RFID标签的制作:RFID标签由芯片和天线组成。
芯片存储着标签的唯一识别码和其他数据,而天线则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
2. RFID读写器的工作模式:RFID读写器会向周围发送电磁波信号。
3. 无线通信:当RFID标签进入读写器的通信范围内时,标签
会接收到读写器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并利用标签上的天线来接收和解码这些信号。
4. 数据交换:一旦标签成功解码读写器发送的信号,标签会将存储在其芯片中的数据通过无线信号的形式回传给读写器。
5. 数据处理:读写器接收到标签发送的数据后,会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显示、存储或传输给其他系统进行进一步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识别技术,即标签不
需要与读写器进行物理接触即可进行通信。
此外,读写器通常具备较大的信号范围,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编程和配置。
RFID原理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
它结合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解决了卡中无源和免接触读写的难题。
RFID技术在售水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抄表收费模式,用非接触式智能卡实现“先付费再用水”和持卡消费的模式,提高企业效率和资金回收率,减少抄表劳动强度,促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1 RFID系统工作原理1.1 硬件组成(1)标签(Tag)。
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惟一的电子数据,附着在物体上识别目标对象。
(2)阅读器(Reader)。
读取电子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或者固定式。
用以发射无线电射频信号,并接收由电子标签反射回的信号,经处理后获得标签数据信息。
(3)天线(Antenna)。
在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之间传递设备信号,控制数据的获取和通讯联系。
一般天线和阅读器整合在一起。
1.2 工作原理RFID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阅读器在一定区域内发射电磁波。
电子标签内有一个谐振电路,当标签进入磁场时,就能产生感应电流获取能量、时钟和指令,并将有用数据以反向散射调制的方式发射出去。
阅读器接收到此标签的数据并进行解码后,送入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这样,阅读器通过天线可实现无接触式的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数据,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
RFID系统基本工作原理是:阅读器通过天线发出含有信息的一定频率的调制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到阅读器的工作区时,其天线通过耦合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为电子标签提供相应的能量,此时标签根据阅读器发来的信息决定是否响应,是否发送数据;当阅读器接收到电子标签发送过来的信号,经过解调和解码之后,将标签内部的数据识别出来。
2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卡售水系统总体设计非接触式智能卡售水系统主要由3部分组成:售水系统、智能卡、智能表。
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其中智能卡对应RFID系统中的“标签”,由单片机系统组成“阅读器”,集成阅读器功能的水表即为感应式智能水表。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或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的传输特性,实现对物体或商品的自动识别。
数据存储在电子数据载体(称电子标签或标签)之中,电子标签的能量供应以及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交换不是通过电流的触点接通而是通过无线电电磁场。
射频识别是无线电频率识别的简称,即通过无线电波进行识别。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电子标签tag进入读写器产生的磁场后,读写器发出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通过主机与数据库系统相连进行处理。
数据库系统由本地网络和全球互联网组成,是实现信息管理和信息流通的功能模块。
数据库系统可以在全球互联网上,通过管理软件或系统来实现全球性质的“实物互联”。
1)RFID系统的工作流程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形成读写器的一个有效识别范围;当附着有射频标签的目标对象进入读写器的电磁信号辐射区域时会产生感应电流;借助感应电流或自身电源提供的能量,射频标签被激活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送出去;读写器天线接收来自射频标签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读写器的控制单元进行解调和解码后,送到应用系统进行相关处理;应用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射频标签的合法性,并针对不同的应用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并执行相应的应用操作。
2)RFID系统中的三种事件类型在RFID系统中,始终以能量作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时序方式来实现数据交换。
在RFID系统工作的信道中存在3种事件模型:以能量提供为基础的事件模型以时序方式实现数据交换的事件模型以数据交换为目的的事件模型。
(1)能量提供无源标签利用RFID读写器工作能量。
当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的工作范围之内以后,读写器发出的能量激活电子标签,电子标签通过整流的方法将接收到的能量转换并存储在电子标签中的电容里,从而为电子标签提供工作能量;当电子标签离开读写器的工作范围以后,电子标签由于没有获得读写器的能量激活而处于休眠状态。
