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检测题(含答案)

(3)注意“戒奢从简”,以身作则。 (4)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5)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22.隋朝大运河不仅为当时的南北交通提供便利,而且从客观上起到了南水北调的作用。也为新中国建设三峡工程,真正做到南水北调提供了样本。
(2)写出A、B、C、D所代表的四段运河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3)大运河开凿有什么影响?
21.唐太宗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22.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为三峡工程的建设作了什么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C2.B3.B4.D5.D6.A7.C8.C9.B10.A11.C12.B13.C14.B15.D16.C17.D18.C19.C
A.男女平等得以实现B.社会风气比较开放C.尚武之风盛行一时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
3.骆宾王曾经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并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说明
A.骆宾王很有文采B.武则天爱惜人才C.宰相能力有限D.武则天不得民心
4.“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朝《陇西行》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对诗句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
A.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B.吐蕃归属唐朝管辖
C.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D.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5.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
A.皇族的后代B.外戚C.朝政大臣D.掌握重兵的武将
6.“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评述的是
A.唐蕃和亲的意义B.宋夏议和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总分:70分;考试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A.加强中央集权B.社会经济发展C.开通京杭大运河D.实现国家统一2. “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科举制度对于平民百姓最大的意义是()A.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B.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C.拥有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D.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3. 唐朝出现的下列社会现象中,与大运河关系最.密切的一项是()A.南北商船云集扬州B.少数民族聚居长安C.农民用曲辕犁耕作D.文成公主入藏4. 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是指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有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位皇帝统治时期()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5.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①开通运河②起兵反隋③长安称帝④重用魏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与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7. 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
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分别创始于()A.秦朝、唐朝B.唐朝、唐朝C.隋朝、隋朝D.隋朝、唐朝8. 如图为武则天墓前的无字碑,意为功过由后人评说。
下列对其评价最.恰当的是()A.统治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史称“贞观之治”B.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C.打击政敌,任用酷吏,奢侈腐化,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D.统治期间,国力强盛,唐朝进入鼎盛时期9.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唐朝诗人罗殷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诗中“平陈业”指的是( )A.灭掉陈朝B.创立科举制C.统一度量衡D.开通大运河2.“琼花缀玉扬州梦,稻米流脂汴水情。
百里龙舟经过处,千年漕运赖通行。
”这是对安徽泗县的隋朝大运河遗址的抒怀。
诗句体现出大运河的开通( )A.加速了当地造船业的发展B.有利于沿岸的科技进步C.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D.加强对流域水质的保护3.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道,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
”不可不察也。
以下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A.知人善任B.从谏如流C.轻徭薄赋D.戒奢从简4.“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5.“唐史臣称(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
二人道不同,同归于治,此天所以佐唐使中兴也。
”以上材料可以佐证( )A.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B.唐玄宗统治后期,任人唯亲C.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D.唐太宗用人唯贤,唯才是举6.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7.唐代广泛流行“胡装”“胡食”“胡乐”,统治者还在不同场合宣扬“四海一家”“混一戎夏”的思想。
这表明唐朝( )A.民族政策开明B.中央集权强化C.社会风气保守D.文学艺术多彩8.文物具有重要的史证价值。
下列图片呈现的文物既能证明唐朝的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A.陕西秘色瓷B.骑驼乐舞俑C.越窑青瓷D.邢窑白瓷9.“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该部分共10小题,每空1 分,共20分)1. 隋的统一:589年,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 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南至,连接了海河、、淮河、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3.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4. 唐玄宗在位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历史上称为“”。
5. 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闻名中外的,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6.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诗人李白享有“”的美誉。
7. 唐朝高僧不远千里到达天竺,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8. 开元末年以后,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各地的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形成的局面。
9. 年,朱温建立了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10.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局面的延续。
此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二、选择题11. 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A. 581年B. 589年C. 605年D. 618年12.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编写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将隋文帝位列其中。
下列功绩属于隋文帝的是()A. 正式确立了科举制B. 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 开创了“文景之治”D.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13.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A. 促进了经济交流B. 促成了贞观之治C. 巩固了封建统治D. 结束了分裂局面14. 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
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以下最贴切的是()A.①B.②C.③D.④15. “北通深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则天武后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
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
遂臻大治。
