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123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123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123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数的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3、求近似数: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 5 还是等于或大于 5 。

4、表示物体个数: 1 2 3 4 5 6 ,,. 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10、1亿有多大?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一亿=一百万个100, 1厘米×一百万=1000000厘米=1万米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直线、射线、角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线。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

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角大小的比较: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应的角的大小是l 度。

记做1°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可以记作∠3、角的分类:0°<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2个直角,1周角=360°=2个平角=4个直角=8个45°角4、画角步骤:①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封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知识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知识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知识总结一、数的认识1.整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

例如:1,2,3是正整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1,-2,-3是负整数。

2.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例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3.数的组成:一个数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例如:2897是由2个千、8个百、9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4.读数和写数:读数时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写数时从低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上写。

例如:1234读作一千二百三十四,写作1234。

二、数的运算1.加减法:加法是求几个数合并起来一共是多少;减法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的数。

2.乘除法: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除法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

3.有余数的除法:除法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4.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km²)、公顷(ha)、平方米(m²)、— 1 —平方厘米(cm²)。

四、图形与几何初步认识1.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

2.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

3.图形与几何初步认识的主要内容有: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

五、统计初步认识统计初步认识的主要内容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等。

通过统计初步认识,可以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以及如何利用统计图表来分析和描述数据。

六、思维拓展在第一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还接触到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找规律、推理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和解决,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一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一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一二单元知识点一、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1. 小数点后面数字每多一位,数值变为原来的十分之一。

2. 数字的顺序是按照从左到右的原则,从大到小列举。

大数在前,小数在后。

3. 数字的大小比较可以通过比较数的位数、最高位上的数字、百位上的数字等来确定。

二、正序和倒序1. 正序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

2. 倒序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数。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1. 三位数的加法运算是从低位相加,逐位进位。

2. 三位数的减法运算是逐位相减,不够减的要向高位借位。

四、两位数整数乘一位数整数1. 两位数整数乘一位数整数时,先计算个位数乘法,然后计算十位数乘法,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

五、数和式1. 数和式是指将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结果的算式。

2. 通过合理的分组和调整计算顺序,可以简化数和式的运算过程。

六、数的估算1. 估算是指通过近似计算得到一个大致数值的方法。

2. 估算时可以采用舍去法、进位法、捆整法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七、整数点、线、面1. 整数点是指坐标系中各个整数值的坐标点。

2. 整数线是指由整数点构成的线段。

3. 整数面是指由整数点构成的面积。

八、分刻度尺上的数1. 分刻度尺上的数是指刻度之间的每个小数值。

2. 通过读数线和分刻度尺上标有数的位置,可以读取分刻度尺上的数值。

九、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1. 正方形的边长是相等的,正方形的四条边长相等。

2. 正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边长的平方来计算,周长可以通过边长的四倍来计算。

十、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1. 长方形的边长可以不相等,长方形的相对边相等。

2. 长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长度与宽度的乘积来计算,周长可以通过长度与宽度之和的两倍来计算。

十一、规律和特殊计算方法1. 规律是指一系列有规则、有联系的事物的通用特性。

2. 特殊计算方法是为了解决特殊情况而发展出来的计算方法,例如九九乘法口诀、十八乘法口诀等。

以上就是四年级上册一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1~8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1~8单元知识点

1.第一单元:认识数0-10
-了解数字0-10的读音和写法
-能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理解数字的含义-能用数字完成简单的数学运算
-能在1-10范围内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2.第二单元:认识数11-20
-了解数字11-20的读音和写法
-能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理解数字的含义-能用数字完成简单的数学运算
-能在11-20范围内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3.第三单元:认识数21-30
-了解数字21-30的读音和写法
-能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理解数字的含义-能用数字完成简单的数学运算
-能在21-30范围内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4.第四单元:认识数31-50
-了解数字31-50的读音和写法
-能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理解数字的含义-能用数字完成简单的数学运算
-能在31-50范围内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
5.第五单元:认识数51-100
-了解数字51-100的读音和写法
-能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理解数字的含义
-能用数字完成简单的数学运算
-能在51-100范围内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
6.第六单元:加法与应用
-认识加法符号和加法的意义
-理解加法的性质和规则
-能进行1位数加法运算,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加法解决
7.第七单元:减法与应用
-认识减法符号和减法的意义
-理解减法的性质和规则
-能进行1位数减法运算,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8.第八单元:几何形状和运算符号
-认识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圆、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能用运算符号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能从日常生活中辨认出各种几何形状
-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熟练运用几何形状和运算符号。

四年级上数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四年级上数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1.整数的概念:正整数、负整数、零。

2.整数的表示方法:数轴、数线图。

3.整数的大小比较:绝对值大的整数更大。

4.整数的加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结果的符号由绝对值大的数决定。

5.整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正数减负数等于加上相反数。

6.整数的乘法: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7.整数的除法:除数不为零,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8.模型解整数运算问题:例如,海平面以上为正数,海平面以下为负数。

