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教案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教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知识要点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

2、内环境稳态的事实:⑴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为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着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

温度:人的体液温度在37℃左右。

⑵PH: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 之间。

⑶渗透压:人的血浆渗透压在37℃时,约770KPA,相当于生理盐水的渗透压。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例题1】夏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要喝淡盐水是因为 BA.降温B.维持水分和钠盐的平衡C.清洁D.维持无机盐的平衡【例题2】剧烈运动后,血浆PH会因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而 CA.大于7.35--7.45 B.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2、稳态机制的解释⑴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⑵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1.2内环境的稳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2内环境的稳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采用更直观的教学方法,如绘制图表、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
3.在小组讨论环节,增加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提出更多有深度的问题,提高讨论的质量。
4.关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动态,引入更多前沿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医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医院、实验室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内环境稳态的实际应用。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选择上述资源进行学习,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应做好阅读笔记,记录关键概念、疑问和心得体会,以便在课堂讨论时分享。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如推荐适合的阅读材料、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将生物学知识与化学、物理学等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二学生普遍对生物学有较高的兴趣,尤其是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内容。他们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欲望,喜欢通过实例和实验来理解抽象的概念。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部分学生喜欢独立思考,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小组合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内环境稳态涉及的概念和调节机制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此外,对内环境稳态失调导致的疾病及其防治措施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缺乏实际案例和生活经验,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此外,对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在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中遇到挑战。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推荐阅读:《人体生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书籍,这些书籍详细介绍了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内环境调节机制。
-视频资料:寻找与内环境稳态相关的教学视频,如血液pH调节、体温调节等,让学生在视觉上更直观地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教案: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作用。

2.技能目标:能够解释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视和意识。

二、教学重点:1.内环境稳态的定义和作用。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使用生动的图片、视频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我们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们能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和健康地生活?Step 2 概念解释(15分钟)提供内环境稳态的定义:内环境稳态是指机体维持一定程度的恒定,保持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解释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人体内部一系列生理变化和调整的结果,是保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1.控制变量:-被控制的变量:温度、pH值、血糖、血液中的水、氧气、二氧化碳浓度等。

-自变量:内外环境变化。

-测量指标:体温、血液酸碱度等。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究其中一个指标的波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小组讨论指标的正常范围。

-研究该指标过高或过低对身体的影响。

-分享小组的发现。

3.整合总结:-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身体要维持这些指标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解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都对这些指标有一定的敏感度,使得它们能够根据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保持稳态。

只有当这些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身体各部分才能正常协调工作,维持身体的健康。

-概括: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在于保证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正常运行,维持身体的健康。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展开讨论:-为什么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高温环境下或剧烈运动后,我们的身体会产生一些适应性的变化?-了解一些与内环境稳态失调相关的疾病和症状。

五、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并强调保持内环境稳态对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题目为《为什么保持内环境稳态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在短文中详细阐述内环境稳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来维持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教学设计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教学设计

内分泌调节: 通过内分泌系 统的调节,维 持内环境的稳

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后果
生理功能紊乱:影响细胞、组 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疾病发生:可能导致各种疾病 的发生,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生命活动异常:影响人体的新 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健康受损: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生活质量下降等健康问题
03
教学方法和手段
案例分析:通过分 析实际案例,让学 生理解内环境稳态 的重要性
实验演示:通过实 验演示,让学生直 观了解内环境稳态 的机制
互动讨论:通过小 组讨论,让学生深 入思考内环境稳态 的影响因素
视频教学:通过观看 相关视频,让学生了 解内环境稳态在现实 生活中的应用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入问题: 什么是内环 境稳态?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 解和演示,让学 生了解内环境稳 态的概念和原理
讨论法:组织学 生进行小组讨论, 让学生通过交流 和合作,加深对 内环境稳态的理 解
实验法:让学生 通过实验操作, 亲身体验内环境 稳态的调节过程
案例分析法:通 过分析实际案例, 让学生了解内环 境稳态在现实生 活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
要性
定期进行教学 效果评估,根 据反馈调整教 学内容和方法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巩固练习
设计问题:让学生 思考内环境稳态的 重要性
案例分析:提供实 际案例,让学生分 析内环境稳态的影 响
实验操作:让学生 动手操作,验证内 环境稳态的原理
讨论交流:组织学 生讨论,分享对内 环境稳态的理解和 认识
归纳小结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指生物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生物体的健康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等系统共同参与 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可能导致疾病发生,影响生命活动

教学设计9: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9: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3、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能力方面:
测定人体体温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2、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

3、建立敢于质疑尊重事实,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教学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板书设计】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内环境的化学成分
体温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动态平衡
PH值
二、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三、稳态的失调
四、稳态的意义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第一章: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与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了解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内环境稳态的定义。

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提问:让学生回答内环境稳态的定义和重要性。

第二章: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使学生理解各种调节机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2 教学内容神经调节机制。

内分泌调节机制。

肾脏调节机制。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各种调节机制的基本原理。

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调节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

2.4 教学评估提问:让学生回答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其作用。

第三章: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失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过程。

