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章绪论中医护理学基础2最终版
中医护理学基础

饮食护理
❖ 饮食的性味与功效:食物同药物一样,具 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 苦、咸之味,在选择食物时,必须根据 患者的体质、疾病的性质不同,选择不 同性味的食物进行配膳,做到寒热相宜、 五味调和。
❖ 清补类食物:一般均具有寒凉性质。如:鸭、 鹅、鸡蛋、豆腐、甘蔗、绿豆等。常用语而 行病症的调护,具有清补功效。
二、环境适宜避外邪
❖ 外感病邪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 及六淫。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 有关。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四时气候变化 的规律,做到春防风、夏防暑、秋防燥、冬 防寒。如为病人安排病房时,寒症、阳虚者, 多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内, 而热证、阴虚证者,多有恶热喜凉之求,可 安置在背阴凉爽病室,使患者感到舒适。
病情观察的方法
❖ (一)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 ❖ 如:望诊:病人目光无神、语无伦次、反应
迟钝、动作失灵等既是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 若危重久病、失神多日,突见病情似有转机, 精神好转,目似有光,言语不休,语音清亮, 既是阴阳即将离决的危候。此乃假神。
❖ 若见病人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 淤血或惊风。面呈赤色,多为热证、实 证;若病人卷缩成团,面常向里,精神 萎靡者,多为阴证、虚证;卧时喜加衣 被,或向火取暖喜热者,多属寒症;牙 龈红肿灼痛,说明胃肠实热;舌色鲜红, 属邪热甚或阴虚火旺;舌边红属肝胆热 盛等。
(二)运用辩证方法分析病情
❖通过四诊所获得的病情资料,运用 辨证方法进行分析,以便判断与确 定疾病的性质与部位,为辨证施护 提供依据。临床常用病因辨证、八 钢 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 焦辨证等。
第二节 生活起居护理
❖ 一、顺应四时调阴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说明阴阳四时 的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根本,所以善于 养生之人,春夏两季注意保养阳气,秋冬两 季注意保养阴气以 顺应季节变化。如春天应 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期、秋天早睡早起、 冬天早睡晚起等。
中医护理学(绪论)

这一时期护理学基本形成
的另一标志,是护理和治疗病
人不再求助于巫术占卜,而是 通过客观检查和观察来判断疾 病的吉凶。
第一节 简史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 著作《黄帝内经》
三、理论体系确立时期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新 兴封建制度建立,思想文化 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
《黄帝内经》的“顺四 时而适寒暑”理论,指出了 四时养生起居的规律,也是 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
发展新 趋势时
期
第一节 简史
一、萌芽时期
约距170万年前,我们的 祖先为了生活和生存,在与 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了 不少护理知识。
用兽皮和树皮作衣 可避寒防邪等护理。
第一节 简史
二、护理学基本形成时期
夏、商、周至春秋时期
《周礼》记载四季发病: “春时有病首疾,夏时有痒疥疾, 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上气”。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
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二、辨证施护
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二、辨证施护
“同病异护”
• 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 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 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异病同护”
• 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 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
五、高潮时期
随着医学的分科, 护理学也向纵深发展, 主要体现在分科护理方 面: 内科:内科辨证施护 在宋元两代发展尤为突 出; 外科:宋元时间由于 战争频发,外伤科护理 发展尤为迅速; 妇儿科:妇产科护理 到宋代已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
第一节 简史
六、发展新趋势时期
“东方药物巨典” 《本草纲目》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以阴阳五行为认识论、方法论; 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 脏腑经络生理 病理为辩证基础; 正邪论为病因病机认知; 辩证施护为护理核心。
(2) 护理方法
通过四诊——评估、 诊断——护理计划、 措施——评价
(3)护理技能
有针灸、推拿、刮痧、 拔罐、薰洗、热熨等; 病后调摄康复, 养生保健, 护理管理、 健康教育、 护理科研等
3、中医护理对象
患者、 健康人群
中医护理强调 “三分治,七分养”, “防重于治”的原则。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学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整体观念 二是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体五脏六腑之 间的完整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 的统一和谐,运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整体 护理
一、整体观念
把人与自然、社会看成一个有机整体。 并作为护理疾病的重要指导思想,贯穿 于整体护理的各个方面。
一、 中医护理学的整体观念
(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二)人和自然界的统一 (三)中医整体护理
(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2、在生理上以五脏为中心 3、在病理上互相影响
根据辩证护理评估结果,施以相应护理。 即运用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综合分 析 概括判断疾病为某种性质的“证”后, 据证评估,施以相应护理。
二、病和护理患者的 基本方法, 辨证和施护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类同于护理程序。 辨证施护要掌握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人体由脏腑、组织、 器官组成的通过经 络的作用使脏腑与 脏腑,脏腑与各组 织噐官之间发生生 理上的联系成为不 可分割的有内在联 系的有机整体
《中医护理学基础》习题集、考试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第一章绪论二、填空题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B、张仲景C、华佗D、叶天士四、简答题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四、简答题1、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
(3)重视情志护理,认为情志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疾病。
《中医护理学》绪论