rfid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rfid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RFID系统由标签、读写器和中间件组成。
标签是RFID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内置一个芯片和一个天线。
标签分为主动标签和被动标签。
被动标签没有电池,当接收到读写器的无线电频率信号时,通过能量转换和回波的方式传输数据。
主动标签则内置电池,能够主动发送数据。
读写器是RFID系统的控制中心,负责给标签提供电磁场并接
收来自标签的返回数据。
读写器发送一个特定的频率的无线电信号,当信号靠近标签时,标签的天线会感应到这个信号并接收它。
在标签接收到信号后,它会使用自身的电能将存储在芯片上的数据发送回读写器。
中间件是RFID系统的数据处理和管理软件。
它负责解析来自
读写器的数据,并将其传递给后台系统进行处理。
中间件能够处理和过滤数据,同时也提供了数据存储、访问和管理功能。
RFID的工作原理基于无线电频率的通信。
当标签接收到读写
器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后,它会利用接收到的能量激活芯片,并传输数据。
标签的天线感应到读写器发送的电磁场后,会将感应到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供给芯片使用。
芯片内部的电路被激活后,它可以存储或发送数据。
标签将数据通过载波信号的调制方式发送回读写器。
读写器接收到来自标签的返回数据后,经过处理后将数据传输给中间件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电子标签到阅读器之间的通信及能量感应方式 来看,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来看,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电感耦合 Coupling) (Inductive Coupling)系统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 (Backscatter Coupling)系统。 Coupling)系统。 电感耦合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 电感耦合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 的是电磁感应定律。该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 的是电磁感应定律。该方式一般适合于中、 工作的近距离RFID系统 典型工作频率: 系统, 工作的近距离RFID系统,典型工作频率: 125kHz,225kHz, 13.56MHz。 125kHz,225kHz,和13.56MHz。识别作用距离 一般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0~20cm。 一般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0~20cm。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基于雷达模型,发射出去的电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基于雷达模型, 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目标信息, 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目标信息,依据 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 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该方式一般适用于 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RFID系统 系统, 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RFID系统,典型的工作 频率:433MHz,915MHz,2.45GHz和5.8GHz。 频率:433MHz,915MHz,2.45GHz和5.8GHz。 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4~6m。 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4~6m。
天线 射频接口 调制器 解调器 电压调节器 ERPROM ROM 逻辑控制单元
图 4-3 电子标签
4.1.2 软件组件 1 中间件 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 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 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 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 和网络通信。 和网络通信。
电子标签内部各模块的功能: 电子标签内部各模块的功能: 天线:用来接收由阅读器送来的信号,并把要求的数据传送回给阅读器。 (1)天线:用来接收由阅读器送来的信号,并把要求的数据传送回给阅读器。 电压调节器:把由阅读器送来的射频信号转换为直流电源, (2)电压调节器:把由阅读器送来的射频信号转换为直流电源,并经大电容 存储能量,再通过稳压电路以提供稳定的电源。 存储能量,再通过稳压电路以提供稳定的电源。 调制器: (3)调制器:逻辑控制电路送出的数据经调制电路调制后加载到天线返给阅 读器。 读器。 解调器:去除载波,取出调制信号。 (4)解调器:去除载波,取出调制信号。 逻辑控制单元:译码阅读器送来的信号,并依据要求返回数据给阅读器。 (5)逻辑控制单元:译码阅读器送来的信号,并依据要求返回数据给阅读器。 存储单元:包括ERPROM和ROM,作为系统运行及存放识别数据。 (6)存储单元:包括ERPROM和ROM,作为系统运行及存放识别数据。
4.2.1 电感耦合RFID系统 电感耦合RFID系统
电感耦合工作方式对应于ISO/IEC14443协议 电感耦合工作方式对应于ISO/IEC14443协议。电感耦合电子 协议。 标签由一个电子数据作为载体,通常由单个微芯片及天线( 标签由一个电子数据作为载体,通常由单个微芯片及天线(大面 积线圈)等组成。 积线圈)等组成。在标签中的微芯片工作所需的全部能量由阅读 器发送的感应电磁能提供。高频的强电磁场由阅读器的天线线圈 器发送的感应电磁能提供。 产生,并穿越线圈横截面和周围空间, 产生,并穿越线圈横截面和周围空间,以使附近的电子标签产生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
天线 射频接口 发射器 接收器 时钟发生器 供电 主机系统 电压调节器 存储单元 逻辑控制单元 微控制器 应用接口驱动
图4-2 RFID阅读器
