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游春妙招名称教案

合集下载

《孔子游春》优秀教学设计3篇

《孔子游春》优秀教学设计3篇

《孔子游春》优秀教学设计3篇《孔子游春》优秀教学设计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子游春》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子游春》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总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2、孔子是什么人?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名言?3.揭示课题:孔子游春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每句话。

②用“——”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示成语: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手舞足蹈(3)指导书写生字①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023最新-《孔子游春》教学设计优秀3篇

2023最新-《孔子游春》教学设计优秀3篇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孔子游春》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篇一一、复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孔子游春》一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二、新授1、你说得很具体!照你所说,你认为这篇文章当中哪一段最为重要?为什么?2、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第八自然段正是全文的核心语段。

哪位同学给大家读读这一段?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想,看看这段话主要说了什么?3〈WWW..〉、同学们,孔子论水的这一番话语蕴含哲理,水的这四个特性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让我们齐声把这段话读一遍。

4、同学们,这段文字我特别喜欢,读完一遍,我就忍不住读第二遍、第三遍,每读一遍感受就更深一层。

其实,文章许多地方都与水的这四个特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找到了这种联系,那么,对于课文的理解就会更深入,感受也一定会更全面的。

下面就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全篇文章,细细地去探求,去挖掘,把你的发现和感受及时地圈划、记录下来。

5、同学们刚才紧紧围绕水的四个特性于全文当中去找联系,大家静心默读,边读边思,边思边写,相信感受一定很多。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的读书收获拿出来和大家一块分享。

发言的时候,首先要告诉大家你是把水的哪个特性和哪个词语、句子或段落联系起来思考的,然后说说你的理由。

A交流有德行一句要点1.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这句话与第二自然段联系起来思考的。

水是生命的源泉,如果没有水的浇灌和滋润,泗水河畔的景色能这么美丽吗?大自然又怎能妙不可言,令人心驰神往呢?这都是水的功劳哇!要点2.水的德行不仅仅是表现在它滋养万物、造福万物,还表现在它不求回报。

3.是啊,水源源不断地流淌,润泽沿途中的万物但不求回报,它德高盖世。

《孔子游春》教案

《孔子游春》教案

《孔子游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孔子游春》。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其中的哲理。

(3)了解孔子及其思想,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阅读兴趣。

(3)学会从故事中提炼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尊重古代圣贤。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3)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孔子游春》。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其中的哲理。

(3)了解孔子及其思想,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2)从故事中提炼道理,联系实际生活。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简介孔子及其思想,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孔子游春》,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感悟和收获。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其中的哲理。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3.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如“仁、义、礼、智、信”等。

(2)阐述孔子游春的故事,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理。

3.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如何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2)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评价学生在讨论、分享过程中的表现。

4.2 课后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2)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思考深度,以及对课文道理的领悟。

五、教学拓展:5.1 推荐阅读:(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孔子和古代圣贤的文学作品。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孔子游春》的故事内容,了解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1.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1.3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体会孔子的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孔子游春》的阅读与理解。

2.2 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的分析。

2.3 孔子的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的探讨。

三、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分析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3.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孔子的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孔子在故事中的言行,引导学生理解其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的人物背景,引发学生对《孔子游春》的兴趣。

4.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孔子游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孔子的人物形象。

4.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4.4 案例分析:分析孔子在故事中的言行,引导学生理解其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

4.5 总结反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谈谈对孔子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的理解和体会。

五、作业设计:5.1 写一篇关于孔子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的短文。

5.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孔子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的理解和体会。

5.3 推荐一本关于孔子或古代文化的书籍,并简述推荐理由。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学生对《孔子游春》故事的理解程度,包括故事情节的掌握和孔子人物形象的分析。

6.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包括观点的表达和讨论的积极性。

6.3 评价学生对孔子的人生态度和教育理念的理解和体会,以及其与自身经历的联系。

七、教学资源:7.1 课文《孔子游春》的文本。

7.2 关于孔子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7.3 与孔子思想相关的视频资料或文献。

