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管理现状
中国高血压流行和防治现状

中国高血压流行和防治现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也是世界各地最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
据统计,全球约有13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中国的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
本文将探讨中国高血压的流行情况以及目前的防治现状。
一、高血压在中国的流行情况高血压在中国的流行程度持续上升,已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超过27%,相当于全国超过3亿的高血压患者。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年轻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上升。
导致高血压流行的主要原因有多种,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超重和肥胖、心理压力等。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人们生活节奏过快、工作压力大、饮食结构日益单一,这些因素导致了高血压的高发。
二、中国高血压的防治现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推行社区管理模式,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对居民进行高血压筛查。
高血压患者可以享受血压监测、定期随访、药物配送等一站式服务。
在医疗领域,中国的高血压防治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临床药物的研发不断提升,治疗方案也更加个体化和科学化。
此外,国家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支持力度,以提高高血压筛查和治疗的质量。
然而,中国高血压防治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高血压防治工作尚未形成高效的机制,缺乏长期的跟踪和管理体系。
其次,医疗资源不平衡,城乡差异较大,农村地区的高血压防治仍存在较大的困难。
此外,公众对高血压的认知有待提高,很多人缺乏自觉进行高血压筛查和治疗。
三、未来高血压防治的方向为了应对高血压的挑战,中国需要在政策、资源和社会层面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高血压防治工作的效果。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加大高血压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知和意识。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我国高血压防治现状和策略

我国高血压防治现状和策略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策略。
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注重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高血压的危害和防治知识,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国高血压防治强调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是高血压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因此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高血压的防治至关重要。
鼓励人们适度运动,合理饮食,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体重。
此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减轻工作压力和精神紧张,对高血压的防治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高血压防治侧重早期筛查和管理。
通过建立高血压筛查体系,普及血压测量仪器,推动高血压早期筛查工作。
对于已经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包括定期复查血压、用药指导、定期随访等,确保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我国高血压防治注重药物治疗。
对于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的血压水平,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同时,也注重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滥用。
我国高血压防治强调多学科的合作。
高血压是一个复杂的疾病,需要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
医生、护士、营养师等专业人员共同制定高血压防治方案,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总体来说,我国高血压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群众对高血压认识不足、生活方式改变困难、药物治疗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加强科研力量,推动高血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

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一、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基础单位,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以降低高血压患病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社区高血压防治现状1. 高血压患者筛查:目前,社区已开展高血压患者筛查工作,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体检等方式,对辖区居民进行血压监测,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及时纳入管理。
2. 健康教育:社区定期举办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3. 药物治疗:社区医生根据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为其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并进行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
4. 非药物治疗:社区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
5. 健康管理:社区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三、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1. 完善高血压筛查体系:提高社区高血压筛查覆盖率,确保及时发现和管理高血压患者。
充分利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体检等渠道,对辖区居民进行血压监测。
2.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讲座、宣传栏、微信等,让居民了解高血压的危害、预防方法及治疗原则。
3. 优化药物治疗:社区医生应熟练掌握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为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心血管专家合作,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4. 推广非药物治疗:社区应积极开展非药物治疗,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
举办各类健康促进活动,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 实施个性化健康管理:建立完善的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和随访周期。
6. 加强社区与上级医院合作:社区应与上级医院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
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项目现状及对策

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项目现状及对策【摘要】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稳定为原则,通过为辖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提供同质化、标准化的健康教育、诊断治疗、随访干预和社区康复等健康管理服务,提高血压控制率,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死率。
【关键词】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现状;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行为方式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辖区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重点疾病。
针对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进一步完善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服务工作机制,提升防治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居民获得感和感受度,提高生活质量。
1、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工作现状1.1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低辖区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普遍存在,主观上对健康问题重视严重不足,普遍存在小病拖、今天吃药明天就好、病急乱投医、听信虚假广告、大医院治病疗效快等急功近利的心理,忽略了疾病的自然规律,导致患者未能坚持系统治疗,延误了治疗和康复时机。
1.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严重偏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补短板依旧停留在口号上,合格的医务人员严重缺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虽然为在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提供一次一般健康体检、每季度至少提供一次随访干预服务,但在开展指导患者用药以及个性化健康干预时力不从心,导致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低,对防治管理工作参与率底。
1.3 相关政策不配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目前执行的绩效分配、激励机制、基本医保报销、双向转诊、居民配药以及绩效考核等相关政策,与辖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1.4 医疗联合体推进难度大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已经严重超负荷地应对岗位工作任务,要通过对口支援、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设立专家工作站等方式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能力建设时力不从心。
高血压管理研讨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高血压管理这一重要议题。
高血压作为我国常见慢性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高血压管理谈几点看法。
一、高血压的防治现状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且发病率仍在不断攀升。
高血压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血压防治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
各级医疗机构也在积极行动,努力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
然而,高血压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1.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许多患者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就医,导致病情恶化。
2. 高血压防治知识普及程度不高。
许多人对高血压的病因、危害、防治方法等了解不多,导致防治措施不力。
3. 高血压患者管理不规范。
部分患者未按照医嘱进行治疗,自行停药、换药,导致病情反复。
二、高血压管理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高血压管理:1. 提高高血压知晓率。
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社区宣传等,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让更多人了解高血压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2. 加强高血压筛查。
在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高血压筛查活动,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提高治疗率。
3. 优化高血压诊疗流程。
规范高血压诊疗流程,提高诊疗质量。
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生诊疗水平。
4. 强化患者管理。
建立健全高血压患者电子健康档案,实施分级诊疗,对患者进行长期、连续、规范的管理。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5. 完善政策支持。
加大对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财政投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高血压防治工作,形成合力。
6. 强化国际合作。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与国际组织、友好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高血压防治工作。
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现状及展望