使学生认识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和后果。

3.2 教学内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过程。

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

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后果。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过程和失衡原因。

案例分析法: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实例。

3.4 教学评估提问:让学生回答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过程和失衡原因。

小组讨论: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实例。

第四章: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内环境稳态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内环境稳态与疾病的关系。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4.4 教学评估提问:让学生回答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第五章:内环境稳态研究的最新进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内环境稳态研究的最新进展。

使学生认识到内环境稳态研究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内环境稳态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内环境稳态研究的新发现和理论进展。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内环境稳态研究的最新进展。

高中生物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括内环境动态变化的特点2、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操作《内环境的pH变化》的实验,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和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情感目标:1、关注稳态与健康的关系2、建立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教学重点】内环境动态变化的特点概述内环境的稳态【教学难点】概述内环境的稳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思路】本着“提高生物素养”和“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课程理念,本教学设计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操作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力图实现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内环境的稳态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中要重点突破,其涉及到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很抽象,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学生也不好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对“体温变化”的讨论和“内环境的pH变化”实验的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内环境态动态变化的特点,进而理解稳态的概念。

关于稳态的调节机制及稳态的重要意义,将安排在下一课时结合本节课的实验作进一步的学习。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展示新闻“水中毒”,请同学们从内环境的角度分析“水中毒”的原因。

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稳态失调的生活实例导入,使学生认识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进而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外界环境会发生变化,体内的细胞代谢也时刻都在进行,那么内环境的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是否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呢?1、调查:体温变化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教师展示一位同学的调查结果,并将绘制成曲线图,请同学讨论并完成学案中的讨论题。

学生讨论结束,教师展示问题:①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有变化吗?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如何?②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有没有差异?小结:健康人体温约为℃,处于平衡中。

除温度外,内环境的其他理化性质是否也处于动态平衡中?以酸碱度为例,正常人内环境的pH是在什么范围内?接近于中性,当人体从外界大量摄取酸性和碱性食物内环境的pH是否会变为酸性或是碱性?借助什么方式去了解看不见摸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回答问题通过直观的数据使学生认识正常人体温的变化特点,进而发现内环境温度动态变化的特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4: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4: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案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材的分析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是第一节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也是学习后面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的基础。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2 、能力目标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分析来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理解稳态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并了解稳态的调节机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难点:稳态的调节机制四、教学方法启发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探究教学等。

五、教学程序(一)、内环境稳态1.显示感性认识材料,说明化学成分、温度、渗透压、PH值等动态平衡。

(血量小于0.1毫升的检验项目)(1)同学们每年一次体检,体检什么?有没有验血?有几种验血方式?无名指:血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常规静脉抽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呈现血液检验化验单:①具体哪些指标查哪些项目?②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为什么?不同人的各项值不同,同个人在不同时间也是动态变化,但总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健康的人)③如果超出此范围→患病④此人可能有什么疾病(2)非典时期(2004.4—5),去医院首先要量体温正常人体温多少? 36.7℃~37.5℃呈现调查表并分析小结:体温的变化影响因素(3)如果生病了,去医院打生理盐水,多少浓度?0.9%Nacl 溶液.能否是其他浓度?预计会有什么结果? 呈现红细胞图 说明渗透压在一定范围内(4)那PH 值呢?呈现实验材料和数据→生物材料中有缓冲物质,在加入酸或碱时,能使PH 的变化减弱→PH 在一定范围内。

小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浓度、渗透压、PH 值等理化性质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以上可以得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2.内环境的稳态是如何调节的呢?以PH 为例来讲述强冲溶液,NaHCO 3/H 2CO 3;NaH 2PO 4\Na 2HPO 4(1)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PH↑,如何调节?乳酸+3o NaHC →乳酸钠23H CO +2322H CO H O CO →+ 2CO 刺激神经促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加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教学难点:
1.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作用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2.结合病例,说明稳态: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四、教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共案
个案
导入
【问题探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3.主要调节机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调节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激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四)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的相对稳定——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3)甘油三酯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共案
个案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1、正常人体温有个范围,变化一般不超过1℃。个人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2-6点最低,12-20点最高)。
2、体温随年龄及性别差异,一般年轻者较高、女性较高。
3、气温变化对人体温有一定影响。
2、温度、PH的相对稳定——维持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
3、血糖含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正常——保证极体的能力供应;
共案
防止机体中毒;
(五)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血浆PH的调节机制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
2、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优化设计》
教学反思:
这种调节是多个系统共同调节实现的,而不是只有神经、体液调节。
共案
个案
内环境的稳态是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不是单纯指某个或某几个系统。
(三)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系统:与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直接相关。
4、健康人体温始终接近37℃,处于动态平衡。
稳态的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
(1)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不断不变化的,影响因素如下:
外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内因:体内细胞不断进行代谢活动;
(2)内环境的指标是有一定范围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主备小组:第1组组长:李兴权组员:颜敏
共案
个案
第一章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
1.以体温、血浆pH和血糖等内环境理化因子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形成了内环境性相对稳定的状态。
2.举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作用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