明清时期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温病学。明代吴又可在其所著《温疫论》中,阐 述了温病的护理经验。清代钱襄所著《侍疾要语》是早期关于中医护理的专著。
感谢观看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详细介绍了中医护理的原则以及各种疾病的护理 与食疗等内容。
南宋医学家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是一部妇科专著,对妇人妊娠及产后护理一一进行了 论述,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妇产科护理学的内容。
宋金元时期,补脾派的李东垣在《脾胃论》一书中论述了许多有关护理的内容,如 “假令病饮酒或过食寒,或过食热皆可以增病”。养阴派的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 出了老年人的保健护理及疾病中的饮食调护原则,如要“日节饮食”,宜食“谷、菽、菜、 果”等“自然冲和之味”的食物,不宜多食、偏食厚味的食物。
周代宫廷医生中已经有食医(即营养学医师)、疾医(即内 科医师)、疡医(即外伤科医师)、兽医之分,且建立了一套医 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并开始进行灭鼠、除虫、改善环境卫生 等防病调护活动。
战国至三国时期,在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天人合 一的系统整体观,对以往的医学实践经验和医疗成就进行了认真 系统的总结,初步建立了中医理论体系。
当体表发生创伤时,人们常用泥土、草茎、 树叶等涂敷伤口,以止血止痛,久而久之,人 们逐渐掌握了一些适合于敷治外伤的药物。这 些形成了早期药物外治法护理的萌芽。
二、夏商周至三国时期——中医护理初步形成
夏、商时代,人们已开始注意个人卫生,有了洗脸、洗手、 洗脚、淋浴的习惯。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疾病和医药卫生知识 的记载。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1章绪论

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护理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在国家扶持中医药事业政策的支持下,中医护理走向蓬勃发展,在教育、临床、科研、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呈现出了积极、快速发展的态势。在教育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中医护理教育体系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研究生、本科、专科、业余、函授、短期培训等各种层次的中医护理教育大量涌现,为中医护理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在临床方面,中医护理技术不断普及,专科专病护理逐步规范,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及科研水平明显提升,中医护理特色优势逐步凸显。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由于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及人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对待疾病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就成为中医护理学上的重要原则。因此,在对患者做护理诊断和决定护理方案时,必须注意分析和考虑外在环境与人体情况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局部病变与全身情况的有机联系,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临床护理。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述评
中医护理学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也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成熟等各个阶段。纵观历代中医文献,许多医家和医著都对推动中医护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医家和医著如下:《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引膳正要》《外科正宗》《傅青主女科》《侍疾要语》…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述评
中医学是经历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统医学,在历史上,它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自古医护不分,护理的职责一般由医者及家属分担。“三分治,七分养”养即护理,中医学历来重视护理的重要作用,因此,大量的中医文献中,散见“将护”“养护”“调理”“调摄”“侍疾”等关于护理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中医药优势的认识不断加深,因此,中医护理突破了这种医护一体的模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医护理学基础》习题集、考试及答案

