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单元概念
四年级上册数学123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数的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3、求近似数: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 5 还是等于或大于 5 。
4、表示物体个数: 1 2 3 4 5 6 ,,. 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10、1亿有多大?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一亿=一百万个100, 1厘米×一百万=1000000厘米=1万米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直线、射线、角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线。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
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角大小的比较: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应的角的大小是l 度。
记做1°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可以记作∠3、角的分类:0°<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2个直角,1周角=360°=2个平角=4个直角=8个45°角4、画角步骤:①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封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七年级下123单元基础知识总结.doc

第一单元:宰割(zai ge)筹划(ch&u)彷徨(pang huang)仰慕(ydng mu)可歌可泣 (qi)鲜为人知(xidn)当之无愧(kui)锋芒毕露(lu)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ru)马革裹尸(gu6)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gong cui yi)至死不懈(xiG ) 元勋(xiiii)孕育(ylm)奠基(dian)选聘(pin)挚友(zhi)诞生ddn 孕育 ytin 黯然神伤Gn) 01 (xun)铤(ting)衰微(shuai wei)赫然(hQ )迭起(diQ) 锲而不舍(qiG)兀兀穷年(wd)沥尽心血(li xue)潜心贯注(qian)迥乎不同(ji&n g) 一反既往(ftn ji)慷慨淋漓(kang kdi lin li)气冲斗牛(dou)卓越(zhuo)淆水(xi)弥高(mi)炯炯(ji6ng)窥视(kui)无暇(xia)衙门(ya)重荷(he) 深邃(sui)踌躇(ch6uchii)磐石(pan)喧嚣(xuQiixiao)沉郁(y(i)应声 而至(ying sheng) 一拍即合(ji)义愤填膺(yTng)魅力(mQi)琐事(sub) 滑稽(ji)荒谬(miu)头颅(lu)轮廓(kud)钦佩(qTn)白皙(xT)脚踝(hu^i) 咳嗽(k© sou)弄堂(long)调羹(g@ng)舀水(ydo)薪金(xln)校对(jido)喘气chudn 腻歪 ni 草率(shudi)揩桌子(kdi)阖眼睛(hQ)抹杀(m 。
)吩咐(fen fit)疙瘩(g0 da )卿(qlng ) 邪(ye)涉猎(she lie)孰(shu)刮目相待(gua)第二单元山巅(dian)澎湃(peng pai)狂澜(ldn)屏障(ping zhang)哺育(bu)九曲连 环(qu)劈(pi)气魄(pd)暖和(huo)踱来踱去(duo )郝(hdo )叟(sou) 督学(du)诧异(cha)惩罚(cheng)宁可(ning)钥匙(yaoshi)字帖(ti 。
七年级下册123单元历史知识梳理框架

七年级下册123单元历史知识梳理框架[正文]七年级下册123单元历史知识梳理框架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形态,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发展轨迹。
(一)原始社会的定义与特征原始社会是指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早的阶段,通常指的是靠狩猎、采集为生的社会形态。
其主要特征包括:人类进入定居生活的阶段、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人口数量较少、社会关系基于血缘关系等。
(二)原始社会的发展1. 石器时代的到来: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工具,提高了狩猎和采集的效率。
2. 定居生活的形成:人们逐渐从游牧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定居的农耕生活,开始种植农作物。
3. 农业的出现:农业的兴起使人类能够生产更多的食物,人口数量逐渐增加。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兴起古代文明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种具有独特特征的文明体系。
(一)古代文明的定义与特征古代文明是指在历史上出现的较为先进的文化体系,具有高度发展的农业经济、城市化和人类文化的显著特征。
(二)古代文明的代表1. 低线文明:主要分布在河流流域,如埃及、苏美尔、印度河流域等。
这些文明以农业为基础,建立了强大的城市国家。
2. 高线文明: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如中国古代文明。
这些文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
3. 西亚文明:出现在古代的近东地区,如古波斯、希腊等。
这些文明在人类思想、法律和政治组织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章: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中世纪是封建社会盛行的时期,封建制度成为统治社会的主要方式。
在这一时期,欧洲盛行的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封建制度的特征与运作封建制度是一种基于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确立了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等级制度。