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现状及展望【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社区护理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问题概述入手,探讨了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的现状和现有干预措施。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改进建议。
通过总结现状和展望未来,揭示了研究的意义。
未来,应加强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的专业化水平和科学化管理,建立健全的护理体系,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连续、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进程。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现状、措施、问题、挑战、展望、发展方向、改进建议、总结、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很高的发病率。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人口患有高血压,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高血压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治疗,会增加患心脏病、中风和其他严重疾病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和不良生活习惯的普及,高血压患者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传统的医疗方式主要以医院为中心,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长期在医院进行治疗和管理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增加医疗资源的压力。
采取社区护理干预的方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成为一种趋势,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现状及展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现有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发现其中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提出改进建议,为未来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问题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其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血压患者常常需要长期规范的治疗和管理,而社区护理干预则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缺乏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支持、患者对干预措施的接受度不高等。
2023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 指南

2023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尤其是在基层,由于医疗条件和健康意识的限制,高血压患者的防治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因此,为了更好地预防和管理基层高血压患者,制定一份明确的指南是非常必要的。
本指南旨在为基层医生和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系统的操作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高血压问题。
第一部分: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的现状与挑战1.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患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
尤其是在基层地区,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高血压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
2.基层医疗条件的限制基层医疗条件相对薄弱,医生和患者的医疗资源也相对匮乏。
这给高血压的防治管理带来了困难,很多患者难以得到规范的诊疗和管理。
3.健康意识的欠缺基层居民的健康意识相对较低,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患者缺乏主动管理自己的高血压问题的意识。
第二部分: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的关键要点1.基层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断(1)建立健康档案对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明确了解居民的家族病史和个人病史,对于高血压的早期筛查和诊断至关重要。
(2)规范测量血压基层医生需要对高血压的测量方法有所了解,准确测量患者的血压,并及时记录。
(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或国家卫生部门发布的最新高血压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
2.基层高血压的治疗与管理(1)非药物治疗针对轻度高血压患者,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来控制血压,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药物治疗对于需要药物干预的高血压患者,基层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3)定期随访管理建立高血压患者的随访制度,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和身体状况。
3.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1)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现状与展望