(1)射频接口 射频接口模块主要任务和功能: 射频接口模块主要任务和功能: 产生高频发射能量,激活电子标签并为其提供能量。 ①产生高频发射能量,激活电子标签并为其提供能量。 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将数据传输给电子标签。 ②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将数据传输给电子标签。 接收并调制来自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 ③接收并调制来自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 注意,在射频接口中有两个分隔开的信号通道, 注意,在射频接口中有两个分隔开的信号通道,分别来往 于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两个方向的数据传输。 于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两个方向的数据传输。 (2)逻辑控制单元 逻辑控制单元也称读写模块,主要任务和功能: 逻辑控制单元也称读写模块,主要任务和功能: 与应用系统软件进行通信, ①与应用系统软件进行通信,并执行从应用系统软件发送 来的指令。 来的指令。 控制阅读器与电子标签的通信过程。 ②控制阅读器与电子标签的通信过程。 信号的编码与解码。 ③信号的编码与解码。 对阅读器和标签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④对阅读器和标签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执行防碰撞算法。 ⑤执行防碰撞算法。 对阅读器和标签的身份进行验证。 ⑥对阅读器和标签的身份进行验证。
2 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 (Electronic Tag) 也称为智能标签 (Smart Tag) ,是由IC芯片和无线通信天线组成的超微型的小标 是由IC芯片和无线通信天线组成的超微型的小标 其内置的射频天线用于和阅读器进行通信。 签,其内置的射频天线用于和阅读器进行通信。电子标签 RFID系统中真正的数据载体 系统工作时, 系统中真正的数据载体。 是RFID系统中真正的数据载体。系统工作时,阅读器发 出查询(能量)信号,标签(无源)在收到查询(能量) 出查询(能量)信号,标签(无源)在收到查询(能量) 信号后将其一部分整流为直流电源供电子标签内的电路工 作,一部分能量信号被电子标签内保存的数据信息调制后 反射回阅读器。 反射回阅读器。
标签
阅读器 RFID 中间件 数据库
阅读器 协调控制 阅读器 数据过滤 与处理
进程 管理 数据路由 与集成
ERP CRM WMS 应用
阅读器
图 4-4 中间件
中间件的主要任务和功能: 中间件的主要任务和功能: (1)阅读器协调控制 终端用户可以通过RFID中间件接口直接配置 中间件接口直接配置、 终端用户可以通过RFID中间件接口直接配置、监控以及发送指令给阅 读器。一些RFID中间件开发商还提供了支持阅读器即插即用的功能 中间件开发商还提供了支持阅读器即插即用的功能, 读器。一些RFID中间件开发商还提供了支持阅读器即插即用的功能, 使终端用户新添加不同类型的阅读器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程序代码。 使终端用户新添加不同类型的阅读器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程序代码。 (2)数据过滤与处理 当标签信息传输发生错误或有冗余数据产生时,RFID中间件可以通过 当标签信息传输发生错误或有冗余数据产生时,RFID中间件可以通过 一定的算法纠正错误并过滤掉冗余数据。RFID中间件可以避免不同的 一定的算法纠正错误并过滤掉冗余数据。RFID中间件可以避免不同的 阅读器读取同一电子标签的碰撞,确保了阅读准确性。 阅读器读取同一电子标签的碰撞,确保了阅读准确性。 (3)数据路由与集成 RFID中间件能够决定采集到的数据传递给哪一个应用 RFID中间件 RFID中间件能够决定采集到的数据传递给哪一个应用。RFID中间件 中间件能够决定采集到的数据传递给哪一个应用。 可以与企业现有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 )、客户关系管理 可以与企业现有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 仓储管理系统(WMS)等软件集成在一起, 仓储管理系统(WMS)等软件集成在一起,为它们提供数据的路由和 集成,同时中间件可以保存数据,分批的给各个应用提交数据。 集成,同时中间件可以保存数据,分批的给各个应用提交数据。 (4)进程管理 RFID中间件根据客户定制的任务负责数据的监控与事件的触发 RFID中间件根据客户定制的任务负责数据的监控与事件的触发。如在 中间件根据客户定制的任务负责数据的监控与事件的触发。 仓储管理中,设置中间件来监控货品库存的数量, 仓储管理中,设置中间件来监控货品库存的数量,当库存低于设置的 标准时,RFID中间件会触发事件 通知相应的应用软件。 中间件会触发事件, 标准时,RFID中间件会触发事件,通知相应的应用软件。
阅读器(Reader)又称读写器。阅读器主要负责与电 阅读器(Reader)又称读写器。 子标签的双向通信,同时接收来自主机系统的控制指令。 子标签的双向通信,同时接收来自主机系统的控制指令。 阅读器的频率决定了RFID系统工作的频段 系统工作的频段, 阅读器的频率决定了RFID系统工作的频段,其功率决定 了射频识别的有效距离。 了射频识别的有效距离。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的 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它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 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它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 理中心。 理中心。 阅读器通常由射频接口、 阅读器通常由射频接口、逻辑控制单元和天线三部分 组成。 组成。
1. 能量供应
阅读器天线线圈激发磁场,其中一小部分磁力线穿过电子标 阅读器天线线圈激发磁场, 签天线线圈,通过感应,在电子标签的天线线圈上产生电压U 签天线线圈,通过感应,在电子标签的天线线圈上产生电压U, 将其整流后作为微芯片的工作电源。 将其整流后作为微芯片的工作电源。
电容器Cr与阅读器的天线线圈并联 电容器Cr与阅读器的天线线圈并联,电容器与天线线圈的电感 与阅读器的天线线圈并联, 一起,形成谐振频率与阅读器发射频率相符的并联震荡回路, 一起,形成谐振频率与阅读器发射频率相符的并联震荡回路,该 回路的谐振使得阅读器的天线线圈产生较大的电流。 回路的谐振使得阅读器的天线线圈产生较大的电流。 电子标签的天线线圈和电容器C1构成震荡回路, 电子标签的天线线圈和电容器C1构成震荡回路,调谐到阅读器 构成震荡回路 的发射频率。通过该回路的谐振,电子标签线圈上的电压U 的发射频率。通过该回路的谐振,电子标签线圈上的电压U达到最 大值。这两个线圈的结构可以被解释为变压器(变压器的耦合)。 大值。这两个线圈的结构可以被解释为变压器(变压器的耦合)。
射频识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