该制度的特征包括: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的互相依附关系、地权与劳动权的不平等、封建领主拥有政治和军事权力等。
(二)封建社会的影响1. 社会经济: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导,农奴为领主提供劳动力,主要生产目标是自给自足。
八年级上册英语123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英语123单元知识点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一、重点单词。
1. anyone.- 用法:不定代词,意为“任何人”,常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中。
例如:Did you meet anyone interesting on your vacation?(你在假期中遇到有趣的人了吗?)2. anywhere?- 用法:副词,意为“在任何地方;到任何地方”,常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中。
例如:I can't find my keys anywhere.(我到处都找不到我的钥匙。
)3. wonderful.- 词性:形容词,意为“精彩的;绝妙的”。
例如:We had a wonderful time at the party.(我们在聚会上玩得很开心。
)4. few.- 用法:形容词,意为“不多;很少”,修饰可数名词复数,表示否定意义。
例如:There are few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教室里几乎没有学生。
)- 对比:a few表示“一些;几个”,表示肯定意义。
例如:There are a few apples on the table.(桌子上有几个苹果。
)5. most.- 用法:- 形容词,意为“最多的;大多数的”。
例如:Most students like English.(大多数学生喜欢英语。
)- 副词,意为“最;非常”。
例如:This is the most beautiful flower in the garden.(这是花园里最漂亮的花。
)二、重点短语。
1. go on vacation.- 含义:去度假。
例如:They went on vacation last month.(他们上个月去度假了。
)2. stay at home.- 含义:待在家里。
例如:I stayed at home and watched TV yesterday.(我昨天待在家里看电视了。
六年级上册词语解释和字义123单元

水道()志同道合()门道()无道()津津乐道()
铅笔道()
深
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久,时间长.、深奥.、深刻
深山()由浅入深()别有深意()深更半夜()
欲
、欲望.、想要,希望.、需要.、将要.
求知欲()震耳欲聋()胆欲大而心欲细()随心所欲()
拔
、把东西从其他物品里抽出;拽出.、吸出.、挑选;选择(多指人才).、才华出众;超出一般.、陡然耸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静谧:安静、宁静.谧:安静.
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地应酬话.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熙:和乐.攘:纷乱.
意深长: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深:深刻.长:深远.
驻足痴望: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驻:停下.足:脚步.痴:痴迷.望:看.
庞然大物:体积庞大地东西.庞:大.物:东西.
行色匆匆:赶路地神态很匆忙.行:走.色:神态.匆匆:匆忙.
溜之大吉:偷偷地走开.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刻:深刻.骨:骨头.铭:在器物上刻字.
张皇:惊慌、慌张.
嗫嚅:形容说话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地样子.
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一:相同.如:像.往:过去.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介意:把不愉快地事记在心里.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地程度.
提拔()拔苗助长()出类拔萃()拔地而起()拔罐子()
二单元
阻挠: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
要挟:利用对方地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地要求.
轻蔑:轻视、看不起.轻:以为没价值,不以为重要.蔑:小、看不起、轻视.
毅然:坚决地、毫不犹疑地
勉励:劝人努力,鼓励.勉:勉励,使人努力.励:劝勉、奋勉.
三年级下册数学123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123单元知识点
让我来给你讲讲三年级下册数学前三个单元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小朋友们,想象一下你站在操场上,东南西北可不能搞混啦!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那相对的就是西方。
面向东时,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要是你在教室里,也能通过窗户、门的朝向来辨认方向哟。
记住啦,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分得清方向,不然可就迷路喽!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除法就像是分东西。
比如说有 12 个苹果要平均分给 3 个人,那每人能分到几个呢?我们就用 12÷3=4 ,每人 4 个。
做除法的时候,要从高位开始除,如果不够除,就看下一位。
要是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可别马虎,不然分错东西可就不好啦!
第三单元:统计。
统计就像是数数和记录。
比如说我们要知道班里同学喜欢什么水果,就一个一个去问,然后把结果记下来。
可以用表格,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
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到哪种水果最受欢迎啦。
通过统计,我们能发现很多有趣的信息呢!