”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贞观遗风2.能直接映中国古代对外交社的钱币是()A.秦朝通行的圆形方孔半两钱B.汉武帝铸造的五铢钱C.唐代出土的东罗马金币D.北宋最早的交子3.“通济渠西通河(黄河)洛(洛水),南达江(长江)淮(淮水)……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开凿()A.加强民族融合B.加重人民负担C.加速隋朝灭亡D.促进南北交流4.“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A.严刑峻法B.重视农业C.节俭治国D.唯才是用5.以下哪一场景不可能出现在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中()A.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地说:“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B.文成公主入藏C.长安街上有回族人卖羊肉D.唐太宗告诫太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6.在位期间,把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的皇帝是()A.唐玄宗B.隋文帝C.隋炀帝D.唐太宗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黄巢起义()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C.平定了安史之乱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8.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离德的可能。
”这一制度应是()A.禅让制B.分封制C.行省制D.科举制9.如图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雁塔题名是科考及第后新科进士的最高荣耀。
进士科正式设置是在()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10.唐太宗实行“偃革兴文,布德施惠”开明的民族政策,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联系更加紧密。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检测题(含答案)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检测题一、选择题1.如图反映的历史时代是A.魏晋南北朝时期B.五代十国时期C.辽宋夏金时期D.两宋时期2.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是唐朝超越前朝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这一特有文化气派的史实有①鉴真东渡日本②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③玄奘到天竺学习佛法④日本遣唐使多次来华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3.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常常告诫自己要牢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理念,这位皇帝是()A.武则天B.汉武帝C.隋文帝D.唐太宗4.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出现在A.隋文帝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前期5.唐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坐在步辇上接见哪一少数民族使者的情景?()A.南诏 B.回纥 C.吐蕃 D.突厥6.小明同学制作了下面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这些内容与哪位皇帝有关摘要一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摘要二历史上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A.唐太宗 B.汉武帝 C.武则天 D.元世祖7.《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国家和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其主要依据是A.改国号为周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D.开创科举制度8.隋唐朝建立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的职责是()A.决策 B.执行 C.批阅 D.审核9.为了解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范,小张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书里记录了中国古代一位皇帝的政绩。
你知道这位皇帝是谁吗()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10.《昙花王朝》写道:“当东都洛阳还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地的时候,杨广又征发河南、淮北一百多万人赶赴规划中的运河航线。
大运河工程分成数段……被征发的民工有一半死在运河工地上。
结果上千里长、四十步宽的河道在一百七十一天内就修成了,隋朝又创造了一个建筑史上的奇迹,”这说明①当时国家经济繁荣②隋炀帝滥用民力,非常残暴③隋文帝完成国家统一后,开通大运河④隋朝开凿大运河主要是为了解决南粮北运问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11.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创立殿试制度,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她是A.武则天 B.黄道婆 C.李清照 D.文成公主12.上书唐朝皇帝称本族与唐朝和同为一家的少数民族首领是()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吉利可汗 D.怀仁可汗13.农具的进步、发展促使农作物产量提高,人民劳动效率提高进而促进农业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隋唐时期,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是()A.建立军功 B.努力耕织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2.苏辙在《栾城集》中写道:(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其中,“朝廷”指的是以下哪一个?A.金 B.北宋 C.南宋 D.西夏3.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这个时期的社会特点是()①政治清明②经济发展③社会安定④物价低廉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徐州市的户部山有条状元街,“状元”一词和哪种制度有关()A.分封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5.被唐太宗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的大臣是A.魏征 B.宋璟 C.狄仁杰 D.姚崇6.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A.洛阳、涿郡 B.洛阳、余杭 C.涿郡、余杭 D.余杭、涿郡7.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经济的重心一直在北方。
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南宋在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由北方向南方的转移。
下列关于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说法不不确的是A.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B.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广州、泉州都有发达的造船业D.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8.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
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经济交流 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C.沟通五大河流 D.便利南北交通9.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10.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杨坚夺权建立隋朝③大运河的开凿④隋炀帝在江都被杀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②①③11.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盛况,当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12.我国古代书法史上有“颜筋柳骨”、“颜骨赵姿”的说法,下列作品中能反映“颜筋”、“颜骨”的是A.B.C.D.13.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灭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复习测试卷一、选择题1.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严重B.过度役使民力C.法律十分严酷D.宦官跋扈专权2.下图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的一部分,空格内应分别填入A. 西晋、东晋、唐朝B. 东晋、西晋、唐朝C. 西晋、东晋、隋朝D. 东晋、西晋、隋朝3.下列关于唐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A. 581年、李渊 B. 618年、杨坚C. 618年、李渊 D. 618年、李世民4.唐太宗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反映了()A. 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B.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C. 简法轻刑,修定法律D. 实行开明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5.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A.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 可以推动教育发展C. 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D. 能够防止政权覆灭6.“传法为重,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的是A.玄奘 B.崔致远 C.遣唐使 D.鉴真7.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皇帝是()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中宗 D.唐高宗8.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A.重视发展生产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注重任用贤才D.提倡节俭9.“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①实行科举取士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③提倡节俭④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10.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