七、教学注意事项:8.1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孔子的人物形象和思想。

《孔子游春》教案

《孔子游春》教案

《孔子游春》教案《孔子游春》教案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游春》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孔子游春》教案1文本(教材)是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为了让其发挥更大的功能、价值,实施新课程倡导的“生本”理念,不少老师加大了对文本价值和内涵的发掘,以增加文本资源利用的含金量,毋庸置疑,这对促进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精神的成长有着诸多益处,但如果教师不能够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一味地追求个性化的理解,反而会减损了教材的价值,使阅读教学走入误区。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12册中的一篇美文,文章说理透彻,浓浓的师生情谊宛若清水缓缓地流淌字里行间。

尤其是论水一段,叙物明理,内涵十分丰富、厚重。

笔者曾多次聆听多位教师执教《孔子游春》这一课,发现执教教师在教学时,在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孔子论水的宏论时,对水和真君子间的联系把握不够准确,有的老师甚至引导学生偏离了孔子论水的目的。

请看下面一段课堂实录:师:孔子说的有道理吗?你由此想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生1:由‘水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我想到了黄河;由‘水和顺温柔’,我想到了桂林山水,由‘水穿山岩,凿石壁’,我想到了瀑布……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生2:我觉得孔子论水很片面,“水流必向下”,只能说明水没有远大的志向,人们不是有句常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吗?可见,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师:有道理!生3:孔子说水能荡涤污垢,我认为应该是藏污纳垢才对,它包庇、隐藏污点,难道是君子的行为吗?4:水不像孔子说的那样完美,比如说,泛滥的洪水曾淹没了多少农田,又让多少老百姓无家可归!生5:为什么会有洪水?我觉得人类应该好好反省,如果不是你们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又怎么会有洪水?……在上述片断中,学生把“水的德行”仅仅理解成“黄河”,把水的不同形态和相对应的景物联系起来,又在洪水的问题上有了争议,谈到了环保;显然,学生的这种建立在自己生活阅历和体验上的理解与感悟,已经脱离了文本主旨,甚至违背了文本主旨。

孔子游春教案15篇

孔子游春教案15篇

孔子游春教案15篇孔子游春教案1一、敲开读的大门,张开听的翅膀,感受泗水春景。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清晰地印在你的脑海中的是哪几幅画面?”新课开始,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既串起了课文的脉胳,又让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在孩子们的心中鲜亮起来。

“让我们跟随孔子的脚步,再一次走进两千多年以前那一个温暖的春天。

”一句极富感染力的引语,一段优美抒情的音乐,让孩子们在齐读中张开了心灵的翅膀。

(板书:春意正浓)二、扬起读的风帆,开启思的航程,感悟孔子论水。

孔子关于水的论断教材中短短91个字,却充满哲理,发人深思,更重要的是,它饱含着孔子对水的一往情深。

孔子生在泗水边,葬于泗水畔,他对水的这种深厚的感情浸透在字里行间。

引导学生潜入到文字当中,读懂孔子的“情”,领会孔子的“爱”,是重中之重。

在出示了这段话之后,我引导学生从“水是真君子”入手,“为什么孔子说水是真君子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孔子说的哪一点触动了你的情思,引发了你的感慨?”如此,让学生静静地读书,边读边写下自己的感悟。

学生充分自读之后,在同桌交换读书收获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在此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边读边悟,边悟边读。

比如说,在“有德行”一句中,我从词语入手,抓住“奔流不息”,什么是“奔流不息”你还会用哪些词语描绘流水的样子?你见过奔流不息的流水吗?回忆学过的课文《长江之歌》中对水的描写,温故而知新。

比如说,在“有志向”一句中,我从画面入手,把水穿岩凿壁的图景呈现给学生,紧扣“穿”和“凿”,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感悟水的无所畏惧。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不管是从词语还是从画面入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建立文本与生活的联系,让水的形象在孩子的头脑中鲜活起来,进而接受它,理解它,悦纳它,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与孔子达成心灵的沟通。

在深入文本之后,我带领学生走出文本,给他们一个更宽的视野,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这段话的内涵。

在这个环节,我做了三件事。

1、把孔子论水的一段话稍加变动,把原本是第三人称的“水”改成“你”,形成孔子与水的直接对话,提问:“水如果会说话,它想说什么?”,深化真君子的形象。

《孔子游春》教案(10篇)

《孔子游春》教案(10篇)