怎么样,小朋友,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很好玩呀?。
七年级下册123单元历史知识梳理框架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梳理一、汉字的发明和传播1. 甲骨文的发现和意义甲骨文是我国古代商代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通过甲骨文的发现,我们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情况,对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 甲骨文的演变隶书是我国汉字书法中的一种,它是在小篆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通过学习隶书的演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和书法艺术的精髓。
二、早期人类的迁徙和聚居1. 早期人类的狩猎和采集生活早期人类主要通过狩猎和采集来维持生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中的资源进行生存。
2. 早期人类的定居和农业的发展随着气候的变化和资源的枯竭,早期人类逐渐开始定居并开展农业生产,这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农业时代。
三、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1. 丝绸之路的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我国和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它不仅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推动了东西方经济的发展。
2. 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丝绸之路经历了多次开辟、发展、闭塞的过程,它的历史变迁与我国政治、经济的变化密切相关。
四、古希腊的政治和文化1. 古希腊城邦的建立和特点古希腊是一个以城邦为单位的国家,城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古希腊的文化成就古希腊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文化中心,其在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秦始皇的统一和治理1.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征服了六国,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为后来的秦朝建立奠定了基础。
2. 秦始皇的政治改革秦始皇在统一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度量衡,推行一夫一妻制等,对我国古代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古代印度的宗教和文化1. 印度教和佛教的兴起印度教和佛教是古代印度的两大主要宗教,它们对印度的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2. 古代印度的文学和艺术成就古代印度在文学、音乐、舞蹈等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印度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为世人所称颂。
五年级上册语文,123单元的单元总结

五年级上册语文123单元的单元总结一、内容概述本总结涵盖了五年级上册语文的123单元,对每个单元的主题、知识点、技能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作业布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总结。
通过对这些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主题与知识点1. 第一单元:围绕“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一主题,选取了《北京的春节》、《元宵节》等文章,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知识点包括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与演变,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节日习俗等。
2. 第二单元:以“思辨与探究”为主题,选取了《蝙蝠和雷达》、《童年的发现》等文章,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意义。
知识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方法、意义等。
3. 第三单元:以“美丽的自然景观”为主题,选取了《长城》、《颐和园》等文章,介绍了中国的著名自然景观。
知识点包括自然景观的形成、特点及文化内涵等。
三、技能要求1. 阅读理解: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写作:学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口语表达: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讲述自己的看法和经历,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4. 听力:学生能够听懂老师的讲课和其他同学的发言,理解其意思并作出相应的回应。
5. 自主学习:学生能够自主预习、复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四、重点难点1. 第一单元:重点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与演变,难点是比较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节日习俗的异同点。
2. 第二单元:重点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难点是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应用。
3. 第三单元:重点感受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难点是比较不同自然景观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五、教学方法1. 重视课堂教学:课堂上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加强实践操作: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相关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二、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施旺(Theoda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微量元素:Fe、Mn、B、Zn、Cu、Mo;基本元素:C;主要元素;C、O、H、N、S、P;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水无机物无机盐组成细胞蛋白质的化合物脂质有机物糖类核酸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相关概念: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NH2|R — C —COOH|H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酶;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①肽键数= 脱去水分子数= 氨基酸数目—肽链数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 肽链数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二、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R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相关概念: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
如葡萄糖。
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
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二、糖类的比较:分类元素常见种类分布主要功能单糖CHO 核糖动植物组成核酸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重要能源物质二糖蔗糖植物∕麦芽糖乳糖动物多糖淀粉植物植物贮能物质纤维素细胞壁主要成分糖原(肝糖原、肌糖原)动物动物贮能物质三、脂质的比较:分类元素常见种类功能脂质脂肪C、H、O ∕ 1、主要储能物质2、保温3、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磷脂C、H、O(N、P)∕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固醇胆固醇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性激素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维生素D 有利于Ca、P吸收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一、有关水的知识要点存在形式含量功能联系水自由水约95%1、良好溶剂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
结合水约4.5%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二、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蛋白等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③、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二、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相关概念: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
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 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
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
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
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
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二、细胞核的结构: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