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A. 隋炀帝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唐玄宗11.隋朝建立于( )A.581年 B.582年 C.508年 D.907年12.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武则天的统治,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其重要措施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创立行省制度
C.重视发展生产 D.开凿大运河
2.下列横线两端搭配错误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孙权﹣﹣建立蜀国 D.华佗﹣﹣“麻沸散”
3.武则天遗言陵前建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
史学家之所以肯定她主要是因为她()
A.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B.创立了武举制度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重用有才能的人
4.唐太宗最著名的谏臣是()
A.杜如晦 B. 房玄龄
C.魏征 D.张玄素
5.下列历史贡献中不属于隋朝的是
A.创设科举制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实现南北重新统一 D.开创殿试和武举考试
6.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相比的不同之处在于()
A.注重门第B.注重学识C.靠推举D.注重品德7.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他的诗飘逸洒脱,具有浪漫情怀,享用“诗仙”的美誉。
他
1
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8.“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
”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了隋朝统一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开辟了丝绸之路
9.如果用词语来描绘朱温,哪一个不合适
A.农民起义军将领 B.唐朝节度使
C.镇压农民起义的宦官 D.后梁的建立者
10.唐朝直接灭亡于
A.土地高度集中 B.宦官专权 C.藩镇割据 D.黄巢起义
11.“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材料中的“我”应是A.尺带珠丹 B.孝文帝 C.松赞干布 D.元昊
1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常引用这句话警醒自己的原因是
A.唐太宗任贤纳谏 B.隋末农民起义的结果
C.隋朝灭亡的教训 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13.据不完全统计,唐朝留下姓名的诗人有两千三百余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接近五万首。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开放的文化政策B.统治者的提倡C.经济的繁荣发展D.唐朝人口众多14.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 )
A.七国之乱B.安史之乱C.藩镇割据D.宦官专权15.如果你去广州、泉州、徐州等地旅游,会发现这些城市都有“状元街”。
下列制度与“状元”有关的是()
1 A.禅让制B.分封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1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读下图,隋朝大运河中心地点字母代号是
A.A B.B C.C D.D
17.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③都重视农业生产,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8.“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这首《垂老别》描绘的是
A.隋朝暴政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19.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0.下列能反映出盛唐时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多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的一项是
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天下诸津,舟航所聚
C.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D.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21.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300多年的政权分立时期,结束这一局面是在哪个朝代建立之后 ( )
A.东晋 B.西晋 C.北魏 D.隋朝
22.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歌中能够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景象的是A.贞观服右治,开庭辨视听
B.忆乙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3.唐朝时,其首领没有接受过唐太宗册封的少数民族是
A.突厥B.回纥C.粟末靺鞨D.南诏
24.“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教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与这首军歌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 B.戚继光 C.郑成功 D.邓世昌
二、简答题
25.请你简要叙述你所了解的科举制度。
1 26.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哲理和智慧,泽被后人,光耀世界。
材料一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1)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3例加以证明。
27.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唐朝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3)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推动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政策。
(4)国家与国家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典型事例。
(5)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制度。
(6)人与自然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通的一个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工程。
(7)列举本学期所学的因暴政导致亡国的君主和因贪图享乐而导致唐朝衰落的君主。
(8)结合你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8.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下图描述的是隋炀帝修建的(水利工程名称)
(2)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三段运河?(请按从南向北的顺序作答)
1
(3)此河开通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C 2.C 3.A 4.C 5.D 6.B 7.A 8.A 9.C 10.C 11.C 12.C 13.D 14.B 15.D 16.B 17.B 18.D 19.B 20.A 21.D 22.B 23.A 24.B
25.(1)诞生和形成。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直到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诞生。
(2)完善。
①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规模;
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③唐玄宗:使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
26.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学习唐朝文化(制度、文字等);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新罗(朝鲜)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官制、科技等);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玄奘西游(天竺)并取回大量佛经潜心研究;唐吸收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并加以创新等。
27.(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唐太宗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唐玄宗与姚崇(宋璟)
(3)文成公主入藏、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族首领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写两点)
(4)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写两点)
(5)三省六部制
(6)隋朝大运河
(7)隋炀帝唐玄宗
(8)君主要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要关爱百姓,轻徭薄赋,戒奢从简,爱惜民力;要与少数民族和平共处;要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要有能够提高行政效率的制度……
28.(1)隋朝大运河或大运河
(2)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3)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