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并背诵全文。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并了解白描手法。

3、赏析作者独特的情感,了解其熔叙事、写景、抒情与一炉的特色。

4、感受作者遗失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态度。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的写景特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我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课题安排】一课时【教学要点】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引导学生把握“白描”这一描写手法;分析作品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一、导语:说到西湖,大家一定会信手拈来很多诗文,今天我要考考大家(抢答):春天的西湖?夏天的?晴天雨天的?(分别为《钱塘湖春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再欣赏冬天的西湖。

二、朗读,整体感知自由诵读,找出难读的字,疏通文意。

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 砀(dàng) 铺毡(zhān)喃喃(nán) 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强(qiǎng)饮师配乐朗读。

生模仿,自选对手,PK朗读。

生点评后在齐读。

三、景物欣赏1、既然是“湖心亭看雪”,作者看到怎样的雪景?(找出文中语言并赏析)-- “雾凇……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

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营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情绪。

2、(多媒体显示两幅图)哪一幅更像张岱看到的西湖雪景?(一个素雅,一个浓墨重彩)(从直观视觉上感觉白描)引出白描(多媒体显示《天净沙.秋思》的插图即白描释义)。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共105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共105页)

第二单元 写作 观点要明确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 第三单元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第四单元 写作 学习缩写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 第五单元 写作 论证要合理 第六单元 写作 学习改写
第 1 页 共 105 页
1 沁园春·雪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 以其博大恢弘、 奇恣纵肆的激情, 成为当代诗坛一曲
明确:动词:封、飘、舞、驰。
形容词:莽莽、滔滔。
副词:惟、顿、略、稍。
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在文中找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北国冬季寒威之烈。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武功, 具体可感, 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
第 4 页 共 105 页
(2) 背景链接
《我爱这土地》 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 1938 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 华东、 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2.生难字词
(1) 字音
嘶.哑.(s īy ǎ) 温柔.(r óu) 喉.咙.(h óu l óng)
汹.涌.(xi ōng y ǒng) (2) 词义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第 6 页 共 105 页
(1) 作者简介
艾青 (1910 — 1996) ,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 笔名莪加、 克阿等。 浙江金华人。 1932 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 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 《大堰河——我的 保姆》。
江山 / 如此多娇,引 / 无数英雄 / 竞折腰。 惜 / 秦皇汉武,略输 / 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 / 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 / 射大雕。 俱往矣,数 / 风流人物,还看 / 今朝。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配套教案全汇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配套教案全汇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配套教案汇总1.沁园春雪教案教学目标一、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一、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二、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二.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1.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二)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1.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二、师生问答1、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

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2、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3、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4、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

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第二课时一、师生问答: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

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

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沁园春雪》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技巧,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技巧,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深刻内涵和思想感情,正确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雪景的视频或展示一些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

2.授课过程:(1)背景介绍: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2)课文解析: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熟悉诗歌内容。

然后重点讲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技巧。

(3)深入分析:通过小组讨论、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

(4)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作文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3.互动环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

5.布置作业:布置适当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诵读、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听写、翻译、赏析等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过程与方法: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1.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二)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1.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五篇()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五篇()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五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加强阅读和背诵。

[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两教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靥逑至苏庑┨氐恪?nbsp;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参考笔记扫除语音障碍。

2.让两个学生大声朗读两段课文。

读完后,让其他同学指出错误的单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分步品味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

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说:要求引原文答,教师可适当点拔。

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节的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第一课:汉字——历史的记忆
教学目标:
- 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了解汉字的演变规律,了解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 学生了解《说文解字》的作者、历史背景,并认识该书的重要性;
- 学生能正确识认并书写8个生僻字。

教学重点:
- 汉字的演变规律;
- 《说文解字》的作者、历史背景,以及该书的重要性;
- 8个生僻字的识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
- 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识写生僻字的意义。

教学方法:
- 教师介绍法;
- 合作研究法;
- 视觉教学法;
- 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1. 教师以图像形式,介绍汉字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2. 教师讲解《说文解字》的作者、历史背景,并引导学生认识该书的重要性;
3. 学生合作研究,识别8个生僻字,并在小组内讨论其意义;
4. 整合讨论结果,教师解读生僻字的字意,并示范书写;
5. 学生跟读教师,练书写生僻字;
6. 学生在不看字帖的情况下,尝试写出所学生僻字。

总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汉字的发展历程、演变规律和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及《说文解字》的作者、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学生通过
合作学习,识别和讨论8个生僻字,并掌握其正确书写和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本质和文化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第一单元21、沁园春·雪3教学目标:4知识与技能: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5过程与方法: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7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8教学重点: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9教学课时:一课时10教学步骤:11一.导入新课:12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13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14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15二.教学新课16(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171.正音:分娆逊数汗18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19(二)整体感知20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112.齐读一遍。

22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23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24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25(三)重点学习与训练261.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27解题思路: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28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9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30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31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32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33映成趣。

34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35像白象在奔跑?36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长城”、“黄37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38地域的辽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

雪花39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40色壮观无比!41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42解题思路:“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43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44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453、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462解题思路:分三层。

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47论今。

484.逐层理解下阕:49①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50解题思路:“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51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52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53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54“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55解题思路: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56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57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58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9③“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60“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61解题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62住评古,气势逼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

当63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64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风流”不单指65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

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66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67当然也包括我喽!68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69解题思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70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715.齐读这首词两遍(可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一遍,第二遍高声齐读)723(四)梳理、总结、扩展731、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74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75物,最后深化开掘。

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76(四)布置作业:771、背诵、默写这首词。

782、写一段雪景的文字。

字数不限。

79808182832、雨说84教学目标85知识与技能:理解、积累词语。

86过程与方法:初反复朗诵,感知清新明朗,节奏欢快的诗歌语言。

8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88人情美。

89教学重点90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914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92教学方法931.诵读感悟法。

2.联想想像法。

943.评析欣赏法。

4.探究学习法。

95教学课时 1课时96教学步骤97一、导语设计98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99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100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

101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102二、解题103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104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105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106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107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108《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109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110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111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112三、研习课文113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14(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1155田圃(pǔ) 禁锢(jìn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o)116(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117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118朗读指导:119(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120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121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122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123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124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1252.具体研习。

126(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127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128意象词语如: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129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130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131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132(2)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133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134明确: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135的春雨……136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

全诗抓住“雨”137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138给世界带来希望。

1396(3)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140明确: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141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142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143(4)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

144明确: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145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

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只要旗子146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将感情推向高潮。

有了爱,才会147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1483.欣赏品味。

149(1)细腻精巧的运笔150“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151赏析:“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152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博大,使人读后如沐春雨。

把这样一153个丰富深刻的内涵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

154“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155赏析: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156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