9、因人制宜:根据病人的不同年龄、性别、生活习性、体质强弱、文化修养以及精神状态的特点,进行辨证护治。
10、塞因塞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塞症为其假象,又称假塞,故治疗护宜取补塞。
二、填空题
1、中医护理原则包括1)扶正祛邪,(2)调整阴阳,(3)护病求本,(4)标本缓急,(5)同病异护,异病同护,(6)三因制宜。
13、病证后期护理,其内容包括(1),(2),(3)和防止用药复病。
14、在病证后期调护过程中,防止因劳复病是指(1),(2),(3)。
15、山楂的功效是(1)、(2)、(3)、(4)
16、玉米的功效是(1)、(2)、(3)、(4)和降血糖。
17、服含铁质的补血药后,不宜服用(1)、(2)。
18、病后初愈患者应辨证施养,防因食复病,其中寒者应(1),但不宜(2);热者宜(3),但不宜(4);而且在饮食调补时,应防止(5)与(6)。
10、由冬至春到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阴阳的(阴消阳长过程 B) 。
11、原发肾炎,又复患风寒感冒出现恶寒无汗、咳嗽、胸满、腰痛尿少、全身浮肿时,治则为(同时解表与温阳化水 )。
A1型题(单个的最佳选择题)
1、护理原则不包括(未病先防
2、对“证”与“症”的认识,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所辩证施护即是见热退热,头痛止痛处理)。
和预防保健。
2、正护法的内容有(1) 寒者热之,(2) 热者寒之,(3) 实者泻之和虚则补之。
3、三因制宜护理原则的内容包括(1)因时制宜,(2)因人制宜,(3)因地制宜。4、反护法包括(1)热因热用,(2)寒因寒用,(3)塞因塞用,(4)通因通用。5、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包括。(1)整体观念,(2)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绪论教案

以提问的方式让 学生讨论: 何为中医护理 学?生活中什么 属于中医护理范 畴?使得学生知 道中医护理的范 畴,并且引入本门 课程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中医护理学的开展简史 〔一〕春秋战国时期
用图片来展示中 医护理技术包括
1、原始社会时期是早起生活护理的萌始,那时候的人们会用树叶、兽皮 什么,加强学生的
课后记〔包括教学目标的测评,教学反响及矫正等〕详见单元续页后
绪论
导入新课:
一、介绍中医学
中医学简单地说就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及实及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
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课堂引入:以提问
1949 年之前,汉医指的就是中医。而在民国时期,我们又可称为国医。 的方式让学生讨
腊医学等〕,但是由于指导思想方面存在根本缺陷,阻碍了它本身的进一步 使学生对中医的
完善和提高,所以逐渐消亡并被现代医学所代替。而今年来兴起了一股“中 有一定的认识,产
医热〞。为什么中医会不同于其他传统医学流传至今呢?我们可以认为有 2 生兴趣。
个原因:
1、丰富的临床经历
中医学至今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而逐渐形成和开展
3、难经 先秦、秦汉时期,实际上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期。这一时期,“中医 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使中国一跃成为当时东方医学的中心〔当时西方的 医学中心是古希腊医学〕。“中医四大经典〞成功地构筑起了中医学独特的理 论体系,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根本确立。所谓“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刚 刚介绍的黄帝内经,现在给大家介绍另一部难经。 (1)成书:在内经之后,成书于汉代以前,这本书又称为黄帝八十一难经, 因为这本书主要答复了 81 个医学问题,所以叫做八十一难。
它伪托黄帝及其臣子歧伯等的问答方式,一问一答,系统地阐述了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