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现状与展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与此同时,慢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
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患者数量已超过2亿,且仍在不断增长。
高血压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加强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现状1. 社区护理干预模式逐渐成熟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模式逐渐成熟,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管理、血压监测和并发症预防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一些地区还探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如北京市的“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模式”、上海市的“高血压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等。
2.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在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等,为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提供了政策保障。
3. 社区护理人员素质不断提高随着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工作的深入推进,社区护理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开始关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研讨,提高了护理干预的专业水平。
4.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逐步提升在社区护理干预的推动下,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关注自己的血压变化,掌握基本的自我管理技能,如正确测量血压、合理调整生活方式等。
二、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展望1. 创新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未来,我国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需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更加高效、便捷的护理干预模式。
例如,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高血压患者信息的实时收集、分析和反馈,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护理干预服务。
2. 完善政策体系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政策体系,加大对社区护理干预的投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镇安县医院心内科 方春娥
主要内容
• 1.我国高血压现状与防治现状 • 2.国际高血压现状 • 3.我县高血压现状
• 我国高血压管理现状与防治现状
• 2017年10月25日,《柳叶刀》杂志同时刊 发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立新教授 团队两篇有关我国高血压管理现状的文章。 这两项研究是我国迄今覆盖最广、规模最 大的高血压管理现况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35岁~75岁人群中约1/3为高血压患者, 但仅有6%的患者得到控制。
• 另外一篇文章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及质量的综合评价” 项目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在33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 复印了过去一年的药房药品存储记录单和门诊处方等十 大类原始文件,集中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进行信息提取。
• 分析结果揭示,8%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任何降压 药物,而配备所有4类降压药物的机构只占34%,其中 西部地区机构和村卫生室的药物可及性更差;33%的机 构配备有指南推荐且价格较低的降压药物,而这类药物 高血压门诊处方中的使用比例仅为11%。
• 其中一篇文章研究来源于国家重大公共卫 生服务项目“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 与综合干预项目”。该项目于2014年9月开 展,累计筛查35岁~75岁城乡社区居民超过 170万人,其中高血压检出率为37%,检出 的高血压患者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分别为36%、23%和6%。
• 其中教育水平低、收入少、年龄轻,以及 男性患者的血压管理情况更差,西部地区 和农村地区问题尤为突出。
• 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 但青年高血压亦值得注意,据2012~2015年 全国调查,18~24岁、25~34岁、35~44岁的 青年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0%、6.1%、 15.0%[1]。
• 男性高于女性、北方高南方低的现象仍存 在,但目前差异正在转变,呈现出大中型 城市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特点,如北京、 天津和上海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 35.9%、34.5%和29.1%[1]。
• 收缩压从 <115 mm Hg 到>180 mm Hg, 和舒张压 DBP 从 <75 mm Hg 到 >105 mm Hg,收缩压每升高 20 mm Hg 和舒张压每升高10 mm Hg ,卒中、心脏 病和其他血管病的死亡风险增加2倍。
• 大于30岁的成年人,高收缩压和舒张压增加心血 管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外周动 脉疾病和腹主动脉瘤的风险。收缩压升高不同于 舒张压升高,收缩压升高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 后,仍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高血压发病率的研究相对较少,一项研究对我国10525名 40岁以上的非高血压患者于1991年~2000年进行了平均8.2 年的随访,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男性和女性的累计 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28.9%和26.9%,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增加。
不同性别和基线年龄组1991-2000年高血压累积发病率
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有明显上升,其 他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 房颤动、终末期肾病。
我国高血压人群心血管风险的特点
•
我国人群监测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占总死
亡人数的40%以上,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250/10万,冠心
病事件的年发病率为50/10万,脑卒中发病率是冠心病事
件发病率的5倍。
• 对于年龄大于45岁没有高血压者,非洲裔美国人 40岁得高血压的比例为93%,西班牙裔人为92%, 白种人为86%,黄种人为84%。在2010年,全世界 范围内高血压作为导致死亡或致残的首要原因, 非洲裔女性比白种人的贡献大。
• 容易忽视的一点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成线性增 长。
国际高血压现状《2017年美国高血 压指南更新》
• 高血压人群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增高 • 2015年调查显示,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
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5%、46.1%和16.9%,较 1991年和2002年明显增高(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2018年9月20日~9月23日,由国际高血压学会(ISH)主办的最高层次 的学术会议“第27届国际高血压学会科学会议(ISH2018)”
36%
5000
2018年 7710 13706
10000
15000
20000
2019上半年 3706 6310
25000
Thank you !
•
近年来,尽管冠心病事件有上升趋势,但脑卒中发病
率与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差异仍然非常明显。在临床治疗
试验西方高血压人群约1:1。
•
因此,脑卒中仍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心血管风
险,预防脑卒中是我国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目标。
国际高血压现状《2017年美国高血 压指南更新》
[1]Wang Z, Chen Z, Zhang L, Wang X, Hao G,Zhang Z, et al. Status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ChinaHypertension Survey, 2012-2015. Circulation. 2018.
3064
规范管理人数
0
镇安县2009年-2019年6月高血压患者管理统计图
我科病人高血压病人现状
• 我科2018年高血压病人7710,占全年 病人36%.
• 2019年上半年高血压病人3706人次, 占全科出院病人37%.
我科高血压病人现状
37% 2019上半年
2018年
0 高血压病人 其他病人
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不断增长
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 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与1958年~1959 年、1979年~1980年、1991年、2002年和2012年进行过的5次全国 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相比,虽然各次调查总人数、年龄和诊 断标准不完全一致,但患病率总体呈增高的趋势。
我县高血压现状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9324
20833 19609
21519 20295
22537 21313
23159 21935
23549 21738
18100
24020 21797
24579 22177
14728 13504
累计发现管理人数
10000
5812
5000 3835 1974
• 不同人口学特征比较,知晓率、治疗率和 控制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血压治 疗率显著高于农村;与我国北方地区相比, 南方地区居民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 率和控制率较高;不同民族比较,少数民 族居民的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低于汉族。
• 高血压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以及多种不良生活 方式等多方面。人群中普遍存在危险因素的聚集,随着 高血压危险因素聚集的数目和严重程度增加,血压水平 呈现升高的趋势,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大。高钠、低钾膳 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数据来源:2018年9月20日~9月23日,由国际高血压学会(ISH)主办的最高层次的学术 会议“第27届国际高血压学会科学会议(ISH2018)”
我国六次高血压患病率调查结果
数据来源:2018年9月20日~9月23日,由国际高血压学会(ISH)主办的最高层次的学 术会议“第27届国际高血压学会科学会议(ISH2018)”
[1]Wang Z, Chen Z, Zhang L, Wang X, Hao G,Zhang Z, et al. Status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ChinaHypertension Survey, 2012-2015. Circulation. 2018.
• 除了以上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外,其他危 险因素还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 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 近年来大气污染也备受关注。研究显示, 暴露于PM2.5、PM10、SO2和O3等污染物中 均伴随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和心血管疾死的 死亡率增加。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 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 脑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
• 农村地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较 城市快,2012~2015年全国调查[1]结果显示 农村地区的患病率(粗率28.8%,标化率 23.4%)首次超越了城市地区(粗率26.9%,标 化率23.1%)。不同民族间比较,藏族、满族 和蒙古族高血压的患病率较汉族人群高, 而回、苗、壮、布依族高血压的患病率均 低于汉族人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