1.小数的概念:小数是整数与整数之间的数,小数点表示了整数部分
和小数部分的分界。

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例如读“0.25”为“零点二五”。

3.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后位数相同,从左到右依次比较,数值大
的小数更大。

4.小数的加法:将小数点对齐,逐位相加,注意进位。

5.小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被减数加上相反数。

6.小数的乘法:先计算乘数与被乘数的积,然后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7.小数的除法:先将除数乘以适当的倍数使其成为整数,然后计算商。

8.小数的四舍五入:四舍五入到指定的小数位数。

9.小数与整数的关系:整数可看作小数的特殊情况。

10.模型解小数运算问题:例如用小数解决物品分割问题,比如平均
分配。

以上是四年级上数学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点汇总。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学生需要掌握整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大小比较、加减乘除法以及小数的
概念、读写、大小比较、加减乘除法、四舍五入等内容。

同时,还要能够
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年级上册一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一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一二单元知识点四年级上册的一二单元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一、数的认识1.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个位数、十位数和百位数的读写方法。

例如:16读作“十六”,103读作“一百零三”。

2.数的顺序比较:通过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数的顺序。

例如:36<42,27>19。

3.数的加减法:-加法口诀:两个个位数相加,如果和大于10,则个位数保留,将十位数进位。

例如:7+8=15,个位数为5,十位数进位,所以答案为15。

-减法口诀: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大数减小数,差就是个位数的差与十位数的差。

例如:15-7=8。

二、数的应用1.数的分解与拆分:将一个多位数分解成个位数、十位数和百位数的和。

例如:345可以分解为300+40+5。

2.数的组成和分解:将一个数按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数位进行组成和分解。

例如:37可以组成30+7,也可以分解为27+10。

三、数的计算1.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减法:通过计算掌握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加减运算。

例如:26+7=33,34-9=25。

2.两位数间的加减法:通过计算掌握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加减运算。

例如:56+23=79,68-35=33。

四、数的估算1.估算的方法:通过近似计算,快速得到一个近似的答案。

例如:23+46,可以估算为20+50=70。

2.估算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通过估算可以快速得到大致答案。

例如:购物时估算商品的价格,以及估算行走的距离等。

五、数的综合运用在综合运用中,通过对以上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1.数的位置:通过观察数所在的位置,找出数的顺序。

例如:26位于26、27、28之间。

2.数的计算:通过观察数,进行加减运算。

例如:棋盘上有45颗棋子,拿走10颗,剩下多少颗?3.数据的对比:通过比较数的大小,找出数的关系。

例如:25和35相差多少?以上就是四年级上册一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上册二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二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二三单元知识点一、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1. 公顷。

- 定义: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 面积计算:根据正方形面积 = 边长×边长,可得1公顷 = 100×100 = 10000平方米。

- 实际感知: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7140平方米,1公顷比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稍大一些。

2. 平方千米。

- 定义:边长是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 面积计算:1平方千米=1000×1000 = 1000000平方米。

又因为1公顷 = 10000平方米,所以1平方千米 = 100公顷。

- 实际感知:1平方千米大约是14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3. 单位换算。

-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例如把平方千米换算成平方米,乘进率。

因为1平方千米 = 1000000平方米,所以3平方千米 = 3×1000000 = 3000000平方米。

- 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例如把平方米换算成公顷,除以进率。

50000平方米 = 50000÷10000 = 5公顷。

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1. 线段、直线、射线。

- 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可以测量长度。

-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无法测量长度。

- 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无法测量长度。

- 三者关系: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2. 角。

- 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 角的表示方法: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角。

3. 角的度量。

- 度量单位:度,用符号“°”表示。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 量角工具:量角器。

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制成的。

- 量角方法:- 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 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四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总结

四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总结

四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总结四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一、数与整数的认识:
1. 数的读、写、数的大小比较。

2. 整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3. 计算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4. 整数的应用,例如计算海拔高度等。

二、四位数的认识:
1. 四位数的读、写、比较大小。

2. 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意义及计数。

3. 计算四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数的排序:
1. 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序方法。

2. 用大小关系排列数。

四、数的秘密:
1. 用计算方法(加法、减法)猜数的大小。

2. 用大小关系判断数的范围。

五、百分数:
1. 百分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2. 将百分数转换为小数。

3. 将小数转换为百分数。

4. 计算带百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六、长方形与面积:
1. 长方形的定义及性质。

2.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 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应用。

七、立体图形:
1. 立体图形的名称及性质,如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

2. 识别和绘制各种立体图形。

3. 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3、求近似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4、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10、1亿有多大?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一亿=一百万个100, 1
厘米×一百万=1000000厘米=1万米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直线、射线、角
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线。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

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角大小的比较: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应的角的大小是l 度。

记做1°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可以记作∠
3、角的分类:
0°<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2个直角,1周角=360°=2个平角=4个直角=8个45°角
4、画角步骤:
①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封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②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③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3三位数乘两位数
路程问题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积的变化规律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除以几),积也乘几(除以几)。

4单元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梯形有无数条高。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