《孔子游春》教案(10篇)《孔子游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文中的成语,如:“意味深长”、“善施教化”、“司空见惯”等。

3.能运用“串词法”(成语)围绕课文内容说话,从而感知《孔子游春》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4.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论水”所蕴含的道理,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1.能运用“串词法”(成语)围绕课文内容说话,从而感知《孔子游春》的主要内容。

2.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孔子“论水”所蕴含的道理,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前诵读的句子、六个成语、孔子论水的话等)教学过程:一、课前诵读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⑤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这些话是谁说的?(孔子。

)二、谈话揭题1.谁能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孔子吗?(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他为“天下之师” 。

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他的言行思想主要记录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的《论语》。

)2.出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同学们,这是1988年75位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首巴黎的时候发表的联合宣言中的一句话。

读了这句话,感到自豪吗?让我们自豪地读读这句话。

过渡:那么,孔子到底有着怎样的智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孔子游春》这篇课文中去找一找。

(揭题,读题)三、寻找智慧1.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或读不通顺的字或句子多读几遍。

2.抽读第2、8、10、16自然段,相机正音。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的成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1)交流成语,然后质疑。

(2)现在老师选了6个成语,你能读正确吗?出示六个成语:桃红柳绿、绿草如茵、司空见惯、意味深长、情不自禁、手舞足蹈。

《孔子游春》的教学教案

《孔子游春》的教学教案

《孔子游春》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孔子游春》这篇文章的内容,理解孔子游春的背景和意义。

1.2 培养学生对孔子思想的认同和尊重,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1.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2.1 《孔子游春》文章的主要内容。

2.2 孔子游春的背景和意义。

2.3 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3.1 孔子游春的背景和意义。

3.2 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4.1 阅读理解教学法:通过阅读文章,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4.2 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孔子游春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4.3 小组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孔子思想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准备5.1 教学材料:《孔子游春》课文。

5.2 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粉笔。

5.3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背景资料、孔子思想的介绍资料。

六、教学步骤6.1 导入:通过引入孔子和《孔子游春》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6.2 阅读课文《孔子游春》,让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6.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孔子游春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6.4 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将讨论成果分享给全班同学。

6.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并总结孔子游春的背景、意义和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七、课堂练习7.1 设计一些关于《孔子游春》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7.2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八、拓展活动8.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孔子游春的场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8.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九、课后作业9.1 设计一些关于《孔子游春》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9.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十、教学反思10.1 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背诵第二小节。2仿写:()是她()的()(通过练习,让同学们合理想象,还有哪些春天的美景,注意所用词语要准确,比喻也要恰当。)3写一段春景的话语。
重难点妙招设计单
妙招名称
《孔子游春》第二小节设计
妙招针对的重难点问题
学段
学科
教材版本
章节
针对的
重难点问题名称
小学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Fra bibliotek册23课
如何感悟泗水河边的景色美,会背诵并学会仿写比喻句。
背景介绍
介绍妙招生成的背景,针对工作中的什么困惑?
乡村六年级学生会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但理解能力存在问题,联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写话存在一定难度。
(4)指导朗读。看同学们这陶醉的神情,老师知道大家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泗水河畔,亲眼目睹了这美妙的景象。有声有色的朗读有利于表达情感,就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这段文字朗读一遍,再一次去感受泗水河畔那如诗如画的春景。(5)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进阶练习
设计一套测试或练习题,用于检验学生是否化解了“重难点”。这套题分:易、中、难三个层次,每个层次1-3道题(围绕该重难点)
实施过程
介绍妙招在课堂中的使用方法(如什么时机使用,教师应注意什么)
出示语段:阳光普照着大地,……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全班交流:(1)小声地读一读,放慢语速,用心去感受、体验、品味这烂漫的春光。
(2)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3)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是她()的()
()是她()的()
妙招描述
详细描述您的妙招是什么,如何准备?
一、播放PPT,整体感知。
1、老师播放PPT,感受春天的美景。
2、要求学生边看边想: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二、细读第2自然段,感受泗水河边的美景。
请同学们用“﹏﹏”画出直接描写的句子,用“……”画出产生联想的句子。同桌分角色读一读,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并进行句子的仿写。教师先预设几个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